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篇物流管理--郵政發展2005年中國郵政發展統計公報【郵政業務】2005年,中國郵政抓住郵政發展與改革的重要機遇,以加快業務發展為主線,進一步強化經營服務,夯實經營管理基礎,抓好各項措施的落實,郵政業務保持平穩增長。全年郵政業務總量完成625.5億元。郵政業務總收入完成577.2億元。函件完成73.5億件,收入實現50.3億元。其中,商函業務開展了“數據為翼,商函騰飛”勞動競賽活動,商函收入實現35.7億元,增長11%,占函件收入比重達70.9%。帳單業務發展初具規模,服務種類不斷增多,業務量增長14.3%,收入增長15.8%。包裹完成9531.8萬件,收入實現22.8億元,其中,校園包裹、軍營包裹等開發力度不斷加大。報刊業務加大了市場開發和合作力度,加強了與報刊社的溝通與聯系,成功組織實施了麥肯錫報刊發行項目。全年訂銷報刊累計達到160.3億份,訂銷報刊共計8897種,比上年增加635種。2006年度收訂流轉額104億元,增長5.7%。集郵業務圍繞鄭和下西洋600周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六十周年、中國電影誕生一百周年、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會徽和吉祥物等重大題材,以及其他社會熱點題材郵票的發行,組織做好集郵品開發和經營工作。全年集郵郵票銷售12.1億枚,集郵品銷售2940.8萬冊。發揮“三流合一”的品牌優勢,積極開發代收費、郵政票務等高效業務,大力培育郵政短信、支付網關等具有郵政自有品牌的信息增值業務。全年代收話費業務增長30%。速遞業務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不斷鞏固網絡優勢,增強競爭能力,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全年業務量增長15.7%,收入實現65.8億元,增長19.4%。物流業務借助統一高效的物流配送網絡,不斷強化物流運作體系的建設,繼續做大規模,擴大市場份額。全年物流業務收入實現19.5億元。儲蓄業務積極應對國家的政策調整,進行有效的資金運作,提高資金運用收益率,在加大儲蓄網點改造增加吸儲能力的基礎上,保持住了業務的穩步發展勢頭。郵政儲蓄期末余額達到13599億元,比上年末增長26.1%,儲蓄收入實現282.1億元,增長14.4%。國際業務保持較好增長態勢。國際及港澳臺郵政業務總量完成33.7億元,增長17.3%。國際及港澳包裹完成156.7萬件,增長5.2%。國際及港澳臺特快完成698.8萬件,增長28.7%。國際匯票完成17.8萬張,增長68.4%。【郵政通信網路與通信能力】2005年,郵政通信能力進一步提高。“全夜航”網絡初步建立了以上海為主要集散中心、武漢為輔助集散中心的網絡平臺。網絡覆蓋了30個省(區、市)200多個城市。物流網絡建設進一步加快,開通了以成都為中心的西南物流集散網和以西安為中心的西北物流集散網,實現了5大區域物流集散網之間的互聯互通,初步建成了全國郵政物流網絡平臺。物流集散網覆蓋范圍遍及31個省(區、市)、300多個地(市)、1800多個縣。行郵專列擴能西進取得明顯成效,行郵專列運輸往返利用率平均保持在80%以上,利用行郵專列帶運的郵件干線運輸時間平均縮短了1?3天。報刊提速覆蓋面進一步擴大。以10個經濟發達、報刊業務量大、運輸條件便利的城市為中心,對640種發行量較大的報刊實施了新一輪提速,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周邊地區的暢銷報刊提前了6?24小時上市或妥投。全國擁有專用郵政運輸飛機9架,郵船5艘,火車郵廂406輛,各類郵政汽車5萬輛,其中,郵運汽車1.2萬輛(八噸及以上1882輛),郵政儲蓄專用汽車5061輛,速遞業務專用汽車7510輛,物流專用汽車4859輛,投遞專用汽車5556輛。郵路總數2.1萬條,其中,航空郵路1034條,鐵路郵路164條,汽車郵路1.5萬條。郵路總長度(單程)340.6萬公里。農村投遞路線總長度(單程)356.5萬公里,城市投遞段道4.8萬條。“兩子系統”工程建設進一步加快,應用系統建設工作穩步推進,實現了郵政信息網和實物網的數據對接交換,提高了郵政生產效率和服務質量。速遞子系統完成324個站點的升級改造,同時也完成了速遞全國中心的升級改造,實現與中心局系統的互聯互通。郵資票品管理系統已在全國31個省和277個地(市)上線運行。電子化支局系統統版軟件已在2.1萬個網點推廣。電子郵政建設穩步推進。推廣了海航票務銷售系統,全國24個省105個呼叫中心、1167個網點實現了海航票務銷售。全國郵政名址信息系統建成投產,完成了全國中心、31個省中心、261個地市信息上線運行。2005年,全網實現了郵政儲蓄系統與匯兌系統的互聯互通及郵政儲蓄資金和匯兌資金的合并使用,優化了匯兌業務的處理流程,簡化了匯兌系統前臺操作,實現了郵政匯兌產品的多元化。正式啟動了郵政金融電子稽查系統,完成了全國中心和河北、廣東兩個試點省的上線運行工作。全國31個省(區、市)局完成郵政外幣儲蓄系統的上線推廣工作,為全面對外開辦外幣儲蓄業務奠定堅實的基礎。2005年底,在郵政儲蓄開立的賬戶達3.5億戶,持有郵政儲蓄綠卡的客戶達1億戶。【郵政通信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2005年,中國郵政努力改善服務條件,認真履行郵政普遍服務職責,切實提高服務質量,不斷提高郵政的整體社會服務形象。通過深入開展“提高服務質量、讓用戶滿意”專項活動,提高了郵政企業形象。郵政服務人員的服務意識、服務技能、業務素質以及規章制度的執行力度等較以往有了明顯提高,服務工作有了明顯改觀。用戶評價郵政服務綜合滿意度達到87.8分。通過深入開展學習王順友先進事跡的活動,激發了投遞人員愛崗敬業精神,保證了投遞服務質量,提高了客戶滿意度,獲得了社會各界的贊揚。各局加大了投遞網絡建設力度,積極探索投遞作業組織新模式,優化內部處理環節,提高了投遞服務水平。全國郵政局所、代辦點合計6.6萬處,其中,設在農村的局所、代辦點4.7萬處。電子化局所2.4萬處。郵政報刊圖書銷售點4.7萬處,集郵品銷售點1.7萬處。郵政儲蓄點3.5萬處。全國郵政信報箱群36.7萬處,郵政信筒信箱20.2萬個,郵政妥投點達3752.9萬個。局所、代辦點平均服務人口達2萬人,每百人報刊量為11份。2005年郵政行業管理工作繼續得到加強。積極推進郵政法的修改工作;按照“中央、地方立法并舉”的方針,28個省出臺了38部地方性郵政法規或政府規章。充分發揮郵政安全監管職能,推進依法行政,認真開展行政審批清理工作,國家郵政局共清理17項,合并5項,取消7項,保留了5項。各省郵政部門清理300多項/次,保留90多項/次,削減行政審批項約70%。從整頓和規范市場經營秩序入手,切實搞好郵政市場的監管工作。加大對侵犯郵政專營行為的查處,維護郵政通信安全和公民的合法通信權利。全國郵政行政執法部門共出動執法檢查10多萬人次,下達處罰決定及整改通知6000余件。針對近年來社會上一些快遞公司將違法收集的信函、文件等郵件,隨意積壓損毀用戶舉報增多的情況,國家郵政局開展了兩次大規模的全國執法行動,查處了大量的違法案件,凈化了郵政市場的環境。在對集郵交易市場進行定期檢查的同時,依法查處了一批制售假郵資憑證的案件,維護了國家的利益,為郵政改革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郵政固定資產投資】2005年,實際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44.8億元。其中,完成基本建設投資13.7億元,占總投資比重為30.6%;完成技術改造投資31.1億元,占總投資比重為69.4%。2005年,繼續堅持“量入為出、資金平衡、先急后緩、確保重點”的原則,壓土建、調結構、保應用,將資金重點投向投遞網建設、終端設施改造,著重提高核心業務競爭能力建設,優化資源配置,發揮全網資源效益。同時,加大對投資計劃執行情況的監督和檢查,強化對技改項目的管理,確保提高投資效益。【郵政勞動工資】2005年,勞資工作緊緊圍繞國家郵政局黨組確定的改革和發展目標,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堅持以人為本,依法規范,調整結構,進一步深化用工制度改革。建立以崗位管理為核心的用工管理機制,為推動郵政事業持續健康快速協調發展提供人力資源保證。2005年末全部從業人員68.9萬人,其中,合同用工41.7萬人。全員勞動生產率與上年基本持平。