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各具特色的國家國家內容:國家性質=國體=國家性質
國家管理形式:政體——橫向落實權力形式:
國家結構形式:單一制和復合制——縱向落實權力1.2國家的政權組織形式第一課
國體與政體第一單元各具特色的國家政體=國家政權組織形式=國家機構的組織與運行方式(橫向落實權力):
主要指國家立法、行政和司法機關之間的相互關系第一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地位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國的政權組織形式,是我國的政體。一、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我國的政體2、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形成①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偉大創造,是中國人民在人類政治制度史上的偉大創造。②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采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政權組織形式,是人民的選擇、歷史的必然。(國體決定政體)3、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性①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權組織形式,決定著國家的其他具體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決定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②它是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途徑和最高實現形式,是中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載體。人民民主選舉人大代表組成國家權力機關代表人民統一行使國家權力,決定全國和各級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務.產生行政、監察、審判、檢察等機關具體行使管理國家和社會的權力執行人大的決定、對人大負責、受人大監督間接行使國家權力參加行使國家權力知識回顧:我國人民是如何行使國家權力的?回顧必修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勢:①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②動員了全體人民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③保證了國家機關協調高效運轉;④維護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4、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獨特優越性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符合中國國情和實際、體現社會主義國家性質、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保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好制度。第二目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憲制對國家政體進行分類的標準:
按照馬克思主義方法,我們在對國家政體進行分類時,首先要確定國家的階級本質,在此基礎上,一般依據以下標準對國家政體進行分類:(1)最高國家權力的歸屬,即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是一個人還是一個集體;(2)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產生方式及任期;(3)中央國家權力機關的設置以及它們之間的權力分配、地位和相互關系。根據第一、第二條標準,可以把歷史上的國家分為君主制政體和共和制政體兩種類型。再根據第三條標準,可以在君主制和共和制的基礎上進一步區分不同的政體形式。君主制政體的基本特征共和制政體的基本特征
