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課時作業(魯教版選修第一冊)課后作業提升3_第1頁
高中地理課時作業(魯教版選修第一冊)課后作業提升3_第2頁
高中地理課時作業(魯教版選修第一冊)課后作業提升3_第3頁
高中地理課時作業(魯教版選修第一冊)課后作業提升3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后作業提升3巖石圈的組成及物質循環【基礎演練】下圖為巖石圈物質循環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1.圖中,甲代表的巖石種類可能是()A.花崗巖B.玄武巖C.沉積巖D.變質巖2.①代表的地質作用是()A.風化作用B.侵蝕作用C.變質作用D.重熔再生作用下圖中甲、乙、丙、丁代表不同的巖石類型,箭頭表示地質作用。據此完成3~4題。3.圖中()A.甲類巖石為侵入型巖漿巖B.乙類巖石為變質巖C.丙類巖石為噴出型巖漿巖D.丁類巖石為沉積巖4.有關地質作用①②③④⑤的說法正確的是()A.①和⑤為變質作用B.②為外力作用C.③為重熔再生作用D.④為冷卻凝固5.地球約有46億年的歷史,在這漫長的時間里,研究地層是了解地球的主要途徑。下列巖層最適合研究地質年代的是()A.侵入巖B.噴出巖C.沉積巖D.變質巖6.關于沉積巖的敘述,正確的是()A.沉積巖一定會含有化石B.沉積巖有明顯的層理構造C.越古老的沉積巖含有越高級的生物化石D.裸露在地表的巖石可以直接形成沉積巖【能力提升】下圖是“巖石圈物質循環示意圖”。分析完成7~9題。7.圖中甲巖石是()A.變質巖B.巖漿巖C.沉積巖D.大理巖8.圖中序號代表的地質作用,正確的是()A.①重熔再生作用B.②冷卻凝固作用C.③變質作用D.④外力作用9.關于圖中的正確說法是()A.①作用形成黃山主體巖石B.③作用形成河口三角洲C.甲類巖石中可以找到化石D.乙類巖石是巖漿巖讀巖石圈物質循環示意圖,完成10~11題。10.圖中乙巖石是()A.巖漿巖B.沉積巖C.變質巖D.大理巖11.圖中④代表的作用是()A.冷卻凝固B.重熔再生C.外力作用D.變質作用下圖是巖石圈物質循環示意圖。據此回答12~13題。12.圖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地質作用分別是()A.變質作用、巖漿冷凝、外力作用、重熔再生B.外力作用、重熔再生、變質作用、巖漿冷凝C.巖漿冷凝、變質作用、重熔再生、外力作用D.重熔再生、外力作用、巖漿冷凝、變質作用13.北京奧運金牌上鑲的昆侖玉和大理巖(變質巖)的形成過程同屬圖中的()A.①B.②C.③D.④14.讀巖石圈物質循環簡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字母表示的巖石是:A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2)圖中字母表示的地質作用分別是:H________、I________、J________、K________。(3)巖石圈物質循環過程是指由巖漿到________再到________的過程。課后作業提升4地形變化的動力【基礎演練】讀某地地質構造圖,完成1~2題。1.有關圖中地質構造或地表形態說法正確的是()A.甲處是火山B.甲處向斜成谷C.乙處背斜成山D.丙處是斷層2.圖示區域()A.甲處地形形成與外力侵蝕有關B.乙處構造適宜石油儲存C.乙處巖石堅實,宜建隧道D.丙處地質穩定,宜建水庫如圖示意沿南緯20°緯線的海陸分布。讀下圖,回答3~4題。3.圖中()A.①大洋西部多島弧和海溝B.③大洋海域北部封閉,南部開敞C.⑤海峽是兩大洲的分界線D.⑦大洋海域呈“S”型,風大浪急4.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②大陸地跨東、西、南、北半球B.④大陸以高原為主,地形起伏較小C.⑥島嶼位于中國的東南部海域D.⑧大陸的東部地區火山活動較頻繁下圖中的陰影部分被稱為“地球的傷痕”。據此回答5~6題。5.該“傷痕”的成因是()A.板塊張裂B.板塊碰撞C.流水侵蝕D.人類活動6.該處的地質構造是()A.地壘B.地塹C.背斜D.向斜【能力提升】下圖為我國某區域地質剖面圖,據此回答7~8題。7.圖中山地在地質構造上屬于()A.背斜成山B.向斜成山C.斷塊山D.地塹8.下列關于圖中甲、乙、丙、丁的敘述,正確的是()A.按成因分類,甲、乙屬于同一類巖石B.丙、丁形成的地質環境相同C.丙、丁是優良的建筑和裝飾材料D.乙受熱形成丙讀“我國南方某地區地質構造示意圖”,完成9~10題。9.庫區所在谷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位于向斜頂部容易被侵蝕B.風力侵蝕作用為主C.巖層受張力作用容易被侵蝕D.斷層附近巖層破碎易被侵蝕10.該地區地質構造形成的主要作用是()A.地殼運動B.流水作用C.外力作用D.風力作用海岸線的進退主要受到流水沉積、海水侵蝕和人類活動的影響。讀某海岸線歷史變遷圖(下圖),回答11~12題。11.近現代以來,圖中海岸一直以堆積作用為主的是()A.甲B.乙C.丙D.丁12.圖中乙處的海岸線變化較大,下列關于其所受外力作用的敘述,正確的是()至12世紀,侵蝕作用為主至15世紀,堆積作用為主至19世紀,侵蝕作用為主世紀至現代,堆積作用為主13.2019年2月21日,法國巴黎舉行了國際地球科學和地質公園計劃會議,全球14個地質公園獲得2019年度世界地質公園候選資格,位于甘肅省河西走廊中段的張掖地質公園成功入選。圖中()A.斷層的位移以水平方向為主B.彩色丘陵區的地質構造為背斜C.因對流雨引發的滑坡、泥石流災害多D.巖石類型為沉積巖,其形成以外力為主14.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C、D兩處中,屬于背斜的是________;修建地下隧道應該選擇________(C或D)處。(2)D在地貌上是________,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