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kV顯橋(樹賢)輸變電工程驗收調查表_第1頁
110kV顯橋(樹賢)輸變電工程驗收調查表_第2頁
110kV顯橋(樹賢)輸變電工程驗收調查表_第3頁
110kV顯橋(樹賢)輸變電工程驗收調查表_第4頁
110kV顯橋(樹賢)輸變電工程驗收調查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調查表浙輻監(YS)字2018第003號項目名稱:110kV顯橋(樹賢)輸變電工程建設單位:國網浙江省電力公司溫州供電公司編制單位:浙江省輻射環境監測站編制日期:二〇一八年五月目錄TOC\o"1-2"\h\z\u表1工程總體情況 1表2調查和監測范圍、因子、敏感目標、重點 2表3驗收執行標準 4表4工程概況 5表5環境影響評價回顧 8表6環境保護措施執行情況 11表7電磁環境、聲環境監測 15表8環境影響調查 20表9環境管理及監測計劃 23表10驗收調查公示 25表11竣工環保驗收調查結論與建議 26110kV顯橋(樹賢)輸變電工程竣工環境保護驗收調查表PAGE26浙江省輻射環境監測站表1工程總體情況

工程名稱110kV顯橋(樹賢)輸變電工程建設單位國網浙江省電力公司溫州供電公司法人代表通訊地址溫州市錦繡路電業大廈聯系電話郵政編碼325028建設地點溫州市平陽縣麻步鎮境內工程性質新建eq\o\ac(□,√)改擴建□技改□行業類別電力行業D4420環境影響報告表名稱110kV顯橋(平陽2)輸變電工程環境影響報告表環境影響評價單位國電環境保護研究院初步設計單位杭州市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環境影響評價審批部門溫州市環境保護局文號溫環輻〔2012〕30號時間2012年12月14日初步設計審批部門國網浙江省電力公司文號浙電基〔2014〕1014號時間2014年12月29日核準文件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文號浙發改能源〔2013〕858號時間2013年8月21日環境保護設施設計單位杭州市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環境保護設施施工單位溫州電力建設有限公司環境保護設施監測單位浙江國輻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投資總概算(萬元)4804環保投資(萬元)36環保投資占總投資比例實際總投資(萬元)4750環保投資(萬元)40環保投資占總投資比例環評主體工程規模線路:2×0.7+1×0.1km工程開工日期實際主體工程規模線路:2×0.59+1×0.13km投入試運行日期表2調查和監測范圍、因子、敏感目標、重點調查監測范圍驗收調查范圍與環境影響評價范圍一致。調查項目和調查范圍見表2-1。表2-1調查和監測范圍調查對象調查內容調查范圍變電站生態變電所所址300m范圍內區域工頻電場、工頻磁場以變電所為中心半徑500m的區域聲環境變電所圍墻外100m范圍內敏感區域水環境變電所生活廢水輸電線路生態環境輸電線路邊導線外300m范圍內區域工頻電場、工頻磁場輸電線路走廊兩側30m帶狀區域噪聲輸電線路走廊兩側30m帶狀區域調查監測因子生態:自然生態、水土保持。電磁環境:工頻電場、工頻磁場。聲環境:工程敏感目標噪聲。環境敏感目標經資料研閱、現場調查,本工程實際環境敏感目標與環評文件中的環境敏感目標見表2-2。表2-2環評階段和驗收階段環境敏感目標對照表行政區域工程環評階段驗收階段備注環境敏感目標最近位置關系環境敏感目標最近位置關系建筑物特征溫州市平陽縣變電站商住樓南側110m商住樓緊鄰多層建筑工程投運后新建強鼎混凝土廠東側128m廠房按新導則納入塑料廠緊鄰西側廠房按新導則納入線路續表2調查和監測范圍、環境監測因子、敏感目標、重點調查重點1、工程設計及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中提出的造成環境影響的主要工程內容。2、核查實際工程內容、方案設計變更情況和造成的環境影響變化情況。3、環境保護目標基本情況及變更情況。4、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及其他環境保護規章制度執行情況。5、環境保護設計文件、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及其審批文件中提出的環境保護措施落實情況及其效果、環境風險防范與應急措施落實情況及其有效性。6、環境質量和環境監測因子達標情況。