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學年高考生物模擬試卷
注意事項
1.考生要認真填寫考場號和座位序號。
2.試題所有答案必須填涂或書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第一部分必須用2B鉛筆作答;第二部分必須用黑
色字跡的簽字筆作答。
3.考試結束后,考生須將試卷和答題卡放在桌面上,待監考員收回。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7小題,每小題6分,共42分。)
1.在離體實驗條件下,突觸后膜受到不同刺激,膜電位變化的情況如圖所示,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突觸后膜只能是下一個神經元的胞體膜
B.突觸后膜上的受體與相應遞質結合發揮作用后受體即被滅活
C.電位2表示突觸后膜受到抑制性遞質的作用,可能是K+大量外流所致
D.電位1表示突觸后膜受到興奮性遞質的作用,是Na+大量內流導致的
2.下列有關基因突變的敘述,正確的是()
A.基因突變可導致染色體上基因的結構和數目都發生改變
B.發生在植物體細胞的基因突變可通過無性繁殖傳遞給后代
C.基因突變的不定向性體現基因突變可發生在個體發育的任何時期
D.DNA分子中發生堿基對的增添、缺失和替換都會引起基因突變
3.如圖所示為某種單基因遺傳病的系譜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此圖中h一定是雜合子
B.IL與正常男性結婚,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為1/3或1/4
C.此圖不可以表示抗維生素D佝僂病遺傳的家系
D.I代的這對夫婦再生一個男孩,正常的概率是1/4
4.下列有關基因和染色體的敘述,正確的是()
A.豌豆雌蕊、雄蕊的形成由性染色體上基因決定
B.薩頓運用假說一演繹法確定了果蠅的白眼基因位于染色體上
C.正常情況下,女性紅綠色肓攜帶者的初級卵母細胞中含有2個致病基因
D.有絲分裂間期,染色體復制,基因不復制
5.下列關于科學探究的方法匹配正確的是()
A.分離細胞中的各種細胞器——密度梯度離心法
B.提取葉綠體中的色素——紙層析法
C.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同位素標記法
D.改良缺乏某種抗病性的水稻品種——誘變育種法
6.下列有關種群和群落的敘述,正確的是()
A.標志重捕法適合調查田鼠、家兔和魴蟲等動物的種群密度
B.種群數量增多會導致種內斗爭加劇,環境容納量不斷下降
C.由于地形起伏,不同地段分布著不同的植被屬于群落的垂直結構
D.初生演替的一般趨勢是群落豐富度增大,抵抗力穩定性逐步提高
7.下列關于細胞結構及細胞生命活動的敘述,正確的是()
A.高溫破壞蛋白質中的肽鍵使蛋白質的空間結構變得松散
B.真核細胞的細胞核是遺傳信息轉錄和翻譯的場所
C.細胞分裂間期既有DNA的復制又有蛋白質的合成
D.細胞凋亡只發生在胚胎發育的過程中
8.(10分)某實驗小組用一定濃度的蔡乙酸(NAA)溶液和激動素(KT)溶液探究二者對棉花主根長度及側根數的
影響,結果如下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口主根長度
及o30
&o25甲:空白對照
6o20乙:NAA
o15丙:KT
10
4Z.o5T:NAA+KT
0
。O
A.單獨施用NAA或KT均能使棉花主根長度及側根數增加
B.NAA能一定程度地消除根的頂端優勢,而KT能增強根的頂端優勢
C.NAA能抑制主根生長,KT能促進主根生長,且濃度越高效果越明顯
D.一定濃度的NAA對KT促進側根數增加的效應具有增強作用
二、非選擇題
9.(10分)豌豆種子細胞呼吸時,底物經脫氫酶催化所釋放的氫,能將無色的三苯基氯化四嗖(TTC)還原為紅色的
三苯甲腺。在種子萌發過程中,其CO2釋放速率和02吸收速率的變化如下圖所示,請回答:
q
1?
375
/)
^r5
概0
3
鋼25
逕
r0
2a6
2436IH
?發時間/h
(1)種子萌發的12?14h,CO2釋放速率遠大于。2吸收速率,說明該階段豌豆種子的主要呼吸方式為.