【郵政科技】2005年郵政科技工作繼續突出創新、突出重點,在全面推進標準化工作、支撐改革和決策、支撐郵政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較好地支撐了郵政的發展。全國郵政科技總投入9974.5萬元,其中軟科學研究投入1631.7萬元,標準研究投入515.5萬元,計算機應用投入4858.3萬元,設備開發投入592.7萬元,成果推廣投入1402.3萬元。全國郵政科技管理人員1721人,其中大學以上學歷1160人,占總人數的67.4%。全國郵政獨立科研單位17個,從業人員1973人。承擔各類科研課題316項,其中國家級2項,省部級244項。全國郵政共登記科技成果305項。全國郵政獲獎成果40項,發表科技論文166篇,出版科技著作1種,新增專利3項,擁有發明專利總數49項。【郵政職工教育培訓】2005年全國郵政共有專業技術人員7萬人。其中,女性為2.5萬人,占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35.2%;少數民族3443人,占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4.9%。在職的專業技術人員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人員為4228人,中級16958人,初級43564人。2005年全國郵政企業約有36.5萬人參加各類在職培訓,從業人員年培訓率為53%;有3.5萬人參加各類學歷教育,在學率為5.1%;用于教育培訓的經費總額為1.7億元。中國郵政擁有各級職工培訓中心220所,各類專職教師673人,校舍面積81.4萬平方米。建成了擁有1個一級中心、31個二級中心的郵政遠程教育培訓網,提升了郵政教育培訓的能力。【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國郵政與世界所有國家和地區建立了通郵關系,與154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郵件總包直封關系;國際郵件互換局和交換站總數達到56個;與200個國家和地區開辦了郵政匯兌業務;國際郵政速遞業務可以通達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5年,中國郵政積極參與國際郵政事務,廣泛開展與外國郵政和國際企業集團的交流與合作。11月份,第六屆中日韓郵政高峰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圍繞提高EMS服務質量、物流合作、新業務開發和郵政改革等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了意見,并達成了廣泛的共識。12月份,第四屆中日韓郵政金融高層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圍繞郵政金融業務發展戰略、人員培訓、保險和國際匯兌業務發展四個主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交流。
2005年,通過高層訪問,增強了與世界郵政部門間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合作關系。與波蘭、奧地利、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美國、荷蘭、俄羅斯、德國、蒙古、卡塔爾、羅馬尼亞、哈薩克斯坦等10多個國家的郵政部門就進一步加強在郵政、集郵和金融等業務領域的合作問題交換了意見。2005年,與列支敦士登、荷蘭、加拿大聯合發行了3套郵票。注:各項統計數據未包括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及臺灣省。(國家郵政局計劃財務部)2005年郵政發展主要指標【郵政主要業務量指標發展情況】指標名稱單位2005年2005年比上年(%)函件總數萬件735114.8-11.2包裹萬件9531.8-4.2匯票萬筆16051.9-10.3訂銷報紙累計份數萬份1502669.3-1.3訂銷雜志累計份數萬份100314.6-6.2集郵郵票萬枚121213.5-18.7郵政儲蓄期末余額億元13599.026.1特快專遞萬件22880.315.7【郵政主要業務量分省情況】函件(萬件)包裹(萬件)匯票(萬筆)訂銷報紙累計份數(萬份)訂銷雜志累計份數(萬份)集郵郵票(萬枚)郵政儲蓄期末余額(萬元)特快專遞(萬件)全國735114.89531.816051.91502669.3100314.6121213.5135990214.222880.3東部495960.15279.910791.4775550.946241.363195.259574472.313452.5北京62265.3810.8839.3101161.53695.015681.43802882.01795.1天津8384.8156.8215.116670.01178.85000.22351401.0410.2遼寧12465.9309.2403.834344.42786.44370.55831679.8804.4上海91420.3932.4876.7118020.15251.54422.35107985.41685.5江蘇74752.8618.91008.0134596.58263.49668.412037408.61719.2浙江69843.8587.31153.4105607.46809.46729.75349303.81256.2福建35365.4278.9605.949702.64000.24375.64435356.1898.4山東48195.9466.9618.2100606.45923.75197.511504920.41447.1廣東91267.11059.84985.7105150.57858.77068.38208092.53328.3海南1998.858.985.39691.5474.2681.3945442.7108.1中部145205.82552.72502.2440164.031168.537016.651568595.85407.8河北25742.3426.0396.360418.52904.23395.96673915.3842.9山西9293.8190.2318.040327.62296.03686.05522023.4298.6吉林6344.5229.4197.619417.71433.51958.13203430.6424.7黑龍江13010.5269.7293.634633.62928.23684.36256806.8408.6
安徽21141.3253.2234.051327.94389.54010.44684177.0506.4江西18665.4182.3159.643426.32621.13328.04965628.0516.6河南24470.7414.8305.982873.75187.08768.78047302.51162.6湖北15198.5320.1281.255453.04839.45113.16362085.1685.4湖南11338.8267.0316.052285.74569.63072.15853227.1562.0西部93949.01699.12758.3286954.522904.721001.824847145.94019.8內蒙古5103.6140.9179.622808.41672.81732.82136180.2246.0廣西11973.5174.2260.922386.92490.21708.02499324.0620.7重慶12499.7138.6184.020643.11726.22059.02477024.6348.3四川20803.2307.1517.972593.25752.63838.45082171.21112.8貴州5727.895.1179.126468.01814.5881.71484369.3394.7云南7957.4208.9360.430816.62839.41766.71496945.1261.7西藏343.035.679.93186.3195.5295.8159313.938.3陜西15118.5254.7287.136519.71887.63575.34754455.0396.7甘肅5070.6111.1179.922770.71307.91740.51861791.6227.1青海1883.432.089.04720.8389.7489.9401491.548.6寧夏3018.435.455.24107.9367