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科學船的教案8篇_第1頁
幼兒園中班科學船的教案8篇_第2頁
幼兒園中班科學船的教案8篇_第3頁
幼兒園中班科學船的教案8篇_第4頁
幼兒園中班科學船的教案8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幼兒園中班科學船的教案8篇幼兒園中班科學船的教案篇1活動目標1.學習團聚、壓扁的技能,能運用這些技能來塑造簡單水餃的形象,發展幼兒的動手本領。2.連續培養幼兒對泥塑的興趣及泥塑活動的常規。3.使幼兒愛好參加泥工活動活動過程一、導入1.老師:小伙伴我們中國有一個節氣叫“冬至”,你們知道“冬至”嗎?2.讓幼兒簡單了解冬至的來歷。冬至,是我國農歷中一個特別緊要的節氣,也是我國漢族一個傳統節日。冬至為何吃餃子!每年農歷冬至這天,無論貧富,餃子是必不行少的節日飯。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圣”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3.小伙伴想不想自身親自做餃子給父親媽媽吃呢?好,老師現在就交小伙伴們怎么做餃子,但在做餃子前我們要先檢查看看小伙伴的小手干不干凈呀?(哦,你們的小手都太臟了,讓我們去洗洗吧)還有老師還要說一下我們做的餃子不是真水餃而是用橡皮泥做的餃子,所以我們能不能吃啊?二、制作過程1.請小伙伴拿一塊自身愛好的橡皮泥,然后跟老師做團團….拍拍….搟咦!餃子皮做好了。2.小伙伴做好了餃子皮然后做什么呢?(幼兒,餃子餡……)小伙伴都吃過什么餡的餃子?好,那你們就挑你們最愛好的橡皮泥做餃子餡.3.老師以一邊講解示范一邊來回幫忙孩子完成制作.4.制作完成后,小伙伴們做的餃子可真好呀!三、結束呈現溝通幼兒自身的作品。幼兒園中班科學船的教案篇2活動目標知道冬季的特點和不同動物的過冬方式,教育幼兒保護小動物。體驗明顯的季節特征。依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身的想法。重點難點重點:掌握冬季特點。難點:知道不同動物過冬方式。活動準備課件活動過程開始部分:1、幼兒入場,組織幼兒。2、看課件,察查看圖片說說瞧到了什么,是什么季節?導入新課。基本部分:1、談話:冬天來了,氣候有什么更改呢?我們會感覺到什么呢?你用什么方法讓你不感覺冷?2、故事:森林里有一些小動物它們是怎么過冬的想知道嗎?3、看課件,幼兒認真察查看圖片,說一說看到的小動物是怎么過冬的?4、老師引導,幼兒作答。5、教育幼兒保護小動物。結束部分:1、老師引導幼兒小結本課內容,邊小結邊出示兒歌。2、教讀兒歌。延長部分:畫出自身心中的冬天景象。教學反思本節課在幼兒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上開展教學活動比較輕松,幼兒也表現得投入、樂觀,特別是孩子們對動物們的過冬方式特別感興趣,在察查看圖片很認真,能把自身所看到的,察看到的說出來,表現得特別好,對后面學習兒歌起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全都是在孩子理解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課堂充分發揮了孩子的主體性,讓孩子做學習活動的主人。課堂效果良好。小百科:冬季是四季之一,秋春之間的季節。天文學上認為是從12月至3月,中國習慣指立冬到立春的三個月時間,也指農歷“十、十一(冬)、十二(臘)月”一共三個月。幼兒園中班科學船的教案篇3活動目標1、通過察看,了解水果切面的形態。