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福建錦彥紡織有限公司錦彥智能化高檔紡織面料生產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5.1環境空氣影響預測與評價5.1.1多年常規污染氣象分析(略)5.1.2運營期環境空氣影響分析預測源強大氣環境影響預測污染源參數來自于項目工程分析結果,污染源參見工程分析有關內容。本項目的廢氣有組織和無組織排放源見表5.1-5。表5.1-5本項目運營期廢氣污染源強序號名稱X坐標Y坐標排氣筒底部海拔高度高度內徑流速溫度評價因子源強PM10NMHCmmmmmm3/h℃kg/hkg/hP1定型車間-二層(9臺定型機)-1791291.8180000501.801.35P2定型車間-三層(9臺定型機)1641741291.8180000501.801.3大氣污染影響估算根據工程分析結果選擇PM10、NMHC作為主要污染物,按照《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大氣環境》(HJ2.2-2018)規定,分別計算近期實施項目正常運營工況下每一種污染物排放增量的最大落地濃度占標率Pi(第i個污染物),及第i個污染物的地面濃度達標準限值10%時所對應的最遠距離D10%。估算結果表明,項目排放的各廢氣污染源中,篩選計算各污染源中占標率最大源為定型車間定型機有組織排放的PM10,其對應1%<Pmax=1.39%<10%,由此確定評價等級為二級。因此項目運營對環境空氣的影響很小。污染物排放量核算對照《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大氣環境》(HJ2.2-2018),大氣評價工作等級為二級,不進行進一步預測與評價,本評價只對污染物排放量進行核算。參考《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紡織印染工業》(HJ861-2017),本項目廢氣排氣口均為一般排放口,有組織排放量核算見表5.1-6。表5.1-6大氣污染物有組織排放量核算表序號排放口編號污染物核算排放濃度(mg/m3)核算排放速率(kg/h)核算年排放量(t/a)一般排放口1定型車間-二層(9臺定型機)PM1010.001.8014.26NMHC7.501.3510.692定型車間-三層(9臺定型機)PM1010.001.8014.26NMHC7.501.3510.69一般排放口合計PM1028.51NMHC21.38有組織排放合計有組織排放合計PM1028.51NMHC21.3環境防護距離(1)環境防護距離①大氣環境防護距離采用《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大氣環境》(HJ2.2-2018)估算模式預測項目排放的各廢氣污染源中,篩選計算各污染源中占標率最大源為定型車間定型機有組織排放的PM10,其對應1%<Pmax=1.39%<10%,由此確定評價等級為二級。項目運營對環境空氣的影響很小,不需要設置大氣環境防護距離。②衛生防護距離本項目位于連江可門綠色紡織產業園,現狀用地無居住區、醫院、學校、食品加工等環境敏感目標,在《環羅源灣地區工業產業布局規劃(2020-2025年)》中規劃為工業用地,未規劃建設上述大氣環境敏感目標,因此不考慮《大氣有害物質無組織排放衛生防護距離推導技術導則》(GB/T39499-2020)推薦設置的衛生防護距離。綜上,本項目不設置環境防護距離。5.1.3小結表5.1-7建設項目大氣環境影響評價自查表工作內容自查項目評價等級與范圍評價等級一級□二級R三級□評價范圍邊長=50km□邊長=5~50km□邊長=5km√評價因子SO2+NOx排放量≥2000t/a□500~2000t/a□<500t/a√評價因子其他污染物(SO2、NO2、PM10、PM2.5、CO、非甲烷總烴、TVOC)包括二次PM2.5□不包括PM2.5√評價標準評價標準國家標準√地方標準□附錄D√其他標準√現狀評價評價功能區一類區□二類區√一類區和二類區□評價基準年(2020)年環境空氣質量現狀調查數據來源長期例行監測標準√主管部門發布的數據標準□現狀補充標準√現狀評價達標區√不達標區□污染源調查調查內容本項目正常排放源√
本項目非正常排放源□
現有污染源□擬替代的污染源□其他在建、擬建項目污染源□區域污染源□大氣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預測模型AERMOD□ADMS□AUSTAL2000□EDMS/AEDT□CALPUFF□網格模型□其他□預測范圍邊長≥50km□邊長5~50km□邊長=5km□預測因子預測因子()包括二次PM2.5□
不包括二次PM2.5□正常排放短期濃度貢獻值C本項目最大占標率≤100%□C本項目最大占標率>100%□正常排放年均濃度貢獻值一類區C本項目最大占標率≤10%□C本項目最大占標率>10%□二類區C本項目最大占標率≤30%□C本項目最大占標率>30%□非正常1h濃度貢獻值非正常持續時長()hC非正常占標率≤100%□C非正常占標率>100%□保證率日平均濃度和年平均濃度疊加值C疊加達標□C疊加不達標□區域環境質量的整體變化情況k≤-20%□k>-20%□環境監測計劃污染源監測監測因子:(顆粒物、非甲烷總烴)有組織廢氣監測√無組織廢氣監測√無監測□環境質量監測監測因子:()監測點位數()無監測√評價結論環境影響可以接受√不可以接受□大氣環境防護距離/污染源年排放量SO2:(/)t/aNOx:(/)t/a顆粒物:(28.51)t/aVOCs:(21.38)t/a注:“□”,填“√”;“()”為內容填寫項估算結果表明,項目排放的各廢氣污染源中,篩選計算各污染源中占標率最大源為定型車間定型機有組織排放的PM10,其對應1%<Pmax=1.39%<10%,由此確定評價等級為二級。因此項目運營對環境空氣的影響很小。本項目大氣環境評價自查表見表5.1-7。5.2地表水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根據工程分析,本項目廢水包括生產廢水、軟水站再生廢水、地面沖洗水、初期雨水、生活污水等。生產廢水主要為染整過程產生的高濃度、低濃度廢水,經分質分流收集后排入園區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紡織產業園污水處理廠的污水排放包含在可門灣外排污口中期設計規模(10萬t/d)內,因此,常規因子CODMn、無機氮、活性磷酸鹽和石油類預測引用《環羅源灣地區工業產業布局規劃(2020-2025年)環境影響報告書》(福州市環境科學研究院,2020年3月)中關于可門灣外排污口10萬噸/日尾水正常、事故排放對水質影響的預測分析結論,印染廢水特征因子六價鉻、硫化物和苯胺類預測引用《連江可門綠色紡織產業園污水處理廠環境影響報告書》(報批稿)的預測結論。(1)根據《環羅源灣地區工業產業布局規劃(2020-2025年)環境影響報告書》中關于CODMn、無機氮、活性磷酸鹽和石油類的預測結果:①尾水正常排放時,灣外海域的CODMn灣外排污口附近增量為0.04mg/L,無機氮濃度排污口附近增量為0.04mg/L,活性磷酸鹽濃度排污口附近增量為0.001mg/L,石油類排污口附近增量為0.002mg/L。正常排放時,CODmn環境容量較為充足,其次為石油類、磷酸鹽、無機氮,對海域水質影響輕微。②尾水事故排放情況下,灣外海域的CODMn濃度排污口附近增量0.5mgL,無機氮濃度排污口附近增量為0.2mg/L,活性磷酸鹽濃度排污口附近增量0.03mg/L,石油類濃度排污口附近增量0.05mg/L。事故排放時,CODmn環境容量依然未超出其容量,石油類、磷酸鹽、無機氮雖然存在一定面積的超標區,但均遠遠小于3km2的混合控制區,對海域水質影響較小。(2)根據《連江可門綠色紡織產業園污水處理廠環境影響報告書》(報批稿)中關于硫化物、苯胺類、六價鉻的預測結果:①污水廠正常排放時,排污口附近海域的硫化物、苯胺類、六價鉻濃度值將有所增加,硫化物、苯胺類、六價鉻濃度值在排污口40m外范圍的增加值小于允許的濃度增量0.008mg/L、0.0499mg/L、0.09997mg/L,項目正常排放周圍海水的特征污染物濃度能達到相應功能區要求。②若污水廠廢水未經處理排放,或污水處理站發生事故排放情況下,硫化物預測增量在排污口外300m范圍內超過允許增量值,對排污口附近水質影響較大,項目建設方應在日常運行管理中加強對污水處理系統的維護,杜絕事故排放的發生。項目運營期間生產廢水分質分流,低濃度廢水與高濃度廢水分別單獨收集,通過高、低濃度廢水收集管道分別進入園區高、低濃度污水處理系統集中處理,低濃度廢水處理后回用到園區企業,高濃度廢水經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后依托連江可門經濟開發區污水處理廠灣外排海口排放,園區污水處理廠工藝對園區內企業廢水污染物有較好的去除效果,能確保達標排放,處理工藝可行。