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醫學中關于哮病理論探究中的疑難點綜述7000字(論文)】_第1頁
【現代醫學中關于哮病理論探究中的疑難點綜述7000字(論文)】_第2頁
【現代醫學中關于哮病理論探究中的疑難點綜述7000字(論文)】_第3頁
【現代醫學中關于哮病理論探究中的疑難點綜述7000字(論文)】_第4頁
【現代醫學中關于哮病理論探究中的疑難點綜述7000字(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現代醫學中關于哮病理論研究中的疑難點綜述目錄TOC\o"1-2"\h\u207611.病名演變,把握內涵 1137092.辨析研究,規范治療 247553.知哮之病因病機,才可溯其根源 229573.1外感內傷可誘哮,肺腎二臟為本標 289463.2繼承先期病因說,促進哮病專于痰 2323793.3臟虛邪實位肺腎,痰邪致哮為主因 3196223.4宿根遺傳為首創,多種因素共致哮 3117803.5內外合邪致哮,注重輕重緩急 371014.論證結合,方能完善 4319405治法方藥,療哮根本 4317505.1先秦至三國 4298085.2晉隋唐時期 4207555.3宋金元時期 5123415.4明代 580975.5清代 5100076.補益扶助,預防平喘 5232816.1養生導引,保健預哮 6159706.2食療食忌,強肺御邪 6摘要:祖國醫學中,哮病為常見、多發、難治、反復、具有遷延性的古老疾病,現據其病名、病因病機、鑒別、證治分型、預防禁忌等方面系統總結,理清其發展源流。在此基礎上,對現代醫學中關于哮病理論研究中的疑難點進行思考,為后期哮病的組方配伍及其臨床治療提供新思路,亦拓寬其現代生物學中的研究新方向。關鍵詞:哮病;發展源流;理論研究哮病發作時以“痰鳴氣喘”為主要表現,對人類的生活和健康產生了重要影響,現今對哮病的治療,皆為緩解和防止疾病的加重;中醫藥歷經千年,其副作用少、臨床效果佳,一直為哮病防治之研究熱點。故綜合歷代醫家對哮病的認知,整理歸納,為后期預防和治療提供思想。1.病名演變,把握內涵哮病之稱約始于明代,《東醫寶鑒》提出“哮病氣實者……[1]”此后引據歷代文獻,根據其癥狀及病因病機等進行整合,雖無同名,但代表了不同時期各醫家對哮病的理解。魏晉南北朝之前,哮病見于喘嗽之疾中,尚未獨立成為病,《內經》稱之“喘鳴”、“喘喝”等;隋唐之《儲病源候論》則為“呷嗽”,并設“呷嗽候”;宋《普濟本事方》又名之為“駒喘”,而《醫說》以“齁喘”稱之[2],首次提出“哮喘”合稱之名于同期王執中所著《針灸資生經》[3],并將哮與喘分開?!敝两鹪獣r期,《丹溪心法》設“哮喘”專篇,《丹溪治法心要》據哮與喘之差異,獨立為篇。明代,虞摶、王肯堂將哮與喘進行鑒別,如《醫學正傳》曰“喘以氣息言,哮以聲響言……[4]?!弊源耍笫泪t家多將二者分述。同時文獻亦載有以病因不同而致病作為病名,如因飲食而致之“食哮”、“糖哮”、“魚腥哮”、“鹵哮”、“醋哮”等,如外邪而致之“冷哮”、“熱哮”。2.辨析研究,規范治療以中西醫對哮喘的定義總結,一為哮、喘證的合稱。二單指哮證?!兜は姆āは分刑岬健跋C發作時常兼見喘逆氣急,故稱之哮喘[5]?!毕∈且院碇邢Q有聲、兼有喘息發作的痰鳴氣喘疾病[6]。西醫學中以哮喘為主要表現的皆屬于哮病范疇。而喘病分為實喘、虛喘和暴喘。國家臨床診療術語中雖無喘病之說,但喘證亦為病名,與肺腎關系密切,以呼吸急促為其特征[7]。