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二十一世紀是信息化的時代,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天都會從報紙、廣播、電視、網絡中接觸大量的新聞報道,那么,如何從眾多繁雜的新聞報道中及時而準確地篩選信息,成為當今社會人的一項重要能力。而要提高這種能力,就必須了解新聞報道的特點,下面我們就來學習新聞的知識。導入新課新聞,是指報紙、電臺、電視臺經常使用的記錄社會、傳播信息、反映時代的一種文體。它是各種新聞體裁的報道形式的總稱,種類很多,如使用頻率最高的消息、通訊、特寫和報告等。新聞:新,新鮮的;聞,聽到的。狹義的新聞也叫消息。—走進新聞新聞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新聞的結構:標題、導語(重要,核心)、主體、背景、結語“倒金字塔結構”新聞特點:及時性、真實性、簡明性立場:觀點鮮明反應:迅速及時內容:真實具體語言:簡潔準確現場短新聞是受眾喜聞樂見的一種報道形式,也是一種有強烈的自身特色的常用體裁。它以新、短、快、活見長,現場感強、時代感和立體感強烈,具有較強的生命力。現場短新聞的基本要素有:“現場”、“短”、“新聞”,其具體要求是:現場感強、短而精、新聞價值高。現場感強,是指對于現場要有準確生動的描述,捕捉現場動態、抓取現場細節,使受眾有如臨其境的感覺。這不僅可以提供消息的準確性、可信性,也可以增強新聞的可讀性和吸引力。短而精,就是要求消息的寫作要簡明扼要、不拖泥帶水,用筆直接了當。通過短而精的文
字,將新聞的精華濃縮在消息里,使其精確、
生動而有力度,同時有利于讀者閱讀。新聞價值高,是指所寫的新聞要具有時新性、接近性、顯著性、重要性、趣味性等特征。對于現場短新聞這一體裁來說,時新性顯得尤為重要,這是其最大優勢之所在。消息,也叫新聞。指報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講述詳細的經過和細節。消息是用概括的敘述方式,比較簡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時地報道國內外新
近發生的、有價值的、群眾最關心的事實。是最
廣泛、最經常采用的新聞基本體裁。消息的三要素:快速,真實,為社會所關注消息的特點:真:消息的事實必須真實。短:消息要求短。快:時效性活:消息要寫得生動活潑,引人入勝。
強:消息的強是指思想性和指導性要強。消息的結構,即新聞結構標題主體導語背景結語單行題多行題引題(眉題、肩題):交代背景主標題:概括主要新聞或消息副標題:補充說明主標題一般是對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承接導語,扣住中心,對導語所概括事實作比較具體的敘述,是導語內容的具體化說明原因、條件、環境等或小結,或指出事情發展方向等二、關于報告文學報告文學是采取文學手段及時地反映真人真事的一種新聞文體。是文學體裁的一種,散文的一類,是文藝通訊、速寫、特寫、采訪報告等的總稱,是文學創作中的“輕騎兵”。可以寫人,可以寫事,也可以寫問題。報告文學的特點:1.及時性
2.紀實性
3.文學性例如:報告文學可以寫人,可以寫事,也可以寫問題。《包身工》屬于第三種,寫問題。以“包身工”為題,點明文章以包身工問題為中心;同時也暗示文章的中心思想:通過寫包身工的悲慘生活,揭露“包身工”制度的罪惡。在7月1日午夜,由時任中國國家主席的江澤民和英國王儲查爾斯參加的主權交接儀式上,隨著中國國旗的升起和英國國旗的降下,中國正式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1997年7月1日香港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別行政區。自從1997年7月1日以來,隨著交接儀式完成,解放軍駐港部隊正式進駐回歸祖國的香港特別行政區1997年7月1日,是一個彪炳史冊的日子。這一天的零點,全世界都在諦聽從東方響起的莊嚴鐘聲。它響徹環宇,向五洲四海鄭重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的時刻到來了!這是中華民族洗雪百年恥辱,長民族志氣、振國家聲威的喜慶時刻。寫作背景這是中華民族的一件百年盛事,也是20世紀世界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將永載史冊。為了報道并見證這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盛事,世界各大新聞傳播媒體紛紛聚集香港,其陣容之大、人數之多,是世界新聞史上所罕見的。香港回歸慶祝晚會數位新華社記者作
