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如何選擇PCB板材?
選擇PCB板材必須在滿足設計需求和可量產性及成本中間取得平衡點。設計需求包含電氣和機構這兩部分。通常在設計非常高速的PCB板子(大于GHz的頻率)時這材質問題會比較重要。例如,現在常用的FR-4材質,在幾個GHz的頻率時的介質損(dielectricloss)會對信號衰減有很大的影響,可能就不合用。就電氣而言,要注意介電常數(dielectricconstant)和介質損在所設計的頻率是否合用。
2、如何避免高頻干擾?
避免高頻干擾的基本思路是盡量降低高頻信號電磁場的干擾,也就是所謂的串擾(Crosstalk)。可用拉大高速信號和模擬信號之間的距離,或加groundguard/shunttraces在模擬信號旁邊。還要注意數字地對模擬地的噪聲干擾。
3、在高速設計中,如何解決信號的完整性問題?
(dance),走線的特性阻抗,負載端的特性,走線的拓樸(topology)架構等。解決的方式是*端接(termination)與調整走線的拓樸。
4、差分布線方式是如何實現的?
差分對的布線有兩點要注意,一是兩條線的長度要盡量一樣長,另一是兩線的間距(此間距由差分阻抗決定)要一直保持不變,也就是要保持平行。平行的方式有兩種,一為兩條線走在同一走線層(side-by-side),一為兩條線走在上下相鄰兩層(over-under)。一般以前者side-by-side實現的方式較多。
5、對于只有一個輸出端的時鐘信號線,如何實現差分布線?
要用差分布線一定是信號源和接收端也都是差分信號才有意義。所以對只有一個輸出端的時鐘信號是無法使用差分布線的。
6、接收端差分線對之間可否加一匹配電阻?
接收端差分線對間的匹配電阻通常會加,其值應等于差分阻抗的值。這樣信號品質會好些。
7、為何差分對的布線要靠近且平行?
對差分對的布線方式應該要適當的靠近且平行。所謂適當的靠近是因為這間距會影響到差分阻抗(differentialimpedance)的值,此值是設計差分對的重要參數。需要平行也是因為要保持差分阻抗的一致性。若兩線忽遠忽近,差分阻抗就會不一致,就會影響信號完整性(signalintegrity)及時間延遲(timingdelay)。
8、如何處理實際布線中的一些理論沖突的問題
(1)基本上,將模/數地分割隔離是對的。要注意的是信號走線盡量不要跨過有分割的地方(moat),還有不要讓電源和信號的回流電流路徑(returningcurrentpath)變太大。
(2)晶振是模擬的正反饋振蕩電路,要有穩定的振蕩信號,必須滿足loopgain與phase的規范,而這模擬信號的振蕩規范很容易受到干擾,即使加groundguardtraces可能也無法完全隔離干擾。而且離的太遠,地平面上的噪聲也會影響正反饋振蕩電路。所以,一定要將晶振和芯片的距離進可能*近。(3)確實高速布線與EMI的要求有很多沖突。但基本原則是因EMI所加的電阻電容或ferritebead,不能造成信號的一些電氣特性不符合規范。所以,最好先用安排走線和PCB疊層的技巧來解決或減少EMI的問題,如高速信號走內層。最后才用電阻電容或ferritebead的方式,以降低對信號的傷害。
9、如何解決高速信號的手工布線和自動布線之間的矛盾?
現在較強的布線軟件的自動布線器大部分都有設定約束條件來控制繞線方式及過孔數目。各家EDA公司的繞線引擎能力和約束條件的設定項目有時相差甚遠。例如,是否有足夠的約束條件控制蛇行線(serpentine)蜿蜒的方式,能否控制差分對的走線間距等。這會影響到自動布線出來的走線方式是否能符合設計者的想法。另外,手動調整布線的難易也與繞線引擎的能力有絕對的關系。列如,走線的推擠能力,過孔的推擠能力,甚至走線對敷銅的推擠能力等等。所以,選擇一個繞線引擎能力強的布線器,才是解決之道。
10、關于testcoupon。
testcoupon是用來以TDR(TimeDomainReflectometer)測量所生產的PCB板的特性阻抗是否滿足設計需求。一般要控制的阻抗有單根線和差分對兩種情況。所以,testcoupon上的走線線寬和線距(有差分對時)要與所要控制的線一樣。最重要的是測量時接地點的位置。為了減少接地引線(groundlead)的電感值,TDR探棒(probe)接地的地方通常非常接近量信號的地方(probetip),所以,testcoupon上量測信號的點跟接地點的距離和方式要符合所用的探棒。
11、在高速PCB設計中,信號層的空白區域可以敷銅,而多個信號層的敷銅在接地和接電源上應如何分配?
一般在空白區域的敷銅絕大部分情況是接地。只是在高速信號線旁敷銅時要注意敷銅與信號線的距離,因為所敷的銅會降低一點走線的特性阻抗。也要注意不要影響到它層的特性阻抗,例如在dualstripline的結構時。
12、是否可以把電源平面上面的信號線使用微帶線模型計算特性阻抗?電源和地平面之間的信號是否可以使用帶狀線模型計算?
是的,在計算特性阻抗時電源平面跟地平面都必須視為參考平面。例如四層板:頂層-電源層-地層-底層,這時頂層走線特性阻抗的模型是以電源平面為參考平面的微帶線模型。
13、在高密度印制板上通過軟件自動產生測試點一般情況下能滿足大批量生產的測試要求嗎?
