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10(1)蘭亭集序_第1頁
統(tǒng)編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10(1)蘭亭集序_第2頁
統(tǒng)編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10(1)蘭亭集序_第3頁
統(tǒng)編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10(1)蘭亭集序_第4頁
統(tǒng)編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10(1)蘭亭集序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題10(1)蘭亭集序課型新授教學目標語言的建構和運用積累作家作品知識,文言文相關知識。思維發(fā)展與提升理解本篇課文的主旨寓意。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理解有關作者的人生逸事。文化傳承與理解在反復誦讀中鑒賞本文,體會本文的美,在美中學。教學重點體味本文文筆洗練、自然有致的語言特色。教學難點理解作者在文章中由喜到悲的感情變化。教學過程:一、導入當國際空間站從距離地球420公里的高空,以每小時28000公里的速度飛越北京上空時,歐洲航天局女宇航員克里斯托福雷蒂,藉由千年之前的名句,騁目抒懷,表達她俯瞰寰宇時飛揚的心緒。時空交錯,公元353年,王羲之在蘭亭修禊的聚會上仰望蒼穹,揮筆寫下《蘭亭集序》,他在文中感慨“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浙江的紹興蘭渚山是美麗的地方。當年越王勾踐在這里種過蘭花。盡管蘭花多且香,但過了季節(jié),很難尋覓。不過由于有了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蘭亭——蘭渚之亭則流芳百世,大大超過了蘭草的清香。就讓我們共同欣賞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吧!二、自主學習(一)作者介紹王羲之(303—361,一說321—379),字逸少,瑯玡(今山東臨沂)人,書法家、文學家、書圣。世稱。王羲之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于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蘭亭集序》為歷代書家所敬仰,被譽作“”。由于他在書法上的成就和貢獻,被后世譽為“”。(二)背景介紹東晉時期,受政治和玄學的影響,士人們不關心現(xiàn)實,他們寄情山水,談玄論道,放浪形骸。東晉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是傳統(tǒng)的“”(古人于農歷三月上旬巳日,在溪水邊洗濯,以祈福消災。后來發(fā)展為暮春之初在水邊宴飲嬉游,祈福消災的意義反而退居其次)。王羲之和當時許多名士聚于蘭亭,舉行“”活動。這次蘭亭聚會名流云集,規(guī)模宏大,與會者四十余人。聚會的目的主要是欣賞山水,飲酒賦詩。為了增加趣味,他們沿溪流而坐,采取流觴賦詩的方法,流觴所至,即席賦詩,共成詩37首,編為《》。王羲之當場寫成了著名的《蘭亭集序》。(三)序序,作為一種文體,分和兩種。序:文人臨別贈言性質的文字,內容多是勉勵、推崇、贊許之辭。往往因人立論,闡明某些觀點,言辭懇切而意味深長。如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可以寫在書或文集的前面,也可以附在后面,內容多是介紹書的內容和特色、成書經過、寫書目的等。多為詩歌唱和的集子而作。如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書序又有自序和他序之分。偏于說明著作宗旨、撰寫經過、編寫體例等,還可就書中的重點和難點,做簡要的闡述。自序有時也稱前言。則常常要對作者、作品做介紹和評論,或對書中的觀點做引申和發(fā)揮。(四)請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釋。1.悟言一室之內(“悟”同“晤”,面對)2.雖趣舍萬殊(“趣”同“取”,與“舍”相對)(五)請解釋下列加點的實詞、虛詞的含義。1.臨未嘗不2.致所以興懷,其3.期況修短隨化,終4.次列坐其5.之及其所6.猶猶(六)請指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活用現(xiàn)象。1.映帶左右(名詞作動詞,圍繞)2.一觴一詠(名詞作動詞,飲酒)3.引以為流觴曲水(動詞的使動用法,使……流)4.群賢畢至(形容詞作名詞,賢士)5.