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課+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1頁
第12課+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2頁
第12課+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3頁
第12課+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4頁
第12課+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重難點:重點:明朝面臨的內部和外部問題。難點:明朝政治制度的變化。時空坐標一次壯舉:鄭和下西洋兩大中樞機構變化:廢除丞相制度、建立內閣兩大外部侵擾勢力:倭寇入侵、西方殖民勢力三種邊疆關系:明朝與蒙古、明朝與西藏、明朝與女真明朝的十六位奇葩皇帝皇帝奇葩之處皇帝奇葩之處明太祖朱元璋布衣皇帝——姓名昭示朝代命運明孝宗朱祐樘凄慘皇帝——年至六歲認祖歸宗明惠宗朱允炆革新皇帝——革新削藩反被拿下明武宗朱厚照玩樂皇帝——任皇宮動物園園長明成祖朱棣暴力皇帝——奪位遷都編書遠洋明世宗朱厚熜求仙皇帝——忠于煉丹不愛上朝明仁宗朱高熾美食皇帝——一不小心肥胖猝死明穆宗朱載垕太平皇帝——隆慶新政開關和議明宣宗朱瞻基蟋蟀皇帝——愛斗蟋蟀施行仁政明神宗朱翊鈞罷工皇帝——罷工三十年不上朝明英宗朱祁鎮俘虜皇帝——御駕親征慘被俘虜明光宗朱常洛瀉肚皇帝——被下瀉藥不幸死亡明代宗朱祁鈺撿漏皇帝——哥哥被俘弟弟上位明熹宗朱由校木匠皇帝——酷愛木匠溺水嚇死明憲宗朱見深專情皇帝——缺母愛熱心姐弟戀明思宗朱由檢上吊皇帝——農民起義被逼上吊一、明朝政治制度的變化1.明朝建立(1)1351年,元末爆發農民起義,起義迅速波及全國大部分地區。起義將領朱元璋勢力逐漸強大,統一了南方大部分地區。(2)1368年,朱元璋稱帝,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國號大明。朱元璋就是明太祖。同年,明攻占大都,結束了元朝在全國的統治。2.政治制度的變化(1)廢除宰相制度,權分六部①原因:a.歷史原因:在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下,君權與相權的矛盾由來已久;b.元朝教訓:元朝丞相權勢過重,威脅皇權,導致社會動蕩;c.直接原因:宰相胡惟庸專權,對皇權構成威脅;d.根本原因:相權過大,威脅皇權②根本目的:為了加強皇權。

元氏之有天下,固由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權臣,上下蒙蔽故也......人君不能躬覽庶政,故大臣得以專權自恣。

——《明太祖實錄》

(胡惟庸)獨相數歲,生殺黜陟罰,或不奏徑行,內外諸司上封事必先取閱,害己者,輒匿不以聞。四方躁進之徒及功巨武夫失職者,爭走其門,饋遺金帛、名馬、玩好不可勝數。

——《明史·胡惟庸傳》胡惟庸像③措施:廢除了自秦以來一直實行的宰相制度,并且嚴令子孫永遠不許設立宰相。裁撤中書省和丞相,中央行政權分屬六部,由皇帝直接管理④影響:a.積極:防止權臣專權,加強皇權,鞏固統治;初期提高了行政效率。b.消極:皇帝政務繁多,負擔加重,效率低;皇帝獨斷,易決策失誤。

據史料記載,洪武十七年(1384年)9月14日至21日,內外諸司奏事札達1660件,共3391事,即朱元璋平均每日要處理奏章207件、411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無法處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無輔臣”。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猶擁被。

——朱元璋“以后子孫做皇帝時,并不許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請設立者,文武群臣即時劾奏,將犯人陵遲,全家處死”。

——《皇明祖訓》(2)設立內閣①原因:廢除丞相后,皇帝直接領導六部等具體職能部門,工作壓力增加。②設立:明成祖選拔一些文官到皇宮內的文淵閣值班,充當秘書。③性質:常設的輔佐皇帝處理政務的秘書機構。④運作:大學士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替皇帝瀏覽百官奏章,草擬處理意見,稱為“票擬”。皇帝在票擬的基礎上,用紅筆正式批復奏章,稱為“批紅”。設立情況閣臣權力發展階段明太祖殿閣大學士處理文案的侍從奠定基礎明成祖文淵閣大學士參與機務正式確立明宣宗內閣大學士票擬權發展完善明神宗張居正任首輔大權盡歸內閣,居六部之上權勢增大⑤地位明朝中后期,有的大學士深得皇帝信任,權力很大,被比喻為宰相。特點:①非法定中央一級行政或決策機構,只是皇帝咨詢顧問機構,無權決策;②權力源自皇帝。實質:是君主專制強化的產物,不可能對皇權起到制約作用。材料一