一般軟件自動產生測試點是否滿足測試需求必須看對加測試點的規范是否符合測試機具的要求。另外,如果走線太密且加測試點的規范比較嚴,則有可能沒辦法自動對每段線都加上測試點,當然,需要手動補齊所要測試的地方。
14、添加測試點會不會影響高速信號的質量?
至于會不會影響信號質量就要看加測試點的方式和信號到底多快而定。基本上外加的測試點(不用線上既有的穿孔(viaorDIPpin)當測試點)可能加在線上或是從線上拉一小段線出來。前者相當于是加上一個很小的電容在線上,后者則是多了一段分支。這兩個情況都會對高速信號多多少少會有點影響,影響的程度就跟信號的頻率速度和信號緣變化率(edgerate)有關。影響大小可透過仿真得知。原則上測試點越小越好(當然還要滿足測試機具的要求)分支越短越好。
15、若干PCB組成系統,各板之間的地線應如何連接?
各個PCB板子相互連接之間的信號或電源在動作時,例如A板子有電源或信號送到B板子,一定會有等量的電流從地層流回到A板子(此為Kirchoffcurrentlaw)。這地層上的電流會找阻抗最小的地方流回去。所以,在各個不管是電源或信號相互連接的接口處,分配給地層的管腳數不能太少,以降低阻抗,這樣可以降低地層上的噪聲。另外,也可以分析整個電流環路,尤其是電流較大的部分,調整地層或地線的接法,來控制電流的走法(例如,在某處制造低阻抗,讓大部分的電流從這個地方走),降低對其它較敏感信號的影響。
16、能介紹一些國外關于高速PCB設計的技術書籍和資料嗎?
現在高速數字電路的應用有通信網路和計算機等相關領域。在通信網路方面,PCB板的工作頻率已達GHz上下,迭層數就我所知有到40層之多。計算機相關應用也因為芯片的進步,無論是一般的PC或服務器(Server),板子上的最高工作頻率也已經達到400MHz(如Rambus)以上。因應這高速高密度走線需求,盲埋孔(blind/buriedvias)、mircrovias及build-up制程工藝的需求也漸漸越來越多。這些設計需求都有廠商可大量生產。
17、兩個常被參考的特性阻抗公式:
a.微帶線(microstrip)
Z={87/[sqrt(Er+1.41)]}ln[5.98H/(0.8W+T)]其中,W為線寬,T為走線的銅皮厚度,H為走線到參考平面的距離,Er是PCB板材質的介電常數(dielectricconstant)。此公式必須在0.1<(W/H)<2.0及1<(Er)<15的情況才能應用。
b.帶狀線(stripline)
Z=[60/sqrt(Er)]ln{4H/[0.67π(T+0.8W)]}其中,H為兩參考平面的距離,并且走線位于兩參考平面的中間。此公式必須在W/H<0.35及T/H<0.25的情況才能應用。
18、差分信號線中間可否加地線?
差分信號中間一般是不能加地線。因為差分信號的應用原理最重要的一點便是利用差分信號間相互耦合(coupling)所帶來的好處,如fluxcancellation,抗噪聲(noiseimmunity)能力等。若在中間加地線,便會破壞耦合效應。
19、剛柔板設計是否需要專用設計軟件與規范?國內何處可以承接該類電路板加工?
可以用一般設計PCB的軟件來設計柔性電路板(FlexiblePrintedCircuit)。一樣用Gerber格式給FPC廠商生產。由于制造的工藝和一般PCB不同,各個廠商會依據他們的制造能力會對最小線寬、最小線距、最小孔徑(via)有其限制。除此之外,可在柔性電路板的轉折處鋪些銅皮加以補強。至于生產的廠商可上網“FPC”當關鍵詞查詢應該可以找到。
20、適當選擇PCB與外殼接地的點的原則是什么?
選擇PCB與外殼接地點選擇的原則是利用chassisground提供低阻抗的路徑給回流電流(returningcurrent)及控制此回流電流的路徑。例如,通常在高頻器件或時鐘產生器附近可以借固定用的螺絲將PCB的地層與chassisground做連接,以盡量縮小整個電流回路面積,也就減少電磁輻射。
21、電路板DEBUG應從那幾個方面著手?
就數字電路而言,首先先依序確定三件事情:
1.確認所有電源值的大小均達到設計所需。有些多重電源的系統可能會要求某些電源之間起來的順序與快慢有某種規范。
2.確認所有時鐘信號頻率都工作正常且信號邊緣上沒有非單調(non-monotonic)的問題。
3.確認reset信號是否達到規范要求。
這些都正常的話,芯片應該要發出第一個周期(cycle)的信號。接下來依照系統運作原理與busprotocol來debug。
22、在電路板尺寸固定的情況下,如果設計中需要容納更多的功能,就往往需要提高PCB的走線密度,但是這樣有可能導致走線的相互干擾增強,同時走線過細也使阻抗無法降低,請專家介紹在高速(>100MHz)高密度PCB設計中的技巧?
