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考點1鑒賞古代詩歌的形象題型1鑒賞人物形象一、鑒賞古代詩歌人物形象技巧1.審清題干,找準形象。首先,要審清題干要求,看題干是要求分析抒情主人公形象(即作者自己)還是詩歌刻畫的人物形象。2.知人論世,總體把握。根據詩歌標題、注釋及平時積累的作者作品常識,了解作品的寫作背景或與作者有關的其他方面的信息,如政治主張、所處時代特征、常見寫作風格等,總體上把握抒情主人公形象的性格、心態、情感等。3.抓住關鍵,深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包括外貌儀表、性格品質等,要抓住詩歌中有關人物描寫的詩(詞)句(如人物的外貌、神態、動作、語言、心理等),以及反映人物品格志趣的詩(詞)句。4.關注環境,理解形象。關注環境描寫,特別是人物所處的環境,包括時間、地點、周圍環境或者大的社會環境等,這些對人物形象、思想情感會有陪襯、烘托的作用。5.結合形象,明確效果。結合對詩歌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把握人物形象的意義,理解人物形象所寄寓的情感,明確塑造該人物形象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二、鑒賞古代詩歌人物形象答題步驟1.概括形象。即寫出人物形象的特點,如憂國憂民、壯志未酬、清高脫俗等。2.分析文本。即結合詩(詞)句具體分析形象特征的體現。3.指明作用。即指出形象的意義或寄寓的情感。題型2鑒賞景物形象一、鑒賞古代詩歌中的意象答題步驟1.篩選詩歌中的典型形象(意象)。篩選的標準一般是能夠體現詩歌整體風貌或構成和諧統一的畫面。2.根據意象里的修飾詞,概括畫面的特點、營造的氛圍。3.根據相關字詞和句子,概括季節(時間)、事物、人物等畫面內容。4.根據意象特點并結合詩歌內容,分析畫面蘊含的思想情感。二、鑒賞古代詩歌中的景物形象答題步驟1.找出主要意象并用簡潔的語言描繪場景、畫面。2.概括出這種畫面呈現的特點。3.分析作用,如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對表達詩歌主旨有什么作用等。題型3鑒賞物象鑒賞古代詩歌中的物象答題技巧1.鑒賞方法:因物尋志詩歌中的事物形象,即詠物詩或雜詩中的形象,如陸游《卜算子·詠梅》中“梅”的形象等。鑒賞物象往往由物及人,從物人一體的角度來把握事物的特點。即先要借助相關語句或關鍵字詞來把握事物的特征,再聯系創作背景進行有關作者思想感情的深層分析。2.審題、答題規范:關注提問方式,答題緊扣“物”“志”鑒賞物象題的提問方式有兩種:一是把物象的外在特點和內在情意分成兩問提問;二是把這兩問合成一問,作整體提問,如“該詩(聯、圖)描繪了泉的什么形象”。考點2鑒賞古代詩歌的語言題型1品味關鍵詞(煉字)古代詩歌煉字答題步驟1.釋本義。即解釋關鍵字詞的含義,辨清詞性,分清虛實,理解關鍵字詞的本來意思。2.描景象。即將關鍵字詞放在詩(詞)句中,聯系具體的語境進行分析。主要分析其所運用的表現手法,以及展開想象再現詩(詞)句描繪的情景或景象。3.點作用。即分析關鍵字詞的使用對表現對象所起的作用,或產生的藝術效果。4.表感情。即分析關鍵字詞表達了作者或人物形象怎樣的情感。題型2賞析煉句一、賞析煉句答題技巧1.從內容的角度賞析句子的表達效果。考生在賞析詩歌句子時要注重對句子中關鍵字詞的理解,把握句子的內容。通過句子表現的意境或情境,發掘句子的深層內涵。2.從語言特點的角度賞析句子。有的句子是倒裝句,體現錯位的美;有的句子是對仗句,體現整飭的美;有的句子是互文句,體現開合的美。另外,還有的句子使用了精練的動詞、形容詞及疊詞,讓詩歌在表情達意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3.從表達技巧的角度賞析句子。在賞析詩歌的關鍵語句時,要指出句子所使用的表達技巧,包括表現手法、表達方式、修辭手法等,分析其作用,指出其效果。4.從所在位置的角度賞析句子。首句一般有開篇點題,引領全文,奠定基調等作用;中間句的作用一般是承前啟后,渲染氛圍等;尾句有總結詩歌,深化或升華主題,卒章顯志,表達情感等作用。二、賞析煉句答題步驟1.分析詩(詞)句的意思或描寫的意境,把握其內容、情感。2.抓住突出的一點(語言特點、表達技巧等)進行簡析,分析表達效果。3.點出該句營造的意境或表達的情感。