為歷史的見證人,真實、準確地記下了這難忘的
時刻,寫下了《別了,“不列顛尼亞”》這篇寓意深刻、耐人尋味的佳作,并在第八屆中國新聞獎
評選中榮獲一等獎。1.如何理解標題“別了,不列顛尼亞”?標題有兩層含義。從字面看,參加完交接儀式“不列顛尼亞”號的查爾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國皇家油輪離開香港。另一方面,以英國皇家油輪“不列顛尼亞”號象征英國在香港的統治,而“不列顛尼亞”號的離去,象征著英國對香港長達一個半世紀的殖民統治宣告結束,中國歷史上屈辱的一段終被洗雪。實境是永別,虛境是回歸和雪恥。標題寓虛境于實境,獨具匠心又不留痕跡。理解標題全文是怎樣分層的,在此說說每層的意義。第1段,以一個長句作為一個段落構成本新聞的導語。第2—4段,港督告別儀式(第一次降旗)第5—7段,添馬艦東廣場告別儀式(第二次降旗)第8—9段,中英香港交接儀式(降旗與升旗)第10—11段,“不列顛尼亞”號離開香港整體感知1.舉例說明本文的取材特色
?特色:定格歷史的瞬間例如:全文11個自然段,除了有兩個闡明與深化主題必不可少的背景段與一個轉換角度的過渡段外,其余8個自然段,都是記者在新聞發生的現場,以眼睛為攝影機,以耳朵為錄音機簡筆勾勒出的清晰可視的一個個場景,一幅幅畫面。這正是我們采寫現場短新聞不可或缺的要素。課文講解2.文中寫了三次降旗,各有什么意義?第一次寫降旗是港督旗幟在“日落余音”的號角聲中降下來,這標志今后香港再也不會有港督來統治。第二次降旗是港島每一天的降旗,平時這
時候的降旗很平常,但這一次降旗意義非常大,因為這面旗幟的降下,標志著被英國統治了156年的香港終于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第三次降旗是寫7月1日子夜時分的中英香港交接儀式上的易幟,這是最激動人心的一刻,這次降旗,標志著英國對香港長達一個半世紀的統治結束了,也標志著從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1.4點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視著港督旗幟在“日落余音”的號角聲中降下旗桿。加點的詞語準確生動地描寫出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別港督府時黯然神傷的神情,以及他對大英帝國失去香港產生的失落感。側面寫出了中國人民收回香港的自豪。品味語言2.停泊在港灣中的皇家游輪“不列顛尼亞
”號和鄰近大廈上懸掛的巨幅紫荊花圖案,恰好構成這個“日落儀式”的背景。“不列顛尼亞”號和巨幅紫荊花圖案形成鮮明的對比,說明英國在香港的統治即將結束,而作為香港特別行政區象征的紫荊花圖案將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香港即將回到祖國的懷抱。明確:①現實場景。1841年,大英帝國橫跨印度洋而來;1997年,“不列顛尼亞”號黯然從海上離去。②歷史輪回。“從海上來”標志英國對香港的殖民統治正式開始;“從海上去”標志著香港脫離英統,回歸祖國。3.我們該如何理解結語中“大英帝國從海上來,又從海上去”這句話的深刻含義?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在相關的報道中,本文是一篇完整反映英方撤離的稿件,記載了查爾斯王子和末任港督乘坐“不列顛尼亞”號離開香港的最后歷史時刻。作者運用電影特寫鏡頭的表現手法再現這一歷史時刻;語言平實卻具有出色的表現力;寫作特色由于牽扯政治因素,因此,文章體現出
較高的政策把握水平和駕馭文字的能力。既客觀地再現了這一歷史盛況,又表達
了中國人民對長達一個半世紀的殖民統
治結束后的欣喜之情。行文中恰當地運
用了一些背景材料:像歷史事件的回顧、港督府的修建等等,歷史跨度極大,使