少長咸集(形容詞作名詞,年紀小的人;年紀大的人)6.死生亦大矣(形容詞作名詞,大事)7.固知一死生為虛誕(數(shù)詞的意動用法,把……看作一樣)8.齊彭殤為妄作(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把……看作相等)9.不知老之將至(形容詞作名詞,老年)10.猶不能不以之興懷(動詞的使動用法,使……發(fā)生,使……引起)(七)請解釋下列加點詞的古義。1.列坐其次2.俯察品類之盛3.或取諸懷抱4.所以游目騁懷5.少長咸集6.亦將有感于斯文(八)請分析下列句子的句式特點并翻譯。1.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2.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3.悟言一室之內。4.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5.雖無絲竹管弦之盛。6.亦將有感于斯文。7.欣于所遇。(九)挖空練習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已,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實。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十)找出文本中對應部分,將圖示中的空缺部分補充完整。三、合作學習1.第二段最后一句寫到宴飲“信可樂也”,文中都寫了哪些“樂”?2.文章第三段轉入議論,議論的中心話題是什么?作者從哪四個方面感受到了人生之“痛”?3.“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這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生死觀?4.東晉文壇盛行駢文,王羲之是少數(shù)仍沿用散文寫作或以散馭駢的作家之一。請賞析《蘭亭集序》的語言特點。5.全文共四段,從表達方式上看,前兩段和后兩段有什么不同?6.《蘭亭集序》無論寫景、抒情還是說理都十分恰當,請結合文本,從景、情、理三個角度簡要解說文章在這三個方面體現(xiàn)的特點。四、教考融合(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題。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來它幾乎是晉人之韻的重現(xiàn)。蘇軾一生屢遭磨難而不改曠達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對于書法,蘇軾主張“書初無意佳乃佳爾”,黃庭堅不吝以“天然自工”來贊美。以其作品《黃州寒食帖》來說,寫得_____,一氣呵成。其中字體大小的變換、力度輕重的控制與節(jié)奏的緩急等,都是揮灑自如,毫無做作之態(tài)。然而即使這樣的作品,其韻味也與《蘭亭集序》不大一樣。首先是強烈的個性。全篇幾乎都用外露的側鋒筆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筆的節(jié)奏也起伏劇烈;如《前赤壁賦》,其字形多欹側,筆法既繼承王羲之等前人筆意,又自由不拘,(____________),盡顯其書法個性,即“端莊雜流麗,剛健含婀娜”.《蘭亭集序》則多以中鋒行筆,優(yōu)雅從容,在筆法與結構等要素的和諧中透出淡淡的韻味。其次是濃烈的情感抒發(fā)。這不僅詩的內容中鮮明可感,而且在其筆法的變換、其字勢的傾側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處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見;而《蘭亭集序》則不僅全篇內容顯得,只在篇末一點淡淡的憂傷,而且在書寫的過程中,也以輕松的方式保持著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暢,不令其產生突兀的阻滯。因此,前者表現(xiàn)出較為濃郁的“意”,后者則顯得“無為而治”。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成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牵ǎ〢.行云流水相得益彰悠然自得B.行云流水渾然天成悠然自得C.天衣無縫相得益彰泰然自若D.天衣無縫渾然天成泰然自若2.下列在文中括號內補寫的語句,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〢.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著,又頗具跌宕搖曳之姿B.因此通篇作品既頗具跌宕搖曳之姿,又端整沉著C.