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寧波市2017年高考模擬考試語文試題_第1頁
浙江省寧波市2017年高考模擬考試語文試題_第2頁
浙江省寧波市2017年高考模擬考試語文試題_第3頁
浙江省寧波市2017年高考模擬考試語文試題_第4頁
浙江省寧波市2017年高考模擬考試語文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寧波市2017年高考模擬考試語文試卷一、語言文字運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沒有錯別字且加點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3分)A.進化論在文明睡眼惺忪(sōnɡ)之際敲響晨鐘,傳統價值應(yìnɡ)聲龜裂,因果報應驗出新義,宗教的威嚴大受質疑,知識界也有人唾棄說教和生命卑微的唏噓,一心經營個人的技藝,遁跡自娛。B.在詩人以先知自許、詩學篡(chuàn)奪宗教的意義上,寫詩是一種瀆(dú)圣行為;而詩歌語言的曖昧性喻示著人的多重性和虛無縹緲,這樣,寫詩又成了備受限制的塵世靈魂的自我觀照與救贖。C.腳夫們挑的挑,掮(qián)的掮,胡謅著鄉間小調,吱吱喳喳地上了船,等著解纜起篙,有的嫌無聊,便去一邊嗑(kè)瓜子,有的開了和尚賜的齋佛果盒,卻拈出一柱香來,惴摩著個中的意思。D.待更闌人靜,許先生躡手躡腳地取來一沓(dá)泛黃的信紙,爾后在窗前坐定,時而托腮冥想,時而捋(luō)著兩撇胡子,似有所得,卻極少下筆,這樣一直持續到晨光熹微,房外傳來盥漱聲。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3題。[甲]值得注意的是,史鐵生敘述這場災難的語調,舒緩,深沉,從容,蕩凈了事發之初絕望的狂躁,充斥著一派平和、靜遠的氣象。據此品味地壇的滄桑,殊無破落頹敗之感,反添返璞歸真之意。[乙]四百多年的光陰里,地壇剝蝕了“浮夸”的琉璃,淡褪了“炫耀”的朱紅,去除了所有不必要的外飾,呈現出樸拙而又凝重的本相。[丙]而這也恰似史鐵生那被命運錘擊之后的生命形態,卸落了“最狂妄的年齡”的甲胄,“一個無措的靈魂,不期而然地走回到生命的起點,”“重新過問生命的意義。”這樣,有因有果的遭災就褪去了濃濃的冤屈味,看似難以承受的災難也不過是生命形態的另一種變化而已。2.文段中的加點詞,運用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充斥B.殊無C.返璞歸真D.不期而然3.文段中畫橫線的甲、乙、丙句,標點使用有誤的一項是(▲)(2分)A.甲B.乙C.丙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3分)A.我們對虛擬技術保持距離,不是因為我們刻意保守,以示另類,就是因為我們還在乎真假,也許虛擬技術可以另造真實,但我們無法欺騙自己的內心。B.干燥的泥土極易讓人長夜瞌睡,山巒下的村舍寂寂,祖母在酣睡中再也沒醒來,她的面容慈祥,像塊被雨水沖刷多年的瓦,手摸過去,有時間的質感。C.歷史上一切源于精神價值體系的對經濟和法律的干涉,都可以說是違背了社會現實本身的運行規律,原因之一是舊哲學形而上學思維方式的弊端所致。D.信息便捷是否意味著學生更有知識呢?愛因斯坦認為信息不是知識,所以他并不崇拜知識,他說:“‘是什么’的知識無法打開‘應是什么’的大門。”5.歡送詞是主人在活動結束時歡送客人而發表的講話。假設姚江中學學生會成員應邀來東山中學參加“地球一小時”公益活動,假如你是東山中學學生會主席,熱情地接待了他們,并在活動結束時,致辭表示歡送。請在橫線處補寫歡送詞。(100字左右)(4分)親愛的姚江中學學生會的同學們:首先,我謹代表東山中學學生會,對你們參加我校“地球一小時”公益活動,表示真誠的感謝。▲最后,祝大家一路順風,萬事如意!6.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展開想象,用散文化的語言再現它的意境。日落松風起,還家草露晞。云光侵履跡,山翠拂人衣。要求:①至少運用兩種修辭手法;②100字左右。