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德西十 四逆散類方治驗_第1頁
毛德西十 四逆散類方治驗_第2頁
毛德西十 四逆散類方治驗_第3頁
毛德西十 四逆散類方治驗_第4頁
毛德西十 四逆散類方治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毛德西十十四逆散類方治驗四逆散加良附丸治療消化性潰瘍治驗:男性,54歲?;嘉?、十二指腸潰瘍,西藥、中成藥無所不用,終日胃脘綿綿作痛,有時劇痛,腹脹氣滯,大便溏軟,舌淡、苔薄白,脈緩有力。以四逆散加良附丸治之。方藥:柴胡10克,白芍10克,枳殼10克,炙甘草6克,高良姜10克,香附10克,郁金10克。水煎服,每日1劑。服5劑,疼痛基本控制,后擬四逆散合六君子湯調治,近期療效顯著。來源:李賽美等.經方臨床應用(第一輯)[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0:198.注釋:本例為傷寒學家陳瑞春的治驗。陳氏認為,四逆散為“疏肝理氣,調和脾胃”的代表方。他將四逆散四味藥分為兩組,一組是柴胡、芍藥為肝藥;一組是枳實、甘草為脾藥。此外,枳實、芍藥相配,又是《金匱要略》枳實芍藥散,為婦人之良方。他的臨床經驗是,凡臨床從肝論治的疾患,諸如頸與頜下淋巴結核、乳腺小葉增生、肋間神經痛、胃脘痛、膽囊炎、膽道蛔蟲、肝炎脅痛、腹痛、泄瀉、甲狀腺囊腫、睪丸鞘膜積液、肝硬化、慢性腸炎、耳鳴、耳聾等,均可以本方化裁治之。本例有肝郁,又有寒凝,所以加用良附丸溫中化滯,郁金疏肝理氣而止痛,所以很快痛止;后又加用六君子湯調理脾胃功能,肝胃同治,療效顯著。約言:消化性潰瘍,肝郁脾胃寒凝者,四逆散加良附丸治之。四逆散類方治療婦科諸疾治驗:30歲。4年前早孕而行人流術,術后反復下腹疼痛,左側為甚,伴有帶下量多,色白,味臭。平素有口干,失眠,二便調,納可。婦科檢查:外陰已婚未產型;陰道通暢,宮頸光滑;子宮前位,常大,質中,活動,無壓痛;左側附件壓痛明顯,右側無異常。白帶常規檢查,清潔度口,未見滴蟲真菌。舌紅、苔薄黃微膩,脈弦滑。辨證為肝氣郁結,濕熱蘊結,治以四逆散加味,以冀肝氣舒達、濕熱分離、和血止痛。方藥:柴胡10克,白芍15克,赤芍15克,枳殼10克,蒼術10克,黃柏10克,薏苡仁14克,川牛膝10克,炒川楝子10克,延胡索10克,土茯苓15克,丹參10克,合歡皮10克,夜交藤10克。5劑。藥后腹痛減輕,仍失眠、帶多,治法同上,效不更方,繼服5劑而愈兩年后產一子,無不適。來源:鄧鐵濤.名師與高徒[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9:309.注釋:上方為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主任醫師楊家林教授的醫案。該方由四逆散與四妙丸為基本方,以冀疏條肝氣、清利濕熱;所加藥物有活血止痛之金鈴子散,還有寧心安神的丹參、夜交藤、合歡皮;土茯苓為祛濕解毒劑,為治療婦科炎癥之要藥。四逆散出自《傷寒論》318條,原文云:“少陰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這里所說的“少陰病”,包括手少陰心和足少陰腎兩經。心主火屬陽,腎主水屬陰,水火交泰,陰陽互濟,臟腑自安。