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摘要隨著中國經濟的改革不斷深入,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的發展方向,尤其2020年我國全面完成脫貧攻堅,開始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的高質量發展不斷的被提出,如何有效落實和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將是未來中國政府的重點任務之一。S省是農業大省,農業發展歷史悠久,尤其改革開放以后,S省農業得到了有效發展,但是其發展是低質量的。本文從從農村發展、農業現代化、農業資源與環境等3個方面選取9項評價指標,構建了S省農業經濟發展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同時又因為S省各地市農業高質量發展差異較大,各地方農業發展水平不同,本文也同時選取了S省十六市的農業相關數據,構建了S省農業高質量發展地區差異評價指標。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1998—2018這20年的S省農業經濟發展質量特征。同時分析2018年S省各市的經濟質量特征。最后圍繞制約S省農業經濟質量提升和地區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建議,以期為S省以及其他農業大省的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關鍵詞:農業經濟發展質量;農業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主成分分析法一、前言(一)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1.研究背景農業是國家的根基,關系著14億國人的基本生活保障,關乎著人民的生活福祉。尤其去年的疫情,讓我們更深刻的了解了農業的重要性,端牢中國人的飯碗的重要性。S省是農業大省,農業高質量發展速度較快,已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但是發展的同時,農業還面臨著嚴峻的問題:在環境方面,因為近幾十年的粗放型發展,耕地資源不斷減少、土壤污染嚴重、土壤肥力下降、水資源不足等農業資源環境以嚴重制約了S省農業高質量發展;在國內市場,我國的主要矛盾發生變化,人民開始從吃得飽到吃的好轉變,而S省農業勞動生產率、土壤產出率等生產效率有待提高,提供高質量的農副產品也勢在必行。這些都充分表明,S省農業己經到了實行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2.研究意義有利于減少S省農業資源環境壓力。S省發展高質量高水平農業,能夠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促進農業可持續性發展。有利于緩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S省發展高質量農業,既能夠滿足量的需要,還能提供多層次、多樣化、優質生態安全的高質量農產品。(二)農業高質量發展研究概況1.農業高質量發展研究現狀國內學者對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研究,隨著我國農業的發展而變化。早期的研究基本集中在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意義及背景方面。隨著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深入深入,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特點和模式研究成為研究的熱點。隨著研究的進一步深入,學者們開始采取建立農業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來對鄉村旅游進行分析。樊元,陳偉偉(2009)在“農業經濟增長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一文中講到基于經濟增長質量的理論概述,農業經濟增長的質量是增長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農業經濟的優劣程度,并從五個不同層面反映農業經濟增長質量的內涵。何紅光,宋林,李光勤(2019)在中國農業經濟增長質量的時空差異研究一文中構建了農業經濟增長質量評價體系,運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空間統計技術對全國1990—2014年農業經濟增長質量進行了測度,并分析了其變化趨勢,重點考察了2005—2014年各省農業經濟增長質量的時空差異。辛嶺,安曉寧(2019)在我國農業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構建與測度分析一文中在構建農業增長質量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上,采用“縱橫向”拉開檔次法對2000年~2015年中國30個省份的農業增長質量進行綜合評價,分析農業增長質量的時空特征,進一步采用核密度估計方法和馬爾可夫鏈模型,探討中國農業增長的動態演變。綜上所述,學者們對我國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研究較多,成果豐富。但是考慮到不同地區經濟社會及自然條件的差異,各地農業的高質量發展還需要更多的考慮當地的實際情況。因此,本文擬借鑒已有的研究結論,并結合S省實際情況,采取主成分分析法分析S省農業的高質量發展和地區差異,從而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三)研究內容本文在參考其他區域農業高質量發展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構建S省農業高質量發展體系和地區發展差異體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對S省1998-2018這20年的農業高質量發展和地區差異進行綜合評價,希望能為今后S省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依據與參考。