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手機進校園的危害》主題班會總結_第1頁
《帶手機進校園的危害》主題班會總結_第2頁
《帶手機進校園的危害》主題班會總結_第3頁
《帶手機進校園的危害》主題班會總結_第4頁
《帶手機進校園的危害》主題班會總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帶手機進校園的危害》主題班會總結隨著社會的發展,手機用戶群體日趨低齡化,校園里,中學生帶手機儼然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目前中學生擁有手機已不是少數,他們把手機作為一種現代化個性氣息與身份的象征,很多人已經把擁有一部手機當作很自然也很必然的事情了.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帶手機進校園的危害》主題班會,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謝謝大家的閱讀與支持

《帶手機進校園的危害》主題班會1

現代技術是一把雙刃劍,手機作為便捷的現代信息溝通工具,亦不例外.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手機大量地涌進校園,據對很多學校進行了調查,手機在很多班級幾乎達到了普及程度.

當然,手機作為現代通訊工具,的確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很多的便利,諸如:方便與家庭的聯系,特別是住校生,使用手機大大便利了家長與孩子的交流溝通.便于同學之間的交流,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之余,可以打破地理空間的隔絕,與同齡人進行跨空間的交流和對話,排解一些不愿與家長老師溝通的苦惱,緩解心理壓力,有助于身心健康.能加速信息吸納.增加對社會信息的掌握,智能手機具備了網絡資源共享.拓展視野.信息傳輸便捷的特點,能讓學生更廣泛地接觸社會.增加對社會信息的掌握,加速社會化進程.

允許學生手機進校園,對學生的成長和學習成績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從整體結果來看,學生攜帶手機進校園的弊遠大于利,所以有人大代表稱:手機危害猛于〝虎〞.如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手機管理,成為學校管理的棘手問題.

一.學生使用手機的危害現象與剖析

(一)嚴重影響學習

梁某,女,一(_)班學生,成績中等,住校.該生從高一下學期開學時成績急劇下滑,上課經常走神,并且從班干部的值日報告中就反應出她上課玩手機.經了解,該生經常使用手機,不管上課還是下課,甚至宿舍同學都反應她晚上玩手機到深夜,使用手機和網友聊天.

由于學生自我控制能力還不是很強,一些學生在課間.午休.睡前.自習.半夜甚至課堂上用手機來收發短信.聽音樂.看電影.玩游戲.甚至QQ聊天,不僅嚴重影響了自己正常的學習和休息,而且影響到其他同學.筆者多次在深夜巡夜時看到學生寢室里忽閃忽閃的手機亮光,就象天上的星星般璀璨,學生肯定在發短信或上網,可以想象學生的睡眠質量,也可以想象次日他們的學習狀態以及學習效果.

(二)為作弊提供方便

_年4月某校高一高二期中考試,查處考試違紀作弊者37人,期中28人利用手機作弊.從平時的測驗到期中期末考試抓到的作弊者再到市統考通報的舞弊現象,手機無疑成了最主要的作弊工具,手機的使用使學生產生了不勞而獲弄虛作假的想法.此風不禁,長此以往,必將導致考風敗壞,學風不正,校風日下.

(三)滋生校園安全新隱患

_年_月某校,三(_)班教室,7:50左右,講臺桌下突然閃起火星,一學生用水去滅火,幸好漏電保護器切斷了電源,沒釀成安全事故.經查是學生手機充電器而引起的.

一些學生之間因打手機和發短信息開玩笑,超出了〝正常〞的范圍,引起了不少矛盾和打架斗毆事件,帶來了人身傷害,造成了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煩,從而影響正常的同學關系;上體育課時帶在身上不方便,學生的手機在宿舍里經常出現失竊;還有手機充電而引發的用電安全事故等等,這些都給學校安全管理造成了不小的問題,也成為了學校安全的新隱患.

