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課兩宋的政治和軍事同步練習-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1頁
第9課兩宋的政治和軍事同步練習-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2頁
第9課兩宋的政治和軍事同步練習-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3頁
第9課兩宋的政治和軍事同步練習-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4頁
第9課兩宋的政治和軍事同步練習-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9課兩宋的政治和軍事1.就五代而言,短短五十三年間歷五朝八姓十四君,立國時間最長的后梁不過十七年,最短的后漢只有四年,“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寧有種耶!”是當時藩帥們普遍存在的思想。有鑒于此,北宋立國之后的重要治國思想是A.崇文抑武 B.守外虛內 C.嚴刑峻法 D.以農立國2.王安石推行青苗法,按戶等放貸取息,戶等越高可借貸越多,取息二分,一年兩次,實際上某些地區取息高達四分。由此可推知,青苗法的推行(

)A.導致兩稅法的瓦解 B.完善了戶籍制度C.執行過程出現偏差 D.實現了富國強兵3.據統計,兩宋三百年間,通過科舉錄取進士人數超過10萬人,布衣出身的占50%以上。朝廷的一至三品官中,來自布衣者約占53.67%,北宋末高達64.44%。這反映出宋代科舉制A.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 B.導致了文化重心南移C.造成官僚機構急劇膨脹 D.成為選官的唯一途徑4.北宋慶歷三年(1043年)始,范仲淹在《答手詔條陳十事》指出“今諸道學校,如得明師,尚可教人六經,傳治國治人之道”,提倡“諸路州郡有學校處,奏舉通經有道之士,專于教授,務在興行”,還多次推薦、聘請著名學者到官學任教。這些做法旨在(

)A.發展州郡官學 B.健全教育體制 C.順應政治改革 D.追求教育平等5.宋朝中央派文官任知州,在州一級設通判,通判與知州共議政務、同署文書。這一做法旨在(

)A.提高行政效率 B.分散宰相權力 C.解決財政危機 D.加強中央集權6.宋代路、州、縣三個層級具有上下領屬關系,但路一級諸監司(帥、漕、憲、倉)互相牽制,事權分化,區劃交叉,中心分離,沒有單一的權力機構。可見,宋代地方制度(

)A.基于藩鎮體制框架適度優化 B.制約了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C.形成更有效的地方治理模式 D.消除了中央與地方間的矛盾7.謠讖是帶有一定目的性、被當作預言來傳唱的歌謠。后周時,有人制造“點檢作天子”的謠讖,周世宗為絕后患,撤掉殿前都點檢張永德,以趙匡胤代之。后來趙匡胤推翻后周,建立宋朝。這說明謠讖()A.可以預示歷史的走向 B.可以改變歷史的走向C.與歷史現象吻合屬于必然 D.與歷史現象吻合屬于偶然8.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王安石制定“貢舉新制”,廢除明經科,科舉考試只保留進士科。進士科考試不再考詩賦、貼經、墨義,而以經義、論時務策為考試內容。王安石的科舉改革有利于(

)A.體現公平競爭的原則 B.選拔并培養實用人才C.鑒別官員的道德品質 D.提升社會的文化水平9.著名史學家周谷城在《中國通史》一書中將王安石各種新法分為四組:一是放濟農村的;二是整理財政的;三是兼顧農村與財政的;四是整飭軍備的。其中屬于兼顧農村與財政的變法措施是A.市易法 B.保甲法 C.青苗法 D.保馬法10.在北宋的日常政治生活中,尚未被關注并感到威脅的草原民族是A.契丹 B.黨項 C.女真 D.蒙古11.契丹族在北方草原建立了遼政權,北宋與遼經過長期的戰爭簽訂了協議,北宋每年送給遼錢物。你認為這樣做的積極影響是(

)A.有利于北宋統一中國B.宋遼之間維持了長期和平,有利于雙方經濟文化交流C.扭轉了北宋在戰場上的不利局面D.加速了北宋的社會危機12.下表是北宋前期宰相任職情況表。這說明宋代(

)A.皇帝與宰相共治天下 B.冗官的弊端C.官僚政治體系日益完善 D.加強了皇權13.宋太祖針對“五代方鎮殘虐,民受其禍”的弊端,“選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認為“縱皆貪,亦未及武臣一人也”。這一舉措產生的影響是A.緩解了朝廷所面臨的財政危機 B.有效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C.保證了各州賦稅大部上繳朝廷 D.為以后的積貧積弱埋下隱患14.目前在有些發展中國家,出現了由政府提供小額貸款給農民助其發展生產的現象,而在我國古代,也有類似的措施出現,以下哪次變法中,出現了此類措施A.商鞅變法 B.王安石變法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李悝變法15.王安石指出:“方今之所以窮空,不獨費出之無節,又失所以生財之道故也。富其家者,資之國;富其國者,資之天下;欲富天下,則資之天地。”基于此,他采取的相應措施是()A.推行青苗法 B.設軍器監 C.推行保甲法 D.整頓太學16.宋初,宋太祖將樞密使趙普調任宰相,又設參知政事,作為宰相副手,同宰相分日知印,押正衙班;之后,參知政事兼任宰相副職漸成定制。這反映出,宋初A.宰相政務異常繁重 B.中樞決策機構完備C.君主專制得以強化 D.宰相職位形同虛設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朱熹嘗論安石“以文章節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經濟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為,庶幾復見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財利兵革為先務,引用兇邪,擯忠直,躁迫強決,使天下之人囂然表其樂生之心。卒之群好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宣和之際,而禍亂極點?此天下之公言也。”——摘編自《宋史·王安石傳》材料二

“以不世之杰,而蒙天下之垢,易世而未之湔者,在泰西則有克倫威爾,而在吾國荊公。”……“荊公之時,國家全盛,熙河之捷,擴地數千里,開國百年以來未有者。——摘編自梁啟超《王安石傳》(1)分別概括材料一、二對王安石的評價。(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影響人物評價的因素。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

秦朝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機構示意圖材料二

漢初承秦制,三公九卿多由功臣擔任。他們位高權重,多驕縱專橫。武帝時,這種情況仍很嚴重。如其舅父田蚡大權獨攬,任用私人。以致于漢武帝不耐煩地說:”君除吏盡未?吾亦欲除吏!“——李建國《略論中國古代中樞機構的演變》材料三

歷代專制君主雖殫精竭智企圖集全部大權于一身,但要其真正做到一人“獨治”全國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各個朝代的政治體制改革,或是將中樞權力從一個機構轉移到另一個機構曰或是將其割裂分散,交由若干機構、若干人共同執掌曰最高明的”創制”如明清統治者,是在皇帝和政府之間建立一種新型的權力中介機構,以確保皇權對中樞權力的控制。——摘編自李渡《中國歷代中樞權力機構沿革論略》(1)根據材料一,說明秦朝的政治制度有哪些?對后世有何影響?(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漢武帝調整中樞權力機構的措施及影響。(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唐宋對中樞權力機構進行“割裂分散”的史實,并指出明清統治者“創制”的體現。(4)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中國古代統治者調整中樞權力機構的共同目的。參考答案:1.A2.C3.A4.C5.D6.B7.D8.B9.C10.D11.B12.D13.D14.B15.A16.C17.(1)朱熹:批評否定王安石,認為改革以理財為核心,重用小人,激化了矛盾,是北宋滅亡的重要原因;梁啟超:認同肯定王安石,把王安石類比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領袖克倫威爾,其改革帶來了富國強兵。(2)因素:評價者的立場和標準;評價者所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