(5分)▲二、現代文閱讀(共30分)(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10分)世界上無論哪個國家都沒想到要把扇子折疊、縮小,只有日本人想到了。這源于日本特有的島國文化心理和由此產生的縮小意識。那么,日本人是怎樣發明折扇的呢?對此,學者們提出了各種假說。有的認為,這是受到一種用棕櫚葉做的團扇的啟發。這種棕櫚葉可以橫握著扇風,受此啟發把一些薄板用線穿起來,使之可以自由折合,從而發明出一種叫檜扇的板扇。有的認為,發明折扇是受“笏”的啟發,最早的扇子是一種形狀似笏、材料為檜板的檜扇。也有的認為,這一啟發來自一種叫“拍”的古樂器,這種樂器是把許多板子開孔后再穿起來做成的。上述假說哪種是準確的,至今沒有人去切實探究過。事實上也是,這些假說跟萬有引力法則的發現是受了蘋果下落的啟發、蒸汽機的發明是因為看到沸騰的水把藥鍋蓋頂開等說法一樣,沒有什么重要意義。這些生活中的日常小事,在牛頓和瓦特之前肯定已經有許多人看到過,但都沒有與萬有引力的發現和蒸汽機的發明聯系起來。因此,牛頓和瓦特所具有的對物理學的關注和洞察力才是最重要的。他們從蘋果和藥鍋蓋聯想到的發現和發明,取決于他們的物理學意識,而這甚至比發現和發明本身更重要。同樣,無論是棕櫚葉還是“笏”抑或“拍”,重要的都不是外形,而是意在縮小扇子的日本人的意識,這才是孕育扇子的母體。可以說,棕櫚葉、笏、拍這些東西僅僅是使扇子誕生的父體。而我們關心的不是尋找父親,而是打探孕育扇子并使它成長的母體。扇子是日本文化的一個原型表現,也是看問題的一個新視角。直截了當地說,折扇是團扇的縮小物,也就是把團扇改變成木棒的形狀,以便人能夠攥握。如果把折扇展開成一個平面,其作用實際與團扇沒有什么區別。正如惠慶法師的和歌所唱“袖子里面隱藏的扇子是未滿的月亮”,折扇是能藏在袖筒里的團扇。如果團扇是滿月,那么折扇是半圓的月亮。重次的俳句更加鮮明地表達了這一心情:“修羅扇可把日月攥在手里。”惠慶的“袖中藏月”到重次這里就成了“手中握月”。當然,這里的日月是畫在扇子上的,而重次向我們展示的是把廣袤的世界、抽象而遙遠的宇宙一下子拉到自己身邊,縮小至能攥在手里。用折扇縮小世界并不是一種平面的客觀表現,而是出于具體、簡單地握在手里的主觀意識。這樣,團扇的世界就能以自己喜愛的形式簡單處理。因此,在縮小扇形的意識中同時包含三種因素:認識論、美學和實用性。(節選自李御寧《日本人的縮小意識》)7.下列關于日本人的“縮小意識”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A.日本人的“縮小意識”源于其特有的島國文化心理,滲透于折扇的發明中。B.日本人的“縮小意識”比牛頓、瓦特具有的物理學意識更具根本性和內在性。C.日本人的“縮小意識”使人們從棕櫚葉、笏、拍中獲取折扇靈感成為可能。D.日本人的“縮小意識”可以將廣袤遙遠的世界縮小拉近為可攥在手里的物件。8.下列說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A.作者認為,關于發明折扇的三種假說至今沒有確證,因而沒有實質性意義。B.文中強調物理學意識之重要,意在類比說明縮小意識之于發明折扇之重要。C.惠慶“袖中藏月”和重次“手中握月”是通過化大為小的主觀意識實現的。D.本文透過“折扇”這一物象觀察、探討日本文化,揭示日本人的縮小意識。9.請根據文意,簡要說明“折扇”在認識論、美學和實用性上的內涵。(4分)(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題。(20分)烏鎮木心坐長途公車從上海到烏鎮,要在桐鄉換車,這時車中大抵是烏鎮人了。君侯之疾以憂得之然私計君侯忠且仁所憂者民耳以旱而憂以雨而瘳理固然也何待藥而愈邪(二)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9-20題。(8分)宿大慈寺【清】范光陽荒祠古冢憑高望,亂竹禪房向晚行。斷續風吹鐘愈好,淡濃云過月還明。里儒信口為詩句,野衲迎人亦世情。惟有空山知我意,故飛小雨助溪聲。【注】衲:僧衣,借指僧人。19.結合全詩,具體說說你對“惟有空山知我意”的“意”的理解。(4分)20.簡析“斷續風吹鐘愈好,淡濃云過月還明”一聯的藝術手法及作用。(4分)(三)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題。