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教學設計 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1頁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教學設計 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2頁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教學設計 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3頁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教學設計 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4頁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教學設計 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教學設計教材分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選入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下冊第一單元。該單元屬于“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單元導語中提到“學習本單元,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整體把握經典選篇的思想內涵,認識其文化價值,思考其現代意義。初步了解儒家、道家思想的特征,體會相關篇章論事說理的技巧和不同的表達風格”。課文記錄了孔子和弟子的談話,學習時要理解四位弟子的人生志向,思考孔子為什么對他們的說法表現出不同的態度。《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是《論語》中自成段落的一篇長文,以“言志”為主線,體現了孔子及四位弟子的人生志向。《論語》中師生“言志”“論治”的記錄非指一章,但本文的“言志”涵蓋了社會理想、自我判斷、為政之道等多方面內容,內容豐富,給人以極大的思考空間,故長期以來為人所重。同時,文章對人物的語氣、表情、動作的描寫簡潔傳神,也頗具文學價值。孔子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教育家。本文第一段中孔子對學生的幾次回答,以親切和藹的長者作風,給談話帶來輕松和諧的氣氛,表現了他教育學生時循循善誘的教學態度。第二段中孔子對學生言志的評論,各有其側重之點,反映出了他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本文雖然是語錄體,但人物的語言能鮮明表現其性格特征,少量的行動描寫,也能表現出各自不同的神情。孔子的謙和,子路的粗豪率直,冉有和公西華的謙謹,曾皙的雍容飄灑,都躍然紙上。本文是子“因材施教”的范例,它記述了孔子和四個學生的一次談話,以言志為線索,寫出了學生們的志向、性格,表達了孔子的思想態度。課標分析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祖國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應引導學生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通過自主的語言實踐活動,積累言語經驗,把握祖國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律,加深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理解與熱愛,培養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同時,發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維品質,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積累豐厚的文化底蘊,理解文化多樣性。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應使全體學生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語文素養,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人文修養,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為傳承和發展中華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發揮獨特的功能,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發揮應有的作用。學生通過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語文學習活動,在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幾個方面都獲得進一步的發展;堅定文化自信,自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理想,為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課文屬于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研習,本任務群旨在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中華傳統文化經典作品,積累文言閱讀經驗,培養民族審美趣味,增進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提升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增強文化自信,更好地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1.