豌豆種子細胞呼吸產氫的場所是?
(2)胚根長出前,完整的種皮限制了種子對的吸收,從而影響了種子的呼吸速率。36h后,Ch吸收速
率大于CO2釋放速率,說明碗豆種子細胞的呼吸底物不全是?
(3)從細胞呼吸角度分析,碗豆種子比小麥種子更適宜淺播的原因是。
(4)實驗室除用TTC鑒定種子胚細胞的“死活”外,還可用染料染色法來鑒定種子胚細胞的“死活”,后者的鑒定原理
是O
10.(14分)在懷化市城鎮化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污水排放量增加,污水處理越來越困難。
如何科學有效地處理污水,成為懷化市城鎮化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建立人工濕地公園是首選方案,可以獲得生態、
社會和經濟三重效益。如圖甲是某人工濕地公園污水處理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甲濕地中蘆葦、綠藻和黑藻等植物的分層配置,體現了群落的結構。人工濕地中植物的根系不僅
能吸收等營養物質,還能為吸附和代謝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利于它們通過分解作用降解
污水中的有機物。但人們對污水排放量還要加以控制,原因是人工濕地以為基礎的是有限
的。
(2)圖乙表示該人工濕地公園草魚的種群數量增長速率隨時間的變化情況,如果在L時用標志重捕法調查草魚的種群
密度,第一次捕獲40條全部標志釋放,一段時間后進行了第二次捕捉,其中未標志的30條、標志的10條,估算草魚
種群在t2時是條。
(3)在此基礎上,某地進一步建立了一個集污水凈化、休閑、養魚為一體的新型人工生態系統。科研小組對該新型人
工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進行定量分析,得出相關數據,如下表所示(部分數據未給出,能量單位為J/cm2.a,肉食性
動物作為只占據一個營養級研究)。
傳遞給分解未利用傳給下一營養外來有機物輸
生物類型X
者的能量的能量級的能量入的能量
生產者44.05.095.020.00
植食性動物9.51.511.0Y5.0
肉食性動物6.30.56.50.711.0
據表分析,流入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為J/cm2.a,X是指的能量,數據Y為
____________J/cm2-a?
11.(14分)膠原蛋白廣泛應用于醫學、化妝品、化工原料等領域,科研人員開展利用家蠶生產人膠原蛋白的研究。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家蠶核型多角體病毒(BmNPV)專性寄生于鱗翅目昆蟲,將人膠原蛋白基因與—重組后,構建一o體外克隆
目的基因的方法是一。
(2)BmNPV的plO基因是極強的啟動子,將目的基因連接在plO基因的下游,目的是一。目的基因與plO基因連
接時,斷裂與連接的化學鍵都是一o
(3)重組BmNPV感染家蠶幼蟲后,在幼蟲淋巴液中提取蛋白質,用—的方法檢測目的基因是否成功表達。相比于
大腸桿菌,選擇家蠶作為人膠原蛋白的生物反應器,其優點是.
12.色氨酸是大腸桿菌合成蛋白質所必需的一種氨基酸。研究人員發現,在培養基中無論是否添加色氨酸,都不影響
大腸桿菌的生長。
(1)研究發現,大腸桿菌有5個與色氨酸合成有關的基因。在需要合成色氨酸時,這些基因通過(過程)
合成相關酶。大腸桿菌對色氨酸需求的響應十分高效,原因之一是由于沒有核膜的界限,。
(2)進一步發現,在培養基中增加色氨酸后,大腸桿菌相關酶的合成量大大下降。經過測序,研究者發現了大腸桿菌
色氨酸合成相關基因的結構(圖D。
啟動子
trpRtrpEtrpDtrpCtrpBtrpA
"J''~~~~~~~~
抑制蛋白..................