(6分)一君子之于物也,愛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孟子》)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孟子》)二若使天下兼相愛,愛人若愛其身,猶有不孝者乎?視父兄與君若其身,惡施不孝?視弟子與臣若其身,惡施不慈?(《墨子》)夫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惡人者,人必從而惡之;害人者,人必從而害之。(《墨子》)21.根據上述材料可知,在“愛”的問題上,孟子主張愛,墨子主張愛。(各用一個字概括)(2分)22.結合材料,簡析孟子之“愛”與墨子之“愛”的區別。(4分)(四)古詩文默寫。(6分)23.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選3小題)(6分)(1)子曰:“▲,▲。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論語》)(2)齊人未嘗賂秦,▲,何哉?▲。(蘇洵《六圍論》)(3)不見復關,▲。既見復關,▲。(《詩經·氓》)(4)▲,不盡長江滾滾來。▲,百年多病獨登臺。(杜甫《登高》)(5)▲,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李清照《聲聲慢》)四、作文(60分)24.閱讀下面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自古以來,無論是國家還是民間,都非常注重祭祀先人。但隨著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口遷徙越來越常態化了,每逢清明,總有遠在外地的人們不能回鄉祭祖,于是一項“微信直播代客祭掃”的新服務在民間悄然興起。對此類現象,有人不以為然,有人坦然接受。對此類現象,你有怎樣的思考呢?請寫一篇論述類文章,闡述你的觀點。【注意】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②標題自擬。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寧波市2017年高考模擬考試語文參考答案1.【答案A】解析:B項“篡”應為“cuàn”;C項“柱”應為“炷”,“惴”為“揣”;D項“捋”應為“lǚ”。2.【答案A】解析:A項“充斥”是貶義詞,可改為“彌散”等。3.【答案C】解析:丙句“回到生命的起點,”“重新過問生命的意義。”中的點號應移到后引號的外面,屬部分引用。而舒緩、沉浮、從容,是并列詞語作謂語,用逗號沒錯。4.【答案B】解析:A項介賓短語與動詞搭配不當,“對虛擬技術保持距離”可改為“與虛擬技術保持距離”;根據分句間的關系,“因為我們刻意保守,以示另類”和“因為我們還在乎真假”之間不是選擇關系,而是并列關系。不是……就是……,其結論是不確定的,兩個選擇肢可供選擇。不是……而是……,否定一個,肯定一個,其結論是確定的,不供我們選擇。C項句式雜糅,“原因之一”和“所致”去其一;D項不合邏輯,“愛因斯坦認為信息不是知識”和“他并不崇拜知識”之間不是因果關系,而是轉折關系,可將“所以”改為“但”“不過”之類。5.【答案示例】要含有表揚肯定、系別祝愿之意。如:你們在“地球一小時”公益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能力和效率,值得我們學習。在這即將分別的時刻,我們依依不舍。雖然大家相處的時間短暫,但我相信,我們的友誼卻會長久。我們熱切地期待著貴校學生會能在方便的時候,再次做客東山中學,最后,祝愿我們兩校學生會的合作日益加強。6.【評分標準】兩種修辭手法使用恰當,字數達標,可給3分;意境再現準確生動,酌情加至5分。意境要點:時間、意象、情緒。7.【答案B】解析:原文只是以此類彼,并沒有如B項那樣對“縮小意識”和“物理學意識”進行直接比較,比較出一個高低來。8.【答案A]解析:A項相關的原文只說“沒有確證”,“沒有什么重要意義”,這跟“沒有實質性意義”不是一回事,彼此之間沒有因果關系,屬強加因果。9.①認識論:指認識世界、表現世界、掌握世界的世界觀以及化大為小、化遠為近、化抽象為具體的思維方式。