高三語文二輪專題復習 訓練29 語言基礎知識+文學類文本閱讀_第1頁
高三語文二輪專題復習 訓練29 語言基礎知識+文學類文本閱讀_第2頁
高三語文二輪專題復習 訓練29 語言基礎知識+文學類文本閱讀_第3頁
高三語文二輪專題復習 訓練29 語言基礎知識+文學類文本閱讀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訓練二十九[語言基礎知識+文學類文本閱讀]一、語言基礎知識(每小題3分,共12分)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每對讀音都不相同的一項是()A.復辟/裨益教唆/疏浚殷實/殷紅B.渣滓/浸漬寒暄/渲染奔波/投奔C.雋永/眷戀提防/堤堰牢籠/籠統D.貞烈/箴言旋風/旋渦妥帖/字帖2.下面語段中畫線的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從總體上看,職務犯罪的發案率還不高,還有相當數量的違法違紀分子仍潛藏于腐敗的冰山之下。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一些貪官之所以落馬,并非有關部門明辨是非,發現了他們犯罪的蛛絲馬跡;而是緣于一些突發事件和偶然因素。類似小偷偷出大貪官的新聞,固然常用來說明“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但從另一角度看,也恰恰證明了腐敗罪行敗露的幾率之低。當腐敗利益與敗露的危險性比率失衡時,一些官員難免會把“東窗事發”視作無法預測的“自然災害”一樣,產生僥幸心理。試想一下,如果腐敗分子十之七八身敗名裂、舍官丟命,還會有人敢于鋌而走險嗎?A.潛藏B.明辨是非C.天網恢恢,疏而不漏D.鋌而走險3.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A.孟非是深受觀眾喜愛的電視主持人,常常妙語連珠,親和力很強,擁有廣泛的支持者,有很高的收視率。B.時下素食的人越來越多,素食對防止動脈硬化無疑是有益的。但是不注意搭配、一味吃素也并非是福。C.新教材在練習題的設計上用力甚多、改動頗大,因為設計練習題是為了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和探索的非常重要的途徑。D.亞太經合組織第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新加坡召開,本次會議同期舉辦“未來之聲”活動,將邀請約百名來自各經濟體的學生代表和指導老師來參加了活動。4.把下列句子組成語意連貫的語段,排序最恰當的一項是()①主體圖案為巍峨綿延的長城,既象征中華民族,也寓意預備役軍官擔負保衛祖國、抵抗侵略的神圣使命。②胸牌為立體疊加的正圓、五星、六邊形,蘊含預備役軍官隊伍是團結、革命、堅強的后備骨干力量。③盾牌周邊分別是麥穗、齒輪,代表預備役軍官來源廣泛,同時彰顯預備役軍官實行軍地雙重領導的獨特優勢。④預備役軍官退役榮譽章,由胸標、胸牌兩部分組成,整體造型為預備役部隊傳統象征性標示“Y”字形。⑤圖案中飛翔的白鴿、環狀橄欖枝象征自由與和平,鑲嵌“八一”符號的盾牌,體現黨管武裝根本原則,也寓意預備役軍官是國防堅強有力的后盾。⑥胸標為“V”字形,寓意“勝利”,鐫刻文字“預備役軍官榮譽章”,文字下的三色塊寓意預備役軍官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武裝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A.①③②⑥④⑤B.①③④⑥②⑤C.④②⑥⑤③①D.④⑥②①⑤③二、名句名篇默寫(6分)5.請補寫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選3題,多選只按前3題計分)(1)呦呦鹿鳴,________________。我有嘉賓,______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糞土當年萬戶侯。(毛澤東《沁園春·長沙》)(3)____________________,上出重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臨無地。(王勃《滕王閣序》)(4)樊遲未達。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論語》)三、語言運用題(6分)6.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試仿照下面的示例,在備選人物中選擇一個對象,根據備選人物的相關特點擬寫一副對聯。示例:(蘇武)漢臣持節牧北海,鴻雁捎書回故鄉備選人物:李白杜甫李清照文天祥魯迅朱自清選擇的人物:()擬出的對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文學類文本閱讀(15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一面墻的記憶青霉素日本人開進邾鎮的那天,是冬天里少有的好天氣,太陽光溫暖地灑在邾鎮的大街上,也灑在大街兩旁看景致的邾鎮人身上。邾鎮人棉襖里的虱子似乎也溫順起來,這讓人的臉上越發安靜。一個日本兵掏出一把花花綠綠的東西拋過來,散落在邾鎮人的腳邊,有人說是東洋糖,就有許多人爭搶。拾糞的朱三也搶了兩個,剝開一個扔到嘴里嚼,嚼出一嘴甜甜的羊奶子味。他和周圍的人嘎嘎地笑,羊奶子味在笑聲里飄散。朱三又剝開一個扔到嘴里,嚼著嚼著不動了,他看到空曠的邾鎮大街另一頭,一個人正走過來。是鄔先生。鄔先生是邾鎮的私塾先生,和女兒一起住在鎮西的學館里。