.0841.7679764.959.3新疆4449.9165.5385.319932.92461.32072.01814314.6265.6【郵政主要通信能力】指標單位2005年增長(%)指標單位2005年增長(%)郵路總條數條20846-2.4火車郵廂輛406-2.9郵路總長度(單程)公里34062262.1郵政汽車輛504702.4郵政局所、代辦點合計處65917-0.7郵運汽車輛11947-4.2其中:設在農村的處46821-2.5郵政儲蓄專用汽車輛50613.1郵政局所總數處55444-0.5速遞業務專用汽車輛751011.2其中:設在農村的局所處37930-2.0投遞專用汽車輛55565.9物流專用汽車輛48598.1提供郵政全功能服務的處385823.1其他生產用車輛90732.8電子化支局處2412420.5非生產用汽車輛6464-1.8郵政代辦點處10473-1.6商業信函制作系統套616-1.3其中:設在農村的處8891-4.4信函分類理信機套103-8.8郵政儲蓄點處350241.7信函分揀機套107-9.3郵政儲蓄聯網網點處348006.7印刷品分揀機套22-15.4【郵政分省服務水平】每一郵政局所、網點服務面積(平方公里)每一郵政局所、網點服務人口(萬人)已通郵的行政村比重(%)設有局所的鄉鎮比重(%)郵政儲蓄市場占有率(%)人均交寄函件量(件/人)人均訂有報刊數(份/百人)全國145.62.099.011.2東部41.42.099.895.611.716.3
北京19.11.741.750.6天津24.12.2100.020.3遼寧86.62.5100.08.0上海9.32.7100.0100.06.752.555.6江蘇32.62.3100.0100.0浙江43.02.098.820.2福建96.811.410.114.3山東26.91.6100.0100.0廣東45.22.1100.0100.04.311.012.1海南67.61.698.498.5中部河北70.22.5100.08.7山西97.32.1100.084.313.42.810.1吉林134.11.9100.087.0黑龍江212.81.8100.095.015.33.410.1安徽54.72.5100.083.613.43.311.4江西89.92.399.588.418.04.47.8河南61.03.5100.095.7湖北87.82.8100.0100.014.32.510.6湖南32.51.0100.08.7西部324.71.896.5內蒙古667.21.398.693.6廣西141.12.92.47.0重慶34.91.489.98.2四川79.11.496.675.99.02.410.6貴州92.22.090.283.6云南201.32.3100.07.2西藏6822.21.599.58.6陜西114.82.1100.081.5甘肅327.61.998.166.6青海3292.22.559.437.012.03.59.5寧夏152.91.793.376.6新疆1142.71.4100.076.310.02.314.9【經濟效益情況】指標名稱單位2005年比上年(%)郵政業務收入萬元5771844.08.1郵政業務成本萬元4424132.010.5資產總額萬元12157370.0-0.3固定資產原值萬元10949473.00.8固定資產凈值萬元7462730.0-1.4注:增幅為可比口徑比較。(國家郵政局)2005年中國郵政業發展研究【郵政工作綜述】一、勝利完成郵政“十五”計劃,經濟運行質量穩步提高郵政“十五”計劃提出的指導思想、發展戰略和策略在實際工作中得到較好貫徹實施,郵政經濟呈現出平穩較快的發展態勢。到“十五”期末,郵政業務總量達到625.5億元,業務收入達到577.2億元,按可比口徑,“十五”期間年均增長率分別達到8.0%和6.4%,增長率略高于世界郵政的平均增長水平。郵政業務發展基本上保持與國民經濟協同增長。“十五”期末資產規模為1216億元,生產性固定資產規模比“十五”初期增加339億元。基本實現了經營性實得現金與應得現金的平衡以及經營性現金凈流入與投資現金凈流出的平衡。年均成本增長率持續低于收入增長率,扭轉了分營初期全行業嚴重虧損的狀況。信息化投資比重由“十五”初期的15%上升到25%以上。土建投資比重由“十五”初期的70%下降到30%左右。二、深化內部運行機制改革,穩步推進郵政體制改革按照中央“積極穩妥推進郵政改革”的方針,國家郵政局黨組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積極做好郵政體制改革的準備工作。一是積極推進郵儲改革。執行了郵政儲蓄“新老劃段”政策,新增郵政儲蓄資金開始了自主運用,初步建立了一套較為完善的風險內控制度。二是深化企業運行機制改革。按照政企分開的要求,對郵政內部履行政府職責的部門和郵政集團公司總部的組織架構、職能進行了研究,提出了建議。實施了專業模擬核算。推進了全面預算管理。繼續積極穩妥地推進主輔分離工作。三是確保全行業的穩定。積極推進東、中、西部郵政的協調發展。切實改善職工尤其是一線職工生產生活條件。努力讓職工享受到改革發展帶來的實惠。三、忠實履行普遍服務義務,贏得社會各界贊揚為保障普遍服務的正常履行,保障公民的通信權利,完成黨報黨刊發行、機要通信、義務兵通信等任務,郵政部門約三分之一的職工、三分之二的郵路、四分之三的網點設置在農村地區和邊遠地區,并承擔著由此產生的高額的政策性虧損。中國郵政從講政治的高度,忠實地履行普遍服務義務。保持了郵政服務網點不撤、郵路長度不減、服務水平不降。涌現出了先進典型王順友等一批先進集體和個人,得到了中央領導的高度肯定,贏得了社會各界的普遍贊揚。四、積極開展“三農”服務,為農村繁榮發展作出新貢獻國家郵政局認真落實2005年中央一號文件“鼓勵郵政系統開展直接為農民生產生活服務的連鎖配送業務”的要求,重點部署了郵政服務“三農”工作。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郵政局專門成立了郵政服務“三農”領導小組,制定了詳細的實施方案,開展了切實有效的工作。郵政部門開展農村配送業務的服務范圍已達20多個省份的1500多個縣。服務內容包括種子、液肥、農藥、飼料及飼料添加劑、化肥、日化產品、飲料等農資和消費品兩大類10多種系列產品的配送,已初步形成了郵政服務“三農”的特色品牌。此外,郵政部門一直在農村保持著2萬多個儲蓄網點和4萬多個匯兌網點,長期為農民提供匯款、儲蓄、代收電費、電話費、電視費等項服務。郵政儲蓄通過銀行間債券市場、協議存款等方式,向農村金融機構返還資金,用于支持農村經濟的建設與發展。五、業務品種有所豐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相繼開發了區域次晨達、單證照、特快送款收件人付費、“思鄉月”等新型服務及增值業務。積極嘗試進入教材發行領域。加快了郵件傳遞速度,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東三省等區域速遞郵件全程時限整體提前半天至一天,全夜航覆蓋范圍內200個城市之間實現次日遞,京滬穗三地互寄郵件98%實現次日遞。新增社區網點2萬多個,城市報刊零售亭8500多個,郵政服務更加貼近客戶。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提高服務質量,讓用戶滿意”專項活動,對28個省的74個地市郵政局及其所屬的117個縣郵政局共522個營業網點(含鄉鎮郵政營業網點)進行了暗查暗訪,通信紀律有所加強。六、網絡綜合能力繼續增強,網絡質量和技術水平不斷提高郵區中心局體制基本建成,郵運和處理能力大大提高。組建了郵政自主航空集散網,覆蓋了30個省的200個重點城市。成功開通了“上海-大阪”國際航線。開通了特快行郵專列。初步建立了南方、北方、華東、西南、西北五大區域物流集散網。信息化程度有較大提高。完成了綠卡統一版本工程,郵政綠卡系統成為覆蓋網點面最大、交易額最多的全國個人金融服務網絡。建成了電子匯兌應用系統,并逐步實現了與儲蓄系統的聯網互通。建設了中心局生產作業系統和郵運指揮調度系統,在全網范圍內實現郵件內部處理和郵運生產信息的聯網和共享。電子化支局總數達到2.4萬處,占郵政局所、代辦點總數比重達到36.4%。七、積極推進郵政法修改,完善郵政法律體系國家郵政局黨組多次專題研究郵政法修改中的重大問題,抽調專門力量進行了大量的調研論證,繼續積極配合國務院法制辦著力推進郵政法的修改工作,郵政法修改取得了預期進展。各省(區、市)郵政局結合本地郵政普遍服務的實際和郵政市場的情況,積極向地方黨委、人大、政府匯報郵政法的修改情況,大力加強地方郵政立法工作。全國已有29個省(區、市)制定了39件郵政地方法規和規章,為郵政法修改提供了寶貴經驗,郵政法律體系正在逐步健全。