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實踐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_第1頁
科學實踐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_第2頁
科學實踐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_第3頁
科學實踐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_第4頁
科學實踐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科學實踐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實踐論、科學發展觀對生態科學研究指導的啟示——退休第二黨支部陳濤今年7月1日是偉大的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90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把一個貧窮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建設成為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繁榮富強的新中國。我們黨之所以有今天,中國之所以有今天,是由于90年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理論體系作指導,這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強大思想武器。我作為從事生態學工作40多年的科技工作者深深體會到:科學發展理論體系,不僅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也是指導科學研究的指路明燈。毛澤東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精髓是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堅持按科學規律辦事。本文以實踐觀點、科學發展觀點談談生態科學認識論的三個發展階段和體會。1野外科考是生態科學基本的實踐活動,乃謀事之基成事之道“實踐出真知”,這是人類在千百年來的生活和實踐中得出的顛撲不破的真理。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把實踐提到第一的地位,通過實踐活動,使人們認識自然現象、自然性質、自然的規律性、人與自然關系。在科學研究單位,科研活動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實踐活動,是研究所一切活動的中心。應用生態所(前身為林業土壤研究所)林業和土壤是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在20世紀60年代,研究所幾乎每個科研人員都經歷著野外調查和考察、實驗室分析、撰寫報告論文、成果鑒定等科研活動,科學實踐成為科研人員的第一需要,實踐也成為科學研究中認識論的必由之路。學生剛到研究所之前,在學校里主要以書本知識為主,缺乏科研實踐和社會實踐。1962年開始我在林土所從事放射生態研究工作,它需要生物學、化學、物理學、土壤學、生態學等學科知識,來研究核爆炸后裂變產物Sr90—Y90。Cs137在土壤、植物、水等陸地生態系統中的遷移、分布、積累規律,最后通過化學、物理、生物等手段,尋求凈化的方法,確保人類食物鏈安全。當年8月底我跟隨宋達泉先生、高拯民先生等赴東北大小興安嶺進行考察和采樣。這對一個剛從大學生物系畢業2年、土壤知識淺薄的我來說,野外實踐實在是太需要了。8月底9月初的大興安嶺早晚已有些涼意,當時我們穿越原始森林,涉過塔頭蹲子的沼澤、匍匐鉆過茂密的灌叢,晚上到住地每人的褲子從腳到膝蓋幾乎都是濕漉漉的,大家圍著用木塊燃起的火堆烤一烤,第二天一早便又迎著朝陽到林子考察采樣。當時宋先生已屆50歲,但仍和我們一起翻山越嶺,出入大小興安嶺的溝溝岔岔。特別是在那生活困難的年代,野外工作一天補助幾兩糧食,但是我們都以艱苦為榮,以艱苦為樂。宋先生在野外耐心地指導我們怎樣選擇有代表性的樣點挖土壤剖面,如何進行土壤分層,如何采集土壤樣品等等,這些都是我在學校里沒有學過的。這對一個在林業土壤研究所里工作的年青科技人員來說是十分必要的野外實踐課,也是對東北大自然生態的一次感性認識。由于這次半個多月野外實地考察和實踐,對我以后從事張士灌區鎘污染防治研究,遼東半島、環渤海環境污染綜合整治等研究課題在土壤方面工作深入大有幫助,使我受益匪淺。至今我還十分感謝宋先生、高先生等那次東北大小興安嶺進行考察給予的教誨,使我不僅學到了專業知識,同時也培養了從事艱苦科研的精神。在信息化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調查研究形式和方法可以多種多樣,但深入現場,掌握第一手材料,仍然是搞好調研和實踐活動的基礎。對生態科學來說,沒有堅實的基礎知識和野外的實踐,僅僅掌握由實驗室分析出的一大堆數據進行計算機數理統計,很難進行客觀的科學的數據處理與分析。例如進行污染生態研究時,分析得出有的地段污染嚴重,有的污染較輕,如果不進行實地調查,不了解采樣地的地理位置,周圍排污狀況,不了解當地土壤性質等等,就很難分析出污染輕重的原因和污染的來源,很難客觀地得出結論性意見,因而也就很難拿出切合實際的污染治理方案。生態學研究有的還需要長期的野外定位觀測,英國著名的洛桑試驗站已有160余年的定位研究歷史。胡錦濤同志指出,深入調研,把握科學發展主動權,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所以野外調查和考察是生態科學最基本的科學實踐活動。