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課+文化遺產全人類共同的財富+同步練習 高二下學期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1頁
第15課+文化遺產全人類共同的財富+同步練習 高二下學期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2頁
第15課+文化遺產全人類共同的財富+同步練習 高二下學期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3頁
第15課+文化遺產全人類共同的財富+同步練習 高二下學期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4頁
第15課+文化遺產全人類共同的財富+同步練習 高二下學期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六單元文化的傳承與保護第15課文化遺產:全人類共同的財富基礎過關練題組一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1.(2023山東聊城期中)1984年6月17日午夜時分,布達拉宮頂層的強巴佛殿因電線短路起火,殿內大量文物和佛經付之一炬,殿堂燒毀了一半;由于大量使用本地出產的極易遭蛀蝕的藏青楊作為木料,一些殿堂內甚至有超過10%的柱子處于重度腐蝕狀態;在地震活動頻繁的青藏高原,地震波反復的擾動已經在宮殿的石墻上到處留下了痕跡。這反映了()A.自然災害成為文化遺產的主要殺手B.文化遺產的保護刻不容緩C.文化遺產保護應遵循修舊如舊原則D.現代設施利于文化遺產保護2.(2022河南洛陽月考)北宋時劉敞著《先秦古器記》,鑒別考訂了其收藏的古器物,是傳統金石學的發軔之作。歐陽修在其基礎上寫成《集古錄》。此后,研究金石古器較有名的著作有呂大臨的《考古圖》、王黼的《宣和博古圖》、趙明誠的《金石錄》。上述現象說明北宋時期()A.已出現研究古器物的專門學問B.理學禁錮了士人思想C.印刷術催生圖書出版熱潮D.士大夫求利風氣盛行3.1964年通過《國際古跡保護與修復憲章》。該憲章明確了歷史文物建筑的概念,強調修復是一種高度專門化的技術,必須尊重原始資料和確鑿的文獻,不能有絲毫臆測。此材料反映了文物保護應注意()A.制定保護古跡的法律B.以歷史的“真實性”為第一要義C.建立專業化文物保護體系D.維護文化多樣性和創造性4.(2021山東濱州期中)清政府于1906年頒布《保存古物推廣辦法》,1909年擬定《保存古物推廣辦法章程》,提出針對古跡的六條調查事項,以及五條保存事項。1930年南京國民黨政府頒布《古物保存法》。這些措施產生的影響是()A.建立了中國專業化文物保護體系B.遏制了文物的破壞行為C.政府對文物保護開始走向立法D.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實現規范5.(2022浙江杭州西湖中學期中)1982年中國通過并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是由國家最高立法機關頒布的法律,其后歷經多次修改。國家頒布這部法律的目的是()A.強調對文物古跡保護的真實性B.建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制度C.頒布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制度D.加強文物保護、研究和利用題組二《世界遺產公約》6.(2023北京昌平期末)依據下表可以說明,在文物的保護、研究和利用方面,我國致力于()通過年份文件名稱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200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2006年《長城保護條例》201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2022年《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條例》A.探索民主管理機制B.完善相關法治建設C.發揮輿論監督作用D.加強與各國的合作7.“締約國均承認……本國領土內的文化和自然遺產的確定、保護、保存、展出和遺傳給后代,主要是有關國家的責任……必要時利用所能獲得的國際援助和合作,特別是財政、藝術、科學及技術方面的援助和合作。”上述規定出自()A.《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B.《世界遺產公約》C.《世界遺產預備清單》D.《世界遺產名錄》8.(2023河北滄衡八校期中)1999年版的《實施保護世界遺產公約操作指南》第一條明確指出,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不僅屬于每個國家,而且屬于人類。它們是人類的無價且不可替代的財富,它們的損失也是世界所有民族的損失。這說明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A.當前遭到了巨大損毀B.對文化的傳承具有重大意義C.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D.是研究古代文化的重要見證9.如果說,身體的DNA保證了我們中華民族人種的傳宗接代的話,那么文化遺產,尤其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我們民族精神的DNA,它們保證了中華文化即民族精神的延續與傳承。材料主要強調()A.文化遺產的重要性B.民族精神的重要性C.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D.中華文化的連續性10.有學者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絕對的原汁原味既無必要也無可能,我們現在看到的昆曲,早已不是明代的昆曲……任何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是活態的,這就意味著它必然要發生變化”。