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設計實踐的類型和評價標準_第1頁
城市設計實踐的類型和評價標準_第2頁
城市設計實踐的類型和評價標準_第3頁
城市設計實踐的類型和評價標準_第4頁
城市設計實踐的類型和評價標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城市設計實踐的類型和評價標準城市設計的3種類型:開發型(Development)保育型(conservation)

社區型(community)

城市設計的類型開發型城市設計此類城市設計是指城市中大面積的街區和建筑開發、建筑和交通設旆的綜合開發、城市中心開發建設及新城開發建設等大尺度的發展計劃,其目的在于維護城市環境整體性的公共利益。提高市民生活的空間環境品質。開發型城市設計實施通常是在政府組織架構的管理、審議中實現的。開發型城市設計橫濱“未來港灣21世紀”,1960年代開始籌劃,1983年開始實施的橫濱“未來港灣21世紀”城市設計計劃,是一個典型的分區級的、開發與環境改善相結合的成功案例。這一地區原是三菱橫濱造船廠和鐵路貨運站所在地,在橫濱城市總體規劃中,這一總面積達1.86km2的地區被確定為未來橫濱新的城市中心,并將橫濱站周邊地區和關內、伊勢佐木町地區連成一片

未來港灣21世紀開發型城市設計未來港灣21世紀未來港灣21世紀MM21地區鳥瞰開發型城市設計未來港灣21世紀MM21地區模型未來港灣21世紀開發型城市設計未來港灣21世紀晨曦景色未來港灣21世紀開發型城市設計未來港灣21世紀從“日本丸”紀念公園遠眺太平洋橫濱大廈未來港灣21世紀開發型城市設計未來港灣21世紀夜景未來港灣21世紀開發型城市設計未來港灣21世紀標志塔旁的石造船塢改造成觀演休閑空間未來港灣21世紀開發型城市設計未來港灣21世紀皇后廣場大廈的室內空間未來港灣21世紀開發型城市設計未來港灣21世紀從橫濱地區看MM21地區未來港灣21世紀開發型城市設計未來港灣21世紀地標塔未來港灣21世紀開發型城市設計未來港灣21世紀未來港灣21世紀標志塔入口開發型城市設計未來港灣21世紀皇后廣場大廈入口的城市設計處理開發型城市設計東京新宿副中心建設也是一個重要實例。新宿地區的城市設計工作始于1968年,當時專門成立了《新宿副中心開發協議會》,1991年,48層高的東京新都廳的最后建成,標志著這一區域的建設告一段落。

東京新宿副中心開發型城市設計東京新宿副中心新宿地區開發型城市設計東京新宿副中心新宿東京新都廳外景東京新宿副中心開發型城市設計東京新宿副中心新宿東京新都廳與廣場東京新宿副中心開發型城市設計東京新宿副中心新宿東京新都廳平面東京新宿副中心開發型城市設計東京新宿副中心新宿區外部空間處理東京新宿副中心開發型城市設計東京新宿副中心周邊環境東京新宿副中心開發型城市設計東京新宿副中心新宿區建筑保存性城市設計和城市更新

保存型城市設計(UrbanConvervation)通常與具有歷史文脈和場所意義的城市地段相關聯,它強調城市物質環境的內涵和品質方面,而非一般房地產開發只注意外表量的增加和改變。

保存性城市設計和城市更新

在美國,從1960年代末起,由民間及社區所倡導和推進的歷史遺產保存運動,已經普遍地爭取到政府對城市歷史文化與景觀特色的重視,因而各地的地方政府均順應民意要求,將編列歷史古跡、建設城市標志物、劃定歷史地段作為城市建設和城市設計的基本空間策略。

保存性城市設計和城市更新

九華山——臺城段明城墻保護規劃設計也是保存性城市設計的典型案例。南京城墻始建于1366年,1386年竣工建成,南京城墻共建城門13座,城門頂端建有高聳的城樓。與中國一般城池不同,南京城并未采用以往都城建設取方形或矩形的古制,而是著眼于軍事要求,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地勢地貌和水面,以便于攻守。城墻平面呈多邊形,蜿蜒起伏,全長共33.67km,超過世界名城巴黎的城墻(29.5km),是世界上最長的都城城墻。

南京明城墻歷史地段保護性城市設計保存性城市設計和城市更新

歷史記載,南京城墻約50年進行一次小修,直到20世紀基本完好。民國以后,城墻已失去防御功能,再未大規模修繕過。由于年久失修,加之自然、戰爭和1950年代人為拆毀的損害,到1980年代,南京城墻已經滿目瘡痍、破爛不堪。1982年,南京市政府對城墻進行了實測和現狀調查,目前所遺存的城墻遺址為21.35m,但仍彌足珍貴,現正在積極保護,并準備申報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南京明城墻歷史地段保護性城市設計保存性城市設計和城市更新