以尚書任天下事,侍郎二之,而殿閣大學士只備顧問;帝方自操威柄,學士鮮所參決。

——周谷城:《中國政治史》材料二

我朝閣臣,只備論思顧問之職,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權勢稍重者,皆上竊君上之威靈,下侵六曹之職掌,終以賈禍。臣備員六年,百凡(全部)皆奉圣斷,分毫不敢欺負。部務盡聽主者,分毫不敢與聞。

——《明神宗實錄》材料三

以明代的內閣大學士比擬宰相,是當時和后世的習慣說法,某人出任大學士,即有“入閣拜相”之稱。而黃宗羲指出,內閣只相當于皇帝的秘書,不能與宰相等同。

——馮天瑜:《試論<明夷待訪錄>政治理念的“現代性”》合作探究:

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分析明朝內閣與前朝宰相異同?宰相制內閣制相同不同地位(權力來源)職能權力任免對皇權作用職能都是輔助皇帝處理全國政務最高行政機構,法定;制度賦權政務咨詢機構,非法定;皇帝信任議政權,決策權,執行權票擬權,無決策權一定程度制約皇權無法制約皇權要經皇帝及大臣商議直接由皇帝意愿決定(3)宦官專權與廠衛制度①原因:宦官比內閣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②表現:a.內廷宦官機構司禮監,獲得了協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紅的權力;a.負責提督東廠和控制錦衣衛;c.官員的言行進行監視、偵查,有權逮捕、施刑。③實質:必須依托于皇權,是君主專制強化的產物。④影響:導致政治日益黑暗,社會矛盾加劇。司禮監是明朝內廷管理宦官與宮內事務的“十二監”之一,有提督、掌印、秉筆、隨堂等太監。提督太監掌督理皇城內一切禮儀、刑名及管理當差、聽事各役。司禮監還控制著東廠、西廠、錦衣衛等機構。其職則是掌管侍衛、緝捕、刑獄之事。大臣意見票擬批紅明朝政治制度的變化:君主專制強化(1)表現①廢除宰相制度,權分六部②設立內閣③宦官專權與廠衛制度(2)影響①利:加強皇權,防止權臣專權;使中央集權得以加強,社會得以穩定②弊:造成皇權過于集中,皇帝獨斷,難免決策失誤;宦官掌握批紅權后容易出現宦官專權,政治黑暗。(3)實質:明朝政治制度的變化是加強皇權的產物,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結果。有明一代,官吏不過是傭仆,君主對文官任意獎黜,一有得罪,當朝廷杖。…后來宦官專權,文官更是受盡皇室家奴的欺凌。

——《萬古江河》明朝錦衣衛的標配:繡春刀、飛魚服

東廠腰牌中國宰相制度的演變朝代制度演變秦朝三公九卿制宰相制度正式確立漢朝中外朝制宰相制度的重大調整隋唐三省六部制宰相制度的成熟宋朝二府三司制宰相制度的衰落元一省二院制宰相制度的重振明朝廢除丞相,權分六部宰相制度被正式廢除知識拓展:皇權的異變(1)外戚干政:外戚指君主的母族、妻族,如漢朝;(2)宦官專權:宦官專權是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伴生物。東漢、唐、明三朝,是中國歷史宦官專權最嚴重的時期。(3)權臣專政:權臣,指有權勢之臣,他們的權力往往超過其他的大臣,甚至凌駕于帝王之上。權臣身份有:當朝宗室、將帥、宰輔、外戚乃至宦官。如西漢的霍光、東漢的曹操,明代張居正等。二、海上交通與沿海形勢

從“主動開放”到“故步自封”

1.海上交通——鄭和下西洋(1405-1433年)(1)目的①政治:宣揚國威;②經濟:滿足統治者對異域珍寶的需求(2)性質:朝貢貿易(3)特點:①時間長、規模大、范圍廣、領先世界;②厚往薄來,倍償其價(4)概況:先后七下西洋,訪問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達到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5)影響:①積極方面:是世界歷史上空前規模的遠洋航行;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的友好往來,擴大明朝在海外的政治影響。②消極方面:其目的主要是“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給明朝帶來較大的財政負擔,后期未能持續。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蹤跡之,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永樂三年六月,命和及儕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宣天子詔,因給賜其君長,不服以武懾之。