一點一分,意近即可。(2分)②美學:以小為美。以自己審美的愛好,把扇子處理成半個月亮(折扇)或一輪滿月(團扇)的樣子。意近即可。(1分)③實用性:便于攥握,又不影響使用。意近即可。(1分)10.好奇喜悅、隔膜失落、哀悼自慰、愕然心喜。要有分析變化的句子,不能僅僅是四個詞語。意近即可。(每點1分)11.①從記憶中的景象切入,寫到現實老街,再從現實老街引出夢幻感覺,虛實相生是這部分最大的特點。具體的寫作技巧有:②用日常聲響,極寫東大街昔日的繁盛。以個體感受,凸顯東大街今日的死寂。④借東大街的今昔對比,寫出了故鄉的滄桑之變和“我”的情感震蕩。寫出三點,即可得滿分。(6分)12.“愛悅”:①是指作者從悲慘的事物中翻撥出羅曼蒂克的因子,以期獲得自我救贖。②是指作者沉迷并享受這個回憶的過程、感慨的情感。言之成理即可。(2分)“軟弱”:①是指作者縱任自己沉溺于對逝去的青春歲月的感傷與懷悼。②軟弱是指作者承認命運變化,承認時間強大,改變了舊居,也改變了人生。說出一點,言之成理即可。(2分)13.“回家”:全文敘述的就是一個浪游50年的游子,尋找精神歸屬的過程,也可以看作是“回家”的過程。所以“回家”,既指家族苗裔尋找烏鎮老宅,也是作為游子,暌隔50年后追尋精神家園。言之成理即可。(3分)“童年”:童年是散文的核心意象,這里是指記憶中的生活。通過童年記憶,映照現實景象,又通過現實景象,引發童年記憶,表達了對童年生活的留戀與懷念。言之成理即可。(3分)14.【答案A】解析:A項中的“原”應釋作“原理”。15.【答案D】解析:D項副詞,表反問。16.【答案C】解析:C項中作者心儀的并非邵真齋的高超醫術,而是邵真齋嚴謹的處方態度,而且“畏慎恭愨”是邵真齋見作者時的態度。17.(1)那些精深微妙的要旨在心里領會并體現效果的,本來就有不能用言語傳授的,書本怎么能完全窮盡那意思呢?(得諸心、以言、盡各1分,句意1分)(2)疾病自己說不了話,因用藥而死的無從申訴,所以,醫生能實施他的醫術而沒有人詰難他的做法。(用其術,1分;莫之詰,賓前1分,意義1分;前兩分句句意1分)18.君侯之疾/以憂得之/然私計君侯忠且仁/所憂者民耳/以旱而憂/以雨而瘳/理固然也/何待藥而愈邪19.“意”指遠離塵囂、享受空寂的心境。從所寫之景看,作者選取的荒祠、禪房、晚鐘、明月、小雨、溪聲這些意象映襯靜寂空靈的特點,大自然給了作者停機息心的啟迪。從所寫之人看,鄉里的讀書人已經不能引為知己,連山里的和尚也變得圓滑世故,這里也有作者對俗世的不滿之意。(對“意”的理解2分,具體分析2分。)20.這一聯運用對偶、對比映襯的手法。上聯從聽覺角度寫,鐘聲之所以更加悅耳動聽,是因為斷斷續續的風使得鐘聲擁有了節奏和韻律。下聯從視覺角度寫,月亮從云兒的遮掩中出來,反而顯得更加明亮。言之成理即可。(說出藝術手法2分,分析作用2分)21.(孟子)仁(墨子)兼(2分)22.①孟子之“愛”:由己及人有差等;以血緣為基礎,出于天性。言之成理即可。(2分)②墨子之“愛”:視人如己無差等;以利益交換為基礎,出于功利心。言之成理即可。(2分)23.(1)不憤不啟不悱不發(2)終繼五國遷滅與嬴而不助五國也(3)泣涕漣漣載笑載言(4)無邊落木蕭蕭下萬里悲秋常作客(5)梧桐更兼細雨怎一個愁字了得24.略。附《醫原》參考譯文醫術在古代醫學理論里是最純粹的,沒有超過《素問》《難經》的,它們通過闡述陰陽氣運的道理,辨析身體養護的原理,來闡明養護生命醫治疾病的規律。那些精深微妙的要旨在心里領會并體現效果的,本來就有不能用言語傳授的,書本怎么能完全窮盡那意思呢?后來的學者不能推求寫書的本意,而拘泥那些成說。更離譜的棄絕醫學書籍不去省察體悟,卻只在淺顯鄙陋囿子成見的醫方之書上用功。普天下的疾患,千變萬化,風俗習氣古今差別很大,資質稟賦厚薄不同,吃的穿的,勞逸程度也有差別,性情靜躁、生活條件、嗜好、住處、從事的遭際,遭遇的變化等等,每個人都差別很大。人的耳朵眼睛雙手雙腳都一樣,脈絡、血氣、筋骨都一樣,但其相差如此之大,醫生怎會易于辨治呢?用藥怎會容易呢?他病在心上,卻對肺部用藥,病屬寒癥,卻當作熱癥來治,病屬實癥,卻當作虛癥來醫。疾病自己說不了話,因用藥而死的無從申訴,所以,醫生能實施他的醫術而沒有人詰難他的做法。從前有貴人得病,天剛好久旱不雨,醫生來醫治的用十來數,都沒有什么成效。最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