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輪復習 專題三 大氣運動和天氣、氣候 第6講 大氣的運動練習-人教版高三地理試題_第1頁
高考地理二輪復習 專題三 大氣運動和天氣、氣候 第6講 大氣的運動練習-人教版高三地理試題_第2頁
高考地理二輪復習 專題三 大氣運動和天氣、氣候 第6講 大氣的運動練習-人教版高三地理試題_第3頁
高考地理二輪復習 專題三 大氣運動和天氣、氣候 第6講 大氣的運動練習-人教版高三地理試題_第4頁
高考地理二輪復習 專題三 大氣運動和天氣、氣候 第6講 大氣的運動練習-人教版高三地理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突破練6大氣的運動(2018·甘肅天水測試)特朗勃墻是一種依靠墻體獨特的構造設計,無機械動力、無傳統能源消耗,僅僅依靠被動式收集太陽能為建筑供暖的集熱墻體,某冬季白天工作原理如下圖所示。據此完成第1~2題。1.冬季白天特朗勃墻向室內供暖的原理是()A.地面的直接熱源是太陽輻射B.空氣隔層的溫室效應C.室內空氣的直接熱源是地面輻射D.不同物體的比熱容差異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集熱墻可能為白色B.乙氣流為下降氣流C.甲氣流為冷氣流,流出空氣隔層D.丙氣流為暖氣流,流進空氣隔層答案:1.B2.B解析:第1題,冬季白天特朗勃墻向室內供暖是利用空氣隔層的溫室效應原理,室內地面的直接熱源不是太陽輻射,而是集熱墻的熱輻射;室內空氣的直接熱源也是集熱墻的熱輻射。第2題,白色吸熱效果最差,黑色吸熱效果好,所以集熱墻可能為黑色;乙氣流為下降氣流;甲氣流為冷氣流,流入空氣隔層;丙氣流為暖氣流,流出空氣隔層。(2017·湖北四地七校聯考)伊朗古城亞茲德古老的“風塔”是建筑物中用來通風降溫的建構。風塔高過屋頂的部分四面鏤空,懸空連接到室內大廳(圖1),塔下中央建有一個水池(圖2)。據此完成第3~5題。3.“風塔”頂部四面鏤空的主要目的是()A.便于室內空氣流出B.便于采光C.便于室內熱量散發D.便于室外空氣流入4.室內大廳中央水池的主要作用是()A.儲存生活用水B.增加室內濕度C.美化居室環境D.冷卻大氣溫度5.室內大廳的空氣運動()A.從四周流向水池 B.從水池流向四周C.中央為上升氣流 D.四周為上升氣流答案:3.D4.D5.B解析:第3題,由材料可知,伊朗古城的“風塔”位于熱帶沙漠氣候區,塔下中央建有一個水池,水的熱容量較大,氣溫較低,空氣收縮下沉,高層空氣由四周向塔中心流,則“風塔”頂部四面鏤空的主要目的是便于室外空氣流入,D項正確。第4題,水的熱容量較大,即吸收相同的熱量溫度相對較低,則室內水池的主要作用是冷卻大氣溫度,D項正確。第5題,由上題可知,室內水池使溫度降低,氣壓增高,則垂直方向上空氣向下運動,水平方向上空氣由中心流向四周,結合選項可知,B項正確。(2018·河南鄲城測試)澳大利亞卡卡杜國家公園至今仍保存著罕見的原始生態系統。在當地氣候影響下,它的“容顏”在濕季的蔥綠和干季的焦黑之間更替。下圖為卡卡杜國家公園位置圖。據此完成第6~7題。6.結合全球氣壓帶、風帶移動特征,判定卡卡杜國家公園降水集中在()A.3—5月 B.6—8月C.9—11月 D.12月至次年2月7.卡卡杜國家公園干季焦黑的原因為()A.灌叢自燃 B.強光烤曬C.高溫熔化 D.日溫差大答案:6.D7.A解析:第6題,從圖中看此地為南半球的低緯度地區,北半球冬季的東北信風越過赤道在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西北風,西北風從海洋吹向陸地,從低緯度向高緯度,易帶來豐沛的降水,12月至次年2月為北半球的冬季,選擇D項。第7題,卡卡杜國家公園屬于熱帶草原氣候,濕季時草木蔥綠,但是到了干季降水稀少,氣溫高,草木枯黃,灌叢容易自燃,變得焦黑,選擇A項。(2017·山東濰坊一模)奧蘭治河以南的荒漠化地區稱為南納馬夸蘭(圖甲),有種類豐富的多汁植物和多肉植物(圖乙),這些植物只在雨季開花(每年8月中旬到9月中旬),但壯觀的開花景象最長只能維持兩個月時間,通常時間會很短。據此完成第8~9題。甲乙8.南納馬夸蘭地區植物花期短的原因是()A.雨季受西北風影響時間短,勢力弱B.終年受副熱帶高壓控制,降水少C.雨季受西南風影響時間短,勢力弱D.位于東南信風背風地帶,雨季降水少9.南納馬夸蘭地區多汁、多肉的植物指示的環境特點為()A.干旱的荒漠環境B.干濕交替的熱帶草原環境C.溫涼的荒漠環境D.濕熱交替的熱帶草原環境答案:8.A9.A解析:第8題,根據材料可知,南納馬夸蘭地區的植物只在雨季開花,花期短說明雨季短。8、9月為南半球的冬半年,氣壓帶、風帶北移。