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專題復習:尋覓讀懂詩歌的路徑_第1頁
高考專題復習:尋覓讀懂詩歌的路徑_第2頁
高考專題復習:尋覓讀懂詩歌的路徑_第3頁
高考專題復習:尋覓讀懂詩歌的路徑_第4頁
高考專題復習:尋覓讀懂詩歌的路徑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尋覓讀懂詩歌的路徑學習目標1.掌握閱讀詩歌的方法2.運用所學方法理解詩歌思想情感、觀點態度多管齊下

讀懂詩歌(一)叩門問詩——最直接的路徑(二)讀題解詩——最快捷的路徑(三)詩語釋詩——最牢靠的路徑

一、叩門問詩---最直接的路徑六扇門讀標題:通向主旨的第一條快速通道知作者:有助知人論世、知曉內容風格看注釋:背景、典故、難字解釋、暗示信息析意象:情感的載體,有助把握特定含義明典故:情感的載體,有助把握特定含義看關鍵詞句:把握情感內容,確定感情基調(一)讀標題標題往往對詩歌廣泛豐富的內容有很明顯的提示總括作用。1.揭示寫作時間、地點、對象、事件、主旨;2.交代寫作緣由或目的;3.暗含情感或奠定作品感情基調;4.表明詩歌題材;5.暗示詩歌使用的表達技巧。卷別詩題重要信息2020新高考I2022全國乙卷贈別鄭煉赴襄陽(杜甫)/白下驛餞唐少府(王勃)

①點明了送別的人物;②交代了詩歌的題材()。2020全國3卷2021全國乙卷苦筍(陸游)/鵲橋仙·贈鷺鷥(辛棄疾)

①交代了詩歌的寫作對象;②交代了詩歌的題材();

③暗示了寫作手法(

)。

2021全國甲卷和南豐先生出山之作

①點明了寫作緣由();②交代了詩歌的題材()。

2022全國甲卷畫眉鳥(歐陽修)

①交代了詩歌的題材();②暗示了寫作手法(

)。

例一.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荊吳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問:從思想內容分,這是什么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答:“送”字提示了我們,這是一首送別詩。詩中用“春江渺茫”“日暮”“何處泊”“斷人腸”等詞,表達了作者惜別哀傷之情。(二)看作者

從詩歌作者入手,知人論世,把握詩歌的廣義語境。作者的身世、境遇、抱負、人生觀等,往往決定了詩作的思想感情。作者的風格基本是相對穩定的。(二)看作者,知人論世例二點絳唇.詠梅月

一夜相思,水邊清淺橫枝瘦。小窗如晝,情共香俱透。清入夢魂,千里人長久。君知否?雨僝云僽倦,格調還依舊。注:僝僽,折磨。倦,多次。思考:作者在這首詞中表達了什么思想情感?答案一:這是一首閨怨詞,表達了女子對遠人的思念,和雖屢經波折卻堅貞不渝的情感。答案二:托物言志,借梅和月飽經摧殘而品格依舊來表明自己雖屢遭打擊而毫不屈服的決心。(二)看作者,知人論世

點絳唇.詠梅月(陳亮)一夜相思,水邊清淺橫枝瘦。小窗如晝,情共香俱透。清入夢魂,千里人長久。君知否?雨僝云僽倦,格調還依舊。

陳亮(1143-1194)原名汝能,后改名陳亮,字同甫,號龍川,婺州永康(今屬浙江)人。婺州以解頭薦,因上《中興五論》,奏入不報。孝宗淳熙五年,詣闕上書論國事。

南宋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冬天,詞人從浙江東陽趕赴江西探望自己的好友辛棄疾,兩人共商恢復中原、抗擊金軍的大計,并邀請了另一位朋友朱熹相聚。由于朱熹有事未能前來,詞人于是便辭別辛棄疾東歸。詞人走后,辛棄疾作了一首《賀新郎》詞,詞人看到后,就寫了這首詞來贈答。看作者,知人論世下面這些信息描述的是哪位詩人?(知其人)九死不悔:漫漫長路的探索(

)世外桃源:疲憊靈魂的皈依(

)詩中有畫:描摹景物的頓悟(

)笑傲公卿:傲岸人格的張揚(

)漂泊天涯:大唐衰微的見證(

)明白曉暢:現實主義的革新(

)委婉隱晦:迷惘無助的宣泄(

)屈原陶淵明王維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三)看注釋

注釋雖短短幾字,卻是出題人給你的暗示。①解釋詩中的生僻字句,幫助你讀懂詩歌;②介紹作者,暗示你本詩的寫作風格或主旨;③介紹寫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思想內容或感情基調;④介紹相關詩句,暗示本詩的用典或寓意。1.介紹生僻字句:幫助讀懂詩句;①箋:注釋。這里指研讀經典。③薌:同“香”。《蘭陵王.賦一丘一壑》2.介紹作者:暗示本詩的思想情感或寫作風格;P124①南豐先生:曾鞏,陳師道敬重仰慕的師長。3.介紹寫作背景:暗示本詩的思想主旨;P128①本詩作于詩人被貶筠州期間。4.介紹相關詩句或史事:暗示本詩的用典或意境;P126②唐太宗曾說,別人認為魏征言行無禮,我卻覺得他很嫵媚。注釋例三

