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內蒙古呼倫貝爾市莫力達瓦旗尼爾基一中高考考前提分歷史仿真卷含解析_第1頁
2024屆內蒙古呼倫貝爾市莫力達瓦旗尼爾基一中高考考前提分歷史仿真卷含解析_第2頁
2024屆內蒙古呼倫貝爾市莫力達瓦旗尼爾基一中高考考前提分歷史仿真卷含解析_第3頁
2024屆內蒙古呼倫貝爾市莫力達瓦旗尼爾基一中高考考前提分歷史仿真卷含解析_第4頁
2024屆內蒙古呼倫貝爾市莫力達瓦旗尼爾基一中高考考前提分歷史仿真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屆內蒙古呼倫貝爾市莫力達瓦旗尼爾基一中高考考前提分歷史仿真卷注意事項1.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2.答題前,請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填寫在試卷及答題卡的規定位置.3.請認真核對監考員在答題卡上所粘貼的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與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選項的方框涂滿、涂黑;如需改動,請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無效.5.如需作圖,須用2B鉛筆繪、寫清楚,線條、符號等須加黑、加粗.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產婆術”是蘇格拉底創立的一種尋求普遍知識的方法,他通過交談,在問答中不斷揭示對方自相矛盾之處,引發人的主動思考,使人逐步尋求正確答案。這體現了他A.用理性去認識和解釋世界 B.從人自身上尋找意義和價值C.破除了人們對神學的迷信 D.追求知識與巧言善辯的能力2.觀察下圖相關信息,造成該狀況的原因是A.被納入國家資本主義軌道B.“一五”計劃提前超額完成C.借鑒蘇聯工業化建設經驗D.貫徹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3.謝國楨曾給“野史筆記”下過一個十分寬泛的定義:“凡不是官修的史籍而是由在野的文人學士以及貧士寒儒所寫的歷史紀聞都可以說是野史筆記,也可以說是稗乘雜家”。在中國歷史上,作為“個人的書面歷史記憶”的歷史筆記于中唐出現,至兩宋時期繁榮昌盛,蔚為大觀。唐宋“野史筆記”興盛的主要原因是A.商品經濟繁榮B.政治環境相對寬松C.印刷術的發明D.科舉制的推行發展4.1914年,袁世凱為實現其獨裁野心頒布了《中華民國約法》,但在該法中又明確規定了“人民主權”和“人民自由權”等內容。這從側面反映了A.袁世凱被迫實行民主政治B.袁世凱為其專制統治尋找歷史依據C.民主政治已成為歷史潮流D.啟蒙思想是袁世凱統治的理論基礎5.如圖是張仃創作的漫畫《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話》。畫中,蔣介石對張學良說:“等,等等,現在的敵人是中共”,作者旨在A.號召蔣介石停止內戰、一致抗日B.批評蔣介石消極抗日、積極反共C.揭露蔣介石假和平真內戰的策略D.諷刺蔣介石出賣主權以獲取援助6.黃宗羲素有“中國伏爾泰”之稱譽。他痛斥君主專制是天下最大的禍害,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的民本思想,進而主張限制君權,保證人民的基本權利。同時他又指出,“有明治無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罷丞相始也”。這反映了黃宗羲A.主張實行君主立憲制B.接受西方主權在民思想C.主張恢復宰相制度D.未跳出明君賢吏的窠臼7.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人普遍主張,人就應該公開地滿足自己的各種欲望,只要能實現幸福的目標,采取什么樣的手段都無所謂。這反映了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A.人文主義成為社會主流B.是歐洲人文主義的中心C.肯定了人的價值和欲望D.促進了理性主義的傳播8.唐代社會有著豐富的契約實踐,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契約觀念與文化。民間百姓普遍熱衷采取“契約”這一形式來完成交易,形成了國家法與民間法相結合的雙重制度體系。唐朝重視契約的這一現象A.根植于中國久遠的歷史傳統 B.是小農經濟高度發達的產物C.是唐代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 D.推動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9.1979年,聯邦德國上映了電影《瑪麗亞?布勞恩的婚姻》。