本項目產生的污水經園區污水處理廠處理后灣外深海排放對周邊海洋生態環境影響在可接受范圍。本項目地表水環境評價自查表見表5.2-1。表5.2-9地表水環境影響評價自查表工作內容自査項目影響識別影響類型水污染影響型R;水文要素影響型£水環境保護目標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飲用水取水口£;涉水的自然保護區£;重要濕地£;重點保護與珍稀水生生物的棲息地£;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產卵場及索餌場、越冬場和洄游通道、天然漁場等漁業水體£;涉水的風景名勝區£;其他R影響途徑水污染影響型水文要素影響型直接排放£;間接排放R;其他£水溫£;徑流£;水域面積£影響因子持久性污染物£;有毒有害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R;pH值R;熱污染£;富營養化£;其他£水溫£;水位(水深)£;流速£;流量£;其他£評價等級水污染影響型水文要素影響型—級£;二級£;三級A£;三級BR—級£;二級£;三級£現狀調査區域污染源調査項目數據來源己建£;在建£;擬建£;其他R擬替代的污染源£排污許可證£;環評R;環保驗收£;既有實測£;現場監測£;入河排放口數據£;其他R受影響水體水環境質量調査時期數據來源豐水期R;平水期R;枯水期£;冰封期£春季£;夏季£;秋季R;冬季£生態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補充監測£;其他R區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狀況未開發£;開發量40%以下£;開發量40%以上£水文情勢調査調査時期數據來源豐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冰封期£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水行政主管部門£;補充監測£;其他£補充監測監測時期監測因子監測斷面或點位豐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冰封期£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監測斷面或點位個數()個現狀評價評價范圍河流:長度()km;湖庫、河口及近岸海域:面積()km2評價因子(水溫、pH、懸浮物、化學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溶解氧、石油類、氰化物、硫化物、揮發性酚、亞硝酸鹽氮、硝酸鹽氮、氨氮、活性磷酸鹽)評價標準河流、湖庫、河口:Ⅰ類£;Ⅱ類£;Ⅲ類£;Ⅳ類£;Ⅴ類£近岸海域:第一類R;第二類R;第三類R;第四類£規劃年評價標準()評價時期豐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冰封期£春季£;夏季£;秋季R;冬季£評價結論水環境功能區或水功能區、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水質達標狀況£:達標R;不達標£水環境控制單元或斷面水質達標狀況£:達標£;不達標£水環境保護目標質量狀況£:達標£;不達標£對照斷面、控制斷面等代表性斷面的水質狀況R:達標£;不達標£底泥污染評價£水資源與開發利用程度及其水文情勢評價£水環境質量回顧評價£流域(區域)水資源(包括水能資源)與開發利用總體狀況、生態流量管理要求與現狀滿足程度、建設項目占用水域空間的水流狀況與河湖演變狀況£達標區R不達標區£影響預測預測范圍河流:長度()km;湖庫、河口及近岸海域:面積()km2預測因子()預測時期豐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冰封期£春季£;夏季£;秋季£;冬季£設計水文條件£預測情景建設期£;生產運行期£;服務期滿后£正常工況£;非正常工況£污染控制和減緩措施方案£區(流)域環境質量改善目標要求情景£預測方法數值解£;解析解£;其他£導則推薦模式£;其他£影響評價水污染控制和水環境影響減緩措施有效性評價區(流)域水環境質量改善目標£;替代削減源£水環境影響評價排放口混合區外滿足水環境管理要求£水環境功能區或水功能區、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水質達標£滿足水環境保護目標水域水環境質量要求£水環境控制單元或斷面水質達標£滿足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要求,重點行業建設項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滿足等量或減量替代要求£滿足區(流)域水環境質量改善目標要求£水文要素影響型建設項目同時應包括水文情勢變化評價、主要水文特征值影響評價、生態流量符合性評價£對于新設或調整入河(湖庫、近岸海域)排放口的建設項目,應包括排放口設罝的環境合理性評價£滿足生態保護紅線、水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環境準入清單管理要求£污染源排放量核算污染物名稱排放量/(t/a)排放濃度/(mg/L)(CODcr)(32.72)(50)(NH3-N)(3.27)(5)替代源排放情況污染源名稱排污許可證編號污染物名稱排放量/(t/a)排放濃度/(mg/L)()()()()()生態流量確定生態流量:一般水期()m3/s;魚類繁殖期()m3/s;其他()m3/s生態水位:一般水期()m;魚類繁殖期()m;其他()m防治措施環保措施污水處理設施£;水文減緩設施£;生態流量保障設施£;區域削減£;依托其他工程措施R;其他£監測計劃環境質量污染源監測方式手動£;自動£;無監測R手動R;自動R;無監測£監測點位()高、低濃度廢水排放口監測因子()流量、pH、COD、氨氮、懸浮物、BOD5、總磷、總氮、苯胺類、硫化物、六價鉻污染物排放淸單R評價結論可以接受R;不可以接受£注:“£”為勾選項,可“√”;“()”為內容填寫項;“備注”為其他補充內容5.3聲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5.3.1噪聲源分析本項目投產后全廠的噪聲源為染整車間、織造車間、公用工程設備,主要產生噪聲源強較大的設備主要有經編機、定型機、空壓機、脫水機、染色機以及生產車間的各類設備。主要設備都屬于常見的設備,主要噪聲源的設備噪聲源強見本報告工程分析。5.3.2預測范圍、點位與評價因子噪聲預測范圍為:廠界范圍;預測點位:以現狀監測點為預測評價點;預測內容:晝、夜間預測點位等效連續A聲級。由于本項目廠界200m范圍內無居民區,因而本次預測評價不考慮噪聲源對敏感點的影響。5.3.3工業噪聲預測模式噪聲預測模式采用《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聲環境》(HJ2.4-2009)中8.2.2~8.3.6中的預測模式。5.3.4廠界噪聲預測結果本項目運營后,項目對于廠界的噪聲貢獻值見表5.3-1。表5.3-1噪聲預測結果單位:dB(A)編號位置貢獻值執行標準達標情況晝間夜間晝間夜間1西北廠界52.36555達標達標2西南廠界50.86555達標達標3東南廠界54.76555達標達標4東北廠界50.16555達標達標項目運后四周廠界的噪聲貢獻值均小于55dB,晝、夜間噪聲均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3類標準限值要求。5.4地下水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5.4.1區域地下水環境概況本項目位于可門經濟開發區福建申遠新材料有限公司項目用地東側(見圖5.4-1),均為填海造地區域,所在區域的地形地貌、地質構造、地下水水文特征與申遠公司場地基本一致,因此本項目所在區域水文地質資料引用翰林(福建)勘察設計有限公司編制的《福建申遠新材料有限公司年產40萬噸聚酰胺一體化項目己內酰胺區域巖土工程勘察報告(詳勘階段)》,并參考我司2018年編制的《福建申遠新材料有限公司二期年產40萬噸聚酰胺一體化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及2021年編制的《福建申遠新材料有限公司環己烷脫氫中試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中的相關資料。