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甘肅省慶陽市環縣一中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試題第I卷(選擇題)一、單選題1.下列對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的認識,正確的是()A.每一種生物個體都只能對應生命系統中的個體層次B.玉米和兔子都可以擁有生命系統中的所有結構層次C.生命系統中最小結構層次是細胞,最大結構層次是生物圈D.病毒不屬于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因此病毒不屬于生物【答案】C【分析】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包括: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種群和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詳解】A、有些生物個體可能對應生命系統中的細胞層次和個體層次,如:單細胞生物,A錯誤;B、玉米是植物,植物沒有系統這一生命系統結構層次,B錯誤;C、生命系統中能完整地表現出生命活動的最小結構層次是細胞,最大結構層次是生物圈,C正確;D、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不屬于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但病毒可以生在繁殖,屬于生物,D錯誤。故選C。2.關于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及內容要點,敘述正確的有幾項()①細胞是一個有機體,一切動植物都由細胞發育而來,并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②細胞學說揭示了細胞的多樣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③施萊登和施旺是細胞學說的建立者④細胞學說認為細胞分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⑤列文虎克發現并命名了細胞
⑥所有的細胞都來源于先前存在的細胞
⑦細胞學說的建立,標志著生物學研究由細胞水平進入了分子水平A.6項 B.5項 C.4項 D.3項【答案】D【分析】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1、顯微鏡下的重大發現:細胞的發現,涉及到英國的羅伯特?虎克(1665年發現死亡的植物細胞)和荷蘭的范?列文胡克(1674年發現金魚的紅細胞和精子,活細胞的發現)。2、理論思維和科學實驗的結合:在眾多前人觀察和思維的啟發下,德國植物學家施萊登和動物學家施旺提出了細胞學說。3、細胞學說在修正中前進:涉及德國的魏爾肖。魏爾肖提出“所有的細胞都來自先前存在的細胞”,認為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為細胞學說作了重要補充。【詳解】①細胞是一個有機體,一切動植物都由細胞發育而來,并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闡明了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①正確;②細胞學說揭示了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沒有揭示細胞的多樣性,②錯誤;③施萊登和施旺是細胞學說的建立者,③正確;④細胞學說沒有認為細胞分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④錯誤;⑤羅伯特.虎克發現并命名了細胞,⑤錯誤;⑥魏爾肖指出,所有的細胞都來源于先前存在的細胞,⑥正確;⑦細胞學說的建立,標志著生物學研究進入了細胞水平,⑦錯誤。故選D。3.對下列圖示的生物學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A.若圖①表示將顯微鏡鏡頭由a轉換成b,則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數目增多B.