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竹山煤礦隱蔽致災因素的普查報告_第1頁
金竹山煤礦隱蔽致災因素的普查報告_第2頁
金竹山煤礦隱蔽致災因素的普查報告_第3頁
金竹山煤礦隱蔽致災因素的普查報告_第4頁
金竹山煤礦隱蔽致災因素的普查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合川區瑞瀛煤業金竹山煤礦隱蔽致災因素普查報告編制單位:金竹山煤礦編制時間:2014年12月18日金竹山煤礦關于隱蔽致災因素的普查報告根據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國家煤礦安監局以安監總煤調〔2013〕135號印發《煤礦地質工作規定》的要求,我礦由礦長牽頭,組織了總工程師、地測、通風等專業技術人員,根據礦區實際,結合一些專業鑒定機構和有資質部門編寫出的各種報告,對全礦井進行了隱蔽致災因素自檢自查工作,現將有關自查情況匯報如下:一、煤礦隱蔽致災因素在煤礦生產過程中,煤礦井田范圍內及礦井周邊區域客觀存在的不能直接辨識的能給采掘活動造成影響的地質構造、瓦斯及其它有毒有害氣體、含(導)水體、采空區以及煤層自燃傾向等可能造成煤礦安全生產事故的災害統稱。(一)地質構造普查金竹山煤礦位于華鎣山復式背斜——溫塘峽背斜北段南東翼,南東翼巖層傾向111°~140°,傾角∠10~57°;北西翼巖層傾向200°~320°傾角∠10~40°。本區為淺切割的低山丘陵地貌,山脈走向與地層走向基本一致??傮w呈北西高,南東低的趨勢。區內最高點位于礦區中部的青山,標高+534.6m,最低點位于礦界東側怏母溝處,標高+245m。相對高差289.6m,該區域內地形切割較強烈,沖溝較發育。礦區內有兩條小型隱伏斷層,即F1、F2斷層,均為正斷層,兩條斷層呈平行狀排列,與煤層斜交。F1斷層走向15°,傾向北東,傾角55°,落差28m,對+200m以上的內連和外連煤層有一定破壞作用。斷層附近巖石破碎,工字鋼支護F2斷層走向6°,傾向北東,傾角20°,落差小于10m,對+100m以上的內連煤層有一定破壞作用。斷層附近巖石破碎,工字鋼支護。(二)瓦斯普查(1)瓦斯含量地質報告對主要內連煤層下7、下10煤層的瓦斯樣進行了測試,測試結果如下:下7煤層瓦斯含量:甲烷(CH4)為0~0.082ml/g可燃質,二氧化碳含量為0.068~0.308m1/g可燃質,其中甲烷(CH4)占0~27.49%,二氧化碳為4.1~35.42%,氮氣為56.22~95.57%,大部分地段甲烷(CH4)含量<10%,屬二氧化碳~氮氣帶,局部地段可達氮氣~沼氣帶。下10煤層瓦斯含量:甲烷(CH4)為0~0.007ml/g可燃質,二氧化碳含量為0.101~0.251m1/g可燃質,其中甲烷(CH4)占0~8.02%,二氧化碳為1.78~67.13%,氮氣為32.87~97.23%,甲烷(CH4)含量<10%,屬二氧化碳~氮氣帶。有關各煤層瓦斯測試結果詳見表5-1-1。(2)瓦斯等級鑒定資料另外設計收集了井田內生產礦井的瓦斯鑒定資料。金竹山煤礦:根據金竹山煤礦關于2012年度全省煤礦瓦斯等級鑒定結果的批復(金竹山煤礦瓦斯絕對涌出量為0.25m3/min瓦斯相對涌出量為0m3/t;CO2相對涌出量為0m3/t,絕對涌出量為0.12m3/min,屬瓦斯礦井。開采水平+270m,回風水平+320m,開采內連煤層。依照《煤礦安全規程》及初步設計要求規定,我礦購買了KJ73監控系統,監控分站6臺,瓦斯傳感器36臺,一氧化碳傳感器5臺,風速傳感器6個,其它風筒傳感器、設備開停傳感器、煙霧傳感器、溫度傳感器、風門語音傳感器等全部按要求配置齊全。設專職瓦斯檢查員5人,三班循環實施監測各主要用風地點瓦斯濃度。