教學目標與內容(1)選擇中國文化史上不同時期、不同類型的一些代表性作品進行精讀,體會其精神內涵、審美追求和文化價值。(2)在特定的社會文化場景中考察傳統文化經典作品,以客觀、科學、禮敬的態度,認識作品對中國文化發展的貢獻。(3)梳理所學作品中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特殊句式和文化常識,注意古今語言的異同。(4)閱讀作品應寫出內容提要和閱讀感受。選擇一部(篇)作品,從一個或多個角度討論分析,撰寫評論。(5)學習傳統文化經典作品的表達藝術,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2.教學提示(1)重視誦讀在培養學生語感、增進文本理解中的作用,引導學生積累古代作品的閱讀經驗。(2)引導學生借助注釋、工具書獨立研讀文本,并聯系學習過的古代作品,梳理常用文言實詞、虛詞和特殊句式,提高閱讀古代作品的能力。(3)多角度、多層面地組織主題學習單元,引導學生合理運用精讀、略讀的方式,由點到面地體會中華傳統文化的精深和豐富,初步認識所讀作品在中國文化史上的貢獻。(4)組織學生在具有一定閱讀量的基礎上,展開交流和專題討論,就傳統文化的歷史價值、時代意義和局限等問題,用歷史和現代的觀念進行審視,表達自己的看法。教學重難點:1.通過角色演繹,總結四名弟子不同的性格特征并把握其為政的觀念,加深對儒家思想的理解,培養文化傳承與理解等核心素養。2.通過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藝術,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思維發展與提升等核心素養。課前檢查(3分鐘)(1)面對孔子的詢問,公西華認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學習,對于宗廟祭祀之事,他說:“________。”(2)孔子沒有直接讓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溫和自謙的話打消學生的顧慮,為他們創造一個輕松、親切、活躍的環境。他說:“________,________。”(3)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4)面對孔子的詢問,曾皙描繪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臨風,一路酣歌的美麗動人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學生回答:(1)端章甫,愿為小相焉(2)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3)為國以禮其言不讓(4)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教學過程(一)導入師:同學們好!上節課我們對《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的文言知識進行了系統的學習,那么我們先進行一個課前檢查,同學們將課件中的名句默寫寫到練習本上,三分鐘完成,然后展評你們的答案。師展評一位同學答案,并強調重點字詞,下面同學同桌互批。一分鐘時間出聲鞏固。師:2600年前,孔子雖然曾帶領弟子周游列國,甚至有過“乘桴浮于海”的夢想,但終其一生,他老人家的足跡也沒有走出過今天山東、河南兩省的地界。然而,孔老夫子可能做夢也不會想到,在21世紀的今天,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和國力增強,他的學說作為中國的文化名片走向了五大洲、走進了全世界熱愛和平的人們中間。今天讓我們一起學習選自《論語》的文章,再次感受孔門幾位弟子的理想抱負,去體會孔子神圣的智慧。(二)呈現學習目標(三)整體感知師:好,首先請同學們通讀一遍課文,整體把握一下這場師生談話的主要內容和文章結構。《侍坐》是《論語》中篇幅最長又極具特色的一章。大家覺得,這篇文章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怎樣的圖景呢?生:我覺得,是師生暢談理想和志趣的動人場景。師:沒錯,這是一場關于理想的座談會。師:確實如你所說,本文所圍繞的話題就是“言志”。圍繞這個話題,大家覺得文章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呢?生:三個部分。分別是孔子問志,弟子言志,孔子評志。師:很好,按照你的思路,我們可以把這三個部分區分為:“問志”“述志”“評志”。(四)教學過程師:接下來我們要隆重邀請六位同學進行角色演繹,5人分別擔當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和孔子,另外1人讀陳述語言。同學們要從師徒五人的對話中,看出他們各有怎樣的性格特征,孔子的態度如何,完成導學案中的表格。師:同學們,他們師徒五人情景再現的好不好,掌聲鼓勵,他們師徒字正腔圓,聲音洪亮、性格鮮明,老師期待你們下次更精彩的表現,希望你們更自信、更大膽、更踴躍。同學們,你們對四位弟子的性格、志向以及孔子對此的態度,有一定的了解了嗎?生:有師:非常好,完善導學案中表格,三分鐘時間,找同學們回答。師:通過“弟子言志”我們了解了弟子性格,那么孔子是一個怎樣的人?生:孔子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他和他的弟子們一樣,都想以積極進取的態度為安邦治國干一番事業。生:文章還寫出了作為師長的孔子既能嚴格要求學生,又和藹可親、善于啟發和誘導的特點。因為“為國以禮”,所以他不滿仲由的“其言不讓”,這說明孔子是一位很嚴格的老師。但孔子不以尊者自居,要求學生言志,先做好引導工作,讓他們清除顧慮。子路的態度不謙虛,為了不影響別人發言,他不立即提出指責。贊同曾皙的說法,喟然嘆曰:“吾與點也!”又是在婉轉地表明自己的志向,給學生以啟發。師生在談話,曾皙卻在一旁鼓瑟,可見師生關系的融洽、談話氣氛的和諧。曾皙提出疑問,孔子又耐心給以解答。由此可以看出,孔子并不是可畏的圣人,而是一位可敬、可親的師長。師:非常好,同學們已經對孔子有了很深入的了解。下面,我們將圍繞“如何理解孔子對四位學生各自志向的不同態度?”這個問題來學習。師:首先我們思考一下:既然課文是圍繞著“言志”展開的,那么,誰的“志向”得到了老師的肯定呢?生:曾皙。師:沒錯,曾皙是孔門七十二賢之一。他就是曾子的父親。大家知道《論語》中有哪些曾子的名句嗎?生: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師:很好,這位同學的積累很豐富。