[激活
色氨酸
圖1
①由圖1可知,在培養基中有的條件下,trpR指導合成的抑制蛋白能夠結合在操縱序列,從而阻止
與啟動子的結合,從而抑制色氨酸相關酶的合成。
②隨著研究的深入,研究者發現,色氨酸合成相關基因轉錄后形成的mRNA的5,端有一段“無關序列”編碼出的多肽不
是色氨酸合成酶,但將這段多肽對應基因序列敲除后,發現色氨酸合成酶的合成出現了變化(圖2)。由此可知,圖1
中的抑制蛋白的抑制作用是(填“完全的”或“不完全的”),推測“無關序列”的作用是
<RNA聚合應
斜/終止轉錄
至
曲敲除前
妾敲除后
史
£
建
枝精體
阻蓋1-2區Q
3-4莖-環
5’結構形成
RNA聚金附
維犢轉聚
0色氨酸濃度
圖2圖3
“無關序列”包含具有一定反向重復特征4個區域,且其中富含色氨酸的密碼子。當核糖體在mRNA上滑動慢時,2、3
區配對;相反,3、4區配對形成一個阻止mRNA繼續合成的莖一環結構(圖3)。
進一步研究發現,在培養基中有色氨酸時,色氨酸合成相關基因能夠轉錄出一個很短的mRNA分子,該段分子只有1-4
區的長度。結合上述研究,“無關序列”完成調控的機制是.
(3)“無關序列”在控制大腸桿菌代謝的過程中起到了一種“RNA開關”功的能,令其能夠響應外界代謝物的含量變化,
避免了?請提出有關這種“RNA開關”調控機制的一種研究或應用前景:.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7小題,每小題6分,共42分。)
1、D
【解析】
據圖分析:電位1突觸后膜電位增加逐漸變成正值,然后恢復靜息電位,此時突觸后膜興奮;電位2突觸后膜電位進
一步降低,然后又恢復靜息電位,此時突觸后膜抑制。
【詳解】
A、突觸后膜可能是下一神經元的胞體膜或樹突膜,A錯誤;
B、神經遞質與突觸后膜上的特異性受體結合發揮作用后立刻被滅活,而不是受體被滅活,B錯誤;
c、發生電位2很可能是突觸后膜接受抑制性神經遞質后引起陰離子內流的結果,可能是cr大量內流所致,C錯誤;
D、電位1為動作電位,是突觸后膜受體接受興奮性神經遞質后,引起膜上Na+通道開放,Na+大量內流導致的,D正
確。
故選D。
【點睛】
本題重點是理解興奮性遞質和抑制性遞質作用于突觸后膜后所發生的生理變化過程。
2、B
【解析】
基因突變是指基因中發生堿基對的增添、缺失和替換進而造成基因結構發生改變。基因突變若發生在體細胞中,一般
不會通過繁殖遺傳給后代,但植物體細胞可以經過無性繁殖傳遞給后代。基因突變的結果一般是產生它的等位基因,
基因的數目一般不發生變化。
【詳解】
A、基因突變可以導致染色體上基因的結構改變,但不會引起基因數目的改變,A錯誤;
B、發生在植物體細胞的基因突變不能通過有性繁殖傳遞給后代,但是可通過無性繁殖傳遞給后代,B正確:
C、基因突變的不定向性體現在一個基因可以朝不同的方向突變出多個等位基因(復等位基因);基因突變的隨機性表
現在基因突變可發生在個體發育的任何時期,可以發生在細胞內不同的DNA分子上,以及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
C錯誤;
D、DNA分子中發生堿基對的增添、缺失和替換而引起的基因結構的改變,叫做基因突變,D錯誤。
故選B。
3、C
【解析】
遺傳系譜圖中兩個親本都患病但生育了正常的兒子,因此判定該病為顯性遺傳病,但不能區分是常染色體遺傳還是伴
性遺傳。
【詳解】
A、無論是常染色體遺傳還是伴性遺傳,IL中的正常基因一定有一個來自于L,因此II一定是雜合子,A正確;
B、若該病為常染色體顯性,推斷親本的基因型均為Aa,因此D2的基因型應該為1/3AA,2/3Aa,與正常男子aa婚配,
211
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為一x—==;若該病為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推斷親本的基因型分別為XAX“,XAY,因此IL
323
的基因型應該為1/2XAXA、l/2XAxa,與正常的男子X'Y婚配,生育正常孩子的概率為=B正確;
224
C、抗維生素D佝僂病是伴X顯性遺傳病,該圖可以表示其遺傳的家系,C錯誤;
D、若該病為常染色體顯性,推斷親本的基因型均為Aa,再生育一個男孩,正常的概率為1/4,若該病為伴X染色體
顯性遺傳,推斷親本的基因型分別為X'Xa、X'Y,生一個男孩,正常的概率為1/4,D正確。
故選C。
【點睛】
