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宋代建窯油滴及兆變問題的探討
日本收集的中國古代瓷器不僅數量眾多,而且品種完整,質量精。特別是,日本為紀念中國古代陶瓷而設計的八件中國瓷器受到了專家和學者的關注。但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國內專門研究這方面內容的論文很少。筆者利用2001年8月至2002年3月在日本進行海外技術研修的機會,走訪了幾個博物館和美術館,觀賞了部分實物,收集了一些珍貴的資料,現就日本國寶中的中國瓷器與相關問題撰成此文,供大家參考,不妥之處,敬祈賜正。一宋本茶盞茶盞日本的文物主要分為四個級別,即國寶、重要文化遺產、重要美術品和一般美術品。至2001年6月止,1059件文物被指定為國寶,其中包括8件中國古陶瓷,分別為宋代建窯曜變茶盞3件、油滴茶盞1件,宋代吉州窯剪紙貼花折枝牡丹紋茶盞1件,宋代龍泉窯青釉直頸瓶1件、青釉鳳耳瓶1件,元代龍泉窯青釉褐斑玉壺春瓶1件。下面分別予以介紹:1.宋代建窯曜變茶盞(圖版四),東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高7.2厘米,口徑12.2厘米,足徑3.8厘米。1966年6月被指定為國寶。這件茶盞造型為束口,深弧壁,瘦底,淺圈足。內外施黑釉,釉層較厚,外壁施釉不到底。因高溫燒造時,釉層熔融垂流,致使外壁近足處垂積的釉呈滴珠狀。足部露胎,胎呈鐵黑色,胎質較粗。內底堆積的釉層較厚。外壁一滴珠在被敲掉時傷及胎體,留下一黃豆粒大小的疤痕。外壁及內底幾乎無曜變斑,內底與內壁交接處有一周曜變斑。內壁滿布曜變斑點,或聚或散,分布不均。聚者或呈梅花形,或呈蠶形,或呈“T”字形;散者呈油滴狀。外壁近足處有一周微凸的刀削線痕。圈足的底面不是平切,而是略呈內高外低的坡狀,擺在平面上可以看到微小的縫隙。該茶盞最神奇之處是在光線照射下能發出七彩光芒,且隨著視角的改變色彩變幻莫測,故有“曜變”之稱。“曜”即“耀”,“照耀”之意。該茶盞確屬宋代建窯黑釉茶盞中的神奇之作,給觀者以一種不可思議的感覺。日本收藏有3件宋代建窯曜變茶盞,以此件最為精美。其流傳經歷依次是:德川將軍家(柳營御物)①、淀藩主稻葉家②、小野哲郎(大正七年,1918年)、巖崎家(昭和九年,1924年)③、靜嘉堂文庫美術館④。2.宋代建窯曜變茶盞(圖版四),大阪藤田美術館藏。高6.8厘米,口徑12.3厘米,足徑3.8厘米。1953年被指定為國寶。造型、胎質及制作工藝均與上述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品基本相同。外壁有少量曜變斑,盞內密布油滴狀曜變斑,曜變效果略遜于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品。此茶盞傳自江戶時代(1603-1868年)水戶德川家,大正七年(1918年)藤田平太郎以53800日元購得。其流傳經歷依次是:德川家康(1542-1616年)、德川賴房(1603-1661年,水戶德川家)⑤、藤田平太郎、藤田美術館⑥。3.宋代建窯曜變茶盞(圖版四),京都龍光院藏。高6.6厘米,口徑12.1厘米,足徑3.8厘米。1951年6月被指定為國寶。造型、胎質及制作工藝均與上述兩件茶盞基本相同。外壁無曜變斑,盞內分布油滴狀曜變斑,曜變效果遜于上述兩件茶盞。該茶盞原歸京都大德寺龍光院的創建者江月宗玩(1574-1643年)⑦所有,后傳至龍光院。裝茶盞的盒子表面書有“曜變天目江月宗玩”。上述三件作品是目前世上僅存的三件宋代建窯曜變茶盞。4.