(略)5.4.2地下水評價工作等級劃分(1)劃分依據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下水環境》(HJ610-2016)中依據建設項目對地下水影響的特征對建設項目的分類,本項目屬于“120紡織品制造,有洗毛、染整、脫膠工段的;產生繅絲廢水、精煉廢水的”,其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項目類別為Ⅰ類。項目選址位于可門經濟開發區規劃臨海墾區圍填工業用地內,項目所在區域地下水下游無生活供水水源地準保護區以及以外的補給區,無分散居民飲用水源分布,環境敏感程度識別為“不敏感”,則本項目地下水環境評價等級為二級,詳見表5.4-1。表5.4-1地下水評價等級分級一覽表環境敏感程度項目類別Ⅰ類Ⅱ類Ⅲ類敏感一一二較敏感一二三不敏感二三三(2)評價范圍根據本項目所在區域水文地質條件及所掌握的資料情況,采用公式計算法確定預測范圍:L=α×K×I×T/ne式中:L——下游遷移距離,m;α——變化系數,α≥1;K——滲透系數,m/d;I——水力坡度,無量綱;T——質點遷移天數;ne——有效孔隙度,無量綱。表5.4-2項目地下水下游遷移距離取值表項目單位取值備注參數a變化系數無量綱2K滲透系數m/d20.0參照《福建申遠新材料有限公司二期年產40萬噸聚酰胺一體化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I水力坡度無量綱0.005參照《福建申遠新材料有限公司環己烷脫氫中試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T質點遷移天數d3650按10年計ne無量綱0.3項目區域潛水含水層巖性主要為淤泥質土及粉質粘土層,有效孔隙度取0.3計算結果Lm4867取整場地兩側L/2m2434場地上游距離根據評價需求確定,場地兩側不小于L/2。場地上游L上游m100通過公式計算法計算結果可知,本項目地下水評價范圍為:項目廠界上游100m,下游2433m,場地東西兩側2434m,由于北側、西側距羅源灣海域較近,因此,從同一水文單元考慮,西側、北側以羅源灣海域為評價邊界。5.4.3地下水環境影響預測預測范圍地下水預測范圍以潛水含水層為主。預測時段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下水環境》(HJ610-2016)的要求,選定預測時段為污染發生后100d、1000d、3650d。情景設置本項目易發生地下水污染的主要為印染核心區生產裝置、廢水調節池、危廢?;穾?、事故應急池、污水管道等,應嚴格按耐腐蝕、防滲水等要求設計,采用防水、防腐、防沖擊、耐磨的面層材料,因此正常狀況下不會出現污染物泄漏進入地下水的情況發生。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下水環境》(HJ610-2016),可不進行正常狀況情景下的預測,只對非正常狀況情景進行預測。本次評價設定以下預測情景:以項目產生地下水污染事故作為分析對象,主要考慮染整高濃度廢水調節池底部破損:根據染整污水初步設計方案,假設調節池防滲層破裂,短時間內有大量廢水進入含水層對地下水造成污染,且從滲漏發生到滲漏檢測到最終修復的時間為30天。預測因子根據工程分析,本項目生產廢水主要污染因子為:COD、BOD5、SS、氨氮、總氮、總磷等,本次評價選取COD作為預測因子。預測源強根據項目設計方案,高濃度廢水處理系統調節池有效容積1260m3,底面積360.8m2。在事故情況下,工藝廢水收集池底部破損,出現較大面積的滲漏現象,假設調節池防滲層破壞面積5m2,且滲漏出來的廢水全部滲入地下水系統。本次預測設置情景為從滲漏發生到滲漏檢測到最終修復的時間為60天。根據滲漏量計算公式:Q=K×I×A式中:K——滲透系數,m/d。參照《福建申遠新材料有限公司二期年產40萬噸聚酰胺一體化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本次取20m/d;A——泄漏面積,m2;取5m2;I——水力坡度,無量綱;參考《福建申遠新材料有限公司環己烷脫氫中試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本次取0.005。據此計算得到廢水泄漏量為20×5×0.005=0.5m3/d,則60天總泄漏量為30m3,根據工程分析,高濃度廢水中COD濃度為1800mg/L,其中污染物的量為:COD:30m3×1800mg/L×10-3=54kg表5.4-3本次預測污染物滲漏源強匯總一覽表滲漏源滲漏物質污染物一次滲漏時間名稱滲漏量污染因子滲漏量高濃度廢水調節池高濃度生產廢水30m3COD54kg60d預測模型本項目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等級為二級,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下水環境》(HJ610-2016),二級評價可采用數值法或解析法進行影響預測。根據本項目特征、區域水文地質條件及資料掌握程度,采用解析法對地下水環境影響進行預測。(1)預測模型概化1)水流特征概化:項目場地地下水流呈一維流動,地下水位動態穩定,因此水流特征可以概化為一維穩定流。2)污染源概化:廢水調節池防滲層破裂導致高濃度廢水以入滲的方式進入含水層,從保守角度,本次模擬預測忽略包氣帶對污染物的削減作用,因此排放方式可以概化為點源。根據情景模擬,一次泄漏時間為60d,因此排放規律可以概化為瞬時排放。3)污染特征概化:在地下水流攜帶污染物的遷移過程中,機械彌散和分子擴散往往同時發生,機械彌散和分子擴散合稱為水動力彌散。水動力彌散既發生在地下水流的流動方向,也發生在垂直于流動的方向上,因此會產生一個二維污染區。污染物在地下水系統中的遷移轉化過程十分復雜,除了受到對流彌散的作用之外,還受到化學、生物化學反應、吸附、生物降解等的影響,這些作用通常會使污染濃度衰減。但是,對這些作用所進行的模擬需要很多難以獲取的參數,因此本次對特征污染物的模擬僅考慮其在地下水流中的對流彌散作用。綜上所述,本項目地下水流特征可以概化為一維穩定流,污染源可以概化為點源瞬時排放,污染特征為二維水動力彌散問題,因此選用《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下水環境》(HJ610-2016)附錄D中“瞬時注入示蹤劑-平面瞬時點源”預測模型。(2)模型參數確定“瞬時注入示蹤劑-平面瞬時點源”預測模型:Cu=式中:x,y——計算點處的位置坐標;t——時間,d。本次預測時間設定為污染發生后100d、1000d、3650d;C(x,y,t)——t時刻點x,y處的示蹤劑濃度,g/L;M——含水層厚度,m。參考《福建申遠新材料有限公司環己烷脫氫中試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項目所在地含水層厚度取6m;m——瞬時注入示蹤劑的質量,kg。根據情景模擬計算,高濃度廢水調節池中的COD單次滲漏量為54kg;ne——有效孔隙度,無量綱,項目區域潛水含水層巖性主要為淤泥質土及粉質粘土層,有效孔隙度取0.3;μ——水流速度,m/d。通過計算μ=KI/n=20×0.005/0.3=0.33m/d;DL、DT——縱向、橫向彌散系數,m2/d。參考《福建申遠新材料有限公司年產40萬噸聚酰胺一體化項目己內酰胺區域巖土工程勘察報告(詳勘階段)》,項目潛水含水層巖性主要為素填土和海砂,根據研究區已有資料和相似地區(巖性)經驗值,給定彌散度aL=1.5m??v向彌散系數DL=aL×μ=1.5×0.16=0.25m2/d。根據經驗,橫向彌散系數DT一般為縱向彌散系數的10%,即DT=DL×10%=0.03m2/d;π——圓周率;K——滲透系數。參考《福建申遠新材料有限公司二期年產40萬噸聚酰胺一體化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本次取20m/d。將本次預測所用模型轉換形式后可得:x?ut可以看出,當污染物源強一定時,任一時刻t的污染物濃度等值線為一橢圓。預測結果(1)泄漏發生后100d高濃度廢水調節池防滲層破裂發生滲漏100d后COD影響程度預測結果見表5.4-4。可以看出:發生瞬時泄漏100d后污染中心發生縱向運移,向下游運移距離約33m。污染中心點COD最大濃度為294.04mg/L,大于標準限值3mg/L。超標范圍為縱向42.82m,橫向7.42m的橢圓區域,面積998.16m2;影響范圍為縱向58.90m,橫向為10.20m的橢圓區域,面積為1887.41m2。表5.4-4泄漏100d后COD影響程度預測表單位:mg/L距離橫向(m)07.4210.20縱向(m)00.010.000.003.540.050.000.0011.593.000.030.0033294.042.990.0554.413.000.030.0062.450.050.000.00(2)泄漏發生后1000d高濃度廢水調節池防滲層破裂發生滲漏1000d后COD影響程度預測結果見表5.4-5??梢钥闯觯喊l生瞬時泄漏1000d后污染中心發生縱向運移,向下游運移距離約為330m。