最高國家權力事實上或象征意義上集中于君主一人,君主一般是世襲的,沒有任期限制。
最高國家權力機關都通過某種形式的選舉產生,并且一般有嚴格的任期限制。根據第一、第二條標準,可以把歷史上的國家分為君主制政體和共和制政體兩種類型。再根據第三條標準,可以在君主制和共和制的基礎上進一步區分不同的政體形式。現代國家主要是君主立憲制和民主共和制。君主制共和制貴族君主制
等級君主制專制君主制立憲君主制貴族共和制民主共和制民主共和制的共同特點:p9
民主共和制是遵循民主基本原則建立起來的一種政體,是資產階級國家普遍采用的一種政體形式。一般而言,在民主共和制國家中,國家的元首、議會和政府首腦等各主要國家權力機關通常由公民直接或間接選舉產生,并有嚴格的任期限制。分類:從意識形態上分:社會主義民主共和制與資本主義民主共和制。由于國家元首、議會和政府三者之間地位和權限配置方式不同,民主共和制又可分為議會共和制和總統共和制。p10相較于專制制度,有一定的歷史進步性資本主義民主共和制的弊端:p9
對內: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資產階級運用金錢的力量:以民主的形式掩蓋國家的階級性質。民主共和制是資產階級對國家進行控制和管理的有效工具,也是他們維護資產階級統治的最好政治外殼。
(實質:金錢民主和資本統治)
在資本主義國家,少數人憑借資本的強勢可以左右弱勢的社會中下層的民主訴求,資本主義金錢的力量足以壓迫多數人使其對資本的專制保持沉默。對外:一些發展中國家照搬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民主共和制的模式,不符合本國的國情。既不能保障本國人民的經濟權利和政治權利,也難以保障國家職能的有效行使,只是政權更迭頻繁,社會動蕩不安。資本主義民主共和制的弊端:p9典型國家:菲律賓。完全照搬美國的政治模式,三權分立,總統全民普選,參眾兩議院,最高大法院,等等,就連國會大廈的外形都照搬美國。結果菲律賓的狀況:毒品泛濫,政變頻發,貧富分化嚴重,全世界輸出傭人。(類似還有如阿富汗、伊拉克、非洲及南美等國家)“民主制度的成本很高,是個奢侈品”君主立憲制
成因:君主立憲制政體通常存在于資產階級在進行政治革命時力量并不十分強大,革命以資產階級與封建地主階級進行妥協而告終的國家。p9
分類:由于各資本主義國家的實際情況不一樣,因而君主的地位和實際權限也不一樣,按照這種差別,君主立憲政體可以進一步分為二元制君主立憲制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一般來說,君主立憲制是資產階級革命不徹底或對君主制進行改良的產物,它保留了君主制的外殼甚至某些實質性內容。君主立憲制的局限性:p9小結
在英國、日本、西班牙等實行君主立憲制的資本主義國家,國家政權的實際運行與民主共和制國家大體相同。第三目議會制和總統制對國家政體進行分類的標準:
按照馬克思主義方法,我們在對國家政體進行分類時,首先要確定國家的階級本質,在此基礎上,一般依據以下標準對國家政體進行分類:(1)最高國家權力的歸屬,即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是一個人還是一個集體;(2)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產生方式及任期;(3)中央國家權力機關的設置以及它們之間的權力分配、地位和相互關系。根據第一、第二條標準,可以把歷史上的國家分為君主制政體和共和制政體兩種類型。再根據第三條標準,可以在君主制和共和制的基礎上進一步區分不同的政體形式。1、劃分標準:
從立法機關與行政機關的關系看,現代資本主義國家主要分為議會制國家、總統制國家、半總統制國家。大多數國家實行議會制或總統制。三、議會制和總統制英國:議會制美國:總統制法國:半總統制政府(內閣)由議會產生并對其負責總統由選民選舉產生并對選民負責,總統獨立于議會之外,不對其負責。行政雙頭制:國家元首為選民選舉的總統,政府首腦為內閣總理(議會產生)行政機關是否由立法機關產生并對其負責議會制和總統制的原理
議會制的原理是,公民把立法權和行政權交給議會,議會又把其中的行政權交給以總理為首的內閣政府。這樣,內閣政府便獲得了掌管國家的行政大權。
