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關于臘八節的作文合集8篇臘八節的作文篇1
臘八粥
這一天有喝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又稱"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起先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并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
臘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贈送親友,肯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終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余"的意義。假如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
臘八粥在民間還有巫術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種著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臘八粥,信任來年多結果實。
從前人們家里窮,每到年終歲末,大人們便把一些紅棗、核桃、紅豆、小米等在臘月初八這天熬成粥,謂之為臘八粥。那么,為什么臘八粥會和佛教徒聯系起來了呢,中國人過臘八是怎么回事呢?
傳聞,臘月初八是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得道成佛的日子。在他得道成佛之前,為了苦求人生真諦他曾走遍名川大山。有一天,他走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因長途跋涉,饑餓難忍的他昏倒在地。這時,一位牧羊女趕來,把自己帶的雜糧干果剩飯用泉水煮成粥,一口一口的喂他,最終把他救活了。后來,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靜坐深思,于臘月初八得道成佛。
為了紀念這個特別的日子,佛門弟子每逢這天根據牧羊女熬粥投料的比例,程序如法炮制,熬成粥施舍給人們,最終由佛門善事擴展為民家習俗。
臘八蒜
華北大部分地區在臘月初八這天有用醋泡蒜的習俗,叫“臘八蒜”。泡臘八蒜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臘八十幾天后,正值春節,由于醋的浸泡,蒜整體呈碧綠,特別好看,而醋也具有了蒜的辣味。大年三十,春節前后,就著臘八蒜和醋吃餃子、拌涼菜,味道很好。
臘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這是各家商號要在這天算賬,把這一年的收支算出來,可以看出盈虧,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債,都要在這天算清晰,“臘八算”就是這么回事。臘八這天要債的債主子,要到欠他錢的人家送信兒,該打算還錢。北京城有句民諺:“臘八粥、臘八蒜,放賬的送信兒;欠債的還錢。”后來有欠人家錢的,用蒜代替“算”字,以示忌諱,回避這個算賬的“算”字,其實欠人家的,終究是要還的。
泡臘八蒜用紫皮蒜和米醋,將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裝入小壇封嚴,至除夕啟封,蒜瓣湛青翠綠,蒜辣醋酸香溶在一起,撲鼻而來,是吃餃子的最佳佐料,拌涼菜也可以用,味道獨特。
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在春節前夕的臘八,即農歷十二月初八前后,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臘八面
中國北方一些不產或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條搟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
吃冰
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冰,等到了臘八節就脫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塊。傳聞這天的冰很奇妙,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會肚子疼。
臘八節的作文篇2
“好香啊。”農歷臘八的早上,一起來,我就聞到一股香味,匆忙穿好衣服,來到飯桌前。這時,一碗粥出現在我的眼前,正打算拿起筷子好好品嘗一番,媽媽突然走過來笑笑說:“小饞貓,你知道這是什么粥嗎?”
我搖搖頭。
“這個是臘八粥,每年農歷臘八,人們都要吃臘八粥。”媽媽說著,拿起勺子一點粥,吃下去。“說起臘八粥的來歷,那就悠久。你想不想聽?”
