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歷史大一輪復習模塊二專題六第17課時專題整合提升課_第1頁
高三歷史大一輪復習模塊二專題六第17課時專題整合提升課_第2頁
高三歷史大一輪復習模塊二專題六第17課時專題整合提升課_第3頁
高三歷史大一輪復習模塊二專題六第17課時專題整合提升課_第4頁
高三歷史大一輪復習模塊二專題六第17課時專題整合提升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六近代中國人民的進一步覺醒與探索——中日甲午戰爭至五四運動前第17課時專題整合提升課專題六近代中國人民的進一步覺醒與探索——中日甲午戰爭至五四運動前鏈接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思想領域的變化1.政治領域(1)中國社會進一步沉淪。?馬關條約?的簽訂,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條約?的簽訂,標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完全形成。清政府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2)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資產階級維新派開展了救亡圖存的維新變法,曇花一現,很快夭折,但起了思想啟蒙作用;農民階級的義和團運動雖然失敗了,但粉碎了列強瓜分中國的“迷夢〞。(3)清王朝的“新政〞和“立憲〞,加速了辛亥革命的爆發;辛亥革命結束了兩千多年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中華民國,實現了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次歷史巨變,中國的政治近代化到達頂峰。北洋軍閥政府對內鎮壓、對外賣國,中國的政治更為黑暗。2.經濟領域(1)中日甲午戰爭后,列強侵華進入資本輸出為主的新階段。列強紛紛在華投資設廠,民族資本主義獲得初步開展,為中國進一步開展孕育了先進的因素。(2)辛亥革命的推動、一戰期間列強暫時放松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加上實業救國思潮的推動,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獲得了進一步的開展,出現了短暫的春天。一戰之后,列強卷土重來,民族資本主義開始走向蕭條。(3)社會生活方面,西方新事物和新的思想觀念不斷傳入,加上中國的政治運動的推動,引起了中國社會在衣食住行和婚喪嫁娶、社交禮儀等方面的種種變化。維新派倡導、臨時政府公布法令推進“斷發易服〞“廢止纏足〞,改革傳統婚姻制度,中山裝受到新派人士歡送;辛亥革命前近代鐵路網格局奠定,汽車傳入上海,1882年傳入,1896年電影業起步,1909年航空業開始出現;報刊在啟蒙民眾方面作用重大。3.思想領域(1)實業救國、教育救國、維新變法、民主共和、民主與科學等各種社會思潮興起和開展。(2)資產階級維新思想成為歷史潮流;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進一步傳播,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三民主義形成;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科學〞的大旗,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潮流;馬克思主義開始傳播,促進了革命的進步和開展。[針對訓練]1.以下圖反映的情景應是哪一次列強侵華戰爭帶來的影響()A.鴉片戰爭B.第二次鴉片戰爭C.中日甲午戰爭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C解析:此題屬于圖片型選擇題,依據圖片信息可知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是在中日甲午戰爭之后,應選C項。2.(2021·成都外國語學校高三月考)“1895年中國有三個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選擇:康有為選擇了變法,孫中山選擇了革命,張謇選擇了實業,而其終極目標都是救國,可以稱之為殊途同歸。〞以下對這段材料解讀不正確的選項是()A.甲午戰爭是中國近代歷史的關節點B.折射出全體國人要求變革的社會思潮C.救國是當時多個新興力量的共識D.反映了中國追求近代化途徑的多樣性B解析:此題考查閱讀材料,提煉信息的能力,屬于逆向思維選擇題,解題時需要抓住“解讀不正確〞。