7、工程施工期和試運行期實際存在的及公眾反映強烈的環境問題。8、工程環境保護投資落實情況。表3驗收執行標準電磁環境標準電磁環境驗收標準與環評標準一致,驗收標準見表3-1。表3-1電磁環境標準限值監測因子驗收標準標準來源考核標準工頻電場居民區:4000V/m《500kV超高壓送變電工程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規范》(HJ/T24-1998)《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公眾曝露控制限值,電場強度:4000V/m;磁感應強度:100μT(即0.1mT)。工頻磁場0.1mT聲環境標準聲環境驗收標準與環評標準一致,驗收標準見表3-2。表3-2聲環境標準限值執行類別標準限值dB(A)驗收標準備注晝間夜間變電站廠界2類聲功能區標準6050《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南、西、北側廠界4類聲功能區標準7055東側廠界變電站敏感目標2類聲功能區標準5545《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表4工程概況工程地理位置110kV顯橋(樹賢)輸變電工程位于溫州市平陽縣麻步鎮境內。續表4工程概況主要工程內容及規模工程于2012年進行了環境影響評價,環評規模按終期規模進行,主變規模3×50MVA,新建110kV架空雙回輸電線路2×0.7+1×0.1km。2012年12月取得了溫州市環境保護局溫環輻〔2012〕30號的環評批復,批復工程內容與環評報告表一致。工程前期立項時名稱為110kV平陽2輸變電工程,環評階段名稱為110kV顯橋輸變電工程,驗收階段運行名稱為110kV樹賢輸變電工程。110kV顯橋(樹賢)輸變電工程建設內容為新建110kV變電所一座,半戶內布置,建設主變規模為2×50MVA;新建110kV顯橋雙T接垂楊-鳳尾輸電線路,新建線路路徑全長0.8km,采用同塔三回架設(本期架設兩回,預留1回未架設)。工程于2015年12月開工建設,2017年9月投運。工程環評與實際建成工程內容及規模對照見表4-1。表4-1環評與實際建成工程內容及規模比較變電站環評規模本期驗收規模已建規模終期規模主變2×50MVA3×50MVA2×50MVA出線間隔2回3回2回站區圍墻內占地面積2477㎡2477㎡2477㎡線路環評規模本期驗收規模本期規模終期規模路徑長度2×0.7+1×0.1km——2×0.59+1×0.13km工程占地及線路路徑110kV顯橋變電站采用半戶內GIS布置,主變壓器戶外布置。全站設一幢2層主控綜合樓,110kV及10kV配電裝置均采用戶內布置,110kV線路采用架空往北出線,10kV線路采用電纜轉架空往四周出線;主變壓器布置在主控樓南側;事故油池布置在站區西南角。進站道路正對大門并與站內主道路連通。本工程線路向北架空出線后右轉,向東跨過規劃康東路至半河西,然后左轉,沿河西側向北走線至“垂楊-鳳尾”Ⅰ線、“垂楊-鳳尾”Ⅱ線T接點止。本工程線路路徑全長0.72km,采用同桿(塔)三回路設計,本期掛兩回,預留一回。新立鐵塔2基,鋼管桿6基。續表4工程概況工程環境保護投資工程投資總概算4804萬元,其中環保投資36萬元,環保投資比例0.75%;實際總投資4750萬元,其中環保投資40萬元,環保投資比例0.84%。工程變更情況及變更原因通過查閱工程設計、施工資料和相關協議、文件,110kV顯橋(樹賢)輸變電工程建設規模、建設方案與環評階段方案基本一致。表5環境影響評價回顧環境影響評價的主要環境影響預測及結論110kV顯橋(樹賢)輸變電工程環境影響現狀評價文件于2012年由國電環境保護研究院編制完成,本次環評已按終期規模進行評價。環評主要結論如下:1、環境質量現狀現狀調查及監測表明,各變電所所址及線路周圍的工頻電磁場環境均未風異常。各變電所所址及線路周圍的晝夜聲環境均能滿足相應功能區的要求。輸電線路無敏感目標。2、施工期環境影響各工程施工期間必須按GB12523-90《建筑施工場界噪聲限值》進行施工時間、施工噪聲的控制。此外各工程的揚塵、廢水排放、植被等只要滿足本報告表中所提的要求,加強施工管理,對環境均不產生明顯的影響。3、運行期環境影響①聲環境影響預測110kV顯橋變為半戶內GIS布置,主變壓器戶外布置。主變壓器產生的噪聲經過配電裝置樓、防火墻和距離衰減后,按最終規模3臺主變運行預測,東側圍墻處的廠界環境噪聲排放值不大于20dB(A),其余側的廠界環境噪聲排放值不大于47.8dB(A),晝、夜間東側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4類標準,其余側滿足2類標準要求。