題型3鑒賞語言特色一、鑒賞詩歌語言風格答題技巧1.整體感知。鑒賞語言風格應立足于全詩,而不是只揣摩個別字詞的巧妙。2.聯系主旨。語言是為內容服務的,內容決定語言風格,切忌脫離詩歌主旨而空談語言。3.多角度入手。鑒賞語言風格,要從詩歌語言的格調、色彩、境界等角度入手。二、鑒賞詩歌語言風格答題步驟1.用一兩個詞準確地點明語言特色。(常用來表現語言特色的詞有: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雄渾豪放、委婉含蓄、簡練生動……)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3.指出詩歌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或刻畫了什么形象。考點3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題型1修辭手法鑒賞詩歌中的修辭手法答題步驟:1.明手法。古代詩歌使用較多的修辭手法主要有比喻、夸張、擬人等,而詩(詞)句中往往有些詞語具有暗示作用,要注意由此出發,來判斷這些常用的修辭手法。2.析運用。結合具體詩(詞)句闡釋這種修辭手法在詩(詞)句中是怎樣具體運用的。3.賞效果。從形象的塑造、意境的營造、情感的表達等方面分析其表達效果。題型2表達方式鑒賞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答題步驟1.明技巧。指出詩歌所運用的表達技巧及特點。(重點關注借景抒情、動靜結合、視聽結合、白描等藝術手法)2.釋運用。結合詩(詞)句具體分析表達技巧是如何運用的。3.析作用。簡析該表達技巧對塑造人物形象、營造意境和表達情感等方面的作用。題型3表現手法鑒賞古代詩歌的表現手法答題步驟1.明手法。通讀整首詩(詞),把握關鍵語句,找出這首詩(詞)使用的表現手法。2.釋運用。結合相關語句分析這個手法在詩歌中的具體運用。3.析作用。答出該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傳達了怎樣的旨趣及運用該手法產生的效果。題型4構思立意一、鑒賞古代詩歌的構思立意答題技巧1.明確思考問題的角度。對這類題目,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思考:①線索的設置;②順序的安排(時間順序、空間順序、以某種感情的變化為順序等);③過渡照應;④開頭與結尾(前后呼應、鋪墊照應等);⑤結構特點(倒敘、先抑后揚、以景結情、卒章顯志等)。2.掌握一般規律性的知識。例如問開篇詩歌句子的作用,一般可回答:總領全篇、開篇點題(開門見山)、照應題目、渲染氣氛、設置懸念、為下文做鋪墊、和下文的內容構成對比等。問詩歌中句子的作用,一般可回答:承上啟下、呼應前面內容等。問詩歌結尾的作用,一般可回答:點明中心、升華感情、深化主題、照應開頭、畫龍點睛、言有盡而意無窮等。二、鑒賞古代詩歌的構思立意答題步驟1.明技巧。指明行文構思的技巧(鋪墊、照應、以景作結、先抑后揚、卒章顯志等)。2.釋運用。結合詩歌內容具體分析。3.析作用。點明這種結構技巧的效果,及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考點4評價古代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題型1概括分析詩歌的思想感情分析古代詩歌的思想感情答題步驟1.準確判斷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如憂國憂民之感慨、國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遷客之凄涼、征夫思婦之幽怨、懷才不遇之失落等。2.結合詩歌具體內容進行闡釋分析題型2比較鑒賞詩歌的內容與情感比較鑒賞詩歌的內容與情感答題要點1.內容方面①人、事、物的類型、特點的異同。②營造的情境、意境的異同。2.情感方面①情感類型的異同,如傷感和樂觀。②抒發情感的載體的異同,是借景還是借物,借以抒情的景、物是否相同。③情感數量的異同,是多種情感還是單一情感。題型3概括分析詩歌的思想感情分析評價作者的觀點態度1.要知人論世。分析作者的觀點態度時,要結合作者的生活經歷、主要思想傾向以及創作的主要風格來分析。2.體悟要深入。作者寫詩歌一般不是單純地為了敘事、詠物,而是“賦詩言志”,要抒發某種主觀感情、人生體驗或對家國世事的認識與感悟。