(四)影響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性短信〞,是時下美國中學生創造的一個新鮮詞匯,意思是將自拍的裸照通過網絡或手機發送給他人.〝美國預防青少年懷孕組織〞發表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39%的美國青少年曾經用手機傳遞過帶有性暗示的短信,48%的青少年曾接到過這樣的短信.

據了解,北京市某所中學曾做過一個調查:在學生發送接受的手機短信息中,70%是與正常學習和生活無關的信息,10%以上是黃色短信息,部分學生甚至把相互轉發〝黃段子〞當作時尚.

學生好奇心強,垃圾信息門類各異應有盡有,騷擾信息.黃色短信,不雅網頁.〝黑色商業〞信息等等,滿足了學生的獵奇心理.不良信息對學生思想道德觀念和價值觀的形成會產生不良影響,這些嚴重地對學生心理的正常發展構成了威脅.有些學生傳播謠言.濫發信息,破壞了學校的良好形象.同時手機也為男女生的非正常交往提供了便利.

二.學校對校園手機進行有效管理的策略

對學生的手機進行有效的管理,應注意管理的方法.手段和措施的合法性,確保管理的效果,為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提供保障,為學生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要達到這一目的,學校必須對學生的手機管理采取〝兩手策略〞,剛柔相濟.

(一)剛性管理策略

1.為學生提供必要的通訊設施

在校學生特別是寄宿制學校的學生,在不少情況下也需要必要的互動聯系,作為學校當然不能讓學生完全與外界隔離.學校要創設條件在校園.宿舍區域安裝磁卡電話.200卡電話,教師辦公室的電話以及教師的手機也應適度向學生開放,以滿足學生正常聯系的需要,以化解由禁止手機帶來的通訊需要的壓力.

2.建議禁止學生帶手機入校園合法化

早在幾年前,美國.芬蘭等國家就為校園手機立法,嚴禁在校學生使用手機.目前我國還沒有相關的法律條文明確規定學生不能在校園內使用手機和帶手機上課,因此手機管理是學校最突出的管理難題.從《教育法》來看學校可自行制定相關校規對學生行為進行規范和約束.《教育法》第43條第4款也規定受教育者必須〝遵守所在學校或者其它教育機構的管理制度〞.〝特別是在非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與學校的關系更多地趨向于契約性……〞.〝學生必須服從學校和教師的管理,違反校規校紀者將受到相應的處分.在這種不對等的法律關系中,受教育者處于個人從屬.被支配的關系〞因此,學校禁止學生帶手機進校園不會違背教育法,可以把它明確列入校規校紀,使之成為對學生的一種管理契約.

(二)柔性管理策略

1.爭取家長的支持與配合

由于對學生攜帶手機利弊的認識不同,一些家長和學生不認同甚至抵制學校禁止學生攜帶手機進校園的做法,他們認為學校禁帶手機侵犯了公民通信自由的權利.家長的態度往往對學生的認識和學校的工作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因此,要讓禁帶手機的工作順利開展,首先必須得到學生家長的支持與配合.學校可在學年開始時即召開家長委員會會議和家長會,在貫徹學校規章的同時把學校禁帶手機的依據.認識和做法交由家長討論,取得一致的看法,如有可能再由家長委員會向全體家長發出倡議,要求不配手機給學生或協助學校進行監督管理,從而減輕學校在處理違規學生時的阻力與壓力.

2.宣傳貫徹學校的管理制度

制度化管理是學校管理的重要手段,要把手機管理列入學校的制度條文并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細則,把它列入常規管理的重要部分.特別是對違規帶入的手機的處理,要統一全校教師的思想認識,克服隨意性和盲目性,做到有章可循.可結合新生剛入學之機進行宣傳和班團活動課進行討論,加強引導和教育,讓學生認清使用手機的利弊,解決學生的思想癥結,明確學校禁止手機的意義.

3.對違規學生的教育要說理

班主任.教師在發現學生違規時要進行耐心.細致的教育,在實踐中存在不少簡單粗暴的處理.極端激烈的訓斥,這容易激起學生的逆反心理,這往往成為問題的焦點,反而違背了學校教育管理的初衷,起了相反的作用.〝常規管理也是一種教育手段,要講清道理,讓學生自覺遵守,而不是強迫學生執行〞,因此在教育時要提高教育技巧,采取說理的方式,引導學生正確看待.正確使用,以人性化管理的思維保證制度的堅決執行.