②電磁環境影響預測根據類比監測及理論計算分析,本工程建成后變電站運行產生的工頻電場強度小于4kV/m的評價標準要求、磁感應強度小于0.1mT的評價標準要求,無線電干擾小于46dB(μV/m)的評價標準要求。通過類比分析及理論計算結果表明:根據《110~750kV架空送電線路設計技術規程》(GB50545-2010)要求,線路在經過居民區時,設計規范要求線路需保證對地7m的凈空高度。因此,本工程在滿足了設計規范中要求的架設高度(非居民區6m、居民區7m,跨越民房對屋頂高度5m)后,線路下方距離地面1.5m處的工頻電場強度、工頻磁感應強度及無線電干擾場強均滿足評價標準要求,符合電磁場環境保護的要求。續表5環境影響評價回顧4、污染防治措施變電站施工時,必須采用施工圍欄;施工時盡量采用低噪聲設備施工,盡量避免夜間施工,尤其夜間不使用高噪聲設備,若需要夜間施工,必須辦理夜間施工許可證。變電站盡量選用低聲源設備,主變噪聲級不大于55dB(A)。本次輸電線路工程沿線無環境保護目標,線路經過居民區時,需保證對地7m的架設高度要求。施工結束后,應采取必要措施,對塔基施工基面遺留的廢棄碎石等進行清理,對硬化地面進行翻松,以便原有植被的恢復。5、總量控制指標110kV顯橋變生活污水由于水量很小,在城市污水管網建成前,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后用于站區綠化,不外排;城市污水管網建成后,生活污水經化糞池沉淀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網中,執行《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三級標準。事故油由有資質的單位回收處理,不對周圍水體產生影響;輸電線路跨越半河(為灌溉溝渠,不通航),采用一檔跨越,不會對水體功能產生影響。6、環保可行性結論本次輸變電項目在實施了環境影響評價報告中提出的各項環保措施后,項目運行對環境的影響較小,滿足國家相應的環境標準和法規要求,從環境保護角度考慮,本次環境影響評價報告中的輸變電工程是可行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意見2012年12月14日,溫州市環境保護局以“溫環輻〔2012〕30號關于對《110kV顯橋(平陽2)輸變電工程環境影響報告表》的審批意見”對本工程環境影響評價文件進行了批復。環評批復主要意見如下:一、原則同意“報告表”的結論,同意110kV顯橋(平陽2)輸變電工程建設,110kV顯橋(平陽2)輸變電工程新建變電站1座,本期新建主變容量為2×50MVA,終期容量為3×50MVA,新建110kV顯橋雙T接垂揚-鳳尾輸電線路(I線和II線),線路全長約0.8km,采用同塔3回架設(本期架設2回,預留1回)。二、你單位在工程設計、施工中必須認真落實“報告表”提出的各項環保對策措施及平陽縣環保局提出的初審意見,并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續表5環境影響評價回顧1、做好電磁環境保護工作,確保項目周邊居民區的工頻電磁場均符合《500kV超高壓送變電工程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規范》(HJ/T24-1998)中的居民區標準。2、加強施工期環境保護管理,工程保養水、施工沖洗水、生活污水等必須經處理達標,合理處置;施工期間必須按《建筑施工場界噪聲限值》(GB12523-90)進行控制,夜間禁止高噪聲作業,不得噪聲擾民;施工過程中及時恢復施工道路和臨時施工用地的原有土地功能,做好場地平整和植被恢復,并做好項目的生態保護。3、實施雨污分流。運行期變電所產生的少量污水,在污水管網建成前,經化糞池處理后用于站區綠化,不外排。污水管網建成后,經化糞池沉淀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網,執行《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三級標準。設置的事故油排放池、集油坑必須有防滲漏措施,檢修或事故油污不得外排,防止環境污染。4、變電所應選用低噪聲設備,變電所內合理布局,并采取隔音、消聲措施,確保110kV顯橋(平陽2)變的東側廠界噪聲滿足《工業企業廠界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4類標準要求,其余廠界滿足2類標準要求。