在設計高速高密度PCB時,串擾(crosstalkinterference)確實是要特別注意的,因為它對時序(timing)與信號完整性(signalintegrity)有很大的影響。以下提供幾個注意的地方:
1.控制走線特性阻抗的連續與匹配。
2.走線間距的大小。一般常看到的間距為兩倍線寬。可以透過仿真來知道走線間距對時序及信號完整性的影響,找出可容忍的最小間距。不同芯片信號的結果可能不同。
3.選擇適當的端接方式。
4.避免上下相鄰兩層的走線方向相同,甚至有走線正好上下重迭在一起,因為這種串擾比同層相鄰走線的情形還大。
5.利用盲埋孔(blind/buriedvia)來增加走線面積。但是PCB板的制作成本會增加。
在實際執行時確實很難達到完全平行與等長,不過還是要盡量做到。除此以外,可以預留差分端接和共模端接,以緩和對時序與信號完整性的影響。
23、模擬電源處的濾波經常是用LC電路。但是為什么有時LC比RC濾波效果差?
LC與RC濾波效果的比較必須考慮所要濾掉的頻帶與電感值的選擇是否恰當。因為電感的感抗(reactance)大小與電感值和頻率有關。如果電源的噪聲頻率較低,而電感值又不夠大,這時濾波效果可能不如RC。但是,使用RC濾波要付出的代價是電阻本身會耗能,效率較差,且要注意所選電阻能承受的功率。
24、濾波時選用電感,電容值的方法是什么?
電感值的選用除了考慮所想濾掉的噪聲頻率外,還要考慮瞬時電流的反應能力。如果LC的輸出端會有機會需要瞬間輸出大電流,則電感值太大會阻礙此大電流流經此電感的速度,增加紋波噪聲(ripplenoise)。
電容值則和所能容忍的紋波噪聲規范值的大小有關。紋波噪聲值要求越小,電容值會較大。而電容的ESR/ESL也會有影響。
另外,如果這LC是放在開關式電源(switchingregulationpower)的輸出端時,還要注意此LC所產生的極點零點(pole/zero)對負反饋控制(negativefeedbackcontrol)回路穩定度的影響。
25、如何盡可能的達到EMC要求,又不致造成太大的成本壓力?
PCB板上會因EMC而增加的成本通常是因增加地層數目以增強屏蔽效應及增加了ferritebead、choke等抑制高頻諧波器件的緣故。除此之外,通常還是需搭配其它機構上的屏蔽結構才能使整個系統通過EMC的要求。以下僅就PCB板的設計技巧提供幾個降低電路產生的電磁輻射效應。
1、盡可能選用信號斜率(slewrate)較慢的器件,以降低信號所產生的高頻成分。2、注意高頻器件擺放的位置,不要太*近對外的連接器。
3、注意高速信號的阻抗匹配,走線層及其回流電流路徑(returncurrentpath),以減少高頻的反射與輻射。
4、在各器件的電源管腳放置足夠與適當的去耦合電容以緩和電源層和地層上的噪聲。特別注意電容的頻率響應與溫度的特性是否符合設計所需。
5、對外的連接器附近的地可與地層做適當分割,并將連接器的地就近接到chassisground。
6、可適當運用groundguard/shunttraces在一些特別高速的信號旁。但要注意guard/shunttraces對走線特性阻抗的影響。
7、電源層比地層內縮20H,H為電源層與地層之間的距離。
26、當一塊PCB板中有多個數/模功能塊時,常規做法是要將數/模地分開,原因何在?
將數/模地分開的原因是因為數字電路在高低電位切換時會在電源和地產生噪聲,噪聲的大小跟信號的速度及電流大小有關。如果地平面上不分割且由數字區域電路所產生的噪聲較大而模擬區域的電路又非常接近,則即使數模信號不交*,模擬的信號依然會被地噪聲干擾。也就是說數模地不分割的方式只能在模擬電路區域距產生大噪聲的數字電路區域較遠時使用。
27、另一種作法是在確保數/模分開布局,且數/模信號走線相互不交*的情況下,整個PCB板地不做分割,數/模地都連到這個地平面上。道理何在?
數模信號走線不能交*的要求是因為速度稍快的數字信號其返回電流路徑(returncurrentpath)會盡量沿著走線的下方附近的地流回數字信號的源頭,若數模信號走線交*,則返回電流所產生的噪聲便會出現在模擬電路區域內。
28、在高速PCB設計原理圖設計時,如何考慮阻抗匹配問題?
在設計高速PCB電路時,阻抗匹配是設計的要素之一。而阻抗值跟走線方式有絕對的關系,例如是走在表面層(microstrip)或內層(stripline/doublestripline),與參考層(電源層或地層)的距離,走線寬度,PCB材質等均會影響走線的特性阻抗值。也就是說要在布線后才能確定阻抗值。一般仿真軟件會因線路模型或所使用的數學算法的限制而無法考慮到一些阻抗不連續的布線情況,這時候在原理圖上只能預留一些terminators(端接),如串聯電阻等,來緩和走線阻抗不連續的效應。真正根本解決問題的方法還是布線時盡量注意避免阻抗不連續的發生。
29、哪里能提供比較準確的IBIS模型庫?
IBIS模型的準確性直接影響到仿真的結果。基本上IBIS可看成是實際芯片I/Obuffer等效電路的電氣特性資料,一般可由SPICE模型轉換而得(亦可采用測量,但限制較多),而SPICE的資料與芯片制造有絕對的關系,所以同樣一個器件不同芯片廠商提供,其SPICE的資料是不同的,進而轉換后的IBIS模型內之資料也會隨之而異。也就是說,如果用了A廠商的器件,只有他們有能力提供他們器件準確模型資料,因為沒有其它人會比他們更清楚他們的器件是由何種工藝做出來的。如果廠商所提供的IBIS不準確,只能不斷要求該廠商改進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30、在高速PCB設計時,設計者應該從那些方面去考慮EMC、EMI的規則呢?
