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言文雙文本專練-------《史記》+《戰國策》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文本一: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欲將以報讎。故往見郭隗先生曰:“齊因孤國之亂而襲破燕。孤極知燕小力少,不足以報。然得賢士與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愿也。敢問以國報讎者奈何?”隗對曰:“帝者與師處,王者與友處,霸者與臣處,亡國與役處。詘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學,則百己者至。先趨而后息,先問而后嘿,則什己者至。人趨己趨,則若己者至。馮幾據杖,眄視指使,則廝役之人至。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誠博選國中之賢者,而朝其門下,天下聞王朝其賢臣,天下之士必趨于燕矣。”昭王曰寡人將誰朝而可隗曰臣聞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請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涓人對曰:‘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今王誠欲致士,先從隗始;隗且見事,況賢于隗者乎?豈遠千里哉?”于是昭王為隗筑宮而師之。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湊燕。燕王吊死問生,與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燕國殷富,士卒樂佚輕戰。(節選自《戰國策·燕策》)文本二: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齊。愍王自矜,百姓弗堪。于是燕昭王問伐齊之事。樂毅對曰:“齊,霸國之余業也,地大人眾,未易獨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與趙及楚、魏。”于是使樂毅約趙惠文王,別使連楚、魏,令趙啖說秦以伐齊之利。諸侯害齊愍王之驕暴,皆爭合從與燕伐齊。樂毅還報,燕昭王悉起兵,使樂毅為上將軍,趙惠文王以相國印授樂毅。樂毅于是并護趙、楚、韓、魏、燕之兵以伐齊,破之。樂毅攻入臨蓄,盡取齊寶財物祭器輸之燕。燕昭王大說,封樂毅于昌國,號為昌國君。(節選自《史記·樂毅列傳》)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昭王曰/寡人將誰/朝而可/隗曰/臣聞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請求之/B.昭王曰/寡人將誰朝而可/隗曰/臣聞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請求之/C.昭王曰/寡人將誰/朝而可/隗曰/臣聞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請求之/D.昭王曰/寡人將誰朝而可/隗曰/臣聞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請求之/2.下列對文中加點字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厚幣,意為豐厚的禮物、豐厚的錢財,意思與《屈原列傳》中“厚幣委質事楚”的“厚幣”相同。B.北面,指稱臣,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見君主時是面向北的,故稱;也指尊人為師。文中之意是后者。C.“燕昭王"的“昭”字,從日,為明亮之意,“昭”是謚號,意在贊美昭王才德高功業顯。一般來說,帝王的謚號,由朝廷賜予;臣下的謚號,由禮官議上。D.合從,即合縱,戰國時期的軍事、外交策略。合縱就是南北縱列的國家聯合起來共同對付強國,阻止秦國或齊國兼并弱國,合縱代表人物主要是蘇秦。