5、加強與公眾的溝通與相關解釋工作,減少公眾對該項目安全防護及電磁輻射的疑慮,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表6環境保護措施執行情況階段影響類別環境影響報告表及審批文件中要求的環境保護措施環境保護措施落實情況,未采取措施原因前期生態影響環評文件要求:變電所選址、線路路徑盡量選擇避開生態敏感區已落實。本工程選址、路線路徑選擇避開了國家級、省級自然保護區等生態敏感區。污染影響環評批復要求:線路路徑盡可能遠離或讓開居民區。已落實。線路路徑選擇盡量避開電磁、聲環境敏感目標。社會影響環評批復要求:加強與公眾的溝通與相關解釋工作,減少公眾對該項目安全防護及電磁輻射的疑慮,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已落實。本工程施工前期開展了公眾解釋與宣傳工作。驗收調查公示期間未接到公眾投訴。施工期污染影響環評文件要求:(1)噪聲治理:選用優質低噪施工設備;做好施工機械的維修、管理,保證施工機械良好工作狀態,避免產生高噪聲;打樁和混凝土澆注等高噪聲施工作業安排在白天進行,避免夜間施工。(2)廢水治理:施工人員系臨時租用當地民房居住,少量生活污水納入當地已有的污水處理系統。(3)固體廢物治理:施工期變電站施工人員生活垃圾集中堆放,由環衛部門定期清運,建筑垃圾也應及時清運,以免對周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環評批復要求:加強施工期環境保護管理,工程保養水、施工沖洗水、生活污水等必須經處理達標,合理處置;施工期間必須按《建筑施工場界噪聲限值》(GB12523-90)進行控制,夜間禁止高噪聲作業,不得噪聲擾民;施工過程中及時恢復施工道路和臨時施工用地的原有土地功能,做好場地平整和植被恢復,并做好項目的生態保護。已落實。環評文件要求:(1)噪聲治理:文明施工,夜間不安排施工。經現場調查,工程周圍環境敏感點公眾未反映施工噪聲擾民及夜間施工等問題。(2)廢水治理:施工期不設置臨時生活區,施工人員租用當地民房居住。(3)固體廢物治理:施工期人員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分類集中堆放,定期清運。環評批復要求:施工結束后,塔基施工基面遺留的廢棄碎石均進行了清理,對硬化地面進行翻松,塔基現狀已恢復原貌。試運行期生態影響環評批復要求:項目建設必須嚴格執行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已落實。生態保護、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已落實并與主體工程同時投入使用。續表6環境保護措施執行情況階段影響類別環境影響報告表及審批文件中要求的環境保護措施環境保護措施落實情況,未采取措施原因試運行期污染影響環評文件要求:竣工驗收階段對工程電磁、聲環境進行監測。環評批復要求:1、實施雨污分流。運行期變電所產生的少量污水,在污水管網建成前,經化糞池處理后用于站區綠化,不外排。污水管網建成后,經化糞池沉淀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網,執行《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三級標準。設置的事故油排放池、集油坑必須有防滲漏措施,檢修或事故油污不得外排,防止環境污染。2、做好電磁環境保護工作,確保項目周邊居民區的工頻電磁場均符合《500kV超高壓送變電工程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規范》(HJ/T24-1998)中的居民區標準。3、變電所應選用低噪聲設備,變電所內合理布局,并采取隔音、消聲措施,確保110kV顯橋(平陽2)變的東側廠界噪聲滿足《工業企業廠界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4類標準要求,其余廠界滿足2類標準要求。已落實。環評文件要求:已委托浙江國輻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對該工程工頻電場、工頻磁場、噪聲進行了監測。環評批復要求:1、變電所生活污水經化糞池沉淀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網。所內設立了事故油池,檢修或事故時的油污水不得排入周圍水體。