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管理,看完你就不一樣_第1頁
情緒管理,看完你就不一樣_第2頁
情緒管理,看完你就不一樣_第3頁
情緒管理,看完你就不一樣_第4頁
情緒管理,看完你就不一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集中國人最需要情緒管理情緒沒有好壞,它是我們對環境的一種反映。全世界的人都有情緒的起伏,中國人變化最大。中國人很容易生氣。說好聽,警覺性很高,任何風吹草動,都有影響。說難聽,懷疑心很重,凡事先多方懷疑,再反應。所以中國人做事情時前面是比較緩慢的,先緩后快。在中國社會說話要特別小心,特別謹慎,用詞要特別注意。中國人容易發脾氣,因為我們的個性是能屈能伸,我們的彈性是世界最大的。我們總認為別人不應該這樣對待我,實在不公平。我們的自尊心不允許被輕視,怎么能夠看不起我?我們又喜歡自己做主,而很多人偏偏喜歡擺布我。西方是大家都一樣才叫公平,中國人是我最特殊才叫公平。中國人是天底下最講道理的,但是中國人生氣的時候是蠻不講理的,不生氣的時候比誰都講道理。一切一切的管理,情緒管理第一優先。中國人見面都不談正事,拉東扯西,實際上就是在進行情緒管理,穩住對方的情緒,然后再談正事。任由情緒主宰我們的一切,后果很可能十分嚴重。因此極力壓抑、控制,結果造成沒有表達的壓力。沒有表現的情緒,并不表示沒有情緒,有待爆發。為人群奉獻自己,才是生活的價值,要終生努力。我們怕冒險,勉強安于現狀,卻又不能實現理想。這種內心的矛盾和掙扎,成為我們一種情緒債務。情緒管理要修己安人,修己就是穩定自己的情緒,安人就是穩定對方的情緒。第二集情緒包括四方面的反應情緒的狀態有很多種,高興、傷心、興奮、驚訝、憤怒、沮喪都是情緒。情緒各有不同的產生原因,要仔細加以了解才能辨明。情緒包括四方面的反應:主觀感覺、生理變化、表情動作、行為沖動。情緒完全是你主觀的感覺。養兒子不教害自己全家,養女兒不教害別人全家。沖動的結果就是后悔。中國人是復仇心最強的,復仇期最長的。生氣是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情緒只是一種警訊,它只是提醒你:你身體哪方面出了問題。第三集我們經常背負情緒債務自由自在才成熟穩定。自由自在的情緒,才是成熟的人表現的自然狀態。能夠擺脫過去的偏見,又能正確地處理當前事務。情緒自由,表示并沒有背負情緒債務,十分可貴。我們的教育帶給我們許多情緒的債務。三十歲以前要學東西,三十歲以后要丟東西。大部分的人不能夠自由自在,有很多情緒負債。嚴重地扭曲了對當前事務的看法,造成心理障礙。過分敏感、做出過度反應,失去控制力都有可能。中國人沒有同情心。我們同情弱者,但毫不同情那些吃虧上當被騙的人。太敏感的人很吃虧,不敏感的人很倒霉。情緒債務的三個來源:依賴型、控制型和競爭型的性格,產生不同約束;長期的偽裝和壓抑,使尚未得到表達的壓力增大;不愿意改變現狀,卻又對現狀不滿,一直在掙扎。老師要特別注意,我們經常好心辦壞事。壓抑控制情緒不好:任由情緒主宰我們的一切,后果很可能十分嚴重;因此極力壓抑、控制,結果造成沒有表達的壓力;沒有表現的情緒,并不表示沒有情緒,有待爆發。不要壓抑,不要控制,要用適當的方法來疏解。人生這一輩子就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但理想有公有私,為自己的理想所做的事是沒有功勞的,無需人知的。人生只有一個理想:不斷提升自己的層次。第四集情緒負債造成我們自己我們是自己所造成的:各種各樣的人生經歷,造成了今日的我,逃不掉;童年的情緒遺產,成為我們最早的、無辜的債務;不斷抑制自己的情緒,卻感覺越來越不安,奈何!人必須要為自己負起全部的責任。十八歲以前,你長成什么樣子是父母給的,十八歲以后你長成什么樣子都是你自己搞出來的。依賴型性格的問題。時常在好壞和喜惡之間,自我困擾。童年時自問我好嗎?我壞嗎?長大后還擺脫不掉。我可愛嗎?我令人討厭嗎?也經常用來折磨自己。懂得越多越不敢說對錯,懂得越少越敢說對錯。正向情緒和負向情緒可以共存。我們把情緒簡單分成正向或負向,增加了迷思。情緒反映我們內在的感受,并沒有好壞喜惡之分。