進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著,又頗具跌宕搖曳之姿D.進而通篇作品既頗具跌宕搖曳之姿,又端整沉著3.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〢.不僅詩的筆法的變換,而且在內容中鮮明可感,其字勢的傾側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處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見。B.這不僅在詩的筆法的變換,而且在內容中鮮明可感,其字勢的傾側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處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見。C.不僅詩的內容中鮮明可感,而且在其筆法的變換、其字勢的傾側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處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見。D.這不僅在詩的內容中鮮明可感,而且在其筆法的變換、其字勢的傾側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處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見。(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導之從子也。羲之幼訥于言,人未之奇。及長,辯贍,以骨鯁稱。尤善隸書,為古今之冠,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云,矯若驚龍,深為從伯敦、導所器重。時陳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與王承、王悅為王氏三少。時太尉郗鑒使門生求女婿于導,導令就東廂遍觀子弟。門生歸,謂鑒曰:“王氏諸少并佳,然聞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東床坦腹食,獨若不聞。”鑒曰:“正此佳婿邪!”記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羲之雅好服食養(yǎng)性,不樂在京師,初渡浙江,便有終焉之志。會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謝安未仕時亦居焉。孫綽、李充等皆以文義冠世,并筑室東土,與羲之同好。嘗與同志宴集于會稽山陰之蘭亭,羲之自為序以申其志。性愛鵝,會稽有孤居姥養(yǎng)一鵝,善鳴,求市未能得,遂攜親友命駕就觀。姥聞羲之將至,烹以待之,羲之嘆惜彌日。又山陰有一道士,養(yǎng)好鵝,之往觀焉,意甚悅,固求市之。道士云:“為寫《道德經》,當舉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寫畢,籠鵝而歸,甚以為樂。嘗至門生家,見篚幾滑凈,因書之,真草相半。后為其父誤刮去之,門生驚懊者累日。羲之書為世所重,皆此類也。每自稱我書比鐘繇當抗行比張芝草猶當雁行也曾與人書云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時驃騎將軍王述少有名譽,與羲之齊名,而羲之甚輕之,由是情好不協(xié)。述先為會稽,以母喪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詣。述每聞角聲,謂羲之當候己,輒灑掃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顧,述深以為恨。(節(jié)選自《晉書·王羲之傳》,有刪改)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每自稱我書比鐘繇/當抗行/比張芝草/猶當雁行也/曾與人書云/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B.每自稱/我書比鐘繇/當抗行/比張芝草/猶當雁行也/曾與人書云/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C.每自稱/我書比鐘繇當抗行/比張芝草猶當雁行也/曾與人書云/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D.每自稱我書比鐘繇/當抗行比張芝草/猶當雁行也/曾與人書云/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5.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開頭說王羲之“尤善隸書”,這里的“隸書”是“漢字七體”(漢字書寫形體演變的七種體式)之一,由篆書發(fā)展而來。