2、由監測結果可知,該工程環境敏感目標工頻電場、磁場強度符合《500kV超高壓送變電工程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規范》(HJ/T24-1998)推薦標準,也符合考核標準《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規定的公眾曝露控制限值。鐵塔上方設置了高壓標志或安全注意事項。3、采用低噪聲設備,合理布置。由監測結果可知,變電所東側廠界噪聲滿足《工業企業廠界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4類標準要求,其余廠界滿足2類標準要求。表7電磁環境、聲環境監測電磁環境監測監測因子及監測頻次監測因子:工頻電場、工頻磁場。監測頻次:在工程正常運行工況下測量一次。監測方法及監測布點監測方法及監測布點依據《500kV超高壓送變電工程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規范》(HJ/T24-1998)、《高壓交流架空輸電線路、變電站工頻電場和磁場測量方法》(DL/T988-2005)、《交流輸變電工程電磁環境監測方法(試行)》(HJ681-2013)。工頻電場、工頻磁場變電站工頻電場、工頻磁場監測:在110kV顯橋變電站四周圍墻外5m處各布一個點,測量距地面1.5m高處的工頻電場強度和工頻磁感應強度。變電站敏感目標工頻電場、工頻磁場監測:選擇在敏感目標建筑物靠近變電站的一側,且距離建筑物不小于1m處布置監測點。監測單位、監測時間、監測環境條件監測單位:浙江國輻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監測時間:2017年11月21日。驗收監測期間環境條件:驗收監測期間氣象條件見表7-1。由表7-1可知,監測期間氣象條件符合監測規范及儀器使用要求。表7-1監測期間氣象條件驗收監測時間天氣溫度濕度風速2017年11月21日陰10~11℃65~66%≤3m/s續表7電磁環境、聲環境監測電磁環境監測監測儀器及工況(1)監測儀器工頻電場、工頻磁場監測儀器見表7-2。表7-2工頻電場和工頻磁場監測儀器儀器名稱低頻電磁場分析儀型號規格EFA-300(GF-3-1-2013)測量范圍工頻電場強度:0.7V/m~200kV/m,磁感應強度:4nT~87mT儀器校準校準單位:上海市計量測試技術研究院校準證書編號:2017F33-10-1207159001-01校準有效期限:2017年8月7日~2018年8月6日(2)監測期間工程運行工況驗收監測期間,本工程按設計電壓等級正常運行,運行工況見表7-3。表7-3驗收監測期間工程運行工況工程名稱電壓(kV)電流(A)1#主變113.077~114.93246.916~80.5362#主變113.137~114.5614.66~21.691帶垂鳳樹1348線113.077~114.93246.916~80.536垂尾嶼賢1027線113.137~114.5614.66~21.691監測結果分析本工程工頻電場強度、磁感應強度監測結果見表7-4。表7-4工頻電場強度、磁感應強度監測結果點位編號點位描述工頻電場強度(kV/m)磁感應強度(μT)◆1變電站東側圍墻外5m處4.55×10-31.55×10-1◆2變電站南側圍墻外5m處6.33×10-31.63×10-1◆3變電站西側圍墻外5m處5.74×10-31.38×10-1◆4變電站北側圍墻外5m處5.34×10-24.95×10-1◆5強鼎混凝土廠房邊3.41×10-31.38×10-1◆6變電站南側五層商業用房門口5.48×10-34.45×10-1續表7電磁環境、聲環境監測電磁環境監測表7-4工頻電場強度、磁感應強度監測結果點位編號點位描述工頻電場強度(kV/m)磁感應強度(μT)垂楊~鳳雙尾T接至樹賢線◆7垂楊~鳳雙尾T接至樹賢線3#~4#鐵塔檔距中央弧垂最低處線路走廊中心線下8.32×10-12.39×10-1中心線外1m6.11×10-12.28×10-1邊導線正下方5.05×10-11.92×10-1邊導線外2m4.32×10-11.87×10-1邊導線外5m3.85×10-11.66×10-1邊導線外10m3.30×10-11.48×10-1邊導線外15m2.95×10-11.40×10-1邊導線外20m2.27×10-11.31×10-1邊導線外25m2.07×10-11.28×10-1邊導線外30m1.58×10-11.21×10-1工頻電磁場監測結果表明,變電站四周圍墻外5m處工頻電場強度為4.55×10-3~5.34×10-2kV/m,磁感應強度為1.38×10-1~4.95×10-1μT。變電站周圍環境敏感目標工頻電場強度為3.41×10-3~5.48×10-3kV/m,磁感應強度為1.38×10-1~4.45×10-1μT。