今少陰失衡,而少陰為三陰之樞,介于太陰與厥陰之間,邪郁少陰,樞機不利,陽氣不能疏解,故見四逆,但其或然癥頗多;或及肺而見咳喘,或及心而見驚悸,或及腎而見小便不利,或及脾胃而見腹中痛,或及肝而見泄利下重等。陳修園《傷寒論淺注》云:“少陽為陽樞,小柴胡湯為轉陽樞之專方。少陰為陰樞,此散(指四逆散)為轉陰樞之專方。學者于二方細細體會,并于二方加減處,細細尋繹;知其異并和其同,知其同中之異,并知其異中之同,則于本經治法,思過半矣。”由此可見,四逆散為疏解劑,非溫陽劑,亦非清熱劑,所說之“四逆”與熱之厥逆和寒之厥逆截然不同,當用疏解法。而四逆散正是疏解陽郁之良方。請看楊氏之認知。楊氏認為,治療婦科痛癥當以止痛為先。在確立了肝郁病機后,治療大法為疏肝理氣,調暢氣機,一旦肝郁得解,氣血調和,必將“通則不痛”。然而古今醫案中疏肝理氣方藥不勝枚舉,如何遣方用藥?經過臨床實踐,楊選定以四逆散為基本方,通過隨證化裁,治療各種婦科疾患,屢獲良效。楊氏認為,取用四逆散為治療婦科痛癥之基本方,理由有三:一是從方劑組成來看,柴胡主升,升達肝氣,疏肝解郁,升清透邪;枳實主降,調中泄濁,與柴胡合用,升清降濁,又利于氣機之升降。白芍養血柔肝,甘草益氣健脾,兩藥合用,緩急止痛。全方僅有四味,柴胡、枳實,一升一降,升清降濁;芍藥、甘草,組成芍藥甘草湯,是緩急止痛之良方;枳實、芍藥組成枳實芍藥散(見《金匱要略?婦人產后病脈證治》篇,主治產后腹痛),調理氣血,止痛除滿。二是四逆散止痛之臨床實踐,為其治療婦科痛癥提供了臨床依據。早在20世紀60年代,原華西醫科大學、瀘州醫學院就用四逆散治療急性胰腺炎、膽囊炎、闌尾炎等急腹癥,取得良效,為四逆散治療婦科痛癥提供了思路與依據。20世紀70年代初,楊氏首先將四逆散用于痛經的治療,后來進一步擴大適用范圍。三是現代研究成果揭示了柴胡、芍藥、甘草良好的鎮痛解痙效果,為四逆散治療婦科痛癥提供了理論依據。楊氏運用經方幾十載,對四逆散加減自如,活用有如神助。歸納起來,有如下若干:丹柏四逆散:四逆散加牡丹皮、黃柏。主治肝郁化熱證,證見婦科痛癥,伴有口苦、口干,陰部灼熱,苔黃膩等。丹梔四逆散:四逆散加牡丹皮、梔子。主治肝郁氣滯證,證見婦科痛癥,伴有心煩易怒等。烏艾小茴四逆散:四逆散加烏藥、艾葉、小茴香。主治肝郁氣滯證,證見婦科痛癥,伴有小腹冷痛四肢不溫,脈象弦緊等。若寒甚者,改加吳茱萸、桂枝、炮姜。金鈴四逆散:四逆散加金鈴子散。主治肝經熱郁,證見婦科痛癥,以四逆散疏肝解郁,金鈴子散行氣活血,解熱鎮痛。主治肝郁疼痛明顯者。二香四逆散:四逆散加廣木香、青藤香。主治肝郁氣滯,偏于腸胃氣滯者,主治腹脹,矢氣頻作者。四物四逆散:四逆散加四物湯,具有養血活血、疏肝解郁作用,主治婦科腹痛,月經后期量少、色黑者。四君四逆散:四逆散加四君子湯,具有健脾益氣、疏肝解郁作用,主治婦科腹痛,伴有脾胃虛弱之證者。四妙四逆散:四逆散加四妙散,具有清熱燥濕、疏肝解郁作用,主治腹痛明顯,伴有白帶量多,色黃而臭,舌苔黃膩,屬于肝郁濕熱證者。另外,還有四逆散加丹參、香附,主治月經先期,腹痛明顯者;四逆散加當歸、雞血藤,主治月經后期,有肝郁氣滯證者;三四湯,即四逆散加四君子湯、四物湯三方,主治腹痛伴有脾胃虛弱,月經量少者,還可以舉出一些。約言:婦科肝郁氣滯之腹痛證,四逆散主之,隨證加減,其效必應。四逆散加薤白、附子、海螵蛸治療下利治驗:男性,32歲,本院中醫科門診患者。腹痛半年余,環臍腹痛,喜溫喜按,常屈身以緩之。痛則即有便意,排便不爽,多夾黏液,日便七八次,或二三次,本院內科診為“結腸炎、結腸過敏”。