若圖②是顯微鏡下洋蔥根尖某視野的圖像,則只需向左方移動裝片即可觀察清楚c細胞的特點C.若圖③是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質流動,發現細胞質的流動方向是順時針,則實際上細胞質的流動方向是逆時針D.若圖④是在顯微鏡下目鏡為10×,物鏡為10×,視野中被相連的64個分生組織細胞所充滿,目鏡不變,物鏡換成40×時,則視野中可檢測到分生組織細胞數為4個【答案】D【分析】顯微鏡成像的特點:顯微鏡成像是倒立的虛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物像的移動方向與標本的移動方向相反,若在視野中看到細胞質順時針流動,則實際上細胞質就是順時針流動。【詳解】A、由圖觀察可知,圖①的鏡頭帶有螺紋是物鏡,物鏡鏡頭越長,放大倍數越大,與載玻片的距離越近,若將顯微鏡鏡頭由a(低倍鏡)轉換成b(高倍鏡),則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數目減少,視野會變暗,A錯誤;B、顯微鏡下的物像為倒立的虛像,物像的移動方向與標本的移動方向相反,c細胞位于視野的左方,若要觀察清楚c細胞的特點,則應向左移動裝片,使物像位于視野中央,再換上高倍物鏡,調節光圈增加視野亮度,轉動細準焦螺旋使視野變清晰,B錯誤;C、若圖③是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質流動,發現細胞質的流動方向是順時針,則實際細胞質的流動方向是順時針,C錯誤;D、若圖④是在顯微鏡下目鏡為10×,物鏡為10×,視野被相連64個分生組織細胞所充滿,目鏡不變,物鏡換成40×時,此時的放大倍數是原來的4倍,則在視野中可檢測到的分生組織細胞數為64÷42=4個,D正確。故選D。4.歸納法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方法,下列關于歸納法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A.歸納法是由一般結論推導出具體事實的科學方法,分為完全歸納法和不完全歸納法兩類B.歸納法的過程包括:搜集和積累一系列材料或知識→分析所得材料的基本特征.尋找其共同規律→描述或概括所得材料的共同規律,對同類或不同類事物作出預測C.完全歸納法推理是根據某類事物每一對象都具有某種屬性,從而推出該類事物都具有該種屬性的結論D.科學研究中常運用不完全歸納法,不完全歸納法所得的結論可能是正確的,也可能是不正確的【答案】A【分析】歸納法是指由一系列具體事實推出一般結論的思維方法,分為完全歸納法和不完全歸納法。【詳解】A、歸納法是指由一系列具體事實推出一般結論的思維方法,分為完全歸納法和不完全歸納法兩類,A錯誤;B、歸納法的過程包括:搜集和積累一系列材料或知識→分析所得材料的基本特征,尋找其共同規律→描述或概括所得材料的共同規律,對同類或不同類事物作出預測,B正確;C、完全歸納法推理是對某類認識對象中每個對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種屬性都進行了考察,從而推出該類全部對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種屬性的歸納推理,C正確;D、科學研究中經常運用不完全歸納法,由不完全歸納法得出的結論很可能是可信的,因此可以用來預測和判斷,D正確。故選A。5.下列關于生物體內脂質與糖類的敘述,正確的是()A.脂質與糖類組成元素相同B.植物細胞內存在多糖,不存在脂肪C.脂肪、淀粉、糖原都是人體細胞內的儲能物質D.相同質量的脂肪和糖原氧化分解時,前者耗氧多,釋放的能量也多【答案】D【分析】1、脂質主要是由C、H、O三種化學元素組成,有些還含有N和P。脂質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2、糖類由C、H、O三種元素組成的,分為單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質。【詳解】A、脂質與糖類的組成元素不一定相同,如脂質中磷脂的組成元素除了含有C、H、O外還含有P和N,而糖類的組成元素一般為C、H、O,A錯誤;B、植物細胞內既存在多糖,又存在脂肪,如花生,B錯誤;C、淀粉是植物細胞中的儲能物質,脂肪、糖原都是人體細胞內的儲能物質,C錯誤;D、相同質量的脂肪和糖原相比,脂肪中O、H含量比低,氧化分解時,脂肪耗氧多,釋放的能量也多,D正確。故選D。6.