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貶謫文學
大學中有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中國士大夫以治國平天下為人生價值的最高實現,走入仕途、投身宦海成為其規范的自我角色認同,但宦海有不測風云,貶官士人代不乏人,成為中國古代一個非常重要的知識文化群體。貶官的遭遇,除了降職、貶逐前往荒遠之地外,不少人還經歷過囹圄之禍。因此他們的心態更為復雜,他們的詩賦作品中蘊涵的文化信息也更為豐富,似乎正為他們的進退出處、情感心態作了注釋。統而觀之,其人生大致演繹了從理想主義到幻想主義最后歸于悲觀主義的悲劇,其心態也經歷了從希望到期望終歸于絕望的過程。
中國古代的“遷謫史”可謂歷史悠遠?!斑w謫史”是一部交織著士人的辛酸和血淚的歷史,在這部歷史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士人苦苦掙扎,終止找到精神解脫的“思想武器”的心路歷程。北宋時期,宋詞作為一個新新的文體登上文學的舞臺,當然吸引了一大批文人為之傾倒。然而宋代文人的散文和詩歌也接著唐詩的光芒繼續發展著,北宋的文人才華洋溢,即使身處貶謫的艱難處境也不忘以詩詞明志。
中唐以前,屈原,賈誼皆不能從遷謫的哀傷中解脫出來,一個憔悴枯槁而投江自盡,一個33歲時就抑郁而死。中唐時期,韓愈因上書勸阻唐憲宗迎佛骨一事而被貶為潮州刺史,;柳宗元因參加“永貞革新”而遠貶南荒,之后憔悴疑懼,痛苦至極。但樂天居士白居易卻并非消極對世,他認為屈原式的悲吟、自怨自艾也于事無補,而且還會損傷身心健康,因此他反對這種屈原式的悲怨哀苦,他主張曠然適性,自得其樂?!杜眯小?/p>
雖然在宋朝還是有部分文人在遭受貶謫之后沿襲了屈原式的悲哀心態,如秦觀在遭留貶之后所做的《千秋歲》(水邊沙外)及《踏莎行》(霧失樓臺)等詞就深深表現出聲請哀怨,凄涼慘淡。但對宋朝甚至對后世更具影響的還是白居易在遭受遷謫時所表現的曠達自適的態度。以蘇軾為典型的很多宋代士人正是朝著白居易所開辟的方向而終于找到了對付遷謫的非常有效的“思想武器”,并由此使得宋代的遷謫詞在總體上呈現出了狂放達觀的風貌。
蘇軾謫居黃州之后,開始自號“東坡居士”,蘇軾從白居易身上汲取了這種身處憂患而曠然自適的精神力量。達到了中國封建士人“貶謫心態的最高層次”,并給予了宋代很多士人以直接的影響,如黃庭堅,張孝祥等人。蘇軾也由此創造了中國封建社會“貶謫文化”中最富有魅力的一頁,而他的遷謫詞正是這一文化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抖L波》中有我最喜歡的詞句:“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多么開闊的胸襟,多么豪邁的句子,不管是面對生活中或是政治上的“風雨”和“晴”,作者都能泰然處之。
北宋被貶謫的文人士大夫雖有貶謫的困苦、失意的牢騷,但卻輕易不沮喪、不悲觀、不沉淪,仍然試圖舒眉一搏,對前途保持著樂觀的向往。宋代士大夫貶居期間的這種特殊心態,使他們即使被貶出京,依然對生活保持著濃厚的興趣,有心情去欣賞“江南”的佳麗風光。在抒發“世無知音”的苦悶時,其基調是對鴻雁振翼的遐想,詞的格調因此也不會顯得悲苦沉悶,而有一種向上的引發力。除了蘇軾、王禹偁之外,在北宋,還有歐陽修、王安石、黃庭堅也是屢遭遷謫。他們也和蘇軾一樣,以曠達的心態坦然面對遷謫逆境,以曠達之懷書曠達之詞?!斑_于進退窮通之理”的歐陽修因被人誣告與甥女有私被謫官滁州,三年后又移之揚州。
那么文人被貶之后心態如何呢?