2科學總結是科學實踐的升華和規律的認識與把握毛澤東同志在著名論著《實踐論》中指出:“認識事物的過程,第一步是開始接觸外界事情,屬于感覺階段,第二步是綜合感覺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屬于概念、判斷和推理階段。”“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到理性認識,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在從事生物學和地球科學的研究所,野外調查和考察得到的大部分是感性認識,往往只是了解了所要考察事物周圍的自然、社會概況,但并不了解事物與周圍環境內在聯系和事物的本質,因而難以作出正確的判斷和推理,這只是認識事物的第一步。因此需要將感性認識的第一手材料,包括所采集的樣品,在實驗室內進行分析,得出分析數據。然后根據這些數據,結合考察的感性材料以及掌握的國內外信息,加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進行分析和報告的制作過程,并提出自己的學術思想和觀點。例如在進行城市生態研究作環境規劃時,不僅要找出城市的主要環境問題,而應著重指出造成環境問題的根本原因,并分析經濟社會發展對環境的影響,其中包括人口增長、產業結構、資源配置、資源能源的利用消耗以及廢棄物的排放等等,而最終導出造成環境污染的根本原因在于資源、能源不合理利用而使廢棄物超量排放等等。抓住了事物的本質,而提出實行循環經濟,建立一種在物質充分循環利用基礎上的經濟發展模式。這就從環境污染的現象,深入到反映事物本質的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去,使認識進一步深化,因而作出解決環境污染的措施也符合實際,具有較強可操作性。胡錦濤同志在2004年1月《全黨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一文中指出:堅持按照科學規律辦事,從多因素多層次多方面入手研究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形態,自然形態大系統,只有求真務實,認識規律,把握規律才能得其要旨。這為我們解決社會和自然科學問題指明了方向。1990—1994年由中國科學院地理所主持與我們所共同承擔了中國沿海地區區域開發與21世紀可持續發展研究的中國科學院重點課題。通過近5年的艱苦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出版了《中國沿海地區區域開發與21世紀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國環渤海地區環境污染與自然災害整治研究》等專著。我們生態所提出的環境污染實行區域治理的科學思想和措施得到環境界的贊同,并付諸實施,因而在1999年獲得了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這是科學實驗和認識論的更高升華。針對我國耕地被亂侵亂占,逐年銳減違背科學發展觀的令人痛心的現狀,我乘退休的閑暇,深入沈陽郊區和江南老家進行調查研究,于2009年撰寫了《我國十八億畝耕地紅線能維持多久》的長篇文章,分析了耕地銳減的原因,結合專業提出了增加耕地的具體措施,并在科學時報發表。接著又陸續發表了《碳減排與碳增匯并舉》《土地財政生態悖論》等文章,為保護耕地盡到一個生態工作者應盡的責任,這也是科學發展觀對自己的促進和啟示。3成果推廣應用是科學實踐的最終目標和歸宿《實踐論》中論述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指出:“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十分重要的問題,不在于懂得了客觀世界的規律性,因而能解釋世界,而在于拿了這種對于客觀規律的認識去能動改造世界”。一個科學研究所,其研究成果,無論是基礎理論還是應用研究,都要用于實踐和指導實踐。但在我國,目前成果的轉化率僅為20%~30%,大部分成果尚未被應用。當然這些成果不被利用的原因是多種多樣,而從實踐論的認識論來說,科學研究任務祗完成了一半,還有一半有待于去實踐,去進一步開發。事實上要將基礎應用基礎研究或應用研究的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在某種程度上比實踐升華為論文報告有更大的難度。它更多的是要走向市場,走向社會,與社會、政府、產業、市場打交道,要有具有開發才能的專家到市場進行科研的實踐。應用生態所近20年來有很多優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取得了較好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這就是完成了科學研究中的最高實踐。這些成果如月見草油、長效碳氨、原子吸收流動注射、污水慢速滲濾土地處理系統設計、三北防護林建設、Vc二步發酵、鹽堿地改良等等。“十一.五”規劃期間完成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新型高效肥料創制”完成各類肥料示范面積1.2億畝,增收節支52.84億元,獲得2項國家科技進步獎。這些都是優秀的科學實踐榜樣,也是科研中完成科學認識論的比較完美的答卷。結語在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的今天,我們要更加廣泛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從學習實踐活動中我們得到的啟示是在我們科研機構,不管是從事生物學的、地學的、還是從事基礎理論和技術科學的,盡管學科領域、研究對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手段有所不同,但科學研究的認識論是基本一致的,都要通過、實踐、理論,再實踐,這是一個認識論的過程。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就是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設計思想,設計方案,研究成果等要符合客觀實際,符合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我們科研成果更好地為經濟建設服務,為社會服務。