無煤塵爆炸危險性;煤層自燃傾向等級為Ⅲ類,屬不易自燃煤層;本礦井內連煤層平均厚0.45m;從地質報告提供的鉆孔煤層瓦斯含量看,各煤層瓦斯含量均較小,從總體來看,隨著深度的增加,內連、黃廣連煤層CH4含量有稍微增大的趨勢,CO2含量也有增加趨勢。說明隨著開采深度的增加,瓦斯涌出量變化很小。(三)含(導)水體、采空區、老窯(空)普查(1)、水文地質條件1、金竹山煤礦位于華鎣山復式背斜——溫塘峽背斜北段南東翼,南東翼巖層傾向111°~140°,傾角∠10~57°;北西翼巖層傾向200°~320°傾角∠10~40°。本區為淺切割的低山丘陵地貌,山脈走向與地層走向基本一致??傮w呈北西高,南東低的趨勢。區內最高點位于礦區中部的青山,標高+534.6m,最低點位于礦界東側的怏母溝處,標高+245m。相對高差289.6m,該區域內地形切割較強烈,沖溝較發育。地形坡角26~40°。區內有零星的小型水塘,分布在礦區西部,位于T3xj6段之上,但T3xj6含水層出露地表。2、金竹山煤礦區內東西向小沖溝較發育,地表水對礦井充水有一定影響,但排泄條件良好。井田內無常年性地表水系,均為季節性沖溝,夏秋兩季暴雨期才形成短暫水流。龍塘溝常年有水,但水流量不大,僅供附近村民生活用水。(2)主要含(隔)水層區內主要含水層為三疊系上統須家河組六、四、二段砂巖孔隙裂隙含水層,現敘述如下:1、六段(T3xj6):一般厚89m。主要巖性為灰白~黃灰色厚至中厚層狀至中至粗粒長石石英砂巖、局部夾薄層狀粉砂巖,裂隙較發育。參照區域資料對該層的描述,該段為砂巖孔隙裂隙含水層,富水性中等。砂巖孔隙裂隙含水層位于擬申請開采煤層內連煤層頂板,故六段砂巖孔隙裂隙含水層為礦井主要充水來源。距內連煤層間距30m2、四段(T3xj4):一般厚84m。為灰黃色、灰白色厚層狀長石石英粗粒砂巖、偶夾深灰色砂質泥巖。其中下部夾薄層中礫巖。裂隙較發育。富水性中等。砂巖孔隙裂隙含水層位于主采煤層黃廣連煤層之上,故四段砂巖孔隙裂隙含水層為礦井主要充水來源。3、二段(T3xj2):一般厚68m。巖性為灰、黃灰色厚層狀中粒長石石英砂巖。裂隙較發育。富水性中等。砂巖孔隙裂隙含水層位于所采煤層黃廣連煤層頂板,故二段砂巖孔隙裂隙含水層為礦井主要充水來源。距黃廣連煤層間距25m.4、區內主要隔水層為須家河組五、三、一段。以泥巖為主的隔水層,現分述如下:五段(T3xj5):為灰色、灰黑色泥巖、下部夾砂質泥巖、砂巖。中、下部含煤線2~3層。一般厚84m。節理裂隙不發育,富水性弱,屬相對隔水層。三段(T3xj3):巖性為深灰、灰黑色薄層狀粉砂巖、泥質粉砂巖、砂質泥巖及泥巖,一般厚49m,節理裂隙不發育,富水性差,屬相對隔水層。一段(T3xjl):巖性為深灰、灰黑色薄層狀砂質泥巖及粉砂巖、具水平層理,其底部常見鐵質古風化殼。一般厚48m。節理裂隙不發育、富水性弱,屬相對隔水層。含水層的補給:礦區開采煤層位于須家河組第五段、第三段,須家河組第六段、第四段頂板砂巖孔隙、裂隙水是礦井未來的主要直接水源,受采動裂隙的影響,它們將沿著采空區、采動裂隙、斷層等通道進入礦井,成為礦井水的補給水源。須家河六段含水層覆于煤系之上,距內連煤層30m,須家河二段含水層距黃廣連距25m,根據公式計算,內連、黃廣連煤層導水裂隙帶高度約19m,導水裂隙帶高度已接近須家河六段、二段含水層,因此是采煤系統的主要水源。礦井范圍內原地質勘探中施工有2個鉆孔,均采用了水泥砂漿封孔,封孔質量良好,不存在鉆孔導水問題。(4)充水水源1、煤層及煤層頂底板基巖裂隙水通過對本區內連煤層頂板砂巖含水層的分層抽水試驗,鉆孔單位涌水量q=0.0024~0.28L/m·s,滲透系數K=0.0048~0.065m/d,含水層富水性弱-中等。結合鉆孔ZK7、ZK8簡易水文、生產礦井及老窯調查,已查明各內連煤層頂板砂巖段均有含水層存在,巖性以中、粗砂巖為主。