均小于驗收標準《500kV超高壓送變電工程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規范》(HJ/T24-1998)中推薦的居民區工頻電場評價標準(4kV/m)和磁感應強度評價標準(0.1mT);也小于考核標準《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規定的公眾曝露控制限值(電場強度4000V/m和磁感應強度100μT,即0.1mT)。續表7電磁環境、聲環境監測聲環境監測聲環境監測頻次監測頻次:2次/天,晝間和夜間各1次,監測時間一天。監測方法及監測布點變電站廠界噪聲監測方法、監測布點依據《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環境敏感目標噪聲監測方法、監測布點依據《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監測單位、監測時間、監測環境條件監測單位、監測時間、監測期間環境條件同電磁環境監測。監測儀器及工況(1)監測儀器噪聲監測儀器見表7-5。表7-5噪聲監測儀器儀器名稱聲級計型號規格AWA6228(GF-6-2-2013)測量范圍30~142dB儀器校準校準單位:上海市計量測試技術研究院校準證書編號:2017D51-20-1207163002校準有效期限:2017年8月7日~2018年8月6日(2)監測期間工程運行工況驗收監測期間本工程運行工況見表7-3。監測結果分析本工程輸電線路敏感目標噪聲監測結果見表7-6。續表7電磁環境、聲環境監測聲環境監測監測結果分析表7-6噪聲監測結果序號點位描述監測結果,dB(A)晝間夜間▲1變電站東側圍墻外1m處52.748.3▲2變電站南側圍墻外1m處53.947.9▲3變電站西側圍墻外1m處53.948.7▲4變電站北側圍墻外1m處54.247.5▲5強鼎混凝土廠房邊53.448.1▲6變電站南側五層商業用房門口54.749.2噪聲監測結果表明,變電站東側廠界晝間噪聲為52.7dB(A),夜間噪聲為48.3dB(A),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4類標準要求;變電站南、西、北側廠界晝間噪聲為53.9~54.2dB(A),夜間噪聲為47.5~48.7dB(A),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2類標準要求;變電站環境敏感目標晝間噪聲為53.4~54.7dB(A),夜間噪聲為48.1~49.2dB(A),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2類標準要求。表8環境影響調查施工期生態影響(1)自然生態影響本工程調查范圍內無生態敏感目標,不涉及珍稀野生、需要特殊保護的動、植物和水生生物。工程建設未改變當地地形地貌和自然植被。因此工程建設自然生態影響較小。(2)農業生態影響經調查,本工程變電所新征占地2680m2;輸電線路塔基共8基;工程占地不可避免改變了土地利用性質,但建設單位按規定交納了土地征用補償金。工程施工結束后,施工單位對施工道路等臨時占地進行了平整、清理、恢復。現場調查未發現工程建設破壞當地農業灌溉系統等現象。在采取補償措施后,工程建設對農業生態影響較小。(3)水土流失影響調查本工程對水土流失影響主要集中在施工期。由于土方開挖擾動原地形地貌,損壞原有土地,使工程區土壤可蝕性指數升高,表層土抗蝕能力減弱。本工程施工土方就地回填,無施工棄土。調查結果表明,工程建設引起的水土流失現象基本恢復到施工前水平。(4)生態保護措施有效性分析調查結果表明,本工程選址避開了生態敏感目標。建設單位對工程占用農地采取了補償措施;工程施工臨時占地已按原有的土地功能進行了恢復。所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等有效防治了水土流失。因此,工程建設造成的生態環境影響較小。污染影響(1)聲環境影響工程施工期采用低噪聲施工設備,合理安排施工作業時間。打樁和混凝土澆注等高噪聲施工作業安排在白天進行。驗收調查期間,未接到有關施工期噪聲擾民投訴。(2)水環境影響變電所施工時,臨時用水及排水設施全面規劃,在施工現場設置臨時的污水沉淀池處理施工廢水。施工廢水經沉淀后,上清液用續表8環境影響調查施工期污染影響于施工場地降塵。施工人員生活污水納入臨時衛生設施,定期清理。輸電線路施工時施工人員較少,租用附近農民房居住,無集中生活區,生活污水利用當地化糞池。驗收調查期間,未接到有關施工期廢水造成水環境影響投訴。(3)固體廢物影響本工程施工期土方全部回填無棄土。施工建筑垃圾及時清理,做到“工完、料盡、場地清”。