(四)研究方法本文在研究過程中,采用了三種研究方法(1)文獻研究法通過大量閱讀國內相關文獻,了解相關文獻是如何對農業高質量發展和地區差異進行評價的,根據現實需要選取指標進行農業高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通過統計數據、因子分析方法等資料的整理和提煉為本論文的撰寫提供條件。(2)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通過閱讀國內外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文獻,先從理論層面進行分析,再結合S省農業相關數據進行實證分析,從而實現理論與實際的有機結合.(3)比較分析法從橫向利用因子分析法對S省農業高質量發展的三大地區進行進行差異化對比,從縱向對S省近20年的數據進行對比評價,分析S省農業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各年的走勢,辨識S省農業高質量發展的不足,最后針對存在的問題給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二、S省農業高質量發展概況(一)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概念與內涵農業高質量發展具有豐富的內涵,第一,開始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走保護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道路。第二,開始注意產品質量的提升。第三,開始開始優化產業結構,延長產業鏈,提升附加值。(二)S省區域概況S省農業資源豐富,農業發展歷史悠久。上世紀七十年代,S鳳陽小崗村村民首先開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拉開了全國農業改革的序幕,近些年來,S省積極響應國家三農政策,制定了多項政策,從各方面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S省在落實中央有關“三農”的決策部署基礎上,通過加大財政支農力度,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資金保障。出臺農機購置政策,進一步提升了全省農業機械化水平;加大財政支出,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這些措施使得S省糧食產量連續7年創歷史新高,全省農民的收入也獲得了快速的增長。(三)S省農業高質量發展存在問題第一,農業科學技術落后,目前S省農業雖然得到了高速發展,但是高質量發展水平不高,農業科學技術對農業發展的貢獻率較低。在生產階段,受各種因素影響,雖然采取了一定的機械化生產,但是機械化水平不高,尤其在山區,還存在原始的耕種方式;在管理階段,依然存在靠天吃飯的思想,采取人工施肥的方式,不能夠利用先進的農業管理技術。第二,農業基礎設施稀少,以水利設施為例,該省所擁有的水利工程設施,有大部分都是90年代修建的,這些水利設施相對陳舊,不能夠滿足需求,有些甚至老化到不能使用,通過統計發現,全省有65%的設施需要維修。一份調查報告顯示,S省阜陽市有低產田240萬畝,約占耕地面積的65%,其中有近90萬畝農田在河湖旁邊,易受洪澇影響,雖然新建了一些泄洪區,但這些是遠遠滿足不了農業生產需求的。水利設施等農業基礎工程建設速度緩慢,使得農業生產基礎不牢,將會對新階段農業健康穩定發展構成強大制約。第三,勞動力不足,S省教育基礎相對落后,學校設施條件有待完善,因此農民受教育水平低,缺乏文化知識,不易接受并使用農業新科技,嚴重影響了現代社會農業的發展,一些懂得文化知識和農業科技的青少年不愿意留在村里,他們都是選擇進城務工,因此農村勞動力不足。愿意留下來的多是文化程度較低的農民。三、S省農業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設計(一)研究區概況研究樣本區為S省和16個地市。S省是我國農業的發源地之一,擁有平原、丘陵、山地等多種地形。糧食產量排名第四,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S省發展高質量農業對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具有重要的促進意義。(二)S省農業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選取與來源為了更加合理地構建S省農業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該研究從農業經濟經濟發展、農業社會和農業環境等3個方面選取了9個指標,構建了S省農業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部分指標的計算如下:人均糧食產量=糧食總產量/S省總人口數,人均農業總產值=S省農業總產值/S省人口總數。原始數據主要來自《S省統計年鑒》(三)農業高質量發展評價方法1.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數學模型:F1=aZX1+az1ZX2+
+aplZXpF2=a2ZX1+az2ZX2+
+ap2ZXp………Fp=a1mZX1+a2mZX2+...+amZXp其中a1m,a2m,apm,為T的協方差陣的主成分系數,ZXi,ZX2,...ZXp是原始數據經過標準化處理的值。主成分分析法的計算步驟如”下:(1)評價樣本矩陣的建立。Tj-(W)xm,(i=,2.j-1.,2..m)(2)其中,tj表示第j個評價對象在第i個評價指標上的實際數據。(3)數據標準化。(4)相關系數矩陣計算。將數據標準化后得到標準化數據矩陣,計算其對應的相關系數矩T-(ji)nxm。(5)計算矩陣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6)計算各主成分貢獻率和累計貢獻率。通常選取累計貢獻率大于85%的p個主成分進行綜合評價。(7)綜合評價。通過將標準化數據導入各組成分表達式,計算得出各指標