我快樂的笑:“確定啦,解一下也好嘛。”
媽媽念念有詞的講解著臘八粥的來歷:“好,我起先講:相傳,佛祖釋迦牟尼出家修行,云游四海。有一天,他因饑餓和勞累昏倒在野外,被一放牧女童發覺,女童連忙跑回家找尋食物。可她家境貧寒,缺衣少食。自己家種的雜糧都快吃光,只剩下很少的幾粒米。姑娘一直慷慨大方,樂于助人,她將每個糧袋子底下所剩無幾的糧食搜羅在一起,加上一些自家種的果仁,用清泉水煮一大碗粥,端到佛祖面前,一口一口地喂他。釋迦牟尼吃香噴噴的粥后,很快醒悟過來,并跑到旁邊的河中洗澡,坐在菩提樹下靜思,最終在臘月初八這天悟道成佛。后來佛教信徒就在每年臘月初八煮粥供佛。所以,臘八粥又稱佛粥。每到這一天,寺廟里的僧眾將募化來的齋糧煮成稀飯,來供奉神佛,將佛粥供過之后,再分給窮人食用。后來,臘八粥流傳開來,成為民間的一種習俗。南宋詩人陸游留下這樣的詩句:‘今朝佛粥更相贈,更覺江村節物新。’臘八粥作為民間的祥瑞食品相互贈送,寓意一年之末的大豐收以及來年風調雨順,祥瑞如意。從今,每年農歷臘八,人們都要吃臘八粥。”
我用湯勺輕輕地在碗里的四周劃幾下。然后,舀一勺放進嘴里,粥熬得爛爛的,不用嚼,很快溶化,嘴里還留有余香。喝下這碗臘八粥,我的心就暖起來。
臘八節的作文篇3
在暖冬里“貓冬”,時間靜好,日子好像特別踏實、安靜和暖和。不知不覺中,好幾個遠離塵囂和聒噪的悠閑假日已在指間悄然滑落而去,驀然間,年關迫近,臘八節已到眼前。
臘月初八一大早,鄉村的家庭主婦們便里里外外跑出跑進勞碌起來,淘大米淘糯米,洗大棗洗葡萄干,泡枸杞泡綠豆泡花生米,然后把它們一起下鍋用溫火漸漸熬,不一會兒,家家戶戶的飲煙里便飄溢出黏稠的香甜的臘八粥的味道。隨著這味道不斷飄散不斷充滿,年味也就不斷發酵變得愈益濃烈和醇香,猶如墻角那壇剛啟封的陳年老酒一樣讓人沉醉讓人神往。不覺想起小時候唱過的歌謠來:
“臘月八,眼前花,還有二十二天過年家”,“小孩小孩你莫饞,過了臘八就是年”,俗語說得不錯,過完臘八節,喝完臘八粥,紅火的年味就拉開了序幕,與新年有關的話題便活泛起來,作為孩子,誰能不激烈不興奮呢!
每年這個時候,我都會不自覺地回想起這些歌謠,都會讓我的記憶之舟在心海里蕩漾起兒時臘八節的一些漣漪來。
兒時的臘八節,始終很很清貧很單調卻很暖和。
那時候,鄉村經濟落后,農夫生活甚是清苦,平常吃的以黃的(玉米面)為主,若到年關能吃幾頓白的(小麥面)打打牙祭就算不錯了。至于在臘八節里用白米大棗枸杞花生仁等什物熬粥,那只能是全村數一數二的有頭有臉的人家才有的事,不會“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所以,在我沒有走出山村前過的近二十個臘八節中,我的記憶里是沒有臘八粥的概念的,也不知道臘八粥和臘八節有甚關聯。
記得老家鄉村有這么一個俗語:“臘月八,沒米吃,不殺兒子殺女子!”
乍一聽,感覺挺嚇人的,好像貧困的鄉村充溢了暴力和血腥!其實,這句俗語雖帶“殺”字卻毫無殺機,表達的是貧苦人家過節時無白米無白面的糾結和無奈,日子過得苦,只能遷怒于“女子”而心生嘆惜和怨憤了。
但無論如何,臘八節還得過一過,因為臘八節終歸是年關的起先,不過是說不過去的。根據習俗,還得做點糊狀和黏稠的飯食,不僅供人吃,還要給雞、狗、牲畜共享一點。吃了這種糊狀和黏稠的食物,人和家禽家蓄便都糊里糊涂,把苦日子當甜日子過了。而且,吃這東西還能糊住大家的嘴,誰也不能說糊話亂說話。這樣以來,黃的就大有用處大顯身手了,家家用它來做馓飯糊糊湯,熱鍋熱碗吃上一頓,既祛寒氣又蒙混過了節日,也算美味佳肴了。