由材料中的“1895年中國〞以及所學知識可知A是對材料的正確解讀;材料介紹了在民族危機下,康有為、孫中山、張謇三個不同代表的救國行為,但不能反映全體國人的要求,因此C、D也是正確解讀,只有B不是對材料的正確解讀,符合題意,應選B。3.(2021·貴州遵義模擬)下表是某一時期中國民族工業開展情況,根據該表得出的結論是這一時期()時期注冊公司數資本總額年均設立公司數每個公司平均資本1903-1908年127家5122萬元21家40.5萬元1913-1915年124家2442萬元41家19.6萬元AA.中小企業數量呈增多趨勢B.民族資本主義整體上呈現萎縮趨勢C.中國民族工業多集中于輕工業D.民族資本呈現增多趨勢解析:此題考查解讀表格信息的能力。1903-1908年民族企業年均設立公司數是21家,每個公司平均資本40.5萬元;辛亥革命后1913-1915年年均設立公司數是41家,每個公司平均資本19.6萬元。從中可以看出企業數量增多,但平均資本額減少,說明中小企業數量不斷增多。4.(2021·黑龍江大慶鐵人中學高三月考)2021年7月楊恒均著的新書?黑眼睛看世界:一個民主小販眼里的世界?中寫道:“在90年前新文化運動的傳承下,今天的知識分子能對先賢的理論補充些什么?能對當下的民眾啟蒙些什么?畢竟在光明中拉開燈不算什么本領,在一片黑暗中找到火燭以達黎明,才是偉大之處。〞這反映了新文化運動()A.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B.尊孔復古逆流泛濫C.促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D.主張維新變法C解析:此題可用排除法,A項是辛亥革命的影響,B項是新文化運動的起因,但在材料中沒有表達;D項屬于19世紀末康梁維新派的主張;新文化運動促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符合“在一片黑暗中找到火燭以達黎明〞的意思。關聯一比較歐洲啟蒙運動與中國新文化運動的異同歐洲啟蒙運動中國新文化運動不同點所處時代主要任務理論體系處于世界資本主義開始確立時發生于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接近尾聲時主要是為了反對封建壓迫面臨反帝反封建的雙重任務形成了完整的理論體系未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歐洲啟蒙運動中國新文化運動不同點具體影響深遠影響局限方面召喚了法國大革命召喚了五四運動推動了歐美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中國革命有了新的理論指導思想家的思想中摻雜有一定的唯心成分前期沒有同勞動人民相結合;在思想文化方面存在形式上的絕對肯定或絕對否認歐洲啟蒙運動中國新文化運動相同點背景內容性質作用封建專制制度阻礙了資本主義經濟的開展,封建思想文化也禁錮了人們的思想兩者都反對專制,追求政治民主,反封建成為共同的內容都是資產階級文化反對封建文化的思想解放運動都極大地批判了封建思想,都為以后的革命奠定了堅實的思想根底,當之無愧地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典題訓練]1.(2021·浙江省教育考試院高考模擬)右圖是?青年雜志?的封面,上面印著法語“LAJEUNESSE〞(青年)和“艱苦力行之成功者〞、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的頭像。這樣的設計反映了創辦者()①精通法國語言文化②宣揚勵志實干③宣傳西方文明④致力于思想啟蒙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D解析:新文化運動期間,西方民主、自由、平等、博愛等思想得到進一步傳播,這些思想的中心是法國的啟蒙思想,因此③④正確;“艱苦力行之成功者〞、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的頭像,說明宣揚勵志實干,因此②正確;①是對材料的錯誤解讀,因此選D。2.(2021·山東日照一模)1879年,挪威作家易卜生發表小說?玩偶之家?,主人公娜拉在終于認清了丈夫的自私、虛偽的真實面目后,毅然覺醒,離開玩偶之家。近現代某一時期,在中國興起了“娜拉熱〞,“出走的娜拉〞深入人心。這一時期是()A.戊戌變法時期B.辛亥革命時期C.新文化運動時期D.“雙百〞方針實施時期C解析:材料表達“女權意識〞和“個體平等〞的思想。戊戌變法倡導“興民權〞“君主立憲〞等民主思想,故A項錯誤;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故B項錯誤;新文化運動批判封建禮教,主張“男女平等〞,關注個體命運,故C項正確;“雙百〞方針推動了文學藝術和科學研究的繁榮,沒有啟蒙思想的含義,故D項錯誤。