四、S省農業高質量發展評價與地區差異分析本部分主要數據來源于S省統計年鑒,主要運用excel2016,spss26.0進行實證分析。(一)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S省農業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1.KMO檢驗與Bartlett檢驗運用SPSS26.0對本章全局數據進行指標相關性檢驗,檢驗結果如下表所示。本文的數據檢驗結果為0.734,表示使用時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法測度S省農業發展水平是可行的。Bartlett球形檢驗的原假設為H0:各個指標之間互不相關。如果Bartlett統計值的概率顯著性小于0.05則拒絕原假設,認為各個指標之間相關性較強,反之則接受原假設。本文Bartlett統計值的顯著性概率為0.000,所以本文選取的各指標之間相關性較強,主成分分析法完全適用。表2KMO檢驗與Bartlett檢驗結果KMO檢驗度量0.734近似卡方400.184Bartlett球性檢驗自由度36顯著性水平02.提取主成分本文按照spss26.0的默認標準提取了累計方差貢獻率大于85%的主成分,具體結果如表4-3所示。表3時序全局主成分特征值與方差貢獻率主成分特征值方差貢獻率(%)累計貢獻率(%)歸一化貢獻率(%)F17.02778.07678.07654.976F21.33714.85792.93322.371F31.2823.13096.06318.716本文共提取了3個主成分解釋了原始指標的96.063%的有效信息。第一主成分的特征值為7.027,第二主成分的特征值為1.337,第三主成分為1.282。第一主成分在農業總產值、人均總收入等有著較高的載荷因子,可以用來表示農業收入;第二主成分表示糧食產量面積;第三主成分表示機械動力。圖:碎石圖通過碎石圖也可以看出,從特征曲線的拐點來看,前3個公共因子占據了絕大部分解釋量,所以選取3個公共因子進行分析是合理的。3.主成分系數計算得到了三個有效主成分與主成分之后需要通過利用主成分的得分矩陣與主成分相對應特征值的算術平方根,計算出主成分的系數,結果如表4所示。表4主成分系數矩陣主成分x1x2x3x4x5x6x7x8x9F10.715-0.027-0.4990.2880.0730.255-0.010-0.2370.379F2-0.8920.3381.120-00.1710.159-0.1470.3110.394-0.341F3-0.071-0.031-0.085-0.050-0.7030.009-0.0290.453-0.0434.S省農業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通過計算出各個主成分的表達式,再以各個主成分的方差貢獻率為權重可以得到1998-2018S省農業高質量發展綜合值,具體結果如表5所示。本部分將從時間發展變化分析S省農業發展程度。計算模型為:得分=57.229%*F1+23.287%*F2+19.483%*F3表5S省農業高質量發展1998-2018程度得分年份得分年份得分19980.4420090.6819990.4220100.8120000.1620110.920010.2520121.0920020.420131.3220030.0620141.4720040.3720151.6620050.0720161.6720060.2620171.820070.3120182.2120080.45分析上表,我們發現S省農業高質量發展得分1998-2009是負的,這說明S省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不高,重視數量而不是質量,這也是和當時的社會現狀相對應的,當時我國正處在高速發展時期,而且人民群眾的需求是吃好吃飽,所以提升發展速度是當時的主旋律。2010-2018是正的,并且逐年遞增。這是因為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來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有機統一,S省也積極響應號召,制定農業高質量發展政策,提升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二)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S省各地區農業高質量發展評價接下來,針對2018年S省各城市農業高質量發展數據,利用統計軟件得出各地區發展差異。1.KMO檢驗與Bartlett檢驗由下表可知本部分本文的數據檢驗結果為0.767,表示使用時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法測度S省農業發展水平是合適的。Bartlett統計值的顯著性概率為0.000,所以本部分選取的各指標之間相關性較強,主成分分析法完全適用。表6KMO檢驗與Bartlett檢驗結果KMO檢驗度量0.767近似卡方70.584Bartlett球性檢驗自由度21顯著性水平02.提取主成分表7時序全局主成分特征值與方差貢獻率主成分特征值方差貢獻率(%)累計貢獻率(%)歸一化貢獻率(%)F13.72253.16753.16737.646F21.54122.01375.18032.763F31.28211.17286.35215.943本文共提取了3個主成分解釋了原始指標的86.352%的有效信息。第一主成分的特征值為3.722,第二主成分的特征值為1.541,第三主成分為1.282。表3-3為因子載荷矩陣,反映每一個主成分與原始指標數據的關系。各個主成分與上部分所選取公共因子解釋一致,仍分別代表農業收入、糧食產量面積與機械動力。圖:碎石圖通過碎石圖也可以看出,從特征曲線的拐點來看,前3個公共因子占據了絕大部分解釋量,所以選取3個公共因子進行分析是合理的。3.主成分系數計算得到了三個有效主成分與主成分之后需要通過利用主成分的得分矩陣與主成分相對應特征值的算術平方根,計算出主成分的系數,結果如表8所示。