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生長發育及嬰幼兒營養課件_第1頁
小兒生長發育及嬰幼兒營養課件_第2頁
小兒生長發育及嬰幼兒營養課件_第3頁
小兒生長發育及嬰幼兒營養課件_第4頁
小兒生長發育及嬰幼兒營養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兒童營養與體重

1

第一講

嬰幼兒生長發育2生長發育

生長發育“生長”是指可以用度量測出來的量的變化,如體重、身高、頭圍、牙齒的萌出等等。“發育”是指身體各個系統、器官功能的成熟,如站、走、跑、跳、語言發展,精神活動的發育更廣的方面。生長和發育是有機的聯系,不能決對分開。體重:1-6個月體重=出生體重+(月齡×600克)7-12月體重=出生體重+(月齡×500克)2-14歲體重(公斤)(年齡×2)+8公斤身高的推算:1周歲后身高=(年齡×5)+80(厘米)牙齒的萌出個數=月齒-6評價兒童的的另一個方法:畫兒童生長發育圖。3怎樣長才是正常速度?體重50th身高50th滿月4.51-4.254.8-53.7三個月6.70-6.1362.0-60.6半歲8.41-7.7768.4-66.8周歲10.05-9.4076.5-754嬰兒期體格發育特點

體重:1歲時的體重約為出生體重的3倍左右。

身長:出生后第一年平均增加25厘米。

5第二講

兒童營養6

嬰兒生長所需要的營養,最初階段主要依靠出生前在母體內儲備的營養,但這個儲備很快就會被消耗掉,因此母乳與飲食是嬰兒非常重要的營養來源。

嬰兒期是人體生長發育的基礎時期,所以必須有足夠的營養支持。在這個階段,如果兒童的營養長期供給不足,其生長發育就會受限,甚至停止發育,結果不僅會影響嬰兒健康,還因此可能失去身心發育的最佳時段。78兒童對熱能的需求基礎代謝生長發育

活動食物特殊動力作用

排泄物中丟失的熱能

我們每天吃的食物里含熱能最高的依次為油、糖、各種糧食、薯類。9蛋白質機體所有細胞構成和功能的重要物質,幫助營養素在體內消化吸收,組成免疫系統,供給熱能。年齡越小,蛋白質需要量越大。一般來說,動物性蛋白質的營養高于植物蛋白。如果蛋白質長期供應不足或優質蛋白質攝入不足,可導致營養不良、生長緩慢并容易感染疾病。食物來源:肉、蛋、奶、魚、豆是提供蛋白質的主要食物10

脂肪是一種高熱能營養素,每克脂肪提供的熱能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2倍多。人體內的脂肪也是能量的“儲備倉庫”。脂肪對人體的營養價值有3個方面:①構成人體組織;②供給人體熱能并儲存熱能;③給人體脂溶性維生素并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食物來源:人體脂肪主要來源于烹調油和動物性食品。脂肪11糖類

糖類又稱碳水化合物,是人體的主要能源物質,人體所需要的能量的70%以上由糖類供給。它也是組織和細胞的重要組成成分。糖類在人體內的生理功能主要有:①提供熱能;②構成機體組織;③供給膳食纖維;④具有保肝解毒作用。食物來源:谷類食物即米、面、玉米和薯類。12礦物質

礦物質又稱無機鹽,也是構成人體組織和維持正常生理活動的重要物質。這些礦物質根據它們在人體內含量的多寡分為常量元素(又稱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體內含量大于體重的0.01%的稱為常量元素,它們包括鈣、磷、鉀、鈉、鎂、氯、硫等7種,它們都是人體必需的元素。含量小于體重的0.01%的稱為微量元素,種類很多,目前人們認為必需的微量元素有14種,它們是鋅、銅、鐵、鉻、鈷、錳、鉬、錫、釩、碘、硒、氟、鎳、硅。微量元素在體內含量雖小,卻有很重要的生理功能。它們既是機體的構成者,又是生命活動的參與者和調節者。而且,它們不能被其他物質所取代。13目前在人群中鈣、鐵、鋅、碘的缺乏比較常見。(1)鈣:它是構成骨骼和牙齒的主要成分。缺乏鈣可導致生長發育不良,骨骼和牙齒發育不正常,中老年人的骨質疏松以及高血壓等。食物來源:奶、蝦皮、綠葉蔬菜和大豆及其制品。奶及其制品是鈣的最好來源。(2)鐵:它是人體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其主要生理功能是參與氧的運輸。缺乏鐵可發生缺鐵性貧血,使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能力、體力下降。食物來源:動物肝臟、動物血、瘦肉、蛋黃、黑木耳、海帶(干)、芹菜、油萊等。14(3)鋅:它分布于人體一切器官和血液中,與人體遺傳和生命活動有密切關系。鋅的主要作用是促進生長發育。缺鋅可導致抵抗力下降、食欲不振、生長發育遲緩,嚴重缺鋅者可影響生殖器官發育。食物來源:谷類特別是粗糧、豆類、動物肝臟以及肉類,海產品是鋅的最好來源。(4)碘:它分布在肝臟、肺部、睪丸、腎臟、血液、淋巴結、大腦等組織中,其惟一功能是用于合成甲狀腺分泌的含碘激素——甲狀腺激素,碘的生理功能也是通過甲狀腺激素表現出來。碘缺乏的典型特征是甲狀腺腫大(大脖子病)、頭發變脆、肥胖和血膽固醇增高、甲狀腺功能減退。食物來源:碘化食鹽、干海藻、海水魚、海產品、蔬菜、乳類及乳制品、蛋、全小麥等。15維生素