首先,貶官士人許國忘身的參政意識和參政實踐使得他們在內心深處對自身始終充滿了歷史使命感,這是貶官士人最突出的心態特征。孔子在《論語》中提醒讀書人不可不抱負遠大,意志堅強,因為任重道遠。就古典社會中士人所接觸、打交道的世界而言,廟堂和草野兩極是最基本的生活環境。人們常?;\而統之地稱呼整個社會時,就叫“朝野”,即朝廷和草野。當宋代大儒范仲淹在講到人生的境界時,他說的是:“居廟堂之varscript=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script.src='http://static.pay.baidu./resource/baichuan/ns.js';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其次,與殘酷的現實相對應的是貶官文學籠罩著悲劇的色彩。貶謫對士人來說絕對是一場政治悲劇,溶進骨子里的的理想遭遇到毀滅性的打擊,心就難免被莫名的悲涼哀傷籠罩。其主調是委屈、憤懣、懷鄉、隱逸等,表現為文學就多是英雄窮途末路的長哭,書生生不逢時的感喟,官宦貶謫流放的不平,名哲退居山水的寄托,情人望斷歸帆的傷痛,字里行間流露壯志難酬的惆悵,浪跡天涯的彷徨,想望而不得的苦悶,相思而難遇的憂傷。如范仲淹的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如秦觀的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白居易聞琵琶女演奏琵琶,就觸發了自己政治上的感慨而作《琵琶行》??v使蘇軾的大江東去,亦終落在人生如夢上,不過借酒澆愁,借壯語而抒悲酸,借豪放而達婉約。
與貶官士人憤激的心態相對應,貶官文學常常躍動著一種怨憤郁躁的情緒。由于被貶謫者大多是“信而見疑,忠而被謗”,郁悱積于中,哀怨形于外,故見諸文字,發為歌詩。士人懷有極強的用世之心,士之仕也,猶農之耕也,曲折艱辛的入仕經歷和貶謫的遭遇加劇了他們心理的沖突,在時運不濟、命運多舛的痛苦感慨中常流露出官場失意、功名事業未竟的失望、迷茫與悲憤。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范仲淹有《剔銀燈》詠史,嘲笑三國時代的曹操、孫權、劉備,“用盡機關,徒勞心力,只得三分天地?!憋@然是在傾訴自己仕途一再遭受挫折的牢騷憤懣。
再次,貶官士人始終懷有心有不甘的痛苦。杜甫《旅夜書懷》云:“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一語中的道破了所有貶官士人的心聲:文學上的成名并非他們的本愿,官場上的失意卻是他們終其一生耿耿于懷的遺憾。仕途困頓,心動情發,借語言作為工具進行述懷,是一種緩解內心壓抑的無奈選擇。其憂國憂民、憤世嫉俗的秉性和欲憑借縛雞之力廓清乾坤的性情很難改變,不愿意放棄自己對于天下國家和世道人心的的關懷,就無法忘懷世道人心,痛苦便無可解脫。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撫枕不能寢,振衣獨長想、嘆人生,哀樂轉相尋,今猶昔。就是在那些欄桿拍遍、拔劍擊柱的壯懷激烈里,也莫不伴隨著一種茫然而又無可奈何的長嘆息。白居易中年以后放棄早期為民請愿的拾遺風采走上道家的退隱之路,內心也是充滿著矛盾的痛苦和煎熬,因為兼濟是他的真正理想,獨善只是他的一個無可奈何的退路。貶官士人與生俱來的憂愁、憂患、憂憤和悲哀在得不到官場肯定的孤獨中更加彰顯。自古士悲秋,由于讀書多,考慮的問題多,士人心中的積慮也多。
貶官士人仕途遭受挫折,對宦海浮沉、世態炎涼也得到了更深刻的認識,普遍地表現出對宦途的失望與無奈,時常流露一種避世的淡泊情思。許多士人曾遭到多次或者長期的貶謫,有的竟然死于貶所,如著名文人張說、李邕、王昌齡、劉長卿、韓愈、蘇軾、王禹偁等被貶都在兩次以上;劉禹錫長期被貶在外,自云“二十三年棄置身”,蘇軾則大半生都是在貶所度過的,60多歲的時候還被貶儋州(今海南);上官儀、李嶠、蘇為導、宋之問、柳宗元、李德裕等更是在流貶地賚志而沒的。貶官士人的政治悲劇更激發了他們對現實的認識,使得一些人對功名逐漸淡漠,一切淡然處之,在優游山水中追求一份心靈的恬靜。與之相對應的如蘇東坡在《前赤壁賦》、《后赤壁賦》中把歸隱視為傲視獨立的表現,把返歸自然當作精神的慰藉和享受。貶官后的蘇舜欽有滄浪亭,歐陽修有醉翁亭,蘇軾有超然臺,蘇轍有喜雨亭,要情有所系也;白居易轉向閑適詩,王維著意禪宗詩,陶淵明醉心田園詩,要心有所往也。