B.“東床”就是女婿。對女婿稱“東床”,源于晉代我國著名大書法家王羲之袒腹(也作坦腹)東床的傳說。C.王羲之,字逸少。古人幼時命名,一般成年(男20歲、女15歲)取字。字是為了便于他人稱謂,對平輩或尊輩稱字出于禮貌和尊敬。D.本文節(jié)選自,是中國的二十四史之一。和司馬遷的、司馬光的等二十四部正史,被清代乾隆皇帝欽定為“二十四史”。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王羲之是司徒王導的堂侄子,年幼時并沒有顯出什么特異之處,成人后擅長隸書,被稱為古往今來的佼佼者。后來被太尉郗鑒相中,成為郗家的乘龍快婿。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與謝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會稽郡山陰縣的蘭亭,寫下著名的以抒發(fā)自己的感受。C.王羲之書法精湛,不但擅長楷書和草書,而且主張學習書法應該全身心地投入。D.驃騎將軍王述在會稽任職時,恰逢母喪,王羲之因為與之感情上有隔閡,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沒有再去,王述對此深為遺恨。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羲之雅好服食養(yǎng)性,不樂在京師,初渡浙江,便有終焉之志。②時驃騎將軍王述少有名譽,與羲之齊名,而羲之甚輕之,由是情好不協(xié)。8.在王氏子弟中,郗鑒為什么選擇王羲之做自己的女婿?(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小題。蘭亭集序(晉)王羲之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桃花澗修禊詩序(節(jié)選)(明)宋濂浦江縣東行二十六里,有峰聳然而蔥蒨者,玄麓山也。山之西,桃花澗水出焉。乃至正丙申三月上巳,鄭君彥真將修禊事于澗濱,且窮泉石之勝。約二里所,始得澗流,遂沿澗而入。又三里所,夾岸皆桃花,山寒,花開遲,及是始繁。又三十步,曰鳳簫臺,下有小泓,泓上石壇廣尋丈,可釣。又六七步,曰飲鶴川,又四十步,水匯為潭。還至石壇上,各敷茵席,夾水而坐。呼童拾斷樵,取壺中酒溫之,實髹觴①中。觴有舟隨波沉浮雁行下稍前有中斷者有屬聯(lián)者方次策取飲。其時輕飆東來,觴盤旋不進,甚至逆流而上,若相獻酬狀。酒三行,年最高者命列觚翰,人皆賦詩二首,即有不成,罰酒三巨觥。眾欣然如約。迨罷歸,日已在青下。又明日,鄭君以茲游良歡,集所賦詩而屬濂以序。濂按《韓詩內傳》:三月上巳,桃花水下之時,鄭之舊俗,于溱、洧兩水之上,招魂續(xù)魄,執(zhí)蘭草以祓除不祥。今去之二千載,雖時異地殊,而桃花流水則今猶昔也。其遠裔能合賢士大夫以修禊事,豈或遺風尚有未泯者哉?雖然,無以是為也。為吾黨者,當追浴沂之風徽,法舞雩之詠嘆,庶幾情與境適,樂與道俱,而無愧于孔氏之徒,然后無愧于七尺之軀矣,可不勖哉!濂既為序其游歷之勝,而復申以規(guī)箴如此。他若晉人蘭亭之集,多尚清虛,亦無取焉。【注】①髹觴:漆過的酒杯。9.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10.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堤()A.修禊:古民俗,于農歷三月上旬的巳日到水邊嬉戲,以祓除不祥。B.彭殤:彭,即彭祖,傳說他曾活到八百歲;殤,未成年而死去的人。C.“觚翰”,指木簡與筆;“觥”,中國古代用獸角制的酒器。D.“浴沂”“舞雩”出自《論語》,這是孔子弟子冉有所言之志。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兩文均屬有別于贈序的詩序,都是放在文人雅集唱和所成詩集之前的文字。B.兩文均先寫修禊環(huán)境及過程,再加以議論,都融敘事、寫景、議論于一體。C.王文以“昔人”承接“古人”,從哲思轉向歷史,引出對莊子觀點的批評。D.宋文描述諸賢在節(jié)日中沐浴自然,發(fā)舒身心,顯示了作者崇尚清虛的志趣。1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償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2)鄭君以茲游良歡,集所賦詩而屬濂以序。13.請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兩篇序文的寫作目的。五、參考答案二、自主學習(一)作者介紹王羲之(303—361,一說321—379),字逸少,東晉瑯玡(今山東臨沂)人,書法家、文學家、書圣。世稱王右軍。