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齊國趁著燕國的危亂攻破了燕國,燕昭王明白燕國勢單力薄,即位后就禮賢下士,拜郭隗為師并向他請教,以圖報齊國破燕之仇。B.郭隗采用排比與層遞的手法勸說燕昭王折節下士、招致人才并施行王道,使自己的說辭氣勢充沛、說理透徹,具有很強的說服力。C.郭隗講述小侍臣為國君高價買馬首的故事意在闡明“求賢須心誠,重用賢臣,賢士爭赴”的道理,兼而表達了自己欲輔佐燕昭王的想法。D.燕昭王接受了樂毅的建議,派出使者聯合趙、楚、魏等國,并任命樂毅為上將軍。樂毅于是統率五國軍隊,一舉打敗了齊國。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馮幾據杖,眄視指使,則廝役之人至。(2)于是使樂毅約趙惠文王,別使連楚、魏,令趙啖說秦以伐齊之利。5.燕昭王最終能夠“興燕破齊”的原因有哪些?請結合原文簡要分析。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蘇秦始將連橫,說秦惠王曰:“大王之國,西有巴、蜀、漢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東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萬,沃野千里,蓄積饒多,地勢形便,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以大王之賢,士民之眾,車騎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諸侯,吞天下,稱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請奏其效。”秦王曰:“寡人聞之:毛羽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誅罰,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順者不可以煩大臣。今先生儼然不遠千里而庭教之,愿以異日。”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弊,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羸縢履蹻,負書擔囊,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狀有歸色。歸至家,妻不下纴,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蘇秦喟嘆曰:“妻不以我為夫,嫂不以我為叔,父母不以我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發書,陳篋數十,得太公《陰符》[注]之謀,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摩。(節選自《戰國策·蘇秦連橫約縱》)材料二:蘇秦者,東周雒陽人也。東事師于齊,而習之于鬼谷先生。出游數歲,大困而歸。兄弟嫂妹妻妾竊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產業,力工商,逐什二以為務。今子釋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蘇秦聞之而慚,自傷,乃閉室不出,出其書遍觀之,曰:“夫士業已屈首受書,而不能以取尊榮,雖多亦奚以為!”于是得周書《陰符》,伏而讀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說當世之君矣。”蘇秦既約六國從親歸趙趙肅侯封為武安君乃投從約書于秦。秦兵不敢窺函谷關十五年。(節選自《史記列傳第九·蘇秦》)[注]陰符:傳說是姜子牙著的一部兵書。6.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蘇秦A既約六國B從親C歸趙D趙肅侯E封為武安君F乃投G從約書H于秦。7.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萬乘,指兵車萬輛,與《過秦論》中“致萬乘之勢”中的“萬乘”詞義相同。B.愿,指希望,與《歸去來兮辭》中“富貴非吾愿”中的“愿”詞義不同。C.不行,指不被采納,與《陳情表》中“九歲不行”中的“不行”詞義不同。