影片中女主角從二戰的廢墟上爬起來,拋棄了過去的歷史,投入到全民性的賺錢行列,為了生存變得玩世不恭。她心系關押在戰俘營的丈夫,然而苦心經營的婚煙卻被丈夫出賣。影片意在A.剖析冷戰態勢下人的矛盾心理 B.喚起民眾對戰爭的深層反思C.揭示經濟繁榮背后的道德危機 D.反映民族分裂的痛苦現實10.有學者認為,普魯士19世紀60、70年代的勝利,為“1918和1945年的失敗打下基礎”。下列各項能夠作為其論斷依據的是A.德國繼承了普魯士軍國主義B.德國結束了四分五裂的局面C.俾斯麥宰相實行“鐵血政策”D.德國推行世界政策爭霸全球11.宋代江西贛州的“福壽溝”,出口之處安裝有“十二水宿”閘門。該閘門設計十分巧妙,江水低于閘門時,憑借高度差,用城中排出的積污水沖開閘門,排入江中。若閘門低于江水,則江水的壓力迫使閘門封閉,江水不會倒灌。由此可知A.工藝設計貫穿理學思想 B.技術水平彰顯工匠精神C.古代科技重視理論總結 D.設計思想體現天人感應12.明代歙人吳長公自幼業儒,父客死異鄉后,母令他棄儒業賈繼承父業。吳長公遵母命外出經商時說:儒者直孜孜為名高,名亦利也。籍令承親之志,無庸顯親揚名,利亦名也。不順不可以為子,尚安事儒?乃今自母主計而財擇之,敢不惟命。下列對材料的理解,正確的是A.“棄儒從商”現象的出現,是儒學正統地位動搖的表現B.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商人的政治和社會地位發生了根本性改變C.以血緣為紐帶的宗族孝道文化在商業利益的沖擊下,逐漸走向消亡D.遵從母命“棄儒從商”可理解為對孝悌、敬長等儒家倫理的一種詮釋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國傳統文化雖然從秦漢時期開始形成封建的大一統文化,董仲舒所倡導的“獨尊儒術”又把這一統一性推向極致,但這并不意味中國傳統文化只有單一的內容。事實上,中國傳統文化是多樣性的統一,正如漢宣帝所稱的“吾家治國之道,霸王道雜之”。中國傳統文化的連續性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獨一無二的。中國古代歷經戰爭動亂、社會分裂和王朝更替,這個文化并未中斷自己的傳統,而是在繼承已有成果的基礎上,不斷獲取發展的新動力。僅就先秦而論,從周人對前代的維新,到孔子對周禮的重新解釋;從孟子對孔子思想的深化發展,到荀子對先秦百家爭鳴的總結與融合,就表現為一個連續性與變革性的過程。鴉片戰爭后,中國文化步入近代,走進從舊向新,從傳統向現代的艱難轉型,也呈現出連續性和變革性的統一。——摘編自張應杭《中國傳統文化概論》材料二近代中國百年憂患,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當時的中華文化體系不能提供現成的現代化方案,我們必須從外來文化體系中去尋找。從康有為到孫中山,無數仁人志士也曾向西方文化體系中尋找救國良方,但均未成功;而中國共產黨人運用同樣是來自西方的馬克思主義后,使中國從積貧積弱的困境中擺脫出來,走上獨立富強的道路,這就以實踐證明了中國文化的前進方向——以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體系與中國固有文化體系相結合,并不斷吸納全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和文化精華,使中華文化體系能與時俱進,永葆活力。另一方面,也恰恰說明了中華文化體系有吸收、融合并消化異質文化中合理成分的機制,也是中華文化強大生命力的體現。——摘編自曾加榮《中國傳統文化概要》(1)根據材料一,概括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并分析其成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國文化在近代發生的新變化,并分析其原因。14.(20分)印度人筆下的英國殖民統治1871年,瑙羅吉(1825—1917印度棉花貿易商人、民族解放運動早期最著名的活動家)就英國在印度的統治進行了評述。·廢除了寡婦自焚和殺嬰制度。·教育,包括男子和婦女教育。……復興了印度光輝的文學。但它所做的比應該做的要少。·和平和秩序。言論自由和出版自由。……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使人民免受壓迫之苦。它本許諾給予印度人公平合理地參與國家高級行政管理的機會,但它一再失言……完全忽視了印度人的情感和看法。·為鐵路和灌溉工程貸款。一些有價值的產業逐步發展,如藍靛、茶葉、咖啡、絲綢等。出口增加。電報事業發展。造成了貧困化。根據以上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的問題:(1)瑙羅吉從哪些角度對英國的殖民統治進行了評述?(2)瑙羅吉認為英國的殖民給印度帶來了哪些影響?(3)你如何理解瑙羅吉對英國在印度殖民統治的評價?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A【解析】

