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導讀《經典常談》選擇性閱讀-八年語文下冊單元復習(部編)_第1頁
名著導讀《經典常談》選擇性閱讀-八年語文下冊單元復習(部編)_第2頁
名著導讀《經典常談》選擇性閱讀-八年語文下冊單元復習(部編)_第3頁
名著導讀《經典常談》選擇性閱讀-八年語文下冊單元復習(部編)_第4頁
名著導讀《經典常談》選擇性閱讀-八年語文下冊單元復習(部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課標要求

《初中語文課程標準》對初中生課外閱讀文學名著作出了規定,并對初中生名著閱讀的總量有了明確要求,還列出了課外閱讀推薦篇目。可見,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課外閱讀不僅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更是提高學生素質的一個重要途徑。2選擇性閱讀技巧

1.瀏覽“掃”讀

即:拿到新書后,第一時間瀏覽本書的目錄,初步了解全書的結構和內容。

很多書新增了再版序言,序言中大都會簡要介紹本書內容和閱讀方法,教給你閱讀本書的“鑰匙”,你也不妨認真看看這些序言,從中獲取閱讀“捷徑”。2名著答題技巧

2.興趣“引”讀即:本書共計13篇,不必遵循圖書的順序依序閱讀,而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取自己感興趣的章節閱讀。在讀某個章節的過程中,會觸發新的興趣點、關切點,再找相關章節深入讀下去。比如,你對先秦的帝王將相或歷史故事有探究興趣,可以先讀《<史記><漢書>第九》,讀起來一定有收獲;在閱讀過程中,激發起對先秦古詩的好奇心,這時候不妨去看看《<詩經>第四》。依此類推,這樣,讀一章,帶動另一章,如同滾雪球,逐步擴大閱讀范圍,有滋有味地讀幾章。2名著答題技巧

3.同學“賽”讀

以說促讀、以寫促讀,都是鼓勵深入閱讀經典名著的好方法。

可以舉行經典閱讀交流活動,大家分別上臺,說一說你閱讀最多、感受最深的經典名著,從而相互交流、共同進步。

還可以根據一定的話題和場景,不拘形式,主動向朋友、向家人介紹你眼中的某一部或幾部經典,在“說”中加深對經典的理解,提升閱讀的興趣和成就感。3

復習要點

1.作者檔案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號實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國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1922年發表長詩《毀滅》,引起當時詩壇廣泛注意,繼而寫《柴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被譽為“白話美術文的模范”,所作《背影》《荷塘月色》等篇,為中國現代散文早期代表作。3

復習要點

3

復習要點

3.名家評論

先生一向在發揚、介紹、修正、推進我國傳統文化上做功夫,雖說一點一滴、一瓶一缽,卻樸實無夸,極其切實。再加上一副沖淡爽曠的筆墨,往往能把頂笨重的事實或最繁復的理典論,處分得異常輕盈生動,使人讀了先生的文章,不惟忘倦,常且可不費力地心領神會。這本《經典常談》就是我這話一個確切的明證。——吳小如

書中隨處可見那一時代學若共有的嚴謹的治學方法,并不時閃現真如灼見。他的文化觀,歷史觀,不拘守一家之說,新舊兼容,通達平和,足以給后學者有益的啟示。——錢伯城3

復習要點

3

復習要點

4.章節概覽《〈說文解字〉第一》

秦以前:戰國末期,由于文字統一的需要,進而出現了倉頡造字的傳說。秦以后:始皇時,文字統一為小篆,又形成隸書;漢末時,隸書由橢圓變為扁方,稱作“漢隸”;魏晉之際,隸書變為“正書”;晉至唐朝,又稱為“隸書”,稱“漢隸”為“八分書”;晉代正書簡化形成“行書”,晉代也稱為“楷書”,宋代又改稱為“真書”。3

復習要點

4.章節概覽《〈周易〉第二》戰國末期道家、陰陽學說盛行,儒家借卦爻辭發揚儒家哲學,留存下來的便是《易傳》;此外還有《文言》《系辭》兩傳;到了漢代,又新發現了《說卦》《序卦》《雜卦》三種傳,后稱為《逸易》。《〈尚書〉第三》《尚書》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號令,就是向大眾宣布的話,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話。也有記事的,大都是戰國末年人制作。3