值得強調的一點是,貶謫期間的文人,增加了接近人民、體察社會生活的機會,加上他們素來的兼濟之志、事功之心,使得他們能更加真切地關注朝政、體恤民瘼。
貶官文學多有羈旅行役之感與懷鄉念國之思。貶官士人背井離鄉,拋妻別子,面對的是艱苦的旅途、荒涼的一與,等待他們的是無法預測的未來,對此,三國吳因觸怒孫權被貶到交州(今越南河內)的虞翻云:“生無可與語,死以青蠅為吊客”(見《三國志》虞翻本傳.貶官士人旅況的艱辛、漂泊天涯的苦楚必然表現到他們的作品中去,導致張籍《傷歌行》描寫楊憑貶臨賀尉的情形是:“黃門詔下促收捕,京兆尹系御史府。出門無復部曲隨,親戚相逢不容語。辭成謫尉南海州,受命不得須臾留。身著青衫騎惡馬,中門之外無送者。郵夫防吏急喧驅,往往驚墮馬蹄下。”這是何等嚴苛酷烈、令人心驚動魄的一幕!士人的創作總是必然地受到生活積累和地位處境等主客觀條件影響制約的。貶官文學不同于宮廷文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貶官士人不再是在宮廷中陪侍唱和的官吏。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中所說的遷客騷人,誰能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杜甫棄官前在貶花州(即華州)途中也發出了翩翩何所似、天地一沙鷗的浩嘆!是啊,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又怎能不發出何事吟余忽惆悵、村橋原樹似我鄉的感傷?
落魄的遭際、現實的難堪使得貶官文學中多醉眼朦朧的飲者和夢游人形象。落魄的士人醉酒和詠酒,借酒抒懷作不平之鳴,自有其心理的、精神的需要。飲酒于他們乃是壯志未酬的憤慨,心中無限哀愁的發泄。清醒時,致身通顯的心理期待與冷酷的現實使他們更多的思索人生、命運、生死等問題,表現為貶官文學中的多夢現象:當升官夢伴著清官夢一起破滅的時候,他們感慨于南柯一夢,咀嚼著莊周蝴蝶夢,更多的人又做起了陶淵明的桃源夢。備受艱苦如屈原者唱世人皆醉吾獨醒,屢受磨難如蘇軾者浩然長嘆人生如夢。
代表性貶謫詞:
1、《摸魚兒》
辛棄疾于公元1142年出生在金人占領下的山東歷城(今山東濟南)。由于從小受到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他自幼就立下了殺敵報國、收復失地的宏愿。他一生力主抗金,多次上書南宋朝廷,力陳復國方略,但卻不被采納,最后只落得“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的無奈境地。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年),他由湖北轉運副使調往湖南,想到自己因堅持抗金,卻屢遭投降派的疑忌和迫害,不由感慨萬千,于是揮筆寫下了后人廣為傳誦的《摸魚兒》。
摸魚兒
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為賦。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這首詞上片先從惜春寫起:如今已是暮春天氣,哪里還能經得起幾次風雨的吹打淋濕??!眼看著春天就這樣匆匆忙忙地離去。本是表達對春天逝去的無限惋惜之情,這里卻用“更能消”三字,正話反說,很有筆力?!跋Т洪L怕花開早”,由于怕春去花落,作者甚至于害怕春天的花開得太早,因為開得早也就謝得早,春天也就去得急了,曲折而淋漓地把惜春而又傷春的矛盾心情表現出來,這是對惜春心理的深入一層的描寫。由于怕春天離去,所以作者隨后寫到:春天啊,你且止步吧,聽說那萋萋芳草一直連到天涯,早已遮斷了你的歸去之路呀!這里,作者移情于物,不說自己留春,而說芳草留春,有意長到天涯,要堵住春天歸去的道路,這就把惜春之情表現得又深了一層。留春不住,只好怨春:春天啊,你什么也不說,就這樣悄悄地溜走了,實在是惹人怨惱,倒還是那屋檐下的蜘蛛,勤勤懇懇,一天到晚不停地抽絲結網,粘惹住了不少紛飛的柳絮。結合作者的身世,我們不難理解,這里作者顯然并不是單純地惋惜春天的流逝,而應該另有所指,惜春之情的背后隱含著壯志難酬的憂國之思。