八、始終堅持依法行政,切實加強行業管理2005年,國家郵政局認真履行國務院賦予國家郵政局的行政職能,從整頓和規范郵政市場經營秩序入手,切實搞好郵政市場管理工作,郵政市場違法違規行為得到了進一步的遏制。據不完全統計,2005年,全國郵政行政執法部門在對郵政市場、集郵市場以及用品用具的監督管理中,共出動執法檢查10多萬人次,下達處罰決定及整改通知6000余件,暫扣各類物品170多萬件,查出假郵資憑證165萬余枚。打擊了非法經營郵政專營業務的行為,維護了郵政通信安全和公民的通信權益。(焦錚)【認真編制郵政全行業和企業發展規劃綱要】郵政“十一五”規劃是國家郵政局根據國家發改委和信息產業部關于編制“十一五”規劃的有關精神,在中國郵政面臨體制改革的重要轉型期內編制的一個中長期發展規劃,是指導中國郵政“十一五”期間改革與發展的一個綱領性文件。從2004年底開始,國家郵政局組織全國各省局全面開展郵政“十一五”規劃的編制工作。鑒于“十一五”期間中國郵政將完成政企分開等體制改革,郵政行業和企業面對的環境有所不同,管理對象和目標有很大差異,為了更有效地發揮規劃的作用,在2004年12月召開的郵政“十一五”規劃啟動會上,國家郵政局就確定了郵政“十一五”規劃按行業規劃和企業規劃兩部分分別編制的思路,同時對規劃編制的組織流程、時間進度和各部門的職責分工進行了統籌安排。按照規劃啟動會的部署,行業規劃由國家郵政局行業管理司和計劃財務部牽頭組織,以行業管理司為主;企業規劃由國家郵政局體制改革辦公室和計劃財務部統籌協調,其中業務發展部分、網絡建設部分和支撐系統部分分別由國家郵政局相關主管部門牽頭組織。郵政“十一五”規劃的具體編寫工作由國家郵政局郵政科學研究規劃院和上海研究院共同承擔。國家郵政局于2005年上半年組織完成了郵政全行業“十一五”規劃綱要的編制工作,并于2005年6月將《中國郵政行業“十一五”規劃綱要》文件上報信息產業部。由于郵政企業“十一五”規劃的編制涉及到中國郵政的戰略定位、業務重組、網絡調整、機制轉變等改革與發展的重大問題,國家郵政局先期安排了郵政企業定位、業務重組和發展戰略等研究課題,并已初步形成一些思路和觀點。在此基礎上,2005年8月基本完成了郵政企業“十一五”規劃綱要的編制工作。此后,于2005年9月根據國務院批準的郵政體制改革方案進行了修改,10月又根據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進行了完善。2005年10月底,經國家郵政局黨組審定后,印發了《中國郵政“十一五”規劃綱要》文件。“行業規劃綱要”主要從政府公共服務和市場、監管的角度出發,通過行業發展趨勢和環境分析,提出了“十一五”郵政行業發展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和發展水平,重點涉及政府政策導向、法律法規建設、市場管理和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內容,同時提出了對國有郵政企業的支持政策。“企業規劃綱要”則站在郵政企業的角度,在分析中國郵政的內外部環境、市場及競爭狀況的基礎上,以業務發展為中心,緊緊圍繞業務重組、網絡結構調整、管理架構設置等核心問題,對“十一五”郵政企業發展提出了相應的定位、戰略、目標、策略及措施。郵政行業和企業“十一五”規劃綱要的編制完成,對于更加有效地指導郵政“十一五”期間的發展和改革工作將起到積極的作用。(金傳偉)郵政經營與發展【郵政業務經營和發展概述】2005年,各級郵政部門進一步強化經營服務,夯實經營管理基礎,抓好各項措施的落實,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效。全國郵政業務總量累計完成625.5億元;業務收入累計完成577.2億元。其中,函件業務收入完成50.4億元;包裹業務收入完成22.8億元;報刊發行業務收入完成49.7億元;集郵業務收入完成35.8億元;信息業務收入完成9億元;機要業務收入完成2.1億元。用戶滿意度達到88分。實現了郵政業務平穩較快發展。加大發展力度,結構調整初見成效。各級郵政部門按照國家郵政局的部署,理清發展思路,創新經營模式,加大核心業務發展力度,業務結構調整初見成效。通過函件業務“百團大戰”,各地在組織機構、人員隊伍和名址庫建設上取得明顯成效,業務增長向市場化、質量型、效益性轉變,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一些省市已探索出一條數據庫營銷的路子。各地在銀行、通信、保險、公用事業、稅務、交通等行業的帳單業務開發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個人完稅證明單、交通系列告知單、銀企對帳單、水電氣等類型的帳單業務已成為各省商函業務發展的新亮點。全國帳單業務收入完成5.4億元,同比增長17.6%;業務量完成8.4億件,增長12.4%。賀年卡、景點門票和校園郵資封片等發展勢頭強勁,成為拉動收入增長的重要因素。全國廣告郵資封片卡收入7.8億元,同比增長35.2%。門票郵資明信片達到6802萬枚,同比增長7%,有40多個大型景點使用門票郵資片。校園郵資封片完成9570萬枚,同比增長8.2%。申報賀年有獎明信片及拜年卡3億枚,實現收入6.99億元,超額完成6億元的預定目標。加大了國際包裹、校園包裹、軍營包裹等開發力度,實現了快遞包裹業務穩步增長。報刊發行調整了工作重點,鞏固并進一步擴大了與新華社等重點報刊社的戰略合作。加強了與《人民日報》、《求是》雜志、《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等重點大客戶的溝通與聯系,保持了中央級黨報黨刊發行量的穩定。新華社系列交郵發行的20種公開報刊和6種機要密刊的發行量全面增長。2006年度報刊收訂完成流轉額104億元,超額完成了增長3%的目標。積極開發代收費、郵政票務等高效業務,大力培育郵政短信、支付網關等具有郵政自有品牌的信息增值業務,業務結構不斷優化。代收話費實現收入2.9億元,比2004年增長了30.27%;票務業務的訂送量與2004年相比翻了一番。突出發展重點,項目推進成效顯著。開展“數據為翼、商函騰飛”競賽活動,實現了商函業務較快發展。各參賽局積極宣傳直復營銷理念,引導和幫助客戶充分利用名址信息資源進行精確營銷,取得了較好的收益。積極推進報刊業務在天津、山東兩省的“麥肯錫項目”試點工作,對調整報刊作業流程、提高效率產生了重要影響。云南、甘肅、青海等省教材發行招標有了新的突破,為郵政部門進入教材發行領域積累了經驗。積極拓展節日市場,節日營銷有了新的起色。加大了教師節、中秋節、國慶節、春節等一系列重大節日的營銷工作力度,推出了以“百年郵政與您共渡佳節”為主題的函件、速遞、集郵、報刊、包裹、信息等綜合營銷項目,為用戶提供個性化、優質、優惠和增值服務,塑造了“百年郵政、優質服務”的品牌。以定向集郵品、郵票個性化業務為重點,推出了多項主題營銷活動,取得較好成績。共開發企業形象宣傳年冊145萬冊,實現收入3.97億元。《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紀念》個性化郵票和郵折受到了各界歡迎,征訂量達到130萬版,創收2300萬元。大力推進校園包裹、海航票務、卡哈拉國際合作項目、奧運郵政等項目。校園包裹實現收入1700萬元,比2004年翻一番。航空票務業務實現了“總部一點接入,通過綜合網覆蓋全網”的運作模式。推廣卡哈拉國際合作項目,增強了郵政服務能力,促進了國際業務的發展。奧運郵政項目正式啟動,推出了具有北京奧運特色的郵政服務和奧運郵票(品)。圍繞商業函件、DM直復營銷、報刊大收訂、親情包裹、郵政短信、賀年(有獎)明信片業務等,積極開展業務宣傳和品牌推廣活動,促進了業務發展。強化基礎支撐,發展基礎不斷夯實。通過全國優秀投遞員評選活動,涌現出一批以王順友為代表的立足本崗、勇于奉獻的優秀投遞員和以江蘇如皋“愛心郵路”為典型的投遞先進集體,激發了投遞人員愛崗敬業精神,保證了投遞服務質量,提高了客戶滿意度,獲得了社會各界的贊揚。電子化支局系統順力推廣。26個省(市、區)完成了系統上線工作,電子化支局網點達到16129個。對支局統版系統進行修改完善,四次進行應用版本升級,新增了幾十項業務功能,提升了郵政服務水平。加快推進郵政局所形象標志等標準化工作,局所形象標準化工程完成率達到80.1%,信筒完成79.2%,郵政報刊亭完成94.4%。注重服務工作,郵政形象不斷改善。開展了“提高服務質量、讓用戶滿意”專項活動,取得了圓滿成功。對全國28個省的74個市(地)局及所屬的117個縣局進行了暗查暗訪,對發現的問題及時發出整改通知。充分發揮11185客戶服務中心、投訴中心等的作用,使各項工作措施得到切實落實,取得了實效。