下列有關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敘述正確的是()A.真核細胞的核膜共由兩層磷脂分子構成,原核細胞沒有B.原核細胞都有細胞壁,而真核細胞并不都有細胞壁C.真核細胞光合作用都有特定的結構,而原核細胞沒有相同結構D.原核細胞均通過無絲分裂增殖,部分真核細胞通過無絲分裂增殖【答案】C【分析】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區別,原核細胞沒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原核細胞內無染色體,只有核糖體一種細胞器。【詳解】A、真核細胞具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核膜是雙層膜結枃,每層膜又是由兩層磷脂分子構成,A錯誤;
B、原核細胞并不都有細胞壁,比如支原體,B錯誤;
C、真核細胞光合作用的特定結構是葉綠體,原核細胞(比如藍藻)沒有相應的特定結構,但具有葉綠素和藻藍素等色素和酶來進行光合作用,C正確;
D、無絲分裂是部分真核細胞的增殖方式,原核細胞增殖方式不是(是二分裂),D錯誤;
故選C。7.近年來納米科技發展進步神速,極精微的各式顯微鏡,如共軛焦鋰射顯微鏡、定量掃描電子顯微鏡的發明,使細胞的微細結構被觀察的更為清楚。下列有關普通光學顯微鏡的有關問題錯誤的是()A.放大倍數越大,視野內目鏡測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實際長度越小B.用10倍物鏡觀察水綿玻片時,玻片與物鏡的距離為0.5cm,若改用30倍物鏡觀察時,則玻片與物鏡的距離應調整為1.5cm左右C.當用低倍鏡看清楚物像后,轉換成高倍鏡后卻看不到或看不清物像,其原因可能是被觀察的物體未處于視野中央D.若視野中有一異物,移動裝片和轉動物鏡后異物不動,則異物應位于目鏡上【答案】B【分析】【詳解】A、放大倍數越大,視野內目鏡測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實際長度越小,A正確;B、物鏡放大倍數越大,物鏡越長,物鏡與玻片的距離越近,B錯誤;C、當用低倍鏡看清楚物像后,轉換成高倍鏡后卻看不到或看不清物像,其原因可能是被觀察的物體未處于視野中央,C正確;D、若視野中有一異物,移動裝片和轉動物鏡后異物不動,則異物應位于目鏡上,D正確。故選B。8.下列一實例能證明微量元素是生命活動所必需的()A.哺乳動物血液中鈣鹽含量太低會抽搐 B.鐵是植物葉綠素的組成成分C.植物缺硼影響花粉管萌發而導致花而不實 D.缺磷會影響生物核苷酸的合成【答案】C【分析】組成生物體的元素根據其含量不同可分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兩大類。(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總重量萬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總重量萬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詳解】A、鈣元素屬于大量元素,不能證明微量元素是生命活動所必需的,A錯誤;B、鎂是植物葉綠素的組成成分,B錯誤;C、硼是微量元素,油菜缺少硼時只開花不結果,這證明微量元素是生命活動所必需的,C正確;D、磷元素屬于大量元素,不能證明微量元素是生命活動所必需的,D錯誤。故選C。9.下列關于“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實驗操作步驟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鑒定可溶性還原糖時,要加入斐林試劑(先加甲液,再滴加乙液)B.若要鑒定花生種子細胞中是否含有脂肪,一定需要用顯微鏡仔細觀察C.用于鑒定還原糖的斐林試劑和用于鑒定蛋白質的雙縮脲試劑化學成分一致D.用雙縮脲試劑鑒定蛋白質時,需水浴加熱2min才能看到紫色【答案】C【分析】生物組織中化合物的鑒定:(1)斐林試劑可用于鑒定還原糖,在水浴加熱的條件下,溶液的顏色變化為磚紅色(沉淀)。斐林試劑只能檢驗生物組織中還原糖(如葡萄糖、麥芽糖、果糖)存在與否,而不能鑒定非還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質可與雙縮脲試劑產生紫色反應。(3)脂肪可用蘇丹Ⅲ染液(或蘇丹Ⅳ染液)鑒定,呈橘黃色(或紅色)。