下片借古喻今,一開始就用漢武帝陳皇后失寵的典故,來比擬自己的失意。陳皇后因美貌而遭人嫉妒,以致被打入冷宮,她拿出黃金請司馬相如寫了一篇《長門賦》,希望能夠打動漢武帝,但她期待的“佳期”仍屬渺茫。這實際上正是作者對自己長期遭受排擠和冷遇的不滿和感嘆,自己的一腔愛國熱情又該向誰傾訴呢?楊玉環、趙飛燕飛揚跋扈、禍國殃民,終究沒有得到好下場,這里作者借楊趙二人的故事,向打擊排擠自己的投降派提出了怒斥和警告:你們不要太得意忘形了,你們沒見楊玉環和趙飛燕后來都死于非命嗎?你們也不會有好下場的?!伴e愁最苦”,其實,為國家的前途和命運而愁,哪里是什么“閑愁”?這是反話。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又何嘗不是實話呢?自己雖為南宋憂慮,卻又無緣參與議論朝政大事,成了地地道道的閑官,從這兩個意義上來說,閑愁實在可以說是最深、最苦的愁了。作者清醒地認識到:不能用憑高望遠的方式來排除郁悶,因為那快要落山的斜陽,正照著那被暮靄籠罩著的楊柳,遠遠望去,一片迷蒙,這樣的暮景,會使人見景傷情,以致于銷魂斷腸的。
這首詞,全篇流貫著一位英雄對國事的憂慮和怨憤,但作者卻巧妙地運用比興手法,將滿腔忠義奮發的憂國之情和憂讒畏譏的身世之感,納入到美人傷春和怨春的范式中來寫,為情設景,以景寓情,借暮春落日圖,抒發了對國勢飄搖不定的憂慮和對社稷前途的擔心。從抒情方式上,雖通篇顯露出極度的哀怨風味,卻又綿里藏針地隱藏著作者憤怒的感情鋒芒。整首詞外柔內剛,寓剛于柔,外觀的“繞指柔”與內里的“百煉鋼”是統一在一起的,不愧為外柔而內剛、摧剛而為柔的佳篇名作。
2、《卜算子》
蘇軾被貶黃州后,雖然自己的生活都有問題,但他是樂觀曠達的,能率領全家通過自身的努力來渡過生活難關。但內心深處的幽獨與寂寞是他人無法理解的。在這首詞中,作者借月夜孤鴻這一形象托物寓懷,表達了孤高自許、蔑視流俗的心境。
上闋寫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見的景色。“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睜I造了一個夜深人靜、月掛疏桐的孤寂氛圍,為''幽人''、''孤鴻''的出場作鋪墊?!奥敝腹湃擞嫊r用的漏壺:“漏斷”即指深夜。在漏壺水盡,更深人靜的時候,蘇軾步出庭院,抬頭望月,這是一個非常孤寂的夜晚。月兒似乎也知趣,從稀疏的桐樹間透出清暉,像是掛在枝椏間。這兩句出筆不凡,渲染出一種孤高出生的境界。接下來的兩句,“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敝車悄敲磳庫o幽寂,在萬物入夢的此刻,沒有誰像自己這樣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只孤單飛過天穹的凄清的大雁。先是點出一位獨來獨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隨即輕靈飛動地由“幽人”而孤鴻,使這兩個意象產生對應和契合,讓人聯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正像縹緲若仙的孤鴻之影。這兩句,既是實寫,又通過人、鳥形象的對應、嫁接,極富象征意味和意之美地強化了“幽人”的超凡脫俗。物我同一,互為補充,使孤獨的形象更具體感人。