通過專項活動,用戶評價郵政服務綜合滿意度達到87.84,郵政服務人員的服務意識、服務技能、業務素質以及規章制度的執行力度等較以往有了明顯提高,服務工作有了明顯改觀。加大了對各級經營服務人員的培訓力度,全年共舉辦培訓班70多期,培訓各省、地局業務經營管理人員約6836人次。(張小寧)【中國郵政與中國電信開展全面合作】中國郵政和中國電信在各自的所在領域擁有良好的商譽、豐富的資源和服務體系優勢,在業務和服務的諸多領域已具備良好的合作條件和基礎,且合作發展前景較為廣闊。為了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增強雙方的市場競爭力,不斷滿足社會的通信需求,2005年4月14日,國家郵政局與中國電信集團公司本著互惠互利、友好協商、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原則,在京簽署了《全面合作框架協議》。按照協議規定,中國電信和中國郵政將在各自相應的領域為對方提供更加方便、優質、優惠的服務,并充分利用雙方的優勢資源,努力在更多的合作新領域積極探討開發面向客戶的新產品,謀求互利互惠,實現雙贏,如電信卡明信片、郵政綠卡打電話、電子商務、短信增值業務、呼叫中心等,共同為第三方客戶提供更加便捷、優質的服務,提升雙方在各自領域內的競爭力。合作協議的簽署,標志著國家郵政局和中國電信集團公司正式確立了全面合作伙伴關系,標志著郵電合作向更深更廣的領域拓展。2005年全國郵政部門為電信公司代收話費總額超過100億元,代理放號34萬戶,代售各類電信卡1214萬張。(李偉)【積極發展商函業務】函件是中國郵政最重要的核心業務,2005年函件業務的發展重點是全面推進數據庫營銷為手段的廣告類商函,為此在全國一百個地市開展了“數據為翼商函騰飛”勞動競賽(又稱百團大戰)。自競賽開展以來,通過上海、深圳會議的推動,各地認真貫徹國家郵政局黨組的要求,努力探索,勇于實踐,以發展商函業務為主攻方向,函件業務有了較好的起色,業務結構取得了根本性的扭轉,商函占函件業務的比重達到71%,有效地遏制了函件業務連續幾年的下降態勢,出現了結構性調整的市場化、質量型、效益性的增長。帳單業務繼續呈現高速增長,種類不斷擴大。全國帳單業務收入完成5.4億元,增長18%,各地在繼地稅、交通、社保等取得突破后,以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為客戶的銀企對帳單的突破成為帳單業務的新亮點。北京、浙江、江蘇、湖北、河南、云南、廣東、上海、福建、江西、山東、安徽、寧夏、遼寧等省都以掛號寄遞方式,以省為單位進行了簽約,為2006年帳單業務發展打下了艱實的基礎。商函的發展有了新的突破,數據庫營銷出現了良好的勢頭。全國數據庫商函業務發展呈現梯隊區域化的特點:東部沿海地市已基本探索出一條數據庫營銷的路子,成果明顯;中部地區省會和個別地市成效明顯;西部大部分參賽單位在積極探索中。自競賽開展以來,全國數據庫下載使用量1.3億條,其中參加百團大戰的地市使用量占了90%以上。其中上海使用量4979萬條,占40%。全國函件營銷隊伍建設得到加強,上海、江蘇、廣東、河南、江西、安徽、遼寧、寧夏等省在營銷隊伍建設和市場營銷上邁出了很大的一步。賀年有獎明信片和拜年卡業務取得突破性進展。由于對06年賀年有獎明信片和拜年卡工作抓得早、準、緊,突出了營銷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超額完成了6億元預定目標,全部銷售收入達7億元,增幅60%以上。山東、廣東、湖南、江蘇、安徽、內蒙古、四川、遼寧、河南、黑龍江等21個省(區)超額完成全年計劃,尤其是河南局收入突破8000萬元,創下歷史新高,湖南、廣東、內蒙等省實現或接近翻番。名址庫建設初具規模。全國郵政名址信息庫建設初具規模,系統建設順利完成并通過竣工驗收,全國己有261個地市局上線,全國名址信息已達到1.28億條,地址已基本覆蓋重點區域和縣城。(施芊)【狠抓代理業務發展】為充分發揮郵政品牌和資源優勢,不斷滿足社會大眾和服務“三農”需要,進一步適應市場需求,挖掘資源利用效率,提高郵政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中國郵政秉承和諧發展理念,堅持誠信發展原則,強化創新服務,采取有力措施,狠抓了代理業務發展,2005年郵政代辦電信業務收入完成77844萬元,代收稅/費業務收入完成4164萬元。突出重點,狠抓代收通信費業務。2005年,國家郵政局針對代收通信費業務具有經營風險小、投入產出大、發展前景好等特點,提出了發展思路,確定了發展目標、運作模式和發展措施,為業務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各地郵政部門結合本地實際,積極整合郵政電子化支局、儲蓄網點、電子匯兌網點等渠道資源,增加網點數量,發展代收通信費業務。2005年完成代收費達29228萬元,增幅20.79%。采取措施,穩步推進代理電信運營商放號業務。上半年國家郵政局針對代理放號業務呈現下滑的不利趨勢,及時采取措施,組織力量,抽調人員,剖析原因,提出發展措施和意見;并采取下發傳真電報通報、會議推進督導和業務競賽跟進等辦法,推進代放號業務的發展。2005年共完成代理放號800多萬戶。密切合作關系,加快與電信運營商合作。為了充分發揮中國郵政與中國網通的各自優勢,增強雙方的市場競爭力,不斷滿足社會的通信需求,2005年4月14日,國家郵政局與中國電信集團公司本著互惠互利、友好協商、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原則,在京簽署了《全面合作框架協議》。合作協議的簽署,標志著國家郵政局和中國電信集團公司正式確立了全面合作伙伴關系,標志著郵電合作向更深更廣的領域拓展。2005年全國郵政部門為電信公司代收話費總額超過100億元,代理放號34萬戶,代售各類電信卡1214萬張。積極開拓業務領域,擴大郵政代辦業務范圍。2005年,廣東郵政積極與交警部門合作,開發了郵政代理交通違章罰款業務;河南郵政積極與電力部門合作,開發了郵政代收電費業務;部分地市郵政部門因地制宜,也積極開發了代收公用事業和政府行政事務相關費用。注重業務發展模式的創新。在放號業務上,推出、推薦捆綁銷售和存單質押等放號模式,促進代放號業務的發展;在繳費和充值業務上,推薦、推廣電子充值、“空中充值”聯名卡以及明信片充值等業務模式。(王桐青)【郵政網路運行概況】2005年郵政網路運行部門堅持發展這一主題,主動“貼近經營、貼近市場、貼近用戶”,大力改革創新。全夜航、物流網絡進一步鞏固和擴大,暢銷報刊提速成效顯著,行郵專列擴能西進取得新的成果,兩子系統建設取得新的進展。郵政網路核心競爭能力明顯增強,網路運行效率和效益進一步提高,有力地推動和促進了郵政的經營和發展。全年一級干線郵件運輸量達到1346億袋公里。推進行郵專列擴能西進,網運效率效益顯著提高。抓住機遇深化郵鐵合作,充分發揮鐵路運郵優勢,加大了干線網路結構的戰略性調整。2005年在京廣、京滬、京哈、滬廣4條行郵專列上共增加7節車廂運郵;在福州—貴陽、廣州—昆明等9條旅客列車上包租整節行李車或容間運郵;增加了京廣、京滬、京哈3條行郵專列中途的交接頻次。建成了京、滬、穗間的大通道,行郵專列跨區聯通的普通骨干網架構。行郵專列的擴能和西進使郵運骨干網的運郵能力明顯提升,極大地緩解了干線運能與運量的矛盾和西部運能緊張的局面,加快了郵件傳遞時限,運行成本大幅度降低。“全夜航”網絡進一步鞏固和擴大,極大地促進了速遞業務的發展。2005年中國郵政引進了兩架737飛機,新開通成都-武漢-上海(虹橋)、北京—武漢、廣州-武漢3條往返自主航空郵路,配合新航線的開通,新開和調整了長沙-武漢、南昌-武漢等6條一級干線快速汽車郵路,初步建立了以上海為主要集散中心、武漢為輔助集散中心、國內唯一的特快自主夜航網絡。該網絡覆蓋了30個省(區、市)200多個城市;擁有4架737貨機,5架運八飛機,12條自主航空郵路,48條一級干線快速汽車郵路。“全夜航”網絡的開通使郵政的核心競爭力明顯增強,極大地促進了特快專遞業務的發展。2005年速遞業務量和業務收入同比分別增長了15.2%和19.03%。開通西南、西北物流集散網,初步建立起了完整的郵政物流集散網絡平臺。2005年開通了以成都為中心覆蓋4省市的西南物流集散網和以西安為中心覆蓋6省區的西北物流集散網,連通2003年開通的北方、南方、華東三個互聯互通區域物流集散網,實現了5大區域物流集散網之間的互聯互通。標志著郵政物流全國網絡平臺的初步形成。該網覆蓋31個省區市、300多個地市、1800多個縣。使中國郵政成為擁有一定網絡規模的、信息化的、較為完整的國內快貨運輸網絡。