王羲之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于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蘭亭集序》為歷代書家所敬仰,被譽作“天下第一行書”。由于他在書法上的成就和貢獻,被后世譽為“書圣”。(二)背景介紹東晉時期,受政治和玄學的影響,士人們不關心現(xiàn)實,他們寄情山水,談玄論道,放浪形骸。東晉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是傳統(tǒng)的“修禊日”(古人于農歷三月上旬巳日,在溪水邊洗濯,以祈福消災。后來發(fā)展為暮春之初在水邊宴飲嬉游,祈福消災的意義反而退居其次)。王羲之和當時許多名士聚于蘭亭,舉行“修禊”活動。這次蘭亭聚會名流云集,規(guī)模宏大,與會者四十余人。聚會的目的主要是欣賞山水,飲酒賦詩。為了增加趣味,他們沿溪流而坐,采取流觴賦詩的方法,流觴所至,即席賦詩,共成詩37首,編為《蘭亭集》。王羲之當場寫成了著名的《蘭亭集序》。(三)序序,作為一種文體,分贈序和書序兩種。序:文人臨別贈言性質的文字,內容多是勉勵、推崇、贊許之辭。往往因人立論,闡明某些觀點,言辭懇切而意味深長。如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書序:可以寫在書或文集的前面,也可以附在后面,內容多是介紹書的內容和特色、成書經過、寫書目的等。多為詩歌唱和的集子而作。如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書序又有自序和他序之分。自序偏于說明著作宗旨、撰寫經過、編寫體例等,還可就書中的重點和難點,做簡要的闡述。自序有時也稱前言。他序則常常要對作者、作品做介紹和評論,或對書中的觀點做引申和發(fā)揮。(四)請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釋。1.悟言一室之內(“悟”同“晤”,面對)2.雖趣舍萬殊(“趣”同“取”,與“舍”相對)(六)請指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活用現(xiàn)象。1.映帶左右(名詞作動詞,圍繞)2.一觴一詠(名詞作動詞,飲酒)3.引以為流觴曲水(動詞的使動用法,使……流)4.群賢畢至(形容詞作名詞,賢士)5.少長咸集(形容詞作名詞,年紀小的人;年紀大的人)6.死生亦大矣(形容詞作名詞,大事)7.固知一死生為虛誕(數(shù)詞的意動用法,把……看作一樣)8.齊彭殤為妄作(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把……看作相等)9.不知老之將至(形容詞作名詞,老年)10.猶不能不以之興懷(動詞的使動用法,使……發(fā)生,使……引起)(七)請解釋下列加點(紅色)詞的古義。1.列坐其次古義:其,代詞,指曲水;次,旁邊。今義:次第較后;第二(用于列舉事項);次要的地位。2.俯察品類之盛古義:自然界的萬物。今義:種類。3.或取諸懷抱古義:心懷。今義:抱在懷里;胸前;心里存有;嬰兒時期。4.所以游目騁懷古義:用來。今義:表因果關系的連詞。5.少長咸集古義:全,都。今義:像鹽的味道。6.亦將有感于斯文古義:這次集會的詩文。今義:文雅;文化或文人。(八)請分析下列句子的句式特點并翻譯。1.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判斷句,“為”表判斷)譯文:就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來的說法是不真實的,把長壽和短命等同起來的說法是虛妄之談。2.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省略句,省略主語“眾人”,應為“(眾人)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譯文:(眾人)會集在會稽郡山陰縣的蘭亭。3.悟言一室之內。[省略句,省略介詞“于”,應為“悟言(于)一室之內”]譯文:在室中晤談。4.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定語后置句,由“之”構成定語后置的標志,應為“仰觀大之宇宙,俯察盛之品類”)譯文:抬頭縱觀廣闊的宇宙,低頭俯視地上繁多的萬物。5.雖無絲竹管弦之盛。(定語后置句,由“之”構成定語后置的標志,應為“雖無盛之絲竹管弦”)譯文:雖然沒有演奏音樂的盛況。6.亦將有感于斯文。(狀語后置句,應為“于斯文有感”)譯文:也將對這次集會的詩文有所感慨吧。7.欣于所遇。(狀語后置句,應為“于所遇欣”)譯文:對所接觸的感到欣喜。(九)挖空練習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晚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狀語后置句),修禊事也。