這一則名言,我們在之后選擇性必修上冊的《〈論語〉十二章》中也會學習到。師:同學們思考一下,四位弟子各言其志,為何夫子唯獨“與點”呢?給同學們三分鐘時間文字作答。師:接下來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思維碰撞,推選一位同學起來分享。積極分享的同學加分喲。三分鐘時間。生1:曾皙用富有詩意的語言描繪出一幅“春光明媚,惠風和暢,天人和諧”的太平盛世圖,民德歸厚,天下歸仁,這才是曾皙的社會理想,只不過他用暗示的方式表達出來罷了,展現自己的政治理想,表現了淡泊名利、從容淡定、灑脫高雅的高尚志趣,這與孔子仁政、禮樂治國思想完全契合,符合儒家所向往的“禮治”社會的最高境界,加之曾皙把話說得雍容委婉,所以得到孔子的贊賞。生2:曾皙的主張有不求仕進之意,這與孔子當時的處境心境相契。一般認為,這段話發生在孔子自衛返魯之后的四年里,此時孔子已年近七十,剛剛結束周游列國,除了短暫服務于衛、陳二國,沒能得到任何統治者的垂青,回到魯國,主政者也只是享用他的學生而不想用他。他的救世之心始終得不到實現,因此他也產生過“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念頭。也有人認為,曾皙的話既切中夫子對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又暗合他理想難以實現的悲哀和感傷。師:描述得很好,我們好像眼前出現了一幅畫面:這些杏壇弟子在晚春的陽光下洗浴完畢,在春風里晾著頭發,一路歌詠的太平盛世圖,大家喜歡這種景象嗎?生:喜歡。師:沒錯孔子也喜歡,但符合實際嗎,只是一種理想罷了,結合當時背景,春秋之末,天下大亂。周王朝衰微,諸侯并起,紛爭不斷,戰火四起,社會動蕩,禮崩樂壞。不要說曾皙所說的春風沂水的生活,就連子路所說的社會安定都尚未實現。孔子不能不去思考百姓的疾苦。而曾皙講的這個境界,就應是沒有戰亂,沒有饑荒,社會安定,與民同樂,天下太平,每個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情景,這就是孔子“禮治”思想推行下的“大同”世界的理想。師:同學們思考一下,我們該如何達到大同社會,幸福的狀態?生:應該融入儒家仁愛狀態,有仁愛之心,才有幸福狀態。師:有的學生為何不幸福?因為欲望太多,享樂的欲望,一心想滿足自己的自私想法,境界低。應該學會愛別人,忘我的無私的不奢求回報的去做事,這樣才能脫離苦海,達到幸福的狀態。師:值得注意的是,孔子贊賞曾皙之志,并不意味著否定子路等人的說法。事實上就治理國家而言,子路講的是“不挨打”,亦即“強兵”;冉有講的是“不挨餓”,亦即“富國”;公西華講的是“知禮節”,亦即“文明”,所謂“倉廩實實而知禮節”。而曾皙講的是“幸福”,是終極目標,富強、文明的終極目標是人民的幸福。目標重要,過程同樣重要;既應敢于承擔,又要謙遜禮讓--這就是孔子的態度。師:同學們來齊讀本篇課文的中心思想。本文通過孔子和四個弟子一次十分融洽的談話,表現了孔子的政治抱負和追求。作者在記述孔子的抱負和理想時,不僅記錄了孔子和四弟子各人的言行,更重要的是刻畫了一組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無論是子路的直率、自負,冉有的敦厚、謙虛。還是公西華的忍讓、虛心,曾皙的豁達、灑脫、自得,孔子的循循善誘,都栩栩如生,躍然紙上。今天讀來,人物依然如在目前。(五)拓展提升師:假設今天上課的不是我,是孔子讓你們談志向,在座的各位志向肯定是不同的,那么你的志向是什么呢?生:考古學家...生:教師...師:相信同學們對孔子及其思想有了更深的認識,再次朗讀一遍課文,去感受孔子那神圣的智慧。(六)作業師:作業:試設想:課后如果曾皙告訴子路夫子對他的評價,他會有何反映?對他未來的人生之路有沒有影響?結合補充學案,寫100字左右的片段。好,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同學們,再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教學反思《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選入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下冊第一單元,單元導語中提到“學習本單元,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整體把握經典選篇的思想內涵,認識其文化價值,思考其現代意義。初步了解儒家、道家思想的特征,體會相關篇章論事說理的技巧和不同的表達風格”。課文記錄了孔子和弟子的談話,學習時要理解四位弟子的人生志向,思考孔子為什么對他們的說法表現出不同的態度。基于以上分析,我設定了以下兩個(教學重難點):1.通過角色演繹,總結四名弟子不同的性格特征并把握其為政的觀念,加深對儒家思想的理解,培養文化傳承與理解等核心素養。2.通過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藝術,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思維發展與提升等核心素養。一、目標引領,學為中心,教學評一體化。通過單元分析,本節課確定了兩個教學目標,即總結四名弟子不同的性格特征并把握其為政的觀念;加深對儒家思想的理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這兩個教學目標互為關聯,著眼于重點和難點,可謂定位精準。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是課堂的主角,發揮老師的引領作用,由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思維提升。本節課中,角色演繹、獨立思考紙筆作答、小組合作進行思維碰撞等環節,都可以使學生真正的融入課堂中去,去用心體會課文賦予的魅力,學以致用,提升他們的應考能力。提前制作了導學案,高質量制作導學案,落腳點在于用好導學案,最好的利用方式就是“導學案與課件一體化”,能夠節省課件制作時間,節省課件空間,節省學生記筆記和整理的時間,優化課堂環節,拓展課堂容量,提升課堂實效。學生通過導學案進行預習,對上課內容有了一定了解,可以為師生的積極互動提供了良好的課堂氛圍。二、角色演繹,真正融入課堂。針對四名弟子不同的性格特征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