由于受隔水層的影響各含水層之間的水力聯系微弱,從生產礦井開拓情況看礦井主要充水水源來自煤層及煤層頂底板基巖裂隙水。然而,由于礦區小斷層、裂隙等構造較發育,導致不同含水層之間導通,因此,在礦井開采過程中,要加強對隱伏斷層和導水裂隙帶的發現與研究,加大井下超前探的工作力度,防范水害事故的發生。2、大氣降水和地表水本區煤系地層多由泥巖、粉砂巖、中砂巖、粗砂巖、頁巖等構成,當井下煤層開采后,打破了巖層原有的穩定性,使上覆巖層失去支撐,而發生彎曲和位移,在地表形成低洼的負地形,受冒落裂隙帶影響,地表將出現一些塌陷坑和裂縫,大氣降水、融化雪水易匯集于沖溝及低洼地帶形成季節性地表水流,這些地表水可通過地面塌陷坑、裂縫、斷層、裂隙等地質構造進入礦井,成為礦坑充水水源。因此煤礦在今后的工作中應加強對地面塌陷的治理,防止大氣降水、季節性地表水流等通過地面塌陷坑和裂縫帶進入礦井。3、采空區積水礦區內小窯開采歷史悠久,廢舊礦坑較多,主要開采須家河組五段(T3xj5)內連煤層和一段(T3xjl)黃廣連煤層。礦井采煤多年,采空區面積較大,采空區資料及上部小煤窯的開采情況不詳,老窯及采空區水聚集,現均已關閉。老空采空區主要分布在金竹山煤礦+400水平以上,因金竹山煤礦現開采+400m水平以下水平,老窯水和采空區積水對礦井無威脅。4、礦井充水因素分析礦井主要充水源為大氣降雨,其次為須家河六段(T3xj6)、四段(T3xj4)和二段(T3xj2)砂巖孔隙裂隙水,受采動裂隙導穿補給礦井。礦井涌水量主要受大氣降水影響。大氣降水通過采動裂隙和采空區滲透井下為礦井主要充水因素;其次是含水層和采空區積水,隨著采空區范圍的增大,涌水量將隨之增大。5、斷層及導水裂隙充水礦區內發現兩條小型隱伏斷層,即F1、F2,均為正斷層,兩條斷層呈平行狀排列,與煤層斜交。F1斷層走向15°,傾向北東,傾角55°,落差28m,對+200m以上的內連和外連煤層有一定破壞作用。F2斷層走向6°,傾向北東,傾角20°,落差小于10m,對+100m以上的內連和外連煤層有一定破壞作用。地表未見巖溶陷落柱、較大的塌陷。礦井斷層及各含水層裂隙較發育,地下水會因采礦工程活動增加引起巖層裂隙的擴大,導致井巷內涌水量增加,是礦井主要的水患威脅。斷層本身而言,其導水性和富水性都較弱,由于煤層開采大巷的掘進,而使斷層帶在淋濾作用的影響下,使斷層裂隙疏通,故斷層導水有一定的影響。(5)、水文地質類型本區為淺切割的低山丘陵地貌,山脈走向與地層走向基本一致??傮w呈北西高,南東低的趨勢。區內最高點位于礦區中部的青山,標高+534.6m,最低點位于礦界東側的怏母溝處,標高+245m。相對高差289.6m,該區域內地形切割較強烈,沖溝較發育。地形坡角26~40°。區內無地表水體,但T3xj6含水層出露地表,且橫向溪溝發育,地表水對礦井充水有一定影響。1、水患類型礦井主要水患類型為地表水、巖溶裂隙水和老空水。2、主要含水層富水性和突水點水量預計(1)主要含水層富水性礦井主要含水層為三疊系上統須家河組六、四、二段砂巖孔隙裂隙含水層,含水層富水性中等。(2)斷層、裂隙、陷落柱等構造的導水性地表未見巖溶陷落柱、較大的塌陷,有2條斷層裂隙發育,地下水會因采礦工程活動增加引起巖層裂隙的擴大,導致井巷內涌水量增加,是礦井主要的水患威脅。綜上所述,礦井水患威脅主要為大氣降雨入滲、老窯及采空積水、斷層水以及裂隙水等威脅,水患威脅程度為中等。礦區水文地質類型為碎屑巖孔隙裂隙充水礦床,水文地質條件中等,礦山工程地質類型屬層狀結構為主的工程地質條件簡單類型。:井田內礦井、周邊礦井及采空區井田內先后有2個(金竹山井、慶源井)生產井開采煤炭資源,現已慶源井已整合,正在開采的生產井只有金竹山煤礦1個,就井田內生產礦井及小窯開采情況分述如下:1、井田內礦井原金竹山井:該礦位于井田的南部,華鎣山復式背斜——溫塘峽背斜北段南東翼,有井口3個,即+270m水平主平硐、+320m水平副平硐和+400m水平回風平硐。