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政治制度第4課中國歷代變法和改革【課程標準】通過學習中國歷代變法與改革的背景、措施、作用,認識到變革的曲折性和必要性?!緦W習重難點】重點:變法和改革的歷程、內容及歷史作用。
難點:對歷代變法和改革的評價;改革的歷史必然性。變法和改革綜述1、改革或變法:是指統治者運用國家政治力量對生產關系或上層建筑進行全部或部分(某些環節)的變革與調整,以適應新形勢下統治的需要。
形式:自上而下。2、改革比革命面臨的壓力更大:它要求成功安撫保守勢力,有效籠絡新生勢力,每項改革產生人們切實利益感受,鞏固新建立的利益關系并成為阻礙深化改革的條件。3、改革的目的:維護現存社會的根本制度;
實質:統治政策的自我調整和完善。一、中國古代的重要變法和改革(一)春秋戰國——商鞅變法(二)北魏——孝文帝改革(三)北宋——王安石變法(四)明朝——張居正改革——社會制度根本性變革——封建社會局部改革——封建社會局部改革——少數民族封建化改革鐵農具牛耕的推廣↓私田增多↓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確立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新興地主階級要求變革各國變法百家爭鳴經濟:鐵農具牛耕推廣,生產力發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興起;政治:諸侯爭霸,分封制、宗法制遭破壞;新興地主階級要求改革;思想文化:士階層活躍壯大;學術下移,百家爭鳴,形成思想解放運動。一、富國強兵—中國古代的重要變法和改革1.時代背景:春秋戰國--大變革時期(一)戰國:商鞅變法——從奴隸制到封建制的探索魏國李悝變法楚國吳起變法秦國商鞅變法趙國趙武靈王改革韓國申不害改革齊國鄒忌變革燕國燕昭王改革商鞅變法:集列國變法之長,戰國時期持續時間最長、涉及面最廣、改革最為徹底的一次變法。一、富國強兵—中國古代的重要變法和改革(一)戰國:商鞅變法——從奴隸制到封建制的探索領域措施作用經濟軍事/選官政治思想風俗廢除井田,開阡陌重農抑商,獎耕織廢除世卿世祿獎勵軍功什伍連坐組織郡縣制焚詩書大家庭拆散為個體小家庭承認土地私有;促進小農經濟發展調動生產積極性,穩定財政收入限制貴族特權,提高戰斗力嚴刑峻法,強化統治強化中央集權,利于國家統一強化思想控制,穩定社會秩序促進小農經濟,提升財政收入1.目的:富國強兵,建立適應新興地主要求的君主官僚政治。一、富國強兵—中國古代的重要變法和改革(一)戰國:商鞅變法——從奴隸制到封建制的探索2.內容:3.實質:地主階級的封建化改革及孝公卒,太子立,宗室多怨鞅,鞅亡,……車裂以徇秦國。
——司馬遷《史記·秦本紀》行之十年,秦民大說(悅),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抉R遷《史記·商君列傳》鞅去衛適秦,能明其術,強霸孝公,后世遵其法。
——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詡》【綜合探究·一】商鞅變法成功了嗎?一、富國強兵—中國古代的重要變法和改革(一)戰國:商鞅變法——從奴隸制到封建制的探索(1)積極:①打擊了貴族政權,促進了封建政治、經濟、軍事的發展,使秦國國富兵強,為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②推動奴隸制社會向封建制社會轉型。經濟上:封建土地私有制確立。政治上:中央集權、君主專制的政治制度逐步形成,官僚政治開始形成。4.意義(2)消極:輕視教化,鼓吹輕罪重罰;加重了對百姓的剝削和壓迫,激化了社會矛盾;思想專制,不利于思想發展。1.戰國時期,邊遠地區的泰、楚、燕等國的社會經濟也發展到相當水平,新興地主階級也逐漸壯大起來。然而這些諸侯國的政權仍然控制在舊貴族手中。據此可知,戰國時期()A.各國發展的不平衡性B.改革變法的必然性C.小農經濟具有先進性D.宗法分封的落后性B新興地主階級雖然經濟實力有所發展,但沒有掌握政治權力,因此需要通過變法的方式掌握政權練一練2.商鞅在談及治國理念時指出:“凡人主之所以勸民者,官爵也;國之所以興者,農戰也。”以下變法措施反映其上述治國理念的是()①獎勵耕織②獎勵軍功③實行什伍連坐④推行郡縣制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A(二)北魏——孝文帝改革一、富國強兵—中國古代的重要變法和改革(二)北魏——孝文帝改革①北方戰亂,嚴重破壞經濟;②北魏統一北方,經濟文化相對落后;③民族融合成為歷史潮流;④個人因素:馮太后和孝文帝對漢文化的仰慕。1、背景一、富國強兵—中國古代的重要變法和改革(二)北魏——孝文帝改革2、內容:前期:馮太后主持,重點是創建新制度。措施措施影響俸祿制官吏俸祿由國家籌集發放,嚴懲貪污。改善了吏治,促進了農業生產發展。均田制國家把控制的荒地分給農民,農民向政府交納租稅,并承擔一定的徭役和兵役。農民得到土地,既有利于政府收稅和征役,也促進北方經濟恢復發展。設直屬于州郡的三長(鄰長、里長和黨長),負責清理戶口、田畝和征役。三長制有利于中央集權,也有利于國家征收賦稅和徭役。租調制農民承擔定額租調。規定一對夫婦夫婦每年向政府繳納粟二石(稱為租),帛或布一匹(稱為調)。保證農時和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制度創設)一、富國強兵—中國古代的重要變法和改革(二)北魏——孝文帝改革2、內容:后期:孝文帝主持,推進漢化,移風易俗。①遷都洛陽“千古第一后”②易服裝鮮卑姓漢姓拓跋元賀樓樓邱穆陵穆賀蘭賀獨孤劉③改漢姓
孝文帝率先娶漢族大姓盧、崔、鄭、王四家的女兒為妃,把自己的女兒嫁給漢族大姓。④通婚姻⑤說漢話一、富國強兵—中國古代的重要變法和改革【綜合探究·一】結合材料和所學,為什么說孝文帝改革成功了呢?孝文帝改革后,朝廷南遷,當地鮮卑子弟受到歧視,與遷洛并漢化的鮮卑人差距懸殊,最終引發了“六鎮之亂”,北魏分裂為西魏和東魏,東魏和后繼者北齊還一度出現“鮮卑化”回潮,漢族士人做官也不得不學習鮮卑語?!幾詮埛吨袊糯喪贰防钐埔蛔逯葬扰d,蓋取塞外野蠻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頹廢之軀,舊染既除,新機重啟,擴大恢張,遂能別創空前之世局。——陳寅恪《李唐氏族推測之后記》