境污染綜合整治等研究課題在土壤方面工作深入大有幫助,使我受益匪淺。至今我還十分感謝宋先生、高先生等那次東北大小興安嶺進行考察給予的教誨,使我不僅學到了專業知識,同時也培養了從事艱苦科研的精神。在信息化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調查研究形式和方法可以多種多樣,但深入現場,掌握第一手材料,仍然是搞好調研和實踐活動的基礎。對生態科學來說,沒有堅實的基礎知識和野外的實踐,僅僅掌握由實驗室分析出的一大堆數據進行計算機數理統計,很難進行客觀的科學的數據處理與分析。例如進行污染生態研究時,分析得出有的地段污染嚴重,有的污染較輕,如果不進行實地調查,不了解采樣地的地理位置,周圍排污狀況,不了解當地土壤性質等等,就很難分析出污染輕重的原因和污染的來源,很難客觀地得出結論性意見,因而也就很難拿出切合實際的污染治理方案。生態學研究有的還需要長期的野外定位觀測,英國著名的洛桑試驗站已有160余年的定位研究歷史。胡錦濤同志指出,深入調研,把握科學發展主動權,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所以野外調查和考察是生態科學最基本的科學實踐活動。2科學總結是科學實踐的升華和規律的認識與把握毛澤東同志在著名論著《實踐論》中指出:“認識事物的過程,第一步是開始接觸外界事情,屬于感覺階段,第二步是綜合感覺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屬于概念、判斷和推理階段。”“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到理性認識,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在從事生物學和地球科學的研究所,野外調查和考察得到的大部分是感性認識,往往只是了解了所要考察事物周圍的自然、社會概況,但并不了解事物與周圍環境內在聯系和事物的本質,因而難以作出正確的判斷和推理,這只是認識事物的第一步。因此需要將感性認識的第一手材料,包括所采集的樣品,在實驗室內進行分析,得出分析數據。然后根據這些數據,結合考察的感性材料以及掌握的國內外信息,加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進行分析和報告的制作過程,并提出自己的學術思想和觀點。例如在進行城市生態研究作環境規劃時,不僅要找出城市的主要環境問題,而應著重指出造成環境問題的根本原因,并分析經濟社會發展對環境的影響,其中包括人口增長、產業結構、資源配置、資源能源的利用消耗以及廢棄物的排放等等,而最終導出造成環境污染的根本原因在于資源、能源不合理利用而使廢棄物超量排放等等。抓住了事物的本質,而提出實行循環經濟,建立一種在物質充分循環利用基礎上的經濟發展模式。這就從環境污染的現象,深入到反映事物本質的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去,使認識進一步深化,因而作出解決環境污染的措施也符合實際,具有較強可操作性。胡錦濤同志在2004年1月《全黨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一文中指出:堅持按照科學規律辦事,從多因素多層次多方面入手研究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形態,自然形態大系統,只有求真務實,認識規律,把握規律才能得其要旨。這為我們解決社會和自然科學問題指明了方向。1990—1994年由中國科學院地理所主持與我們所共同承擔了中國沿海地區區域開發與21世紀可持續發展研究的中國科學院重點課題。通過近5年的艱苦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出版了《中國沿海地區區域開發與21世紀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國環渤海地區環境污染與自然災害整治研究》等專著。我們生態所提出的環境污染實行區域治理的科學思想和措施得到環境界的贊同,并付諸實施,因而在1999年獲得了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這是科學實驗和認識論的更高升華。針對我國耕地被亂侵亂占,逐年銳減違背科學發展觀的令人痛心的現狀,我乘退休的閑暇,深入沈陽郊區和江南老家進行調查研究,于2009年撰寫了《我國十八億畝耕地紅線能維持多久》的長篇文章,分析了耕地銳減的原因,結合專業提出了增加耕地的具體措施,并在科學時報發表。接著又陸續發表了《碳減排與碳增匯并舉》《土地財政生態悖論》等文章,為保護耕地盡到一個生態工作者應盡的責任,這也是科學發展觀對自己的促進和啟示。3成果推廣應用是科學實踐的最終目標和歸宿《實踐論》中論述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指出:“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十分重要的問題,不在于懂得了客觀世界的規律性,因而能解釋世界,而在于拿了這種對于客觀規律的認識去能動改造世界”。一個科學研究所,其研究成果,無論是基礎理論還是應用研究,都要用于實踐和指導實踐。但在我國,目前成果的轉化率僅為20%~30%,大部分成果尚未被應用。當然這些成果不被利用的原因是多種多樣,而從實踐論的認識論來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