一般EMI/EMC設計時需要同時考慮輻射(radiated)與傳導(conducted)兩個方面.前者歸屬于頻率較高的部分(>30MHz)后者則是較低頻的部分(<30MHz).所以不能只注意高頻而忽略低頻的部分.
一個好的EMI/EMC設計必須一開始布局時就要考慮到器件的位置,PCB迭層的安排,重要聯機的走法,器件的選擇等,如果這些沒有事前有較佳的安排,事后解決則會事倍功半,增加成本.例如時鐘產生器的位置盡量不要*近對外的連接器,高速信號盡量走內層并注意特性阻抗匹配與參考層的連續以減少反射,器件所推的信號之斜率(slewrate)盡量小以減低高頻成分,選擇去耦合(decoupling/bypass)電容時注意其頻率響應是否符合需求以降低電源層噪聲.另外,注意高頻信號電流之回流路徑使其回路面積盡量小(也就是回路阻抗loopimpedance盡量小)以減少輻射.還可以用分割地層的方式以控制高頻噪聲的范圍.最后,適當的選擇PCB與外殼的接地點(chassisground)。
31、如何選擇EDA工具?
目前的pcb設計軟件中,熱分析都不是強項,所以并不建議選用,其它的功能1.3.4可以選擇PADS或Cadence性能價格比都不錯。
PLD的設計的初學者可以采用PLD芯片廠家提供的集成環境,在做到百萬門以上的設計時可以選用單點工具。
32、請推薦一種適合于高速信號處理和傳輸的EDA軟件。
常規的電路設計,INNOVEDA的PADS就非常不錯,且有配合用的仿真軟件,而這類設計往往占據了70%的應用場合。在做高速電路設計,模擬和數字混合電路,采用Cadence的解決方案應該屬于性能價格比較好的軟件,當然Mentor的性能還是非常不錯的,特別是它的設計流程管理方面應該是最為優秀的。(大唐電信技術專家王升)
33、對PCB板各層含義的解釋
Topoverlay----頂層器件名稱,也叫topsilkscreen或者topcomponentlegend,比如R1C5,IC10.
bottomoverlay----同理
multilayer-----如果你設計一個4層板,你放置一個freepadorvia,定義它作為multilay那么它的pad就會自動出現在4個層上,如果你只定義它是toplayer,那么它的pad就會只出現在頂層上。
34、2G以上高頻PCB設計,走線,排版,應重點注意哪些方面?
2G以上高頻PCB屬于射頻電路設計,不在高速數字電路設計討論范圍內。而射頻電路的布局(layout)和布線(routing)應該和原理圖一起考慮的,因為布局布線都會造成分布效應。而且,射頻電路設計一些無源器件是通過參數化定義,特殊形狀銅箔實現,因此要求EDA工具能夠提供參數化器件,能夠編輯特殊形狀銅箔。
Mentor公司的boardstation中有專門的RF設計模塊,能夠滿足這些要求。而且,一般射頻設計要求有專門射頻電路分析工具,業界最著名的是agilent的eesoft,和Mentor的工具有很好的接口。
35、2G以上高頻PCB設計,微帶的設計應遵循哪些規則?
射頻微帶線設計,需要用三維場分析工具提取傳輸線參數。所有的規則應該在這個場提取工具中規定。
36、對于全數字信號的PCB,板上有一個80MHz的鐘源。除了采用絲網(接地)外,為了保證有足夠的驅動能力,還應該采用什么樣的電路進行保護?
確保時鐘的驅動能力,不應該通過保護實現,一般采用時鐘驅動芯片。一般擔心時鐘驅動能力,是因為多個時鐘負載造成。采用時鐘驅動芯片,將一個時鐘信號變成幾個,采用點到點的連接。選擇驅動芯片,除了保證與負載基本匹配,信號沿滿足要求(一般時鐘為沿有效信號),在計算系統時序時,要算上時鐘在驅動芯片內時延。
37、如果用單獨的時鐘信號板,一般采用什么樣的接口,來保證時鐘信號的傳輸受到的影響小?
時鐘信號越短,傳輸線效應越小。采用單獨的時鐘信號板,會增加信號布線長度。而且單板的接地供電也是問題。如果要長距離傳輸,建議采用差分信號。LVDS信號可以滿足驅動能力要求,不過您的時鐘不是太快,沒有必要。
38、27M,SDRAM時鐘線(80M-90M),這些時鐘線二三次諧波剛好在VHF波段,從接收端高頻竄入后干擾很大。除了縮短線長以外,還有那些好辦法?
如果是三次諧波大,二次諧波小,可能因為信號占空比為50%,因為這種情況下,信號沒有偶次諧波。這時需要修改一下信號占空比。
此外,對于如果是單向的時鐘信號,一般采用源端串聯匹配。這樣可以抑制二次反射,但不會影響時鐘沿速率。源端匹配值,可以采用下圖公式得到。
39、什么是走線的拓撲架構?
Topology,有的也叫routingorder.對于多端口連接的網絡的布線次序。
40、怎樣調整走線的拓撲架構來提高信號的完整性?
這種網絡信號方向比較復雜,因為對單向,雙向信號,不同電平種類信號,拓樸影響都不一樣,很難說哪種拓樸對信號質量有利。而且作前仿真時,采用何種拓樸對工程師要求很高,要求對電路原理,信號類型,甚至布線難度等都要了解。
41、怎樣通過安排迭層來減少EMI問題?