次韻毛君游陳氏園①蘇轍增筑園亭草木新,損花風雨怨頻頻。筼筜似欲迎初暑②,芍藥猶堪送晚春。薄暮出城仍有伴,攜壺藉草更無巡。歸軒有喜知誰見,道上從橫滿醉人。【注】①本詩作于詩人被貶筠州期間。②筼筜:一種皮薄竿高節長、生長在水邊的大竹子。問:從本詩可以看出詩人什么樣的人生態度?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①暮春時節,風雨連綿,但詩人并無愁怨嘆惋之情,仍然找到了怡人的美景,并與友人們把酒盡歡;②詩中展現出了詩人曠達的胸襟,由此看來,在面對人生挫折的時候,詩人也會有隨緣自適的氣度,保持順其自然的心境。(四)析意象

“意”,就是詩人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觀物象經過詩人的感情活動而創造出來的獨特形象。意象在表達詩歌情感上的作用主要有兩種:

①渲染氣氛,營造意境。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送別類或表達依依不舍之情,或敘寫別后的思念楊柳、長亭、南浦、酒思鄉類或表達對家鄉的思念,或表達對親人的牽掛月亮、鴻雁、莼羹鱸膾、雙鯉、搗衣愁苦類或表達憂愁、悲傷心情,或渲染凄冷、悲涼氣氛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鵑鳥、斜陽抒懷類或托物顯示高潔的品質,或抒發感慨菊花、梅花、松柏、竹、黍離、冰雪、草木愛情類用以表達愛戀、相思之情紅豆、蓮、連理枝、比翼鳥閑適類或表達清閑恬淡的心情,或表達對隱居生活的向往五柳、東籬、三徑戰爭類或表達對戰爭的厭惡,或表達對和平的向往投筆、長城、樓蘭、柳營、請纓、羌笛意象例四天凈沙·秋思馬致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意象: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

西風、瘦馬、夕陽意境:蕭瑟蒼涼情感:淪落天涯之人的孤獨之感,思鄉之情(五)明典故典故,指詩歌中運用的含有古代故事或有來歷出處的詞語。運用典故的目的,不外乎作者的自比、反比和類比(由兩個對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質,推斷它們在其他性質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種推理形式)。讀懂典故,最重要的就是要將典故所蘊含的思想內容與詩歌要表達的主旨聯系起來思考,這樣才能體會出用典的妙處。典故類型:1.歷史事件:流芳雖可悅,會自泣長沙。(宋之問《經梧州》)2.歷史人物: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3.傳說故事: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4.前人詩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用典的作用:1.品評歷史,借古論今:隔江猶唱《后庭花》。2.抒情言志表明心跡: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3.引發聯想,創新意境: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4.簡潔精練,豐富內涵: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效果:寓萬于一、以少勝多、言簡意豐、語言精練、內容豐富;借古喻今、情思雋永、含蓄深刻、耐人尋味、增強藝術感染力等;有的用典還能使詩歌對仗工整、音韻和諧、結構嚴謹。例五

慶庵寺桃花[宋]謝枋得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是一年春。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注】謝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東提刑、江西招諭使知信州的身份抗擊元兵,兵敗后潛入山中,隱居達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強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絕食而死。此詩即寫于隱居期間。請分析這首詩的妙處。(6分)巧用典故,借桃花引出桃源故事,用慶庵寺代桃花源;用“避秦”來寫“避元”;用“怕有漁郎來問津”來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決意絕世之志;在短短的四句詩中,融入了豐富的內涵。全詩讀來含蓄蘊藉,耐人品味,一個絕不與元統治者合作的隱士形象躍然紙上。(六)抓關鍵詞句詩歌中直接或間接表達或透露詩人思想感情的字眼。詩歌中有一些能夠幫助我們把握作品思想內容的字眼,我們都稱為“關鍵詞”。顯性詞語:明顯看出詩歌情感類型的詞語,也叫“情感語”,多為動詞和形容詞。隱性詞語:(1)描摹景、物、事、人等要素的詞語,能暗示作者的思想感情,這種詞語叫“景物語”(2)表情態、語氣的虛詞表現“低沉傷感”情感的常見詞語:暗、稀、暮、晚、昏、陰、荒、廢、殘、破、寒、冷、涼、憐、孤、獨、悲、哀、苦、愁、恨、傷、窮、衰、缺、滅、厭、倦、咽、啼、驚、休、空、渺然、迷茫、蒼蒼、咨嗟、傷情、多病、凄愴、凄涼、傷心、惆悵、寂寥、銷魂表現“高昂樂觀”情感的常見詞語:明、晴、翠、碧、清、新、亮、快、悠然