每種情緒都有其獨特價值,使我們體驗完整生活。人天生有叛逆的心。我們教小孩子是非分明,就是讓他一輩子痛苦不堪。人要同中有異,異中有同。情緒是靠自己調整的,是可以管理的,但不能控制,不能壓抑。第五集我們常把責任推給外界我們常逃避情緒責任:人人都是自己的主人,應該對自己的情緒負責任;但是我們寧愿逃避,表現出一付無可奈何的樣子;造成自己對情緒、行為的無力感,放任情緒流竄。只要你觀念一改變,脾氣馬上就改變了。沒有人會因為你的抱怨而改變。而我們最大的悲哀就是老想去改變別人。真正的環境與我們的想象有很大落差。我們情緒不好,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滿腦子都是“一定”。有了“一定”就很容易失望,引起情緒的起伏。我們對自己對別人是雙重標準,中國人都是雙重標準。西方人要求你不要騙別人,中國人要求你不要騙自己。人一生只做一件事:修己(不斷改變自己)。第六集常見的治標情緒管理法管理情緒治標的方法:打沙袋、寫罵人的信、出去散步、找出氣筒等等。這些都是治標的方法,初用有效,久了便無良好效果。因為它們都沒有摸著問題的核心所在,徒勞無功。這些治標的方法盡量少用。人在情緒高昂的時候是相當不理性的。中國人經常是“言者無心,聽者有意”,所以要慎言。人是不能看破的,那樣容易消極。但人要看開,用平常心看待。我們不是被事情困擾,而是被看待事物的觀點所惑。看待事物的觀點,才是影響情緒的真正根本原因。把自己的心態調整好,對穩定情緒才有良好作用。改變心情是治標,調整心態才是治本,兩者并重。從小積累的情緒負債,必須以調整心態快速償還。提醒自己只有治本才能掌握核心問題根本解決。我們對外界很難控制,但對自己的情緒卻是可以控制的。太多的選擇就等于沒有選擇。我們對別人既不能在乎,也不能不在乎。第七集明白著名的ABC理論A指引發的事件,也就是我們感覺到存在的事實。B代表我們的信念,也就是對A事件所持的觀點。C是B所引發的情緒和行為的結果,所產生的反應。求人不如求己,一切操之在我。發生任何事情,先閉起嘴巴,然后用大腦去思考,再去反應。第八集最好無條件的接受自己老子和佛陀倡導無條件的接納我們自己,不分好壞。即使表現得很差,或被人看不起也不需要計較。任何世俗的評價,都無所謂,用不著有什么反應。相隨心轉,轉變自己的觀念,就可以改變自己的相貌。老天就是天地自然。我們從小所接受的教育,都是有條件地接納自己。常常為了自己的表現不佳而自我貶抑,后悔不已。引起種種不同的情緒反應,很不容易無條件接納。常把感恩放在嘴巴上的人,沒有感恩的心。我們要堅定一個信念:我可以改變一切。心想事成就是觀念可以決定一切。人是觀念的動物,觀念改變,言行態度跟著改變。我們要改變自己的選擇,必須從觀念著手才有效。不要對自己的一切,做出任何世俗的評價與反應。通過調整自己的觀念來改變自己。結果是我們不能控制的,過程是我們可以調整的。我們要合理的阿0不能過分的阿Q。我們自己就是主人,有權利決定自己所要的選擇。先接納自己,再走出自己要走的路,用不著慌張。記住相隨心轉,用自己的心來轉自己的相最要緊。13.21世紀會實現孔子的“大同”的理想,“大同”的意思就是大同小異。第九集現代人具有極大的選擇力現代科技發達,人類具有改變外界環境的偉大力量。只要選擇不理性、不正確,人類很可能自我毀滅。有史以來最強大的選擇力量,掌握在現代人手中。科學技術給我們帶來很大的便利,也帶來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威脅。往昔情緒欠穩定,所能造成的禍害,不可能太大。現代人破壞力增大,情緒不穩定所造成禍害很大。在這種情況下,大家都應該慎重選擇自己的情緒。我們要慎始善終。只有自己管好自己的人才有資格不要別人管。口才要好,但一定要懂得不講話。最好養成習慣,凡事不要立即反應以求慎始。謀定而后動,對情緒也應該如此,千萬不要草率。想一想,自己的觀點對不對,調整合理然后反應。第十集我們經常無意識的選擇每一個人都有機會,只是我們不會選擇。愛情無條件,婚姻是有條件的。新時代更應該講門當戶對。經常重新整理自己的觀念,不合理的丟掉,合理的發揚。觀念要隨著時代而進-LB^步。越有能力改造自然的人,越應該尊重自然。可以創新,但不可以亂變。而現在我們的產品都在亂變。