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時跟蹤檢測(十四) 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_第1頁
課時跟蹤檢測(十四) 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_第2頁
課時跟蹤檢測(十四) 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_第3頁
課時跟蹤檢測(十四) 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_第4頁
課時跟蹤檢測(十四) 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第6頁共6頁課時跟蹤檢測(十四)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40分)1.“日本帝國主義者宣傳‘這次沖突是奉天北大營中國軍隊破壞南滿鐵道所引起的’,這完全是騙人的造謠!……只有工農勞苦群眾自己的政府(蘇維埃政府)是徹底反對帝國主義的政府。只有在共產黨領導之下,才能將帝國主義驅逐出中國!”該宣言主張()A.發動民族革命戰爭B.“停止內戰、一致抗戰”C.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D.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解析:選A根據“只有工農勞苦群眾自己的政府(蘇維埃政府)是徹底反對帝國主義的政府。只有在共產黨領導之下,才能將帝國主義驅逐出中國”可得出面對日本的侵略只有全民族的抗戰才能取得最后的勝利,故主張發動民族革命戰爭,A項正確。2.右圖是我國著名畫家張仃創作于1937年的漫畫《戰爭病患者的末日》,該漫畫()A.鼓舞了敵后戰場軍民的士氣B.體現出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C.反映了敵我雙方力量的懸殊D.彰顯了中國人民奪取勝利的信心解析:選D該漫畫以上海“八一三”事變為題材,呈現了瘋狂的日本軍人發動的上海戰爭,實際上是刺破戰爭狂人自己肚皮而伸出的大炮筒和刺刀,日寇這個“戰爭病患者”越是瘋狂侵略中國,它的末日越會更快到來,鼓舞了中國人民奪取抗戰勝利的信心,故選D項。3.據統計,1938年全國高校在校生人數比1936年減少約50%。對此,國民政府采取了許多緊急措施進行救濟,如設立失學大學生登記處、接待處及招致訓練會等。從1940年到1945年,經救濟招訓分配到各高校入學的學生就有15987人。國民政府此舉()A.改變了中國高等教育的布局B.為戰后恢復重建提供了支持C.保障了戰時所需的各類人才D.有利于中國救濟事業的起步解析:選B材料反映了全民族抗戰爆發后,由于受戰亂的影響,高校在校學生比以往大幅減少,為此國民政府采取了許多緊急措施進行救濟,使得一批學生能夠進入高校入學,此舉有利于保障戰時的高校教育,有利于培養人才,為戰后國家的恢復重建提供了支持,B項正確。4.下面是抗戰時期(1931—1941年)中國抗戰電影海外傳播一覽表(部分)。據此可知,抗戰電影在海外傳播()國家片名發行方式美國《熱血忠魂》《八百壯士》贈送蘇聯《精神總動員》贈送《熱血忠魂》贈送新加坡《抗戰特輯》出售版權A.有助于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B.表明政府注重國際形象的構建C.鼓舞了國內軍民的抗戰意志D.體現政府與美蘇關系更為密切解析:選B根據材料內容可知,這些走上海外銀幕的抗戰電影成為控訴侵略者暴行、宣揚中國軍民抗戰意志的有力武器,在國際舞臺上幫助中國建立英勇而正義的形象,表明政府注重國際形象的構建,故B項正確。5.據統計,至1943年上半年,大后方工廠總數較戰前增加15倍,資本總額增加72倍。從分布上看,川渝占44%,湘桂占21.11%,陜甘占13.93%,云貴占5.8%,青、寧更是從無到有。這反映出,當時()A.國民經濟結構得到優化B.官僚資本壟斷地位強化C.工業發展適應戰時需要D.大后方重工業發展迅速解析:選C根據材料可知,到1943年上半年,大后方工廠總數、資本總額較戰前均有增加,且主要分布于川渝、湘桂、陜甘等內陸地區,這主要是抗戰全面爆發后,為適應抗戰需要,大量民族工業內遷的結果,故C項正確。6.在抗戰期間,八路軍、新四軍、華南人民抗日游擊隊,共作戰12.5萬余次,殲滅日軍52.7萬人,殲滅偽軍118.7萬人,繳獲各種槍69.4萬余支(挺)、各種炮1800余門,軍隊發展到130余萬人,建立了約100萬平方千米、近1億人口的抗日根據地。這表明中國共產黨的抗戰()A.奠定了民主革命勝利的堅實基礎B.鞏固了革命統一戰線C.徹底改變了國共雙方的力量對比D.加速了土地革命進程解析:選A根據材料可知,在抗日戰爭中,八路軍等消滅了日軍大量的有生力量,同時壯大了人民的力量,為民主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A項正確。7.1946年4月,陜甘寧邊區第三屆參議會通過了《陜甘寧邊區憲法原則》,規定:“邊區、縣、鄉人民代表會議(參議會)為人民管理政權機關”,“各級政府對各級代表會負責,各級代表對選舉人負責”。