物流平臺的搭建和完善為郵政物流業務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該網建成后,中郵快貨業務呈現快速增長勢頭,中郵快貨省際出口業務量累計同比增長近80%。成功實施暢銷報刊提速,進一步滿足了暢銷報刊市場競爭的需要。為進一步增強暢銷報刊的市場競爭能力,按照以市場為核心、突出重點、區域組織、系統規劃、全流程設計、突出時效的原則,自2005年8月1日起,以北京、上海等10個城市為中心,在138個城市對占全國郵發報刊業務收入42%的640種暢銷報刊實施了提速。各省網運部門按照國家郵政局的統一部署,制定并實施了本省的報刊提速計劃,通過科學優化干線網、省內網和加大了投遞分網分層運作力度,達到了干線網與省內網、省內網與投遞網的緊密銜接。按照全流程設計的原則針對每一種報刊制定了個性化的全程運輸計劃,并對373條一級干線火車、汽車郵路運行計劃進行了優化。提速后,暢銷報刊運遞時限明顯提高,郵發報刊的市場份額得到鞏固和擴大,部分自辦發行報刊出現回歸郵發的趨勢,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顯著。大力推進網絡信息化進程,網路運行科學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加快兩子系統二期工程建設,全國一級干線全面實現了信息傳輸網絡化、郵件處理條碼化和總包交接無紙化。信息系統實現了2.2到3.0版本的4次升級;完成了一級干線郵運費結算軟件的開發和應用工作,實現了系統對郵運量分省、分產品、分郵路的及時分析統計和一級干線結算基礎數據的準確提供;完成了郵運指揮調度系統建設;建立起了以總包條碼掃描勾核為手段的新型總包郵件處理和轉運生產作業模式,總包條碼袋牌識讀率由39%提高到了99%以上;出口總包掃描勾核率從15.8%上升到97%以上,兩子系統的完善推廣使全網的信息化程度和運行質量大幅提高,為提高全網科學化管理水平和建立科學的經濟結算體系,促進全網效益的提高奠定了基礎。郵區中心局生產作業組織優化試點工作取得成效。為適應信息化建設的要求,實現郵區中心局生產作業和管理由傳統方式向現代化方式的轉變,國家郵政局制訂了郵區中心局生產管理規范、生產作業流程、生產作業規范3個文本,并選擇南昌和西安郵區中心局為改革試點單位組織實施。南昌、西安局對此項工作高度重視,積極進行優化改革試點,按照“生產管理的扁平化”、“作業流程優化”、“生產操作的規范化”要求制定了詳細的實施方案。對傳統的作業流程和生產組織方式進行再造,取得了初步效果。為全網實施“三化”改革,建立現代化的中心局生產作業組織管理模式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大力推進干線汽車郵路集裝化運輸的步伐。2005年以上海為中心陸續開通了上海-杭州、上海-南通等12條一級干線汽車集裝箱郵路。使全網一級干線集裝箱郵路達到26條。集裝化運輸提高了郵件分揀封發的工作效率,提高了運輸質量,減輕了轉運裝卸的勞動強度,加快了郵件的轉運處理時限。(國家郵政局網路運行部)【成功實施暢銷報刊提速】為進一步增強暢銷報刊的市場競爭能力,按照以市場為核心、突出重點、區域組織、系統規劃、全流程設計、突出時效的原則,自2005年8月1日起對以北京、上海、廣州、武漢、南京、鄭州、成都、重慶、西安、沈陽10個城市為中心,輻射138個城市的640種暢銷報刊實施了提速。提速工作充分發揮全網優勢,強化郵發報刊的運遞時效。各省網運部門按照國家郵政局的統一部署,制定并實施了本省的報刊提速計劃,通過科學優化干線網、省內網和加大了投遞分網分層運作力度,做到了干線網與省內網、省內網與投遞網的緊密銜接。按照全流程設計的原則針對每一種報刊制定了個性化的全程運輸計劃,并對373條一級干線火車、汽車郵路運行計劃進行了優化。特別對報刊全程的各個環節作業時限進行了嚴格規定,大幅度地壓縮郵發報刊在郵政傳遞各環節的滯留時間,實現環節間的無縫銜接。各省還根據本省市場競爭情況,組織報刊專線郵路,進一步加快報刊零售上市和訂閱投遞速度。暢銷報刊提速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郵發報刊的市場競爭能力明顯增強,暢銷報刊運遞速度進一步加快,郵發報刊的市場份額得到鞏固和擴大,部分自辦發行報刊出現回歸郵發的趨勢。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與用戶的好評。提速后暢銷報刊的上市時限平均提前了2?6個小時。北京、上海、南京、武漢、沈陽、廣州等區域的提速報刊在現有的基礎上提前6?24小時上市或投遞到戶。提速后,部分暢銷報刊的零售/訂閱量明顯增加。截至2005年11月的統計,報刊收訂流轉額比2004年同期增長了11.7%。(國家郵政局網路運行部)【構建物流運行平臺,促進物流業務發展】為了促進郵政物流業務的發展,2005年物流網絡建設進一步加快,在2003年開通北方、南方、華東三個區域物流集散網并實現網間互聯互通的基礎上,開通了以成都為中心,覆蓋四川、重慶、云南、貴州4省市的西南物流集散網和以西安為中心,覆蓋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西藏6省區的西北物流集散網,同時實現了5大區域物流集散網之間的互聯互通。西南、西北物流集散網的組建,標志著全國郵政物流網絡平臺的初步形成。物流集散網覆蓋范圍遍及31個省區市、300多個地市、1800多個縣,共計組開(利用)了78條一級干線郵路。使中國郵政成為擁有國內規模領先、實物和信息同步、完整的國內快貨運輸網絡,為郵政物流業務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郵政物流集散網開通以來,省際中郵快貨業務呈現快速增長勢頭,截止2005年底省際出口業務量達到9144噸,比去年同期累計增長74%。(國家郵政局網路運行部)【郵政金融工作綜述】2005年全國各級郵政儲匯部門,繼續努力適應郵政儲蓄資金自主運用政策帶來的重大變化,堅持科學發展儲匯業務,改變增長方式,以完善渠道、豐富產品、調整結構、整合儲匯兩網資源為重點,以改進儲匯計算機系統建設為基礎,強化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嚴格控制業務風險,不斷提高職工綜合素質,實現郵政金融各項業務持續、穩定的發展勢頭。經營規模不斷擴大。截至2005年底,全國郵政儲蓄存款余額達到13599億元,居工、農、建、中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之后,列第五位。比2004年底增長2824億元,余額增長率達26.21%。居民存款可統計的市場占有率比去年提高0.6個百分點,達到9.64%。郵政儲蓄賬戶數達3.6億戶,比2004年底增加8427萬戶。郵儲通存通取聯網網點達3.5萬余處,成為城鄉儲蓄網點最多、覆蓋面最廣的儲蓄機構。努力支持“三農”,為建設新農村服務。中央歷來重視“三農”問題,把建設新農村,服務“三農”提到一個新的高度。郵儲作為郵政所屬企業,兼有郵政普遍服務的重任,因此為“三農”的金融服務就是郵儲義不容辭的責任。郵儲具有連接農村千家萬戶的優勢,為農村提供儲蓄、匯兌、郵儲綠卡異地通存通取、代收代付、幫助農民理財以及多項便民業務,履行社會化服務義務。2005全年,郵政儲蓄部門充分利用網絡、服務、信譽優勢,在廣大農村,郵政儲蓄部門積極做好代收農電費,代發農村糧食直補款、農村計劃生育獎勵扶助金及各種財政補貼資金等服務“三農”的工作,受到廣大農民和當地政府的肯定。在城市地區,郵政儲蓄繼續鞏固了在代發工資、養老金、代收電信資費等業務上的優勢,并積極開拓新的業務領域。如代收國稅、地稅業務受到稅務部門和納稅人的歡迎,也為郵政儲蓄拓展了高端客戶;代發低保金,代發轉制、破產企業職工遣散費等業務,為城市低收入者提供了金融服務。2005年代收代付業務量為2483億元,比2004年增長14.45%。郵儲利用綠卡網絡和電子匯兌網絡,通過個人異地結算業務從發達地區向農村地區轉移了大量資金,2005年兩網約向農村地區輸送了9000億元以上的資金。代理保險成為郵儲重要的中間業務。截至2005年底,郵政儲蓄代理壽險網點29713處,代理財險網點25144處,分別比上年增加2475處和3197處;累計投保戶數達到2396萬戶,比去年新增548萬戶。2005年,累計代收保費2215117.03萬元,同比下降2.58%;實現手續費收入52457.2646萬元,同比下降7.43%。郵政儲蓄代理保險在銀行保險市場占有率為15.82%。2005年,共承銷憑證式國債40億元,兌付憑證式國債32.6億元。2005年建成了全國統一版本的代理保險實時出單系統,年內該系統已全部上線完畢,實現了與人壽、太保、泰康、新華、平安和太平6家保險公司的系統對接。