(短期來看,孝文帝改革給北魏帶來了一定沖擊,造成了北魏的分裂,甚至東魏北齊一度出現了反復)。但它促進了北方社會經濟的發展,縮小了南北差距,促進了民族交融、緩和了民族矛盾;從長期來看,這些都無法改變統一多民族國家不斷發展的歷史大趨勢,最終繼承了孝文帝改革方向的西魏北周統一北方,因此對孝文帝改革還是以正面評價為主。實現少數民族封建化:社會制度封建化;生產方式農耕化;生活方式漢族化。一、中國古代的重要變法和改革(二)北魏——孝文帝改革3、實質:少數民族政權自上而下的封建化改革4、影響閱讀史料并結合教材,分析孝文帝改革的影響。
自晉宋以來,號洛陽為荒土,此中謂長江以北盡是夷狄。昨至洛陽,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禮儀富盛,人物殷阜。
——摘自[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①有效地鞏固了北魏政權,促進了北方社會經濟的發展。②加快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緩和了民族矛盾。③縮小了南北差距,為隋唐統一奠定基礎,為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一、富國強兵—中國古代的重要變法和改革C3.在改漢姓的基礎上,北魏孝文帝還劃分了鮮卑人的姓氏等級,規定了八大貴姓。對于漢人中的世族,孝文帝也規定了四大貴姓。鮮卑八姓與漢人四姓擁有同樣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高官清職由他們充任。這一措施()①順應了民族交融的歷史趨勢②淡化了鮮卑貴族的身份③加速了北魏統一北方的進程④肯定了世家大族的地位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練一練(三)北宋——王安石變法1、背景:思考1:結合史料和所學知識:指出王安石變法的時代背景。材料2:今則西戎已叛,屢喪邊兵;北虜愈強,且增歲幣。國用殫竭,民力空虛,徭役日繁,率斂日重,官吏猥濫,不思澄汰;人民疾苦,未嘗省察,百姓無告,朝廷不與為主,不使叛而為寇,復何為哉?——《樞密副史富弼的上疏》材料1:本朝鑒五代藩鎮之弊,遂盡奪藩鎮之權。兵也收了,財也收了,賞罰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祆湟?、富國強兵—中國古代的重要變法和改革內憂內憂外患(三)北宋——王安石變法1、背景:(1)中央集權強化,形成內重外輕格局;“三冗”、“兩積”問題逐漸凸顯。(內憂)(2)北宋中期政治腐敗,財政困難,邊患嚴重,農民起義不斷,社會危機十分嚴重;(內憂)(3)北部邊境又經常受到游牧民族的襲擾。(邊患危機)(外患)(4)范仲淹改革(慶歷新政)的失敗。一、富國強兵—中國古代的重要變法和改革(三)北宋——王安石變法富國強兵,鞏固統治2、目的:3、措施:4、性質:5、結果:冗官冗費冗兵官僚機構財政制度軍事體制裁撤冗員、限制恩蔭、改革科舉均輸法、市易法、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稅法保甲法、保馬法、將兵法官府通過向農民提供農業貸款、撥巨資從事商業經營等手段,力圖在調控經濟的同時開辟財源。富國強兵對農民進行編制管理和軍事訓練,逐漸恢復“兵農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在不觸動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對生產關系進行局部調整,是地主階級改良性質的改革初期取得了顯著成效;但變法涉及面廣、阻力大,有些措施欠妥當,后被廢止。一、富國強兵—中國古代的重要變法和改革
材料1變法派所制定的一些政策法令及其實踐,雖還遠遠談不到解放生產力,但對當時生產力的發展總還是有一些幫助的,因而是產生了積極的作用的。王安石既有軍政韜略,又有施政才能,是一個卓越的政治家。
——鄧廣銘《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
材料2因范之政見,先重治人而后及于治法,王則似乎單重法不問人。只求法的推行,不論推行法的是何等樣的人品……而安石之開源政策,有些處又跡近于斂財……那時的百姓,實有不堪再括之苦……還帶有急刻的心理。——錢穆《國史大綱》積極性:變法一定程度改善積貧積弱局面,使北宋國力有所增強;局限性:①用人不當,出現了危害百姓利益,加重百姓負擔現象;
②“強兵”方面,成果甚微;
③觸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激烈反對;
④統治集團內部因變法分裂日益嚴重,黨爭不斷,北宋漸走向衰亡。(三)北宋——王安石變法6、評價:一、富國強兵—中國古代的重要變法和改革
(王安石)不忍貧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貧民?!捌涞弥?,專以此為事,設青苗法,以奪富民之利。民無貧富,兩稅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緣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蘇轍《欒城三集》
依照當時情況,王安石的新政,一面既忽略了基本的人的問題,一面又抱有急工速效的心理。在國內新政全無頭緒的當日,卻同時引起挑釁,對外便開疆用武。因此更是加以聚斂,而忽略了為國家的百年大計?!X穆《國史大綱》根據史料并結合所學,分析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原因。根本原因:未觸動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的剝削制度主要原因:①