污染中心點COD最大濃度為29.40mg/L,大于標準限值3mg/L。超標范圍為縱向95.54m,橫向16.55m的橢圓區域,面積4967.46m2;影響范圍為縱向159.70m,橫向為27.66m的橢圓區域,面積為13877.40m2。表5.4-5泄漏1000d后COD影響程度預測表單位:mg/L距離橫向(m)016.5527.66縱向(m)00.000.000.00250.150.050.010.00282.233.000.310.0133029.403.000.05377.773.000.310.01409.850.050.010.00(3)泄漏發生后3650d(10年)高濃度廢水調節池防滲層破裂發生滲漏3650d后COD影響程度預測結果見表5.4-6??梢钥闯觯喊l生瞬時泄漏3650d后污染中心發生縱向運移,向下游運移距離約為1204.50m。污染中心點COD最大濃度為8.06mg/L,大于標準限值3mg/L。超標范圍為縱向120.08m,橫向20.79m的橢圓區域,面積7842.89m2;影響范圍為縱向272.38m,橫向為47.18m的橢圓區域,面積為40372.35m2。表5.4-6泄漏3650d后COD影響程度預測表單位:mg/L距離橫向(m)020.7947.18縱向(m)00.000.0059.001068.320.050.020.001144.463.001.120.021204.508.063.000.051264.543.001.120.021340.690.050.020.00(4)污染物遷移變化規律根據表5.4-7可以看出,在本次預測設定的事故情景下,高濃度廢水調節池防滲層破裂導致廢水發生滲漏100d、1000d、3650d的COD超標范圍不斷擴大,分別為998.16m2、4967.46m2和7842.89m2;影響范圍也不斷擴大,分別為1887.41m2、13877.40m2和40372.35m2。表5.4-7廢水泄漏COD影響預測結果預測年限COD超標范圍面積(m2)橫向(m)縱向(m)100d998.167.4242.821000d4967.4616.5595.543650d7842.8920.79120.085.4.4小結(1)本項目選址位于可門經濟開發區規劃工業用地內,項目所在區域地下水下游無生活供水水源地準保護區以及以外的補給區,無分散居民飲用水源分布。因此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下水》(HJ610-2016)判定,本項目地下水環境敏感程度為“不敏感”,其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等級為二級。(2)在本次預測設定的事故情景下,高濃度廢水調節池防滲層破裂導致廢水發生滲漏100d、1000d、3650d的COD超標范圍不斷擴大,分別為998.16m2、4967.46m2和7842.89m2;COD影響范圍也不斷擴大,分別為1887.41m2、13877.40m2和40372.35m2。(3)地下水污染具有隱蔽性和難以逆轉性,一旦受污染,治理及恢復的成本很高,難度很大。因此建設單位要按照“源頭控制、分區防控、污染監控、應急響應”的原則,嚴格落實本次評價提出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項目生產裝置區、廢水調節池、倉庫、固廢暫存庫、污水管道、事故應急池等要嚴格按照《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下水環境》(HJ610-2016)的相關要求設置防滲層,采用防水、防腐、防沖擊、耐磨的面層材料,杜絕地下水污染事故的發生。5.5土壤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5.5.1土壤環境特性根據圖5.4-2可知,本項目所在區域與福建申遠新材料有限公司周邊均為填海造地區域,本項目位于申遠公司東側(圖5.4-1),所在區域的地形地貌、土壤類型及特性基本一致,故本項目的土壤特性參考翰林(福建)勘察設計有限公司編制的《福建申遠新材料有限公司年產40萬噸聚酰胺一體化項目己內酰胺區域巖土工程勘察報告(詳勘階段)》,場地巖土層按其成因及力學強度不同可分為11個工程地質層,主要為填砂、淤泥質土、粘土、泥質礫砂、花崗巖等組成,各巖土層特征及分布規律詳見節。5.5.2土壤理化特性土壤理化特性見表5.5-1,監測點位見圖4.2-1。表5.5-1土壤理化特性調查表(略)5.5.3土壤環境影響類型本項目土壤環境影響主要為污染影響型,項目污染物可以通過多種途徑進入土壤,土壤環境影響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1)大氣沉降:污染物來源于被污染的大氣,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層,主要污染物是大氣中的顆粒物,它們降落到地表可引起土壤土質發生變化,破壞土壤肥力與生態系統的平衡,對土壤產生污染。本項目設備均位于車間內,廠房加蓋,廠內路面均硬化,項目廠界周邊均為工業用地,因此大氣沉降對土壤的影響不大。(2)地面漫流:擬建項目產生的廢水事故狀態下直接排入外環境,或發生廢水泄漏事故,致使土壤受到污染;另外,污水管線泄漏可也能導致土壤受到污染。(3)垂直入滲:本項目廢水調節池、染化料倉庫等物料及危廢?;穾斓韧ㄟ^擴散、降水淋洗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土壤。因此本項目可能對土壤環境影響主要途徑為地面漫流和垂直入滲。5.5.4評價等級與評價范圍本項目土壤環境評價等級為三級,評價范圍為廠界外0.05km以內區域。5.5.5影響因子識別本項目土壤影響源及影響因子匯總見表5.5-2。表5.5-2土壤環境影響源及影響因子識別表污染源工藝流程污染途徑主要污染因子備注染化料、助劑倉儲地面漫流pH、COD事故、間斷垂直入滲事故、間斷各類固廢倉儲垂直入滲pH、石油類事故、間斷廢水處理設施及管線廢水收集、處理、回用地面漫流pH、COD事故、間斷垂直入滲事故、間斷5.5.6影響分析本項目土壤環境評價等級為三級,可采用定性描述進行影響分析。土壤污染與大氣、水體污染有所不同,大氣、水體污染比較直觀,嚴重時通過人的感官即能發現,而土壤污染往往是以食物鏈方式通過糧食、蔬菜、水果、茶葉及草食性動物(如家禽家畜)乃至肉食性動物等最后進入人體而影響人群健康。因此,這是一個逐步累積的過程,具有隱蔽性和潛伏性。(1)地面漫流項目建成后,全廠廢水包括:染整工藝低濃度廢水、染整工藝高濃度廢水、其他生產廢水、生活污水等。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后通過低濃度管網系統排入園區污水處理廠處理;所有廢水經分質分流收集后排入園區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部分回用于生產工序,其余的處理達標后排放。廠區設置三級防控體系,事故情況下廢水可全部導入事故水池,可避免事故狀態廢水直接排入外環境及產生地面漫流。項目運行過程中應加強污水管線日常維護,杜絕污水管網跑冒滴漏現象。采取污染防治措施后,項目不會因地面漫流導致廠區內及周邊土壤環境污染。(2)垂直下滲影響項目對土壤的垂直入滲影響主要是液體物質如助劑泄漏、危廢車間廢油泄漏以及染整廢水滲透,這些物料若直接進入土壤將會造成土壤污染。擬建項目廠區實施分區防滲,將廠區劃分為重點防滲區、一般防滲區和簡單防滲區,涉及垂直下滲污染源的?;穾?、染料庫、危險廢物暫存間、廢水收集池等區域采取重點防滲,廠房車間采取一般防滲,通過防滲層的設置,正常情況下上述物料不會滲入地下污染土壤環境。同時企業應對以上液體物料區域做好防滲層的檢查和維修工作,及時發現并對破損的防滲層進行修補,采取以上措施后,不會因垂直入滲導致廠區內及周邊土壤環境受污染。因此,項目通過設置三級防控體系并采取地面防滲措施,正常情況下不會通過地面漫流、垂直入滲等形式對廠區內及周邊土壤造成影響。但若發生防滲層開裂、廢水泄漏等事故,相關污染物將進入土壤中,對土壤環境造成污染,并隨著持續泄漏,進而影響地下水。因此,企業應落實分區防滲措施,加強日常環境管理以及對環保設施及相關防滲系統的檢修維護,設置地下水監測井進行跟蹤監測,一旦發生污染物泄漏和地下水水質異常,應及時采取措施。5.5.7土壤環境保護措施(1)加強環保設施運行管理,保障各項污染物達標排放。(2)對于事故泄漏液滲漏對土壤環境造成的污染,本項目應采用主動防滲漏措施與被動防滲漏措施相結合方法,防止土壤、地下水受到污染。主動防滲漏是從源頭采取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在工藝、管道、設備、閥門等方面采取相應措施,防止和減少污染物跑、冒、滴、漏,將污染物泄漏的環境風險事故降到最低程度。被動防滲漏措施指在污染區地面進行防滲處理,其防滲措施與防止地下水污染防滲措施一致,見7.2.5節。(3)加強風險管控,防治環境風險事故發生。