九華山一臺城段明城墻位于南京東北角,玄武湖南側,東起太平門附近的九華山,西抵北極閣安仁街,城墻總長1700m。從現狀看,該段城墻內外自頂到底均為城磚砌筑,城頂寬8—21m,城高15-22m,是明城墻最高的一段,“文化大革命”時,城墻內開挖了許多防空洞,使城墻破損嚴重。

南京明城墻歷史地段保護性城市設計保存性城市設計和城市更新

1994年,根據市政府“明城墻風光保護規劃”和“全面保護,重在搶險,整治環境,適度開發”的原則,中國與日本開始合作實施修復計劃。5月24日,以平山郁夫為團長的日本代表團出席了開工典禮。1995年修復城頂結構及外側城垛,在玄武湖一側新建登城口一處,并新建天橋與雞鳴寺建筑群相連。此段城墻的修復及其周邊環境的規劃設計主要包括了3項內容。

南京明城墻歷史地段保護性城市設計保存性城市設計和城市更新

1)文物保護2)環境保護3)景觀視野保護南京明城墻歷史地段保護性城市設計保存性城市設計和城市更新

九華山一臺城段明城墻保護的規劃建設擴大了南京市旅游景點的空間范圍。由于南京城墻是國寶級的歷史文十七遺產,所以與城墻相關的各旅游景點,如玄武湖、雞鳴寺、九華山等的知名度得到提高。目前,該景點系列已經向公眾整體開放,人們可以從該景區系列的任一處開始游覽觀光,通過城墻——這一富有深厚場所意義的步行道,領略到一幅幅美麗動人、意境深遠的山水畫卷。南京明城墻歷史地段保護性城市設計保存性城市設計和城市更新

南京明城墻歷史地段保護性城市設計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保存性城市設計和城市更新

南京明城墻歷史地段保護性城市設計九華山—臺城段城墻全貌保存性城市設計和城市更新

南京明城墻歷史地段保護性城市設計玄武湖保存性城市設計和城市更新

南京明城墻歷史地段保護性城市設計北極閣山丘保存性城市設計和城市更新

南京明城墻歷史地段保護性城市設計雞鳴寺香客社區型城市設計社區型城市設計主要指居住社區的城市設計,這類城市設計更注重人的生活要求,強調社區參與。其中,最根本的是要設身處地地為用戶、特別是用戶群體的使用要求、生活習俗和情感心理著想,并在設計過程中向社會學習,做到公眾參與設計。在實踐中,社區設計是通過咨詢、公眾聆聽、專家幫助以及各種公共法規條例的執行來實現的。這一過程不僅僅是一種民主體現,而且設計師可因此掌握社區真實的要求,從實質上推進良好社區環境的營造,進而實現特定的社區文化價值。

社區型城市設計社區型城市設計主要指居住社區的城市設計,這類城市設計更注重人的生活要求,強調社區參與。其中,最根本的是要設身處地地為用戶、特別是用戶群體的使用要求、生活習俗和情感心理著想,并在設計過程中向社會學習,做到公眾參與設計。在實踐中,社區設計是通過咨詢、公眾聆聽、專家幫助以及各種公共法規條例的執行來實現的。這一過程不僅僅是一種民主體現,而且設計師可因此掌握社區真實的要求,從實質上推進良好社區環境的營造,進而實現特定的社區文化價值。

社區型城市設計

著名實例有愛坡雅主持完成的美國加州圣地亞哥都市區城市設計研究、R·歐斯金主持設計的英網紐卡斯爾的貝克(Byker)居住區、清華大學完成的北京菊兒胡同改建、東南大學完成的南京甘熙故居歷史地段改造和宜興古南街街坊改造設計等。社區型城市設計愛坡雅于1974年完成的圣地亞哥都市區發展研究,在整個地區的自然條件和人文特色的架構上,綜合了當地居民對生活環境體驗的評價和對未來的期望,整理成一個廣泛而完備的價值系統,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一組堪為典范的城市設計政策和導則。這一案例在美國具有廣泛的影響

圣地亞哥都市區發展研究

社區型城市設計

R.歐斯金主持的英國紐卡斯爾貝克住宅區設計改造也是一個成功案例。該設計充分聽取和吸收了社區居民的意見,合理利用北高南低起伏的地形,保留了原先一些有價值的居民、教堂和商店,并在最北面規劃了一組4-8層的蛇形住宅樓(即著名的“貝克墻”),形成一道抵御冬季北風侵襲和區外干道交通噪聲的隔音屏障。貝克住宅區改造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該城市設計在與特定的自然生物氣候和社區文化的結合方面樹立了典范,其設計思想具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并被公認是當代城市設計和建筑設計完美,結合的典范作品。紐卡斯爾貝克住宅區設計社區型城市設計紐卡斯爾貝克住宅區設計英國紐卡斯爾貝克住宅區總平面圖社區型城市設計紐卡斯爾貝克住宅區設計英國紐卡斯爾貝克住宅區照片社區型城市設計紐卡斯爾貝克住宅區設計英國紐卡斯爾貝克住宅區照片社區型城市設計于1960年代開始建設的代宮山集合住宅位于日本東京澀谷區,設計者是當代日本著名建筑師楨文彥。