D.竊,指暗地里,與《鴻門宴》中“竊為大王不取也”中“竊”詞義相同。8.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蘇秦游說秦惠王時贊美秦國,東西南北都有很好的條件,有田地肥美、人民富庶等優勢,是天然府庫,是天下的強國。B.秦惠王感謝蘇秦很鄭重地從很遠的地方來到秦國在朝廷上指教他,但是又委婉拒絕了蘇秦勸他稱帝來治理天下的主張。C.蘇秦游說秦王失敗后,非常狼狽,呈現出要回家的神色。但回到家里,家人不理睬他,他感慨:這都是秦國的罪過啊。D.蘇秦的家人不贊同蘇秦,他們認為周人的習俗是經營自己的產業,致力于工商業,以謀取其中的十分之二的利潤為本務。9.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黑貂之裘弊,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2)今子釋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10.蘇秦為什么發奮苦讀《陰符》?參考答案:1.D2.C3.A4.(1)如果身體靠著桌案,手里拿著手杖,蔑視著指使別人,那么供人驅使跑腿當差的人就會來到。(2)在這時,(燕昭王)派樂毅去與趙惠文王訂立盟約,另派使者去聯合楚國、魏國,又讓趙國拿攻打齊國的好處去引誘勸說秦國。5.①燕昭王訪求賢士,虛心求教,廣泛招攬人才;②燕昭王關注百姓的疾苦,和百姓同甘共苦,得民心;③燕昭王知人善任,接受了樂毅的建議,派出使者聯合趙、楚、魏等國,并任命樂毅為上將軍,統帥五國軍隊伐齊;④樂毅賢明,明形勢,知兵法,指揮得當;⑤燕國聯合秦、楚、韓、趙、魏五國,合眾力打敗齊國;⑥齊愍王驕橫暴虐,百姓苦不堪言,為燕國攻打齊國提供戰機。【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燕昭王說:“我應該拜訪誰呢?”郭隗先生說:“我聽說古代有一位想用千金買千里馬的國君,但是三年也沒有買到。宮中有個近臣對他說:‘請您讓我去買吧。’”“誰朝”是倒裝結構,“誰”是“朝”的賓語,賓語前置句中間不能斷開,排除AC。“君人”是一個詞語,句中作賓語,指君主或君王,不可斷開,“涓人言于君曰”中“涓人”是該句的主語,不能與后文斷開,排除B。故選D。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詞語含義和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A.正確。句意:他通過禮賢下士、厚待賢才的舉措來招納賢能的人。/備辦了豐厚的禮物和錢財送給單于。B.正確。C.“一般來說,帝王的謚號,由朝廷賜予;臣下的謚號,由禮官議上”錯誤,一般來說,帝王的謚號,由禮官議上;臣下的謚號,由朝廷賜予。D.正確故選C。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有關內容要點的概括和分析能力。A.“即位后就禮賢下士,拜郭隗為師并向他請教”錯誤,依據文本一第三段“于是昭王為隗筑宮而師之”可知,燕昭王是向郭隗請教后,才拜他為師的,事件先后順序錯誤,請教的內容在文本一前兩段。故選A。4.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翻譯能力。(1)“馮”,通“憑”,憑借,倚靠;“幾”,桌案;“據”,依憑,意譯為“拿著、拄著”;“眄視”,斜視、蔑視;“廝役”,受人驅使的奴仆。(2)“于是”,在這時;“約”,約定,訂立盟約;“別”,另外;“啖說”,利誘使喜悅;“啖說秦以伐齊之利”,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以伐齊之利啖說秦”。5.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概括信息的能力。由“燕昭王收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欲將以報仇”“于是昭王為隗筑宮而師之。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湊燕。”得出:①主觀上,燕昭王有強烈的雪恥愿望,燕昭王訪求賢士,虛心求教,廣泛招攬人才;由“燕王吊死問生,與百姓同其甘苦。