損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們的反對;②
用人不當,執行中危害百姓利益;③
過于急進,忽視客觀規律;④
宋神宗動搖(后期)4.(2020·山東高考·4)王安石在變法中“募饑民修水利”,以“賑救食力之農”“興陂塘溝港之廢”。與“煮粥賑災”“開倉放糧”等賑災方式相比,王安石此舉力圖A.盡量減輕政府的救災負擔
B.穩定災區的社會秩序C.從長遠上解決災民生計問題
D.建立政府抗災救荒體系c練一練(四)明朝——張居正改革①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敗,統治危機不斷加深;②1572年,明神宗即位,張居正出任內閣首輔,進行改革。1、背景:政治:整頓吏治,加強官吏考核經濟:裁減開支,清丈土地,改革稅制2、措施:考成法把原來的田賦、徭役和雜稅合并起來,折成銀兩,分攤在田畝上,按田畝多少收稅,叫做“一條鞭法”。一條鞭法要求各衙門逐日登記章奏,分別將其內容及處理期限登記在兩份文冊上,一份送到六科,一份送到內閣,實行一件,注銷一件,然后每年每月按事情的完成程度加以考察。3、作用:①部分地改變以往賦役負擔不均的狀況;②對農民的人身控制松弛了,有利于生產力發展;③簡化賦役征解,國家財政收入增加;社會矛盾相對緩和,萬歷初年明朝一度有了“中興”的景象。④賦役征銀,有利于商品經濟的發展一、富國強兵—中國古代的重要變法和改革5.明朝內閣首輔張居正大力整肅吏治,裁減開支,清丈土地,改革稅制,使國家財政收入增加,社會矛盾相對緩和。但其去世后,家被抄,諸子或自殺、或充軍。張居正家族如此結局主要由于其改革()
A.觸犯了官僚地主的利益
B.損害了宦官集團的利益C.改變了明內閣參政體制
D.失去了皇帝的大力支持A練一練李俚、吳起、商鞅變法王安石、張居正變法北魏孝文帝改革變革社會制度的改革封建王朝內部調整統治政策的改革少數民族學習漢族先進文化的改革思考:哪些因素影響古代王朝改革的成?。竣偈欠耥槕獨v史發展的潮流和遵循社會發展規律,是否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②是否有強大的政治力量作后盾,得到統治者或民眾支持,是否有支持改革的階級基礎和經濟基礎;③是否采取了符合當時客觀實際的措施;④改革者的政治素質和意志是否堅強。中國古代的重要變法和改革(一)變法圖存:戊戌變法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第二次鴉片戰爭洋務運動甲午中日戰爭1840185118561860s1894漢陽鐵廠1、背景:二、救亡圖存—中國近代的改革探索(一)資產階級維新派——戊戌變法1、背景:二、救亡圖存—中國近代的改革探索(1)政治:甲午中日戰爭后,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民族意識不斷覺醒;(2)經濟:民族資本主義得到初步發展;(3)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壯大,開始登上歷史舞臺;(4)思想:西學東漸、資產階級維新思想進一步發展;(一)資產階級維新派——戊戌變法2、過程:(1)序幕:(2)高潮:類別頒布的新法政治方面裁撤冗官冗員,允許官民上書言事。經濟方面鼓勵私人企業,發展農、工、商業;改革財政,編制國家預算。文化方面廢除八股,改試策論,開辦新式學堂。軍事方面裁減綠營,訓練新式軍隊。1895年“公車上書”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頒布一系列變法詔令(即“明定國是”詔書),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等領域實行變法。(3)結果:失敗——戊戌政變二、救亡圖存—中國近代的改革探索外國資本主義封建主義無實權頑固派資產階級維新派力量單薄脫離群眾
民族資產階級人民群眾3.
失敗的原因軟弱性妥協性根本原因: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程度較低,資產階級維新派力量過于弱小,即資產階級的軟弱性。直接原因:①以慈禧太后為代表的頑固派掌握實權,實力強大;②維新派缺乏正確理論指導,缺乏堅強的組織領導③脫離廣大人民群眾(缺乏群眾基礎),只寄希望于沒有實權的皇帝和極少數官僚,甚至對帝國主義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戊戌政變之后,百日維新作為一場政治運動失敗了。但作為一場思想文化運動,新學家們帶來的解放作用遠不是西太后發動的政變所能剿洗干凈的。從這時候起,第一批具有近代意義的知識分子已經出現。這些人,或脫胎于洋務運動;或驚醒于民族危機。他們處多災多難之世,懷憂國憂時之思……成為最自覺的承擔時代使命的社會力量。
—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如何評價戊戌變法運動?性質:是一場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自救運動)作用:(1)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2)維新派提倡新學,主張興民權,對封建思想文化進行了抨擊,在社會上起到思想啟蒙的作用,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戊戌變法的失敗,證明了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行不通的。(二)清末新政1、背景《辛丑條約》簽訂后,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清政府統治危機日益嚴重。2、內容3、評價: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但新政并沒有使清政府擺脫內外困境,很快革命爆發了。