除了吃黃的之外,臘八節留給我最深刻的記憶,就是打“臘八(其實就是河面上麻池上的冰塊)”了。
臘八節作為新年起先的標記,除了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有的地方擊鼓逐疫,有的地方跳神逐疫,有的地方用冰塊逐疫。多年以來,老家的鄉村就始終保持這樣一個習俗:臘月初八一大早,每家每戶都打發人拿上鐵棒鐵錘去河邊、麻池(漚麻用的水池)上去打“臘八”,把打下來的大大小小的冰塊用背蔞背回來,一塊塊放在廚房、糧倉和臥房之中,可以驅邪逐疫,久保宅第平安。我們那兒的人把打來的這些冰塊稱作“臘八”,把打“臘八”看作是臘八節的一件大事。
臘八節打“臘八”是個苦差但也是挺好玩的事兒。那時候的冬天的確很冷,冷得很干脆很干脆,只要一過立冬,雪就一場接一場的下,雪后,天氣就一天比一天的寒冷,到了臘八節,正值三九天氣,“三九四九,關門閉首”,說的就是這一年中最冷的季節。這時候,小河、麻池里的水就結出了足足有半尺多厚的冰層,正是打“臘八”好季節。每年臘八節一大早,我和兩個哥哥,穿上破棉衣破棉鞋,戴上暖帽,拿上鐵錘鐵棒,背上背簍,早早就來到麻池邊上,把背簍放在一邊,找一個好點的位置站穩腳跟,然后臂膀鼓足勁掄起鐵錘,手起錘落,隨著“嘭”的一聲響,麻池的冰面便裂開了縫,只聽“咔嚓”一聲,冰面四分五裂,分裂出一些大大小小的冰塊。當然,這樣的好運氣不會常有,有時冰面較厚,須要連續敲好幾下冰面才能開裂。冰面開裂后,破開的冰塊浮在水中,用镢頭或鐵锨就可以撈上來,再用手把冰塊裝進背簍,用破棉衣把手擦干,然后背上背簍,滿載而歸。
冰塊背回家后,一塊一塊,光滑細膩,晶瑩剔透,宛如羊脂玉,溫潤而雪白,讓人愛不釋手。細致端詳時就會發覺,這些“臘八”上自然鐫刻著一些活靈活現的莊稼圖案,有的像土豆,圓圓的大大的,一串連著一串;有的像玉米,密密匝匝挨挨擠擠,猶如青紗帳一樣茂密;有的如麥穗,一穗壓著一穗,一層連著一層,顆顆飽滿,顯露著莊稼人的精神。這樣的風景每年自然先由父親領會,他在窗前迎著朝陽瞇著眼睛把這一個個冰塊細致端詳摩挲夠了,然后就會一捋胡須說:明年的洋芋長勢好,麥子看起來也不錯,明年咱家該多吃些白的了吧!說完,父親把他鑒定過的“臘八”又轉給了母親,母親一塊接一塊挨個看了一遍,頗為驚喜地說:他大,我咋看“臘八”里有許多書,你說咱家貴娃能念下書不?父親聽了,又拿起母親說的那塊冰,翻來翻去端詳了好一陣說:只要好好念,應當是有希望的!
這樣端詳冰塊的,不只有我的父親母親,老家村莊里的人都這樣,他們始終以來都信任一個傳聞,“臘八”圖案能預示來年五谷雜糧的收成。所以,看看一個個冰塊,他們就能看到來年的希望,或者能獲得一個辛勤勞作的理由和念想!
“臘八”給了莊稼人一種念想一種力氣,就更值得珍藏了,捧一塊“臘八”,放在廚房,再捧一塊,放在糧倉,再捧一塊,放在臥房,不論家里的哪個角落,放上一塊“臘八”守著一塊“臘八”,便能在一年四季驅邪祛疫,免受蚊蠅熱鬧之苦,闔家安康,在平平淡淡的日子里去收獲更多的希望。
從我記事起始終到中學畢業前,我家每年都在吃黃的馓飯喝黃的糊糊湯打“臘八”端詳冰塊向往將來中過臘八節,迎接新年的到來。而每年這一天里,父母都不遺余力地從一堆冰塊中生搬硬套地找出一兩塊有書本形態的冰塊,端詳一陣后,他們的眼睛里便盛滿了喜悅,盛滿了驕傲和希望。彼時那番情景,平實卻暖和,至今讓我難以忘懷!