二十八年,燕國殷富”,得出:②民生上,昭王吊死問生,國富民強,燕昭王關注百姓的疾苦,和百姓同甘共苦,得民心;由“于是使樂毅約趙惠文王,別使連楚、魏,令趙啖說秦以伐齊之利”“樂毅還報,燕昭王悉起兵,使樂毅為上將軍,趙惠文王以相國印授樂毅。樂毅于是并護趙、楚、韓、魏、燕之兵以伐齊,破之”得出:③燕昭王知人善任,接受了樂毅的建議,派出使者聯合趙、楚、魏等國,并任命樂毅為上將軍,統帥五國軍隊伐齊;由“于是燕昭王問伐齊之事。樂毅對曰:‘齊,霸國之余業也,地大人眾,未易獨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與趙及楚、魏。’于是使樂毅約趙惠文王,別使連楚、魏,令趙啖說秦以伐齊之利”得出:④樂毅賢明,明形勢,知兵法,指揮得當;由“諸侯害齊愍王之驕暴,皆爭合從與燕伐齊。樂毅還報,燕昭王悉起兵,使樂毅為上將軍,趙惠文王以相國印授樂毅。樂毅于是并護趙、楚、韓、魏、燕之兵以伐齊,破之”得出:⑤燕國聯合秦、楚、韓、趙、魏五國,合眾力打敗齊國;由“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齊。愍王自矜,百姓弗堪”“諸侯害齊愍王之驕暴,皆爭合從與燕伐齊”得出:⑥齊愍王驕橫暴虐,百姓苦不堪言,為燕國攻打齊國提供戰機。參考譯文:文本一:燕昭王整頓了殘破的燕國之后登上了王位,他通過禮賢下士、厚待賢才的舉措來招納賢能的人,想要依靠他們來報齊國攻破燕國殺害父王的國仇家恨。因此他去見郭隗先生,說:“齊國乘我國混亂的機會,攻破了我們燕國,我深知燕國勢單力薄,不足以報仇。然而如果能得到賢士與我共同謀劃,來雪洗先王的恥辱,這是我的愿望。請問先生要報國家的大仇應該怎么辦?”郭隗先生回答說:“成就帝業的國君拜賢者為師,成就王業的國君把賢者當作朋友,成就霸業的國君任用賢能的人做臣子,即將亡國的國君將賢能的人當作仆役來使用。如果能夠謙卑地侍奉賢能的人,屈居下位來接受教誨,那么才能高過自己百倍的人就會到來。早些學習晚些休息,先去求教別人然后再默思,那么才能高過自己十倍的人就會到來。別人怎么做,自己也跟著做,那么才能與自己相當的人就會來到。如果身體靠著桌案,手里拿著手杖,蔑視著指使別人,那么供人驅使跑腿當差的人就會來到。這就是古往今來實行王道而招徠人才的方法。大王如果真想廣泛選用國內的賢者,就應該親自登門拜訪,天下的賢人聽說大王禮讓天下賢能的人,那么天下的賢能的人就必然要爭著到燕國來了。”燕昭王說:“我應該拜訪誰呢?”郭隗先生說:“我聽說古代有一位想用千金買千里馬的國君,但是三年也沒有買到。宮中有個近臣對他說:‘請您讓我去買吧。’國君就派他去了。三個月后他終于找到了千里馬,可惜馬已經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買了那匹馬的腦袋,回來向國君復命。國君大怒說:‘我要的是活馬,死馬有什么用,還白白扔掉了五百金?’這個近臣回答說:買死馬尚且愿意花五百金,更何況是活馬呢?天下人一定都以為大王您擅長買馬,千里馬很快就會有人送來了。’于是不到一年,就買到了三匹千里馬。如果現在大王真的想要招徠人才,就請先從我開始吧;我尚且能夠被重用,何況那些勝過我的人呢?他們難道還會嫌千里的路程太遙遠了嗎?”于是燕昭王為郭隗專門修建了宮室,并拜他為師。此后,樂毅從魏國趕來,鄒衍從齊國趕來,劇辛從趙國趕來,賢能的士人爭先恐后聚集到了燕國。燕昭王又祭奠了死者,慰問幸存的生者,和百姓同甘共苦。燕昭王二十八年的時候,燕國殷實富足,國力強盛,士兵們心情舒暢不怕犧牲。文本二:各諸侯國都打算背離秦國而歸服齊國。可是齊愍王自尊自大很是驕橫,百姓已不能忍受他的暴政了。燕昭王認為攻打齊國的機會來了,就向樂毅詢問有關攻打齊國的事情。樂毅回答說:“齊國,它原來就是霸國如今仍留著霸國的基業,土地廣闊人口眾多,可不能輕易地單獨攻打它。大王若一定要攻打它,不如聯合趙國以及楚國、魏國一起攻擊它。”在這時,(燕昭王)派樂毅去與趙惠文王訂立盟約,另派使者去聯合楚國、魏國,又讓趙國拿攻打齊國的好處去引誘勸說秦國。由于諸侯們認為齊愍王驕橫暴虐對各國也是個禍害,都爭著跟燕國聯合共同討伐齊國。樂毅回來匯報了出使情況,燕昭王動員了全國的兵力,派樂毅擔任上將軍,趙惠文王把相國大印授給了樂毅。樂毅于是統一指揮著趙、楚、韓、魏、燕五國的軍隊去攻打齊國,大敗齊國軍隊。樂毅攻下臨淄后,把齊國的珍寶財物以及宗廟祭祀的器物全部奪取過來并把它們運到燕國去。燕昭王大喜,把昌國封給樂毅,封號叫昌國君。6.CDF7.D8.C9.(1)黑貂皮衣穿破了,百斤黃金用完了,錢財資費用光了,只能離開秦國回家。(2)如今您放棄根本而從事口舌之事,遭受窮困,不也是應該的嗎?10.