根據遺傳系譜圖分析該遺傳病的遺傳方式是解題的突破點。
4、C
【解析】
1、紅綠色盲遺傳的特點(伴X隱性遺傳):
(1)交叉遺傳(色盲基因是由男性通過他的女兒傳給他的外孫的);
(2)母患子必病,女患父必患;
(3)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2,薩頓運用類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體的假說,摩爾根運用假說演繹法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
【詳解】
A、豌豆的花為兩性花,其細胞中不含性染色體,A錯誤;
B、摩爾根果蠅雜交實驗,運用假說一演繹法確定了基因在染色體上,B錯誤;
C、正常情況下,女性紅綠色盲攜帶者經過減數第一次分裂前的間期的復制,其一個初級卵母細胞中含2個致病基因
的致病基因母親,C正確;
D、有絲分裂間期,染色體和DNA復制,DNA加倍,染色體沒有加倍,D錯誤。
故選C。
5、D
【解析】
分離細胞中的眾多細胞器常用的方法是差速離心法,在提取葉綠體中的色素時常常用無水乙醇,分離這些色素時常用
紙層析法。誘變育種育種的原理是使用了基因突變,基因突變一般可以產生新的基因和新的性狀。
【詳解】
A、研究細胞內各種細胞器的組成成分和功能,需要將這些細胞器分離出來,常用的方法是差速離心法,A錯誤;
B、分離葉綠體中的色素用紙層析法,B錯誤;
C、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并未用到同位素標記法,C錯誤;
D、改良缺乏某種抗病性的水稻品種宜用誘變育種法,因為水稻品種缺乏某種抗病性,可以用誘變育種產生新性狀,D
正確。
故選D。
6、D
【解析】
群落的結構特征分垂直結構與水平結構,①垂直結構: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數群落(陸生群落、水生群落)具有明顯
的分層現象,植物主要受光照、溫度等的影響,動物主要受食物的影響;②水平結構:由于不同地區的環境條件不同,
即空間的非均一性,使不同地段往往分布著不同的種群,同一地段上種群密度也有差異,形成了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
配置狀況。
【詳解】
A、標志重捕法是指的是在一定范圍內,對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較大的動物種群進行粗略估算的一種生物統計方法,
蠟蟲個體小且活動范圍小不適合標記重捕法,A錯誤;
B、種群數量增加,會導致種內斗爭加劇,從而影響種群數量,不會使環境容納量下降,環境容納量的大小取決于環
境條件,B錯誤;
C、由于地形起伏,不同地段分布不同的植被屬于群落的水平結構,C錯誤;
D、初生演替是在原生裸地或者原生荒原上進行的演替行為,演替趨勢是群落豐富度增大,抵抗力穩定性逐步提高,D
正確;
故選D。
7、C
【解析】
真核細胞的細胞核是遺傳信息轉錄和復制的主要場所,細胞分裂間期主要完成DNA的復制和相關蛋白質的合成,細
胞凋亡是由基因決定的細胞編程序死亡的過程。細胞凋亡是生物體正常的生命歷程,對生物體是有利的,而且細胞凋
亡貫穿于整個生命歷程。
【詳解】
A、高溫破壞蛋白質的空間結構使其變得松散,但沒有破壞肽鍵,A錯誤;
B、真核細胞的細胞核是遺傳信息轉錄和復制的主要場所,翻譯在核糖體上進行,B錯誤;
C、細胞分裂間期主要完成DNA的復制和相關蛋白質的合成,C正確;
D、細胞凋亡貫穿于生物個體整個生命歷程中,D錯誤。
故選Co
8、B
【解析】
分析柱形圖:該實驗的自變量是施加試劑的種類,因變量是主根長度和側根數,甲乙組對比來看,NAA能抑制主根生
長,甲丙組對比來看,KT能促進主根生長;乙、丁組對比可知,一定濃度的KT對NAA促進側根生長的效應具有增
強作用。
【詳解】
A、對比甲、乙、丙柱形圖可知,NAA和KT對主根和側根的生長效應不同,其中NAA促進側根的生長,抑制主根
的生長,而KT則相反,A錯誤;
B、對比甲和乙柱形圖可知,NAA促進側根的生長,能一定程度地消除根的頂端憂勢,對比甲和丙柱形圖可知,KT
促進主根的生長,抑制側根生長,說明KT能增強根的頂端優勢,B正確;
C、本實驗沒有不同濃度的KT和NAA作對比,不能證明KT和NAA濃度變化對主根生長的影響,C錯誤;