維生素是維持人體健康所必須的物質,需要量隨少,但由于體內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須從食物中攝去。維生素分水溶性(維生素B族、維生素C)和脂溶性(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等)兩類,它們對人體正常生長發育和調節生理功能至關重要。(1)維生素A:維持人的正常視力與暗視力、上皮細胞的健康、促進正常生長發育、維持人的免疫力與抗癌作用。維生素A缺乏癥主要表現是:感到眼睛干燥、怕光、流淚,嚴重者會出現角膜軟化、潰瘍、穿孔而致失明;其次是暗適應力下降,重者出現夜盲。皮膚癥狀有皮膚干燥、瘙癢,重者出現毛囊角化。另外還有免疫力低下、生長發育遲緩和易患癌癥等。維生素A大量服用可引起維生素A中毒。中毒癥狀可有失眠、厭食、惡心、嘔吐、頭痛、眩暈、肝腫大等。食物來源:動物肝臟和蛋奶類食品。16(2)維生素B1:它主要參與人體的糖代謝酶系統,由于神經系統對糖代謝最為敏感,所以維生素B1缺乏癥主要表現為多發性神經炎,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腳氣病”,但不是由于真菌感染引起腳癬的那種腳氣病。食物來源:谷類食品,其次是動物肝臟、雜糧和綠葉蔬菜類。(3)維生素B2:它主要參與人體內細胞呼吸過程。人體缺乏維生素B2易發生眼瞼緣炎、結膜充血或血管新生;口唇炎、口角炎和舌炎;皮膚出現脂溢性皮炎和陰囊炎。食物來源:動物肝臟和豆類食品。(4)維生素C:它主要參與體內以維持血管的正常通透性,在某些神經介質、激素、抗體的合成、膽酸轉變成膽固醇、腸道鐵的吸收以及抗氧化抗衰老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維生素C有抗壞血病、抗缺鐵性貧血、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的作用。抗壞血酸缺乏癥主要是壞血病,臨床表現有牙齦腫脹出血、鼻出血、月經過多、皮膚出血點或淤斑等。食物來源:蔬菜與水果。17

水是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體含量最多的物質。水大約占人體重的60%~70%。水的主要功能是:①細胞和體液的主要成分;②幫助體內消化、吸收、循環及排泄等生理作用;③保持和調節體溫,如人體可通過出汗帶走大量熱量,有效地維持正常體溫;④水是體腔、關節和肌肉的潤滑劑。膳食纖維是指植物中不能被消化吸收的成分,是維持健康不可缺少的因素,它能軟化腸內物質,刺激胃壁蠕動,輔助排便。并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及葡萄糖的吸收。18