總統制的原理是,公民把相當一部分管理國家的大權不經議會而直接交給了總統,公民轉交權力的形式是全民表決,直接選舉總統,因此,總統有很多的權力。2、議會制(又稱內閣制、議會內閣制、責任內閣制)特征:行政機關由議會產生并對議會負責(1)政府總攬國家的行政權力,向議會負責。政府以議會為基礎產生。(政府與議會)(2)政府首腦一般由在議會中占多數席位的政黨或政黨聯盟的領袖(黨魁)擔任。政府首腦往往從政見基本相同的議員中挑選閣員人選,提請國家元首任命。(政府首腦的產生)(3)政府接受議會的監督,定期向議會報告工作。(政府與議會:信任時)(4)當議會對政府表示不信任時,政府必須集體辭職,由國家元首指定人員重新組織政府;或由政府首腦提請國家元首解散議會,重新進行議會選舉,根據新的議會選舉結果,成立新的政府。(政府與議會:不信任時)【注意】在議會制國家,政黨上臺執政的關鍵是奪取議會選舉的勝利。議會是權力的中心查理三世接見里希·蘇納克,這是他第一次任命新首相!議會制的典型:英國立法機關:議會——權力中心行政機關:首相領導的內閣立法機關和行政機關的關系:首相和內閣以議會為基礎產生政府向議會負責,接受議會的監督英國議會:兩院制
p10相關鏈接“上議院是植物園
,下議院是動物園”形容英國政壇上議院沒有話語權,多是年紀較大的貴族,因此死氣沉沉,下議院才是掌握話語權的機構,但因為多黨執政,黨派間廝殺起來不顧臉面???????????????????????。兩院制一院制含義兩院制是某些資本主義國家兩院并立,分擔議會職能的制度。一院制是議會只設一個院的制度。代表國家英國(最早產生,上、下院)日本(參議院、眾議院)荷蘭(一院、二院)丹麥、新加坡、新西蘭等實質當前西方議會制度分為兩院制和一院制,歸根結底都是為了維護資產階級的統治。兩院制與一院制內閣與政府
在英國,“內閣”與“政府”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政府是全體大臣、各部政務次官、執政黨的督導員和王室官員等的總稱,所有這些人都稱為國務員,而內閣只是國務員中的一部分。
內閣是政府的領導核心,由議會的多數黨領袖人物組成。內閣是英國政府的最高決策機構。內閣是國家的“行政之巔”,掌握國家最高行政權。
二戰后,英國內閣成員一般穩定在二十人左右。英國兩黨制反對黨
根據英國的慣例,下院中席位最多的政黨組成內閣成為執政黨,席位次多的政黨成為反對黨。反對黨是英國憲法的一個組成部分,跟執政黨一樣,有嚴密的組織和嚴格的紀律,得到官方的承認,它被稱為“英王陛下忠誠的反對黨”。承認反對黨的存在是英國政治制度的一個重要特點。
在大選之后政黨所擁有的席位如果發生重大變化,執政黨和反對黨可能會互易位置,只是這種置換必須在合法的、合理的、民主的、平等的過程中和平地、有程序地進行。因此,反對黨雖然不參加政府,但有組織政府的可能性。反對黨的領導集團實際上處于候補政府的地位,其領袖處于候補首相的地位。影子內閣
影子內閣指實行多黨制的國家中不執政的政黨為準備上臺執政而設的預備內閣班子,也叫"預備內閣"、"在野內閣"。影子內閣往往由下議院中最大的反對黨領袖,物色下院中有影響的同黨議員,按內閣形式組建而成。倒閣倒閣是指反對派利用議會、輿論工具或其他手段進行推翻當權內閣的活動。議會不信任內閣時——議會多數罷免權:
不信任投票通常由反對黨提出,尤其是在他們認為政府在某個重要問題上做出錯誤的決定時。例如,政府政策失誤、丑聞等原因。其中也可能有同僚積怨倒戈、黨內分裂等情況。
在英國,一旦下院通過對政府的不信任案,那么政府集體辭職,多數黨重新組閣。新政府需在14天內獲得議會的信任案,否則議會解散,提前大選(比較少)。
在此期間,內閣作為政府的最高決策機構,要正常運行過渡到新內閣上臺。
政治博弈:不信任投票往往是政治戰略的一部分,反對黨可能利用它來削弱執政黨或強迫政府就某些議題做出讓步。
頻繁的不信任投票表明政治系統缺乏穩定性,可能對政治和經濟產生負面影響。議會不信任內閣時——議會多數罷免權:英國政治斗爭越來越激烈,頻繁“換相”
約翰遜的政府因疫情陷入了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的雙重泥潭,通貨膨脹強烈沖擊著人們的錢包,而另一邊生活必需品價格不斷飆升,就連基本的食品和燃油的價格,都讓人望而卻步。政府對疫情的處理也顯得力不從心,民眾的不滿情緒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此時,約翰遜又被曝出丑聞,陷入了種種風波,在無奈之下,鮑里斯·約翰遜最終挑選了下臺。