可以有意識去創新,但不可以怎么高興就怎么。要尊重現實,也要有前瞻性。從舊的開創出新的。第十一集覺察自己現有的真正情緒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因為我們不了解自己。了解別人容易,因為旁觀者清;了解自己難,因為當局者迷。教育強調智能發展,集中在外在知識和信息方面。使得情緒感受力發展遲緩,受到忽略,相當麻木。容易受外在環境影響,理性被情緒淹沒,很沖動。要把焦點放在可以控制的部分。第十二集非理性的信念有兩大類夸大和不切合實際。實話實說不是直話直說。我們常用一定來制造痛苦,因為現實經常不一定。不一定才是真的,一定就是夸大,并不符合實際。當人家告訴你一定的時候,你要想到不一定。歷史是重演的,但每一次重演都不一樣。差不多是最好的,差不多就是不能差太多。因為我們的觀念不正確才產生許多煩惱。第十三集我們獲得很多的毒性教條孔子的基本主張:無可無不可。我們既不贊成,也不反對。因為沒有主張,所以中華民族的道理是沒有錯的,中華文化沒有糟粕,只有人做錯了。一個人在很單純的環境里是長不大的。聰明是后天才啟發出來的。分數不能代表一個人的價值。我們現在太過注重外表。天底下最自由的是中國人。人不要跟別人比,我們要和自己比。我們不要去要求別人,而要反求諸己。一個人要把自己管好,就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第十四集情緒管理只有一條規則情緒管理只有一條規則:當你腦筋很清楚的時候,你的情緒是很穩定的。我們是情緒的主宰,如果情緒隨著外界的環境而變動,怎么能夠管理?我們可以做情緒的主人,才有辦法把情緒管理好。只有心態正確,心情就會變好,情緒也相對穩定。一個人不要擺架子,但要給別人臉色看。胡適70歲的時候寫了一篇文章,把自己以前對中華文化的那些批評全部否定掉了。沒有文化的糟粕,沒有好與壞,一切合理就好。在中國社會你不要去討好任何人,因為討好不了;你也不要得罪任何人,因為得罪不起。一個活在掌聲中人是活不久的。文化沒有好壞,只有它的特殊性。第十五集我們都是獨一無二的人任何事情都有相當的道理,但都不能強調,一旦強調,最后都是錯誤的,這就是過與不及。我們的文化與西方不同,拿西方的標準看中國,當然一無是處,反之亦然。大家彼此尊重包容,那么大家情緒都很穩定。無可無不可,你自然心態很平和。面對相同一件事,每個人的情緒反應卻不盡相同,主要來自文化、家教、性別、個人特質的不一樣,若能深入了解,有助于彼此更加包容,互相諒解。每一個人都有一些錯誤的觀念,包括自己在內。我的行為只代表部分的我,并不能表示全部的我;我雖然不全然好也不會全然壞,比人實際上也一樣;改進壞的部分,加強好的部分,大家都會很快樂。在中國社會太過自我,太過叛逆的人是沒有前途的,但這并不代表我們沒有自我;我們就是扯來扯去,最后扯到一個合理點。第十六集怨天尤人并無實際作用父母對兒童要求過多過高,小孩就形成盲目抗拒。反求諸己比怨天尤人更有效。凡發生過的事情都是好事情,沒什么好后悔的。我們所有問題都出在:貪小便宜,怕吃虧。第十七集改變別人不如改變自己我們要長進的最好辦法就是改變自己的習慣。而改變習慣的最好辦法是用另一個習慣來代替它。改變別人是很困難的,多調整自己。求神不如求人,求人不如求己。物質是最高度的密集的精神。你心中有神它就有神,你心中沒有神它就沒有神。西方的神創造人,中國的神都是人創造的。你的情緒會影響到別人;你要讓別人平穩,你要自己先平穩;一旦發生什么錯誤,你先改變自己,他人會相應改變。8.21世紀人類要有意識的改變世界。第十八集理性情緒并非不動感情西方人是理性的,很有禮貌,但毫不關心你,沒有感情;日本人是感性的,盲目服從;中國人是情性的,不一定有禮貌,但很關心你。人沒有感情,不足以為人。喜怒哀樂是人之常情,人人都有;我們很容易感情用事,只要合理,大家都會歡迎;過與不及的感情,才會引起反感,最好小心避免。適可而止,差不多就好。性格是很難改的,習慣是可以改的。人活著就有問題,有問題是正常的,沒有問題是不正常的。人是天生的破壞者。成績越好,成就越高,越可能不孝。千金難買回頭一望。第十九集設法擺脫二分法的思維一般人的是非都是很感情用事的,是非理性的。教一個人是非分明就是讓他一輩子情緒不安寧。