因此,分析評價作者的觀點態度時一定要由表及里,透過形象、語言、表達技巧等外在的形式,結合標題、注釋、意象等暗示信息,深入體悟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這是分析評價作者的觀點態度的前提條件。3.分析要細致。第一,要緊扣詩歌的內容。對詩人的觀點態度的評價,必須引用詩歌中的相關語句來具體分析,千萬不要脫離詩歌泛泛而談。第二,要注意點面結合。既要有面上的整體把握,也要有點上的細致解剖,避免架空分析。第三,注意把觀點態度的評價和表達技巧的分析結合起來,從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一起回答,既要分析表達了什么,也要分析是怎樣表達的。4.歸納要全面。有的作者要表達的情感不是單一的,考生在分析概括時要理清思路,把握要點,逐一分析,不能遺漏信息或以偏概全。5.評價要恰當。一是避免先入為主,用固有的認識代替對具體詩歌的解讀。二是要避免沒有分寸,不用正確的歷史觀去分析評價,而是想當然地用自己的眼光去要求古人,結果要么無限拔高,要么片面狹隘。專練提升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題。奉和春夜應令庾肩吾①春牖對芳洲,珠簾新上鉤。燒香知夜漏,刻燭驗更籌。天禽下北閣,織女入西樓。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水光懸蕩壁,山翠下添流。詎假西園宴,無勞飛蓋游②。【注】①庾肩吾,南朝梁代文學家,梁簡文帝蕭綱素愛其才華。本詩為蕭綱未做皇帝時,身為蕭綱老師兼臣僚的庾肩吾和其詩《春夜應令》而作。②曹植《公宴詩》云:“公子敬愛客,終宴不知疲。清夜游西園,飛蓋相追隨。”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春牖”兩句借虛擬麗人開篇,窗戶正對著芳洲,深閨麗人也禁不住春色的撩撥,將珠簾搭上簾鉤,憑牖凝睇,下文無限景致由此勾起。B.“燒香”兩句對仗工整,與詩題中的“夜”字呼應,漏聲滴滴、更聲陣陣,既渲染了清夜的氣氛,又暗示時光之流逝。C.“水光”兩句是遙望中所見:月光射到水面,懸在壁上的波光隨水波的起伏而跳蕩,山上樹木蔥蘢,翠色似乎要流下山來,甚是空靈。D.“詎假”兩句運用曹植《公宴詩》中的典故,意在指出今日的良辰美景勝似曹丕即“公子”的西園之宴,起到了呼應開篇的作用。2.有評論家指出,本詩中“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兩句與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的“月照花林皆似霰”有異曲同工之妙,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登高詠菊盡羅隱籬畔霜前偶得存,苦教遲晚避蘭蓀①。能銷造化幾多力,不受陽和一點恩。生處豈容依玉砌②,要時③還許上金樽。陶公沒后無知己,露滴幽叢見淚痕。【注】①蘭蓀:一種香草。②玉砌:用玉石砌的臺階,此指富貴之地。③要時:迎合世俗。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說深秋菊花遲開放,是為了避開蘭蓀炫耀芬芳的時節,言近旨遠,含蓄蘊藉。B.“陽和”指春煦之氣,頷聯下句說菊花不接受春天的一點恩惠,飽含豁達之意。C.頸聯上句運用反問手法,明說菊花生處不容靠近“玉砌”,暗指詩人沉淪下僚、晉升失路。D.詩歌構思巧妙,“偶得存”照應詩題中的“盡”字,“籬畔霜前”為頸聯中的“生處”張本。4.請從表現手法和情感內涵的角度簡要賞析尾聯。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題。詠陶淵明顏真卿張良思報韓,龔勝①恥事新。狙擊②不肯就,舍生悲縉紳。嗚呼陶淵明,奕葉③為晉臣。自以公相后,每懷宗國屯。題詩庚子歲,自謂羲皇人④。手持山海經⑤,頭戴漉酒巾⑥。興逐孤云外,心隨還鳥泯。【注】①龔勝:彭城人,漢哀帝時,曾三舉孝廉,為光祿大夫,后因王莽篡權而歸隱鄉里。王莽數次遣使找他,要拜他為上卿,而他卻在“吾受漢厚恩,豈以一身事二姓哉”的感嘆聲中,絕食而死。②狙擊:指張良博浪沙狙擊秦始皇事。③奕葉:累世,代代。④羲皇人:太古時人,指生活清閑自適。陶淵明曾在《與子儼等疏》中,“自謂是羲皇上人”。⑤陶淵明有《讀<山海經>十三首》組詩,抒發其壯志豪情和對現實的不滿。