根據材料,蘇格拉底用“產婆術”的辦法,逐步引導人主動思考,解決自身思考的問題之處,從而逐步到尋求正確答案,這是一種運用人的思考和判斷解決問題的理性精神,A項符合題意;材料是主張引導人思考,不是從人自身上尋找意義和價值,B項錯誤;材料未體現其對神學的破除,C項錯誤;追求知識與巧言善辯的能力不符合材料引導人思考的信息,D項錯誤。故選A。2、A【解析】

據表格信息1949—1955年由國家加工、訂貨、包銷、收購的產品占私有工業總產值的比重是持續上升,說明國家把私有企業納入到國家計劃的軌道上來,實行國家資本主義,A正確;“一五”計劃是工業化為主體,提前超額完成是1957年,與材料不符,B錯誤;據材料不能體現借鑒蘇聯工業化建設經驗,C錯誤;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是1958年提出的,與材料不符,D錯誤。3、D【解析】

“野史”是“筆記”,寫作者的目的并非出版發表,給其他人看,它與世俗文學的興起,緣于市民讀者群體的擴大不同,因此和商品經濟的繁榮無關,A項排除;專制統治整體呈加強趨勢,政治環境寬松缺乏史實依據,B項排除;由于“野史筆記”不出版,與印刷術發明關系也不大,C項排除;材料明確表示,“野史”的作者是文人學士與貧士寒儒,這些人哪里來的呢?科舉促進了全民向學風氣的形成,但科舉考試即使考了,也不一定能夠做官,落選者及中舉沒能做官者的一部分,便成為材料中的文人學士、貧士寒儒,這個階層在科舉制之前雖不能說不存在,但其隊伍肯定與唐宋時是沒法比的,所以,D項正確。4、C【解析】

依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可知,袁世凱不敢刪除《中華民國約法》中“人民主權”和“人民自由權”等內容,這從側面反映了民主政治已成為歷史潮流,因此C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袁世凱實行獨裁和專制,并未實行民主政治;B選項錯誤,“人民主權”和“人民自由權”等內容不能做為其專制統治的歷史依據;D選項錯誤,儒家思想是袁世凱統治的理論基礎。故正確答案為C選項。5、D【解析】

蔣介石阻止張學良進行抵抗,并認為主要敵人是中共的做法縱容了日本對東北的侵略和掠奪,是對蔣介石不抵抗政策的諷刺,故選D;ABC項與蔣介石不抵抗政策的內容不符,沒有反映漫畫主旨,排除。故選D。6、D【解析】根據“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的民本思想,進而主張限制君權”“有明之無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罷丞相始也”可知,黃宗羲認為,政治變壞是從明太祖廢除丞相開始的,在他看來,丞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君權,防止權力過于集中,說明黃宗羲未跳出明君賢吏的窠巢,D正確;近代維新派主張實行君主立憲制,A材料無法體現,排除;近代西方主權在民思想傳入我國,B時間不符合題意,排除;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7、C【解析】

“人就應該公開地滿足自己的各種欲望”說明文藝復興時期對人的價值和欲望的肯定,故C項正確;材料體現不出人文主義成為整個社會的主流,故A項錯誤;意大利是文藝復興的中心,但這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項錯誤;文藝復興的核心是人文主義,故D項錯誤。8、C【解析】

根據材料“民間百姓普遍熱衷采取‘契約’這一形式來完成交易”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契約盛行是商品經濟發展中誠信觀念的進一步發展,由此可知C正確;題干并未體現出傳統社會對唐代契約觀念與文化的影響,排除A;小農經濟下是自給自足,交易現象并不普遍,B排除;資本主義萌芽產生時間是在明中葉以后,排除D。9、B【解析】

據材料“影片中女主角從二戰的廢墟上爬起來,拋棄了過去的歷史,投入到全民性的賺錢行列,為了生存變得玩世不恭。她心系關押在戰俘營的丈夫,然而苦心經營的婚煙卻被丈夫出賣”可知,二戰后德國經濟迅速發展,給人們帶來了豐富的物質生活,但卻不能彌補戰爭給人們帶來的內心空虛和心靈創傷,因此電影的目的是喚起民眾對戰爭的深層反思,B正確;據影片內容分析可知,女主角為了生存變得玩世不恭,但其心系關押在戰俘營的丈夫,A說法錯誤;C不是材料主旨;D與材料無關。10、A【解析】

據材料“普魯士19世紀60、70年代的勝利……1918和1945年的失敗打下基礎”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71年德意志完成國家統一,繼承了普魯士軍國主義傳統,這為其在一戰和二戰的失敗埋下伏筆,故A正確;B選項是德國統一的后果作用,故B排除;“鐵血政策”是統一的具體政策,故C排除;推行世界政策爭霸全球,也是由軍國主義導致的,故D排除。【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是緊扣材料信息“普魯士19世紀60、70年代的勝利……1918和1945年的失敗打下基礎”,學生應該結合所學知識從普魯士軍國主義傳統的影響入手,即可排除無關選項。11、B【解析】