人感受到深厚的歷史內涵。1997年7月1日,是一個彪炳史冊的日子,這一天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這是雪百年恥辱,長民族志氣,振國家聲威的喜慶時刻,歷史已經銘記這一刻,我們每一個華夏兒女也將銘記這一刻。課堂小結奧斯維辛集中營的一扇高墻上寫著:“來到這里只有勞動,不能有任何別的設想。不想勞動者可以自己觸動電網。”集中營的頭頭在囚犯到來的當天就對他們說明白:“……集中營進得來,出不去,除非從焚尸爐的煙囪里爬出去。”在奧斯維辛集中營被來用做醫學實驗的猶太兒童猶集太中人營在里被堆送積進如殺山人的中尸心骨之前,正在最后一站的等待。納粹警察正對大規模“解決”后還活著的猶太婦女射殺被處死的囚犯的尸體.照片上顯示的僅為死難者的一半不到,他們大多數是餓死或被槍殺的。你對奧斯維辛集中營有什么印象?明確:可怕、慘絕人寰、恐怖羅森塔爾,全名為埃?姆?羅森塔爾,美國記者,本篇新聞獲當年普立策新聞獎。美國普利策獎主席、新聞學教授霍恩伯格說,這是國際報道獎得主羅森塔爾“寫得最好的作品”。作者介紹奧斯維辛集中營,壁壘森嚴,四周電網密布,內設哨所看臺、
絞形架、毒氣殺人浴室和焚尸爐,由第一集中營和奧斯維辛—比克
瑙集中營組成,用于消滅歐洲的
猶太人,是希特勒種族滅絕政策
的執行地,是第三帝國---納粹德國最大的滅絕營。約有400萬人,其中絕大部分是猶太人在此經受嚴刑拷打,慘遭殺戳。寫作背景奧斯維辛是納粹德國犯下逃天大罪的歷史見證。1945年1月27日,蘇軍解放了奧斯威辛集中營,當時里面只剩下7000名活著的囚徒,其中包括200多名兒童。1947年7月,波蘭政府把奧斯威辛集中營改為殉難者紀念館。奧斯維辛曾經發生過人間慘劇,但這個嚴重事態已經過去,所以記者訪問這里的目的自不在于報道事態,而在于激起人們對死難者的悼念,對暴行者的憎恨,以表達世界和平的主題。導語集中營介紹優美的環境不應該如此美麗
最可怕的旅游中心表達和平主題整體感知具體分析文中的結構內容。第一部分(第1~5段),新聞的導語部分第1段是寫布熱金卡的環境,有自然環境“陽光明媚溫暖”“白楊樹婆娑起舞”,也有社會環境“兒童在追逐游戲”。第2段照應第1段,說明布熱金卡應該是一個“永遠沒有陽光、百花永遠凋謝的地方”,因為“這里曾經是人間地獄”。第3段是寫游人來到這里的不同目的第4、5段是介紹集中營的情況及其一定的歷史背景。總之,導語部分,一方面寫出了奧斯維
辛的現狀,一方面又寫出了作者的情感色彩,這里過去的人間地獄,現在已成為人們悼念
死者的地方。新聞一開始,就把這種情感定
格在了對死者的悼念,對法西斯的痛恨上。第二部分(第6~16段),新聞的主體部分。(整體上按照參觀的順序去寫)第6段寫作者自己寫這篇新聞的目的:是一種非寫不可的使命感,也就是一種責任感。第7段,寫參觀者的感受,是從總體描述的,“默默地”“慢了下來”,表現參觀者的復雜心情。第8、9段,寫到人們參觀毒氣室和焚尸爐。這里采用的是特寫的方式,重點是寫人們的感受:用雛菊花在怒放反襯在集中營人們所受的苦難,用“他們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腳步,渾身發抖”的表情動作表現參觀者的苦痛與憤恨。第10段是寫女牢房的小盒子,實際上寫
集中營中住處的擁擠:“6英尺寬,3英尺高”的長條盒子,“每夜要塞進去五到十人睡覺”。在這一段中重點還是寫參觀者的感受:有特
寫“一個參觀者驚懼萬分,張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來”;有一般性敘述“解說員快步從這里走開,因為這里沒有什么值得看的”,這句話意味深長,不是沒有值得看的,而是不忍看。第11段很短,只點出了這是“在婦女身上搞不育試驗的地方”,但在最末又加了一句“否則他會羞紅了臉的”,這是為什么?因為這樣殘酷的毫無人性的手段,任誰也不愿看到。第12、13段寫長廊里的囚徒照片(先總后分)。第14、15段,參觀到了執行絞刑的地下室。一句“在奧斯維辛,沒有可以作禱告的地方”,說明這里純粹是一個人間地獄。憤恨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間。最后一段,描寫周圍的環境,與開頭照應,再一次表達出:雖然它已經告別了災難的過去,重新展現美麗的景貌,它在人們的記憶中卻永遠和最可怕的災難聯系在一起,每一個到這里參觀的人都不會忘記這一點。1.
為什么要多次說“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因為每一批的參觀者在奧斯維辛看到的都是同樣的東西,得到同樣的感受——震驚、令人窒息、使人感到憤怒。課文講解2.