①蘇秦游說秦惠王沒有成功,被家人嘲笑。②他認為先前讀的書沒有使他取得榮華富貴。③《陰符》相傳是姜太公所著的一部兵書,含有可以游說當今君王的謀略。【解析】6.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蘇秦約定六國合縱聯盟以后,回到趙國,趙肅侯封他為武安君,蘇秦于是把合縱的盟約送到秦國。秦國不敢窺伺函谷關以外的國家達十五年。從全句看,“蘇秦既約六國從親歸趙”和“趙肅侯封為武安君”“乃投從約書于秦”的主語分別是“蘇秦”“趙肅侯”和省略主語“蘇秦”,全句由三個句子構成,所以,D和F處應該斷開;從“蘇秦既約六國從親歸趙”的內部看,“蘇秦”是主語,A處不能斷開,“既約六國從親”的意思是“約定六國合縱聯盟之后”,B處不能斷開,“約六國從親”與“歸趙”是兩件事,C處應該斷開。故CDF處斷句。7.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象的理解能力。A.正確。均為“兵車萬輛”;句意:戰車有萬輛。/發展(達)到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勢。B.正確。“希望/愿望”;句意:希望大王能對此稍許留意一下。/富貴并不是我的愿望。C.正確。“不被采納/不能走路”;句意:勸說秦王的奏折多次呈上,而蘇秦的主張仍未實行。/九歲不能走路。D.“詞義相同”錯誤。“暗地里/私意,表示個人意見的謙辭”;句意:他的兄長、弟弟、嫂子、妹妹、妻妾都暗地里嘲笑他。/我私意認為大王不采取這種做法好。故選D。8.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C.“呈現出要回家的神色”錯誤,“歸”通“愧”,“狀有歸色”意思是一臉羞愧之色;“這都是秦國的罪過啊”錯誤,“秦”是蘇秦自稱,意思是“我”。故選C。9.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弊”,穿破;“黃金百斤”,百斤黃金;“去”,離開。(2)“釋”,放棄;“不亦……乎”,不是……嗎?“宜”,應該。10.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概括信息的能力。由原文“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歸至家,妻不下纴,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可知,蘇秦游說秦惠王沒有成功,被家人嘲笑。由原文“夫士業已屈首受書,而不能以取尊榮,雖多亦奚以為”可知,他認為先前讀的書沒有使他取得榮華富貴。由原文“于是得周書《陰符》,伏而讀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說當世之君矣。’”可知,《陰符》相傳是姜太公所著的一部兵書,含有可以游說當今君王的謀略。參考譯文:材料一:蘇秦起先主張連橫,勸秦惠王說:“大王您的國家,西面有巴、蜀、漢中的富饒,北方有來自胡人地區的貴重獸皮與代地的良馬,南面有巫山、黔中的屏障,東面有肴山、函谷關的堅固。耕田肥美,百姓富足,戰車有萬輛,武士有百萬,在千里沃野上有多種出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高危工作安全協議書
- 超市利潤分紅協議書
- 道路遷墳火化協議書
- 金供應商合同協議書
- 銷售生產訂單協議書
- 餐飲供應合同協議書
- 農村自流地換地協議書
- 餐具承包合同協議書
- 買車位只有認購協議書
- 金融物資轉讓協議書
- 黃泉下的美術:宏觀中國古代墓葬
- 無違法犯罪記錄證明申請表(個人)
- 內部調撥單表格
- 2023年07月浙江建設技師學院200人筆試歷年常考點試卷附帶答案詳解
- 中國真正丹道理法及工程次第闡真
- 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英語試卷及答案
- 新年春節廉潔過年過廉潔年端午節清廉文化中秋節廉潔過節優秀課件兩篇
- GB/T 10920-2008螺紋量規和光滑極限量規型式與尺寸
- 認知宇宙飛船之星際探索
- 皮膚病理知識學習整理課件整理
- 人工智能課件213產生式表示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