東京代宮山集合住宅

社區型城市設計

1960年代的東京城市環境還比較好,到處都有豐富自然的老式街區。而代官山是東京一個較少受到污染的地區,且位置適中,建筑基地形狀不規則,只有沿街一面較整齊,地勢有一定的跌落。當時,代宮山地區的朝倉家族希望以分期的方式來開發這塊土地,并使其成為東京新的都市商住區

東京代宮山集合住宅

社區型城市設計

1960年代的東京城市環境還比較好,到處都有豐富自然的老式街區。而代官山是東京一個較少受到污染的地區,且位置適中,建筑基地形狀不規則,只有沿街一面較整齊,地勢有一定的跌落。當時,代宮山地區的朝倉家族希望以分期的方式來開發這塊土地,并使其成為東京新的都市商住區

東京代宮山集合住宅

東京代宮山集合住宅鳥瞰社區型城市設計與許多東方的城市形態類似,東京傳統街區總的來說都是封閉式的,街道兩旁是高高的圍墻。第一期工程的設計主題是“沿街空間”,設計內容是兩棟商住建筑,設計利用正交式的凹凸布局與所在地段的形狀相配合,并采用了諸如轉角廣場、下沉庭園、內外通透等典型的城市設計手法;建筑沿街一面有高出道路的平臺,供人們步行之用,從平臺可以直接進入店鋪空間。東京代宮山集合住宅

社區型城市設計第二期工程基地進深較大,一組商店建筑群圍繞一個內向的廣場庭院布置。沿街開大玻璃窗,并有較寬的開敞廊道通向內院,體現了空間流動的設計概念,這也是設計吸取日本建筑傳統的結果東京代宮山集合住宅

社區型城市設計東京代宮山集合住宅

東京代宮山集合住宅沿街景觀社區型城市設計東京代宮山集合住宅

東京代宮山集合住宅二期商鋪近景社區型城市設計東京代宮山集合住宅

東京代宮山集合住宅二期入口和庭院社區型城市設計第三期工程與第一期工程建設相差近10年。三期工程中心部分將原基地上的綠陰小丘組合在庭園中,建筑尺度較前兩期大了許多,建筑外部用材也已不再是傳統的抹灰,而是用了方形瓷磚飾面,造型要素也有了新的發展,出現了曲線形的門斗、臺階和樓梯,造型手法趨向于簡潔抽象。毗鄰三期工程的,同樣由楨文彥設計的丹麥駐日本大使館也運用了院落組合手法,但材料和色彩有所區別。東京代宮山集合住宅

社區型城市設計東京代宮山集合住宅

東京代宮山集合住宅三期庭院社區型城市設計東京代宮山集合住宅

東京代宮山集合住宅三期商鋪局部社區型城市設計其后又在地段的西端和街的北面建設了后三期工程,一直到1992年全部完成,前后達25年時間。東京代宮山集合住宅

社區型城市設計雖然日本在一些特殊的場合設有總協調建筑師制度,可以針對某一特定地區規定規劃構想和分階段的設計細則,并在實施過程中,對各設計單體的建筑師進行解釋和引導,但這是難得一塊由同一位建筑師之手,通過整體的城市設計思想,在一個如此長的時段內設計出來的城市街區。其設計可以說是從打破傳統的圍墻開始的。東京代宮山集合住宅

社區型城市設計隨著一年年的建設,“沿街的圍墻”逐漸變成了“沿街的空間”,并以不斷變化的建筑形式逐漸增生,“在總體設計上表現出差異和類似的關聯。在與街道平行的硬質,臨街面內部,設計了一系列公共、半公共和私密的都市空間,在解決功能問題的同時,創造出與人的尺度相符的空間環境。整個工程外飾建材的變化,也反映出日本戰后建筑材料變遷的歷史,從清水混凝土到瓷磚、玻璃、金屬墻板,其中始終圍繞著楨文彥的“技術—建筑一人”相結合的主題”東京代宮山集合住宅

城市設計的目標理想目標和具體目標

理想目標理想目標是指“值得追求的,但在今天的條件(如法規的、經濟的條件)下一時還達不到的狀況”;理想目標一般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如不列顛百科全書指出“城市設計的主要目的是改進人的空間環境質量,從而改進人的生活質量”,這就是一種理想目標。理想目標同時又為一定地域的社區成員所共享,為較多的人所信奉并矢志追求,但在現階段不一定能實現,如綠色城市、花園城市等等。城市設計的目標理想目標和具體目標