特拉斯接過英國首相的重擔時,國家正處于經濟困境、債務危機和能源危機的困擾中。英國經濟的通脹率高達驚人的13%,外債達到了驚人的870億英鎊,而俄烏戰爭也導致了能源供應的緊張。此時的特拉斯在黨內地位并不顯赫,威望也并不高。而她的當選并未得到民眾的熱烈歡迎,大選結束后,許多人集合在首相官邸外高呼口號,要求她下臺。作為英國歷史上第三位女首相,在執政45天后,黯然下臺。特拉斯的下臺不僅僅是因為她個人的失敗,而更是因為英國民粹主義和民族主義的猖獗,英國政治斗爭越來越激烈,頻繁“換相”2022年10月25日,英國迎來了一位前所未有的首相——里希·蘇納克,他是一個黑頭發黑皮膚的印度裔英國人,更是信仰印度教,崇尚印度文化。但英國新首相蘇納克剛剛上任,就遭到了如潮水般的批判,甚至面臨著下臺的壓力。盡管蘇納克在經濟方面有所造詣,但是英國國債已經超過了2萬億英鎊,多個機構猜測英國今年經濟將進入負增長狀態,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對蘇納克而言,幾乎是不可能挽救的危機。
英國的前景如今一片黑暗,經濟的連續下滑讓政治局勢愈加動蕩,讓英國走向分崩離析的邊緣。英國政治斗爭越來越激烈,頻繁“換相”首相的解散議會權
(英國:2017年特蕾莎梅、2019年約翰遜)
如今的英國,首相必須要獲得議會下院全體議員三分之二多數同意才能提請君主解散議會。即內閣主動地要求解散議會。可能發生的情況:1.政府發現局勢對自己有利時,以議會對自己不信任為由解散議會、提前大選,在新的大選中擴大自己的優勢地位。2.黨內支持率不足,豪賭一把,贏了大權在握,輸了辭職走人。
政治博弈、權力制衡:如果首相和政府是受到議會信任的,對議會有影響力,可以控制執政黨議員,有足夠的的力量迫使議會下院多數議員(三分之二議員同意)通過內閣提出的解散議會的動議。
卡梅倫2015年作為保守黨黨魁當選首相,競選承諾之一是允許就是否留在歐盟進行全民公決,即脫歐公投。卡梅倫本人不支持脫歐,只是想借公投堵住日益壯大的脫歐派的嘴。
只要全民公投結果不支持脫歐,脫歐派十年之內無法再次提出公投。然而這本身就是一個政治領袖的豪賭,最后結果我們知道了——脫歐派贏了公投。這就很尷尬,卡梅倫需要為自己的豪賭負責。因此他帶領內閣總辭了。此時卡相才上任一年半,一屆議會任期是五年。根據憲政慣例,首相沒了,議會還在,議會多數黨,也就是保守黨,自己選一個新的帶頭大哥當首相就好了,不用重新大選。這時候卡相的左右手,特蕾莎·梅,臨危受命,就贏了黨內選舉,接過了脫歐的爛攤子。
梅姨也算是兢兢業業了,既要和歐盟談判,又要爭取自己的議會支持,經常兩頭跑。但是干著干著,發現不對啊,我本黨的議員怎么這么多人不支持我??其實很正常,因為這屆議會的議員大多是卡相一起選舉帶上來的,和卡相一樣支持留歐的不在少數。而且這屆議會多數黨里竟然有相當多議員不認同之前全民公決的結果,那么他們還有理由代表廣大英國人民嗎?所以梅姨就解散議會了。解散就大選,如果選贏了——自己就是由一次全民選舉蓋章認證的“真”首相,而不是只是保守黨黨員選出來的“擦屁股”首相。如果保守黨以明顯優勢當選,將擴大保守黨在議會下議院的議席數量,使特蕾莎?梅政府推行的各項脫歐政策更具權威性。不料事與愿違,她所領導的保守黨反而失去了在議會中的多數席位。英國是一個三權分立的國家嗎?比較復雜
我們很難使用“三權分立”一詞來描述英國的政治模式,主要是因為三大權力分支的角色、職權、地位并不能相互匹敵、相互制衡。英國首相的許多職權在法律上是找不到依據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首相的實際權力越來越大,可以說集黨、政、軍大權于一身。
首相掌握政府人事大權。
首相領導內閣,對重大問題作出最終裁決。
首相控制國家財政大權,掌握預算決策權。
首相有權建議國王解散議會,宣布重新大選。
首相是武裝部隊的實際最高領導人,可宣布全國處于“緊急狀態”。思考:有人說,責任內閣制已經變成了首相內閣制,你認為有道理嗎?
英國首相的權力雖然很大,但仍要受到種種制約。首相是議會多數黨領袖,如果內閣和議會黨團中的多數人認為首相已經不能勝任,他就必須下臺;議會有權監督內閣和首相;國王對首相有磋商權和警告權;輿論和反對黨隨時關注著首相的一舉一動,制約其“過分”的行為。英國政體發展的趨勢:議會權力萎縮,行政權力加強英國政體發展的趨勢:議會權力萎縮,行政權力加強
20世紀以來,英國議會的實際權力不斷萎縮。內閣在決策、立法、財政等方面的作用越來越大,甚至議會的工作日程也受到內閣左右。