因此本工程施工期無固體廢物影響。社會影響本工程未涉及到拆遷安置問題。工程施工區未涉及具有保護價值的文物和遺跡。試運行期生態影響本工程臨時占地已恢復,工程運行對生態無影響。污染影響(1)電磁環境影響工頻電磁場監測結果表明,變電站四周圍墻外5m處工頻電場強度為4.55×10-3~5.34×10-2kV/m,磁感應強度為1.38×10-1~4.95×10-1μT。變電站周圍環境敏感目標工頻電場強度為3.41×10-3~5.48×10-3kV/m,磁感應強度為1.38×10-1~4.45×10-1μT。均小于驗收標準《500kV超高壓送變電工程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規范》(HJ/T24-1998)中推薦的居民區工頻電場評價標準(4kV/m)和磁感應強度評價標準(0.1mT);也小于考核標準《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規定的公眾曝露控制限值(電場強度4000V/m和磁感應強度100μT,即0.1mT)。(2)聲環境影響噪聲監測結果表明,變電站東側廠界晝間噪聲為52.7dB(A),夜間噪聲為48.3dB(A),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4類標準要求;變電站南、西、北側廠界晝間噪聲為53.9~54.2dB(A),夜間噪聲為47.5~48.7dB(A),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2類標準要求;環境敏感目標晝間噪聲為53.4~54.7dB(A),夜間噪聲為48.1~49.2dB(A),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2類標準要求。續表8環境影響調查試運行期污染影響(3)水環境影響本工程廢水來源為變電站值守人員生活污水。變電站每天有1人值守,生活污水量很少。變電站采取雨污分流措施。生活污水經化糞池沉淀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網。雨水經站區排水系統外排。因此變電站廢水對水環境基本無影響。110kV架空輸電線路運行期不產生廢水排放。(4)固體廢物變電站主要固體廢物為生活垃圾和廢舊蓄電池。變電站每天有1人值守,值守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經站內垃圾桶收集后統一由當地環衛部門清運;變電站采用免維護蓄電池,一般使用期限為10年,廢舊蓄電池由建設單位委托有資質單位回收。因此固體廢物對周圍環境無影響。110kV輸電線路運行期不產生固體廢棄物。表9環境管理及監測計劃環境管理機構設置(1)施工期環境管理施工期環境保護管理由工程建設單位國網浙江省電力公司溫州供電公司和施工單位共同負責。施工期環境管理實行項目經理負責制和工程質理監理制,設環保兼職。工程建設單位對工程施工單位環境保護管理工作負監督管理責任,具體由安監部設負責,設環保專職。(2)運行期環境管理輸電線路運行期環境保護日常管理由送電工區負責;國網浙江省電力公司溫州供電公司對運行期環境保護進行監督管理。國網浙江省電力公司溫州供電公司環境保護監督管理組織機構為安監部,安監部設環保專職,送電工區設環保兼職。環境監測計劃落實情況及環境保護檔案管理情況(1)環境監測計劃落實情況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文件要求,工程投產后,在工程正常運行工況條件下,應對工程工頻電場強度、磁感應強度、噪聲進行一次監測。本次驗收落實了監測計劃。(2)環境保護檔案管理情況工程選址、可行性研究、環境影響評價、設計等文件及其批復;達標投產總結資料均已成冊歸檔。環境管理狀況分析(1)環境管理制度國網浙江省電力公司溫州供電公司制訂了《環境保護管理辦法》、《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規定》、《環境保護技術監督規定》、《電網環保技術監督工作實施細則》、《電網危險化學品及油污染事故應急措施》等管理制度。(2)施工期環境管理制訂工程施工組織大綱時,明確施工期的環保措施。簽訂工程施工承包合同時,明確環境保護要求。把文明施工列為施工管理考核內容之一,在工程達標投產時進行考核。建設單位定期或不定期對施工單位環保管理情況進行督查。續表9環境管理及監測計劃環境管理狀況分析(3)運營期環境管理運營期環境管理具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