(4)加強對環保設施以及防滲系統定期維護,發現防滲層破損應及時修補。(5)結合地下水監測井監控地下水污染情況,一旦發生地下水污染應立即采取應急處置措施,全面評估其對土壤環境的影響并及時對受污染的土壤進行修復。綜上所述,建設單位應切實落實廢水的收集、輸送以及各類?;泛臀kU廢物的貯存工作,做好各類設施及地面的防腐、防滲措施,加強環保設施及相關防滲系統的檢修、維護,在此基礎上,本項目的建設對土壤環境影響整體是可接受的。5.5.8小結對照《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土壤環境(試行)》(HJ964-2018),本項目土壤評價工作等級為二級。根據土壤環境質量現狀監測結果,本項目廠區及周邊土壤環境質量現狀較好。本項目可能對土壤環境影響主要途徑為地面漫流和垂直入滲。項目通過采取分區防滲措施,正常情況下不會通過地面漫流、垂直入滲等形式對廠區內及周邊土壤造成影響。但若發生防滲層開裂、廢水泄漏等事故,相關污染物將進入土壤中,對土壤環境造成污染,并隨著持續泄漏,進而影響地下水。因此,企業應落實分區防滲措施,加強日常環境管理以及對環保設施及相關防滲系統的檢修維護,設置地下水監測井進行跟蹤監測,一旦發生污染物泄漏和地下水水質異常,應及時采取措施。表5.5-3建設項目土壤環境影響評價自查表工作內容完成情況備注影響識別影響類型污染影響型R;生態影響型□;兩種兼有□土地利用類型建設用地R;農用地□;未利用地□土地利用類型圖見圖2.5-1占地規模33333hm2敏感目標信息敏感目標(/)、方位(/)、距離(/)影響途徑大氣沉降£;地面漫流R;垂直入滲R;地下水位□;其他()全部污染物/特征因子/土壤環境影響評價項目類別Ⅰ類£;Ⅱ類R;Ⅲ類□;Ⅳ類□敏感程度敏感£;較敏感£;不敏感R評價工作等級一級£;二級£;三級R現狀調查內容資料收集a)R;b)R;c)R;d)R理化性質pH、土壤顏色、土壤質地、土壤濕度、土壤異物(植物根系)現狀監測點位占地范圍內占地范圍外深度點位布置圖見圖4.2-2表層樣點數030.5m柱狀樣點數123m現狀評價現狀監測因子GB36600-2018表1的45項基本項目,銻、石油烴評價標準GB15618£;GB36600R;表D.1£;表D.2£;其他現狀評價結論土壤環境質量現狀監測指標均小于《土壤環境質量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36600-2018)第二類用地標準篩選值。影響預測預測因子/預測方法附錄E£;附錄F£;其他()預測內容分析影響范圍(/)影響程度(/)預測結論達標結論:a)£;b)£;c)£不達標結論:a)£;b)£防治措施防控措施土壤環境質量現狀保障£;源頭控制R;過程防控R;其他跟蹤監測監測點位監測指標監測頻次生產車間、?;穾旄浇鼌^域各一個土壤45項+銻、石油烴1次/年信息公開指標建設單位自行監測信息公開評價結論通過采取相應的防控措施后,本項目建設對土壤環境的影響較小。注1:“£”為勾選項,可√;“()”為內容填寫;“備注”為其他內容補充。注2:需要分別開展土壤環境影響評價等級工作的,分別填寫自查表。5.6.1施工廢氣施工期大氣污染源(1)施工揚塵施工揚塵主要有砂土等建筑材料運輸過程和堆放場地的揚塵,以及施工場地的揚塵等。揚塵產生量與砂土的粒度及濕度、風況、裝卸、施工作業方式和施工管理水平等因素密切相關,難以定量估算。但就正常情況而言,揚塵量與砂土的粒度、濕度成反比,而與地面風速及地面揚塵啟動風速的三次方成正比。施工揚塵源的高度一般較低,顆粒也較大,以瞬間源為主,因此污染擴散距離不遠且危害時間短,其影響范圍一般可控制在施工場地附近。但是在大風、天氣干燥,尤其是秋冬少雨季節的氣象條件下,施工場地的地面揚塵短期內可能對周邊區域產生較大的影響。(2)車輛設備尾氣施工過程中所需要的各類推土機、運輸車等,這些車輛設備基本以柴油為燃料,所排放的發動機尾氣中主要含煙塵、烴類、CO等空氣污染物。其中,煙塵濃度60-80mg/m3,THC(總烴)濃度為80-100mg/m3。項目施工期大氣污染物排放情況見表5.6-1。表5.6-1項目施工期大氣污染物排放情況一覽表序號廢氣種類主要污染物排放濃度(mg/m3)排放方式1施工作業揚塵TSP1.5-3.0低空無組織排放2車輛設備、發動機尾氣煙塵60-80低空移動排放THC80-100施工期環境空氣影響施工期間環境空氣的影響主要存在于建筑材料的運輸和堆放、施工機械燃油尾氣的排放等環節。建筑材料在運輸過程中如管理不當,會造成撒漏而逸散進入空氣;另外施工及運輸車輛在通過未硬化路面或落有較多塵土的路面時,將有路面二次揚塵的產生;此外,建筑材料在堆存和制備過程,遇大風等氣象條件,均可能有粉狀物料逸散,產生施工揚塵。施工揚塵量與其粒徑大小、比重以及環境風速、濕度等因素有關:建筑材料的含水量,含水量高的材料不易飛揚;建筑材料的粒徑大小,顆粒大的物料不易飛揚,在沒有風力的作用下,粒徑小于0.015mm的顆粒能夠飛揚,當風速為3~5m/s時,粒徑為0.015~0.030mm的顆粒則會被風吹揚;氣候條件,風速大,濕度小易產生揚塵,當風速大于3m/s時會有風揚塵產生;此外,運輸車輛和施工機械的運行速度對揚塵的產生量也很明顯,速度高,揚塵產生量大。施工揚塵的排放源屬于無組織的面源,地面上的粉塵在環境風速足夠大時(大于顆粒土沙的起動速度時)就產生了揚塵,其源強大小與顆粒物的粒徑大小、比重,以及環境的風速、濕度等因素有關,風速越大,顆粒越小,土沙的含水率越小,揚塵的含水率越小,揚塵的產生量就越大。從類比結果來看,一般情況下施工揚塵的影響范圍在200m以內。在揚塵點下風向0~50m為較重污染帶、50~100m為污染帶、100~200m為輕污染帶,200m以外對大氣影響甚微。根據調查,本項目距離最近的居民區為日欣新村,距離約300米。項目施工對日欣新村的環境空氣影響產生影響甚微。建議工程在施工過程中針對場地采取灑水保濕、設置屏障等揚塵控制措施,降低大風季節施工揚塵對施工廠界外環境空氣的影響,確保將工程建設對當地居民的生活環境不利影響降至最低。工程建筑材料的運輸主要采用陸運方式。如在建筑材料運輸過程中未采取必要的遮蓋措施,導致建筑渣土等散落至路面,在運輸車輛行駛過程中將產生二次揚塵,對沿途村莊的環境空氣造成較大影響,為此,工程建設方應采取措施保持運輸路面的清潔,并要求運輸車輛限速行駛,減少建筑材料運輸過程的起塵量,降低對沿途居住區的不利影響,混凝土應采用全封閉式攪拌車制備運輸,如場地確需開展少量的拌合工藝,則應在拌合站周邊設置圍擋,降低揚塵的污染。5.6.2施工噪聲(1)項目場界噪聲項目進行地基處理時,需要打樁的位置與廠界的最近距離約10m,因此如果進行地基處理的情況下,最近廠界處的晝夜施工噪聲預測值為64.8dB與61.8dB,晝間符合《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規定的標準值,但夜間超標。在清理土石方階段,將使用推土機、裝載機等設備進行場地平整,推土機、裝載機等設備為移動性聲源,場地平整與施工廠界的最近距離位于廠界處,因此晝間與夜間施工時廠界噪聲均會超過《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的標準值。廠房建筑施工時高噪聲設備與廠界距離小于7m時,廠界噪聲就會超過《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的標準限值,夜間施工時高噪聲設備與廠界的距離小于25m時,廠界噪聲就會超標。因此,企業應盡量將高噪聲設備布置在距離廠界較遠的地方,若設備必須布置在廠界附近施工,應合理安排施工時間,不得在午間與夜間進行施工,以減小對周圍聲環境的影響。(2)周邊敏感目標根據《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規定的標準限值計算,晝間施工時起重機設備與廠界距離小于16m時,設備產生的機械噪聲將會導致居民區晝間噪聲值超過《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2類區要求晝間標準要求;夜間施工時起重機設備與廠界距離小于55m時,設備產生的機械噪聲將會導致居民區夜間噪聲值超過《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2類區要求夜間標準要求。本項目距離最近的敏感目標為坑園鎮,距離約1380米,距離較遠,因此施工過程產生的噪聲對居民區影響可忽略不計。5.6.3施工期廢水本項目施工期間,為控制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主要施工居住場所宜租用附近的民房,不設置施工營地。施工人員的生活污水依托村莊現有污水處理設施處理,對區域水環境影響不大。本項目施工期生產廢水主要來自施工機械清洗廢水等。這部分廢水含有一定量的油污和泥沙,直接排入下水道易堵塞排水管道。因此,盡量要求施工車輛及機械到附近專業車輛清洗處清洗,減少施工現場清洗水量;另外施工現場應設置簡易的沉淀回用設施,對施工機械和車輛清洗廢水沉淀后回用。