后來,我考上了一所師范學校,畢業后在離家幾十公里的小鎮上工作,生活條件也有了改善,每年臘八節也能喝上香味撲鼻的臘八粥了,但我卻始終感覺臘八節與我漸行漸遠,那些吃糝飯喝糊糊湯打“臘八”等與臘八節有關的事漸漸地變成了我的記憶,零落成我淡淡的鄉愁,伴我在坎坷的人生旅途上蹣跚前行。
我考上學校后,父母親興奮極了,以為十幾年來他們都在“臘八”里看到書本圖案,所以我才有了出息。他們還把這當作一種閱歷向別人推廣,逢人便說:誰家“臘八”里有書本,誰家的孩子書就念得好,將來肯定有出息。其實我就考了個師范學校,當了個教書匠,算不上有什么出息,但父母親卻都很驕傲和滿意,以為我跳過了“龍門”,實在是一件比五谷雜糧的豐收更值得興奮的事兒了。
時間荏苒,歲月匆忙,不經意間我已在這個到處充滿著銅臭的小鎮上生活了二十幾年。二十幾年間,我在小鎮娶妻生子成家謀業,但始終沒能融入小鎮人的生活,特殊是每至傳統節日時,我都會面朝南山,聽任縷縷炊煙搖曳起我的鄉愁,家鄉節日里充溢歡樂和暖和的畫面便會出現于我的`眼前,讓我久久地依戀和回味。
今日,又至臘八節,老家應當又有一塊一塊的“臘八”放進了臥房、廚房、糧倉里了吧!年邁的母親應當又在端詳“臘八”又在尋找書本圖案眸子里又會盛滿希望吧!
臘八節里打“臘八”端詳“臘八”,讓鄉村的莊稼人看到了希望。于是,在濃烈醇香的年味中鄉村的日子便紅火起來。
臘八節的作文篇4
西北臘八節的習俗:臘八節在陜北高原,熬粥除了用多種米、豆之外,還得加入各種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吃完以后,還要將粥抹在門上、灶臺上及門外樹上,以驅邪避災,迎接來年的農業大豐收。而且,臘八這天忌吃菜。
假如這天吃菜的話,莊稼地里就會雜草多。臘八這天人們除了吃臘八粥,還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糧倉。
臘八節的作文篇5
為大家整理的臘八傳統節日作文:臘八節的傳聞“佛祖修行”的文章,供廣闊家查閱!!更多最新信息請點擊節日作文大全
臘八節雖然沒有春節、中秋節那么火熱,但是臘八節的傳聞卻在民間流傳的有不少,有關臘八節的傳聞你知道多少呢?下面就來看看臘八節的傳聞之一“佛祖修行”說。
臘八節的傳聞之“佛祖修行”
這一傳聞講,臘八節是佛教的節日,傳聞佛教的創始者佛祖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凈飯王的兒子,釋迦牟尼心性和善。
當他身邊的漸漸經驗著生病的苦痛,看著親人一個個地離他而去。眾生受生老病死等苦痛熬煎,婆羅門的神權統治又相當殘酷,悲憤之下釋迦牟尼舍棄王位,出家修道。
可是出家修道并不是件簡單的事,釋迦牟尼起先修道時并沒有任何收獲,面對心理和生理的雙重熬煎,他仍舊堅持著。
后來釋迦牟尼經過六年苦行,最終在臘月初八,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而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后來佛教教徒們為了紀念他,便將每年的臘月初八訂為“佛祖成道紀念日”,后人也沒有遺忘他修行成佛之前所受的苦難,于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
于是就有了這一傳聞,“佛祖成道紀念日”經過后人傳承,成為今日的“臘八節”。
臘八節的作文篇6
臘八這一天有喝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起先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并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爭奇競巧,品種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為講究,攙在白米中的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起先勞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后在半夜時分起先煮,再用微火燉,始終燉到其次天的早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為講究的人家,還要先將果子雕刻成人形、動物、花樣,再放在鍋中煮。比較有特色的就是在臘八粥中放上"果獅"。果獅是用幾種果子做成的獅形物,用剔去棗核烤干的脆棗作為獅身,半個核桃仁作為獅頭,桃仁作為獅腳,甜杏仁用來作獅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頭小獅子。假如碗較大,可以擺上雙獅或是四頭小獅子。更講究的,就是用棗泥、豆沙、山藥、山楂糕等具備各種顏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壽星、羅漢像。這種裝飾的臘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廟的供桌上才可以見到。