政治減冗衙,裁吏役,修刑律經濟立商部,興實業,振農業文教廢科舉,建學堂,興留學軍事改軍制,擴新軍【思考】清末新政與戊戌維新運動有哪些共同點?向西方學習;自上而下的改革;側重于制度改革。二、救亡圖存—中國近代的改革探索【思路分析】洋務運動創辦近代企業的目的是“求富”,即解決創辦軍事工業中出現的資金、資源不足等困難,增加政府財政收入。清末新政中獎勵實業,也有擴大稅源,增加財政收入的目的,故A項正確。實業救國是清末民國張謇等部分愛國民族資產階級代表的主張,故B項不選;C項涵蓋范圍太??;清政府的目的是“富國”而非“富民”,故D項錯誤。(2022年山東高考·6)19世紀60~90年代,清政府推行洋務新政,創辦一批近代企業;1901年清政府開始實行“新政”,積極振興商務,獎勵實業。這些舉措表明兩次“新政”在目的上的相同之處是A.求富救國B.實業救國C.以商救國D.富民救國A鏈接高考資產階級共和制在中國誕生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法律、教育等領域背景改革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未完成經濟:法幣改革經濟:國民經濟建設運動外交:改立新約生活方式:新生活運動(三)民國建立后的系列改革結果:由于民國時期政局動蕩,國家始終未能實現實質上的統一,改革多以失敗告終。二、救亡圖存—中國近代的改革探索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發展線索19491956196619761978新時期19921953過渡時期文革1958全面建設時期2001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三大改造完成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開辟十一屆三中全會社會主義建設195019531956197820122017土地改革社會主義民主制度三大改造三面紅旗改革開放全面深化改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指導下進一步改革。三、民族復興—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重要改革(一)過渡時期(1949-1956)內容:土地改革經濟改革民主改革
從1950年到1952年底,全國新解放區都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以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從而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道路。從1953年到1957年,我國實施“一五計劃”,初步建立了獨立的工業體系,形成了合理的工業布局。國家逐步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到1956年底,宣告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確立,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正式確立了新中國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從法律和政治制度層面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推進了中國民主政治制度的深刻變革。三、民族復興—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重要改革(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1956-1966)1956年,毛澤東的《論十大關系》和中共八大,中國共產黨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1、開端:2、失誤:1958年,提出“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由于缺乏經驗,急于求成,犯了“左”傾錯誤,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出現了嚴重曲折。3、調整:1960年,中國共產黨出臺“八字方針”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對左傾錯誤進行了糾正。4、成就:初步建立起進行現代化建設所必需的物質技術基礎,培養了經濟文化建設等方面的骨干力量,積累了黨領導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經驗。三、民族復興—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重要改革(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1978年以來)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發展1978年2012年2013年2017年2019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確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中共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中共十九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將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列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并載入黨章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目標。