既如此,為什么還要寫下這樣的新聞呢?“記者只有一種非寫不可的使命感,這種使命感來源于一種不安的心情,”寫這篇報道是出于一種使命感,也是對死難者的悼念和對納粹的憤恨。參觀者沿毒氣室——焚尸室——女監房——試驗室——紀念墻——絞刑室參觀3.本新聞的主要事件是什么?4.作者又沒有直接寫集中營是如何殘害“犯人”的?你是如何體會到它的可怕的呢?作者沒有直接描寫納粹刑罰的殘酷。它的“可怕”是通過作者和參觀者的感受表現出來的。5.在文中找出參觀者表情變化的句子,討論這些變化說明了什么?①“開頭,他們表情茫然,因為他們不曉得這是干什么使的。”②“他們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腳步,渾身發抖。”③“一個參觀者驚懼萬分,張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來。”④“他們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⑤“另一位參觀者進來了,她跪了下來,在自己胸前畫十字。”⑥“參觀者們用懇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對解說員說:‘夠了’。”人們感情的變化,從側面證明了集中營的恐怖,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無法想象的,納粹法西斯的暴行慘絕人寰,滅絕人性,令人發指。囚犯睡覺的地方女囚--狹窄的空間住滿了人“對另外一些人來說,這樣一個事實使他們終身難忘:在德國人撤退時炸毀的布熱金卡毒氣室
和焚尸爐廢墟上,雛菊花在怒放。”納粹滅絕生命的地方毒氣室和焚尸爐雛菊花怒放生命不息 頑強抗爭諷刺納粹永遠無法阻礙生命之花的綻放品品味味語語言言“但是,在一排照片的中間,有一張特別引人注目,發人深思。這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姑娘,長得豐滿,可愛,皮膚細白,金發碧眼。她在溫和地微笑著,似乎是為著一個美好而又隱秘的夢想而微笑。”溫和的微笑
為夢想而微笑美好而又隱秘的對生死的超脫,生命的堅韌絕境之中不泯滅內心對美好希望的向往深藏內心的一份信念和信仰《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這篇消息與我們常見的消息不同,它的不同之處就在于記者在文章中的參與程度不同。記者對于所報道的事件有三種參與的情況:一種是記者作為旁觀者身份出現,只是純客觀記敘,不摻雜自己的感情和判斷,只是由事實本身說話;另一種是記者作為旁觀者寫作特色出現,但會在敘述事實的同時表達自己的看法或者滲透自己的感情;還有一種,記者作為事件的參與者,文章直接描寫他的所聞所感。我們平時讀報紙所看到的消息大都是第一種和第二種情況,主要還是一種客觀敘述為主的寫法;而本文有所不同,把作者自己參觀集中營的感受當成了主要的內容來寫,是一種純主觀性的報道。本文的題目非常醒目,“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沒有新聞還寫什么?這不能不讓讀者產生疑問,懷著好奇心讀下去。本文不是屬于寫事態類的新聞,而是屬于寫情感類的新聞,本文主要想通過寫奧斯維辛,表現人們對法西斯罪行的仇恨,對死難者的悼念,表達希望世界和平的主題。課堂小結高考鏈接1.(2009,重慶卷)下列各項中,沒有語病的是(
)現代醫學一再證明,當一個人精力衰退、對事物缺乏好奇心與興趣時,循環系統功能也會跟著退化。來自海內外40多個國家、地區和國內31個省、直轄市、 自治區的1800多位閩籍工商界精英匯聚福州昨日,市文物局組織了39名專家趕到重建的龔灘古鎮,對已經完工的工程通過了驗收。漫步小徑,風送來一陣撲鼻的香味。環顧四周,我看見一枝露出高墻的臘梅正在那里釋放幽香。【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辨析語病的能力,B“海內外”與“國家、地區和國內”有重復且語意不
清,刪“40多個國家、地區和國內31個省、直
轄市”。C“通過”一詞使用不當,改為“進行”。D屬動賓搭配不當,“看見”與“幽香”不能搭配,后一句改為“環顧四周,我看見一枝露出高墻
的臘梅,原來幽香是從那里釋放出來的”。2.(2006,遼寧卷)下列各句中加線詞語的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任何阻礙都不能割斷兩岸人民之間的友好往來。
B.古絲綢之路上的樓蘭古城已淹沒在歷史的沉沙中。C.真本書是啟蒙老師惠贈的,我多年來一直珍藏著它。
D.經反復研究,校方決定啟用本校精通業務的退休教師【答案】C【解析】A項應用“隔離”,重在隔開,和
“往來”搭配恰當。B項淹沒:(大水)漫過,蓋過。湮沒:(一般隨時間的流逝)埋沒。如:人類有多少文化成果湮沒在歷史長河中。根據語境應當用湮沒。D項啟用:開始使用,多用于人物。起用:⑴重新任用已退職或免職的人員。⑵提拔使用。根據語境應用起用。C項“惠贈”表敬辭,稱人家送給自己的東西。3.(2009,江蘇卷)汶川大地震過去一年了,地震博物館已經建成。請你在博物館的留言簿上寫一段話,表達對生命或自然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運用排比手法,不超過30個字。———————————————————【答案】示例⑴逝去的是同胞的生命,傳頌的是民族的精神,留下的是人類的警醒。⑵自然是生命的家園,自然是無情的力量,自然是人類反思的源泉。⑶生命脆弱短暫,生命堅韌沉毅,生命綿延永續。【解析】該題主要考查考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做題時要抓住題干中的關鍵詞語,如
“表達對生命或對自然的感悟和思考”“排比手法”“不超過30個字”。考點采自鮮活的現實生活,考生感同身受,內容上應當符合要求,不作無病呻吟。A.淹映陳跡飄揚B.儀勢離任港督C.古典易幟世人矚目1.下列各組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C
)課堂練習2.下列各組詞語中加下劃線字的讀音,與所給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組是(
A)A.