消炎緩痙之西藥投之不效;所用中藥多為香運理氣、溫中化滯之品,但不顯著。舌質淡紅、苔白膩,脈象沉細而弦,此陽為陰郁,不得宣達也,四逆散加薤白、附子、海螵蛸治之。方藥:柴胡15克,白芍24克,枳殼9克,甘草6克,薤白18克,附子(先煎)6克,海螵蛸4.5克。水煎服。服藥3劑,腹痛頓減,守方不更,連進10劑,黏液亦凈,大便初硬后溏,諸候亦均向安。來源:李俊龍.中醫臨床家——魏龍驤[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6:23.注釋:此癥屬“下利”范疇。寒氣內郁,陽氣不得宣通所致。故當疏達表里,宣通陽氣為法,四逆散為疏達陽郁劑,所加辛溫之薤白,可宣通內外之陽;附子為溫陽劑,可溫通心腎之陽;海螵蛸為收斂劑,可止瀉痢,《本草蒙筌》有治“環腹疼痛”之說。魏龍驤先生認為,應用傷寒古方,貴在審證,蓋有是證用是藥,不可孟浪。這里要說說薤白。其實在《傷寒論》四逆散方下就有用薤白的記載。原文曰“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渣,以散三方寸匕,內湯中,煮取一升半,分溫再服。”說明薤白是可以治療泄利下重的。在上可以助陽散結,在下可以升陽止利。《傷寒論》中的或然加減方,是不可以忽視的。約言:下利不爽,便多黏液,環臍腹痛,喜溫喜按,此陽郁不得宣達也,四逆散加薤白、附子、海螵蛸治之。四逆散加茯苓、辛夷等治療化膿性鼻竇炎治驗:男性,28歲。罹患化膿性鼻竇炎半年,一月前行鼻中隔彎曲治療術。術后頭痛,鼻涕多,流向喉嚨,鼻涕有時帶血,睡眠差,從左右季肋下至臍旁,腹直肌硬如木棒,癥如術前。四逆散加茯苓、辛夷、薏苡仁治之。方藥:柴胡5克,枳實2克,白芍4克,甘草1.5克,茯苓3克,辛夷2克,薏苡仁10克。服藥3月,如果無感冒,鼻子無堵塞,鼻涕多現象消失,停止服藥。來源:大塚敬節.漢方診療三十年[M].北京:華夏出版社,2011:141.注釋:本病例所選用四逆散的指征為腹癥,即胸脅苦滿、腹直肌繃緊凸出等。作者還用四逆散診療膽囊炎、膽石癥、胃下垂、肺結核、慢性胃炎等。所用劑量比較小,這是日本漢方醫家的用藥習慣,可供參考。約言:過敏性鼻炎,頭痛,鼻涕多,伴見胸脅苦滿者,四逆散加辛夷、茯苓、薏苡仁治之。當歸四逆湯加三七、紅花等治療下肢冷痛治驗:女性,32歲。兩小腿冷痛5天,頭不痛,項不強,不嘔不渴,飲食如故,兩小腿下部隱現顆粒狀小結節,表面微紫黯,苔薄白,脈象細澀。病理診為“皮肌炎”,為風寒郁痹證,當歸四逆湯加三七、紅花治之。方藥:全當歸10克,赤白芍各10克,桂枝10克,細辛3克,木通8克,炙甘草8克,紅棗5克,三七10克(打),紅花10克,炒甲珠10克。5劑。服之4劑,厥冷疼痛均見明顯減輕,結節壓痛稍減;繼服12劑,厥冷、疼痛以及結節消失,脈象無澀。至今未發作。來源:李賽美等.經方臨床運用(第二輯)[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168.注釋:當歸四逆湯出自《傷寒論》350條,原文云:“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笔欠綖轲B血溫經、祛寒化瘀方,基本病機為血虛寒凝,即素體陽虛,復感寒邪,經脈瘀滯,氣血被遏。可以用來治療許多雜病,如凍傷、頭痛、脈管炎、雷諾病、風濕病等,本例就是疑難雜病之一。