西醫學中以氣短喘促為主的臨床表現時,均可定義為喘病。通過對“哮病”、“哮喘”、“喘病”、“喘證”之間概念的辨析,為搜集、鑒別、確定有關哮病古代文獻提供了依據,同時從文獻的總結中亦為后期的研究理清不同內容和方向。3.知哮之病因病機,才可溯其根源不同時期醫家針對哮病各有其理解,并結合自身臨床所得,豐富和發展了哮病的病因病機理論。3.1外感內傷可誘哮,肺腎二臟為本標自先秦始,諸多醫家認為哮病的病位涉及肺、脾胃和少陰腎脈。《陰陽十一脈灸經甲本》載哮病若為少陰脈則為動病,少陰腎脈經氣失衡可誘發哮病[8]?!秲冉洝份d有哮病之重要誘因為外感與內傷,人體陽氣虧虛不能透邪外出,使病邪入里,氣機上逆,繼而誘發哮病?!端貑枴ぬ庩柮髡摗?“故犯賊風虛邪者,陽受之;……則身熱不時臥,上為喘呼[9]?!薄端貑枴ど鷼馔ㄌ煺摗罚骸耙蛴谑?,汗,煩則喘喝[9]?!毕〉陌l生與機體功能障礙聯系亦頗深,衛氣留于胸中,肺氣上逆而誘發哮??;氣機逆亂,營衛逆行,清濁相干亦可致哮病;人體自身陰陽失常也可致哮??;水病上擾于肺亦可致哮;如《素問·水熱穴論》:“故水病下為胕腫大腹,上為喘呼,不得臥[9]?!薄秲冉洝分兴弘m因腎臟功能失常產生,但水液上泛于肺,則呼吸喘急,難平臥,標本同病,肺臟功能失常,導致哮病。另外,其載哮病者不喜灰塵或煙熏,可看作是過敏致哮思想的蔭芽。3.2繼承先期病因說,促進哮病專于痰晉唐時期,醫家對哮病的認知更為精專、簡練。病因除源于《內經》的外感六淫襲肺說、肺實說,也有源于仲景的外邪引動內伏之痰說,而新出現的脾胃俱實、腎臟虛寒說,是對先秦至三國時期的哮病病因說的發揮和補充。此時外邪引動內飲之說的大力推廣,促進朱丹溪提出“哮病專主于痰”這一學術觀點。孫思邀以疾病分屬五臟六腑十一門來體現臟腑虛實寒熱辨證的思想,總結了脾胃俱實、肺臟實證者皆見哮病,哮病為肺脈、腎脈之病等唐以前大部分醫家關于哮病病因的記載。3.3臟虛邪實位肺腎,痰邪致哮為主因宋金元時期,以虛實及風寒外邪識哮病之病因病機,肺、腎為其主要病位,情志亦可誘哮?!妒備洝防^承了《內經》和《諸病源候論》的理論,提出實為邪實,虛為臟虛,外感風寒邪氣、水邪上泛或肺臟虛弱等,均可致肺失宣降,痰氣相搏而致哮鳴有聲,發為哮病,其強調虛實?;ハ嘤绊懝餐瑸椴。纭昂碇羞人圆恢?,皆因肺臟虛損,致勞氣相侵[10]?!蓖瑫r提出致哮的外感邪氣以風寒邪氣居多,如“治春冬傷寒,秋夏中冷,咳嗽喉鳴[10]?!碧碉嬇c氣相搏結于喉間,隨呼吸而發出呀呷的聲音稱為呷嗽,突出痰邪誘哮。即“咳而胸中多痰,……,隨其呼吸,呀呷有聲,故名呷嗽[10]。”另外,記載鹽蝦等海鮮食品可誘發哮病,為其致敏原,豐富了過敏致哮的內涵;這一時期,丹溪之“專主于痰”這一觀點,為后世醫家廣泛接受,由此哮病的認識更為系統、清晰。3.4宿根遺傳為首創,多種因素共致哮明代在承先的基礎上將哮病歸納為外邪、痰飲、宿根、飲食所傷、遺傳、寒包火致哮和多因雜合七種。宿根和遺傳論為明代首創,而寒包火論繼承于丹溪,飲食所傷論為《醫說》的基礎上發揮所創,外邪、痰飲說自先秦兩漢一直延續至今。明代更認同多因素同致哮這一觀點,一方面說明了哮病本身的復雜,另一方面也說明對哮病認識的深入。樓英[11]提出哮病有遇冷而發者,有遇厚味而發,重視祛邪扶正,為哮病的預防做出貢獻。孫一奎于《赤水玄珠》認為哮病一為驚風而得;二為感風寒而得;三為食咸酸嗆喉而得,首次提出了哮病可因食咸酸嗆喉而患。這三種哮病的病因匯集了當時醫家的主要觀點。3.5內外合邪致哮,注重輕重緩急清代醫家認為哮病可因外邪、痰飲、飲食、宿根或多種因素雜合而發病。