這一規定()A.以立法的形式確立了人民代表會議制度B.適應了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要求C.使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成為國家根本制度D.體現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性質解析:選A材料“參議會通過了《陜甘寧邊區憲法原則》……邊區、縣、鄉人民代表會議(參議會)為人民管理政權機關”“各級政府對各級代表會負責,各級代表對選舉人負責”,說明陜甘寧邊區以立法的形式確立了人民代表會議制度,故選A項。8.國民革命軍總參謀長顧祝同是第三戰區長官,知道雙方合作尚未破裂,十分顧忌影響,做賊心虛,再三叮囑陶廣說:“清剿部隊行動嚴守秘密,勿使盟軍(美軍)發覺,以重國際視聽。”對材料解讀合理的是()A.廣州國民政府擔心國共合作關系破裂B.美國反對蔣介石政府“圍剿”根據地紅軍C.世界形勢對國共關系產生了制約作用D.抗戰勝利后美國反對國民黨獨裁內戰解析:選C根據“勿使盟軍(美軍)發覺,以重國際視聽”可知顧祝同顧忌國際影響,由此可知世界形勢對國共關系產生了制約作用,故選C項。9.1946年7月,面對糧食奇缺,糧價暴漲,中共哈爾濱市委派人到鄰近地區籌集糧源,控制和調劑糧食市場,形成了以公營糧店為中心的限價售糧網。這反映了中國共產黨()A.開展對資本主義的改造B.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C.探索城市經濟治理方式D.積極推動工作重心轉移解析:選C根據材料可知,中共哈爾濱市委通過籌集糧源、建立公營糧店等措施,控制和調劑糧食市場,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對城市經濟治理方式的探索,故選C項;對資本主義的改造開始于1953年,排除A項;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開始于1992年,排除B項;中國共產黨的工作重心轉移是在1949年七屆二中全會,排除D項。10.(2022·六安聯考)1949年8月5日,美國國務院發表了《美國與中國的關系》白皮書,暴露了美國政府出錢出槍幫助蔣介石打內戰、“借以變中國為美國的殖民地”的陰謀。毛澤東連續撰寫《丟掉幻想,準備斗爭》《別了,司徒雷登》等六篇文章,揭露美國對華政策的帝國主義本質。據此可知,毛澤東意在()A.宣告美國政府扶蔣反共政策失敗B.強化中國與蘇聯的同盟關系C.堅定軍民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決心D.加快解放戰爭戰略決戰勝利解析:選C美國政府的這份白皮書一是為自己開脫罪責,二是拋棄蔣介石政府,但也不承認中國共產黨。毛澤東連續發表文章的用意就在于讓國人特別是一部分搖擺不定、對美國政府還抱有幻想或懼意的中國人認清形勢,從而統一全黨、特別是民盟等統一戰線盟友的認識,為最終奪取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掃清障礙,堅定軍民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決心,C項正確。二、非選擇題(共37分)1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甲午戰爭的失敗,深深刺痛了中國人因循守舊和麻木的神經,并在事實上直接促成了鴉片戰爭以來中國民族認識的突變。甲午戰爭不僅促成了中國人民族意識的普遍覺醒,更重要的是讓當時中國的政治精英同時意識到了建設現代民族國家的極端重要性。——摘編自孫軍《試論甲午戰爭與近代中國民族意識的覺醒》材料二1931年到1945年間中國人民在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過程中所體現出的對于中華民族的認同是空前的、也是高度自覺的。此前,帝國主義在中國建租界,中國的關稅司法自主權受到破壞,但是人們還沒產生強烈的仇恨感,也沒有立即將其驅逐出境的行動,對國家主權完整的認識還不深刻。但是,日本帝國主義破壞的不僅僅是主權的完整,而是在掠奪中華民族生存的根基——領土。民族危亡激發了人民群眾對于民族國家的強烈認同,并且奮力維護中華民族的利益。同時,中國在反對法西斯主義的國際舞臺上,通過全國人民在抗擊日本法西斯主義的斗爭中,提升了中華民族的地位,獲得了國際社會的同情和援助。——摘編自宋黎明《中華民族認同與全民抗戰》(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指出近代中國民族國家意識在甲午戰爭之后和抗日戰爭時期的新發展。(15分)(2)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民族國家意識的認識。