首先,EMI要從系統考慮,單憑PCB無法解決問題。
層疊對EMI來講,我認為主要是提供信號最短回流路徑,減小耦合面積,抑制差模干擾。另外地層與電源層緊耦合,適當比電源層外延,對抑制共模干擾有好處。
42、為何要鋪銅?
一般鋪銅有幾個方面原因。
(1)EMC.對于大面積的地或電源鋪銅,會起到屏蔽作用,有些特殊地,如PGND起到防護作用。
(2)PCB工藝要求。一般為了保證電鍍效果,或者層壓不變形,對于布線較少的PCB板層鋪銅。
(3)信號完整性要求,給高頻數字信號一個完整的回流路徑,并減少直流網絡的布線。當然還有散熱,特殊器件安裝要求鋪銅等等原因。
43、在一個系統中,包含了dsp和pld,請問布線時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看你的信號速率和布線長度的比值。如果信號在傳輸線上的時延和信號變化沿時間可比的話,就要考慮信號完整性問題。另外對于多個DSP,時鐘,數據信號走線拓普也會影響信號質量和時序,需要關注。
44、除protel工具布線外,還有其他好的工具嗎?
至于工具,除了PROTEL,還有很多布線工具,如MENTOR的WG2000,EN2000系列和powerpcb,Cadence的allegro,zuken的cadstar,cr5000等,各有所長。
45、什么是“信號回流路徑”?
信號回流路徑,即returncurrent。高速數字信號在傳輸時,信號的流向是從驅動器沿PCB傳輸線到負載,再由負載沿著地或電源通過最短路徑返回驅動器端。這個在地或電源上的返回信號就稱信號回流路徑。Dr.Johson在他的書中解釋,高頻信號傳輸,實際上是對傳輸線與直流層之間包夾的介質電容充電的過程。SI分析的就是這個圍場的電磁特性,以及他們之間的耦合。
46、如何對接插件進行SI分析?
在IBIS3.2規范中,有關于接插件模型的描述。一般使用EBD模型。如果是特殊板,如背板,需要SPICE模型。也可以使用多板仿真軟件(HYPERLYNX或IS_multiboard),建立多板系統時,輸入接插件的分布參數,一般從接插件手冊中得到。當然這種方式會不夠精確,但只要在可接受范圍內即可。
47、請問端接的方式有哪些?
端接(terminal),也稱匹配。一般按照匹配位置分有源端匹配和終端匹配。其中源端匹配一般為電阻串聯匹配,終端匹配一般為并聯匹配,方式比較多,有電阻上拉,電阻下拉,戴維南匹配,AC匹配,肖特基二極管匹配。
48、采用端接(匹配)的方式是由什么因素決定的?
匹配采用方式一般由BUFFER特性,拓普情況,電平種類和判決方式來決定,也要考慮信號占空比,系統功耗等。
49、采用端接(匹配)的方式有什么規則?
數字電路最關鍵的是時序問題,加匹配的目的是改善信號質量,在判決時刻得到可以確定的信號。對于電平有效信號,在保證建立、保持時間的前提下,信號質量穩定;對延有效信號,在保證信號延單調性前提下,信號變化延速度滿足要求。MentorICX產品教材中有關于匹配的一些資料。另外《HighSpeedDigitaldesignahandbookofblackmagic》有一章專門對terminal的講述,從電磁波原理上講述匹配對信號完整性的作用,可供參考。
50、能否利用器件的IBIS模型對器件的邏輯功能進行仿真?如果不能,那么如何進行電路的板級和系統級仿真?
IBIS模型是行為級模型,不能用于功能仿真。功能仿真,需要用SPICE模型,或者其他結構級模型。
51、在數字和模擬并存的系統中,有2種處理方法,一個是數字地和模擬地分開,比如在地層,數字地是獨立地一塊,模擬地獨立一塊,單點用銅皮或FB磁珠連接,而電源不分開;另一種是模擬電源和數字電源分開用FB連接,而地是統一地地。請問李先生,這兩種方法效果是否一樣?
應該說從原理上講是一樣的。因為電源和地對高頻信號是等效的。
區分模擬和數字部分的目的是為了抗干擾,主要是數字電路對模擬電路的干擾。但是,分割可能造成信號回流路徑不完整,影響數字信號的信號質量,影響系統EMC質量。因此,無論分割哪個平面,要看這樣作,信號回流路徑是否被增大,回流信號對正常工作信號干擾有多大。
現在也有一些混合設計,不分電源和地,在布局時,按照數字部分、模擬部分分開布局布線,避免出現跨區信號。
52、安規問題:FCC、EMC的具體含義是什么?
FCC:federalcommunicationcommission美國通信委員會
EMC:electromegneticcompatibility電磁兼容
FCC是個標準組織,EMC是一個標準。標準頒布都有相應的原因,標準和測試方法。
53、何謂差分布線?
差分信號,有些也稱差動信號,用兩根完全一樣,極性相反的信號傳輸一路數據,依*兩根信號電平差進行判決。為了保證兩根信號完全一致,在布線時要保持并行,線寬、線間距保持不變。
54、PCB仿真軟件有哪些?