李用粹匯集《內經》《景岳全書》等前賢論述,提出:“若略有感冒,便發哮嗽[12]?!庇捎谙〉牟「鶟摲^深,故治療時難以速除,在短時間難以治愈,故葉天士于《臨證指南醫案》提出哮與喘略有不同,其癥狀之輕重緩急亦不同,病時發時止,遷延難愈,皆因此宿根作祟,雖為內外因共同作用,而內因為其根本。另外葉氏提出小兒與生而來,由遺傳而得之哮病[13],即“幼稚天哮”。沈金鰲在《雜病源流犀燭》遵從此觀點,認為哮病大多得于年幼之時,因過食鹽醋之品,遇風寒之邪侵襲,壅塞氣道,致氣息急促,引發哮病[14]。陳修園在《時方妙用》認為六淫之邪皆可誘發哮病,較為全面地論述了哮病的發病機理。總的來說,依據歷代醫家,針對哮病產生的原因:有主肺脾腎、有主痰說、有瘀血說,有從火論、有宿根說、有遺傳說、有患食酸咸厚味說、有五臟相關說、有多種病因相合說等。至此可知古代醫家對哮病的認識已較全面。4.論證結合,方能完善歷代醫家皆重視證候的辨析,雖哮病的證候學內容至明代才有所涉及,但已提出哮病內外皆寒哮,以此而盛行?!夺t學綱目》中載,寒痰阻內,風寒束外,名曰內外皆寒證,治療可用東垣之參蘇溫肺湯等方,內溫寒飲,外散風寒[11]。《丹溪心法》所載寒包熱哮,治療可用越婢加半夏湯、麻黃湯加減,內化痰熱,外散風寒。水哮,首見于《醫學入門》中,可用金沸草散、小青龍湯倍防己或導水丸等診治,風痰治療可用千絡湯。至清代哮病辨證學體系逐漸完善。因哮病是一種發作性疾病,古代醫家多針對其發作期進行辨證,而緩解期記載較少,和其他疾病辨證時皆以癥、舌、脈相合為標準,其辨證的標準即為哮病發作的誘因。依誘因的差異,將哮病分為冷哮、熱哮、水哮、鹽哮、酒哮、糖哮、食積哮、醋哮等,這種辨證方法為后世醫家所接受,并為現代哮病的辨證奠定了基礎。但誘因與哮病發作時的臨床癥狀大致相同,無明顯地寒、熱、虛、實之分,亦給臨床辨證帶來了困難,因此,古代醫家對哮病證候的認識長期局限于內外皆寒和寒包熱兩種證型。葉天士增加了氣虛哮、痰哮、咸哮、哮兼痰飲,過食生冷及幼稚天哮等,豐富了哮病的分類,有利于哮病的準確分型,既有因飲食不當而誘發哮病者,亦有因遺傳而得之哮病??偟恼f來,以誘因作為辨證依據,臨床應用較為便捷,有利于哮病的治療和預防,現代醫家應重視。5治法方藥,療哮根本5.1先秦至三國先秦時期對于哮病的治療方法主要有針刺和方藥。《難經》記載十二經脈的經穴主治喘咳寒熱,針刺除可治療喘、咳,也可治療哮病。另外,《靈樞》經中記載用瀉法針刺人迎、天突等穴以療哮病,按照“氣積于胸中者,上取之”選穴原則,選取人體上部的腧穴治療?!秱摗放c《金匱要略》可見桂枝加厚樸杏子湯、射干麻黃湯、理中湯等治療哮病的方藥,還載有“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的治療原則。另外,《神農本草經》中記載芫花可治哮病,為文獻載有中藥材治哮的最早記錄。5.2晉隋唐時期隨著醫家認知的加深和醫學整體水平的提高,哮病的治療不僅在針灸取穴范圍上進一步擴大,在方藥上也有了長足進步,此階段是哮病治療的重要發展時期,對后世醫家產生了很大影響。針灸治哮的內容見于《針灸甲乙經》《千金要方》和《外臺秘要》三本著作。這一時期針灸治療擴大了取穴的數量和范圍,由單取一個穴位發展至多個穴位配伍組合,且這些經脈均與手太陰肺經有聯絡;如《千金要方》中載有“扶突、天突、天溪,主喉鳴,暴忤氣哽;少商、太沖、經渠,主喉中鳴[15]?!薄肚Ы鹨健泛汀肚Ы鹨矸健酚涊d麻黃湯、葶藶大棗瀉肺湯、射干麻黃湯等哮病方藥十九首?!锻馀_秘要》載有如白前湯、貝母湯、射干麻黃湯、紫菀湯等哮病方藥二十八首。