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11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精美課件)高考歷史一輪復習_第1頁
專題11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精美課件)高考歷史一輪復習_第2頁
專題11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精美課件)高考歷史一輪復習_第3頁
專題11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精美課件)高考歷史一輪復習_第4頁
專題11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精美課件)高考歷史一輪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11中華民族抗日戰爭(1931—1945年)2024屆

高三一輪新教材復習一

中國近代史

第23課

從局部抗戰到全國抗戰第24課

全民族浴血奮戰與抗日戰爭的勝利

◆了解日本軍國主義的侵華罪行;通過了解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抗戰,感悟中華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認識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團結抗戰的中流砥柱;◆認識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理解十四年抗戰勝利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歷史意義。

課標解讀

重點知識◆日本軍國主義的侵華罪行;◆兩個戰場的抗戰,及其相互關系;◆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的作用,◆東方主戰場;◆中國十四年抗戰的偉大意義;

時空坐標

是與抗日戰爭從局部抗戰到全國性抗戰的過程相聯系的兩個概念。從中國抗日戰爭的全過程來看,大體經歷了兩個階段共十四年抗戰歷程:前六年(從1931年至1937年)是局部抗戰,戰事主要在東北、華北及上海等地,是整個抗日戰爭的先聲和重要組成部分;后八年(從1937年至1945年)是全國性抗戰,是前期局部抗戰的延伸和發展,也是中國以全國之力全面抗擊并最終戰勝日本侵略者的決戰階段。“十四年抗戰”和“八年抗戰”

明確“十四年抗戰”概念的意義第一,有利于全面了解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全過程。第二,有助于理解日本侵華的本質和危害。第三,有助于認識中國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和意義?!靖拍罱庾x】時間全國卷地方卷(部分試題)2023【新課標】44.解放區人民政權選舉制度浙江·8·中共七大;毛澤東思想;湖南·全民族英勇抗戰·統一累進稅湖北·敵后戰場的抗戰;浙江·抗日戰爭的勝利2022【甲】30·邊區政府具備了新民主主義的特征;【乙】30·為了適應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需要打擊對象的調整浙江(1)·13·抗日名將吉鴻昌;浙江(1)·25·史學研究的價值在于求真求實,經世致用;浙江(6)·13·國共兩黨合作抗日;江蘇·8·陜甘寧邊區革命動員與婦女生活的聯結;山東·7·全民族抗日戰爭時期;湖北·8·邊區實行全面抗戰路線浙江(6)·23·《開羅宣言》;湖南·8·中國共產黨在陜甘寧邊區進行掃盲2021侵華日軍的罪行與中國軍民的抗日斗爭浙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湖南·中國軍民抗日戰爭2020【Ⅱ】中國軍民的抗日斗爭——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天津·激勵民眾共御外侮江蘇·中共增強民眾抗戰意識浙江·正面戰場的淞滬會戰;日軍的細菌戰和毒氣戰海南·中共的敵后抗日北京·中國軍民的抗日斗爭2019【Ⅰ】毛澤東闡述中國革命性質上海·中共七大江蘇·民眾民族意識的增強;抗戰流血不流淚海南、天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北京·敵后戰場;浙江·正面戰場【考情分析】1.掌握基本的戰爭史實在選取新材料創設新情境的前提下注重對愛國主義這一歷史價值觀的考查。2.抓住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國共關系的主線,理解影響國共關系演變的因素。3.對整個近代史中國人民的抗爭與探索做總結,突出中共探索的歷程與地位。4.注意一些知識點的新視角考查,如對國民黨正面抗戰的新看法,民眾的反應,國際社會的評價等。5.結合當今中日關系的熱點,形成珍愛和平,正視歷史的價值觀?!緩土暯ㄗh】【階段特征】國共兩黨以合作為基礎,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形式進行了全面的全民族抗戰。一對主要矛盾:民族矛盾占主導地位,促成兩黨的合作,實現了全民族抗戰??谷諔馉幍膬蓚€階段:

1931-1937——局部抗戰(抗日救亡運動)

1937-1945——全面抗戰全面抗戰的三個發展階段:戰略防御(19377-1938、10)戰略相持(1938、10-1945)戰略反攻(1945、8)全面抗戰的四股政治力量:

日本國民黨共產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兩條抗戰路線和兩個戰場:

片面抗戰路線——正面戰場全面抗戰路線——敵后戰場“帝國內部現正痛切體驗:生產力之不足,生產設備之不足,原料之不足及積蓄資本之不足。凡此均需開始新的戰爭,俾有所補充;而國內不穩勢力之高漲,罷工之狂瀾,亦需發動舉國之戰爭,以期平靖。”_——摘自三十年代日本的一秘密文件歷史原因:“大陸政策”的延續,侵華是既定國策,蓄謀已久;現實原因: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性經濟危機爆發,日本急于轉嫁矛盾;按明治大帝遺策,第一期征服臺灣,第二期征服朝鮮等,皆已實現,惟第三期占領滿蒙,以便征服中國領土尚未實現?!?/p>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義一向天皇密奏《田中奏折》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的侵略擴張實質【一、日本局部侵華】【知識梳理】材料2:經濟大蕭條將日本置于經濟危機的漩渦中…日本此時考慮的是創造屬于自己的經濟自足區。

——拉納·米特《中國,被遺忘的盟友:西方人眼中的抗日戰爭全史》

據材料分析,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是偶然還是必然?材料1: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田中奏折》材料4:九一八事變前一天,美國國務卿與日本駐美大使出淵勝次達成一項秘密諒解:美國保證不干涉日本在中國東北的行動,日本則保證其在中國東北的行動應限于錦州以北。

——齊世榮《中國抗日戰爭與國際關系》材料3:“中國亡于帝國主義,我們還能當亡國奴,尚可茍延殘喘;若亡于共產黨,則縱肯為奴隸亦不可得”。

——蔣介石南昌講話(1931)蓄謀已久,既定國策西方列強采取綏靖政策國共內戰提供有利戰機日本侵華的必然與偶然根源:日本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為轉嫁危機,對外擴張日本掠奪中國領土意圖明顯【問題探究】征服滿蒙、滅亡中國、稱霸亞太(大陸政策)1929年世界性經濟危機,1931年波及日本,日本陷入困境,試圖通過戰爭轉嫁危機西方列強忙于應付經濟危機(推行綏靖政策)南京國民政府極力“圍剿”紅軍日本方面:國際方面:中國方面:(既定政策)(現實原因)(有利時機)不抵抗政策【知識梳理】2、日本侵華史實(1)九一八事變: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占中國東北,中國的局部抗戰開始。(2)一·二八事變:1932年1月,日本侵略軍襲擊中國上海,制造了一·二八事變,駐守上海的十九路軍(蔣光鼐、蔡廷鍇等)奮起抵抗,得到全國民眾的積極支援?!静⒎卿翜麜稹浚?)偽滿洲國的建立:1932年3月,日本扶持溥儀在長春建立偽滿洲國。(4)華北事變:1935年,日本策劃“華北自治運動”妄圖建立第二個滿洲國?!久褡迕苌仙秊橹饕堋俊局R梳理】3、局部抗戰(1931—1936年)(1)東北義勇軍的抗戰:九一八事變發生后,不愿做亡國奴的東北人民和不愿意撤退的東北軍,紛紛自發地組織抗日義勇軍,同日本侵略者和漢奸賣國賊展開了殊死的斗爭。(2)東北抗日聯軍:中共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日本帝國主義的步步進逼,國民政府不抵抗,喪權辱國,也引起了民主人士和國民黨內部愛國力量的強烈不滿。他們紛紛舉起抗日反蔣大旗,也投入了抗日救亡運動。【知識梳理】3、局部抗戰(1931—1936年)(3)愛國學生:1935年12月,北平學生發動一二·九運動,要求一致抗日。背景:華北事變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中共倡導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影響,國民黨實行攘外必先安內政策。

