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專題小練習》語文統考版 第42練_第1頁
《微專題小練習》語文統考版 第42練_第2頁
《微專題小練習》語文統考版 第42練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42練語言表達+名句默寫+論述類文本閱讀建議用時30分鐘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題。塞罕壩的天藍得晃眼,塞罕壩的樹綠得迷人。行走在塞罕壩的花草綠樹之間,心情是美好的、無憂無慮的。塞罕壩位于陰山山脈和大興安嶺余脈的交界處,被人們稱為“河的源頭、云的故鄉、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鳥的天堂”。如此①,并不是天然造就的,而是幾代中國林業人成年累月、不畏艱辛、戰天斗地所換來的。那是1962年2月,來自19個省區市的127名大、中專畢業的熱血青年和242名優秀林業工作者,懷著“給北京阻沙源、給天津涵水源、給國家增資源、給地方增財源”的宏偉目標,浩浩蕩蕩開進塞罕壩海拔1500米以上荒無人煙的荒沙地。他們住窩棚、喝雪水、啃干饃,②,挖坑栽樹。這些英雄的創業者們,經受了一次又一次失敗的沉痛打擊,卻仍然夜以繼日,不舍不棄,胼手砥足,持之以恒,硬是在③的荒沙地上營造出一塊讓世人矚目的綠洲。經過一代又一代林業人的艱苦努力和頑強奮戰,如今,美麗的塞罕壩人工林和草原面積達到1658平方公里。可以豪邁地說,我們的林業人創造了世界林業史上的一個奇跡。(1)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①②③(2)請分析“塞罕壩的天藍得晃眼”中“晃眼”的含義,并解讀此句的深刻內涵。答:2.下面文段有四處語言表達的問題,請指出有問題句子的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①洶涌而來的疫情,②不僅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③更是對民族意志和民族精神的一次嚴重考驗。④從人民解放軍聞令而動勇挑重擔,到兄弟省市守望相助對口支援;⑤從企業的不遺余力捐錢送物,到增援醫生帶著治愈病人的血漿“上一線”救人;⑥基層民警和社區挺身而出,排查消殺;⑦各級黨員干部堅守崗位,筑起一道道守衛生命、維護安全的堅實屏障不放松……⑧舉國上下勠力同心,14億中國人民風雨同舟,⑨展現出一個國家強大的凝聚力和“軟實力”,⑩我們向全世界再次展示出中國價值和中國力量。答:3.[2023·遵義航天中學月考]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影視作為一門綜合藝術,①,我國許多優秀的影視作品都是文學作品改編而成的,如《早春二月》《英雄兒女》《紅高粱》等。事實上,②。如果說,源遠流長的文學傳統曾成為影視的楷模,那么20世紀中期崛起的藝術電影和電視劇,也啟迪養育了新一代的文學家。然而,文學與影視畢竟是兩種藝術形式,有著不同的表現手段、審美特質和藝術魅力,③。答:①②③4.[2023·成都外國語學校月考]補寫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阿房宮賦》中總結秦對百姓掠奪且揮霍無度的句子是“,?”。(2)《逍遙游》中寫宋榮子寵辱不驚的句子是“,”。(3)《琵琶行》中“,”兩句是全詩主旨,也是詩人與琵琶女感情的共鳴。5.[2023·全國甲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隨著中國考古學的飛速發展,考古資料得以大量積累,考古學文化時空框架體系基本建立,多學科合作日益深入,各種專題研究廣泛展開。“考古寫史”在中國已經取得巨大成就,獲得諸多具有突破性和填補空白意義的成績,中國考古學證明了自身的價值,尤其是在上古史構建方面展現了廣闊前景。從考古發現來看,考古學提供了傳統歷史學不可想象的新發現、新材料,呈現出不同時期的古代物質文化面貌、古人日常生產生活狀態以及各地的文明化進程等,如不同區域新石器時代晚期大型聚落遺址、大型公共建筑、大型墓葬、水利設施、手工業作坊,以及象征王權、神權、軍權和復雜禮制出現的精美玉器、陶器、漆器、象牙器等。從重構上古史體系角度看,20世紀70—80年代,夏鼐、蘇秉琦等系統地構建了新石器與夏商周三代時期的考古學文化區系類型時空框架體系。蘇秉琦在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區系類型基礎上提出“滿天星斗”“多元一體”和“古國—方國—帝國”等關于中國上古史的歷史敘述體系。嚴文明提出“重瓣花朵”模式,在承認多區域文化共存的文化多元性的同時,強調中原文化區“聯系各文化區的核心作用”。張光直認為各地區文化多元發展并通過彼此之間的密切交流而形成一個“中國相互作用圈”。從二里頭文化、二里崗文化到殷墟考古學文化、周代考古學文化,考古學不僅展現了不同于傳統文獻記載的這一時期文化、科技、禮制等眾多方面從發展到成熟的歷史脈絡,而且填補了諸多傳統歷史學的空白,如四川的三星堆—金沙文化、江西的吳城文化、兩周時期的曾國與中山國歷史,等等。這些成果證明考古學完全有能力擔當重寫中國上古史的重任,并且已經初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上古史敘述與解釋體系,超越了傳統的具有傳說性質的三皇五帝體系和存在爭議的夏商周三代古史體系,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經過幾代考古人接續奮斗,我國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歷史軸線,增強了歷史信度,豐富了歷史內涵,活化了歷史場景。”學界一直存在著“證經補史”的傳統史學思路,試圖將考古學文化體系納入三皇五帝的古史框架體系之中,似乎中國考古學如果沒有發現并證明三皇五帝與夏商周,就沒有價值和意義,但研究實踐告訴我們:這種傳統治史思路影響了中國考古學的視野和思維方式,限制了考古學在重構中國上古史中的作用。比如,考古發現與研究顯示,二里頭遺址和二里頭文化在東亞地區的文明形成與發展中占據了關鍵性地位,奠定了中國獨特的禮樂文化傳統的基礎,在人類文明史上具有世界性的標志意義,盡管二里頭遺址是否就是文獻記載中的夏都所在地,在學術界仍有爭議。我們對二里頭遺址與二里頭文化應該開展扎實的田野工作并展開全方位的考古學研究與闡釋,而不是將主要目標集中于它是否是文獻記載中的“夏”,并為此爭論不休。(摘編自徐良高《以考古學構建中國上古史》)(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考古學者對新石器時代的考古,更側重發掘能體現古代物質文化面貌的大型遺址。B.考古發現可以為有文獻記載的歷史提供參考、印證和補充,讓歷史的內涵更豐富。C.考古證明,“證經補史”的傳統史學思路,很難為中國上古史提供敘述與解釋體系。D.二里頭遺址是否就是文獻記載中的夏都無關緊要,緊要的是開展更為扎實的研究。(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開宗明義,然后從不同角度論述中國考古學能擔當重寫中國上古史的重任。B.文章在展開論述時,注重將傳統歷史學作為參照,用以凸顯考古學的獨特價值。C.第二段和第四段列舉諸多考古發現,是為了證明考古學具有延伸歷史軸線的功能。D.第三段介紹多種學術觀點,展示了考古學在上古史體系構建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