1984年建礦,以前屬集體小煤礦,后由私人收購,開采至2009年10月。2009年10月后整合為瑞瀛煤業有限公司金竹山煤礦,設計年產量均為1萬噸。2012年技改整合驗收后,設計年產量均為6萬噸。+270m水平主平硐:采用平硐開拓,主井筒坡度為+5‰,長249.7m處見內連煤層,開采+270水平以上一層煤,+270水平以下兩層煤,煤層厚0.40—0.65m,煤層厚度變化較小,較穩定。向北推進開采3500m,單翼開拓。該水平日排水量480m3左右。整合為金竹山煤礦主井。+320m水平副平硐:采用平硐開拓,主井筒坡度為+3‰,長487.7m,411.8處見內連煤層,開采+320水平以上內連煤層,煤層厚0.40—0.65m,煤層厚度變化較小,較穩定。向北推進開采3300m,單翼開拓。該水平日排水量120m3左右。整合為金竹山煤礦進風輔助平硐。+400m水平回風平硐:采用平硐+斜井開拓,平硐長20m,坡度為+15‰,斜井長176m,坡度為-41°,該平硐用于主回風井,整合為金竹山煤礦主回風平硐。2、原慶源井:該礦位于井田的南部,華鎣山復式背斜——溫塘峽背斜北段南東翼,有井口3個,即+390m水平主平硐、+390m水平斜井和+480m水平回風平硐。1978年6月建井,以前屬私營小煤礦,2009年10月后整合為瑞瀛煤業有限公司金竹山煤礦?,F以關閉。+390m水平主平硐:采用平硐開拓,主井筒坡度為+20‰,長360.8m處見背連煤層,開采+390水平以上三層煤,煤層厚0.20—0.50m,煤層厚度變化較小,較穩定。向南北推進開采500m。該水平日排水量240m3左右。+390m水平斜井:采用斜井開拓,斜井坡度為-31°,長183m,落平99.3m處見背連煤層,開采+300水平以上三層煤,煤層厚0.20—0.50m,煤層厚度變化較小,較穩定。向南北推進開采500m。該水平日排水量360m3左右。+480m水平回風平硐:采用平硐開拓,平硐長230m,坡度為+10‰,斜井長176m,該平硐用于回風。由于下部均以采空,該水平常年無積水。3、周邊礦井①、金竹山煤礦南側為石灰溝井(曹家溝煤礦),平硐開拓方案,上下山開采,主平硐硐口標高+340m,開采須家河組五段外連、內連煤層。內連煤層厚度0.32m(0.40~0.42m)0.18m,外連煤層厚度0.15~0.20m。開采標高+260~+100m,礦區面積0.75km2,根據礦業權復核的情況,金竹山煤礦南端與石灰溝井存在少量重疊,重疊部分為金竹山煤礦的主平硐,主平硐從石灰溝井資源上部穿過。兩礦井間簽訂有保護協議,邊界煤柱各留50m,相互間無資源糾紛、無礦權爭議。②、合川區白嶺煤業有限公司土墻井位于金竹山煤礦北東側,開采須家河組三段廣獨連、沙連與一段黃廣連煤層,開采標高+570~+335m,沙連煤層厚度為0.20~0.22,平均0.21m,煤層結構簡單,無夾矸;黃廣連礦井揭露厚度為0.20~0.24m,平均0.22m,煤層結構簡單,無夾矸,以上二層煤均屬極薄煤層;廣獨連煤層厚度0.20~0.28m,一般厚0.27。與本礦留50m的隔離煤柱。相互間礦界無重疊、無資源糾紛、無礦權爭議。③、隆興煤業有限公司生產井位于金竹山煤礦劃定礦區范圍南西側,開采須家河組第五段內連煤層,開采標高+450m~+100m,相互間礦界無重疊、無資源糾紛、無礦權爭議。(7)、煤層自燃發火傾向根據重慶地質礦產研究所2013年9月6日對我礦內連、黃廣連煤層所作《煤炭自燃傾向等級鑒定報告》煤層自燃傾向試驗結果。金竹山煤礦內連、黃廣連煤層自燃傾向等級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