——《明史·鄭和傳》朝貢貿易通過朝貢與賞賜完成交易,官方使節往返,以禮物贈答的貿易方式。朝貢貿易是封貢體系的衍生物,也是海禁政策催生的產物。1.特點:“厚往薄來”“倍償其價”。2.時間:源于宋代,盛于明清,止于馬關;(1895《馬關條約》)3.目的:不在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而是政治上要宣揚國威,經濟上求購各種異域奇珍異寶特產,以滿足統治者對奢侈品的需求。4.評價:(1)增強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2)不計經濟效益賞賜貿易違背經濟規律,給政府財政造成巨大負擔,后因國力衰退而中止。2.沿海形勢——東南抗倭(1)原因:①元末,日本海盜常在東部沿海騷擾;②明朝前期,對日經濟封鎖,嚴厲禁止海外貿易(海禁)。東南沿海地區的一些海盜、奸商等與倭寇勾結,進行走私活動,出沒沿海,燒殺搶掠,造成巨大破壞。(2)抗倭斗爭:明廷派遣大將戚繼光等人平倭。戚繼光率領戚家軍,在浙江臺州九戰九捷;在福建、廣州與抗倭將領俞大猷合作,連續重創倭寇。(3)影響:

東南沿海形勢穩定下來,朝廷遂放松了對私人海外貿易的限制。民族英雄戚繼光的抗倭事跡被后世所傳頌。倭寇13世紀到16世紀左右侵略朝鮮、中國沿海各地和南洋的日本海盜集團的泛稱。寇與商同是人,市通則寇轉為商,市禁則商轉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嚴而寇愈盛。片板不許下海,艨艟巨艦反蔽江而來;寸貨不許入番,子女玉帛恒滿載而去……于是海濱人人皆賊,有誅之不可勝誅者。

——【明】謝杰《虔臺倭纂》戚繼光俞大猷2.沿海形勢——西方殖民者入侵(1)原因:明朝中后期,隨著新航路的開辟,歐洲殖民者在中國沿海的活動日益頻繁。(2)表現:①16世紀中葉,葡萄牙取得在濠鏡澳的租住權;②荷蘭和西班牙先后占據臺灣島南部和北部;③明朝末年,西班牙被荷蘭擊敗,退出臺灣。(3)影響:①西方殖民者的活動侵犯了中國的主權,給中國沿海人民帶來了災難,也給明朝帶來了統治危機;②危機中的大明也開始了解西方。澳門大三巴牌坊——西方文明進入中國的見證三、內陸邊疆與明清易代1.明朝的邊疆管理(1)北方:蒙古元朝滅亡后,草原上的蒙古人逐漸形成韃靼、瓦剌兩大集團。①防御:為防御蒙古人南下,明朝重新修筑了長城。②戰爭:明中期,瓦剌和韃靼深入內地,瓦剌曾經俘虜了明英宗。(1449年土木堡之變)③和議、冊封:1571年,韃靼首領俺答汗與明朝簽訂和議(隆慶和議),接受明朝的冊封。④互市:雙方恢復擴大貿易關系(2)西南:藏族藏族地區在明朝稱為烏思藏。①冊封:明廷封授給當地的僧俗首領法王、王等稱號。②設機構:設立行都指揮使司管理西藏軍民事務,任用藏族上層人士管理。(3)東北:女真①設機構:明朝前期,派人到東北招撫,在黑龍江流域設立了奴兒干都司(軍政合一);②封授:對東北女真各部落首領封授官號(4)特點:威德兼施、以夷治夷、靈活多樣、因俗而治。(5)影響:①維護了邊疆地區的穩定,促進民族交融;②推動了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③對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版圖的奠定發揮了積極作用西藏(烏思藏)2.明清易代(1)滿洲的崛起:①16、17世紀之交,女真建州部首領努爾哈赤逐漸統一女真各部;②1616年稱汗,國號大金,并對明朝展開進攻;③皇太極將女真族改名為滿洲,1636年稱帝,改國號為大清。后來,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分別被尊為清太祖和清太宗。努爾哈赤

皇太極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

吃他娘,著他娘,吃著不夠有闖王。

不當差,不納糧,大家快活過一場。

——佚名《闖王》崇禎帝自縊處(2)明朝滅亡在清朝崛起之際,明朝政治黑暗,天災不斷,農民起義蜂起,統治搖搖欲墜。1644年,農民軍首領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隨即攻占北京,明思宗自縊,明朝滅亡。(3)清兵入關

清朝攝政王多爾袞統軍進入山海關,打敗李自成,進占并遷都北京。此后又經過20多年的激烈戰斗,清朝將農民軍余部和南方的明朝殘余勢力逐一擊敗,確立了在全國的統治。順治帝思考明朝滅亡的原因?政治黑暗;自然災害不斷;農民起義;東北控制相對松散使滿洲崛起。崇禎三年旱……八年夏旱蝗,黃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