其主要原因在于:由下院多數黨組織的內閣,要求其議會黨團服從黨紀,議員很難自己作出決定;隨著社會的發展,專業性立法越來越多,議員受到專業限制,多數情況是根據內閣的提案作出選擇。圖解議會制權力中心議會聯邦總統:虛位的國家元首(間接選舉產生);立法權:聯邦議院(下院,民選產生)聯邦參議院(上院,保證聯邦各州得以參與聯邦立法和行政事務,并對聯邦議院和聯邦政府的職權起某些牽制和補充作用);聯邦行政權:聯邦政府(即內閣)、聯邦總理和聯邦總統;司法權:聯邦憲法法院和普通法院。德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三權分立的議會共和制德國的政黨制度:多黨聯合執政現代民主典范德國虛位總統制
聯邦德國實行虛位總統制是想限制總統的權力,擴大總理的權力,把行政大權集中在總理身上,防止總統過多地干預總理的權力。
按照制憲者的想法,魏瑪共和國時期(1919-1933),第二任總統馮·興登堡利用手中大權任命希特勒當總理,頒布緊急狀態法令,關閉議會,破壞了議會民主政治,給國家與民族帶來災難。因此,要限制總統的權力。基本法(聯邦德國憲法)中包含了這樣一種觀點,即聯邦總統的作用應該有點類似當今英國政府體制中的國王。聯邦總理
聯邦總理是聯邦德國的政府首腦,是國家行政機構的最高領導人。基本法、《聯邦政府工作條例》以及傳統的總理原則授予聯邦總理以很大的權力,使他成為聯邦德國最有權威、最有影響力的人物。默克爾2005-2021年任德國總理現任德國總理
舒爾茨德國“建設性不信任投票權”
議院對內閣的組成與撤換只持有有限的權力,即聯邦議院不能通過單純的不信任案,迫使聯邦總理下臺,還必須提出一名新的聯邦總理人選,并表示對原總理的不信任,才能迫使原總理下臺,原聯邦各部部長也須隨之下臺。從聯邦德國的情況看,以“建設性不信任案”迫使總理下臺的情況并不多見。建設性不信任案使政府的穩定性得到了保證。3、總統制(2)總統的產生:總統獨立于議會之外,由選民直接或間接選舉產生,一般有任期限制。(3)總統和議會的關系:總統只對選民負責,不對議會負責,但在某些重大事務上可能會受到議會的制約。【注意】在總統制國家,資產階級各政黨能否上臺執政的關鍵在于總統選舉成功。總統(政府)與議會(立法機關)的關系特征:行政機關不由立法機關產生,無需對其負責,彼此獨立,可以相互監督,但也可能相互拉扯。(由當選總統組織政府)(1)總統的地位和作用:總統既是國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腦。總統不僅是國家的象征和代表,而且直接行使國家最高行政權力。總統制的典型:美國立法機關:國會行政機關:政府總統是國家元首、政府首腦,行使最高行政權力總統由選民選舉產生,對選民負責,受議會制約美國的兩黨制:民主黨(左派-拜登)和
共和黨(右派-特朗普)美國的兩黨制:民主黨和共和黨輪流坐莊
美國兩黨的黨內群里松散、黨籍不固定。入黨和退黨無需辦任何手續,任何一位選民只要在選民登記時聲稱自己是某黨黨員就被視為是該黨的黨員了。美國兩黨在意識形態、階級基礎方面,沒有本質區別。它們都維護資本主義民主制度,都代表資產階級利益和意志,都贊同美國現行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都推崇個人主義價值觀。政壇上的“驢象之爭”任期總統名黨派2016-2020特朗普共和黨2008-2016奧巴馬民主黨2000-2008小布什共和黨1992-2000克林頓民主黨1988-1992老布什共和黨1980-1988里根共和黨
1977-1980卡特民主黨
1974-1976福特共和黨1969-1974尼克遜共和黨1963-1969約翰遜民主黨1961-1963肯尼迪民主黨
在總統選舉中,民主黨、共和黨分別提名本黨的總統候選人,最終獲勝的黨成為執政黨,敗北的黨則淪為在野黨。執政黨通過由本黨中堅人士組成的行政部門掌握政治權力。在國會選舉中,民主黨、共和黨也分別推出本黨候選人,競爭議員席位。獲得多數席位的政黨為多數黨,獲得少數席位的政黨為少數黨。多數黨議員擔任國會領袖及國會各小組委員會主席,并借此主導國會事務,但少數黨議員仍能發揮重要的制衡作用。美國的兩黨制:民主黨和共和黨輪流坐莊政壇上的“驢象之爭”美國總統的職權
總統由選民間接選舉產生,直接對選民負責,不對國會負責。
政府的重要行政官員由總統任命,對總統負責。總統上任后可任命的官員共計1萬人左右,包括約2700名專職的政治性任命官員,這些人被認為是制定政策的高級官員。他們監督、指導280多萬名文職人員,負責實施總統的政策。最上層有700人左右,這些人是各部(署、局)的部長、副部長、助理部長等,除少數人外,其任命須經參議院批準。在美國人看來,這些人組成了總統的政府。美國的競選是有錢人的游戲
每個總統競選者需要“廣籌資金”,只有擁有巨額的競選資金,才能占據電視臺、廣播電臺、報刊和其他競選陣地,掌握“話語霸權”,從而為最終當選奠定基礎。
為什么有人愿為競選捐錢?捐錢者的目的是通過支持本集團利益的代表當選,從而更好地實現自身的經濟利益。