2、通過察看,樂于用語言表達自身的發現。活動準備1、ppt課件:水果的表面和里面2、若干水果的切面圖片。活動過程一、出示水果1.老師這里有很多的水果,小伙伴看看有哪些水果呀?(蘋果、獼猴桃、梨……)2.小伙伴認真看看水果的表面是什么樣子的?(讓幼兒察看各種水果)3.假如我們把水果切成兩半,會是什么樣子呢?(幼兒討論發言)二、課件演示:感知水果的切面1.察看梨的豎切面。(1)認真看看里面還藏著什么?(種子。)數數有幾粒種子?它們是怎么排列的?種子長在什么地方?(引導幼兒說出梨核,并察看梨核的形狀。)(2)小結:我們看到切開后的梨面上有梨核和種子,這個面可叫作水果的切面。2.通過圖片,分別察看水果的切面。西瓜葡萄西紅柿桃子獼猴桃草莓蘋果梨子柿子桔子三、探究不同水果的切面形態。1.組織幼兒溝通察看結果。(1)獼猴桃的講種子排列(2)蘋果核的形狀。(3)葡萄的果肉(4)桔子瓣的排列如,香蕉組重點講外形更改和種子退化,2.游戲:找伙伴。請小伙伴每人小筐里選一張圖片,看看是什么水果的切面,然后找找它的另一半,找到后和你的好伙伴手拉手一起把圖片拼貼成一個水果3.講評今日小伙伴發現了很多水果的秘密,還有很多水果有更多的秘密呢,小伙伴發現后,可以告知大家,好嗎?幼兒園中班科學船的教案篇4活動目標:1、試驗使用各種洗滌用品制作能吹出泡泡的水,激發幼兒對溶解現象的奇怪心。2、通過操作活動探究出不同的洗滌用品混合后能吹出更大的泡泡。3、感受參加吹泡泡活動的歡快,體驗成功的愉快。活動準備:洗衣粉、洗手液、洗發水、沐浴露等常見洗滌用品(一組一種);人手一杯清水;吹泡泡的工具;攪拌棒;座位布置(前面放一排操作臺)實物圖標記。活動過程:1.提問引起幼兒興趣。(1)師:小伙伴有沒有吹過泡泡?(2)引導幼兒討論:在清水中加些什么可以吹出泡泡?(3)幼兒認得洗滌用品。2.制作泡泡水,引導幼兒察看各種洗滌用品在水里溶解的現象。通過操作活動探究出不同的洗滌用品混合后能吹出更大的泡泡。(一)第一次操作(引導幼兒察看各種洗滌用品在水里溶解的現象)(1)請幼兒把自身要的洗滌用品加入裝有清水的杯子里攪拌,引導孩子察看洗滌用品在水里溶解的現象。師:小伙伴選一種自身愛好的洗滌用品,把它放到水里,攪拌一下,認真察看洗滌用品發生了什么更改,水又發生了什么更改?(2)幼兒溝通操作過程(3)老師示范,解釋溶解現象,小結:洗滌用品加入水攪拌后就在水里溶化了,們把這種有趣味味的現象叫做溶解。(4)吹泡泡玩一玩(你們做的泡泡水吹出泡泡嗎?),小結:洗潔精更容易處出泡泡,泡泡水濃就容易吹出泡泡,適時進行安全教育。(二)第二次操作(通過操作活動探究出不同的洗滌用品混合后能吹出更大的泡泡。)(1)把剛才小伙伴介紹的方法用一用。(2)也可以加入兩種或者更多種的洗滌用品混合后再吹泡泡,你發現了什么秘密?(3)幼兒溝通經驗總結:不同的洗滌用品混合后能吹出更多更大的泡泡。3.結束部分播放音樂,幼兒隨老師出活動室幼兒園中班科學船的教案篇5活動目標:1.知道恐龍生存的三個時期。2.知道部分恐龍的生存時期。3.了解展板的意義并合作完成展板的制作。重點難點:1.知道恐龍生存的三個時期。2.知道部分恐龍的生存時期。3.了解展板的意義并合作完成展板的制作。活動準備:三種不同的顏色的泡沫板或海報紙,較大版面的空墻面,幼兒熟識的部分恐龍的圖片,生存與各時期的部分恐龍的名稱。活動過程:一、呈現圖片,請幼兒察查看圖片,了解恐龍生活在地球上的三個時期的名稱及每一個時期恐龍的最要特點。1.恐龍在很久很久以前生活在地球上,它們存在的時期分為三個階段,你在這張圖上能看出來嗎?2.第一個時期叫三疊紀,看起來是三個時期里最短的,你們看出來是哪一個色塊了嗎?3.在三疊紀的晚期顯現了恐龍,早期的恐龍是小而輕的。4.到了侏羅紀,恐龍的種類越來越多了。在侏羅紀晚期,是巨型恐龍最多的時代。