一些方劑至今延用,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在這些方劑中,出現次數較多的有桂心、紫菀、麻黃、半夏、款冬、細辛等藥??偟恼f來,此階段用于哮病的方劑增多,所用藥物范圍更廣。5.3宋金元時期針對哮病無論在遣方用藥上,還是在針灸選穴配伍上都更具有針對性,療效也更好。方藥中,三部大型官修方書中所載的治哮方劑,在數量和劑型上與前代相比均發生變化,藥物更廣,配伍更精,劑型更多,出現不同種的丸藥、散藥。另外,私家方書亦載有紫金丹等劑,這些對哮病治療學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劉完素、李杲、張子和、朱丹溪四家各有其學術觀點,在治療哮病時各具特色。而丹溪所提“治哮必用薄滋味,宜大吐”,為后世醫家遵循。5.4明代明代醫家對哮病的認識更為深入。如張景岳依據“宿根”一說,提出治已發之哮攻邪為主,未發之時扶正為重。同時醫家主張哮病治療時須忌燥藥,亦不可單用涼藥或熱藥,須避風寒、節厚味,以疏風理氣化痰為要??偨Y這一時期出現的哮病治法,有溫肺散寒、散寒清肺、涌吐、消導、利肺下氣豁痰、補益、攻補兼施法等多種。而外用膏藥的出現,為后世哮病冬病夏治帖敷療法的開創奠定了基礎,現今臨床治療依舊沿用,療效佳。5.5清代清代醫家豐富完善了哮病治療學。治哮病之法僅清肺化痰、瀉下法為清代醫家首倡,余法多沿自明代醫家。林佩琴、方仁淵針對痰熱壅肺致哮者,提倡清肺化痰法,清肺熱,化痰濁,使肺氣調暢,哮病自愈[11],代表方劑有桑白皮湯、麻杏甘石湯加味等。瀉下法雖為何夢瑤提出,但起自《外臺秘要》,用肥皂莢和酥加熱,蜜和為丸,服后使人下利,瀉下痰濁以治哮病,主要針對哮病實證,尤其是痰熱內結、大便秘結的患者,可使用此法,瀉下痰濁,使肺氣肅降正常,哮病得以緩解。6.補益扶助,預防平喘早在《內經》就有哮病的預防,易哮人群的區分等相關記載,如《靈樞·本臟》:“肺小則少飲,不病喘喝[16]?!敝阜误w堅實,衛外功能正常,毛孔閉合功能正常,不易被外邪所侵害,故可不病喘喝,即不病哮。另外,《內經》認為“無虛,邪不能獨傷人[16]”,兩虛相得,才可發病,而致哮的主因即為外邪,若臟腑和,營衛通,則經絡暢,哮病不發。6.1養生導引,保健預哮晉隋唐時期盛行養生保健,其觀點影響到醫家對哮病的認識。葛洪的《抱樸子內篇》和巢元方的《諸病源候論》皆以導引按摩的方法來提高人體自身的抗病能力,繼而預防哮病發生;《諸病源候論》中并無直接記載相關哮病的養生方導引法,但載有上氣候的養生方導引法,分為兩部分:由五志和寒熱引起的九氣病變;由肺氣上逆,上沖心胸的病變。上氣候后附有三條包含站立、正坐、仰臥功姿的治肺氣上逆之證的養生方導引法,可借鑒用于哮病預防,在功法上標本兼顧,肺腎雙調,實下以治其上,直引肺氣,交通左右陰陽之氣,歸本求腎[17]。雖然丹溪著作中沒有明確的提出如何預防哮病,但根據“相火妄動,煎熬真陰”及“陽常有余,陰常不足”的生理特點,提出了養陰保精、去欲主靜的養生觀點[18]。丹溪強調養生必須“主之以靜”,養陰抑陽應為主要攝生原則,從而去欲主靜、養陰保精,使體質增強,延緩衰老,百病不生。《壽世保元》反映龔氏的養生觀——注重保養元氣、元神,以達延年益壽之效。提倡固腎氣,才可保先天;調脾胃,亦可養后天[19]。李梴循丹溪及戴元禮之法,提出“吐法必須量體行”,并列舉臨證所用具體方藥,哮病治療用藥禁忌,歸納出“凡哮須忌燥藥,亦不宜純涼[20]”。證治方面,李氏強調治療要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不拘泥于一方一法,方可取得良效。