【詳解】A、鑒定可溶性還原糖時,首先將斐林試劑的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和均勻后,再加入,并水浴加熱,A錯誤;B、鑒定花生種子細胞中是否含有脂肪,一般需要用顯微鏡觀察,但也可用組織樣液直接加入試劑進行鑒定,不需要用顯微鏡觀察,B錯誤;C、斐林試劑的甲液是質量濃度為0.1g/mL氫氧化鈉溶液、乙液是質量濃度為0.05g/mL硫酸銅溶液;雙縮脲試劑的A液是質量濃度為0.1g/mL氫氧化鈉溶液、B液是質量濃度為0.01g/mL硫酸銅溶液,說明用于鑒定還原糖的斐林試劑和用于鑒定蛋白質的雙縮脲試劑化學成分一致,只不過硫酸銅溶液濃度不同,C正確;D、用雙縮脲試劑鑒定蛋白質時,不需要水浴加熱,D錯誤。故選C。10.下列有關元素和化合物的分析中,不正確的是()A.若該圖為組成細胞鮮重的化合物,則A中含有的元素為H、OB.若該圖表示的是組成活細胞的元素,則A是C元素C.若該圖表示細胞干重的化合物,則A是蛋白質D.若該圖表示人體細胞的元素,則其中Fe含量很少【答案】B【分析】1、在組成細胞的元素中,占鮮重百分比:O>C>H>N;占干重百分比:C>O>N>H。2、在組成細胞的化合物中,占鮮重百分比:水>蛋白質>脂質>糖類;占干重百分比中,蛋白質最多。【詳解】A、如果該圖為組成細胞鮮重的化合物,則化合物A是水,組成元素是H、O,A正確;B、若該圖表示的是組成活細胞的元素,則A是O元素,B錯誤;C、若該圖表示細胞干重的化合物,則含量最多的A是蛋白質,C正確;D、Fe是微量元素,在細胞中含量很少,D正確。故選B。11.如圖表示細胞中水的存在形式及其作用。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A.冬季來臨,結合水/自由水的比值增大,細胞代謝水平增高和抗逆性降低B.如果乙的含義是“運輸物質”,則結合水比值升高物質運輸速度快C.甲的含義是“組成細胞結構”,如果這部分水失去會導致細胞死亡D.從圖中可以推測,溫度越高則細胞中的自由水越多【答案】C【分析】細胞內的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結合水,結合水是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劑,是許多化學反應的介質,自由水還參與許多化學反應,自由水對于營養物質和代謝廢物的運輸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與結合水不是一成不變的,可以相互轉化,自由水與結合水的比值越高,細胞代謝越旺盛,抗逆性越低,反之亦然。【詳解】A、細胞中結合水含量越多,抗逆能力越強,自由水含量越多,代謝越旺盛,故冬季來臨,結合水與自由水的比值增大,細胞代謝水平降低和抗逆性增強,A錯誤;B、如果乙的含義是“運輸物質”,則自由水比值升高物質運輸速度快,B錯誤;C、結合水是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分,如果這部分水失去會導致細胞死亡,C正確;D、在一定溫度范圍內,溫度升高,結合水可以轉化為自由水,但溫度過高,可能導致細胞脫水死亡,細胞內水分因蒸發減少,D錯誤。故選C。12.下列關于無機鹽的敘述,錯誤的是()A.缺鐵性貧血癥是因為體內缺少Fe2+,導致血紅蛋白合成較少B.鎂是構成葉綠素的成分之一,缺鎂會影響光合作用的進行C.細胞中的無機鹽大多數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如CaCO3是牙齒的主要成分D.人體內、等無機鹽還與細胞酸堿平衡維持有關【答案】C【分析】無機鹽主要以離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1、細胞中某些復雜化合物的重要組成成分;如Fe2+是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葉綠素的必要成分。2、維持細胞的生命活動,如Ca2+可調節肌肉收縮和血液凝固,血鈣過高會造成肌無力,血鈣過低會引起抽搐。3、維持細胞的酸堿平衡和細胞的形態。【詳解】A、缺鐵性貧血是因為體內缺乏鐵,血紅蛋白合成減少,因為Fe2+是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A正確;B、Mg2+是葉綠素的成分之一,缺Mg2+會影響葉綠素的合成進而影響光合作用,B正確;C、細胞中的無機鹽大多數以離子的形式存在,C錯誤;D、人體內HCO3-、HPO42-等無機鹽與細胞酸堿平衡的維持有關,D正確。