水泥攪拌站周邊應設置簡易的泥漿水收集池,避免泥漿水直接流入周邊河流,影響河流水質環境。只要建設單位嚴格落實本評價提出的各項環保措施,禁止施工生產廢水和生活廢水外排,可避免施工廢水對外界水環境產生影響。5.6.4施工期固廢施工期產生的固體廢物主要是施工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1)施工建筑垃圾施工期產生的廢混凝土塊、廢磚頭等建筑垃圾應作為填海材料使用,廢鋼筋、廢模板應回收利用,不得直接倒入周邊環境。(2)生活垃圾本項目施工高峰期各類施工人員約100人,按每人每天產生0.5kg生活垃圾估算,則項目施工期生活垃圾產生量為50kg/d。施工期生活垃圾主要為施工現場施工人員日常生活過程產生的生活垃圾,可集中堆存后交由環衛部門統一處理。綜上所述,本項目廢混凝土塊、廢磚頭等建筑垃圾可以回收再利用,不外排。施工生活垃圾可由環衛部門統一處理。因此施工期產生的固體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不大。6環境風險評價6.1風險識別6.1.1企業周邊環境風險受體情況本項目周邊環境風險受體及主要關心點分布情況見表6.1-1及圖2.5-1。表6.1-1建設項目環境敏感特征表類別環境敏感特征環境空氣廠址周邊5km范圍內序號敏感目標名稱相對方位與廠界距離/m屬性人口數1坑園鎮坑園鎮E1380居住區38202下園村SW1750居住區11453紅廈村SW2380居住區35004嶼頭村NW2470居住區9205下嶼村NW2390居住區41126前嶼村NW2020居住區20817顏岐村NE1790居住區51208象緯村NE2980居住區23709官坂鎮文山村SW4260居住區86010東澳村SW4140居住區268511東頭村SW4570居住區151613筱埕鎮蠣塢村S4280居住區133014東坪村SE4330居住區3024廠址周邊500m范圍內人口數小計0廠址周邊5km范圍內人口數小計32483大氣敏感程度E值E2地表水環境受納水體序號受納水體名稱排放點水域環境功能1羅源灣羅源灣南部近岸環境功能區為四類區,執行《海水水質標準》(GB3097-1997)三類標準。近岸海域一個潮周期最大水平距離兩倍范圍內敏感目標序號敏感目標名稱水質目標與排放點距離/m1羅源灣重要濱海濕地生態保護紅線區《海水水質標準》(GB3097-1997)三類標準220002灣外官井洋大黃魚繁殖重點保護區44003灣外西洋島重要漁業水域生態保護紅線區58004灣外閩江口重要漁業水域生態保護紅線區4800地表水環境敏感程度E值E2地下水環境環境敏感區名稱包氣帶防污性能規劃區地下水下游區無生活供水水源地準保護區以及以外的補給區,無分散居民飲用水源分布。D1地下水環境敏感程度E值E26.1.2環境風險物質情況對照《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HJ169-2018)及《危險化學品目錄》(2015版),本項目涉及的危險化學品及環境風險物質主要是保險粉連二亞硫酸鈉、冰醋酸、片堿(氫氧化鈉)、以及火災爆炸伴生/次生物二氧化硫。根據物料性質,本項目涉及的風險物品的理化性質及毒性敘述如下。(1)環境風險物質分布情況根據本項目儲存、使用過程中涉及的環境風險物質,同時結合《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HJ169-2018)附錄B中規定的重點關注的危險物質及臨界量表中涉及的物質,項目危險物質最大儲存量及分布情況見表6.1-2。表6.1-2本項目危險物質最大儲存量和分布情況一覽表序號名稱儲存位置CAS號最大儲存量/t儲存方式臨界量/t1保險粉(連二亞硫酸鈉)?;穾?775-14-6固體、袋裝52片堿(氫氧化鈉)1310-73-2固體、袋裝/3冰醋酸64-19-7液態、桶裝104硫酸銨7783-20-2液態、袋裝10(2)環境風險物質的理化性質本項目涉及的主要環境風險物質的理化性質見表6.1-3。表6.1-3風險物品理化性質一覽表風險物質名稱分子式風險類型風險物品的理化性質連二亞硫酸鈉Na2S2O4有毒品外觀與性狀:白色砂狀結晶或淡黃色粉末;熔點:52~55℃;沸點:130℃;溶解性: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密度:相對密度(水=1)2.1~2.2,引燃溫度(℃):250。二氧化硫(連二亞硫酸鈉燃燒產物)SO2有毒品外觀與性狀:無色無味;相對密度:2.975;熔點:-75.5℃,沸點:-10℃,溶解性:易溶于水。氫氧化鈉NaOH堿性腐蝕品外觀與性狀:白色不透明固體,易潮解;相對密度:2.12;熔點:318.4℃;沸點:1390℃;蒸氣壓:739℃;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甘油,不溶于丙酮。冰醋酸CH3COOH酸性腐蝕牌外觀與性狀:無色透明液體,有刺激性酸臭;相對密度:1.05;沸點:118.1℃;溶解性:溶于水、醚、甘油,不溶于二硫化碳。硫酸銨(NH4)2SO4有毒品外觀與性狀:白色至淡黃色結晶體;相對密度:1.77;熔點:140℃;溶解性:不溶于醇、丙酮和氨水。(3)毒物的危害毒理本項目涉及的主要環境風險物質的危害毒理見表6.1-4。表6.1-4主要毒物危害毒理一覽表名稱主要健康危害連二亞硫酸鈉一、健康危害侵入途徑:吸入、食入。健康危害:對眼、呼吸道和皮膚有刺激性。接觸后引起頭痛、惡心、嘔吐。二、毒理學資料及環境行為危險特性:強還原劑。250℃時能自燃。加熱或接觸明炎會引起燃燒。暴露在空氣中會被氧化而變質。遇水、酸類或與有機物、氧化劑接觸,都可放出大量熱而引起劇烈燃燒,并放出有毒和易燃的二氧化硫。燃燒產物:硫化物、二氧化硫。SO2一、健康危害侵入途徑:吸入。健康危害:易被濕潤的粘膜表面吸收生成亞硫酸、硫酸。對眼及呼吸道粘膜有強烈的刺激作用。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腫、喉水腫、聲帶痙攣而致窒息。急性中毒:輕度中毒時,發生流淚、畏光、咳嗽,咽喉灼痛等;嚴重中毒可在數小時內發生肺水腫;極高濃度吸入可引起反射性聲門痙攣而致窒息。皮膚或眼接觸發生炎癥或灼傷。慢性影響:長期低濃度接觸,可有頭痛、頭昏、乏力等全身癥狀以及慢性鼻炎、咽喉炎、支氣管炎、嗅覺及味覺減退等。少數工人有牙齒酸蝕癥。二、毒理學資料及環境行為急性毒性:LC50:6600mg/m3,1小時(大鼠吸入)。刺激性:家兔經眼:6ppm/4小時,32天,輕度刺激。致突變性:DNA損傷:人淋巴細胞5700ppb。DNA抑制:人淋巴細胞5700ppb。生殖毒性: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濃度(TCL0):4mg/m3,24小時(交配前72天),引起月經周期改變或失調,對分娩有影響,對雌性生育指數有影響。小鼠吸入最低中毒濃度(TCL0):25ppm(7小時),(孕6-15天),引起胚胎毒性。致癌性:小鼠吸入最低中毒濃度(TCL0):500ppm(5分鐘),30周(間歇),疑致腫瘤。NaOH一、健康危害侵入途徑:吸入、食入。健康危害:本品有強烈刺激和腐蝕性。粉塵或煙霧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蝕鼻中隔;皮膚和眼直接接觸可引起灼傷;誤服可造成消化道灼傷,粘膜糜爛、出血和休克。二、毒理學資料及環境行為危險特性:本品不會燃燒,遇水和水蒸氣大量放熱,形成腐蝕性溶液。與酸發生中和反應并放熱。具有強腐蝕性。燃燒(分解)產物:可能產生有害的毒性煙霧。冰醋酸一、健康危害侵入途徑:吸入、食入、經皮吸收。健康危害:吸入后對鼻、喉和呼吸道有刺激性。對眼有強烈刺激作用。皮膚接觸,輕者出現紅斑,重者引起化學灼傷。誤服濃乙酸,口腔和消化道可產生糜爛,重者可因休克而致死。慢性影響:眼瞼水腫、結膜充血、慢性咽炎和支氣管炎。長期反復接觸,可致皮膚干燥、脫脂和皮炎。二、毒理學資料及環境行為毒性:屬低毒類。急性毒性:LD503530mg/kg(大鼠經口);1060mg/kg(兔經皮);LC505620ppm,1小時(小鼠吸入);人經口1.47mg/kg,最低中毒量,出現消化道癥狀;人經口20~50g,致死劑量。亞急性和慢性毒性:人吸入200~490mg/m3×7~12年,有眼瞼水腫,結膜充血,慢性咽炎,支氣管炎。致突變性:微生物致突變:大腸桿菌300ppm(3小時)。姊妹染色單體交換:人淋巴細胞5mmlo/L。生殖毒性:大鼠經口最低中毒劑量(TDL0):700mg/kg(18天,產后),對新生鼠行為有影響。大鼠睪丸內最低中毒劑量(TDL0):400mg/kg(1天,雄性),對雄性生育指數有影響。危險特性:其蒸氣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與強氧化劑可發生反應。燃燒(分解)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酸銨一、健康危害侵入途徑:吸入、食入、經皮膚吸收。