這說明非物質文化遺產()A.可不具備真實性和完整性B.沒有加以保護的必要性C.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D.變化無常具有不可知性題組三各國的歷史遺跡與文化遺產11.(2021湖北八校期末)雅典衛城的勝利神廟扭轉一定的角度是為了讓上山的人們能夠看到神廟最優美的柱廊。帕特農神廟距山門入口剛好80米,是為了讓人進入衛城就能夠有對帕特農神廟最舒適的觀賞條件。這從本質上反映出建造者()A.強調建筑的觀賞距離及角度B.對人的尊重和人性意識C.對民主政治理念的崇敬D.注意建筑間的對比協調12.(2023浙江湖州期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界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以下幾類。根據這一界定,昆曲應該屬于()①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②表演藝術③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④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⑤傳統手工藝A.①⑤B.②C.③④D.④13.(2023廣東肇慶期末)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蘇州的古典園林:咫尺之內再造乾坤,蘇州園林被公認是實現這一設計思想的典范。這些建造于16—18世紀的園林,以其精雕細琢的設計,折射出中國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據此可知,蘇州園林屬于()A.文化遺產B.自然遺產C.雙重遺產D.非物質文化遺產14.(2023山東肥城期中)“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考古遺存等歷史文化遺產是注釋歷史最好的“活字典”。下列遺產的特色與其價值對應正確的是()A.長城、運河等遺產——溝通南北的經濟與文化B.孔廟、太廟、故宮等建筑——彰顯文化傳承C.西藏布達拉宮等邊陲明珠——見證商業精神D.敦煌莫高窟等絲路寶藏——明清時期文明見證能力提升練題組一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1.17世紀,歐洲貴族們形成了收藏古代雕像的嗜好,例如英國紳士到意大利旅游時逐漸帶上了一種“發現”古代美術作品,并將它們運回國內以使自己的花園、居室四處生輝。這一現象反映了()A.歐洲的社會生活風尚發生了變化B.資產階級新貴族經濟地位有所提高C.經濟變革提高了民眾生活水平D.歐洲上流社會對古典文化重新審視2.有學者評述:“世界文化遺產的申報和管理中,自然會延伸出一種‘古為今用’的三段論:不遺余力地包裝文化遺產,兢兢業業地將文化遺產申報為‘世界級’,迅雷不及掩耳地將文化遺產貨幣化。”該學者認為這種“古為今用”的做法()A.提升了公眾對文化遺產的認可度B.背離了設立世界文化遺產的初衷C.忽視了文化遺產保護的經濟效益D.保護了文化遺產的民族性多樣性題組二《世界遺產公約》3.山西省運城市歷史悠久,有著董永傳說、萬榮笑話、絳州鼓樂、稷山高蹺、鑼鼓雜戲等一大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們都是通過肢體、行為和技能來表達,因此不具備實物特性,極容易出現“人在藝在,人亡藝絕”的現象。這說明運城的非物質文化遺產()A.長期變化無常具有不可知性B.不具備真實性和完整性C.必須關注其傳承方式的保護D.完全沒有加以保護必要4.(2023遼寧遼西期中)2015年,極端組織武裝分子破壞位于伊拉克北部尼尼微省的哈特拉古城和尼姆魯德古城遺址,時任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明確表示,“蓄意破壞我們共同的文化遺產構成了戰爭罪,是對全人類的攻擊”。由此可見()A.恐怖主義仍然威脅世界安全B.蘇美爾文明已經消亡C.《世界遺產公約》不能發揮實際效力D.文化遺產面臨戰爭傷害題組三各國的歷史遺跡與文化遺產5.(2022山東莒南一中月考)明朝中期,昆劇在蘇州一帶大盛,并向南傳播到嘉興、杭州等地,向北傳播到無錫、鎮江等地;萬歷年間,昆劇沿運河越過長江繼續北上到達北京。昆劇的傳播反映了()A.文化重心與政治重心漸趨重合B.江南地區經濟文化落后于北方C.交通狀況影響文化的交流傳播D.戲曲推動了地區間的文化交融6.(2023安徽宣城期末)埃及金字塔是集宗教與世俗權力于一身的埃及法老的巨型陵墓,1979年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佛羅倫薩歷史中心作為文藝復興的象征,眾多卓越的藝術家在此留下了大量建筑、雕塑和繪畫作品,1982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兩項文化遺產共同的歷史價值在于()A.代表了非洲、歐洲文明的最高成就B.形成了包羅萬象的近代藝術之城C.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典型代表D.彰顯出不同地區建筑藝術的發展答案與分層梯度式解析第六單元文化的傳承與保護第15課文化遺產:全人類共同的財富基礎過關練1.B2.A3.B4.C5.D6.B7.B8.C9.D10.C11.B12.B13.A14.B1.B據材料可知,布達拉宮面臨文物管理薄弱、建筑材料有缺陷和地震的破壞等問題,說明文化遺產的保護刻不容緩,故選B項;“電線短路起火”“使用本地出產的極易遭蛀蝕的藏青楊作為木料”都不屬于自然災害,排除A項;修舊如舊指按照原有的舊有的樣子修繕,修完后面貌與原有設計面貌相同,與材料無關,排除C項;材料未體現D項,排除。