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醫經筋療法治療視疲勞操作技術規程_第1頁
壯醫經筋療法治療視疲勞操作技術規程_第2頁
壯醫經筋療法治療視疲勞操作技術規程_第3頁
壯醫經筋療法治療視疲勞操作技術規程_第4頁
壯醫經筋療法治療視疲勞操作技術規程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壯醫經筋療法治療視頻所致視疲勞操作技術規程本文件界定了視頻所致視疲勞(VDT視疲勞)及其治療涉及的術語和定義,規定了壯醫經筋療法治療視頻所致視疲勞的診斷及治療要求。本文件適用于壯醫經筋療法治療視頻所致視疲勞的臨床治療操作。2規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沒有規范性引用文件。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視頻所致視疲勞(VDT視疲勞)由于操作電腦、手機等視頻顯示終端(visualdisplayterminal,VDT)頻率和時間增多,而隨之出現眼脹、眼痛、眼干、眼癢、燒灼感、異物感、視力下降、視物模糊、惡心(嘔吐)、失眠等眼部不適和全身癥狀。3.2壯醫經筋療法(簡稱經筋)壯醫經筋療法是將“壯族民間經筋醫術”與“黃帝內經十二經筋理論”相融合的一種臨床外治療法。壯醫經筋療法通過刺激相關穴位,疏通龍路、火路,祛除體表網結之瘀毒,調整"噓"、"勒"臟腑功能,恢復天、人、地三氣的同步運行,促進眼部血液循環,增強視神經敏感性及興奮傳導性,有效緩解患者眼部不適癥狀與臨床體征,恢復眼的正常生理功能。4臨床診斷診斷要點需包括以下所有情況:——年齡≥16歲以上;——電腦、手機等視頻顯示終端操作者每天視頻作業時間≥2h,病程≥1月;——具有以下至少2項不適癥狀:眼脹、眼痛、眼干、眼癢、異物感、流淚,視物模糊、惡心(嘔吐)、失眠。5治療5.1適應癥臨床眼科明確診斷為視頻所致視疲勞。5.2禁忌癥5.2.1合并其他眼部炎癥性疾病、眼瞼皮膚炎性病變,例如角膜潰瘍、淚囊炎、感染性結膜炎等。5.2.2眼部外傷及手術史。5.2.3合并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及其他系統嚴重的疾病。35.3操作技術5.3.1物品準備治療盤1個、5號火罐6個、酒精燈1個、打火機1個、火把1個、95%酒精1瓶、棉簽1包、按摩油1瓶、一次性針灸針(0.25mm×25mm)10支、消毒液1瓶、換藥碗1個。5.3.2治療過程5.3.2.1面部放松(約5min)從雙側目外?開始,以魚際及掌根揉法為主放松眼周及額面部。然后開天門,從額筋區(相當于印堂穴)開始,接著分陰陽(眉上、額部至目外?)。5.3.2.2經筋查灶一般選定眶膈筋區(包括鼻骨與眼眶內緣之間部位,以及眶上緣區域)、顳筋區(系指頭顳側部,前自眉梢外,后至枕外,上至顳上線,下至顴弓區域)、額筋區(額面部,鼻根上方兩側凹陷區域)、耳前筋區(頭側面部,折耳廓向前,耳垂直上至入發際之間區域)、百會筋區(頭頂部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叉區域)5個筋區為視疲勞經筋施治筋區。遵循《靈樞·經筋》篇“經皆有筋,筋皆有結,結者皆痛”的思想,在眼眶上下、前后、左右的肌群(提上唇肌、皺眉肌、降眉肌、額肌、枕額肌、眼輪匝肌、顳肌、耳上肌、耳前肌、耳后肌等)的肌筋起始點、終止附著點以及皮下筋膜與肌肉間多維查找筋結點(病灶),通常可查到8~10個點性或線性病灶,用時約5min。5.3.2.3手法除灶解結操作者用拇指分別對相應病灶使用按、撥、推、抹揉等“切撥”手法施治,切撥力度以患者可耐受且舒適為標準。切撥的順序:一般按三線(顳上區線、顳筋區二線及眉梢耳枕線)及三區(顳一區、顳二區、顳三區)自前向后,逐一“消灶”,手法“消灶”每次施以3~4點,連續操作3~5遍,要求手法細致、耐心、深透,充分松解病灶,以達到充分促進眼周組織血液循環的效果,用時約20min。5.3.2.4筋針消灶對少數“硬結型”筋結病灶,僅用經筋手法解灶常常無法達到滿意效果,按照“固灶行針”和“燔針劫刺”的針法原則要領,操作者左手固定病灶,右手持一次性針灸針(0.25mm×25mm),準確、快速、穩妥刺入病灶,一般針刺3~5下,不留針,用時約5min。5.3.2.5經筋閃罐手法和針法結束之后,在額、顳面部用5號火罐進行快速閃罐,令皮膚充分紅潤,利于邪從表解,時間約5min。5.4療程以上經筋療法所有治療步驟是一個整體過程,每次治療時間約40min,隔天或3天施治1次,10~14次為1個療程,1~2個療程即可達到滿意療效。5.5注意事項5.5.1治療期間最好由有資質的康復治療師操作。5.5.2治療前、后1個月及治療期間,不宜局部或全身使用影響眼部血管收縮或舒張的藥物。5.5.3治療過程不能佩戴角膜接觸鏡。5.5.4懷孕婦女、妊娠期婦女、哺乳期婦女不宜治療。5.5.5操作前操作者應修整指甲、手消毒液洗手,操作者與患者均處于舒適而又便于操作的位置,操作過程中操作者應隨時觀察患者情況,一旦患者出現異常情況需及時處理。5.5.6患者在大怒、大喜、大恐、大悲等情緒激動的情況下,不宜操作。5.5.7針對患者個人提出的主要不適部位,操作者可根據實際情況做必要的補充治療,以補足病癥治療的需求,獲得滿意治療效果。45.5.8暈針處理:立即拔針,頭低足高平臥休息片刻。輕者給飲熱水或者糖水,重者可速刺人中、勞宮、涌泉、足三里,或溫灸百會穴,蘇醒后靜臥休息30min以上,使真氣恢復常規,自然運動如初。初次針刺患者,宜先輕刺,并注意病人的體質、神態和對針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