健康危害:對眼睛、粘膜和皮膚有刺激作用。二、毒理學資料及環境行為環境危害:長期使用會使土壤出現酸化板結現象。燃爆危險:本品不燃,具刺激性。危險特性:受熱分解產生有毒的煙氣。有害燃燒產物:氮氧化物、硫化物。6.1.3風險事故識別工藝過程風險識別(1)生產過程中的火災、爆炸危險性染整過程不涉及危險化學品的生產、加工環節,化學品主要用于染液的配制。染液的配制過程涉及如有機溶劑等易燃的化學品。容器、管道摩擦過程產生的靜電電荷,如果不能及時有效的消除,將引起靜電荷積聚,發生放電反應,易導致火災、爆炸事故。(2)中毒和窒息危險性在配置過程,如發生有害物質泄漏或操作不當,未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將會造成人員受到化學傷害。(3)泄漏風險生產過程中化學品、配制好的染液一旦發生管道或容器破裂,會泄漏到外環境,對周邊水域及土壤造成影響。事故中的伴生/次生危險性分析(1)事故中的伴生危險性分析當原輔材料倉庫化學品發生泄漏時,一方面會造成空氣污染,另一方面會出現廢液進入污水處理系統的危險。對于液體泄漏物料一般可由圍堰或防護堤收集,回收物料后,再將事故廢水送污水處理裝置處理,將次生危害降至最低。(2)事故中次生危險性分析①火災爆炸事故中的次生危險性分析本項目發生火災、爆炸同時會產生大量的碳氫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氣態物質,這些物質具有一定的毒性,對周圍環境產生影響?;馂谋ㄟ^程中產生的消防污水往往含有有毒有害物質,如果得不到控制,會對周邊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環境產生嚴重的影響。②泄漏事故中次生影響本項目物質發生泄漏,液態物質未經控制,會對周邊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環境產生嚴重的影響。6.2環境風險評價等級確定6.2.1環境風險潛勢初判項目涉及危險物質數量與臨界量比值(Q)計算所涉及的每種危險物質在廠界內的最大存在總量與其在《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HJ169-2018)附錄B中對應臨界量的比值Q。在不同廠區的同一種物質,按其在廠界內的最大存在總量計算。對于長輸管線項目,按照兩個截斷閥室之間管道危險物質最大存在總量計算:當企業只涉及一種風險物質時,該物質的數量與其臨界量的比值,即為Q。當企業存在多種化學物質時,則按下式計算物質總量與其臨界量比值(Q):式中:q1,q2,...,qn——每種風險物質的存在量,t;Q1,Q2,...,Qn——每種風險物質的臨界量,t。當Q<1時,該項目環境風險潛勢為I。當Q≥1時,將Q值劃分為:(1)1≤Q<10;(2)10≤Q<100;(3)Q≥100。本項目涉及危險物質存在量及其臨界值量見表6.2-1。表6.2-1突發環境事件風險物質貯存量及臨界量序號危險物質名稱CAS號最大存在總量qn/t臨界量Qn/t該種危險物質Q值1連二亞硫酸鈉7775-14-652冰醋酸64-19-7103硫酸銨7783-20-210項目Q值∑計算得項目危險物質存在量及其臨界量比值Q<10。項目行業及生產工藝(M)分析項目所屬行業及生產工藝特點,按照表6.2-2評估生產工藝情況。具有多套工藝單元的項目,對每套生產工藝分別評分并求和。將M劃分為(1)M>20;(2)10<M≤20;(3)5<M≤10;(4)M=5,分別以M1、M2、M3和M4表示。表6.2-2行業及生產工藝(M)行業評估依據分值項目M分值石化、化工、醫藥、輕工、化纖、有色冶煉等涉及光氣及光氣化工藝、電解工藝(氯堿)、氯化工藝、硝化工藝、合成氨工藝、裂解(裂化)工藝、氟化工藝、加氫工藝、重氮化工藝、氧化工藝、過氧化工藝、胺基化工藝、磺化工藝、聚合工藝、烷基化工藝、新型煤化工工藝、電石生產工藝、偶氮化工藝10/套0無機酸制酸工藝、焦化工藝5/套0其他高溫或高壓,且涉及危險物質的工藝過程a、危險物質貯存罐區5/套(罐區)0管道、港口/碼頭等涉及危險物質管道運輸項目、港口/碼頭等100石油天然氣石油、天然氣、頁巖氣開采(含凈化),氣庫(不含加氣站的氣庫),油庫(不含加氣站的油庫)、油氣管線b(不含城鎮燃氣管線)100其他涉及危險物質使用、貯存的項目55a高溫指工藝溫度≥300℃,高壓指壓力容器的設計壓力(P)≥10.0MPa;b長輸管道運輸項目應按站場、管線分段進行評價。/對照表6.2-2,項目M=5,以M4表示。危險物質及工藝系統危險性等級判斷(P)表6.2-3危險物質及工藝系統危險性等級判斷(P)危險物質數量與臨界量比值(Q)行業及生產工藝(M)M1M2M3M4Q≥100P1P1P2P310≤Q<100P1P2P3P41≤Q<10P2P3P4P4綜上分析可知,項目危險物質及工藝系統危險性等級為P4。環境敏感程度(E)的分級(1)大氣環境依據環境敏感目標環境敏感性及人口密度劃分環境風險受體的敏感性,共分為三種類型,E1為環境高度敏感區,E2為環境中度敏感區,E3為環境低度敏感區,分級原則及判定結果見下表。對照下表6.2-4,本項目大氣環境敏感類型屬于E2。表6.2-4大氣環境風險受體敏感程度類型劃分敏感程度類型大氣環境風險受體E1周邊5公里范圍內居住區、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科研單位、行政辦公等機構人口總數大于5萬人,或其他需要特殊保護的區域;或周邊500米范圍內人口總數大于1000人;油氣、化學品輸送管線管段周邊200m范圍內,每千米管段人口數大于200人E2周邊5公里范圍內居住區、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辦公等機構人口總數大于1萬人,小于5萬人;或周邊500米范圍內人口總數大于500人、小于1000人;油氣、化學品輸送管線管段周邊200m范圍內,每千米管段人口數大于100人,小于200人E3周邊5公里范圍內居住區、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辦公等機構人口總數小于1萬人;或周邊500米范圍內人口總數小于500人;油氣、化學品輸送管線管段周邊200m范圍內,每千米管段人口數小于100人(2)地表水環境依據事故情況下危險物質泄漏到水體的排放點受納地表水體功能敏感性,與下游環境敏感目標情況,共分為三種類型,E1為環境高度敏感區,E2為環境中度感區,E3為環境低度敏感區,分級原則見表6.2-5。其中地表水功能敏感性分區和環境敏感目標分級分別見表6.2-6和表6.2-7。表6.2-5地表水環境敏感程度分級環境敏感目標地表水功能敏感性F1F2F3S1E1E1E2S2E1E2E3S3E1E2E3表6.2-6地表水功能敏感性分區敏感性地表水環境敏感特征敏感性F1排放點進入地表水水域環境功能為II類及以上,或海水水質分類第一類;或以發生事故時,危險物質泄漏到水體的排放點算起,排放計入受納河流最大流速時,24h流經范圍內涉跨國界的較敏感F2排放點進入地表水水域環境功能為III類,或海水水質分類第二類;或以發生事故時,危險物質泄漏到水體的排放點算起,排放計入受納河流最大流速時,24h流經范圍內涉跨省界的低敏感F3上述地區之外的其他地區表6.2-7地表水環境敏感目標分級分級地表水環境風險受體S1發生事故時,危險物質泄漏到內陸水體的排放點下游(順水流向)10km范圍內、近岸海域一個潮周期水質點可能達到的最大水平距離的兩倍范圍內,有如下一類或多類環境風險受體:集中式地表水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包括一級保護區、二級保護區及準保護區);農村及分散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重要濕地;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區;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產卵場及索餌場、越冬場合洄游通道;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地;紅樹林、珊瑚礁等濱海濕地生態系統;珍稀、瀕危海洋生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區;海洋特別保護區;海上自然保護區;鹽場保護區;海水浴場;海洋自然歷史遺跡;風景名勝區;或其他特殊重點保護區域S2發生事故時,危險物質泄漏到內陸水體的排放點下游(順水流向)10km范圍內、近岸海域一個潮周期水質點可能達到的最大水平距離的兩倍范圍內,有如下一類或多類環境風險受體:水產養殖區;天然漁場;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海濱風景游覽區;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海洋生物生存區域S3發生事故時,危險物質泄漏到內陸水體的排放點下游(順水流向)10km范圍內、近岸海域一個潮周期水質點可能達到的最大水平距離的兩倍范圍內,無上述類型1和類型2包括的敏感保護目標本項目地表水功能敏感性為低敏感F3,地表水環境敏感目標分級為S1,綜上,地表水環境敏感程度分級為E2。