關聯二中外近代化歷程比較比較項西方近代化中國近代化社會背景西方近代化是在本國商品經濟開展、資本主義產生并開展的前提下開始的中國近代化是在西方列強逐步加緊侵略的情況下開始的比較項西方近代化中國近代化近代化過程(1)15—16世紀,歐洲的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運動,使人們逐漸擺脫了教會的束縛和控制,推動了歐洲向近代化社會的轉變;(2)18世紀,歐洲的啟蒙思想使人們進一步擺脫了封建專制和宗教愚昧的束縛,成為資產階級革命的思想武器;(3)英法美等國通過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資產階級的統治,為資本主義的開展開辟了道路;(4)18世紀后期起,工業革命迅速擴展,大機器生產方式確立,歐美國家相繼實現工業化。(精神——制度——器物)(1)19世紀60年代,洋務派開展了洋務運動,但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之路;(2)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先后發生維新變法運動和辛亥革命,結束了君主專制制度,但真正的民主共和沒有實現;(3)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爆發了要求民主與科學的新文化運動,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器物——制度——精神)比較項西方近代化中國近代化領導階級和目的領導階級都是資產階級。目的都是為了開展資本主義經濟,建立和穩固資產階級統治新思潮以及洋務運動的領導階級是地主階級,目的是維護清王朝的封建統治;而維新變法運動及辛亥革命是由資產階級維新派和革命派分別領導,其目的是開展資本主義經濟和建立資本主義制度比較項西方近代化中國近代化近代化的阻力和任務阻力主要是本國的封建制度以及封建經濟,所以主要任務就是反對封建專制和封建神學以實現民主政治;反對封建經濟制度,進行工業革命,實現生產力的飛躍;反對封建思想,提出自由、平等、法治、民主的資產階級新思想阻力不僅有本國的封建勢力,還有外國侵略勢力,所以中國實現民主化、工業化的前提是首先要推翻外國的侵略,實現國家的獨立[典題訓練]3.下表為近代西方科技在上海、重慶出現的時間,從中可以得出的合理結論是(

)技術門類西方發明上海重慶鐵路1825年1876年1934年電話1876年1882年1912年電燈1881年1882年1906年汽車1883年1901年1928年無線電1896年1909年1928年B①中國充分吸收了西方工業革命成果②中國近代化進程從沿海向內地擴展③交通通訊改變著中國近代城市生活④民族資本主導中國近代化開展歷程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③④解析:材料中表格的內容顯示上海與重慶對近代西方科技的吸收是不平衡的,也就說明中國對西方工業革命成果吸收的不充分,所以①中國充分吸收了西方工業革命成果不正確。中國的民族工業開展非常不充分,與本國的封建經濟和外國的資本主義經濟相比力量十分微弱,所以④民族資本主導中國近代化開展歷程不正確,故答案選擇B項。4.中國的近代化之路和西學東漸有著密切的關系,以下有關二者關系表述不正確的選項是()A.西學東漸促進了中國近代化進程B.二者都經歷了由低級到高級的開展過程C.中國的近代化在時間上早于西學東漸D.二者都包含政治、經濟和思想等方面的內容解析:此題考查中西近代化的聯系,注意選擇不正確的選項。中國的近代化是在西學東漸的影響下發生的,故C項錯誤,符合題意。C主題一列強侵華史與中國人民的探索史[熱點綜述]本專題有兩條主線,一是列強的繼續侵華,從中日甲午戰爭到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最終形成;另一條線索是中國人民救國圖強的探索,義和團運動、資產階級維新變法、辛亥革命以及資產階級激進派掀起的新文化運動,表達了中國人民的偉大力量。聯系當前時事,中日關系錯綜復雜,故中日甲午戰爭作為歷史參考,意義重大。辛亥革命使中國結束帝制,謀求政治民主化,與當前提倡民主法制是相通的,所以此兩點應為熱點。[知識通關]一、近代前期中國對抗外來侵略屢敗的原因1.從主觀上看(1)清朝封建統治腐朽,統治者又閉目塞聽、愚昧無知,造成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全面落后。(2)戰爭爆發后,清政府或戰和不定或片面求和,組織抵抗不力。盡管軍民奮起抵抗,但無力扭轉戰局。2.從客觀上看(1)鴉片戰爭中的英國最先完成工業革命,是頭號資本主義強國。(2)法國在19世紀中期完成了工業革命,與英國共同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3)明治維新之后的日本,資本主義開展迅速,19世紀末已成為亞洲強國。