此地位于30°S附近的大陸西岸,可受到北移的盛行西風影響,而南半球盛行西風為西北風。由于該地緯度低,受西風影響時間短、勢力弱,因此花期短。第9題,多汁、多肉是植物儲存水分以適應長時間的干旱環境而具有的生長習性。(2017·山東日照二模)下圖為北半球某大陸西岸某山地西坡各月降水量(單位:mm)隨海拔分布圖。據圖完成第10~11題。10.該地降水量時空分布的特點是()A.夏季多于冬季B.隨海拔升高降水量遞減C.冬季多于夏季D.隨海拔升高降水量遞增11.該地1—5月同一海拔上降水量變化的原因是()A.西風帶逐漸北移,影響增強B.赤道低氣壓帶逐漸南移,影響減弱C.信風帶逐漸南移,影響減弱D.副熱帶高氣壓帶逐漸北移,影響增強答案:10.C11.D解析:第10題,根據圖示信息可以看出,該地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結合“北半球某大陸西岸某山地西坡”可推斷該地是受西風和副熱帶高氣壓帶交替控制形成的地中海氣候。第11題,該地1—5月同一海拔降水量逐漸減少,其原因是氣壓帶、風帶隨太陽直射點北移,副熱帶高氣壓帶的影響增強,西風帶影響減弱。12.(2017·河北衡水中學聯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云南省大理市(25°32'N,100°12'E)地處橫斷山脈南段。大理市下馬關鎮(市政府所在地)平均海拔1976米,位于山谷,以“風期長、風力強;下關風,風高不寒,無沙無塵,有益無害”美名遠揚。該地已建成云南省較大的風力發電場。下面兩圖分別為洱海及周邊區域示意圖、大理風力發電景觀圖。(1)依據材料寫出下馬關鎮的氣溫年變化特點,并分析原因。(2)試分析下馬關鎮風力較大、風高不寒、無沙無塵的原因。(3)分析該區域建成云南省較大的風力發電場的原因。答案:(1)變化特點:氣溫年較差較小。原因:①該地緯度較低,且受地形阻擋,受冷空氣影響小,冬季氣候溫暖;②地形以山地為主,海拔高,夏季涼爽;③洱海的調節作用較強。(2)位于山谷地區,(形成狹管效應)加劇風勢,風力較大;夏季,西南風風速較大,氣溫較高;植被覆蓋較好,所以風中無沙無塵。(3)①風力資源豐富,可充分利用自然資源;②風能是清潔、可再生能源,環境效益好;③技術相對成熟。解析:第(1)題,根據下馬關鎮所處緯度位置及地形阻擋冬季風來推斷冬季氣溫特點;由下馬關鎮地形判斷該地夏季氣候涼爽。此外要注意洱海對下馬關鎮的氣溫具有調節作用。第(2)題,由圖看出,下馬關鎮位于山谷處,受狹管效應的影響,風力較大。下馬關鎮位于山谷向南敞開的山口處,夏季風大,風速較大時風向應該是西南風,氣溫較高;又因西南地區植被覆蓋較好,所以風中無沙無塵。第(3)題,從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分析下馬關鎮建風力發電場的原因。自然條件主要是風力資源豐富;社會經濟因素主要從技術、風電的環境效益等方面分析。13.(2018·江西南昌十校聯考)下圖為非洲赤道低壓帶1月和7月平均位置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1)判斷N地的氣候類型,并分析成因。(2)推測P、Q兩地7月的水溫高低,并分析原因。(3)描述1月赤道低壓帶的分布特點,并分析原因。答案:(1)熱帶雨林氣候。1月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盛行上升氣流;7月東南信風隨太陽直射點北移向右偏轉成西南季風,N地處迎風坡;緯度較低,太陽高度角較大;受幾內亞灣暖流影響。(2)P地水溫較高。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的影響,P地距大陸較遠,冬季水溫較高;該海域盛行離岸風,Q地產生上升流,水溫較低。(3)東段位于南半球,西段位于北半球。1月太陽直射點南移,東段赤道低壓帶移動到南半球,西段為海洋,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影響,南半球氣溫較低,赤道低氣壓帶停留在氣溫較高的北半球。解析:第(1)題,讀圖可知,N地位于赤道以北,非洲的幾內亞灣沿岸,受赤道低氣壓帶和西南季風迎風坡及幾內亞灣暖流的影響,形成全年高溫多雨的熱帶雨林氣候。第(2)題,兩地水溫高低,要結合月份從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及洋流對海水溫度的影響角度分析。讀圖可知,P地位于海洋內部,而Q地離陸地較近,受陸地影響大。7月份為南半球冬季,由于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