12月份系統出單率為60%,累計出單率為35%。2005年建成了全國大集中模式的代理開放式基金系統,并與5家基金公司進行了聯調,試運行情況良好。綠卡業務增長迅猛。截至2005年底,郵政儲蓄綠卡卡戶數達1.03億戶,綠卡存款余額達151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8.39%和54.05%。全年新發綠卡3950萬張,累計發卡達到10300萬張,新增綠卡卡戶3369萬戶。截至2005年末,全國郵政儲蓄共有ATM機6827臺(其中有銀聯標志可跨行取款的5846臺),POS機5131臺,取現網點34846個,分別比2004年增長11.17%、5.14%和8.55%。綠卡消費特約商戶4689家。匯兌業務種類日益豐富。截至2005年底,全國郵政電子匯兌開發匯票量達到1.61億筆,匯款金額1893.91億元。業務種類有投單匯款、24小時電子匯款、2小時匯款、實時匯款和賬戶匯款業務,年內新推出商務匯款、網匯通兩種產品。賬戶匯款業務是利用兩網互通工程,即郵政儲蓄與郵政匯兌兩大應用計算機系統工程的互連互通網絡而開辦的賬戶匯款業務,包括賬戶到賬戶、現金到賬戶和賬戶到現金匯款。國際匯款范圍不斷拓寬,試辦外幣儲蓄。2005年國際匯款業務主要有三項:一是代理西聯匯款業務,交易金額占全部國際匯款業務的94.55%;本年累計辦理代理西聯匯款業務104.22萬筆,較去年同期增長了72.42%;交易金額14.5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72.43%。二是普通郵政匯款,交易金額占全部國際匯款業務的1.61%;三是銀郵匯款(指我國郵政與通郵國和本國銀行簽有合約互辦匯、取款業務),交易金額占全部國際匯款業務的3.84%;本年累計辦理銀郵匯款業務1.97萬筆,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600.69%;交易金額3416.65萬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485.20%。截至2005年年底,郵政國際電子匯款服務網絡已覆蓋全國2000多個市縣,聯網網點達到20000多處。2005年在北京、廣東、福建三省市試辦了郵政外幣儲蓄業務。截至2005年12月底,全國郵政外幣儲蓄余額達到529.26萬美元。資金運用力保安全。截至2005年底,自主運用資產余額達5600億元,較上年增長一倍。全年資金交易量超過12000億元,占全國資金市場結算量的2.67%,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的交易排名第9位。同時,郵政儲蓄努力擴展資金運用業務合作對象,全年與郵儲有業務往來的金融機構達到196家,增加了各金融機構間資金的流動速度。加強資金風險評價與監控體系,較好保障了郵儲資金運用的安全性和流動性,有效控制了不良資產的發生。(蕭錦陽)【綠卡統一版本和電子化匯兌系統順利打通】2005年,儲蓄、匯兌兩網順利打通后,形成了以郵政儲蓄核心業務系統為基礎,全國各省郵政儲蓄與郵政匯兌兩大應用計算機系統工程的互連互通,簡稱“兩網互通”工程。“兩網互通”工程使郵政儲匯計算機系統成為可靈活接入各省(市)區域性中間業務平臺,并行聯入代理保險、開放式基金、外幣儲蓄等多個全國性應用系統,并可實現全方位的電子稽查數據監控的新一代郵政金融計算機系統,使郵政儲匯業務信息化的使用與結算更加明晰,實現了匯兌業務資金流程與儲匯資金清算渠道的整合,實現了郵政儲蓄業務資金與郵政匯兌業務資金的統一使用,實現了郵政匯兌業務備付金的及時結算,以及儲蓄、匯兌資金的合理使用,降低了整體經營成本。“兩網互通”后,統一規范了會計核算、資金清算等十余個子系統,使得版本、數據都集中到省(區、市)中心,且全部數據都進行了標準化處理。實現了儲蓄系統與代理保險系統、代理開放式基金系統的對接。使資金交易速度明顯加快,不成功交易率迅速降低,基本上實現了儲匯業務交易、數據存儲、后臺管理、稽查監督等全流程的電子化處理,使郵儲、匯兌代理等業務市場競爭力進一步提高。郵政綠卡統一版本系統成為覆蓋城鎮、農村網點面最大,溝通城市和鄉村交易額最多的,全國個人金融服務網絡。“兩網互通”后的效益體現:儲蓄方面:使郵儲2005年的2.6億個賬戶中的1.07萬億元資金、7000多萬張綠卡、每天發生的巨額交易量,都能夠順暢地在3.2萬多個郵儲網點間進行交易和融通。實現了郵政計算機系統和郵政電子匯兌業務資源的優化,推動了郵政匯兌網絡化進程。統一版本和“兩網互通”后,網點和終端的交易速度明顯加快,差錯率進一步降低。郵政儲蓄異地交易業務因此獲得了迅猛的增長,2005年全國異地通存通取和轉賬交易量達4億筆,交易金額1.7萬億元。此外,一本通、通知存款等統一版本系統具有的新業務也成為一些省郵政儲匯局新的業務增長點,取得了較好的經營效益,實現了儲蓄業務規模和效益的協調發展。匯兌方面:實現匯兌業務資金流程與儲匯資金清算渠道的整合,實現了郵政儲蓄業務資金與郵政匯兌業務資金的統一使用,實現了郵政匯兌業務備付金的及時結算,儲蓄、匯兌資金的合理使用,降低了整體經營成本。實現了郵政計算機系統和郵政電子匯兌業務資源的優化,推動了郵政匯兌網絡化進程。截至2005年底,郵政電子匯兌網點達到45536處(其中兩網互通網點達到29891處)。年內新推出賬戶匯款、商務匯款、網匯通三種產品。賬戶匯款是指利用兩網互通計算機系統賬戶到賬戶、現金到賬戶和賬戶到現金的匯款。截至2005年底,共開發賬戶匯款571.37萬筆,占匯兌業務總業務量的3.56%,金額達94.48億元,占匯兌業務收匯總金額的4.99%。商戶匯款業務也是以兩網互通系統為平臺,為移動通信公司、商業零售連鎖店、報刊出版社等企事業單位提供的代收、付資金結算服務的匯款業務。2005年全國共辦理商務匯款81.07億元,占匯兌業務總金額的比重為4.28%,實現業務收入4484.76萬元,占匯兌業務總收入的2.82%。網匯通業務是針對一些客戶的特殊需求而開發的一種新型網上支付結算的匯款業務新產品(2005年處在試點階段,其業務量沒有具體統計)。代理保險業務方面:1.完成代理保險實時出單系統建設。2005年建成了全國統一版本的代理保險實時出單系統,年內該系統已全部上線完畢,實現了與人壽、太保、泰康、新華、平安和太平6家保險公司的系統對接。12月份系統出單率為60%,累計出單率為35%。該系統的運行,實現了中國人壽、太保和泰康等多家保險公司多種產品在郵政前臺網點的實時出單,實現了保險公司部分柜臺業務在郵政網點的延伸,顯著提高了郵政部門辦理代理保險業務的服務水平和市場競爭力,為郵政代理保險業務的發展提供了科技支撐。2.完成代理開放式基金系統建設。建成了全國大集中模式的代理開放式基金系統,2005年該系統已全部上線完畢,并與5家基金公司進行了聯調,試運行情況良好。該系統的運行,成功實現了全國基金業務發展的統一規劃,為代理開放式基金業務在郵政系統的大力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2005年綠卡統一版本和電子化匯兌系統的順利開通,進一步加強、改善了國家郵政儲匯局對全國業務的指導和管理力度,有力地促進了儲匯、代理等郵政金融業務的發展,加快了郵政金融信息化進程,同時大大加強了郵政金融網抗風險能力。(肖錦陽)【郵政速遞工作綜述】2005年速遞業務量完成2.28億元,同比增長15.65%。業務總收入達65.69億元,同比增長19.13%,新增收入首次突破10億元大關;國內異地、國際、同城業務三大板塊收入增幅均達到15%以上。特快專遞國際業務一改多年來低增長、市場占有率下滑的局面,保持了與市場總體水平基本一致的發展速度,市場占有率穩中有升。業務大省發展取得新突破,廣東突破10個億,上海突破6個億,北京、江蘇突破5個億,很好地發揮了龍頭作用。2005年速遞業務能力建設取得新突破,新增成都-武漢-上海、北京-武漢、武漢-廣州3條往返航線,將全夜航覆蓋范圍擴大到全國近200個城市,夯實了EMS次日遞服務品牌。配合全夜航項目,全國279個地市以上城市實現了投遞分網運作,兩年內先后投入2000多輛投遞攬收車,提高了速遞專業的投遞攬收能力。新建了北京、廣州等特快大型處理中心,實現了自動化處理、信息化管理,國內快遞網絡生產和管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絕大部分重點城市建立了速遞專業的營銷網絡,強化了開拓市場的能力。國際業務建立了國際時限庫,實現了重點流向端對端的全程時限監控,加強了對運輸環節的指揮調度和跟蹤,大大提高了國際網絡的運行質量。速遞信息網絡建設也取得新進展,系統運行質量和信息質量均得到明顯提升。速遞大客戶攬收系統在全國全面上線,進入試用階段。2005年速遞專業服務質量得到新的提高。