4.公開處置違規手機的程序

學生違規使用的手機的正確處置,關系到管理成敗,必須把握好尺度,應公開公正,讓學生明明白白.對違規使用的手機,可以予以〝暫代保管〞的方式,首先應當向學生說明處理的事實依據和校規依據,聽取學生的申辯和異議;其次要把sim卡退還學生,因為sim卡涉及學生的個人信息等,把sim卡退還學生是對學生隱私權和財產權的一種尊重,同時此做法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和糾紛;第三要出具〝暫代保管〞的回執作為領回憑證,根據違規事實在回執中明確領回時間和領回人(家長或學生本人).讓做法充分體現學校管理程序的正當性,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從而實現對手機的有效管理.

《帶手機進校園的危害》主題班會2

班會動機:

手機作為現代高科技的產物,已被越來越多的中學生所擁有,并逐漸地走進了學校,甚至走向課堂.我們學校也不例外.由于中職高中學生自控能力較差,對合理使用手機的認識不夠,因此,無法擺脫手機的誘惑,從而影響了正常的學習和生活.最終導致了成績下降.活動目的:

通過班會,達到教育.自我教育的目的,并讓同學們清楚地認識到,在校園里應當禁止使用手機.

2.以探討使用手機的利弊作為契機,折射出對一切高科產物都應辨證接受,真正體現它的價值.

培養同學們人生觀和價值觀.

活動過程:

一.集體宣誓:《遠離手機誓詞》

二:導入主題:

1.形形色色的手機誘惑著同學們,有些同學們禁不住誘惑掉入了陷阱.數據說明:據一項對高中學生抽樣調查顯示,中職高中生擁有手機達到90%以上.

2.引導學生對手機的弊端展開自由討論:

①短信聊天,影響休息,貽誤學業.多數家長反映,孩子用手機談論學習的內容少,用于同學之間聯系或發短信的多.

②不良信息,玷污心靈.據了解,北京市一所中學曾做過一個調查:在學生發送接受的手機短信息中,70%是與正常學習和生活無關的信息,10%以上是黃色短信息,部分學生甚至把相互轉發〝黃段子〞當作時尚.

③助長學生攀比成風.每到課余時間或放學以后,一些學生就會圍在一起,相互〝切磋〞手機款式和功能.校園里的手機越來越多,檔次也越來越高,對那些沒有手機的學生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在攀比之風的影響下,有些學生開始盲目追逐,因為手機更新換代十分迅速,外形.功能都日新月異,學生會炫耀自己的家境,父母地位.這樣會讓學生把父母當成靠山,不思進取.

④額外增加父母負擔.在學校進行的抽樣調查顯示,學生購買手機的資金全部直接或間接來自于父母,另外,還有每月幾十元到上百元不等的話費也需要家長掏腰包.以一年計算,家長花在孩子手機上的費用至少要500元.對于經濟條件并不寬裕的家庭來說,給孩子買手機等于是給家長增添了新的負擔.

⑤手機為考試作弊提供了條件.學生中就曾發生利用手機作弊而被懲罰.用手機舞弊是公開的秘密了,而且一條信息可以發給好幾個同學,作弊的范圍很廣.

⑥影響校園治安.手機是貴重物品,若有不良行為的學生會發生偷盜現象.據反映,我校有個別班級出現錢.錢包被盜,手機若不隨身攜帶,也會被盜.在一些發達國家,學校的管理者比我們更早地遇到了這一問題,手機所帶來的惡劣影響也更為突出,已經引發了中學生的犯罪,有手機的中學生也成為一些犯罪分子欺騙和搶劫的對象.

⑦使用手機會妨礙學校的教育教學秩序.上課時有的同學手機未關機,突然來電話,影響全體同學聽課.會給整個教室帶來不愉快的情緒.