1952年艾森豪威爾競選總統的經費為660萬美元;1972年尼克松競選總統的經費為6240萬美元;1992年布什競選總統的經費為1億美元,克林頓競選總統的經費為億美元;2000年美國總統選舉的費用接近10億美元,2004年美國總統選舉的費用達17億美元。
2008年美國總統選舉耗資24億美元。2012年美國大選總開支超過60億美元。2016年的競選費用為72億美元。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競選一共花費了140億美元。美國國會(眾議院和參議院)
國會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只對選民負責,不受行政機關的干預和影響。國會(議會)參議院(上議院——代表州),100個席位,任期6年眾議院(下議院——代表選民),435個席位,任期2年美國的選舉制度美國的制度是通過大量的選舉,相互競爭,分散公眾意愿。比如美國每兩年舉行一次眾議員選舉,每六年舉行一次參議員選舉,每四年一次總統選舉。它過度強調分權,因而大大降低了政府的施政效率。美國大選還有一個有意思的地方。就是民眾普遍不太關心初選?,對候選人也不了解,而總統候選人一旦確定,真正進入競選階段時,大家經常對兩個候選人都不滿意。但大家也只能矮子里面拔高個,選一個不是最不滿意的人來當自己的總統。總統與議會(國會)——容易陷入行政僵局
總統沒有向議會提出法案的權力,但對議會通過的法案有簽署權,并且有否決權。但是,議會也可推翻總統的否決。議會可以對總統違法違憲的行為進行彈劾。總統也無權解散議會。事實上,在美國歷史上,真正通過彈劾成功讓總統下臺的情況其實一次都沒有出現過。因為需要三分之二的議席支持彈劾案才能生效。美國民主:布滿否決點的復雜機器總統制相對議會制,更穩定美國民主:布滿否決點的復雜機器基于權力分立和制衡的原則,在聯邦政府層面,總統、國會和最高法院之間存在著復雜的相互否決關系,國會兩院,乃至國內各委員會或小組也都手握不同層次的否決權。在聯邦權與州權之間也仍存在著明確的權力劃分。因而,一項議案要通過布滿否決點的險灘而成為法律,主要依賴的不是大多數人的支持,而是能否成功避免少數人的反對。由此,立法機關工作的主要內容就是做算術,議員和政治家們花在算人頭、拉幫派、說服收買反對者上的工夫遠多于立法調研、聽取民意和進行更科學的政策設計。總統制的弊端在美國,特別是當一個政黨把持著總統職位,另一個政黨控制著國會,或者國會參眾兩院分別由兩個政黨控制時,總統與國會之間、國會參眾兩院之間常會產生嚴重的內耗,引發混亂、拖延和推諉。美國國會掌握著“錢袋子”,政府支出的每一分錢,都要由國會撥款。由于國會與行政機關之間相互扯皮,至今美國一共發生過22次政府關門,每次關門的平均時間是8.91天。“政府停擺”即聯邦政府非核心部門停止運作,數十萬文職雇員回家,所有的國家公園關門。政府停擺——容易陷入行政僵局美國的政治正確劉瑜教授在《民主的細節》一書中將美國的政治正確概括為“四項基本原則”:不能冒犯少數族裔;不能冒犯女性;不能冒犯同性戀;不能冒犯不同的信仰或政見持有者。所屬機關受制約表現立法權國會總統的制約法院的制約總統有權否決國會立法(立法否決權);可以發布擁有法律效力的行政命令(行政權);還有立法倡議權法院有權宣布國會制定的法律違反聯邦憲法(司法審查權)行政權總統國會的制約法院的制約行政機構的設置和所需經費須由國會批準(財政權),國會還有權監督行政執行情況、經費開支和官員行為(監督權)美國最高法院可以宣布總統發布的行政命令、行政機關頒布的規章條例違憲(司法審查權);通過案件的判決對憲法作出新解釋,擴大或限制總統的權力(憲法解釋權)司法權法院總統的制約國會的制約法官由總統提名經參議院同意后任命(提名聯邦法官權);最高法院法官人數和聯邦其他法院的設立,均由國會決定,總統亦可施加影響國會可以通過批準對法官的任命或彈劾法官的辦法來改變法院的組成(任命批準權和彈劾權);國會和各州一起,可以用憲法修正案推翻最高法院的裁決(修憲權)
美國三權分立的核心內容圖解總統制選民國會總統(立法機關)選舉權力中心:總統負責法院(司法機關)選舉產生只對選民負責分權制衡總統權力中心國家元首政府首腦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相互獨立(1)含義:政體既有總統制的特征,又有議會制的特征,一般被稱為半總統制。(2)主要特征:總統由選舉產生,是國家元首,擁有一定的行政權力,但不是政府首腦。(總統的產生和權力)政府首腦另由內閣總理擔任,向議會而不是向總統負責。(政府首腦的產生和權力)(3)典型國家:法國(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法國總統馬克龍法國總理博爾內行政雙頭制4、半總統制總統是權力中心法國政體的歷史演變