資料表明,是方臨床應用指征有四,即手足寒冷、疼痛、面白、畏寒。尤以手足寒冷、疼痛為主癥。本例“冷痛”,符合當歸四逆湯之證象,故放膽用之,果然有效。約言:下肢冷痛,脈沉澀,如凍瘡、雷諾病、風濕病等,凡如前癥者,取當歸四逆湯治之。當歸四逆湯加炮附子等治療女性下肢冷痛治驗:50余歲。左下肢冷痛,沉重如灌鉛,尤以左足趾處尤甚,下肢畏寒明顯,舌苔薄白,脈緊,余無不適。診為陽虛寒凝證,擬當歸四逆湯加味治之。方藥:當歸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細辛6克,通草10克,炙甘草10克,大棗10枚,生姜30克,炮附子30克。水煎服,一日1劑,服用1劑后,電告云:服藥后,非麻但辣,似姜辣,囑繼服。服6劑,其冷痛及沉重均十去七八。來源:宋永剛?名方60首講記[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2:112.注釋:《傷寒論》351條云:“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若其人內有久寒者,宜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碑敋w四逆湯為血虛寒凝而設,特別是四末之寒痹疼痛,尤當選用;若寒甚久羈,可加吳茱萸、生姜治之。本例下肢寒凝明顯,特加附子以增強溫陽散寒止痛之力,附子有毒,故加生姜以制其毒。但在具體水煎時,患者未將附子先煎,幸無憾事,特銘記之。約言:下肢冷痛,畏寒明顯,苔白、脈緊,當歸四逆湯溫養之。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治療婦人陰縮癥治驗:女性,45歲。天氣嚴寒,在田間勞作,汗出解衣,因而受寒。歸家即感不適,晚飯未進便睡,極惡寒,夜半抖顫不已,旋即肢厥,屈伸不利,少腹拘痛,惡心欲嘔,約半時許,陰戶出現收縮,拘緊內引,小便時出,汗出如洗,自覺陰戶空洞,時有冷氣沖出。清晨,其脈細微,舌苔白潤,身倦神疲,余癥如上,病屬虛寒。由于肝腎虧損,遽被風寒侵襲,經絡拘急,氣血寒凝,如三陰直中,當溫經散寒為法,投以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方藥: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原方,未顯劑量。服三劑告愈。書中又一例,亦為中年婦女,患陰戶收縮癥,服藥鮮效。與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服兩劑,并用艾灸氣海、關元十余炷,又錫壺盛開水時熨臍下,次日往視,已笑逐顏開,操作廚下,唯有身倦而已。來源:趙守真.治驗回憶錄[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9:99-100.注釋:陰縮癥,泛指男女前陰縮,亦指女性乳房縮入癥。雖然此癥并不多見,但偶遇此癥多無良方。前陰與乳房皆屬厥陰經所過,足厥陰者肝也,肝主風,既惡寒又惡熱,若受風寒,便會引其經脈拘攣,正如《素問?經脈》云:“肝足厥陰之脈,起于大趾叢毛之際……循股陰入毛中,環陰器,抵少腹,挾胃屬肝絡膽,上貫膈,布脅肋……”又云:“足厥陰氣絕,則筋縮引卵與舌”,這里所說的“卵”,即陰莖?!