⑧手機對人有輻射.許多廣告只說手機有多少多少先進功能,卻從未提對人體傷害.對人體是否造成不利的影響,醫學界可謂眾說紛紜,最近權威醫學雜志《柳葉刀》的手機報告顯示,使用手機造成記憶力受損.睡眠紊亂.頭痛.癩癇及血壓上升的現象,而兒童,青少年受影響的可能更大.大部分國家通用的手機系統GSM頻率為900和_00MHz,其振動的電子過程有機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主要是對腦部及精神狀態的影響.而且手機振動所散發出的電磁波可能會導致青少年大腦的神經出現病變.青少年正處在生長發育的黃金階段,如果因為手機而對身體傷害,豈不追悔莫及.

三.解決方案:

通過以上的討論,我們應該得出在校園里使用手機弊大于利,因此我們呼吁大家本著事實,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遠離手機!

《帶手機進校園的危害》主題班會3

【活動目的】:

1.通過辨析,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并讓同學們學會真正用好手機.

2.以探討合理使用手機作為契機,折射出對一切高科產物都應辨證接受,在使用中真正體現它的價值.培養同學們看待事物的辨證思想.

【活動地點】:本班教室

【活動過程】:

1.主持人致詞: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水平的提高,手機已成為人們生活中聯絡信息溝通情感的重要工具.同時校園里學生中也出現了一種新的時髦,那就是上學帶手機,而且越來越多.那么,這些現代化的通信工具對學生自身的成長是否有利呢?有人說:有.有人說:沒有.究竟有沒有,眾說紛紜.為此我們召開本次主題斑會.

2.小品:(人物:學生與老師)學生把手機帶進教學區肆意撥打,當老師對他批評教育時,他不但不服管教,還強詞奪理,為自己的錯誤行為辯解.

3.學生自由討論(從小品中引發出思考,進而對手機的〝利〞與〝弊〞展開討論).

4.辯論會:辯論雙方就小品中的問題〝學生帶手機進教學區的利與弊〞展開.正方闡述了〝學生帶手機進校園弊大于利〞的觀點,反方闡述〝學生帶手機進校園利大于弊〞的觀點.

5.現場調查.

6.主持人引導同學對本次主題班會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拓展到對待電話,對待網絡以及一切新生事物).

7.學生使用手機〝危害大匯操〞.(你一言我一語)

①.影響休息.短信閑聊,貽誤學業;不良信息,污染心靈;

②.攀比成風.因為手機型號在不斷翻新,外形.功能.價錢都能成為比較對象,攀比心理自然會影響到學習和學生的心態.在這種情況下添置手機,會助長青少年不正確的價值觀和消費心理.

③.影響學校治安.隨著越來越多的學生帶手機入校,校內失竊案也時有發生,同時校外的〝克米〞份子也把目光轉向了手機.

④.手機為考生考試作弊提供了條件,曾發現有些考生的答卷選擇題全對,而簡答題則一竅不通.

⑤.手機對人有輻射.由于青少年的耳朵和顱骨比成年人更小.更薄,因此,中學生使用手機時,大腦吸收的輻射比成年人要高出50%.手機輻射會對腦部神經造成損害,引起頭痛.記憶力減退和睡眠失調

8.主持人結束語:中學生擁有手機已經是一種趨勢,處于青少年時期的我們辨別事物的能力還不是很強,要用辨證的觀點去對待新事物;我們應該有清醒的認識,手機只能作為聯系家人和維系朋友之間友誼的一種方式,但并不是唯一的方式,尤其是在校園里,手機應禁止進課室;或者只能放學后才能開機,我們應該學會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使用手機,不能沉迷在信息和玩手機游戲當中,只有真正用好了手機,才能把學習搞好;再說,我們是消費者,還要向家長拿生活費,手機引發的安全隱患和攀比心理,希望大家不要被手機所奴役和操控,應該人對手機有絕對的支配權.

附:(調查報告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