故選C。13.下表中為四種不同細胞的比較結果,其中錯誤的一項是()選項細胞細胞壁擬核染色體A發菜細胞有有無B大豆葉肉細胞有無有C人皮膚生發層細胞無無有D水綿細胞有有無A.A B.B C.C D.D【答案】D【分析】1、發菜細胞屬于原核細胞,洋蔥根尖細胞、人皮膚生發層細胞和衣藻細胞都屬于真核細胞,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相比,最大的區別是原核細胞沒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細胞核(沒有核膜、核仁和染色體);原核生物只有核糖體一種細胞器,但部分原核生物能進行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如藍細菌。2、植物細胞和絕大多數原核細胞都含有細胞壁,而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詳解】A、發菜細胞為原核細胞,真核細胞核原核細胞區別是原核細胞沒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細胞核,有細胞壁和擬核,但沒有染色體,A正確;B、大豆葉肉細胞是真核細胞,是植物細胞,有細胞壁和染色體,但沒有擬核,B正確;C、人皮膚生發層細胞是真核細胞,是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擬核,但有染色體,C正確;D、水綿細胞為是真核細胞,是植物細胞,有細胞壁、染色體,但無擬核,D錯誤。故選D。14.近年,“XX冰城”、“COXX”等奶茶店遍布大街小巷,中學生也是奶茶店的消費主力軍。部分奶茶中“奶”的成分為“植脂末”,屬于反式脂肪酸,長期攝入可影響智力發育。除此之外奶茶中還含有高濃度果糖、淀粉、乳化劑,甜味劑、咖啡因等化學成分。下列關于奶茶描述錯誤的是()A.飲用奶茶后,可產生飽腹感,也可以為人體細胞提供一定的能量B.“不甜”的奶茶中由于不含糖類,可代替白開水大量飲用C.長期飲用奶茶有一定的“上癮”風險D.長期飲用奶茶等高糖飲品不僅會導致體內脂肪過度囤積,還會大大的提高得糖尿病的風險【答案】B【分析】奶茶中還含有高濃度果糖、淀粉、乳化劑,甜味劑、咖啡因等化學成分,機體攝入大量糖后會轉化為脂肪,同時長期高糖刺激,可能會導致糖尿病。【詳解】A、奶茶中含有高濃度果糖、淀粉等物質,飲用奶茶后,可產生飽腹感,經過消化和吸收后可為人體細胞提供一定的能量,A正確;B、“不甜”的奶茶中雖不含果糖或含量少,但仍含有淀粉等糖類,不可代替白開水大量飲用,B錯誤;C、奶茶中含有咖啡因等化學成分,長期飲用奶茶有一定的“上癮“風險,C正確;D、糖類可大量轉化為脂肪,長期飲用奶茶等高糖飲品不僅會導致體內脂肪過度囤積,還大大提高了得糖尿病的風險,D正確。故選B。15.英國醫生賽達尼?任格在對離體蛙心進行的實驗中發現,用不含鈣的生理鹽水灌注蛙心,蛙心收縮不能維持,用含有少量鈣的生理鹽水灌注時,蛙心可持續跳動數小時,實驗說明鈣()A.對維持細胞的酸堿平衡非常重要B.為蛙心的持續跳動提供能量C.對維持細胞的形態有重要作用D.對維持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有重要作用【答案】D【分析】無機鹽主要的存在形式是離子,有些無機鹽是某些復雜化合物的組成成分,如Mg是葉綠素的組成成分,Fe是血紅蛋白的組成成分,I是甲狀腺激素的原料;許多無機鹽對于維持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活動具有重要作用,如人體血鈣濃度過低,可能會出現抽搐;有些無機鹽參與維持酸堿平衡和滲透壓平衡。【詳解】A、題干信息并沒有提到酸堿平衡,故不能說明鈣鹽維持細胞的酸堿平衡,A錯誤;B、無機鹽是無機物,不能為細胞生命活動提供能量,B錯誤;C、題干信息沒有提到細胞的形態或滲透壓的信息,故不能鈣鹽有維持細胞形態的作用,C錯誤;D、題干信息顯示,對離體蛙心進行實驗時,用不含鈣和鉀的生理鹽水灌注蛙心,收縮不能維持,用含少量鈣和鉀的生理鹽水灌注時,蛙心可持續跳動數小時,說明含鈣和鉀的生理鹽水對于維持蛙的心跳具有重要作用,這說明無機鹽對于維持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活動具有重要作用,D正確。故選D。16.