仿真的種類很多,高速數字電路信號完整性分析仿真分析(SI)常用軟件有icx,signalvision,hyperlynx,XTK,speectraquest等。有些也用Hspice。
55、PCB仿真軟件是如何進行LAYOUT仿真的?
高速數字電路中,為了提高信號質量,降低布線難度,一般采用多層板,分配專門的電源層,地層。
56、在布局、布線中如何處理才能保證50M以上信號的穩定性
高速數字信號布線,關鍵是減小傳輸線對信號質量的影響。因此,100M以上的高速信號布局時要求信號走線盡量短。
數字電路中,高速信號是用信號上升延時間來界定的。而且,不同種類的信號(如TTL,GTL,LVTTL),確保信號質量的方法不一樣。
57、室外單元的射頻部分,中頻部分,乃至對室外單元進行監控的低頻電路部分往往采用部署在同一PCB上,請問對這樣的PCB在材質上有何要求?如何防止射頻,中頻乃至低頻電路互相之間的干擾?
混合電路設計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很難有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
一般射頻電路在系統中都作為一個獨立的單板進行布局布線,甚至會有專門的屏蔽腔體。而且射頻電路一般為單面或雙面板,電路較為簡單,所有這些都是為了減少對射頻電路分布參數的影響,提高射頻系統的一致性。相對于一般的FR4材質,射頻電路板傾向與采用高Q值的基材,這種材料的介電常數比較小,傳輸線分布電容較小,阻抗高,信號傳輸時延小。
在混合電路設計中,雖然射頻,數字電路做在同一塊PCB上,但一般都分成射頻電路區和數字電路區,分別布局布線。之間用接地過孔帶和屏蔽盒屏蔽。
58、對于射頻部分,中頻部分和低頻電路部分部署在同一PCB上,mentor有什么解決方案?
Mentor的板級系統設計軟件,除了基本的電路設計功能外,還有專門的RF設計模塊。在RF原理圖設計模塊中,提供參數化的器件模型,并且提供和EESOFT等射頻電路分析仿真工具的雙向接口;在RFLAYOUT模塊中,提供專門用于射頻電路布局布線的圖案編輯功能,也有和EESOFT等射頻電路分析仿真工具的雙向接口,對于分析仿真后的結果可以反標回原理圖和PCB。同時,利用Mentor軟件的設計管理功能,可以方便的實現設計復用,設計派生,和協同設計。大大加速混合電路設計進程。
手機板是典型的混合電路設計,很多大型手機設計制造商都利用Mentor加安杰倫的eesoft作為設計平臺。
59、mentor的產品結構如何?
MentorGraphics的PCB工具有WG(原veribest)系列和Enterprise(boardstation)系列。
60、Mentor的PCB設計軟件對BGA、PGA、COB等封裝是如何支持的?
Mentor的autoactiveRE由收購得來的veribest發展而來,是業界第一個無網格,任意角度布線器。
眾所周知,對于球柵陣列,COB器件,無網格,任意角度布線器是解決布通率的關鍵。
在最新的autoactiveRE中,新增添了推擠過孔,銅箔,REROUTE等功能,使它應用更方便。另外,他支持高速布線,包括有時延要求信號布線和差分對布線。
61、Mentor的PCB設計軟件對差分線隊的處理又如何?
Mentor軟件在定義好差分對屬性后,兩根差分對可以一起走線,嚴格保證差分對線寬,間距和長度差,遇到障礙可以自動分開,在換層時可以選擇過孔方式。
62、在一塊12層PCb板上,有三個電源層2.2v,3.3v,5v,將三個電源各作在一層,地線該如何處理?
一般說來,三個電源分別做在三層,對信號質量比較好。因為不大可能出現信號跨平面層分割現象。跨分割是影響信號質量很關鍵的一個因素,而仿真軟件一般都忽略了它。
對于電源層和地層,對高頻信號來說都是等效的。在實際中,除了考慮信號質量外,電源平面耦合(利用相鄰地平面降低電源平面交流阻抗),層疊對稱,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
63、PCB在出廠時如何檢查是否達到了設計工藝要求?
很多PCB廠家在PCB加工完成出廠前,都要經過加電的網絡通斷測試,以確保所有聯線正確。同時,越來越多的廠家也采用x光測試,檢查蝕刻或層壓時的一些故障。
對于貼片加工后的成品板,一般采用ICT測試檢查,這需要在PCB設計時添加ICT測試點。如果出現問題,也可以通過一種特殊的X光檢查設備排除是否加工原因造成故障。
64、“機構的防護”是不是機殼的防護?
是的。機殼要盡量嚴密,少用或不用導電材料,盡可能接地。
65、在芯片選擇的時候是否也需要考慮芯片本身的esd問題?
不論是雙層板還是多層板,都應盡量增大地的面積。在選擇芯片時要考慮芯片本身的ESD特性,這些在芯片說明中一般都有提到,而且即使不同廠家的同一種芯片性能也會有所不同。設計時多加注意,考慮的全面一點,做出電路板的性能也會得到一定的保證。但ESD的問題仍然可能出現,因此機構的防護對ESD的防護也是相當重要的。
66、在做pcb板的時候,為了減小干擾,地線是否應該構成閉和形式?
在做PCB板的時候,一般來講都要減小回路面積,以便減少干擾,布地線的時候,也不應布成閉合形式,而是布成樹枝狀較好,還有就是要盡可能增大地的面積。
67、如果仿真器用一個電源,pcb板用一個電源,這兩個電源的地是否應該連在一起?