宋代建窯油滴茶盞(圖版五)。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藏。高7.0厘米,口徑12.3厘米,足徑4.3厘米。1951年被指定為國寶。同上述三件曜變茶盞相比,此盞造型與底足的處理均顯得粗糙。內外黑釉表面密布銀灰色油滴狀結晶斑,斑點自下而上逐漸變得稀疏,在一定的角度下觀察,油滴斑亦略有“曜變”效果。仔細觀察,可以發現油滴斑大小不一,形狀不同,大油滴斑是由小油滴斑聚集而成。這些在燒成時自然形成的密密匝匝的油滴斑恰似沸水中攢動的氣泡,給人以神奇微妙之感。此盞在桃山時代(1573-1603年)歸豐臣秀吉的外甥関白秀次(1568-1595年)所有。此后的流傳經歷是:西本愿寺⑧、三井八郎右衛門⑨、酒井家⑩、安宅COLLECTION、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宋代建窯油滴茶盞是僅次于曜變的名品,目前國內所藏宋代建窯茶盞中沒有一件完整的油滴盞,日本卻收藏十幾件,以這件最為精美。僅次于此件的有靜嘉堂文庫美術館收藏的宋代建窯油滴茶盞(另一種造型,被定為重要文化遺產),文化廳收藏的宋代建窯油滴茶盞(被定為重要文化遺產),根津美術館收藏的宋代建窯油滴茶盞(被定為重要美術品)等。5.宋代吉州窯剪紙貼花團花紋茶盞(圖版五),大阪萬野美術館藏。高6.4厘米,口徑11.7厘米,足徑3.5厘米。1953年被指定為國寶。盞呈缸形,廣口,瘦底,淺圈足。外壁黑釉地上呈玳瑁斑。盞內剪紙貼花裝飾,每一個團花均由二枝牡丹組成,布局疏朗,靈動活潑。日本人稱此茶盞為“玳皮團花天目茶碗”,“玳皮”即“玳瑁”。此茶盞的流傳經歷依次是:上田三郎右衛門、松平不昧、松平直亮、萬野裕昭、萬野美術館。6.宋代龍泉窯青釉直頸瓶(圖版六),東京ARUKANSYUURU美術財團藏。高23.5厘米。1951年被指定為國寶。撇口,細長頸,圓腹,圈足。造型穩重端莊。通體內外施粉青色釉,釉面潔凈無瑕,渾然一色。此瓶是南宋時浙江龍泉窯發展到鼎盛時期的杰出作品。日本茶道界稱此瓶為“青磁下蕪花生”,“下蕪”是形容瓶的腹部象扁蘿卜形。從平安時代(794-1192年)前期開始,中國青瓷大量傳入日本,保存下來的青瓷中以此瓶最為精美。7.宋代龍泉窯青釉鳳耳瓶(圖版六),大阪府和泉市久保惣記念美術館藏。高33.6厘米。1951年被指定為國寶。盤口,直頸,折肩,筒形腹,圈足。頸部對稱置鳳凰形耳,使其樸素的造型平添均衡勻稱之美。通體內外施粉青色釉,釉色純正。在傳世宋代龍泉窯青釉鳳耳瓶中以此件最為出眾。日本人稱此種龍泉窯青瓷為“砧青磁”,是因為瓶的形狀頗似古代捶衣裳用的砧子。8.元代龍泉窯青釉褐斑玉壺春瓶(圖版六),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藏。高26.9厘米。1952年被指定為國寶。撇口,束頸,腹若懸膽,圈足。通體內外施青釉,釉面涂點黑褐色斑點。在青翠的釉面襯托下,斑點顯得格外醒目。圈足內亦施青釉。元代龍泉窯青瓷上流行涂點褐斑的裝飾技法,所施褐斑多為快速隨意涂點,日本人稱之為“飛青瓷”。飛青瓷深受日本茶道界人士的喜愛與珍視。此瓶在江戶時代(1603-1868年)被大阪的豪商巨賈鴻池當作傳家寶,后成為安宅COLLECTION的藏品,再傳至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此瓶被日本人視作凝聚東洋審美觀的出類拔萃之作。日本收藏的中國陶瓷,上自新石器時代的彩陶,下迄明清時代的各種彩瓷和顏色釉瓷幾乎無所不包,但為何被定為國寶的8件中國瓷器全都是與茶道有關的宋、元瓷器,而被歐美西方陶瓷愛好者視若拱璧的明清官窯名瓷居然一件沒有,這一怪異現象,當與室町時代(1392—1572年)以來日本人的審美趣味有密切關系。