根據組成生物體的元素和自然界中元素的分布特點,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組成生物體的元素在非生物界中都能找到,體現了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統一性B.C在細胞中的含量最多,因此C是生命的核心元素C.沙漠里的仙人掌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D.不同生物體內含有的元素種類大致相同【答案】B【分析】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具有統一性體現在: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中都存在,沒有一種是生物所特有的;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具有差異性體現在: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界的含量和在無機自然界的含量差異很大。【詳解】A、組成生物體的元素在非生物界中都能找到,沒有一種是生物所特有的,體現了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統一性,A正確;B、O在活細胞中的含量最多;C是生命的核心元素,是因為大分子有機物以碳鏈為骨架而非含量最多,B錯誤;C、沙漠中的仙人掌細胞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C正確;D、不同生物體內含有的元素種類大致相同,說明生物界具有統一性,D正確。故選B。17.有關下表的分析,敘述錯誤的是()溶液溶質的元素組成檢測試劑顏色反應溶質的基本單位甲C、H、O①磚紅色葡萄糖乙C、H、O、N等雙縮脲試劑②③A.甲不可能是麥芽糖溶液B.①是斐林試劑,使用時需水浴加熱C.乙液可能是一種酶溶液D.②是紫色,③是氨基酸【答案】A【分析】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發生作用,產生紫色反應。還原糖加斐林試劑,水浴加熱會出現磚紅色沉淀。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發生作用,產生紫色反應。蘇丹Ⅲ可將脂肪染橘黃色。【詳解】A、甲出現磚紅色,可能是還原糖和斐林試劑反應,麥芽糖是還原糖,A錯誤;B、甲出現磚紅色,①是斐林試劑,是還原糖和斐林試劑反應,需要水浴加熱,B正確;C、乙和雙縮脲試劑反應,是蛋白質,絕大多數酶是蛋白質,乙液可能是一種酶溶液,C正確;D、②是紫色,檢測物質可能是蛋白質,故基本單位③是氨基酸,D正確。故選A。18.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大腸桿菌和藍細菌在結構上有統一性,具體體現在它們都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核糖體)及相同類型的遺傳物質等B.藍細菌與變形蟲結構上的根本區別是前者營養方式為自養,后者營養方式為異養C.顫藍細菌與發菜的共同點是都能進行光合作用,但顫藍細菌含光合色素,而發菜細胞含葉綠體D.細胞學說揭示了動物和植物統一性和生物體結構多樣性【答案】A【分析】1、常考的真核生物:綠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動物(如草履蟲、變形蟲)及動、植物。常考的原核生物:藍細菌(如顫藍細菌、發菜、念珠藻、藍球藻)、細菌(如乳酸菌、硝化細菌、大腸桿菌等)、支原體、放線菌。2、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相比,最大的區別是原核細胞沒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細胞核(沒有核膜、核仁和染色體);原核細胞只有核糖體一種細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細胞膜、細胞質結構,含有核酸和蛋白質等物質。【詳解】A、大腸桿菌和藍細菌都是原核細胞,它們在結構上有統一性,如它們都有細胞壁、細胞膜、核糖體及相同類型的遺傳物質(DNA)等,A正確;B、藍細菌(原核生物)與變形蟲(真核生物)結構上的根本區別是前者無核膜,B錯誤;C、發菜細胞屬于原核細胞,其中不含葉綠體,C錯誤;D、細胞學說揭示了動物和植物的統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統一性,沒有揭示生物體結構的多樣性,D錯誤。