⑥漉酒:濾酒。《南史·隱逸傳上·陶潛》:“郡將候潛,逢其酒熟,取頭上葛巾漉酒,畢,還復著之。”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歌五至八句寫陶淵明出生官宦之家,世世代代都將晉王朝的政事放于心上。B.詩歌九至十二句寫陶淵明的詩酒生活,他的生活看似清閑自適,實則充滿矛盾。C.結尾化用“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句,表現陶淵明由仕到隱的心路歷程。D.詩人借歌頌陶淵明來表達自己的氣節,全詩多處運用典故,語句華麗,富有意蘊。6.本詩題為“詠陶淵明”,為什么開頭四句先敘述張良和龔勝的事跡?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滿江紅·赤壁懷古(宋)戴復古赤壁磯頭,一番過、一番懷古。想當時,周郎年少,氣吞區宇。萬騎臨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魚龍怒。卷長波、一鼓困曹瞞,今如許。江上渡,江邊路。形勝地,興亡處。覽遺蹤,勝讀史書言語。幾度東風吹世換,千年往事隨潮去。問道傍、楊柳為誰春,搖金縷。7.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山中猛虎聞軍聲吼叫,水中魚龍因戰火發怒,借想象中動物的強烈反應突出了戰事之激烈。B.“一鼓困曹瞞”與“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都借曹操的大敗來反襯周瑜的英雄氣概。C.面對美景卻無心觀賞,而是感傷時世,由此我們可以推知作者應生活在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南宋。D.詞中綜合運用了記敘、議論、描寫等多種表達方式,使情、景、理有機統一,水乳交融。8.本詞與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都描繪了周瑜的形象。請從手法與用意兩個角度分析兩首詞塑造周瑜形象的不同點。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下題。淡黃柳姜夔客居合肥①南城赤闌橋之西,巷陌凄涼,與江左②異,惟柳色夾道,依依可憐。因度此闋,以紓客懷。空城曉角,吹入垂楊陌。馬上單衣寒惻惻。看盡鵝黃嫩綠,都是江南舊相識。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強攜酒,小橋③宅。怕梨花落盡成秋色。燕燕飛來,問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注】①宋光宗紹熙年間,姜夔寄居江淮一帶的合肥。金人入侵,由于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江淮一帶在當時已成邊區。②江左:泛指江南。③小橋:此或謂姜夔在合肥的情人。9.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曉角”的聲音因“空城”而異常突出,“空城”寫出城內的蕭條冷落,“曉角”增添了氣氛的悲涼,二者傳達的都是客中凄涼、感世傷時的意味。B.詞的上片繪景寫人,以“馬上單衣寒惻惻”寫出了詞人在異鄉邊地的感受,表現了詞人內心飄零無依、空落寂寥的情感。C.下片用詞極具表現力。“攜酒”前的“強”字,表現了詞人身處困境的樂觀。經“怕”字一轉,又由樂轉悲,恐春亦成秋,轉添愁緒。D.詞的結句“池塘自碧”,以景語代答“春何在”,將上文“梨花落盡”的意境化作了一幅具體的圖畫,更暗含池水無情人多情之意。10.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一書中談到詞有“有我之境”,即“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請結合全詞分析姜夔此詞的“有我之境”。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題。南鄉子[注]王安石自古帝王州,郁郁蔥蔥佳氣浮。四百年來成一夢,堪愁。晉代衣冠成古丘。繞水恣行游,上盡層城更上樓。往事悠悠君莫問,回頭。檻外長江空自流。