室町時代以降,日本的陶瓷收藏或多或少都與茶道具密切關聯。日本的茶道起源于鐮倉時代(1192—1333年),與中國宋代點茶法一脈相承。至室町時代,具有清淡雅逸特色的中國宋、元時期的書畫、雕漆、陶瓷等工藝美術品大量涌入日本社會,特別是宋、元陶瓷中的茶道具,以其端莊、峻嚴、清冽、高貴的藝術格調影響了日本人的審美趣味。日本人對藝術品格調的追求逐漸偏離奈良、平安時代追求濃艷華麗的唐風,轉趨崇尚淡雅隱逸的藝文特色,致使最能體現這一美學風格的中國宋、元瓷器成為名門望族爭相獵奇的寶物。其時,在新興的武士貴族之間盛行特殊的茶會儀式,中國宋、元瓷器被陳列于茶室中以示榮耀,成為物主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這8件價值連城的國寶陶瓷目前分別收藏在7個美術館和財團中,被當作鎮館之寶,從不輕易公開展示,而且,至今也未將8件集中在一起公開展示過。即使1960年在日本東京高島屋舉辦的號稱匯集全日本名品的“中國名陶百選展”上,亦只有其中的6件參展。二建窯斑茶的認識建窯是我國宋代南方著名的瓷窯,它以燒造適應當時社會點茶、斗茶需要的黑釉茶盞而聞名于世。建窯茶盞最美妙之處在于其釉中變幻莫測的結晶斑紋。紺黑如漆的黑釉掛得較厚,盞外壁施釉不到底,底部露胎。因高溫燒成時釉料熔融垂流,致使釉層自上而下逐漸變厚,口沿內外釉層最薄,呈深褐色或赭黃色,盞內底及外壁下部釉層最厚,外壁釉層流淌成淚滴狀。建盞除純黑釉以外,最受人稱道的是兔毫斑盞、油滴斑盞及曜變斑盞。兔毫斑釉是建盞最為流行的釉,在黑色釉面上呈現豎向絲縷狀的自然結晶斑紋,細密如兔毛,因而有“兔毫斑”或“兔毛斑”之稱。關于建窯兔毫盞,宋代文獻多有記載,如蔡襄(1012—1067年)《試茶》詩曰:“兔毫紫甌新,蟹眼清泉煮”。今人對兔毫盞亦無爭議,在此不必贅述。下面著重談一下油滴盞和曜變盞。1.“油滴”即宋代文獻所稱之“鷓鴣斑”。據考證,“油滴”一詞最早見于15世紀中葉的日本古籍,如成書于長祿三年(1459年)的《蔭涼軒日祿》中已有“油滴”之稱。成書于16世紀初的日本古籍《君臺觀左右帳記》認為“油滴”是僅次于“曜變”的“第二重寶”,“油滴在數量上比曜變更多見于世”。“油滴”一詞并不見于我國宋、元、明、清文獻中,說明此詞很可能是由日本傳入我國,而且是較晚的事。其實,我國宋代文獻中所說的“鷓鴣斑”,即日本古籍中所說的油滴。由于今人對鷓鴣斑盞爭議較大,故筆者欲略加詳說。目前已知最早記載建窯鷓鴣斑盞的文獻是五代末至北宋初人陶谷(903—970年)撰寫的《清異錄》一書。該書卷二“禽名門三十二事”之“錦地鷗”條曰:“閩中造盞,花紋鷓鴣斑,點、試茶家珍之。因展蜀畫于書館,江南黃是甫見之曰:鷓鴣亦數種,此錦地鷗也”。此后,宋代有許多文人留下贊美建窯鷓鴣斑的詩句。如黃庭堅(1045—1105年)的“建安瓷碗鷓鴣斑”、“纖纖棒,冰瓷瑩玉,金縷鷓鴣斑”。詩僧惠洪(1071—1128年)的“盞深扣之看浮乳,點茶三昧需饒汝,鷓鴣斑中吸春露”、“金鼎浪翻螃蟹眼,玉甌絞刷鷓鴣斑”。陳蹇叔的“鷓斑碗面云縈字,兔褐甌心雪作泓”。上述記載充分證明建窯鷓鴣斑盞的存在。但其真實面目究竟如何,明清以來,人們對此多有爭議,至今未能達成共識。如清乾隆時朱琰撰《陶說》認為“鷓鴣斑即兔毫盞”。晚清寂園叟撰《陶雅》則認為“兔毫盞即鷓鴣斑,第鷓鴣斑痕寬,兔毫針瘦,亦微有不同”。今人對鷓鴣斑的看法亦有幾種,一是否定宋代建窯燒造過鷓鴣斑盞,認為鷓鴣斑是宋代吉安永和窯(吉州窯)的獨特風格,理由是建窯遺址沒有發現這類標本。