故選A。19.下列有關水和無機鹽的敘述,正確的有()①水能溶解、運輸營養物質和代謝廢物,并維持細胞形態②細胞中無機鹽含量很少且大多數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③哺乳動物的血液中鈣離子含量過高,會出現抽搐等癥狀④無機鹽可以為人體生命活動提供能量⑤休眠種子與萌發種子相比,結合水與自由水的比值更小⑥缺碘會引起兒童佝僂病⑦人大量出汗會排出過多無機鹽,導致體內細胞的酸堿平衡失調,這時應多喝淡鹽水⑧無機鹽在細胞中含量很少,所含元素都屬于微量元素A.五項 B.四項 C.三項 D.二項【答案】D【分析】1、細胞內的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結合水,結合水是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劑,是許多化學反應的介質,自由水還參與許多化學反應,自由水對于營養物質和代謝廢物的運輸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與結合水不是一成不變的,可以相互轉化,自由水與結合水的比值越高,細胞代謝越旺盛,抗逆性越低,反之亦然。2、無機鹽主要以離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1)細胞中某些復雜化合物的重要組成成分,如Fe2+是血紅蛋白的必要成分;Mg2+是葉綠素的必要成分。(2)維持細胞的生命活動,如Ca2+可調節肌肉收縮,血鈣過高會造成肌無力,血鈣過低會引起抽搐。(3)維持細胞的酸堿平衡和細胞的形態。【詳解】①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劑,同時還具有運輸能力,既能溶解,又能運輸營養物質和代謝廢物,并維持細胞形態,①正確;②細胞中無機鹽含量很少且大多數是以離子的形式存在,②錯誤;③哺乳動物的血液中鈣離子含量過低,會出現抽搐等癥狀,③錯誤;④無機鹽不能為人體生命活動提供能量,④錯誤;⑤休眠種子中結合水含量相對較高,萌發種子中自由水含量相對較高,故休眠種子與萌發種子相比,結合水與自由水的比值更大,⑤錯誤;⑥缺鈣會引起兒童患佝僂病,缺碘會引起甲狀腺腫大,⑥錯誤;⑦人大量出汗后會損失過多的無機鹽,導致體內的水鹽平衡和酸堿平衡失調,這時需要既補充水又補充無機鹽,因此需要多喝淡鹽水,⑦正確;⑧無機鹽含量很少,但不一定是微量元素,如鈣為大量元素,⑧錯誤。綜上所述:正確項是①⑦,D符合題意。故選D。20.如圖是細胞內幾種有機物及其功能的關系圖,m1、m2、m3、m4分別是有機物M1、M2、M3、M4的組成成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相同質量的M1和M2被徹底氧化分解,則M1的耗氧量多B.m3和m4之間的區別主要是五碳糖和堿基的種類不同C.細胞中的M3具有調節生命活動或催化化學反應的功能D.圖中的M1、M2、M3、M4均是以碳鏈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答案】C【分析】由題圖可以判斷:主要能源物質是糖類,M1是多糖;主要儲能物質M2是脂肪;生命活動的承擔者M3是蛋白質,遺傳信息的攜帶者M4是核酸。
【詳解】A、M1是多糖,M2是脂肪,相同質量的M1和M2被徹底氧化分解,M2的耗氧量多,A錯誤;B、M3蛋白質,m3是氨基酸;M4是核酸,m4是核苷酸,氨基酸不具有五碳糖和堿基,B錯誤;C、M3是蛋白質,細胞中的蛋白質具有調節生命活動或催化化學反應的功能,C正確;D、M2是脂肪,不是生物大分子,D錯誤。故選C。第II卷(非選擇題)二、綜合題21.趁時草木相添綠,隨類珍禽自結鄰。介休綿山上植物茂盛,生存著豹、山豬、丹頂鶴等飛禽走獸,此外,山中溪流中還有魚、蝦,土壤中有各種細菌和真菌。從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1)最基本的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是_____,請在本生態系統內舉一個例子:_____。(2)在綿山這一區域內,群落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黃榆是綿山上的主要樹種之一,與豹相比,黃榆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不具有_____。