2.A根據材料可知,北宋時期出現了許多有關金石學的著作,這說明北宋已出現研究古器物的專門學問,故選A項;研究古器物不等于士大夫的思想被禁錮,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印刷術催生圖書出版熱潮,排除C項;材料沒有體現士大夫研究金石學是為了求利,排除D項。3.B根據材料“必須尊重原始資料和確鑿的文獻,不能有絲毫臆測”可知,《國際古跡保護與修復憲章》強調了文物古跡的保護應以歷史的“真實性”為第一要義的原則和方法,故B項正確;A、C、D三項不符合題意,可排除。4.C據材料“清政府”“南京國民黨政府”對于文物保護的舉措可知,這體現的是政府通過立法措施對文物進行保護,C正確;材料強調的是立法保護措施,并非建立了中國專業化文物保護體系,A排除;B、D說法均過于絕對,排除。5.D國家頒布專門的文物保護法律,意在加強對文物的保護、研究和利用,故選D項;法律本身不能確保文物古跡的真實性,排除A項;建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制度是該部法律的內容,排除B項;這部法律面向的不僅僅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排除C項。6.B根據材料可知,1982—2022年我國出臺了一系列保護、研究和利用文物的法律,表明我國以法律制度加強對文物的保護,故選B項;民主管理即管理者在“民主、公平、公開”的原則下,協調各種行為達到管理目的的一種管理方法,題干未提及相關信息,排除A項;輿論監督是社會公眾運用各種傳播媒介對社會運行過程中出現的現象表達意見和態度的活動,題干未提及,排除C項;題干未提及與其他國家的合作,排除D項。7.B材料強調各締約國要承擔起保護本國文化和自然遺產的責任,必要時可以利用國際援助和合作,這是《世界遺產公約》中的規定,因此B項正確。8.C材料“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不僅屬于每個國家,而且屬于人類。它們是人類的無價且不可替代的財富”,說明文化和自然遺產是人類共同的財富,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故選C項;材料未體現“當前遭到了巨大損毀”,排除A項;B、D兩項表述正確,但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9.D據材料可知,我國文化遺產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象力,體現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連接民族情感的紐帶。保護文化遺產有利于文化的傳承與發展,D項正確。10.C據材料“絕對的原汁原味既無必要也無可能,我們現在看到的昆曲,早已不是明代的昆曲”“任何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是活態的……它必然要發生變化”可知,非物質文化遺產不是靜態不變的,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C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方法》強調“確保世界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排除A。“沒有加以保護的必要性”不符合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原則,B錯誤。“變化無常具有不可知性”不符合材料主旨,且“不可知性”說法錯誤,排除D。名師點睛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和價值,主要體現為獨特的創造性和對特定歷史時期文化的典型表現性。因此,保持真實性和完整性是兩個基本要素。應在遺產地風貌區保護、文物修繕等方面注意堅持這兩條原則,防止過度開發、“修舊如新”等傾向。11.B雅典衛城建筑十分注重觀賞距離及角度,這從本質上體現了對人的尊重和人性意識,故選B項。A項是表象,未揭示其本質,排除;強調建筑的觀賞距離及角度與對民主政治理念的崇敬關系不大,排除C項;材料不能體現建筑之間的對比協調,排除D項。12.B昆曲是現存中國最古老的戲曲聲腔、劇種,屬于表演藝術,故選B項。13.A《世界遺產公約》定義的文化遺產包括文物、建筑群和遺址。蘇州園林的建造體現了建筑物和建筑群的文化價值,屬于文化遺產,故選A項。14.B在孔廟、太廟、故宮等建筑中,蘊含著較多的政治、思想文化等多種價值,彰顯出其歷史文化傳承的重要作用,故選B項;大運河呈南北走向,可以溝通我國南北方的經濟與文化交流,但是長城是東西走向,與“溝通南北的經濟與文化”無關,排除A項;西藏布達拉宮是漢族和藏族之間友好關系的象征,與“商業精神”無關,排除C項;甘肅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前秦苻堅時期,后經歷朝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不僅是明清時期文明的見證,排除D項。能力提升練1.D2.B3.C4.D5.C6.D1.D結合所學可知,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作品體現了人文主義精神,17世紀啟蒙運動興起,人文主義精神得到進一步發展。材料反映了歐洲上流社會對古典文化重新審視,故D正確。A反映的是現象,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質,排除;材料未體現出B,排除;材料的主體是歐洲的貴族們,不是普通民眾,排除C。2.B據材料內容可知,該學者認為在世界文化遺產的申報和管理中出現的“三段論”最終是為了實現文化遺產的貨幣化,是為了經濟利益,而非保護文化遺產,這就背離了設立世界文化遺產的初衷,故選B項,排除C項。該學者認為這種“古為今用”的做法背離了設立世界文化遺產的初衷,并不是提升了公眾對文化遺產的認可度,排除A項;這一做法不是為了保護文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