復習要點

4.章節概覽《〈詩經〉第四》春秋時通行賦詩;孔子時代,用《詩》討論做學問做人的道理;孔子以后,“《詩》三百”成為儒家的“六經”之一。《三禮第五》漢代學者所傳習的有三種經和無數的“記”,三種經是《儀禮》《禮古經》《周禮》;“記”是儒家雜述禮制、禮制變遷的歷史,或禮述之作。漢代的“記”很多,流傳到現在的只有三十八篇《大戴記》和四十九篇《小戴記》。3

復習要點

4.章節概覽《〈春秋〉三傳第六(〈國語〉附)》三傳為《左傳》《公羊傳》《穀梁傳》,三傳特別注重《春秋》的勸懲作用。三傳解釋經文時,常常不顧上下文穿鑿附會起來;三傳之中,公羊穀梁均以解經為主,左氏卻以敘事為主,參考群籍,詳述史事。3

復習要點

4.章節概覽《四書第七》《四書》按照普通的順序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是《易》《書》《詩》《禮》《春秋》。《禮記》里的《大學》,本是一篇東西,朱子給分成經一章,傳十章,傳是解釋經的。《中庸》是孔門傳授心法的書,是子思記下來傳給孟子的。書中所述的人生哲理,意味深長。《論語》是孔子弟子們記的,能夠讓讀者學習許多做學問做人的道理:如“君子”“仁”“忠恕”,如“時習”“闕疑”“好古”“隅反”“擇善”“困學”等,都是可以終身應用的。《孟子》據說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孫丑、萬章等共同編定的。3

復習要點

4.章節概覽《〈戰國策〉第八》戰國時期諸國關系緊張,戰爭隨時可起,擔負外交的策士開始受到重用。當時各國所重的是威勢,策士所說原不外戰爭和詐謀;但要因人因地進言,廣博的知識和微妙的機智都是不可少的。漢代劉向在漢初著名說客蒯通整理和潤飾的基礎上,把這些策士的說辭,編成了《戰國策》。3

復習要點

4.章節概覽《〈史記〉〈漢書〉第九》司馬遷早年漫游各地,了解風俗,采集傳聞。他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漢人稱為《太史公書》。《史記》體例有五:十二本紀,記帝王政跡,是編年的;十表,以分年略記世代為主;八書,記典章制度的沿革;三十世家,記侯國世代存亡;七十列傳,類記各方面人物。《史記》以后,續作很多,但不是偏私,就是鄙俗;班彪加以整理補充,著了六十五篇《后傳》。3

復習要點

4.章節概覽《諸子第十》春秋末年,周王室衰弱,禮崩樂壞,在這個大變動當中,一些才智之士“持之有故,言之成理”。這便是諸子之學,大部分可以稱為“哲學”。諸子都出于職業的“士”。“士”本是封建制度里貴族的末一級,但到了春秋戰國之際,“士”成了有才能的人的通稱。3

復習要點

4.章節概覽《辭賦第十一》屈原是我國歷史里永被紀念的一個人。《楚辭》中《離騷》和《九章》的各篇都是屈原放逐時所作。荀子的《賦篇》最早稱“賦”。《賦篇》安排客主,問答成篇,開后來賦家的風氣。《漢書·藝文志·詩賦略》分賦為四類。東漢后班固作《兩都賦》,張衡仿作《二京賦》,晉左思作《三都賦》。3

復習要點

4.章節概覽《詩第十二》漢武帝立樂府,采集代、趙、秦、楚的歌謠和樂譜,以備傳習唱奏。漢末,一般文體都走向整煉一路;晉代詩逐漸排偶化、典故化,玄言詩興盛;唐代諧調發展,成立了律詩絕句;宋初的詩專學李商隱,末流只知道典故對偶;南宋的三大詩家都是從江西派變化出來的。3

復習要點

4.章節概覽《文第十三》春秋時期列國交際頻繁,外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