(4)丹頂鶴在繁殖季節中繁殖了3只小丹頂鶴,聯系親代和子代的遺傳物質的橋梁是雌雄生殖細胞,小丹頂鶴生長發育以細胞的_____為基礎,小丹頂鶴與環境之間物質和能量的交換以_____為基礎,丹頂鶴遺傳變異以細胞內基因的傳遞和變化為基礎。【答案】①.細胞②.豹的神經細胞③.綿山上所有生物(或綿山上所有植物、動物、細菌和真菌等生物或綿山上全部植物、豹、山豬、丹頂鶴、魚、蝦、細菌、真菌等生物)④.系統⑤.分裂(增殖)和分化⑥.細胞代謝【分析】生命系統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細胞是最基本的,生物圈是最大的,植物沒有系統這一層次。【詳解】(1)細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如豹的神經細胞。(2)在綿山這一區域內,群落是指綿山上所有生物,包括綿山上所有的植物、動物、細菌和真菌等生物。(3)與豹相比,黃榆是植物,沒有系統這一生命系統結構層次。(4)生物個體生長發育以細胞的分裂(增殖)和分化為基礎,生物與環境之間物質和能量的交換以細胞代謝為基礎。22.下圖為細胞中由C、H、O三種元素組成某種化合物的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若A是單糖,則常見的有__________(答2種)等。(2)若B是由大量基本單位A縮合而形成的化合物,則B稱為__________,在人和動物的肝臟中的B是__________,在馬鈴薯塊莖中,B主要指__________。基本單位A可縮合形成組成高等植物細胞壁的__________(填物質)。(3)物質C是__________,在動物體內除圖示功能外,還有__________等。脂肪分子是由三分子__________與一分子__________發生反應形成的酯,即三酰甘油。【答案】(1)脫氧核糖、核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2)①.多糖②.肝糖原③.淀粉④.纖維素(3)①.脂肪②.保溫、緩沖和減壓③.脂肪酸④.甘油【分析】1、糖類由C、H、O三種元素組成,分為單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質。常見的單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脫氧核糖等。植物細胞中常見的二糖是蔗糖和麥芽糖,動物細胞中常見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細胞中常見的多糖是纖維素和淀粉,動物細胞中常見的多糖是糖原。淀粉是植物細胞中的儲能物質,糖原是動物細胞中的儲能物質。構成多糖的基本單位是葡萄糖。2、脂肪是由C、H、O三種化學元素組成,脂肪是生物體內的儲能物質.除此以外,脂肪還有保溫、緩沖、減壓的作用。【小問1詳解】單糖是指不能再水解的糖,常見的單糖有脫氧核糖、核糖、葡萄糖、果糖、半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秋色中考語文作文
- 移動網絡安全防護與加密技術考核試卷
- 礦產勘查樣品處理與分析質量控制考核試卷
- 淀粉在寵物食品的營養配比考核試卷
- 企業安全生產培訓教材考核試卷
- 客運站服務創新與差異化發展考核試卷
- 烘焙食品銷售策略考核試卷
- 社交電商平臺的多元化發展與創新模式探索考核試卷
- 無線廣播電視傳輸中的信號傳輸距離擴展考核試卷
- 教案新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一第1單元檢測題
- 文心雕龍-神思教學課件
- 35KV架空輸電線路工程鐵塔組立專項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方案
- 寧波市建設工程資料統一用表(2022版)
- 五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教師教師用書
- 認識平面圖上的方向
- 液氮安全培訓資料課件
- (完整word)拆除合同范本
- 鐵路工務巡道工崗位作業標準(崗位職責、崗位風險)
- 陜西省建筑施工質量驗收技術資料統一用表
- 漁用配合飼料原料課件
- 夾層鋼結構施工方案鋼結構夾層施工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