始于1789年法國大革命,先后采用過共和制、帝制、君主立憲制、議會共和制、總統制和半總統制等。法國人民:“革命不是請客吃飯,革命是家常便飯”《自由引導人民》
德拉克洛瓦(法)“改革—抗議—妥協”成法國常態法國是一個政治傾向多元化的國家孟德斯鳩,提出“三權分立”學說伏爾泰,主張天賦人權盧梭,著作有《社會契約論》巴黎公社法國總統府(愛麗舍宮)法國參議院(盧森堡宮)法國國民議會(波旁宮)法國總理府(馬提翁宮)
自1962年實行總統普選(直接選舉)以來,法國尚無一人能在第一輪投票中獲得50%以上的選票當選總統,因此歷屆法國總統大選都進行了兩輪選舉。法國議會可以彈劾總統,但需要三分之二多數票。議會參議院——由選舉團選舉(間接選舉)產生,居住在國外的法國人在參議院中也有代表。300多個議席。國民議會——直接選舉。由500多名議員組成。1.總統和議會的多數黨屬于同一政黨。2.總統和議會的多數黨屬于不同政黨。兩種可能法國半總統制政體中
總統制的特征行政僵局法國的多黨制法國總理——對議會負責
憲法規定總理由總統任命,對人選未作具體規定,一般由國民議會內多數派政黨的領袖擔任,任期長短不一。在實際的政治生活中,總理的人選和任期主要受總統意志的影響,是執行總統行政權力的工具。半總統制半議會制的政體,使法國總理在國家政治生活中處于議會與總統的中間人的一種獨特地位。
在法國有一本書,名為《總理府的地獄》,在書上法國歷任總理集體吐苦水,說法國總理不好當,總理的日子不好過,充滿這辛酸和苦楚。背鍋俠總統有權無責法國半總統制政體中
議會制的特征
議會可以通過不信任案使得內閣倒臺、總理辭職,作為制衡,總統可解散國民議會。2023年3月20日,法國議會沒有通過對政府的不信任案,馬克龍涉險過關,內閣也不必解散。但問題并沒有真正解決,反對者反而更加憤怒,用英國《衛報》的話說,“街頭的憤怒情緒正不斷增長”,各地也爆發了游行示威。半總統制是總統制在法國的變形
從某種意義上說,半總統制下總統的權力比總統制下總統的權力要大,因為半總統制國家的總統擁有解散國會、提議舉行公民投票等權力,甚至可以在國家實施緊急狀態時行使非常權力,而總統制下的總統一般不具備上述權利(如美國總統不能隨時解散國會)。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1年中國氣壓維護裝置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拉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用戶體驗與交互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鄭州科技學院《日語新聞聽力》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湖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英語短篇小說佳作欣賞》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醫藥職業學院《成型技術基礎》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某建筑勞務分包合同
- 索鞍安裝施工方案
- 2025綠化工程供料合同范本
- 2025年“1+N”全景式假期成長實踐作業設計模板
- 2025至2030年中國鐵藝貨架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碧螺春的主要制作工藝
- S-71200自動混合液體機控制系統畢業設計論文
- 學弈 全國公開課一等獎
- 2023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介紹
- 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 JTG∕T 3610-2019
- 江蘇省期無錫市天一實驗校2024屆中考英語最后一模試卷含答案
- 昌吉學院學生管理制度
- 關于姓白的研究報告
- 南書房家庭經典閱讀書目300種書名
- 工會會計賬務處理智能系統
- 2023秋期版國開電大本科《現代漢語專題》在線形考(任務1至6)試題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