小學生教他用二分法是沒有辦法,隨著年齡閱歷的增長,我們要教育他們逐步擺脫二分法,實行三分法。此處失,彼處得;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把二看成三,多出很大的灰色空間,人我都愉快。以二合一來代替二選一,不走極端,更合理有效。想到一定,立即想到不一定,比較容易找到合理點。不懂事的人聲音都很大,懂的人都很謙虛。要把是非,好壞,善惡合起來想,不要分開,這樣你就會快樂幸福。不公平才是真的公平,公平就是不公平。把公平與不公平合起來想,我們接受合理的不公平。好壞,善惡,是非,生死都是一樣的,什么時候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就開悟了。第二十集憤怒和憂郁的有效管理憤怒就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這就是憤怒的真相。觀念改變,行為就會改變,情緒就會改變。你憂慮什么,把它寫出來,然后去解決。有病要忘病,病才會好。沒病,總是想,也會想出病來。你把好壞,善惡,對錯合起來看,就沒有好壞,善惡,對錯。有時候很明確,有時候比較模糊,以合理為限度,情緒就會很穩定。第二十一集無助感比無力感更麻煩凡是對自己要求過高的人,遲早都是無力感。大事老天做主,小事人做主;小事情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大事情謀事在天,成事在人。凡事做大事的人都沒有自我沒有理想沒有使命,否則你做不了大事。大事是無法計劃的。有計劃的,只能做小事。人為的努力最多達到小康,大富大貴是天給的,是因為祖上有德。人各有特點,誰也不用羨慕誰。人應該合理的逆來順受,過分的逆來順受就是無助感。中國人的自信是對老天有信心而不是對自己有信心。對自己太過自信的人,老天就不會保佑他了。天就是自然的規律。中國人要順天而行,而不能逆天而行。第二十二集難過與哀傷激發適應性有好就有壞,有利就有弊,看你怎么轉化。哀傷是疾病的主要原因。大恩不言謝。家人是不能說謝謝的,因為此恩無法還。第二十三集焦慮與害怕焦慮是自己選擇的。一切都是無常的,但我們要認為一切都相當的有常。天無絕人之路,船到橋頭自然直。命是一定的,但一切都可以改變。你不變命就一定,你變命就跟著改變。你天不怕地不怕,所有人都怕你,你就沒有前途。盲目的怕會傷害自己。中庸之道是無過亦無不及。相反的兩面合起來想。第二十四集羞愧感與罪惡感的作用羞恥心就是愛面子。和諧社會就是每一個人都要懂得羞恥。不要丟父母的臉就叫孝順父母。一切都是我們自己的選擇。人對人是一面鏡子。中華文化只有一個“孝”字。合情合理,由情入理。(一)要不要管理好情緒有一個男孩脾氣很壞,于是他的父親就給了他一袋釘子,并且告訴他,當他想發脾氣的時候,就釘一根釘子在后院的圍籬上。第一天,這個男孩釘下了40根釘子。慢慢地,男孩可以控制他的情緒,不再亂發脾氣,所以每天釘下的釘子也跟著減少了,他發現控制自己的脾氣比釘下那些釘子來得容易一些。終于,父親告訴他,現在開始每當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氣的時候,就拔出一根釘子。一天天過去了,最后男孩告訴他的父親,他終于把所有的釘子都拔出來了。于是,父親牽著他的手來到后院,告訴他說:“孩子,你做得很好。但看看那此圍墻上的坑坑洞洞,這些圍籬將永遠不能回復從前的樣子了,當你生氣時所說的話就像這些釘子一樣,會留下很難彌補的疤痕,有些是難以磨滅的呀!”從此,男孩終于懂得管理情緒的重要性了。你現在的心情如何!是歡樂、煩惱、生氣、擔心、害怕、難過、失望或者是平靜無常呢?還是你根本不懂自己的心情!一早起來,也許你看到陽光普照而心情愉快,也可能因為細雨綿綿而心情低落;你也許因為逃課沒被點到名而高興,然而考試快到又讓你擔心;談戀愛的你,心花怒放,失戀的你卻又垂頭喪氣……我們擁有許多不同的情緒,而它們似乎也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色彩。然而,有情緒好不好呢?一個成功的人應不應該流露情緒?怕不怕被人說你太情緒化?