根據材料“江水低于閘門時……積污水沖開閘門,排入江中”“若閘門低于江水,則江水的壓力迫使閘門封閉,江水不會倒灌”等信息可知,宋代江西贛州“福壽溝”對“十二水宿”閘門的設計體現了當時人對相關技術的精益求精、不斷創新的工匠精神,B項正確;材料體現了“十二水宿”閘門技術的巧妙設計,沒有體現理學思想的影響,A項錯誤;中國古代科技重視實踐的總結,而不是理論的總結,C項錯誤;天人感應是指天意與人事的交感相應,材料沒有體現天人感應,D項錯誤。12、D【解析】

材料信息是,明朝吳長公棄儒業賈,他認為儒者求取的名,也是利,自己經商求取的利也是名;順從母親心愿才符合儒家倫理。由此可知,這是商品經濟沖擊下對傳統儒家倫理的另一種詮釋,故D符合題意;明朝時期儒學正統地位沒有動搖,故A錯誤;材料體現不出商人的政治和社會地位發生了根本性改變,故B錯誤;C項說法錯誤,宗族孝道文化沒有走向消亡,故錯誤。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特點:統一性與多樣性相結合;連續性和變革性相結合;保守性和開放性并存。成因:中華文明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長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中國疆域廣大,民族融合,統一占主流;儒家思想占據傳統文化的正統地位;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影響;中國傳統文化自身的傳承、積淀、交融、創新;農耕經濟占居主導地位;近代西方列強的侵略,近代工業文明的發展。(2)新變化:學習吸收西方的先進文化,學習內容以政治和思想文明為主;與救亡圖存相結合。原因:西方列強入侵,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先進中國人為救國救民進行不懈探索;西方工業文明的沖擊;近代工業的興起和發展,民族資本主義發展,民族資產階級壯大;西方民主啟蒙思想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解析】

(1)第一小問,“中國傳統文化是多樣性的統一”“中國文化步入近代,走進從舊向新,從傳統向現代的艱難轉型,也呈現出連續性和變革性的統一”統一性與多樣性相結合;連續性和變革性相結合;保守性和幵放性并存。第二小問,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華文明長期處于領先地位;中國疆域廣大,統一占主流;儒家思想占統治地位;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影響;中華傳統文化自身的傳承、積累;農耕經濟占主導。(2)第一小問,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被動地吸收西方的先進文化;與救亡圖存緊密相連;學習內容以政治和思想文明為主。第二小問,“其中之一就是當時的中華文化體系不能提供現成的現代化方案,我們必須從外來文化體系中去尋找”“以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體系與中國固有文化體系相結合,并不斷吸納全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和文化精華,使中華文化體系能與時俱進,永葆活力”“中華文化體系有吸收、融合并消化異質文化中合理成分的機制,也是中華文化強大生命力的體現”西方工業文明的沖擊;西方列強入侵,民族危機加深;西方民主啟蒙思想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先進中國人的不懈探索。【點睛】(1)本題考查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并分析其成因,統一性與多樣性相結合;連續性和變革性相結合;保守性和幵放性并存。(2)本題考查中國文化在近代發生的新變化,被動地吸收西方的先進文化;與救亡圖存緊密相連;學習內容以政治和思想文明為主。14、(1)水平l:準確的答案·人道,文化教育,政治,經濟(2)水平l:能全面地理解所給材料含義·積極影響:人道方面,保護了寡婦和嬰兒。文化教育方面,促進了教育發展,復興了印度本土文學。政治方面,帶來了和平和秩序,實行了保護人民自由權利、財產等現代社會規則。經濟方面,推動了現代產業的發展,使傳統農業現代化。·消極方面: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措施還不夠到位。政治方面,帶來了和平和秩序,現代社會的政治規則。經濟方面,造成貧困化。水平2:不能全面地理解所給材料含義(3)本大題采用分項評分方法。評分觀察的要素是:觀點、史實、論述、組織。評分項一:觀點水平1:能夠從作者的立場、時代要求等方面去理解他的觀點。·瑙羅吉的觀點典型地反映了殖民地國家的先進分子能從民族主義和現代化的時代要求之間的統一,去評價英國的殖民統治。水平2:能從正反兩個角度去辯證地評價作者的觀點。·瑙羅吉能夠看到英國殖民統治的積極性和局限性,其觀點具有合理性。·瑙羅吉又對英國的殖民統治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水平3:只能從一個角度去評價作者的觀點。水平4:脫離材料,或羅列材料,復述教科書的觀點或對作者的觀點認識有錯誤。水平5:無觀點,或觀點與文本無關。評分項二:史實水平1:能提取文本所提供的信息,并能將其與文本解讀者所處的背景、立場等史實建立聯系。水平2:能從本文中提取直接與間接的信息水平3:能從文本中提取直接的信息水平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