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驗員考試資料_第1頁
試驗員考試資料_第2頁
試驗員考試資料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某施工現場的鋼筋工程需要φ8的熱軋圓盤條鋼筋0.268T,φ20的熱軋帶脅鋼筋40.256T,φ25的熱軋帶脅鋼筋32.356T,后兩種鋼筋采用機械連接,現場施工所用兩種鋼筋接頭的數量分別為600個和1100個,試問實驗工至少應委托哪些試驗?答案:1、φ8鋼筋在進行連接前必須按規定進行鋼筋原材試驗;2、φ20、φ25:工藝檢驗:在正式施工前,按同批鋼筋、同種機械連接形式的接頭試件為一批。接頭試件不少于3根做抗接強度試驗。同時截取對應接頭試件數目的鋼筋母材,進行抗接強度試驗;現場檢驗:每一批驗收批,必須在工程結構中隨機截取3個試件作抗拉強度,以500個為一驗收批。某工地的回填土施工,設計要求用亞粘土回填,壓實系數為0.95。問:(1)回填土施工前,試驗工至少應做哪些試驗,可得到哪些試驗數據?(2)回填施工中應該如何控制回填土的質量?(3)若最大干密度為1.76g/cm3,用體積為200cm3環刀取樣,稱得濕土重376g,干土重338g,求含水量為多少?并判斷回填土是否符合質量要求,計算說明。答案(1)采用擊實試驗確定已填土的最大干密度和優含水率。(2)控制回填土含水量不超過優含水量(wopt)±2%。環刀法檢測干密度大于等于控制干密度=最大干密度×壓實系數(3)含水量濕密度因為:所以:該回填土符合質量要求。某施工現場,試驗室給出C15的混凝土配合比為水泥:砂:石:水=1:2.39:4.44:0.63,單方混凝土的質量為2400kg/m3。試求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各材料的用量為多少?若砂、石的含水率分別為2%和3%,試計算其施工配合比。答:根據配合比得出:x+2.39x+4.44x+0.63x=2400求出X=283.7kg水泥=283.7kg砂子=2.39×283.7=678.04kg石子=4.44×283.7=1259.6kg水=0.63×283.7=178.7kg由砂子含水量=678×2%=13.5kg石子含水量=1259.6×3%=37.8kg所以施工配合比:水泥=283.7kg水=178.7-13.5-37.8=127.3kg石子=1259.6+37.8=1297.4kg砂子=678+13.5=691.6kg對一組砌筑試件進行抗壓強度試驗,試件的破壞荷載分別為30KN,35KN和28KN,請計算該組試件的抗壓強度,并寫出計算步驟。答:所以取Nu=30KN=1.35×某建筑工程的混凝土結構,設計強度等級為C30,留置了3組標養護試件,到規定齡期進行抗壓強度試驗,各組抗壓強度試驗結果分別為43.6N/mm2,38.0N/mm2和28.3N/MM2;請按照《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GBJ107-87對其進行檢驗評定。答案:非統計法評定:根據:得出(符合要求)又(標準值)(最小值)(不符合要求)所以根據《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GBJ107-87規定,該批砼檢驗評定不合格。某結構砼為C60,對一組砼試件進行抗壓強度試驗,試件的破壞荷載分別為1500KN,1450KN,1650KN,請計算該組試件的抗壓強度。答案:1500KN,1450KN,1650KN,6、一組牌號為HRB400,分稱直徑為22mm的熱軋帶脅鋼筋,其彎曲試驗合格,拉伸試驗結果為:屈服力Fe1為160.8KN,Fe2為162.5KN,最大力Fm1為215.1KN,Fm2為219.4KN,原始標距等于5倍鋼筋直徑,斷后標距長度Lu1為125.00mm,Lu2為127.50mm,計算并評定該組鋼筋的力學性能。(寫出計算步驟),鋼筋公稱面積SO為380.1mm2;抗拉強度標準值為540MPa;伸長率標準值為1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