特快專遞國內時限準時率達到90%以上,次日遞率有較大提高。在全國發達省份和重點城市推出了國際承諾服務,時限準時率提高到95%以上。狠抓了信息的上網數量和質量,豐富了多種渠道、多種方式的跟蹤查詢服務功能。國內郵件投遞信息上網率達到98.8%、及時率97.3%,國際郵件投遞信息上網率達到99.5%、及時率98.6%,國際收寄信息上網率達到99.2%,比2004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信息反饋質量水平通過萬國郵聯EMS合作機構認證,并獲得國際局長達揚親自簽發的銀獎證書。售后服務體系不斷健全,EMS網站服務功能有效發揮,全年處理客戶留言近萬件,并逐漸成為售后服務的主渠道。“拉格比”國際郵件查詢回復及時率達到100%,位于全球郵政前列。共有1142個局加入速遞查驗平臺,覆蓋范圍擴大到全國所有地市和主要縣局,查詢回復時間大大加快,平均回復及時率達到95.3%。在國家郵政局工會組織的全夜航“五保”勞動競賽活動中,全國共有30個速遞部門和89名職工被評為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郵政速遞專業機制改革工作邁出新步伐。在試點的基礎上,速遞專業在全國范圍內推行了模擬核算,實施一級干線運費、國際運費結算,調動了速遞專業增收節支的積極性,為加強經營管理、明晰專業損益奠定了基礎。一些省局和城市積極進行了速遞物流專業的整合,從組織領導、網絡資源、業務管理、客戶維護等方面進行了調整,為深化改革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速遞專業品牌建設取得新進展。2005年,速遞專業創立了EMS思鄉月、次晨達、次日遞服務,“五節聯送”服務子品牌和全夜航運輸子品牌,基本形成了EMS品牌體系,并形成了“次晨達”明星產品。在品牌推廣方面,繼續聘請奧運冠軍劉翔作為EMS形象大使,有效強化了品牌影響力;同時全面推廣使用印有劉翔形象的封套,EMS品牌得到廣泛宣傳。北京、天津、江蘇、浙江、上海、廣東6省(市)速遞職工穿戴EMS新式標志服,展示了EMS新形象。郵政EMS被評為“中國十大最滿意品牌”、“全國名優產品售后服務十佳”。在“快遞公司最佳”評選中獲得信息系統和規范服務金獎、服務效率銀獎、現場操作銅獎。EMS品牌不斷深入人心,知名度和美譽度得到全面提升。【特快專遞推出承諾服務】2005年7月25日,中國、澳大利亞、香港、日本、韓國和美國郵政共同推出EMS承諾服務。EMS承諾服務是指中國郵政對寄往境外指定國家和地區的EMS郵件承諾郵件傳遞的最大全程時限,對于因郵政原因造成實際傳遞投送時間超過承諾時限的郵件,用戶可以要求返還已交付的郵件資費,即“承諾傳遞時限,逾限退還郵資”。EMS公布的全程時限是按照郵件收寄地郵政編碼和郵件寄達地郵政編碼進行兩地間傳遞時限衡量計算的。按照從收寄地到寄達地郵政編碼計算的時限標準,較之僅以從城市到城市計算時限標準前進了一大步。用戶只要撥打本地11185郵政客戶服務電話或登錄中國郵政EMS網站()就可了解和查詢EMS承諾服務郵件的全程時限詳情和交寄郵件的詳細信息。目前EMS承諾服務的通達范圍為:澳大利亞、香港、日本、韓國、美國全境和中國的絕大部分地區。經上述國家和地區郵政的共同努力,環太平洋地區六郵政的合作穩步推進,并已取得明顯成效。亞太地區是目前全球經濟發展最有活力的地區之一,也是全球快遞業務增長最快并最具增長潛力的地區。EMS承諾服務的推出,帶動了中國郵政EMS國際業務的強勁增長,郵政EMS國際業務增長率多年來首次高于中國國際快遞增長的平均水平。EMS承諾服務的成功推出讓用戶切實感受到了EMS服務質量的全面提升。“放心從承諾開始”這一響亮的口號給了用戶更多的信心,也給了郵政自身更多的責任。這一新的姿態順應了市場發展的需求,重塑和提升了郵政EMS的形象。EMS承諾服務對環太平洋六郵政業務質量的提升以及對業務增長的促進作用引起了全球郵政同行甚至是國際快遞巨頭的廣泛關注,英國、法國和新加坡等郵政對環太平洋六郵政的合作表示出濃厚的興趣,并提出加入該項合作的愿望。環太平洋六郵政的合作是近年來最為成功的國際合作之一。這一合作不僅帶來了六郵政國際EMS質量的整體提升,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業務量的快速增長,而且,EMS承諾服務的信息化水平為其他業務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并將促進其他業務的信息化發展。更重要的是,該項合作培養了一大批業務骨干,鍛煉了隊伍,增強了郵政職工發展EMS國際業務的能力和信心。【郵政物流工作綜述】2005年,全國郵政物流戰線的干部職工堅持“以改革促進發展,以發展推進改革”,加快開拓業務市場,全面鞏固網絡能力,著力改善服務水平,扎實推進品牌建設,業務規模、服務質量、市場地位、經濟效益都有顯著提高。一、市場開拓取得突破,業務穩步增長2005年,全國郵政物流累計完成業務收入19.6億元,基本完成預定計劃。(一)以品牌客戶為重點,加快一體化業務市場開發步伐,努力擴大優質客戶群。2005年,中郵物流以世界500強、大型跨國集團和國內重點行業的領先企業為目標客戶,緊緊抓住重點省份和重點環節,集中東部地區的市場開發力量進行重點開發,取得新的進展。全年一體化業務累計完成收入46665萬元。其中,全國統簽一體化項目收入1.58億元,占一體化物流業務的34%,比上年增長約80%。戴爾、雅芳項目再次中標,業務范圍繼續擴大、合作內容進一步深化。同時,又新開發了摩托羅拉、通用汽車、永春堂、寶健等17個新客戶,進一步擴大了中郵物流的客戶數量。客戶質量也明顯提高。目前中郵物流統一運作的全國一體化項目已達47個,初步形成了以IT電子、化妝品、汽車零配件和醫藥等四大行業為主,以戴爾、摩托羅拉、雅芳、安利、通用、東南汽車和石家莊藥業等國際國內知名企業為代表的,規模較大、效益良好、關系穩定的核心客戶群。為了滿足核心客戶對項目管理、服務質量的更高要求,中郵物流在努力做好“運輸+配送”傳統服務的基礎上,在物流增值服務上進行創新,取得全面突破。目前中郵物流不僅在全國范圍內為雅芳提供代收貨款服務,還先后為雅芳、戴爾、摩托羅拉、安利、東南汽車等客戶提供倉儲理貨、入戶配送等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不同職業英文課件
- 內蒙古赤峰市2025屆高三下學期3月二模試題 生物 含解析
- 內蒙古工業大學《創業經營管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內蒙古烏拉特前旗第一中學2025年高三考前仿真模擬化學試題含解析
- 版車庫租賃合同協議書樣本3
- 山東省德州市樂陵市第一中學2025屆高考模擬調研卷化學試題(二)含解析
- 遼寧大連甘井子區育文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中三年級教學質量監測(二)生物試題含解析
- 伊春市鐵力市2024-2025學年四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聯考模擬試題含解析
- 石嘴山市惠農區2024-2025學年數學四下期末復習檢測試題含解析
- 西安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二外語(日、德)(4)》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數字普惠金融賦能企業數字化轉型
- 【正版授權】 ISO 19168-1:2025 E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 Geospatial API for features - Part 1: Core
- 《全斷面巖石掘進機法水工隧洞工程技術規范》
-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招聘真題
- RBA VAP 71 操作手冊 中文版 7
- 小學英語零基礎入門知識單選題100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中智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4-2030年中國汽車智能化行業發展趨勢與投資戰略決策報告
- 《城鎮燃氣經營企業服務質量評價》
- 手術室降低巡回護士外出
- 肺結核的護理個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