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開展,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實力更加強大。綜上所述,中國戰敗的根本原因是落后腐朽的封建主義無法對抗新興的資本主義。二、資本主義道路為何在中國行不通源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開展的不充分,所以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自身具有軟弱性和時代局限性,不可能徹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對點訓練]1.(2021·福州調研)有人認為:“民國成立后,國家自國家,社會自社會。〞這一觀點的含義是()A.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凱竊取B.民主思想未對民眾產生影響C.傳統社會沒有得到根本改造D.各省對共和政體并不認同解析:此題考查學生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民國成立后,國家自國家,社會自社會〞強調的是民國成立后中國社會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轉變,即傳統社會沒有得到根本改造,由此分析C項符合題意。C主題二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曲折開展[熱點綜述]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產生、開展起來的,沒有形成完整的工業體系,過分依賴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資本主義并未開展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的主體。中國民族工業的開展經歷了曲折的歷程。結合政治和思想史的有關知識,概括歸納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開展的啟示,高考重視對這一知識點的考查。[知識通關]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曲折開展的啟示1.國家獨立是民族經濟振興的根本前提。阻礙近代民族資本主義開展的最主要原因是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和對中國市場的占領,使中國喪失了獨立開展民族經濟的條件。2.善于抓住有利的國際環境是振興民族經濟的重要策略。一戰期間的“短暫春天〞正是抓住了有利的國際環境。當今世界經濟一體化、和平與開展成為時代主題以及科技革命都為我們振興民族經濟提供了有利的國際機遇。3.優化投資環境,減少壟斷經營。近代官僚資本的壟斷成為民族資本主義開展的又一重大障礙。當前建立公平、公正的經營投資環境,是推動我國民族經濟全面振興的重要條件。4.提供充足的資金,以科技為先導。近代中國民族經濟舉步維艱的原因包括資金少,技術力量薄弱,對外國依賴性強。可見,民族經濟假設要開展,不但要有穩定的資金來源,健全的金融體制,同時要注重技術的研發,增強國際競爭力。[對點訓練]2.(2021·浙江紹興一中高三期中)厘金原是1853年實行的一種臨時籌款方法,即一種由地方督撫自行掌握的酌量抽厘的商業稅,實行遇卡抽厘,稅款完全出自華商而不涉及外商。至1931年,沿襲70余年的厘金制度被廢除。以下對厘金理解準確而全面的是()①不利于民族工業開展②削弱了本國商品競爭力③強化重農政策的手段④便于地方割據勢力抬頭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B解析:①②④都是厘金政策產生的影響;厘金實質是商業稅,與③中的重農無關,故排除③,所以選擇B項。主題三自由、平等、開放——近代社會生活與習俗變化表達的思想觀念[熱點綜述]西方先進國家的入侵,先進文明的傳入,“進化論〞的引進,對中國知識分子群體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成為中國思想界之“催化劑〞。數次對抗戰爭的失敗,洋務運動的鍛煉,戊戌變法的教訓,辛亥革命的結局,促使中國出現了一個新型的知識群體。他們宣傳資產階級的新的生活觀念,這種新的文化價值觀成為中國近代社會習俗嬗變的至關重要的思想根底;在資產階級自由、平等、博愛等開放思想的浸潤下,一種嶄新的社會風俗開始出現。高考重視對近代社會生活及思想觀念的命題考查,主要考查近代社會生活與習俗變化中蘊含的思想觀念及本質,考查透過現象分析理解歷史本質的能力。[知識通關]一、近代前期中國社會生活的變遷變化時間歷史背景表現第一次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