(10分)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根據材料一“甲午戰爭不僅促成了中國人民族意識的普遍覺醒”可得出民族意識的普遍覺醒;根據材料一“更重要的是讓當時中國的政治精英同時意識到了建設現代民族國家的極端重要性”可得出中國的政治精英意識到建設現代民族國家的重要性;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甲午戰后,近代中國社會各階層開始掀起救亡圖存運動。第二小問,根據材料二“民族危亡激發了人民群眾對于民族國家的強烈認同,并且奮力維護中華民族的利益”可得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成為全民共識;根據材料二“通過全國人民在抗擊日本法西斯主義的斗爭中,提升了中華民族的地位,獲得了國際社會的同情和援助”可得出提升了中華民族的地位,獲得了國際社會的同情和援助;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隨著中日民族矛盾的尖銳化,中國建立了最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現全民族抗戰。第(2)問,結合上述分析可知,關于對民族國家意識的認識,需要從提升民族國家意識是增強國家凝聚力和民族團結的方式,民族國家意識的增強有利于國家的統一、現代化建設以及實現民族的復興等方面分析。答案:(1)甲午戰爭之后:民族觀由麻木不仁發展到民族意識的普遍覺醒;中國的政治精英意識到建設現代民族國家的重要性;各階級紛紛登上歷史舞臺,探索救亡圖存的道路。抗戰時期: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成為全民共識;建立了最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現全民族抗戰;提升了中華民族的地位,獲得了國際社會的同情和援助。(2)提升民族國家意識是增強國家凝聚力和民族團結的方式;民族國家意識的增強有利于國家的統一、現代化建設以及實現民族的復興。1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下面反映的是我國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而發行的郵票情況。紀念周年枚數和內容20周年(1965年)《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二十周年》4枚:毛主席在著作、八路軍東渡黃河、人民戰爭勝利、光榮參軍50周年(1995年)《抗日戰爭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五十周年》8枚:七七戰火、臺兒莊大捷、百團大戰、敵后游擊戰、芒友會師、華僑捐獻、臺灣光復、偉大勝利60周年(2005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六十周年》4枚:全民抗戰、中流砥柱、諾曼底登陸、攻克柏林。1枚小型張:和平與正義70周年(2015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13枚:“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東北烈士紀念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臺兒莊大戰紀念館、延安革命紀念館、八路軍總部舊址紀念館、百團大戰紀念館、平型關大捷紀念館、冉莊地道戰紀念館、新四軍紀念館、滇西抗戰紀念館。1枚小型張:以《大刀進行曲》雕塑、長城、紅綢、和平鴿為主要元素任選其中兩套紀念郵票,概括說明其內容特征,并結合所學知識評價紀念主題的變化。(要求:史實清楚,說明充分,分析透徹。)解析:本題為開放性試題。作答時,首先選擇兩套紀念郵票,然后聯系郵票發行的時間和主要內容以及所學知識進行分析。答案:20周年。特征:都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戰,從歷史的角度而言內容并不全面。評價:受國內“左”傾錯誤、國共關系、中美關系、中蘇關系、冷戰等復雜因素的影響,郵票內容忽視了國際正義力量和國民黨的抗日舉動,帶有明顯的意識形態色彩,是國家和政黨意志的體現。50周年。特征:郵票內容整體呈現了抗日戰爭過程中的重大事件,首次直接提到了“臺灣光復”。評價:這套郵票對國民黨的抗戰功績做出充分肯定,“臺兒莊大捷”的主角是國民黨軍隊,“芒友會師”描繪的是遠征軍在異域取得勝利的情形,“臺灣光復”證明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華僑捐獻”是對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爭的謳歌,“偉大勝利”反映了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60周年。特征:題材減少,內容鮮明,首次出現了反映“和平與正義”的小型張。評價:在進一步肯定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國民黨的抗日貢獻的前提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