下闋,更是把鴻與人同寫,“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边@是直寫自己孤寂的心境。人孤獨的時候,總會四顧,回頭的尋覓,找到的是更多的孤獨,“有恨無人省”,沒有誰能理解自己孤獨的心。世無知音,孤苦難耐,情何以堪?“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睂懝馒櫾庥霾恍?,心懷幽恨,驚恐不已,在寒枝間飛來飛去,揀盡寒枝不肯棲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過這樣寒冷的夜晚。這里,詞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獨運地通過鴻的孤獨縹緲,驚起回頭、懷抱幽恨和選求宿處,表達了作者貶謫黃州時期的孤寂處境和高潔自許、不愿隨波逐流的心境。作者與孤鴻惺惺相惜,以擬人化的手法表現孤鴻的心理活動,把自己的主觀感情加以對象化,顯示了高超的藝術技巧。
這首詞的境界高妙,前人謂“似非吃煙火食人語”。這種高曠灑脫、絕去塵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藝術技巧。作者“以性靈詠物語”,取神題外,意中設境,托物寓人;對孤鴻和月夜環境背景的描寫中,選景敘事均簡約凝練,空靈飛動,含蓄蘊藉,生動傳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3、秦觀《江城子》
首句“西城楊柳弄春柔”貌似純寫景,實則有深意。因為這柳色,通常能使人聯想到青春及青春易逝,又可以使人感春傷別。“弄春柔”的“柔”字,便有百種柔情,“弄”字則有故作撩撥之意。賦予無情景物以有情,寓擬人之法于無意中?!皸盍喝帷钡慕Y果,便是惹得人“動離憂,淚難收”。以下寫因柳而有所感憶:“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边@里暗示,這楊柳不是任何別的地方的楊柳,而是靠近水驛的長亭之柳,所以當年曾系歸舟,曾有離別情事這地方發生。那時候,一對有情人,就踏過紅色的板橋,眺望春草萋萋的原野,這兒話別。一切都記憶猶新,可是眼前呢,風景不殊,人兒已天各一方了。“水空流”三字表達的惆悵是深長的。
過片“韶華不為少年留”是因為少年既是風華正茂,又特別善感的緣故,所謂說“恨悠悠,幾時休?”兩句無形中又與前文的“淚難收”、“水空留”唱和了一次?!帮w絮落花時節一登樓”說不登則已,“一登”就這楊花似雪的暮春時候,真正是“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边@是一個極其巧妙的比喻,它妙就妙一下子將從篇首開始逐漸寫出的淚流、水流、恨流挽合做一江春水,滔滔不盡地向東奔去,使人沉浸感情的洪流中。這比喻不是突如其來的,而是逐漸匯合,水到渠成的。
秦詞提要(匯評):
秦觀,作為蘇門四學士之一,不幸與他的老師蘇軾一樣,長期陷入北宋新舊黨爭的漩渦,屢受迫害,慘遭流放,由此造成了他英年早逝的人生悲劇。在宋代詞壇上,秦觀被推為最能體現當行本色的“詞手”。秦觀堪稱婉約詞大家,他的詞以描寫男女戀情和哀嘆不幸身世為主,其妙處在于擅長“將身世之感打并入艷情”,也就是說善于把男女的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字畫勞動合同協議
- 市政宣傳合同協議
- 婚紗店店員合同協議
- 定制生日卡合同協議
- 合伙人入伙合同協議書
- 個人挖掘機合同協議書
- 租賃合同平移協議
- 供暖合同和解協議
- 合同履行轉讓協議
- 帽子印刷合同協議
- 2024年山西省太原市中考二模地理試卷
- 《通信原理》樊昌信曹麗娜編著第六版課件
- 混凝土泵車租賃服務方案
- 公共安全管理
- 2024年高考語文復習:散文化小說閱讀 專項練習題(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河南省安陽市中考模擬考試數學模擬預測題(含答案)
- 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
- 美容院背部培訓課件
- 干部履歷表(中共中央組織部2015年制)
- 【一例犬胃扭轉的診斷與治療5400字(論文)】
- 國家二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醫療質量相關指標解讀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