具體目標具體目標則指“可能的,今天可以達到的狀況”(Shirvani,1985)。細分之,目標還可分為質量性目標和數量性目標。

具體目標則常是近期的,為較小的社會團體或個體所擁有,一般指特定的城市環境建設要求,具有可操作性的特點,如在我國目前許多城市制定的廣場和綠地建設計劃就屬具體目標。

城市設計的目標理想目標和具體目標

理想目標與具體目標有內在的接續關聯,只有具體目標而無理想目標就會使城市設計的視野過于“近視”,很容易過時。以我國為例,現階段就應將補救和糾正快速城市化進程中物質形態發展和城市建設中的缺點和失誤,作為城市設計的重要的具體實施目標,而這一目標顯然與城市發展的長遠利益相關。理想目標可以因時過境遷而被淘汰,《雅典憲章》所倡導的“現代城市”,曾經閃耀著理想的光芒,并影響了整整一代人,但今天就與人們新的跨世紀“可持續發展”的建設思想發生一定的沖突。隨著時間的推移、設計活動的深入、約束條件的改變,最初視為理想的目標最終也可能成為可以實現的具體目標。

城市設計的目標四類具體目標

任何城市設計總是要滿足特定的功能要求。在通常情況下,也即是城市和政府機構為特定的城市設計項目規定的與經濟活動相關聯的要求,如土地利用、交通組織、公共空間設置、促進商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等目標。功能的目標

城市設計的目標四類具體目標

變化是現代社會的基本特征,常常形成設計目標的一部分。中國目前正處在一個城市快速成長期,建設目標的部分不確定性是非常普遍的。城市設計重視對付變化的策略。

功能的目標

成長的目標

主要有兩條原則:①為城市的成長性和靈活性而設計。②松弛適配概念,即設計留有應對成長變化的余地,這意味著經濟上必須為此付出代價。

可行的途徑是:第一,兩者都適當考慮,但不絕對化;第二,在城市設計涉及的各層次的內容對象中,區分不同的靈活變化要求,有時甚至日后廢棄也可作為一種策略。事實上,社會和技術變化的周期越來越短,有時比建筑物和空間形態壽命還短。隨著時間的流逝,任何具體環境的物質構成和布局形式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變更,較為常見的變化有3種:一是改善,如街道、廣場空間的局部立面變化;二是擴建和改造;三是開放空間圍合及設施的永久性變化。城市設計的目標四類具體目標

特定的物質環境所服務的用途或目標總是作為群體的人。委托人可能是某一社會團體或單位,而使用者則又可劃分成許多不同興趣、不同活動方式的人群,這三種類型的人對環境均有自身獨有的興趣和目標,這就給城市設計者帶來了實踐倫理問題。歷史上的城市設計多以價值絕對主義為準繩,設計者總是想用自己的想法使其他人的認識產生改變,像昌迪加爾、巴西利亞、堪培拉和華盛頓這樣的城市整體性,設計者如沒有絕對主義的態度是產生不出來的。但一旦人們對權威產生懷疑時,絕對主義就會產生問題。

功能的目標

成長的目標

為他人設計的目標

城市設計的目標四類具體目標

無論是使用者,還是委托人,都對城市空間環境的外觀和“美”有明顯的要求。國外一項城市設計研究的結果表明,美學質量對于委托人非常重要,特別是當他們得知選擇與經濟因素無關時,其“自由選擇”便立刻受到美學考慮的影響。功能的目標

成長的目標

為他人設計的目標

美學的目標

實踐表明,美學上不成功的城市設計往往是與滿足人基本需求的環境質量問題共存的,是和諸如空間與時間的導向要求、區分不同場所、步行舒適程度、躲避交通噪聲、尋覓休息交流空間等人的具體需求緊密聯系著的。公眾的期望、態度及心理體驗過程一般也有某種一致性。人們總是會在整體上尋求舒適、愉悅的城市空間環境。過去城市設計師的美學目標通常局限在統一性和確定性上,但今天這種準則只能被視為是一種例外的情況,因為對比和變化同樣可以是基本的美學目標。城市設計的評價在城市設計中,評價乃指為特定目的,在特定時刻對設計成果做出優劣的判斷。判斷與人的價值取向有關,只有當評價者價值觀相近時,才可能得到比較一致的判斷。傳統的城市設計按美學質量評價,后來經濟和效率的標準又充實到美學標準中。今天我們已經有了定量(可量度)和定性(不可量度)兩類設計評價標準。城市設計的評價定量與定性評價

定量的城市設計標準的外延包括某些自然因素,如氣候、陽光、地理、水資源等和具體描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