意義:①打擊了國民黨的賣國政策。②揭露了日本企圖吞滅中國的陰謀。宣傳了中國共產黨“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的抗日救國主張。④促進了中華民族的新覺醒。⑤掀起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潮。【知識梳理】3、局部抗戰(1931—1936年)(4)中國共產黨:1935年,發表“八一宣言”,號召“停止內戰,一致抗日”;1935年底,召開瓦窯堡會議,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5)國民黨愛國軍隊及將領:1933年,長城抗戰;在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感召下,愛國將領張學良、楊虎城要求蔣介石聯共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張、楊在西安扣押了蔣介石,實行“兵諫”,逼蔣抗日?!局R梳理】“西安事變”為什么能夠和平解決?決定了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方針日本蘇聯英美殺蔣,挑撥國民黨內部親日派擴大內戰,以便擴大侵略中國。保蔣,主張和平解決,不希望中國爆發大規模內戰。保蔣,擔心國民黨親日派乘機掌權,日本趁機擴大侵華排擠其勢力,主張和平解決。國民黨共產黨在民族矛盾面前,停止內戰,團結一致抗日是民心所向思考: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在國共兩黨政策轉變的過程中發揮了何種作用?【提示】成為扭轉時局的樞紐,從此基本結束內戰,初步形成了團結抗戰的局面。【問題探究】【高考真題】【2018·浙江高考】1935年,有學者發表文章說,“中華民族是整個的……是歷史的事實,更是現在的事實”。然而這些天里,平津一帶‘空穴來風’,有所謂自治運動。一在平津者有教育界(宣言見上星期日《大公報》),其他各界雖未宣言,居心無二。這個宣言,初簽名者數十人,到了第二天,幾有千人,這才是民意的負責表示。宣言中指明這是破壞國家領土完整的陰謀”。上還言論的背景是A.國共兩黨開始合作抗日B.日本制造盧溝橋事變,開始全而侵華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抗日救亡擴展為群眾運動D.工、農、兵、學、商各界形成全民族抗戰的浪潮C【高考真題】【2019·天津高考】中國共產黨發表宣言,“對于日寇對我國的領上侵略和內政干涉,表示激烈的反抗”,號召大家團結起來,抵抗日寇侵略和蔣介石政府的壓迫,“勇敢地與蘇維埃政府和東北各地抗日政府一起,組織全中國統一的國防政府”。這反映了A.日本全面侵華導致了民族危機加深B.國共兩黨有合作抗日的意愿C.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基礎初步奠定D.中共主張建立民主聯合政府D

二、全民族抗戰1、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過程①1935年華北事變后,中共發表《八一宣言》,號召停止內戰,一致對外。②1935年紅軍到達陜北后,通過瓦窯堡會議確立了建立統一戰線的方針。③1936年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④1937年“七·七”事變后,中共發表通電,要求兩黨合作,加快了合作步伐。⑤“八·一三”事變后,國民政府發表自衛宣言,表示抗戰;中共武裝開始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統一戰線進入到實施階段。⑥1937年9月,國民黨公布了中共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終形成。國家利益制約國共兩黨關系【知識梳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特點①具有廣泛的民族性。統一戰線中不僅包括無產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②沒有一個統一的正式的組織機構,也沒有一個為國共兩黨所共同承認和正式公布的政治綱領。③國共兩黨都有自己的政權和軍隊,中共領導的軍隊和抗日根據地是民族統一戰線的中心支柱。④統一戰線內部始終存在著兩條不同的抗戰路線。【歸納總結】【辨析比較】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與革命統一戰線的比較相同點:1、都是各階級組成的廣泛的統一戰線;2、都以國共合作為基礎;3、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4、統一戰線都因國民黨反動派而破壞。不同點:1、廣泛性和復雜性。革命統一戰線是無產階級、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革命聯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除四大階級以外,還包括蔣介石為首的親英美派,大資產階級和其他愛國人士,具有更大廣泛性。廣泛性決定復雜性,集中表現為統一戰線內部始終存在著兩條不同的抗戰路線,始終存在兩黨矛盾和斗爭。2、獨立性。革命統一戰線是黨內合作,有統一的組織形式和政治綱領,政權和軍隊基本上由國民黨掌握;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黨外合作,無雙方共同遵守的共同綱領和固定的組織形式,中共有自己獨立的軍隊和政權。(兩個政權、兩支軍隊是最突出特點)3、長期性。革命統一戰線由于國民黨右派的叛變而中途破裂;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盡管存在著矛盾和斗爭,但在中共的努力維護下,堅持到了抗戰的全面勝利。4、國際環境有利復雜。革命統一戰線得到共產國際和蘇聯的幫助支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線的一部分,獲得廣泛同情和支持,但由于英美在較長時間內對日綏靖政策,一定程度上也助長了蔣介石對日妥協的傾向。【高考真題】【2018·浙江高考·16】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早在1937年8月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所作的決定中就明提出:今天爭取抗戰勝利的中心關鍵,是使“抗戰發展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戰"。這次會議是A.遵義會議B.瓦窯堡會議

C.洛川會議D.中共七大C(1)南京大屠殺:1937年12月,日軍攻陷南京后,進行了持續六周的燒殺劫掠,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有30萬人以上。(2)殖民統治:1、政治上:實行“以華治華”方針,扶植傀儡政權、推行“奴化教育”。2、經濟上:實行“以戰養戰”方針,對占領區大肆進行野蠻的經濟掠奪,壟斷淪陷區工礦、金融、交通業。實行“糧食統制”,強行“征購”和“配給”。強迫青壯年到日本和中國東北做苦力。3、對敵后抗日根據地的“掃蕩”、“三光”政策?!局R梳理】三、日軍的侵華罪行日軍進入南京中華門日軍占據中央銀行的大金庫南京下關長江邊尸體堆積的場面第六慰安所墻面上的標語隨軍轉移的婦女被殺害的兒童和絕望的家屬