臘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贈送親友,肯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終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余"的意義。假如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
臘八粥在民間還有巫術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種著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臘八粥,信任來年多結果實。
在臘八這一天,大家除了要喝臘八粥外,還要吃臘八飯、泡臘八蒜。
臘八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還有悼念亡國、寄予哀思的。
在東北也有諺語“臘八臘八,凍掉下巴”的之說,意指臘八這一天特別冷,吃臘八粥可以使人溫煦、抵擋寒冷。
“臘八粥,吃不完,吃了臘八粥便豐收”。農歷臘月初八,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臘八節”。關中一帶到了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煮上一鍋“臘八粥”,美餐一頓。不光大人、娃娃吃,還要給牲口、雞狗喂一些,在門上、墻上、樹上抹一些,圖個吉利。
臘八節的作文篇7
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北齊·魏收——《臘節》
常言道:臘七臘八,凍死倆仨。每年我都并沒留意,今年可謂實實在在地感受了一番。昨天的天氣還沒感受到那么冷,還是陽光明媚。感受到了冬日大暖陽帶來的暖和。今早一打開窗戶,一陣冷風襲來,是我這個在家穿短袖的孩子都接受不了這樣的寒意,凍得我關節疼。于是,腦袋里閃出了一個詞語:臘八節!
臘八節,俗稱“臘八”。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祥瑞的節日,因相傳這一天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并創立佛教的日子即農歷十二月初八,故又被稱為“佛成道節”。從小家里的小孩子就喜愛在過節時,聽一些關于節日的由來和傳聞,那些對于世人來說飄渺虛幻的鬼怪傳聞,實在是吸引人的。而我也是如此,從小喜愛聽姥姥講一些所謂“奇妙的”傳聞。因為家里人都是地地道道的天津衛人,所以都很喜愛坐在一起去聽故事,舅舅說,姥姥小時候給他們也是這樣講的,到了過年過節,大家伙全都坐在一起,聽姥姥講故事,而現在姥姥是給你們這樣大的孩子講故事了,而我們這些兒女仿佛也回到了小時候,那些華蜜的童年時間。姥姥說,臘八節出于人們對忠臣岳飛的懷念。當年,岳飛率部抗金于朱仙鎮,正值數九嚴冬,岳家軍衣食不濟、挨餓受凍,眾百姓相繼送粥,岳家軍飽餐了一頓百姓送的“千家粥”,結果大勝而歸。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臘八節)。其實,小孩子聽故事真的不是為了豐富學問、陶冶情操,僅僅是覺得好玩,新奇。聽完故事的孩子們,臉上都會露出華蜜的微笑,那么單純、那么可愛。然而老人也是如此,恒久把自己的子女當成小孩子,恒久的呵護著他們。而臘八節是在過年前夕的第一個可以團聚的節日了。
聽旁人說起過,臘八節還有一項祭灶的活動,雖說我家沒有,所以我也沒真正的望見過。但是我曾聽人說起過,臘八節要祭祖還要祭拜一些神靈(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然而臘八節對我最大的誘惑就是喝臘八粥,泡臘八蒜了!