群賢(有賢德的人)畢(全,都)至,少長(年輕的人,年長的人)咸(全,都)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高)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把……作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旁邊)。雖無絲竹管弦之盛(繁盛),一觴(喝酒)一詠,亦足以(用來)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萬物)之盛(繁多),所以(用來)游目騁懷(放眼四望,舒展胸懷),足以極(窮盡)視聽之娛,信(實在)可樂也。夫人之相與(交往),俯仰(低頭抬頭之間)一世,或(有的人)取諸(兼詞,之于)懷抱,悟(通“晤”,面對面)言一室之內;或因(隨著,就著)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通“取”)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一時,短時間)得于已,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往,到,此為向往追求)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系著、附著)之實。向(過去、以前)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因為)之興懷;況修(長)短隨化(造化,指自然),終期(至、及)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大,大事。判斷句。死生也是件大事情啊)。”豈不痛哉!每覽昔人興感之由(緣由),若(像)合一契,未嘗不臨(面對)文嗟悼,不能喻(通曉、明白)之于懷。固(本來)知一(以……為一,把……看做一樣)死生為虛誕,齊(以……為齊,把……看做相等)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的原因)興懷,其致(情趣)一(一樣)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這次集會的詩文)。(十)①慨嘆②人生之悲三、合作學習1.①名士相聚之樂:群賢畢至,少長咸集。②環(huán)境優(yōu)美之樂: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③氣候宜人之樂:天朗氣清,惠風和暢。④相聚狂歡之樂: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2.(1)議論的中心話題是生死觀。(2)人生之“痛”:①俯仰一世(生命短暫);②不知老之將至(人生無常);③情隨事遷(美好易逝);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光陰易逝)。3.作者認為,不管人以怎樣的方式活著,生命都在不知不覺中逝去,而壽命的長短只能聽憑造化,最終歸于結束。所以生就是生,活著能享受樂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無。活著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齊觀。暗含有生之年應當做些實事,不宜空談玄理之意。4.①生動、準確的詞語。文中多處詞語使用生動、準確,于洗練中見作者功底。如“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句中“清”字寫出蘭亭周圍水的質——清澈透明,“激”字寫出水的狀——激越奔流,兩者靜動結合,構成互補。“映帶”既寫出了遠觀水的情態(tài),又巧妙地引出與蘭亭的關系,為“流觴曲水”創(chuàng)造了條件。②工整、華麗的對偶。文中多處使用對偶句,增加了文章的形式美,使形式與內容相得益彰。如“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前句遙看宇宙,思緒飛揚;后句回望大地,萬物蔥蘢,心潮澎湃。感情美與形式美達到高度統(tǒng)一。③駢散結合,錯落有致。如文中第三段“夫人之相與……感慨系之矣”,句子形式靈活,有駢句,如兩個“或……”句,節(jié)奏明快,有音樂美;其他多是散句,長短不一,錯落中見精致。5.前兩段以描寫為主,借景抒情;后兩段以議論為主,抒發(fā)自己的人生感悟。6.①景。作者注重用精短的景物描寫,抒發(fā)情理獨特的清淡脫俗而又空靈虛靜的意境。文章第一段用最簡潔的線條、最少的筆墨、最清淡的語言,極寫山高林茂竹修長、水清流激映蘭亭的和諧與疏朗。這種以少勝多、以虛當實、以簡馭繁的景物描寫手法,除了表現(xiàn)作者的審美趣味,更重要的是以留白的方式,為蘭亭盛會中曲水流觴的祓禊之事提供了一個合適的背景,有利于把讀者的注意力引向文章整體情趣與理趣的闡發(fā)。②情。從文章的整體結構看,本文情感呈現(xiàn)一種動態(tài)的變化過程,“樂”“痛”“悲”“感”有張有弛,情趣超凡。“信可樂”的是自然情趣,作者由此抒發(fā)人生感悟。如第四段先言“悲”,后得“感”。“悲”不是簡單地對前文“死生亦大矣”的痛感的強調,而是為人類永遠無法超越的認識上的局限性而感到悲傷。③理。理趣之美,在于文章第三、四段快然自足、倦然有感和臨文嗟悼、世殊致一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與人文價值。