二是認為鷓鴣斑盞即建窯的油滴盞,即在黑色的釉面上分布大大小小具有銀白色金屬光澤的斑點,頗似鷓鴣鳥胸前羽毛上的斑紋。三是認為鷓鴣斑即窯址出土的那種“在有光澤的黑釉透藍的底釉上流淌著一道道鮮艷的黃色釉彩”的建盞。四是認為鷓鴣斑盞即1988年在建窯遺址區內發現的那種在黑釉上人為施加白釉斑點的器物,這種器物的外底有陰刻的“供御”二字。筆者贊同第二種看法。因為鷓鴣鳥胸、背、尾部的斑紋雖不盡相同,但最能代表其特征的卻是胸前大面積的白色斑點(圖版五),而且宋代以鷓鴣斑命名的其他物品所據亦是鷓鴣胸前的斑點特征。如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香》曰:“鷓鴣斑香亦得之于海南沉水蓬萊及絕好箋香中,槎牙輕松,色黑褐而有白斑點,點如鷓鴣臆上毛,氣尤清婉似蓮花。”建盞之中與鷓鴣鳥胸前斑點特征相符合者只有所謂的“油滴盞”。至于窯址出土的那種在黑釉上人為施加白釉斑點的建盞標本(圖版七),當是模仿鷓鴣斑的作品。傳世及出土的鷓鴣斑建盞可謂鳳毛麟角,說明其燒成純屬偶然。這也恰恰說明為什么真正的宋代建窯鷓鴣斑盞的外底不見刻有“供御”二字,因為窯工在燒成前并不知道哪件茶盞會出現鷓鴣斑。正是由于鷓鴣斑盞的燒成難度大,而且不能人為控制,偶然出現的幾件作品又深受人們喜愛,所以才出現在黑釉上施加白釉的仿鷓鴣斑作品,這種仿品很容易燒造,于是窯工們便在外底刻上“供御”二字,用來進貢。雖然完整的傳世鷓鴣斑建盞均收藏于日本,但在建窯遺址發現這類標本并不是近幾年的事,早在1960年對福建建陽水吉鎮蘆花坪窯址發掘中已有發現,只不過數量太少,當時并未引起人們的注意。1986年和1989年,文物工作者又先后在該窯址發現兩片標本。1996年筆者應邀參加’96中國古陶瓷研究會建陽年會期間,又見到蘆花坪窯址出土的一片更為典型的油滴盞標本(圖版七)。這是一件束口盞殘片,約為全盞的四分之一,口、足均有保留,可測得盞高5.5厘米,口徑9.8厘米,足徑4.4厘米。胎、釉自上而下均逐漸變厚,口沿處釉最薄,呈紫褐色,底部胎厚0.8厘米,內底積釉厚0.4厘米,內外黑色釉面上均有銀白色斑點,內部斑點稀疏,外部斑點較密。內部銀白色斑點的周圍有稀疏的發暈彩的小點。此件標本所顯示的盞的造型、胎、釉及斑點特征,均與上述被日本定為國寶的宋代建窯油滴盞相似。這就進一步證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游泳救生員崗位職責試題及答案
- 特種作業安全培訓登高作業
- 2024年游泳救生員考試話題試題及答案
- 2025建筑施工勞務合同模板
- 如何借鑒成功經驗備考體育經紀人考試 試題及答案
- 如何提高2024年籃球裁判員考試的答題速度 試題及答案
- 具體案例剖析農業植保員試題及答案
- 備考體育經紀人考試的實踐經驗 試題及答案
- 2024年籃球裁判員等級考試絕密資料 試題及答案
- 2024年農田管理的植保員試題及答案
- 這個殺手不太冷解析
- 造口袋技術要求
- 國家開放大學(江西)地域文化(專)任務1-4試題及答案
- QCR 409-2017 鐵路后張法預應力混凝土梁管道壓漿技術條件
- 南師地信培養方案
- 采購工作調研報告(3篇)
- 10KV高壓開關柜操作(培訓課件PPT)
- 希爾國際商務第11版英文教材課件完整版電子教案
- 《學弈》優質課一等獎課件
- 2023年6月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真題(第1套)(含答案)
- SWITCH塞爾達傳說曠野之息-1.6金手指127項修改使用說明教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