侵華日軍松井石根所部于1937年12月13日攻陷南京后瘋狂殺戮,血染古城。使30萬以上的南京市民和放下武器的軍人慘遭屠殺;1/3的街道和建筑物被焚毀;同時,還制造了2萬起左右的強奸事件;進行了大規模的搶劫。

——張憲文主編《南京大屠殺重要文證選錄》日軍實施細菌攻擊作戰,造成290多個市縣旗鼠疫、霍亂、傷寒等疫病爆發,致使中國237萬余人患病,其中死亡約65萬人?!度毡厩秩A細菌戰研究報告》“婦女遭受的苦難最為深重。婦女不論老幼,都逃脫不了被強暴的命運。我們從下關派出運煤車,到南京的大街小巷和附近村莊中抓回許多婦女。然后我們將每個婦女分配給15-20名日本士兵,任由他們奸淫凌辱?!薄毡抉v南京第114師團的一名士兵田所耕三【史料解讀】(3)重慶大轟炸: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日軍對戰時陪都重慶進行了長達五年半的戰略轟炸和無差別轟炸。(4)踐踏國際公法:建立731細菌部隊實施細菌戰。(5)強征隨軍性奴隸:推行“慰安婦”制度約20萬中國女性遭受蹂躪。這是日本侵略者違反人道主義違反國際法則的政府犯罪行為。轟炸重慶日軍做活人實驗三、日軍的侵華罪行【知識梳理】“以華制華”和“以戰養戰”

“以華制華”,指日本帝國主義在侵華戰爭中收買和培植漢奸、特務等親日勢力,利用他們在中國制造內部分裂,達到其侵略和控制中國的目的??谷諔馉幦姹l后,日本帝國主義一方面利用國民黨中的汪派親日分子,另一方面也利用國民黨中的蔣派力量牽制中國共產黨。

“以戰養戰”就是“運用中國的物質力量來征服中國”,對占領區實行殘酷的經濟掠奪,搜刮中國的人力、物力資源,用以供給侵略戰爭的需要,補充國力的不足。據統計,駐華北、華中侵華日軍在1939年的自給率分別達到36%和41%,1940年分別達到45%和75%。由此可見,日軍對中國的掠奪是極其瘋狂的?!靖拍罱庾x】“三光”政策和囚籠政策“三光”政策,是指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者為了摧毀抗日根據地而實施殺光、燒光、搶光的暴行。“不問男女老幼,應全部殺死;所有房屋,應一律燒毀;所有糧秣及物資,其不能帶走的,亦一律燒毀”。其目的是消滅抗戰軍民的生存條件,使抗日武裝失去民眾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支援。日軍在敵后抗日根據地造成了無數慘案,給中國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了極大損失。囚籠政策是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者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抗日武裝和抗日根據地實行消滅和“掃蕩”的一種軍事政策。該政策于1939年由日本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多田駿提出,即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碉堡為鎖,輔以封鎖溝(墻),從敵占區向抗日根據地構成一個個網狀的囚籠,在囚籠內實行壓縮包圍,以束縛根據地軍民的抗日活動,逐個加以摧毀,達到消滅抗日力量的目的??谷崭鶕剀娒駝t采用靈活的游擊戰術進行反制?!靖拍罱庾x】靖國神社是位于日本東京的一座神社,奉明治天皇之諭而建。該神社供奉自明治維新時代以來為日本戰死的士兵及軍屬,大多數是在日本侵華戰爭(1931一1945)及太平洋戰爭(1941一1945)中陣亡的日軍官兵,包括14位經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的甲級戰犯。2015年4月21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參拜神社。2021年4月21日,日本首和菅義偉以“內閣總理大臣”的名義,參拜神社,8月15日,前首和安倍晉三參拜神社?!局R拓展】日本靖國神社之罪惡【高考真題】【2020·浙江高考】據戰犯供詞及日方資料,1940年下半年日軍細菌部隊所生產的“副傷寒”70公斤、“霍亂”50公斤、“鼠疫跳蚤”5公斤,都被運到南京去使用;10月,日軍細菌部隊在浙江寧波、金華、衢縣等地實施細菌攻擊,對中國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結合所學,指出下列項中與之相關的是①日軍在中國土地上研制細菌和化學武器②731部隊是日軍侵華的細菌部隊③日軍慘無人道地在中國進行活體試驗④日軍所為公然違反國際公法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D【四、全民族抗戰】1、正面戰場的抗戰正面戰場:正面戰場是中國控制的連片國土與日軍侵華推進線上日控區對峙交戰而形成的戰場。在這個戰場上作戰的中國軍隊主要是國民黨軍隊,因此一般稱其為國民黨正面戰場。核心觀點:在抗戰的防御階段,國民黨的正面戰場是抗戰的主要戰場,進入相持階段,敵后戰場成為主要戰場。(1)戰略防御——國民黨【知識梳理】1937年8~11月淞滬會戰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為中國民族工業內遷爭取了時間1937年9~11月忻口、太原會戰八路軍取得平型關大捷,取得抗戰以來的首次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忻口會戰歷時近一個月,是抗戰初期華北戰場規模最大、戰斗最激烈的一次戰役1938年1~5月徐州會戰李宗仁指揮的臺兒莊戰役取得抗戰以來的最大勝利1938年6~10月武漢會戰武漢會戰是抗戰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武漢、廣州失守后,抗戰進入戰略相持階段(1)戰略防御——國民黨【知識梳理】如何評價國民黨正面戰場抗戰?自1937年7月到1945年8月的8年中,中華民國政府軍發動大型會戰26次,重要戰斗1117次,小型戰斗28931次。陸軍陣亡、負傷、失蹤3211419人??哲婈囃?321人,毀機2468架。海軍艦艇損失殆盡。國民黨先后有74名將軍戰死在沙場,其中佟麟閣、趙登禹、張自忠等8名上將;吳克仁中將、馮安邦中將等32名中將;鄒紹孟少將、王鳳山少將等32名少將。