6.2食療食忌,強肺御邪《外臺秘要》重視食忌。28首治療哮病的處方中有15首方后載有飲食禁忌,匯集方后記載的飲食禁忌主要和方中用藥有關?!肚Ы鹨健匪d“白術忌桃、李……大蒜、青魚、酢等物;甘草忌海藻、菘菜;細心忌生菜。桂心忌生蔥、生菜[15]?!弊⒅仫嬍辰?,可防損脾礙胃,有益于機體恢復。重視服藥后飲食禁忌,有利于方藥更好地發揮藥效與機體的康復。《太平圣惠方》“食治論”中稱“攝生者先須洞曉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后命藥[21]?!陛d有粳米桃仁粥、鹿髓煎、杏仁粥等食療方,所用之物具有化痰、潤肺止咳之用,可促進肺臟功能恢復,哮病初愈時有助于機體的康復,平時則可加強肺臟功能,防止外邪侵襲,對哮病調護諸多裨益。另外,預防痰飲亦有助于預防哮病?!陡裰掠嗾摗返摹梆B老論”、“慈幼論”等篇章皆提出肥甘厚味、辛香等食最傷陰,即為“陰虛難降則氣郁成痰”[22],痰積之證多因飲食失度,見于陰虛陽盛之體質;反之茹淡飲食,則顧護脾胃之氣使痰邪不生。正如《茹淡論》所述“若谷菽果菜,自然沖和之味,有食人補陰之功[23]。”茹淡飲食與修心養性理論相通,皆為防相火妄動?!秹凼辣T分讹嬍称吩唬骸叭酥嬍乘责B生,不知飲食失調亦所以害生[24]?!睆娬{食養的意義,首次指出了嗜酒可致哮病,對于預防哮病或治療哮病有一定意義。陳德求《醫學傳燈》根據哮病特點,認為治哮飲食宜清淡。陳氏比喻此為囊積飲“如蜂子之穴于房中,蓮實之嵌于蓬內[25]”須靠人體脾胃之氣清虛,使上注之痰隨脾胃運化之氣返還于胃,痰入胃中,則容易祛除,或從口引吐,或通過腸道排出。若終日食肥甘厚味之品,則脾胃之氣不得清虛,膠固于肺之痰不能祛除,且肥甘厚味之品易化濕生痰,舊痰不去,新痰又生,則雖有良醫,但哮病也不能痊愈,可見飲食禁忌在哮病治療中的重要性。以朝代的發展為主徑,揭示哮病的學術發展源流與特點,系統總結了醫家的臨證經驗、用藥特色及食忌養護,以期為現代哮病的治護提供新思路。參考文獻:[1]姜德友,彭芃,張志剛.哮病源流考[J].中華中醫藥學刊,2009,27(09):1808-1811[2]姚雯,嚴季瀾,哮病病名歷史源流考[J].天津中醫藥,2011,28(1):42-43[3]賈蒙蒙,楊丹紅.《針灸資生經》關于火針療法應用淺析[J].江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28(04):14-16[4]虞傳.醫學正傳[M].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2002::115-116,118[5]李經緯,鄧鐵濤.中醫大辭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1421,1498[6]薛博瑜,吳偉主編.中醫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43[7]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247[8]馮偉.淺析《十一脈灸經》與《靈樞·經脈篇》[J].安徽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34(0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