(3)地下水環境依據地下水功能敏感性與包氣帶防污性能,共分為三種類型,E1為環境高度敏感區,E2為環境中度敏感區,E3為環境低度敏感區,分級原則見表6.2-8。其中地下水功能敏感性分區和包氣帶防污性能分級分別見表6.2-9、表6.2-10。當同一建設項目涉及兩個G分區或D分級及以上時,取相對高值。表6.2-8地下水環境敏感程度分級包氣帶防污性能地下水功能敏感性G1G2G3D1E1E1E2D2E1E2E3D3E2E3E3表6.2-9地下水功能敏感性分區敏感性地下水環境敏感特征敏感G1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備用、應急水源,在建和規劃的飲用水水源)準保護區;除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以外的國家或地方政府設定的與地下水環境相關的其他保護區,如熱水、礦泉水、溫泉等特殊地下水資源保護區較敏感G2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備用、應急水源,在建和規劃的飲用水水源)準保護區以外的補給徑流區;未劃定準保護區的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其保護區以外的補給徑流區;分散式飲用水水源地;特殊地下水資源(如熱水、礦泉水、溫泉等)保護區以外的分布區等其他未列入上述敏感分級的環境敏感區a不敏感G3上述地區之外的其他地區“環境敏感區”指《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中所界定的涉及地下水的環境敏感區表6.2-10包氣帶防污性能分級分級包氣帶巖土的滲透性能D3Mb≥1.0m,K≤1.0×10-6cm/s,且分布連續、穩定D20.5m≤Mb<1.0m,K≤1.0×10-6cm/s,且分布連續、穩定Mb≥1.0m,1.0×10-6cm/s<K≤1.0×10-4cm/s,且分布連續、穩定D1巖(土)層不滿足上述“D2”和“D3”條件Mb:巖土層單層厚度。K:滲透系數。本項目包氣帶防污性能為D1,不涉及《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中所界定的涉及地下水的環境敏感區,地下水功能敏感性分區為不敏感G3。綜上,地下水環境敏感程度分級為E2。環境風險潛勢劃分根據建設項目涉及的物質和工藝系統的危險性及其所在地的環境敏感程度,結合事故情形下環境影響途徑,對建設項目潛在環境危害程度進行概化分析,按照下表6.2-11確定環境風險潛勢。表6.2-11建設項目環境風險潛勢劃分環境敏感程度(E)危險物質及工藝系統危險性(P)極高危害(P1)高度危害(P2)中度危害(P3)輕度危害(P4)環境高度敏感區(E1)IV+IVIIIIII環境中度敏感區(E2)IVIIIIIIII環境低度敏感區(E3)IIIIIIIII注:IV+為極高環境風險。(1)大氣環境風險潛勢根據企業周邊大氣環境敏感程度(E2)、危險物質及工藝系統危險性等級(P4),本項目大氣環境風險潛勢為II級。(2)地表水環境風險潛勢根據企業周邊地表水環境敏感程度(E2)、危險物質及工藝系統危險性等級(P4),本項目地表水環境風險潛勢為II級。(3)地下水環境風險潛勢根據企業周邊地下水環境敏感程度(E2)、危險物質及工藝系統危險性等級(P4),本項目地下水環境風險潛勢為II級。6.2.2環境風險評價等級判定《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HJ/T169-2018)中風險評價工作等級劃分見表6.2-12。表6.2-12環境風險評價工作等級劃分環境風險潛勢IV、IV+IIIIII評價工作等級一二三簡單分析aa是相對于詳細評價工作內容而言,在描述危險物質、環境影響途徑、環境危害后果、風險防范措施等方面給出定性的說明。見《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HJ169-2018)附錄A根據上述分析,依據《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HJ/T169-2018)評價等級劃分規定,本項目綜合環境風險潛勢為II級,風險評價等級為三級。本項目大氣環境風險評價范圍取建設項目邊界外3km;地表水風險評價范圍同地表水環境影響評價范圍;地下水風險評價范圍同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范圍。表6.2-13環境風險評價級別等級判斷敏感性行業及生產工藝(M)危險物質數量與臨界量比值(Q)危險物質及工藝系統危險性等級判斷(P)環境風險潛勢劃分評價工作等級大氣環境E2M41<Q<10P4II三地表水環境E2II三地下水環境E2II三6.3風險事故情形分析6.3.1事故原因分析(1)危化品庫①?;穾煲后w物料泄漏:?;穾齑娣诺囊后w物料有液堿和冰醋酸,造成泄漏的原因主要是物料容器、桶罐產生裂縫發生泄漏;或因意外事故導致傾覆、破裂而產生的泄漏。②?;穾煳锪匣馂?、爆炸:?;穾熘斜kU粉(連二亞硫酸鈉)為易燃易爆化學品,保險粉的自燃性、爆炸性、毒害性、遇水或酸易燃的性質,極易發生火災、爆炸事故。(2)車間①車間物料存放場所泄漏:1#廠房一層的染整車間設置有染料倉庫,用于存放染整染化料、助劑等,大部分為液體,染料倉庫儲存過程中因物料容器、桶罐產生裂縫發生泄漏,或因意外事故導致傾覆、破裂而產生的泄漏。②物料輸送:可能發生事故的環節主要有泵失效不運轉(如電器故障、機械故障、設備故障等),導致液體物料、染料受壓溢出、連接軟管脫節直接外排。③物料管道:失控、誤操作導致物料溢出,機械撞擊或管道腐蝕穿孔導致泄漏;密封出現問題,導致連接處泄漏。④環保設施:環保治理設施運轉不正常造成事故排放,造成環境污染的情況;廢氣處理系統故障、污水處理事故都可能造成環境污染。6.3.2最大可信事故最大可信事故是指在所有預測的概率不為零的事故中,對環境(或健康)危害最嚴重的重大事故。最大可信事故確定的目的是針對典型事故進行環境風險分析,并不意味著其它事故不具環境風險。在項目貯存運輸過程中,存在許多事故風險因素,風險評價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盡可能考慮對環境危害最大的事故風險。本項目具有多個事故風險源點,但本次評價將主要針對能夠引起人員中毒、火災爆炸及其產生間接影響的潛在較大事故。根據對企業的生產特征分析,結合物質危險性識別,涉及的環境風險物質為冰醋酸、連二亞硫酸鈉和SO2,當連二亞硫酸鈉出現泄漏遇到明火時,較易發生燃燒,可能造成火災事故,火災處理不當可能引發爆炸;相比火災事故本身,燃燒產物進入大氣環境,其傳播的影響范圍更大,影響的人數也更多;因此最大可信事故確定為危險化學品連二亞硫酸鈉燃燒產生的SO2、硫酸銨受熱分解產生的NO2以及冰醋酸泄漏,具體見表6.3-1。表6.3-1最大可信事故設定裝置、區塊危險因子最大可信事故?;穾爝B二亞硫酸鈉遇濕自燃燃燒產物主要為SO2,擴散進入大氣環境。冰醋酸(醋酸)醋酸液體泄漏后,醋酸揮發擴散進入大氣環境。硫酸銨受熱分解產生有毒的煙氣NO2,擴散進入大氣環境。參考《化工裝備事故分析與預防》中統計的全國化工行業事故發生情況的相關資料,事故風險發生的概率為1.1×10-5/a。6.4大氣環境風險影響分析根據上述風險識別結果,保險粉(連二亞硫酸鈉)、冰醋酸和硫酸銨為本項目的風險物質,因此,評價主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店面租賃合同協議書樣本
- 《康復護理課件-功能障礙護理》
- 班組進度協議書合同
- 玻璃安裝勞務合同協議
- 畫廊場地出租合同協議
- 百貨自營采購合同協議
- 特種人員作業合同協議
- 疏通管道維修合同協議
- 白涼粉成品購買合同協議
- 申請解除合同書面協議
- 高處作業審批表
- 盜竊案件現場勘查應注意的問題
- 超聲波洗碗機的設計(全套圖紙)
- 小學校本課程教材《好習慣伴我成長》
- 國家開放大學電大本科《兒童心理學》網絡課形考任務話題討論答案(第二套)
- 用人單位職業健康監護檔案(一人一檔)
- 80噸吊車性能表
- 3Dmax筆試試題
- 初中尺規作圖典型例題歸納總結(共10頁)
- 第一步登錄山東省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許可申報審批系統
- 公路壓實度自動計算公式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