【注】這首詞是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時所作。11.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金陵是六朝古都,詞的前兩句就是在盛贊它的繁華。“自古”二字點明金陵作為帝都時間之久,“佳氣”則指帝王之氣。B.上片的末句借用了李白的詩句。這里的“晉代”指的是東晉;“衣冠”原指衣服和禮帽,這里借指達官貴人、社會名流。C.“恣行”即隨意走動,寫詞人的悠閑自在。“回頭”一語雙關,視角由樓內轉向樓外,又從歷史回憶過渡到眼前現實。D.詞的最后一句以景結情,以“空自流”的長江之水的無情,來襯托詞人內心之有情,擴大了詞的意境,豐富了詞的意蘊。12.本詞與《桂枝香·金陵懷古》均為金陵懷古之作,請分析兩首詞的懷古之情有何不同。參考答案1.答案:D解析:“起到了呼應開篇的作用”錯誤,“詎假”兩句未與開篇有關閨人的描寫相呼應。2.答案:①“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意為月色如水,亮如白晝,令人懷疑夜已悄然而去,林木稀疏,有若秋天不告而至。詩人大膽想象整個林子在月光照耀下變得疏淡了,仿佛又到了秋天葉落的時節,這是以秋景寫春色。②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的“月照花林皆似霰”寫月光照在鮮花和樹木上好像細密的冰珠在閃爍,“霰”是小冰粒,此句以冬景寫春色。解析:對比鑒賞+聯系教材“月皎”兩句與“月照”句皆描寫出月光之下幽靜的春景,此謂“同工”。明明都是寫春景,但前者說“林疏似更秋”,以仿佛到了秋天葉落時節的錯覺,描繪出月下樹木疏影橫斜的情形,是以秋景寫春色;后者“月照花林皆似霰”中的“霰”是只有冬天才出現的小冰珠,此句以“似霰”的錯覺,描繪出月照花林的情景,是以冬景寫春色。此謂“異曲”。3.答案:B解析:內容情感+表現手法+結構構思“菊花不接受春天的一點恩惠”“飽含豁達之意”錯誤,“不受陽和一點恩”是說菊花得不到春天的一點恩惠,隱喻詩人自身沉淪,懷才不遇,故飽含的是幽怨憤懣之情。4.答案:①上句化用陶淵明愛菊這一典故,陶淵明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等名句,世以陶公為菊之知己;下句運用擬人手法,說陶公沒后菊花難遇知己,帶露殘菊仿佛為此而傷心落淚。②詩人由登高所見“菊盡”而聯想到菊之知己陶公,進而想象殘菊帶露是為不得知己而“淚痕”斑斑,表現了詩人清高孤介的品格,抒發了詩人遭冷落、無知己的身世慨嘆。解析:表現手法+情感內涵首先分析表現手法,主要包括修辭手法等。“陶公”指的是陶淵明,陶淵明是愛菊的典型,寫有大量關于菊花的詩句,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等,所以世以陶公為菊之知己,提到菊花,自然會想起陶公。故“陶公沒后無知己”一句運用了陶淵明愛菊這一為人熟知的典故,指出自陶淵明去世后,菊花在世間再無知己。“露滴幽叢見淚痕”一句則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淚痕”一詞將菊花人格化,說帶露殘菊似乎在為不得知己而傷心落淚。其次分析情感內涵,要聯系菊花的遭遇和詩人自身的處境。詩人以菊自喻,菊無知己暗示詩人難遇知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表現了詩人高潔孤介的品格;詩人托菊言志,菊因無知己而傷心落淚,傳達出詩人遭冷落的苦悶憤懣。5.答案:D解析:“語句華麗”錯,全詩用語平淡質樸,通俗易懂。6.答案:①詩歌寫二人不事二主的事跡,是將陶淵明和這二人相提并論,贊頌陶淵明對晉王朝的忠誠。②為下文具體表現陶淵明的形象特征做鋪墊。③兩人寧死不屈的悲壯行為為全詩奠定了感情基調。解析:①“張良思報韓,龔勝恥事新”是運用典故,韓國破滅后,張良還有私家仆從三百人,他在弟弟死后沒有辦理葬禮,而是將全部家財都投入反秦事業,征求刺客行刺秦王政,為韓國報仇。結合注釋“龔勝……王莽數次遺使找他,要拜他為上卿,而他卻在吾受漢厚恩,豈以一身事二姓哉的感嘆聲中,絕食而死”可知,詩歌寫張良和龔勝不事二主的事跡,表現出對叛亂分子誓不兩立的決然態度,是將陶淵明和這二人相提并論,贊頌陶淵明對晉王朝的忠誠。②結構上,下文寫陶淵明出生官宦之家,世世代代都將晉王朝的政事放于心上。此處敘述張良和龔勝的事跡,為表現陶淵明的形象特征做鋪墊。