D、乙、丁組對比可知,一定濃度的KT對NAA促進側根生長的效應具有增強作用,D錯誤。
故選B。
【點睛】
本題考查了a-蔡乙酸(NAA)溶液和激動素(KT)對棉花主根長度及側根數的影響,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柱形圖,獲
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難度適中。
二、非選擇題
9、無氧呼吸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基質02(或02和水)葡萄糖(糖類)豌豆種子脂肪含量更高,脂
肪氧化分解需要消耗更多的02,淺播利于種子吸收氧氣活細胞的細胞膜具有選擇透過性,不易被染料染色(或者
死細胞的細胞膜不具有選擇透過性,易被染料染色)
【解析】
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有充足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足夠的氧氣,種子萌發的初期主要進行無氧呼吸,胚根突破種皮后
主要進行有氧呼吸。脂肪中氧的含量低于糖類,脂肪氧化分解時消耗的氧的體積大于產生二氧化碳的體積。
【詳解】
(1)無氧呼吸不吸收氧氣,產生二氧化碳,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時,產生的二氧化碳體積與消耗氧的體積相同。據圖
可知,在12?24h期間,氧氣吸收量很少,而二氧化碳釋放量很多,表明此時的呼吸方式主要是無氧呼吸,產物是二
氧化碳和酒精。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階段和無氧呼吸的第一階段可產生還原氫,有氧呼吸第一階段和無氧呼吸第一階
段場所相同,都是細胞質基質,有氧呼吸第二階段場所是線粒體基質。
(2)胚根長出前,完整的種皮限制了種子對氧氣的吸收,從而影響了種子的呼吸速率。36h后,Ch吸收速率大于CCh
釋放速率,說明碗豆種子細胞的呼吸底物不全是葡萄糖,還存在脂肪等其他物質。
(3)豌豆種子中脂肪含量高于小麥種子,脂肪氧化分解時需要的氧比單位質量的糖類氧化分解時需要的氧更多,淺播
利于種子吸收氧氣,有利于種子萌發。
(4)活細胞的細胞膜具有選擇透過性,染料分子不能通過活細胞的細胞膜,所以活細胞的胚細胞不易被染料分子染上
顏色。
【點睛】
本題結合曲線圖,考查細胞呼吸的過程及影響呼吸作用的環境因素等,要求考生識記植物細胞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
總反應式,能根據曲線圖中信息準確判斷各選項,屬于考綱識記和理解層次的考查。
10、垂直(或空間)N、P(或礦質元素、無機鹽)微生物(或分解者)負反饋調節(或反饋調節)自
我調節能力320180呼吸作用散失3
【解析】
生物群落的空間結構包括水平結構和垂直結構;生態系統之所以能維持穩定,是由于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而
負反饋調節是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分析圖乙,h時種群有最大增長速率,對應種群增長曲線中的色值,隨
2
著時間變化t2時種群增長速率為零,種群數量達到K值。標志重捕法計算種群數量公式:種群數量
第一次捕獲量X第二次捕獲量
;在生態系統中某營養級的同化量可劃分為:呼吸散失量、流向分解者的量、流向
第二次捕獲中帶標志的量
下一營養級的量和流向分解者。
【詳解】
(1)生物群落的空間結構包括水平結構和垂直結構,圖甲濕地中蘆葦、綠藻和黑藻等植物的分層配置,體現了群落的
垂直結構;人工濕地中植物的根系不僅能吸收N、P(或礦質元素、無機鹽)等營養物質,還能為微生物(或分解者)
吸附和代謝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利于它們通過分解作用降解污水中的有機物。生態系統之所以能維持穩定,是由于
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而負反饋調節是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因此,人們對污水排放量還要加以控制,