所以寧愿不要有情緒……其實真正的問題并不存情緒本身,而在情緒的表達方式,如果能以適當的方式在適當的情境表達適度的情緒,就是健康的情緒管理之道。通常因為面子、情境等場合因素所致,我們會不自覺地在他人面前隱藏真實的情緒,或者我們會將強烈的情緒轉換為較不具殺傷力、震撼力的方式表現,而只讓別人看到一部分真實的情緒,這都是非常符合社會規范、十足社會化的行為表現。或許我們未必完全清楚自己有這樣的行為表現,但是我們確實是適宜地掌握自身的情緒,決定了合適的呈現形態,在不扭曲事實的情況下,在掌控范圍之內,我們作出于人、于己皆恰當的決定與行為反應。如果我們能夠明白這些行為都是經過自己抉擇、決定的結果,進而能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任,則不必要的情緒問題便可以減少。問題是,生活中所面臨的許多事對個人而言是具有威脅性的,有些大到足以引起個人內心焦慮的事,旁人看來卻只是芝麻綠豆大,然而對個人而言,卻可能意味著個人形象、價值感、自尊心的折損和破壞,令人方寸大亂!此時,恐怕就得費些工夫才能對情緒操控自如了。關于情緒能力的“軟糖實驗”實驗人員把一組4歲兒童分別領入空蕩蕩的大房間,只在一張桌子上放著非常顯眼的東西:軟糖。這些孩子進來前,實驗人員告訴過他們,允許你走出大廳之前吃掉這顆軟糖,但如果你能堅持在走出大廳之前不吃這顆糖,就會有獎勵,能再得到一塊軟糖。結果當然是兩種情況都有。專家們把堅持下來得到第二塊糖的孩子歸為一組,沒有堅持下來只吃一塊糖的孩子歸為另一組,并對這兩組孩子進行了14年的追蹤研究。結果發現,那些向往未來而能克制眼前誘惑的孩子,在學業、品質、行為、操守方面,與另一組相比有顯著優越的表現。這說明,決定人生成功的因素并非只有傳統智商理論所認定的那些東西,非智力因素特別是情緒智力對個人的成功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人的自控能力大小跟人生成功與否有著密切的關系。心理學家經過長期研究認為:人與人之間的智商并沒有明顯的差別,但有的人之所以成功,有的人之所以未能成功,與各自的情商有密切關系。情商的要素之一就是人的自控能力,從某種意義上講,情商表現的是人們通過控制自己的情緒來提高生活品質的能力,即如何激活自己的潛能,如何克制自己的情緒沖動,如何使自己始終對未來充滿希望,等等。(二)能接納自己的情緒嗎你有沒有對情緒的迷失?一般而言,我們會將情緒簡單分為正向情緒和負向情緒,即愛的反面是恨,喜悅、高興的反面是難過、沮喪。然而,有些人卻過度夸大情緒的負面影響,產生對情緒的迷失。例如,認為如果你對別人生氣就表示你不喜歡他;或者認為表達生氣就表示不尊重或者沒有愛。所以當父母對你生氣而大罵時,你可能就會全盤否定他們對你的關愛;或者父母的某些做法令你不高興時,你可能會覺得有很深的罪惡感,覺得自己不應該這樣;等等。其實愛恨是可以并存的,所有正向與負向的感受都可以同時存在,情緒只是反映出我們內在的感受,并沒有好壞之分,每種情緒都有它獨特的價值,如果僅僅為了某種情緒而忽略其他情緒,我們就無法完整地體驗生活。此外,我們對情緒還存在錯覺,認為可以選擇性地去掉一些情緒,可以完全不生氣或者完全不難過,可以永遠快樂。實際上當我們壓抑情緒時,就累積了一些緊張,而壓制了我們感受快樂與愛的能力。情緒的能力是整體的,只有自由地體驗各種情緒,才能感受更多流暢的情緒。就如紀伯倫所說:“悲傷在你心中切割得愈深,你便能容納更多的快樂。”“當你快樂時,深察你的內心吧。你將發現,只有那曾使你悲傷的,正給你快樂。當你悲傷時,再深察你的內心吧。你將明白,事實上你正為曾使你快樂的事物哭泣。”你怎樣對待和處理自己的情緒?阿強前兩天因為考試沒考好,心理有挫折感。他一直責怪自己平時不夠用功,考前沒好好準備,考試的時候沒仔細看,他覺得自己不是一塊念書的料,自己比別人差,因而很灰心!他開始垂頭喪氣,故意遠離人群,一個人躲在角落,心情很沮喪。酷妹把她的朋友小頑子的心愛的偶像簽名照弄丟了。那是小頑子千辛萬苦、排了兩三個小時隊,才得到的偶像的親筆簽名,現在卻被醋妹弄丟了,小頑子真的很生氣。可是酷妹是她最好的朋友,怎么可以對她生氣呢?而且生氣是不好的,萬一失控,不曉得會不會傷害到其他人呢?而且酷妹也許就不再跟她做朋友了,所以她告訴自己:“算了!