第三講

喂養指導19母乳喂養母乳喂養好處

含有6個月以內嬰兒所需全部營養物質

含有免疫活性物質,減少過敏發生

易于吸收

促進母嬰感情20初乳期分娩后頭7天的乳汁稱為“初乳”,它比后來的乳汁要顯得稠且黃,含有更多的抗體和白細胞。初乳中亦含有生長因子,可刺激小兒成熟腸道的發育,也為腸道消化吸收“成熟乳”做了準備,并能防止過敏性物質的刺激。初乳量雖然少,但對正常嬰兒來說,已經足夠了。過渡乳期產后7~14天間的乳汁,是“初乳”向“成熟乳”的過渡乳。乳中的蛋白質的含量逐漸減少,脂肪、乳糖量逐漸增加。成熟乳期大約2周后乳汁分泌量會增加,而且其外觀與成分都有所變化,乳汁呈淡綠色的水樣液體,這就是含有豐富營養成分以供嬰兒生長發育所需要的“成熟乳”。前奶與后奶前奶是每次哺乳開始時的奶,外觀是帶淡綠色的水樣液體,內含豐富的蛋白質、乳糖、維生素、無機鹽和水分。后奶是每次哺乳結束時的奶,因含較多的脂肪,所以外觀較前奶白,富含脂肪使后奶能量充足,提供的能量占乳汁總能量的50%以上。21母乳分析我國母乳因膳食習慣而造成的缺點:脂肪含量偏少鈣含量偏低氯化鈉含量過多母乳質量分析的意義預防盲目喂養對產婦的不良飲食習慣予以干預與改善對母乳本身預知改善與提升空間對四月齡及以后輔食添加予以方向性指導22脂肪:偏低會造成,供給不足、嬰兒濕疹、虛腫;偏高會導致過早的飽腹感,影響進食量。蛋白質:偏低影響生長發育,長時間攝入不足還可導致營養性貧血、易感染和自發性低血糖。乳糖:偏低則要關注母乳有乳腺炎等;偏高可能導致嬰兒腹瀉,長時間偏高可能出現肥胖兒。水分:含量與干物質相反,是嬰兒攝入必需營養素的一種。偏低容易上火;偏高則可能干物質不足,供能不足。礦物質:主要是鉀、鈉、鈣、磷等常量元素,偏高時應關注乳母食鹽是否適量。密度:乳汁密度與總干物質正相關,與脂肪和水均負相關23人工喂養需水量與喂養方法有關,人工喂養需水量較母乳喂哺需水量要稍高些,因為牛奶中含有較豐富的蛋白質和無機鹽,必須有足夠的水幫助排泄廢物。按每日每公斤體重需水150毫升。月齡單次量總量剛出生60-70ml100-150/kg分7-8次出生15天-滿月60-100ml滿月-2個月80-120ml6-7次/日2個月-3個月150-200ml5-6次/日3個月-5個月150-200ml5次/日不超過1000ml5個月-6個月200-250ml6個月-9個月200-250ml3次/日9個月-12個月250ml2-3次/日24輔食添加輔食添加

添加目的:滿足小兒迅速生長發育的需要,為斷奶作準備

添加原則:從少到多,從稀到稠,從細到粗,從一種到多種

注意事項:應在身體健康時進行,每次只可添加一種253~4個月的寶寶母親就在他體內“儲備”鐵,一般只夠應用4~5個月,此后如果攝入不足,寶寶就容易發生缺鐵性貧血。最適合這個月齡寶寶消化的是蛋黃。5~6個月的寶寶此時寶寶已能用牙齦磨碎細而軟的食物,消化液的分泌有所增強,味覺亦漸趨發達。媽媽可開始喂蛋黃及魚、禽、肉的濾糊;到6個月時可開始喂肝,食物顆粒也可逐漸加粗。7~9個月寶寶寶寶開始長牙了!食物的形態也可開始改變,可在糊狀食物內添加柔軟的半固態顆粒,其大小可逐漸增大。9~12個月寶寶此時寶寶的咀嚼能力已大為增強,對固體食物的消化能力也逐漸增強,故糊狀食物內的顆粒可以加得更大。12個月以后,已進入幼兒期,消化能力更趨完善,慢慢可以開始吃大人飯食了。

26

第四講

營養性疾病27小兒消化系統特點口腔:頰部脂肪墊發育良好,有助于吸吮動作。唾液腺要到生后3-4個月才能發育完善。

胃:呈水平位,關閉作用不完善,吞咽過多空氣或過度飽食后易出現溢乳。

腸:腸道較長,但固定較差,腸粘膜屏障功能差,易致食物過敏或感染。

28營養不良易致疾病-----矮小定義:身材低于本民族、本地區的、健康的、同齡同性別兒童的平均身高第三百分位以下者。

(差別約5厘米)病因:常見的有營養不良、生長激素缺乏、甲狀腺素缺乏、不良社會因素等。蛋白質-熱量營養不良是導致兒童生長障礙的重要原因,表現為生長速度減慢、骨化過程滯后、性成熟晚等。29矮小可以預防和糾正嗎?預防:按時保健,定期隨訪趕上生長:指的是當上述的不良因素被克服,兒童將以超過相應年齡正常速度的方式生長,迅速調整到原有的軌道上。分為完全和不完全性趕上生長。處理:加強營養補充、加強鍛煉、藥物治療

30營養過剩所致疾病--肥胖定義:一般認為體重超過同性別的身高-體重標準的20%以上即為肥胖。病因:遺傳、飲食、環境、神經內分泌與能量代謝

兩個容易發胖的階段:嬰兒時期和學齡前期。31肥胖并發癥心理―精神障礙、高脂血癥、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消化道疾病、關節病變、肺心綜合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