四、教考融合1、B【解析】第一處,行云流水:形容詩文、書畫、歌唱等自然流暢。天衣無縫:比喻詩文等沒有破綻。此處應填評價書法的成語,“行云流水”恰當。第二處,渾然天成:形容詩文結構嚴密自然,用詞運典毫無斧鑿痕跡;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相得益彰:指兩個人或兩件事物互相配合,雙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顯示出來。此處是說整幅書法作品給人的感覺,用“渾然天成”更恰當。第三處,悠然自得:形容自由清閑、心情舒暢。泰然自若:形容在緊急情況下沉著鎮(zhèn)定、不慌不亂。此處是說《蘭亭集序》全篇內容特點,用“悠然自得”更恰當。2、B【解析】從邏輯關系上看,括號中的內容與上文應是因果關系,而“進而”表遞進;“因此”才表因果,據此可以排除CD兩項。再從上下文邏輯意脈貫通上看,上文說“既繼承王羲之等前人筆意,又自由不拘”,下文說“端莊雜流麗,剛健含婀娜”,可見先言“端整沉著”,后表“頗具跌宕搖曳之姿”,排除A。3、D【解析】首先劃線句子缺少主語和介詞“在”,應有指代詞,指代上文的“情感抒發(fā)”,據此可以排除AC兩項。根據橫線所在的上文,“鮮明可感的內容”是“濃烈的情感抒發(fā)”的直接表現(xiàn),排除B。4、B【解析】“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中,“池水盡黑”是完整的主謂句,前面應當斷開,排除A、C兩項。“池水盡黑使人耽之若是”是兩個句子,應斷開,排除D項。故選B。5、D【解析】《資治通鑒》是編年體史書,而欽定的二十四史都是以《史記》為范本的紀傳體史書,因此,《資治通鑒》不在二十四史之列。6、D【解析】王述先前在會稽任職,后因母喪又回到郡里。并非“在會稽任職時,恰逢母喪”。7、①王羲之很喜歡服藥頤養(yǎng)性情,不喜歡在京城,剛到浙江,便有終老于此的志向。②當時驃騎將軍王述少有聲譽,與王羲之齊名,但王羲之卻看不起他,因此二人不和。8、與其他子弟在信使面前的矜持不同,王羲之依然在床上坦腹而食,自然坦率,毫不矯揉造作,郗鑒之所以選中了王羲之,也正是看中了王羲之的這種品質。【參考譯文】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導的堂侄。王羲之小時候不善言談,人們看不出他有什么超人之處。長大后,他很善于辯論,并且以性情耿直而著稱。他特別擅長書法,是古今以來的第一人,人們稱贊他的書法筆勢“飄若浮云,矯若驚龍”,他很被伯父王敦、王導看重。陳留(今河南開封附近)人阮裕在當時享有盛譽,而阮裕也看重王羲之,把他和王承、王悅視為王家三位少年英才。當時有一次,太尉郗鑒派門生來見王導,想在王家子弟中選位女婿,王導讓來人到東邊廂房里去看王家子弟。門生回去后,對郗鑒說:“王家子弟個個不錯,可是一聽到有信使來,都顯得拘謹不自然。只有一個人坐在東床上,坦腹而食,若無其事。”郗鑒說:“這正是我要選的佳婿!”一打聽,原來是王羲之,郗鑒就把女兒嫁給了他。王羲之很喜歡服藥頤養(yǎng)性情,不喜歡在京城,剛到浙江,便有終老于此的志向。會稽山清水秀,風景優(yōu)美,名士薈萃,謝安未做官時就住在這里。還有孫綽、李充等人,都以文章蓋世,他們都在這里建有住宅,與王羲之情投意合。王羲之曾和好友在會稽山陰的蘭亭舉行宴會,并親自作序,來抒發(fā)自己的志向。王羲之生性愛鵝,會稽有一位孤老太太養(yǎng)了只鵝,叫聲很好聽,他想買卻未能得到,于是就帶著親友去觀看。(誰知)老太太聽說他要來,竟把鵝烹煮了,準備招待他,他為此難過了一整天。當時,山陰有位道士,養(yǎng)了一群鵝,王羲之去觀看時非常高興,多次懇求道士要買他的鵝。道士對他說:“你若替我抄一遍《道德經》,這群鵝就全部送給你啦。”王羲之欣然命筆,寫好后把鵝裝在籠子里回去了,一路上樂不可支。還有一次,他到學生家去,看見人家的棐木矮桌潔凈光滑,就在上面寫起字來,一半楷書,一半草體。后來那位學生的父親無意中把這些字給刮去了,他的學生懊悔了好幾天。他的書法當時就很被世人看重,諸如此類的事情很多。王羲之常自稱:“我的書法和鐘繇相比,可以說不相上下;和張芝的草書相比,如同大雁排行落在后面。”又曾經寫信給人說:“東漢張芝臨池學寫字,池水都變成黑色,如果天下人像他那樣沉迷于書法,也不一定比他差。”當時驃騎將軍王述少有聲譽,與王羲之齊名,但王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