三、民族復興—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重要改革(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1978年以來)2、改革成就: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鄉鎮企業取消農業稅三權分置脫貧攻堅戰鄉村振興戰略1978年12月,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拉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之后全國推廣,實行包產到戶,分戶經營。2006年在全國范圍內取消農業稅,標志著中國農民的命運開啟了一個不同以往任何歷史時期的嶄新階段。2015年11月,中央召開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強調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1984年以后,鄉鎮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農村產業結構發生變化。“三權分置”是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形成經營權流轉的格局。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鄉村振興戰略,這標志著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迎來了重大戰略機遇。(1)農村改革三、民族復興—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重要改革(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1978年以來)(2)城市經濟體制改革01020304搞好國營大中企業發展個體私營經濟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2、改革成就:(3)對外開放興辦經濟特區沿海沿邊沿江沿線和內陸中心城市對外開放加入世貿組織共建“一帶一路”設立自由貿易實驗區舉辦國際進口博覽會,從“引進來”道“走出去”三、民族復興—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重要改革(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1978年以來)2、改革成就:(4)所有制改革單一公有制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堅持“兩個毫不動搖”計劃經濟體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的發揮政府的作用(5)經濟體制改革(6)五位一體改革以經濟體制改革為主三、民族復興—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重要改革(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1978年以來)3、改革開放的評價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40多年的實踐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招。戰略目標0105020304三、民族復興—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文山職業技術學院《影視視聽語言》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南木林高中2025屆統考模擬歷史試題試卷含解析
- 金融市場中量化投資策略在金融市場風險防范中的應用與風險控制技術
- 平方根課件滬科版七年級數學下冊
- 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2025屆高三下學期模擬練習測試題(二)語文試題(含答案)
- ICT行業薪酬水平及激勵模式研究分析報告
- 協調員 合同范本
- 小微企業創業扶持資金申請關鍵環節操作與實戰案例報告
- 醫院器械外包合同樣本
- 動力浮橋采購合同標準文本
- 2025年轉租的房屋租賃合同范本
- 智慧樹知到《形勢與政策(北京大學)》2025春期末考試附答案
- 2024年武漢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招聘考試真題
- 河北省唐山市、廊坊市2025屆高三第二次模擬演練語文試卷(含答案)
- 民法典知識競賽課件
- 絞車工考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度“基層法治建設年”活動實施方案
- 學校廣告公司合同協議
- 2025年升降機司機作業證理論考試筆試試題(200題)附答案
- 孕前保健試題及答案
-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2024版)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第13課 我們小點兒聲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