丟了就丟了,生氣也無濟于事。”雖然這樣,她還是心有疙瘩,無法再像以前一樣對待酷妹。小東的學習成績不好,不喜歡上課,經常逃課去網吧玩游戲。父母經常教育他,希望他專心讀書,將來能憑自己的本領自食其力。但是,小東總是嫌父母啰嗦,與他們爭吵。有一次他跟父母吵架,一氣之下把電視機給砸了,令父母很傷心。上面三個故事中呈現出來的是某些同學對情緒的態度與處理方式,比較有代表性。如果主角換成是你,你會有什么感受?你會怎么處理你的情緒呢?有些人在面對情緒時,完全被情緒所控制,當負面情緒產生時,就任由情緒牽制他們的一切思想、感受和行為。影響層面小一點的包括個人心情不愉快、生活功能受到限制;影響層面廣泛一點的包括人際關系出現問題,更嚴重的是他們可能因一時沖動,做出嚴重的舉動,造成生命、財產的損失,后悔莫及。另外,有些人則是對負面情緒感到害怕、恐懼,擔心自己若感受到生氣、憤怒、悲傷、沮喪、緊張、焦慮等情緒,情況會更加糟糕,甚至會發生無法預測的后果,因而就極力壓抑、控制自己的情緒;但是,沒有表現出的情緒,并不表示沒有情緒,所以原本被引發的情緒仍會間接地影響自己或者人際關系等。也有些人不滿于負向情緒的控制和預防,他們認為情緒是非理性的,所以一個理性成熟的人不應該表現出自己的情緒。他們不允許自己處在負面的情緒中,拼命告誡自己“要理性”,“要控制情緒”,“我不應該焦慮,焦慮只會讓我表現得更糟”,“我不應該沮喪,沮喪只會侵蝕我的斗志”,“我不能生氣,生氣代表我是一個不能把情緒管理好的人”。因此,他們塑造自己成為有修養的人,預防可能會引出負面情緒的情境。然而如果我們一味地否認、壓抑或控制負面情緒,我們將失去適當地反映真實情緒的能力,所以也將無法真實感受到快樂等正面情緒,而變成一個單調無情緒的人。其實,當我們失去感受負面情緒的能力,也就失去感受正面情緒的能力,然而許多人卻很排斥負面情緒的發生或存在,對它敬而遠之,除了因為它帶給人們不愉快的感受之外,也因為它會使我們其他方面的運作和表現受到影響。然而排斥并不能防止這些負面情緒的出現,只是徒增自己適應上的困難而已。所以有效管理情緒的方法,絕不是壓抑或控制,而是學習接納情緒,允許自己有情緒,然后通過適當的方法加以表達或紓解。(改編自:《情緒管理》,第163—164頁,(臺灣)蔡秀玲、楊智馨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能不能對惹你生氣的人發怒?那些在不應當憤怒時而憤怒的人,被視為無能;憤怒的方式,憤怒發作的時刻,以及憤怒的對象不適合時,也被視為無能的表現。(一一亞里士多德)下面請聽聽在重要公正事務所工作的年輕人讓?馬克的訴說:我從來沒憤怒過,童年時期除外。那時我對金屬玩具發火時,我的家長立即告訴我:“人不能對東西生氣。”而且按照他們的觀點,對人也不能生氣。進入青春期以后,我心情經常不好,他們都會要求我:“不能用自己的情緒影響別人,要控制自己。”除了最小的妹妹阿麗思,我的姐妹們比我更服從,后來阿麗思與一個個性很強的人結為夫妻。我父母履行自己的說教:總是彬彬有禮,笑容滿面,心平氣和,即使與他人爭辯時也是這樣。我還是能想起父親駕駛汽車時,有人在前方“甩魚尾”他憤怒的樣子(他字字句句按照交通規則行事)。在生活中,無能力憤怒的表現,不久就給我帶來許多麻煩。同齡青少年向我挑釁時,我無能力反擊。因此我常常跑到女孩子那里躲避,因此成為女孩子們的知心人。我學習成績很好,很容易就找到了工作,也因為我的性格類型令雇主們喜歡,我平和、禮貌,而且很能干。但是仔細想一下,我很苦惱,因為我常常被雄心更強或咄咄逼人的人欺負。他們故意這樣做,我想是因為他們不害怕我。有時,我因對某個同事霸占了有意思的項目,或因跟我開讓我不高興的玩笑而反復琢磨,心里很不舒服。但是只要一面對他們,我有教養的“好孩子”表現就占了上風,我表現出彬彬有禮,只不過與之拉開點距離而已。妻子因此常常譴責我,因為她是我無能力對進攻做出反應的直接見證入,她非常憤怒。這種無能力發怒的壓力變得越來越大,于是我決定去和心理治療師談一談。其實不是我害怕對方的反應,只是他人進攻時,我感到內心的退縮,于是變得無動于衷,可事后我非常憤怒。家長把我訓練得太有教養了!讓?