表8主成分系數矩陣主成分x1x2x3x4x5x6x7F1-0.0810.172-0.1640.0360.4560.3060.304F20.4190.3110.5040.159-0.251-0.025-0.014F3-0.0010.4880.0500.9250.02-0.134-0.0804.S省農業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通過計算出各個主成分的表達式,再以各個主成分的方差貢獻率為權重可以得到2018年S省各地區農業高質量發展綜合值,具體結果如表9所示。本部分將從地區橫向比較分析S省各地區農業發展得分計算模型為:得分=43.595%*F1+37.941%*F2+18.462%*F3表9各地區農業高質量發展得分地區城市得分排名皖北蚌埠2.112皖北阜陽1.813皖北亳州1.7794皖北宿州1.586皖北淮南1.269皖北淮北0.6513皖南宣城1.297皖南蕪湖1.278皖南馬鞍山1.1410皖南池州0.6114皖南黃山0.5415皖南銅陵0.0116皖中滁州2.131皖中合肥1.655皖中六安0.9311皖中安慶0.7512分析上表,我們不難發現,S省農業發展地區差異還是存在的,皖北的農業發展是高于其他地區的。這也是因為皖北是S省商品糧主產區,發展水平高,對農業的依賴大。皖中雖然農業發展也較快,但是其發展重點是非農業,所以皖中雖有發展優勢,但是和皖北相比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五、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一)研究結論根據測算結果形成以下結論:一是1998—2018這20年來,S省的農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是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存在較低的情況,并且各指標之差距不大,對農業的高質量發展作用不明顯;二是S省農業經濟是較為穩定的,但與我國中部以及東部地區相比,農業產業結構不合理、生態環境脆弱、農業現代化發展落后等制約S省農業經濟質量提升的因素依然存在;四是分區域來看,S省各區域之間的發展水平差距較為明顯,各區域之間差距明顯,并且城市與城市之間也有鮮明的對比。(二)政策建議1.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提高農業經濟穩定性首先因地制宜發展產業,皖北加強糧食主產區建設,建設商品糧基地;皖中加強城市農業建設,發展觀光農業、采摘農業;皖南利用優勢的山地條件,發展茶葉等經濟作物。然后加強與地方產業的融合,延伸農業產業鏈,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拓寬農業經濟增長渠道,增強農業經濟穩定性。最后政府要落實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大資金與政策支持推進品質品牌農業建設,提高農產品供給端的質量與效率。2.加強政策支持,助力農業發展省委省政府要統籌兼顧,堅持不斷地提出和實施強農惠農的政策,S省應認真落實國家出臺的有利于農業事業發展的政策。落實關于“三農”的一號文件,出臺了有利于S省農業發展的政策。實現農業資源大省轉向農業強大省,加快農業支持保護步伐,推動城鄉一體化,提高農民對農業生產的積極性。做到“少取,多予,放活”,加強城市與農村的聯系,促進城鄉共同發展,推動城市和偏遠農村一體化。3.加大農業科技投入,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加快推進農業科學技術的推廣,S省應正視農業科學技術落后的省情,高度重視新型農業科技對農業發展的積極影響。首先,利用該省的優質資源,與中科大、安農大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快科學技術的研發。然后,提高農業科學技術下基層的速度,培育現代農業需要的人才,采取專家下鄉的方式對農民進行幫扶,同時,合理利用資源,依靠科學技術,實現農產品的產量增加和農民賣農產品的收入提高,使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不斷增強。最后,S省要促進農業生產技術落到實位,保證農業生產目標實現,必須把科學技術服務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助推劑”。只有以先進的農業科技為支撐,才能實現S省農業的高質量發展。
4.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完善農業基礎設施S省的農業基礎設施短少并且落后,大部分已經不具備使用功能,這些嚴重防礙了農業的高質量發展。S省要堅持不斷地增加農業投入,加快推動農田水利建設,減少自然災害對S省農業的沖擊,保護好農業發展的命脈。5.培育新時代農民,提高勞動力素質發展高質量農業既是各個國家促進農業發展的首要選擇,也是新時期我們面臨的難題。S省是一個人口大省,農民占人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押金免責協議書范本
- 加工安裝協議書范本
- 兄弟協商贍養協議書
- 貨物搬運承包協議書
- 婚姻保證協議書模板
- 輸送皮帶維修協議書
- 消毒公司聯營協議書
- 消防家屬就業協議書
- 夜市攤位租憑協議書
- 商品供應委托協議書
- GB/T 1687.3-2016硫化橡膠在屈撓試驗中溫升和耐疲勞性能的測定第3部分:壓縮屈撓試驗(恒應變型)
- 行政事業單位日常公用支出管理辦法
- 設備周期保養檢修記錄表
- 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
- 專利法全套ppt課件(完整版)
- GB∕T 3639-2021 冷拔或冷軋精密無縫鋼管
- 西師版六年級下冊數學第五單元 總復習 教案
- 獨生子女父母退休一次性獎勵審批1
- 鋁合金窗陜西銀杉節能門窗有限責任公司鋁合金制作及安裝工藝流程圖
- 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圖形旋轉》練習題
- 燒結普通磚、多孔磚回彈計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