侏羅紀是什么色塊表示的?二、出示圖片,率領幼兒一起制作展板。1.我們分別用什么顏色來表示三疊紀、侏羅紀。2.它們的大小都一樣嗎?三、老師將個別較熟識的恐龍的圖片依據顯現的時期張貼到展板上,幫忙幼兒學會看、用這個展板。(由于在三疊時期顯現的恐龍,幼兒都不太熟識,所以老師可以直接出示幾種恐龍,告知恐龍的名字。)活動反思:活動的重點是認得三個時期有代表性的恐龍,通過學習,幼兒基本實現了學習的要求。在組織幼兒討論中由于他們很感興趣的學習內容,所以幼兒都樂觀參加討論,大膽發言。活動的效果比較好。幼兒園中班科學船的教案篇6活動目標:1、通過摸一摸,看一看,聽一聽,玩一玩,知道皮球里裝有空氣。2、聯系生活,知道空氣用于生活的其他方面。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奇怪心,樂于大膽探究和試驗。4、樂意大膽試驗,并與同伴共享自身的心得。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重點難點:1、引導幼兒探究怎樣把無形的空氣裝起來加以利用。2、了解空氣在生活中的運用。活動準備:皮球若干、打氣筒一個、塑料袋若干活動過程:一、準備。做“鼻子,鼻子,嘴”游戲,看誰反應快。(規定:老師說出第三個器官時,幼兒趕忙用手指向相應位置,如:老師說“鼻子,鼻子,嘴“,幼兒趕忙用手指向嘴巴等)二、認得皮球里有空氣。1、導語:今日老師帶來一樣東西(出示用袋子裝好的打足氣的皮球)。2、請幼兒從外面看看,摸摸,猜猜是什么?3、從袋子里拿出皮球,察看形狀知道圓圓的、鼓鼓的,質疑:有誰藏在里面呢?4、讓幼兒敲一敲,搖一搖,提問題:怎樣才略知道里面藏著誰呀?5、擰開氣嘴,用手輕輕一壓,讓幼兒用耳朵靠近聽一聽,問:你聽到什么?感覺怎樣?6、讓幼兒輪流把氣壓出來,連續追問:誰跑出來了?7、小結:哦,原來皮球里藏有很多空氣呢。三、通過實踐,探究空氣的秘密。1、空氣都從皮球里跑出來了,我們怎樣才略再把空氣裝進皮球里呢?2、師生共同用打氣筒給皮球打氣。3、哪里有空氣呀?我們怎樣才略捉住它呢?4、師生共同實踐,用塑料袋裝空氣。5、玩一玩。①你愛玩皮球嗎?可以怎樣玩呢?(可以拍、踢、滾,也可以傳接球等)②師生一起玩皮球,引導發現:打足氣的皮球運動快,氣不足的皮球運動慢。四、了解空氣用于生活的其他方面。1、剛才我們把空氣裝在皮球里、裝在塑料袋里,你平常還看到人們把空氣裝在哪里呢?怎么裝?空氣有什么用呢?2、引導幼兒發現:氣球打足氣可以飄起來;汽車、腳踏車輪胎打足氣滾動快、省力;游泳圈打足氣可以浮起來等。3、我們呼吸也需要空氣呢,走,我們到外面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吧!(活動結束)教學反思:整個活動過程,幼兒表現出特別的興奮,活動氣氛很活躍。這是由于我捉住了他們愛玩的心理特點,讓他們從頭玩到尾,用玩這種方式激起他們參加活動的欲望,讓全部的幼兒盡可能地參加到活動中來。在活動的過程中,我讓幼兒通過多種感覺器官去感受的同時,我還相機提出了一系列有趣味味的問題“皮球里面藏著誰?”;“怎樣才略知道里面藏著誰?”;“怎樣才略再把空氣裝進皮球里呀?”;“怎樣才略捉住空氣呢?”“平常你還看到人們把空氣裝在哪里?”;“空氣有什么用?”等。讓幼兒通過實踐活動,并結合生活實際弄懂了皮球里原來藏著空氣,空氣這種無形的東西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我們可以有方法把它捉住并利用它,從而突破難點。但在操作過程中,由于我的教學經驗不足,又由于班級人數相對較多,活動料子相對少,在讓幼兒參加活動時,組織有些亂,幼兒有相互搶料子的現象,如搶皮球、塑料袋等,我知道,這樣存在安全隱患很大,以后我會想方法解決,盡量躲避這些現象的發生。