馬克對不能將憤怒表達出來而造成的不良后果描寫得淋漓盡致; 他人對自己的任意擺弄;――私下里常常對自己的無力反擊而痛苦煩惱;――一個男人缺少表達憤怒的能力,被看做唯命是從,缺乏男子漢氣魄。因此,不要因為自己表達了憤怒而覺得自己不好,你有權憤怒。當你憤怒時,請你這樣想:――最好能夠控制,但是我不一定總能做到;――我情愿不傷害別人,但是如果發生了,我也能承受;――最好在我有道理的時候憤怒,但是我也有權做錯事; 我喜歡被人接納,但是我不可能讓所有的人喜歡我。(三)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緒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赫曼赫塞說:“痛苦讓你覺得苦惱的,只是因為你懼怕它、責怪它;痛苦會緊追你不舍,是因為你想逃離它。所以,你不可逃避,不可責怪,不可懼怕。你自己知道,在心的深處完全知道——世界上只有一個魔術、一種力量和一個幸福,它就叫愛。因此,去愛痛苦吧。不要違逆痛苦,不要逃避痛苦,去品嘗痛苦深處的甜美吧。”要記住,其實情緒本身并無是非、好壞之分,每一種情緒都有它的價值和功能。因此,一個心理健康的人不否定自己情緒的存在,而且會給它一個適當的空間允許自己有負面的情緒。只要我們能成為情緒的主人,不是完全讓它左右我們的思想和行為,就可以善用情緒的價值和功能。在許多情境下,一個人應該泰然接受自己的情緒,把它視為正常。例如,我們不必為了想家而感到羞恥,不必因為害怕某物而感到不安,對觸怒你的人生氣也沒有什么不對。這些感覺與情緒都是自然的,應該允許他們適時適地存在,并緩解出來。這遠比壓抑、否認有益多了,接納自己內心感受的存在,才能談及有效管理情緒。至于管理情緒的方法,就是要能清楚自己當時的感受,認清引發情緒的理由,再找出適當的方法緩解或表達情緒,我們可以歸納成為以下三部曲。WHAT-—我現在有什么情緒?由于我們平常比較容易壓抑感覺或者常認為有情緒是不好的,因此常常忽略我們真實的感受,因此,情緒管理第一步就是要先能察覺我們的情緒,并且接納我們的情緒。情緒沒有好壞之分,只要是我們真實的感受,我們要學習正視并接受它。只有當我們認清我們的情緒,知道自己現在的感受,才有機會掌握情緒,也才能為自己的情緒負責,而不會被情緒所左右。WHY——我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情緒)?我為什么生氣?我為什么難過?我為什么覺得挫折無助?我為什么……找出原因我們才知道這樣的反應是否正常,找出引發情緒的原因,我們才能對癥下藥。H0W-一如何有效處理情緒?想想看,可以用什么方法來紓解自己的情緒呢?平常當你心情不好的時候,你會怎么處理?什么方法對你是比較有效的呢?也許可以通過深呼吸。肌肉松弛法、靜坐冥想、運動、到郊外走走、聽音樂等來讓心情平靜,也許會大哭一場、找人聊聊、涂鴉、用筆抒情等方式,來宣泄一下或者換個樂觀的想法來改變心情。二、有趣的情緒小故事(―)笑是良藥笑聲護士。據美國芝加哥《醫學生活周報》報道,美國一些大型醫院和心理診所已經開始雇用“幽默護士”。她們陪同重病患者看幽默漫畫并談笑風生,以此作為心理治療的方法之一。幽默與笑聲,幫助不少重病患者或情緒障礙者解除了煩惱與痛苦。笑聲一般都是人們所喜歡的,每個人都不愿意看到朋友愁眉苦臉。最新的醫學研究發現,笑口常開可以防止傳染病、頭痛、高血壓,可以減輕過度的精神壓力,因為歡笑可以增加血液中的氧分,并刺激體內免疫物質的分泌,對抵御病菌的侵襲大有幫助。而不笑的人,患病幾率較高,而且一旦生病之后,也常是重病。美國醫學界將歡笑稱為“靜態的慢地”。笑能使肌肉松弛,對心臟和肝臟都有好處。如果生活中沒有時間去慢跑,我們可以每天多笑一笑,甚至哈哈大笑幾十次,以調節身體狀態,增進健康。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列文博士說:“笑表達了人類征服憂慮的能力。”笑又往往是人歡樂的一種表達,之所以歡樂,是人體在生理上產生了某種愉悅的緣故。趕緊笑起來吧!別等到生病以后才咧開嘴。笑的妙用。名醫張子和曾采用使人發笑疏導法治愈了一個人的怪病。當時有個官吏的妻子,精神失常,不吃不喝,只是胡叫亂罵,不少醫生使用各種藥物治療了半年也無效。