如果可以采用分離電源當然較好,因為如此電源間不易產生干擾,但大部分設備是有具體要求的。既然仿真器和PCB板用的是兩個電源,按我的想法是不該將其共地的。
68、一個電路由幾塊pcb板構成,他們是否應該共地?
一個電路由幾塊PCB構成,多半是要求共地的,因為在一個電路中用幾個電源畢竟是不太實際的。但如果你有具體的條件,可以用不同電源當然干擾會小些。
69、設計一個手持產品,帶LCD,外殼為金屬。測試ESD時,無法通過ICE-1000-4-2的測試,CONTACT只能通過1100V,AIR可以通過6000V。ESD耦合測試時,水平只能可以通過3000V,垂直可以通過4000V測試。CPU主頻為33MHZ。有什么方法可以通過ESD測試?
手持產品又是金屬外殼,ESD的問題一定比較明顯,LCD也恐怕會出現較多的不良現象。如果沒辦法改變現有的金屬材質,則建議在機構內部加上防電材料,加強PCB的地,同時想辦法讓LCD接地。當然,如何操作要看具體情況。
70、設計一個含有DSP,PLD的系統,該從那些方面考慮ESD?
就一般的系統來講,主要應考慮人體直接接觸的部分,在電路上以及機構上進行適當的保護。至于ESD會對系統造成多大的影響,那還要依不同情況而定。干燥的環境下,ESD現象會比較嚴重,較敏感精細的系統,ESD的影響也會相對明顯。雖然大的系統有時ESD影響并不明顯,但設計時還是要多加注意,盡量防患于未然。
71、PCB設計中,如何避免串擾?
變化的信號(例如階躍信號)沿傳輸線由A到B傳播,傳輸線C-D上會產生耦合信號,變化的信號一旦結束也就是信號恢復到穩定的直流電平時,耦合信號也就不存在了,因此串擾僅發生在信號跳變的過程當中,并且信號沿的變化(轉換率)越快,產生的串擾也就越大。空間中耦合的電磁場可以提取為無數耦合電容和耦合電感的集合,其中由耦合電容產生的串擾信號在受害網絡上可以分成前向串擾和反向串擾Sc,這個兩個信號極性相同;由耦合電感產生的串擾信號也分成前向串擾和反向串擾SL,這兩個信號極性相反。耦合電感電容產生的前向串擾和反向串擾同時存在,并且大小幾乎相等,這樣,在受害網絡上的前向串擾信號由于極性相反,相互抵消,反向串擾極性相同,疊加增強。
串擾分析的模式通常包括默認模式,三態模式和最壞情況模式分析。默認模式類似我們實際對串擾測試的方式,即侵害網絡驅動器由翻轉信號驅動,受害網絡驅動器保持初始狀態(高電平或低電平),然后計算串擾值。這種方式對于單向信號的串擾分析比較有效。三態模式是指侵害網絡驅動器由翻轉信號驅動,受害的網絡的三態終端置為高阻狀態,來檢測串擾大小。這種方式對雙向或復雜拓樸網絡比較有效。最壞情況分析是指將受害網絡的驅動器保持初始狀態,仿真器計算所有默認侵害網絡對每一個受害網絡的串擾的總和。這種方式一般只對個別關鍵網絡進行分析,因為要計算的組合太多,仿真速度比較慢。
72、導帶,即微帶線的地平面的鋪銅面積有規定嗎?
對于微波電路設計,地平面的面積對傳輸線的參數有影響。具體算法比較復雜(請參閱安杰倫的EESOFT有關資料)。而一般PCB數字電路的傳輸線仿真計算而言,地平面面積對傳輸線參數沒有影響,或者說忽略影響。
73、在EMC測試中發現時鐘信號的諧波超標十分嚴重,只是在電源引腳上連接去耦電容。在PCB設計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以抑止電磁輻射呢?
EMC的三要素為輻射源,傳播途徑和受害體。傳播途徑分為空間輻射傳播和電纜傳導。所以要抑制諧波,首先看看它傳播的途徑。電源去耦是解決傳導方式傳播,此外,必要的匹配和屏蔽也是需要的。
74、采用4層板設計的產品中,為什么有些是雙面鋪地的,有些不是?
鋪地的作用有幾個方面的考慮:1,屏蔽;2,散熱;3,加固;4,PCB工藝加工需要。所以不管幾層板鋪地,首先要看它的主要原因。
這里我們主要討論高速問題,所以主要說屏蔽作用。表面鋪地對EMC有好處,但是鋪銅要盡量完整,避免出現孤島。一般如果表層器件布線較多。
很難保證銅箔完整,還會帶來內層信號跨分割問題。所以建議表層器件或走線多的板子,不鋪銅。
75、對于一組總線(地址,數據,命令)驅動多個(多達4,5個)設備(FLASH,SDRAM,其他外設...)的情況,在PCB布線時,采用那種方式?
布線拓撲對信號完整性的影響,主要反映在各個節點上信號到達時刻不一致,反射信號同樣到達某節點的時刻不一致,所以造成信號質量惡化。一般來講,星型拓撲結構,可以通過控制同樣長的幾個stub,使信號傳輸和反射時延一致,達到比較好的信號質量。
在使用拓撲之間,要考慮到信號拓撲節點情況、實際工作原理和布線難度。不同的buffer,對于信號的反射影響也不一致,所以星型拓撲并不能很好解決上述數據地址總線連接到flash和sdram的時延,進而無法確保信號的質量;另一方面,高速的信號一般在dsp和sdram之間通信,flash加載時的速率并不高,所以在高速仿真時只要確保實際高速信號有效工作的節點處的波形,而無需關注flash處波形;星型拓撲比較菊花鏈等拓撲來講,布線難度較大,尤其大量數據地址信號都采用星型拓撲時。
76、頻率30M以上的PCB,布線時使用自動布線還是手動布線;布線的軟件功能都一樣嗎?