幼兒園中班科學船的教案篇7一、活動目標1.在活動中知道哪些東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是浮的。2.能夠動手操作試驗,記錄結果,并大膽敘述出自身操作的過程與結果。3.激發了幼兒的奇怪心和探究欲望。4.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身的見解,體驗成功的歡快。二、活動重難點1.活動重點:愛好參加到試驗中,試驗探究變化物體沉浮的不同方法。2.活動難點:能夠動手操作試驗,并大膽敘述出自身操作的過程與結果。三、活動準備1.盛水的大玻璃缸、各種能沉浮的物品(小木塊,勺子,橡皮,小石頭,泡沫板,海洋球等)2.記錄物體沉與浮的圖標。四、活動過程(一)開始部分試驗導入老師分別將兩樣東西放入玻璃缸中,請幼兒察看。師:這兩樣東西放入水中會怎樣?引入活動,激發興趣。(二)基本部分1.察看料子,猜測物體沉浮想象,師:這里都有什么啊?假如把這些東西放進水里面它們會怎么樣呢?2.動手操作,驗證物體的沉呈現象并記錄結果。(1)出示察看記錄紙,老師引導記錄的方法;(2)老師示范操作并做好記錄;(3)分小組讓幼兒們自身操作,自身探究物體的沉浮,并對沉浮作好記錄。3.溝通討論結果各組呈現并講出自身的操作結果,老師與幼兒們一起進行驗證。(三)結束部分總結:依據物體的沉呈現象,老師與幼兒們一起進行分類,哪些是沉下的的,哪些是可以浮在水面上的。五、活動延長與藝術領域美術相結合,折一些紙的小船和幼兒一起探究讓沉下去的物體浮在水面上。活動反思:幼兒園科學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養幼兒探究的興趣,老師時刻要為幼兒的探究認知創設一個寬松和諧、自由的環境氛圍,讓幼兒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認得物質的性質。本次教學活動通過看一看、嘗一嘗、動一動,幼兒從親身體驗中,對水的概念從形象到抽象的提升,讓幼兒在活動中自始至終都是“試驗者”,知識在孩子們的實踐中自然就形成了。幼兒園中班科學船的教案篇8活動目標】1、幼兒愛好上畫畫。2、鼓舞幼兒大膽地畫直線。3、知道水彩筆和紙的名稱。4、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愛好裝飾。5、培養幼兒的欣賞本領。活動準備】經驗準備:幼兒知道棍子是直的。物質準備:水彩筆、a4紙、長棒活動過程】(一)導入部分:以游戲的形式進行導入師:小伙伴,知道這是什么嗎?它是直的還是彎曲的?(呈現直的長棒)幼:這是棍子,它是直直的。師:是的,小伙伴真棒,棍子還有另一個名字,它也叫直直的長棒,所以長棒是直線。那現在我們來變魔術,把長棒變到白色的紙上,好不好?幼:好!(特別愉快)(二)基本部分:將長棒變到a4紙上師:小伙伴,小眼睛認真地看著老師,看看老師怎么把長棒變到白色的紙上,等會老師會請小伙伴起來回答。(老師邊畫直線邊講解畫法)師:小伙伴,我們一起讀下,“直線”。幼:“直線”(三下)師:小伙伴,你們想不想變魔術啊!等會老師發給你們紙和筆,筆只能畫在紙上,不行畫到桌子上,知道了嗎?幼:知道了。師:這是什么?(分別呈現紙和水彩筆)幼:紙、筆。師:是的,真棒!但老師還知道它們另一個名字,它們叫a4紙和水彩筆。(分別呈現紙和水彩筆)老師發給幼兒每人一張a4紙、一根水彩筆,讓幼兒自由地畫直線。師:小伙伴,請把長棒變到你們的a4紙上吧!(在幼兒創作作品時,老師要及時鼓舞、引導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