③詩歌開頭寫兩人寧死不屈的悲壯行為,是借歌頌張良、龔勝來表達自己的氣節,為全詩奠定了感情基調。7.答案:B解析:B.“都借曹操的大敗來反襯周瑜的英雄氣概”錯誤,本詞用曹操來正襯周瑜,但“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沒有襯托周瑜之意,而是借英雄均埋沒在時光長河中來抒發人生感悟。故選B。8.答案:手法:①正面描寫的方式不同:《念奴嬌?赤壁懷古》使用了外貌、神態描寫,“羽扇綸巾”“談笑”形象地展現了周瑜的儒雅;《滿江紅?赤壁懷古》則總括性地點明周瑜氣度不凡。②側面襯托的媒介不同:《念奴嬌?赤壁懷古》用美人小喬初嫁來襯托周瑜的英雄風度;《滿江紅?赤壁懷古》則主要用戰場情形、曹操被困來襯托周瑜的年輕有為。用意:《念奴嬌?赤壁懷古》借周瑜的年輕有為、意氣風發表達自己華發早生、功業難就的苦悶;《滿江紅?赤壁懷古》則借周瑜昔日氣概不凡、功業卓著而今英雄不在來表達對時世的感傷。解析:手法上,本詞寫“萬騎臨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魚龍怒。卷長波、一鼓困曹瞞”,意思是:萬騎臨江,鼓聲震天;在千艘列炬的拼搏中,那些潛居江中的魚龍因為受到戰火的影響都變得怒不可遏。水面上卷起了長長的火龍,在鼓角聲中,孫劉聯軍圍困住了曹操。借用赤壁之戰困住曹操的事實來襯托周瑜的年輕有為,意氣風發。《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則說“想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是借美人初嫁來襯托周瑜的英姿勃發。兩首詞均有直接描寫,本詞說“想當時,周郎年少,氣吞區宇”,是概括性地寫周瑜少年壯志,雄心勃勃;而《念奴嬌》中則描寫了周瑜的外貌和神態,“羽扇綸巾,談笑間”展現出周瑜儒將風采,有著指揮若定的大將風范。用意上,本詞說“卷長波、一鼓困曹瞞,今如許”,當年建立起豐功偉績的周瑜,如今又怎么樣呢?顯然是感慨世事變遷,即使是再偉大的英雄,也不免隨時光而淹沒,表達的是對人世滄桑變化的感傷。《念奴嬌》中則通過周瑜的年輕有為與自己“早生華發”,卻依然功業難成的對比,表達的是自己功業難就的苦悶。9.答案:C解析:“攜酒”前加一“強”字,“強”為“勉強”之意,表明詞人不過是強遣客懷而已,并非樂觀的情緒,也就沒有“由樂轉悲”一說。10.答案:①詞人看初春的柳,覺得此乃江南舊識,這鵝黃嫩綠的垂柳就帶有了詞人客居異鄉的萬般愁緒;②異鄉又逢寒食節,詞人唯恐花落春去,可見詞人的惜春傷春之情;③全詞寫生機勃勃的柳色春景,反襯空城巷陌的荒涼凄清,這些景象暗含了詞人傷時感世的家國之痛。解析:上片寫拂曉在垂楊巷陌的凄涼感受,主要是寫景。“空城”寫出城內的蕭條冷落;“曉角”增添了氣氛的悲涼。“馬上單衣寒惻惻”寫“巷陌”中的人物,也就是詞人自己在異鄉邊地的感受。“看盡”兩句又轉入寫景,眼前的柳色“鵝黃嫩綠”,和江南十分相似,“都是江南舊相識”,流露出淡淡的思鄉情緒。過片“正岑寂”三字,承上啟下,由柳色想到江南的故鄉,但這里畢竟不是故鄉,如小序所說,“與江左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手工焊接技巧培訓-3-1新版
- 模具設計師資格考試中的社交技能與應對策略試題及答案
- 如何應對游泳救生員考試的挑戰與試題及答案
- 農業植保員考試中考生應注意的問題試題及答案
- 深入游泳救生員考試的試題及答案研究
- 2024年3月全國事業單位考試聯考B類綜合應用能力真題試題試卷答案解析
- 2024年模具設計師資格考試知識回顧及試題與答案
- 2024年游泳救生員模擬考試試題及答案
- 游泳救生員心理疏導技巧試題及答案
- 農作物種子繁育員面臨的挑戰及試題及答案
- 血液透析常用藥物知識及管理
- 2025年度民政局離婚協議書模板(家庭財產分割專用)
- 2025年共青團入團考試測試題庫及答案
- 旅游接待業考試題及答案
- 店鋪裝修施工方案
- 2025火災報警產品強制性產品認證實施細則
- 中考數學《數與式》專題訓練(含答案)
- 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護理查房
- 體外診斷試劑培訓課件
- 《ICC概述》課件:揭秘國際刑事法院的職能與運作
- 《建筑裝飾工程施工圖設計》學習領域課程標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