此時的鄔先生正一手端著書一手拄著竹杖,迎著日本兵的隊伍一步一步不緊不慢地走著,陽光下銀色的長須飄飄,青色的長衫飄飄。邾鎮人安靜起來,他們看到鄔先生并不避讓越來越近的日本兵,鄔先生的目光越過日本兵的鋼盔,注視著邾鎮的上空。隊伍前面的日本兵忽地亮出槍上的刺刀,一步步向鄔先生逼近,鄔先生依然我行我素,一步一步走在邾鎮的大街上。爺爺講這個故事的時候正躺在醫院的病床上,說到這里時一口痰憋得他喘不過氣來,我慌忙給他吸上氧氣,慢慢地爺爺平靜下來,睡著了。本來這幾天爺爺的病情穩定,是昨晚的電視新聞讓爺爺煩躁不安的。新聞說邾鎮市為了長遠的發展,將把鎮西的老城區全部拆除改建成商業區。爺爺一夜沒睡,靠在床上吃力地寫字,他說要給市長寫一封請求信。爺爺的睡姿像一個受了委屈的孩子,戎馬一生的軀體顯得瘦骨嶙峋,刻著戰爭印記的臉上還懸著一滴眼淚。一個驚醒,爺爺坐了起來,記憶里的陣痛讓他不能入睡,往日的情景歷歷在目。一排刺刀插進鄔先生的前胸,鄔先生倒下去,血染紅了他手中的書和竹杖,還有邾鎮的大街。邾鎮經歷一陣騷亂后很快恢復了往日的安靜,唯一不同的是除了多了一群日本兵就是大街上多了一個瘋子。亂蓬蓬的頭發遮住瘋子大半個臉,一雙臟手捧著一個破碗,見誰都笑。她是鄔先生的女兒,邾鎮人都知道她以前是一個聰慧的女子。她在大街兩旁的店鋪門口討飯,也到有日本兵把守的地方去討飯,她甚至不理會日本兵的狼狗的追咬。邾鎮越來越不安靜了,隨著日本兵經常遭到襲擊,日本兵就和他們的狼狗一樣見誰咬誰。那一天,邾鎮的大街上布滿了日本兵的崗哨,一隊日本兵推搡著遍體鱗傷的女瘋子,不,是鄔先生的女兒走來。她的上衣已是一縷縷帶血的布條,一根鐵絲穿透她的胸前,又緊緊捆住她的雙臂。翻譯官高聲宣布她的罪行:這就是游擊隊探子的下場,她送給游擊隊的情報讓皇軍蒙受重大損失。鄔先生的女兒邊走邊痛斥翻譯官,并對街兩旁的人喊著,邾鎮的鄉親們,別再容忍日本人了,我們要把鬼子趕出中國,趕出我們的家啊!惱怒的日本兵當眾割下她的舌頭,她忽地掙脫出來跑向街邊,嘴對著一面墻用嘴里的血寫出兩個字:中國。然而,“國”字的一點沒寫完又被日本兵拉住,她又掙脫出來,一頭向墻上撞去。國字的一點補上了,她也倒在了那面墻下。爺爺眼睛看著窗外,嘴唇抖動著,淚流滿面。那面墻讓邾鎮的許多人站直了腰。那天晚上邾鎮拾糞的朱三剃頭李及裁縫張等人都消失了,一直到多年后的那個秋天他們才出現在邾鎮的大街上。那個秋天日本兵退卻了,游擊隊進鎮的那天下著雨。綿綿的秋雨濕透了邾鎮的大街和大街上行進的隊伍及街旁站立的邾鎮人。隊伍走到那面墻前停下來,對著墻和墻上隱隱約約的字痕齊刷刷地敬禮。邾鎮人在隊伍里看到了朱三剃頭李裁縫張。邾鎮人還透過雨霧看到鄔先生正從大街西頭走過來,銀色的長須飄飄,青色的長衫飄飄。爺爺的病情一天天加重。爺爺清醒時就念叨,不知市長有沒有看到我的信,昏睡中的夢囈是重復的一句話:留下那面墻啊。爺爺又一次昏睡過去,電視里正播放著市長領著一群人視察鎮西區改造的畫面。(選自《山東文學》2012年第8期,有刪改)7.請簡要分析第一段環境描寫的作用。(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小說是如何安排行文線索的?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小說表達了作者多方面的思想情感,請結合本文加以探究。(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訓練二十九1.B[解析]B.zǐ/zì,xuān/xuàn,bēn/bèn;A.bì,suō/jùn,yīn/yān;C.juàn,dī,lóng/lǒng;D.zhēn,xuàn/xuán,tiē/tiè。2.B[解析]“明辨是非”把是非分清楚。應改為“明察秋毫”。“明察秋毫”形容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問題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3.B[解析]A.搭配不當,“有很高的收視率”的主語不是“孟非”,而是“他主持的節目”。C.句式雜糅,可改為“因為練習是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和探索的非常重要的途徑”。D.時態錯誤,“將”與“參加了”矛盾。4.D[解析]④為總述句,⑥②為預備役軍官退役榮譽章的兩部分。5.(1)食野之蘋鼓瑟吹笙(2)指點江山激揚文字(3)層巒聳翠飛閣流丹(4)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6.[答案](文天祥)猶存正氣參天地,永留丹心照古今。[解析]擬寫對聯應注意字數相等、詞性相同、結構一致、平仄押韻等基本要求,同時要注意題干要求,對聯內容要突出人物性格特點。7.[答案]第一段通過描寫冬日的和暖,表現出邾鎮人面對日軍侵入時的安靜和麻木,(2分)為下文鄔先生的出場做鋪墊,烘托出鄔先生面對日軍堅定自若的大無畏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氣節。(2分)[解析]在小說中環境描寫的作用包括內容上和結構上的作用,內容上可以從景物和人物塑造、情感表達的關系等角度回答。結構上從情節發展的角度思考作答。8.[答案](1)小說采用雙線結構,一條線是爺爺對邾鎮抗日英雄往事的回憶,另一條線是重病中的爺爺試圖阻止政府拆除那面有著歷史烙印、體現民族精神的墻,歷史與現實交織在一起。(2分)(2)這樣寫將墻的歷史與現實的命運進行比照,使小說行文跌宕起伏,極易吸引讀者,同時拓展了作品的廣度和深度,升華了小說的主題。(3分)[解析]本文是采取了雙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