張子和則叫來兩個老婦人,在病人面前涂脂抹粉,故意做出各種滑稽的樣子,這個病人看了不禁大笑起來。第二天,張子和又讓那兩個老婦人做摔跤表演,病人看了又大笑不止。后來張子和又讓兩個食欲旺盛的婦人在身邊進餐,一邊吃一邊對食物的鮮美味道贊不絕口,這個病人看見她倆吃得津津有味便要求嘗一嘗。從此她開始正常進食,怒氣平息,病全好了。著名科學家法拉第年輕時,由于工作十分緊張,導致精神失調、身體非常虛弱,雖然長期進行藥物治療卻毫無起色。后來一位名醫對他進行了仔細的檢查,但未開藥方,臨走時只說了一句話:“一個小丑進城勝過一打醫生!”法拉第對這句話仔細琢磨,終于明白了其中的奧秘。從此以后,他經常抽空去看馬戲、滑稽戲與喜劇,經常高興得開懷大笑,愉快的心情使他恢復了健康。歡笑診所。據說現在每天早上,在印度孟買的大小公園里,可以看見許多男女老少站成一圈,一遍又一遍地哈哈大笑,這是在進行“歡笑晨練”。印度的馬丹?卡塔里亞醫生開設了150家“歡笑診所”,人們可以在診所里學到各種各樣的笑:“哈哈”開懷大笑;“吃吃”抿嘴偷笑;抱著胳膊會心微笑……以此來治療心情壓抑等心理疾病。笑能拯救生命。加利福尼亞大學的諾曼教授,40多歲時患上了膠原病,醫生說,這種病康復的可能性是五百分之一。他按照醫生的吩咐,經常看滑稽有趣的文娛體育節目,有的節目使他捧腹大笑,有的節目使他從心底發出微笑。他除了看有趣的節目,平時還有意識地和家人開開玩笑。一年后醫生對他進行血沉檢查,發現指標開始好轉了。兩年以后,他身上的膠原病竟然自然消失了。為此,他撰寫了一本《五百分之一的奇跡》,書中提出:“……如果消極情緒能引起肉體的消極化學反應的話,那么,積極向上的情緒就可以引起積極的化學反應……愛、希望、信仰、笑、信賴、對生的渴望等等,也具有醫療價值。”中外許多心理學家、運動學家認為,一般性的笑,能使隔膜、咽喉。腹部、心臟、兩肺,甚至連肝臟都能獲得一次短暫的運動。捧腹大笑,它還能牽動臉部、手臂和兩腿肌肉的運動。當笑停止之后,脈搏的跳動會低于正常的頻率,骨骼肌也會變得非常松弛。裝笑也管用美國一廣告公司的部門經理弗雷德工作一向很出色。有一天,他感到心情很差。但由于這天他要在開會時和客戶見面談話,所以不能有情緒低落。萎靡不振的神情表現。于是,他在會議上笑容可掬,談笑風生,裝成心情愉快而又和藹可親的樣子。令人驚奇的是,他的這種心情“裝扮”卻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結果一一隨后不久,他就發現自己不再抑郁不振了。美國心理學家霍特指出,弗雷德在無意中采用了心理學的一項重要規律:裝著有某種心情,模仿著某種心情,往往能幫助我們真的獲得這種心情。有些人通常在情緒低落的時候避不見人,直到這種心情消散為止。這么做果真是好辦法嗎?多年來,心理學家都認為,除非人們能改變自己的情緒,否則通常不會改變行為。當然,情緒、行為的改變也不是說變就變、想變就變的“瞬間”現象,而是有一個心理變化的內在過程。心理學家艾克曼的最新實驗表明,一個人老是想像自己進入了某種情境,并感受某種情緒時,結果這種情緒十之八九果真會到來。需要注意的是:隨著年齡、性別、職業、性格等因素的不同,情緒變化的程度和時間也不一樣。情緒有了變化之后,伴隨每一種情緒的外在表現,生理反應也會出現變化。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學系孔教授研究后認為:一個故意裝作憤怒的實驗者,由于“角色”行為的潛移默化影響,他真的也會憤怒起來,表現在待人接物、言談舉止等方面;同時,他的心率和體溫(心率和體溫都是憤怒的生理反應指標)也會上升。 為了調控好情緒,不妨偶爾對自己的心情進行一番“喬裝打扮”。(二)有害的情緒1.可憐的小羊。歷史上有個著名的醫師叫阿維林納,他對動物的生存環境做過一個試驗。他把兩只小羊同樣喂養,其中一只放在離狼籠子不遠的地方,由于經常恐懼,這只小羊逐漸消瘦,身體衰弱,不久即死了;而另一只小羊因為放在比較安靜的地方,沒有狼的恐嚇,而健康地生存下來了。2.致命殺手“生氣水”。最近,美國一些心理學家做了一項實驗,他們把正在生氣的人的血液中所含物質注射到小老鼠身上,并觀察其反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