是否高速信號是依據信號上升沿而不是絕對頻率或速度。自動或手動布線要看軟件布線功能的支持,有些布線手工可能會優于自動布線,但有些布線,例如查分布線,總線時延補償布線,自動布線的效果和效率會遠高于手工布線。一般PCB基材主要由樹脂和玻璃絲布混合構成,由于比例不同,介電常數和厚度都不同。一般樹脂含量高的,介電常數越小,可以更薄。具體參數,可以向PCB生產廠家咨詢。另外,隨著新工藝出現,還有一些特殊材質的PCB板提供給諸如超厚背板或低損耗射頻板需要。
77、在PCB設計中,通常將地線又分為保護地和信號地;電源地又分為數字地和模擬地,為什么要對地線進行劃分?
劃分地的目的主要是出于EMC的考慮,擔心數字部分電源和地上的噪聲會對其他信號,特別是模擬信號通過傳導途徑有干擾。至于信號的和保護地的劃分,是因為EMC中ESD靜放電的考慮,類似于我們生活中避雷針接地的作用。無論怎樣分,最終的大地只有一個。只是噪聲瀉放途徑不同而已。
78、在布時鐘時,有必要兩邊加地線屏蔽嗎?
是否加屏蔽地線要根據板上的串擾/EMI情況來決定,而且如對屏蔽地線的處理不好,有可能反而會使情況更糟。
79、布不同頻率的時鐘線時有什么相應的對策?
對時鐘線的布線,最好是進行信號完整性分析,制定相應的布線規則,并根據這些規則來進行布線。
80、PCB單層板手工布線時,是放在頂層還是底層?
如果是頂層放器件,底層布線。
81、PCB單層板手工布線時,跳線要如何表示?
跳線是PCB設計中特別的器件,只有兩個焊盤,距離可以定長的,也可以是可變長度的。手工布線時可根據需要添加。板上會有直連線表示,料單中也會出現。
82、假設一片4層板,中間兩層是VCC和GND,走線從top到bottom,從BOTTOMSIDE流到TOPSIDE的回流路徑是經這個信號的VIA還是POWER?
過孔上信號的回流路徑現在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一般認為回流信號會從周圍最近的接地或接電源的過孔處回流。一般EDA工具在仿真時都把過孔當作一個固定集總參數的RLC網絡處理,事實上是取一個最壞情況的估計。
83、“進行信號完整性分析,制定相應的布線規則,并根據這些規則來進行布線”,此句如何理解?
前仿真分析,可以得到一系列實現信號完整性的布局、布線策略。通常這些策略會轉化成一些物理規則,約束PCB的布局和布線。通常的規則有拓撲規則,長度規則,阻抗規則,并行間距和并行長度規則等等。PCB工具可以在這些約束下,完成布線。當然,完成的效果如何,還需要經過后仿真驗證才知道。
此外,Mentor提供的ICX支持互聯綜合,一邊布線,一邊仿真,實現一次通過。
84、怎樣選擇PCB的軟件?
選擇PCB的軟件,根據自己的需求。市面提供的高級軟件很多,關鍵看看是否適合您設計能力,設計規模和設計約束的要求。刀快了好上手,太快會傷手。找個EDA廠商,請過去做個產品介紹,大家坐下來聊聊,不管買不買,都會有收獲。
85、關于碎銅、浮銅的概念該怎么理解呢?
從PCB加工角度,一般將面積小于某個單位面積的銅箔叫碎銅,這些太小面積的銅箔會在加工時,由于蝕刻誤差導致問題。從電氣角度來講,將沒有合任何直流網絡連結的銅箔叫浮銅,浮銅會由于周圍信號影響,產生天線效應。浮銅可能會是碎銅,也可能是大面積的銅箔。
86、近端串擾和遠端串擾與信號的頻率和信號的上升時間是否有關系?是否會隨著它們變化而變化?如果有關系,能否有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第二單元 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關系的發展與社會變化 大單元教學設計 2023-2024學年統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
- 2025版權登記合同許可合同
- 2025合作伙伴協議加盟合同
- 餐飲供應鏈合作協議
- 2025商務合同條款翻譯要點與注意事項
- 公司股權轉讓基礎合同
- 二手辦公設備買賣合同
- 2025紙箱銷售合同
- 2025簡易服務合同格式
- 2025年版權使用許可合同范本
- 抽水蓄能電站地下廠房系統開挖工程施工方案
- 口腔護理學基礎-口腔四手操作技術
- 2024年官方獸醫考試題庫
- 歷史中考沖刺之答題技巧選擇題材料題論述題(部編版)
- 《聯合國教科文:學生人工智能能力框架》-中文版
- 女生青春期教育教學設計
- 主體結構工程施工單選題100道及答案
- 人教版小學美術三年級下冊全冊同步教案 (一)
- 《中國藥物性肝損傷診治指南(2024年版)》解讀
- 2025數學步步高大一輪復習講義人教A版復習講義含答案
- 欠薪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