勁jìng
勁拔 遒勁疾風勁草剛勁挺拔B.
泊bó
停泊 漂泊淡泊名利水泊梁山C.
應yīng
應屆 應聘應聲而落應有盡有D.
鮮xiān
鮮見 鮮有寡廉鮮恥屢見不鮮告終——根據語言環境解釋詞語隨著末代港督的離去,這座古典風格的白色建筑成為歷史的陳跡。陳跡——
過去的事情,歷史的遺跡。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國管治即將告終。結束、完結。今天,在奧斯維辛,并沒有可供報道的新聞。開頭,他們表情茫然,因為他們不曉得這是干什么使的。在奧斯維辛,沒有可以做禱告的地方。解說員快步從這里走開,因為這里沒有什么值得看的。4.
下面否定句的感情色彩與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項是(
B
)將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顛尼亞”號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暮中。一些幸存者撰寫的回憶錄中談到的情況,是任何心志健全的人所無法想像的。英國國旗就要降下,中國國旗將飄揚于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國管制既將告終。這里陽光明媚,綠樹成陰。5.下列各句中沒有錯別字的一句是(
D
)6.下列各句中的標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A
)A.周婷、楊興合作的新聞《別了,不列顛尼亞》是報道香港回歸的力作。
B.查爾斯王子在雨中宣讀英國女王贈言說:“英國國旗就要降下,中國國旗將飄揚于香港上空。150多年的英國管治即將告終。”
C.這是數以千計的照片,是囚徒們的照片。他們都死了——這些面對著照相機鏡頭的男人和婦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著他們。
D.記者只有一種非寫不可的使命感,這種使命感來源于一種不安的心情:在訪問這里之后,如果不說些什么或寫些什么就離開,那就對不起在這里遇難的人們。7.選擇恰當的詞填空()兩分鐘前,“威爾士親王”軍營移交給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軍開始
香港防務。A.接管
C.接替B.接手
D.接任A簡介普利策新聞獎普利策新聞獎是美國新聞界的最高獎項。自1917年以來每年頒發一次,分為14個新聞獎和7個藝術獎兩類。普利策獎每年評選一次,評選結果一般都在4月宣布,5月頒獎。普利策獎每年評選一次,代表美國新聞界的最高成就。拓展閱讀該獎以約瑟夫·普利策的名字命名,他是美國著名的報紙編輯和經營者,先后買下了圣路易斯的《電訊報》和《紐約世界報》,并創立了編輯寫作制—即記者采寫的材料由編輯潤色、整理、綜合成稿件見報。這種寫作規則,至今仍是整個新聞界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婦產科設備更新計劃書
- 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評估與反饋計劃
- 2025年程序員職業發展自我反思材料范文
- 校園智能停車系統施工方案與技術措施
- 新移民家庭教育送教上門工作計劃
- 教育機構董事會職責解析
- 小學大課間科技創新活動計劃
- 傳媒行業培訓部工作職責及挑戰
- 建筑行業運營主管工作總結范文
- 線上舞蹈教學活動計劃
- 玻璃夾膠工藝
- 解分式方程50題八年級數學上冊
- 創建文武學校可行性方案
- GB/T 10599-2023多繩摩擦式提升機
- 蜜蜂的傳粉過程
- 公招資格復審個人委托書
- Python程序設計項目化教程
- 雙護筒旋挖鉆孔施工工法
-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 實驗題05 簡單機械實驗(含答案詳解)
- 山西靈石紅杏廣進寶煤業有限公司新建煤矸石綜合治理及土地復墾項目環評報告
- 睡蓮花卉欣賞與養護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