原因是人工濕地以負反饋調節為基礎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的。
(2)分析圖乙,ti時種群有最大增長速率,對應種群增長曲線中的生值,隨著時間變化匕時種群增長速率為零,種
2
群數量達到K值。根據標志重捕法計算種群數量公式可計算出h時種群數量
第一次捕獲量>第二次捕獲量40x(30+⑼=16。條,因此可估算出t2時種群數量為320條。
第二次捕獲中帶標志的量10
(3)在生態系統中某營養級的同化量可劃分為:呼吸散失量、流向分解者的量、流向下一營養級的量和流向分解者。
結合表中數據,流入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生產者固定的量+外來有機物輸入的能量=(44.0+5.0+95.0+20)+(5.0+11.0)
=180.0J/cm2.a,并且可以判斷出表中X代表的為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根據表中的數據,植食性動物流向下一營養
級是能量即肉食性動物的同化量為Y,根據上述能量分配關系有Y+U=6.3+0.5+6.5+0.7,所以Y=3J/cn?.a。
【點睛】
解決本題的關鍵知識為:掌握生物群落的結構劃分,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原因及基礎,利用標志重捕法進行種群數量的
計算,生態系統中營養級能量分配關系;能夠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圖中各點含義及表中相應數據的處理、計算。
ll、BmNPV基因基因表達載體PCR技術使目的基因在plO基因的驅動下高效表達磷酸二酯鍵抗
原抗體雜交家蠶細胞的內質網和高爾基體會對人膠原蛋白進行加工使表達的膠原蛋白與人的膠原蛋白的結構和功
能相似
【解析】
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驟:1、提取目的基因;2、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即目的基因與運載體結合,是實施基因工程的第
二步,也是基因工程的核心);3、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4、目的基因的檢測和表達。
【詳解】
(1)因為BmNPV專性寄生于鱗翅目昆蟲,故將目的基因與BmNPV基因重組,構建基因表達載體,更有利于將目的
基因導入家蠶細胞。PCR是指在體外復制特定DNA片段,可在短時間內大量擴增目的基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四川省瀘州市瀘縣重點名校2025屆初三下第六次周考生物試題含解析
- 寧夏長慶高級中學2025屆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擬考試生物試題含解析
- 浙江省金華市聚仁教學集團2025年初三下學期第一次摸底考試英語試題試卷含答案
-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澗彝族自治縣2024-2025學年五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經典模擬試題含答案
- 遼寧省朝陽市凌源市凌源三中2024-2025學年高三第四次調研考試生物試題含解析
-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學2025年高三4月模擬考試數學試題含解析
- 電子書銷售合同模板
- 個人家具買賣合同
- 二手住宅交易協議樣本
- 編劇委托創作合同范本
- 鑄件外觀缺陷圖
- 冰箱溫度監測登記表
- 電纜敷設勞務分包合同(通用)
- 文化旅游融合發展詳述
- 模板安裝三檢記錄表
- 益陽萬達廣場項目總承包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 腫瘤免疫治療相關不良反應處理PPT演示課件
- 充電站工程監理細則
- 水利工程建設文明工地創建措施
- 液壓閥門測試機安全操作規程
- 電力行業公共信用綜合評價標準(試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