關鍵句:尾句卒章顯志春夜洛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絕句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青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閨怨王昌齡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請找出這首詩歌后兩句中的顯性詞語和隱性詞語,并分析表達效果。(6分)例六.答案①顯性詞語:悔表達情感:將少婦讓夫君長年征戰求取功名的做法的悔恨和自責之情表達了出來。②隱性詞語:忽表達情感:將登樓時的興沖沖到因柳色想起丈夫而生傷感的這種情緒的變化,傳達得淋漓盡致。西江月蘇軾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然北望。注釋:一說“此詞作于元豐三年(1080)作于黃州。”一說“此詞紹圣四年八月十五日作于儋州”。這首詞表現了詞人怎樣的復雜情感?請簡要分析。例七.答案

詞的上片寫感傷,詠人生之短促,嘆壯志之難酬。作者擷取秋風蕭瑟、落葉紛飛這兩個典型秋色秋景,借寒暑的易替,嘆時光易逝、容顏將老、壯志難酬。(3分)下片寫悲憤,感世道之險惡,悲人生之寥落。“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這兩句有念懷親人的無限情思,有對國事的憂慮和對群小當道的憤懣,有渴望朝廷理解、重用的深意,也有難耐的孤寂落寞和不被世人理解的苦痛凄涼。二、讀題解詩——最快捷的路徑

古典詩歌鑒賞的客觀選擇題,選項信息含量很大,囊括了詩歌的情感、主旨、語言、表達技巧等各個方面的賞析,雖然其中有的選項設置了錯誤,但這些錯誤大多也只是細節上的,可以把它當作有瑕疵的作品鑒賞來看,幫助理解詩歌。

(2021新高考Ⅱ卷)

示兒子

陸游祿食無功我自知,汝曹何以報明時?為農為士亦奚異,事國事親惟不欺。道在六經寧有盡,躬耕百畝可無饑。最親切處今相付,熱讀周公七月詩。【注】七月詩:指《詩經·風·七月》,是一首描寫農民勞作和生活的農事詩。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詩的首聯以問句領起全篇,自然引出下文詩人對兒子的諄諄教誨。B.詩人指出,不論是侍奉父母還是服務國家,“不欺”都是至關重要的。C.詩人認為,生逢“明時”不必讀書求仕,“躬耕”才是一種理想狀態。D.詩人在最后強調,自己傳授給兒子的人生道理是最為真切、確實的。C

由頷聯可知,作者認為無論是出仕朝廷,為官一方,還是成為平民百姓,躬耕隴畝,都要事國以忠,事親以孝,并沒有在兩種方式中做出比較選擇。讀客觀題利用選項

詩歌鑒賞選擇題選項具有以下特點:①選項是按照詩歌順序對詩歌的逐一解讀;②選項信息量大,囊括了對形象、情感、主旨、語言、手法等的賞析;③選項中只有一個錯誤選項(4選1的題目),并且錯誤也只是細節上的設誤。故在詩歌閱讀中,要做到“借題解詩”。

16.有人說:“詩是心緒的傳達。”本詞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相比,抒情主人公的心緒不完全相同,請作簡要分析。(1)同:兩詞中作者都懷落魄失志之感。如:“終須是”“憑誰問”“事難托”均內藏多少努力卻最終失望的感慨。(落魄失志1分,結合詩句分析1分)(2)異:①《永遇樂》中是憂思重重,悲憤難當。詞人渴望如孫權、劉裕一般建功立業卻無用武之地,對草率北伐、淪陷日久失地難收等國事憂慮不已卻又報國無門。(憂慮、悲憤任意一點1分,結合詩句分析1分)②《蘭陵王》中是曠達自在,灑脫快樂;雖壯志才華不為人知,但自有“莫擊磬門前”的傲岸風骨;“仰天大笑”,不拘泥一時榮辱得失,進退皆樂。(要點1分,結合詩句分析1分)仔細審題,會發現題干暗示這一題有一半以上的分值可以通過聯系課文獲得。讀主觀題(三)讀懂詩語——最牢靠的路徑

對于那些無標題(或標題不含重要信息)、無明顯情語的詩來說,讀懂它只有靠品語言了。把古詩當作文言文來讀,在考場上嘗試翻譯全詩。如果不能筆譯,起碼在腦海中把它翻譯一遍。但古詩和文言文讀懂語言要遵循詩歌的語言邏輯,深入語言內核。在詩歌這個景與情構成的“閱讀場”中,先把高度凝練含蓄的語言“還原”為文言文,再把文言文翻譯為白話文。把握活用還原語序!補充省略1、把古詩當作文言文來讀。2、先把高度凝練含蓄的詩歌“還原”為文言文,再把文言文翻譯為白話文。3、重視詞語、古代文化常識和典故的識記積累。如何讀懂“詩家語”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省略主語省略謂語省略賓語省略連詞省略方位詞無主謂句省

略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香霧云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