一陽初夏中大呂,谷粟為粥和豆煮。應時獻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濟眾普。盈幾馨香細細浮,堆盤果蔬紛紛聚。共嘗佳品達沙門,沙門色相傳蓮炬。童稚飽腹慶州平,還向街頭擊臘鼓。”
臘八節的作文篇8
臘八節俗稱“臘八”,是漢族的傳統節日,民間流傳著吃臘八粥、泡臘八蒜的習俗。在開封,吃臘八粥是紀念抗金英雄岳飛的一種節日食俗,臘八粥距今有千年歷史。經過后人不斷傳誦和加工,關于臘八節的故事越來越多,這些故事表達了人們對生活的美妙祝福。
臘八節的改變和傳承
臘八節又稱臘日祭、臘八祭、王侯臘,原來古代慶祝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的祭祀儀式。“臘”的含義有三: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得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臘者,逐疫迎春”。
應劭《風俗通》云:“《禮傳》: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其起源甚早,《禮記·郊特牲》記載:“伊耆氏始為蠟。蠟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史記·補三皇本紀》也說:“炎帝神農氏以其初為田事,故為蠟祭,以報天地。”夏代稱臘日祭為“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蠟”,漢代改為“臘”。北齊詩人魏收在其詩作《臘節》里說:“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嘉平”就是臘日。而先秦的臘祭日在冬至后第三個戌日,《說文》載:“冬至后三戌日臘祭百神。”南北朝以后漸漸固定在臘月初八。到了唐宋,此節又被蒙上神佛色調,由于佛教介入,臘日改在臘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而臘八節食用的臘八粥,則是到了北宋才正式起先有臘八粥名稱的記載,宋朝吳自牧撰《夢梁錄》卷六載:“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寺等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此時,臘八煮粥已成民間食俗。不過,當時帝王還以此來籠絡眾臣。
開封民間稱過春節為“過年”。但是,過年并非單指正月初一,還包括年頭、年尾,從舊歲的臘月初八至新年正月初五均是年日。舊時,開封流傳有句俗語說:“臘八、祭灶,新年來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所以,一到“臘八”,開封城鄉便有“年味”了,臘八也就是新年的起先。俗話說,“吃了臘八飯,就把年貨辦”就是這個道理。
吃臘八粥紀念岳飛希望和平
1月8日上午,50多歲的市民王汝香對記者說:“傳聞臘八節吃臘八粥是為了紀念岳飛,就像端午節吃粽子紀念屈原一樣,以食物的形式紀念抗金英雄,表達人們渴望和平、沒有斗爭的生活環境。”
王汝香娓娓道來:“岳飛揮師北伐,率領眾將士反抗女真族對南宋的擄掠殘殺,深受人民愛戴。但朝廷卻下令讓岳飛回朝,岳飛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為了避開金兵殘殺百姓、對地方經濟造成嚴峻破壞,他依舊堅韌反抗。可后來朝廷連下十二道金牌逼岳飛回朝,無奈之下岳飛只得遵從皇命。岳飛走時百姓特別不舍,想起岳飛的忠勇,百姓們自發拿出家里的糧食煮成粥為岳飛及眾將士送行。由于當時生活條件較差,各家的糧食都不一樣,有麥有豆,五花八門。百姓將各自煮好的粥倒在一個容器里,混合后送到岳飛面前就是一碗有米有麥有豆的粥了。岳飛率領眾將士道謝后回朝,以‘莫須有’的罪名被殺害。百姓為了紀念岳飛,每年臘月初八燒起‘百家飯’,即臘八粥,以示懷念之意。”
王汝香說:“小時候還聽人說過,臘八這個節日從農耕時期起先就有了。在農耕社會人們吃不飽,希望種的每一種糧食都能豐收,于是選出一天將各種糧食煮在一起吃,祈求來年有個好收成。”王汝香說,“八”是個祥瑞數,代表多的意思,人們希望多種糧食來年能有個好收成。“小時候一吃過臘八飯就盼著過年,每年過臘八都可興奮,因為大家都可以等著過年了。”回憶起小時候過節的情景,王汝香笑著說,那時候生活條件差,家里沒有這么多豆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中國木塑錐形雙螺桿擠出機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木刷子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新疆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俄國史》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01路基沉降分析及防治對策15課件
- 2025年中國施肥機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數碼管銀行利率顯示屏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硅元件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VAE乳液市場發展策略分析與投資風險評估報告
- 新疆科技學院《供應鏈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至2031年中國綠豆湯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衡水市武強縣輔警考試試卷真題
- 山西省太原市2025年高三年級模擬考試(二)語文試題及答案
- 湖北省武漢市2025屆高中畢業生二月調研考試數學試題及答案
- 醫院培訓課件:《產前準備-為順產做準備》
- 2025年高三語作文模擬題分析+材料+范文:關心人本身應成為一切技術上奮斗的主要目標
- 《管理學原理》(課件)
- 長城汽車2025人才測評答案
- 幼兒園法制教育講座
- 河道的管理和防護課件
- 綠化作業安全教育培訓
- GB/T 45282-2025IPv6地址分配和編碼規則總體要求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