秱摗坟赎幤漠敋w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所治之癥,有“內有久寒者”一詞,“久寒”即陽虛寒氣內居,筋脈拘急,不能舒展,輕則痙攣,重則內縮而痛。當歸四逆湯為溫陽養血散寒之劑,加入吳茱萸、生姜,更易于入絡搜寒?!侗窘浭枳C》云,吳茱萸“辛溫走散開發,故能使風寒濕之邪,從腠理而出。”它與生姜均為辛溫通絡藥,唯在應用時,吳茱萸不可過量,否則有耗氣傷陰之弊。約言:風寒直入三陰,陰戶收縮,少腹拘痛,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主之。當歸四逆湯加排膿湯治療腸粘連腹痛治驗:女性,25歲。6年前曾因闌尾炎穿孔引起腹膜炎,用手術治療。但遺患腹痛,今因感寒,腹痛又作,惡心嘔吐,舌淡苔白,脈濡。取活血疏理法,擬當歸四逆湯加排膿湯治之。方藥:當歸6克,桂枝3克,白芍9克,炙甘草3克,紅棗6枚,細辛1克,通草3克,枳實3克,桔梗3克。3劑。腹痛止,脈遲,舌淡苔白。后去通草、枳實,加吳茱萸1.5克,生姜3克。2劑。腹痛大減,脈弦,舌紅苔黃。上方加枳實3克,4劑。腹痛止,胃納、睡眠正常,微有腹脹,脈緩。前方再進,鞏固療效。來源:徐榮齋.讀書教學與臨證[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1:344.注釋:當歸四逆湯方證前文已有敘述,重點說排膿湯。排膿湯出自《金匱要略?瘡癰腸癰浸淫病脈證并治》篇,原方由甘草、桔梗、生姜、大棗組成。粗看起來,其四味藥無一味有排膿作用,但細細分析,其中有一味藥不可忽視,這就是桔梗。當代經方大家陸淵雷對此,頗有研究,他說:“桔梗湯與桔梗散,皆用桔梗,排膿湯中的桔梗用得最重。這兩個方子,雖不說主治何病,然列入“瘡癰腸癰”篇中,方名又叫排膿,自然是專于排膿了。排膿湯除了桔梗,只甘草生姜大棗三味。這三味皆沒有排膿作用,可知排膿是桔梗的功效。吉益東洞根據這幾點,斷定桔梗的功效是排膿。但是白散桔梗湯(指桔梗白散與桔梗湯)所主的濁唾,簡直是痰,不是化膿球菌所釀成的膿。就算久久吐之,所吐的也未必是真膿。在下于是悟得仲景之所謂膿,是指人體內不當有而有的半流動體,上之在氣管支氣管,下之在腸。凡不當有的半流動體,皆為之膿。而桔梗皆有本領把他排除掉。桔梗也能排除下部的膿。不過桔梗雖能排膿,若要排上部的膿,須與貝母、杏仁等治肺藥同用;若要排下部的膿,須與枳實、橘皮等腸胃藥同用(見《陸氏醫論集》卷四)。我們再來看看《本經疏證》怎么說的,“排膿何必取桔梗?蓋皮毛者肺之合。桔梗入肺,暢達皮毛,膿自當以出皮毛為順也。散之所至者深,湯之所至者淺。枳實芍藥散,本治產后瘀血腹痛,加桔梗雞子黃為排膿,是知所排者,結于陰分血分之膿;桔梗湯本治肺癰吐膿喉痛,加姜棗為排膿湯,是知所排著,陽分氣分之膿矣。二方除桔梗外,無一味同,皆以排膿名,可見排膿者,必以桔梗,而隨病之淺深以定佐使。是知桔梗者,排膿之君藥也?!爆F代藥理研究認為,桔梗有比較強的抗感染作用,這種藥性對膿性分泌物也是適宜的。所以要引證這些文字,只是提醒:桔梗絕非只有上部引經作用,桔梗還是排膿藥,特別是對于那些膿性分泌物的病癥,不管是上部或是下部,都是適宜的。約言:闌尾炎穿孔術后,遺患腹痛,今因感寒,腹痛又作,惡心嘔吐,舌淡苔白,脈濡,擬當歸四逆湯加排膿湯治之。變通當歸四逆湯治療痛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