抗戰初期,抗戰比較努力,是防御階段的主戰場,廣大官兵也表現出勇敢頑強的精神,粉碎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企圖,為持久抗戰奠定了基礎??箲鸷笃?,雖然“消極抗日”,但還是繼續抗日,沒有向日投降,并組織了如三次長沙會戰,鼓舞了士氣,對抗戰的最終勝利起到了不可抹滅的作用。從總體上說除個別戰役之外,中國打的都是敗戰。①客觀上:敵我力量懸殊,日本準備充足,中國倉促應戰。②主觀上:指導方針錯誤,國民政府走片面抗戰路線,單純依靠政府和軍隊抗戰?!締栴}探究】1941年12月,發生第三次長沙會戰。中國軍隊殲滅大批日軍,最終取得會戰勝利。該戰役是珍珠港事件爆發后,盟軍與日軍交戰的首場戰役勝利,對國內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2)戰略相持——國民黨長沙會戰【知識梳理】

(1)洛川會議(1937):

會議強調要打倒日本帝國主義,關鍵在于實行全面抗戰路線(即人民戰爭路線);必須堅持統一戰線中無產階級的領導權,在敵人后方發動游擊戰爭,在國民黨統治區發動抗日群眾運動。2、敵后戰場的抗戰

(2)1938年,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

背景:抗戰初期,國民黨內的親日派散布“亡國論”,國民黨內的親英美派,宣揚“速勝論”。內容:為了駁斥“亡國論”和“速勝論”,向全國人民指出抗日戰爭的正確道路。依靠廣大的民眾,進行“持久戰”?!局R梳理】【四、全民族抗戰】八路軍、新四軍按照中共中央的戰略部署,建立了多個鞏固的敵后抗日根據地,開展地道戰、地雷戰等多種形式的游擊戰爭。敵后戰場的開辟,戰略上配合了正面戰場作戰,牽制了在華日軍一半以上的兵力。(3)敵后戰場的開辟敵后抗日根據地:主要指1937年到1945年即全面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控制下的地區?!皵澈蟆敝饕高@些根據地絕大部分位于敵人(日軍)的后方;“抗日”則指明了這一時期根據地存在的目的和主要的作戰任務?!局R梳理】【四、全民族抗戰】比較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區別與聯系戰場國民黨正面戰場中共敵后戰場領導階級蔣介石集團代表的大地主大資產階級中國共產黨為代表的無產階級階級利益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代表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戰場范圍國民黨統治區敵后建立根據地路線只單純依靠政府和軍隊的片面抗戰路線依靠人民的全面抗戰路線作戰方式以陣地防御戰為主的正規戰獨立自主的游擊戰戰略地位在戰略防御階段起主導作用,是抗戰主戰場抗戰初期配合正面戰場,抗戰后期成為抗戰的主戰場聯系兩個戰場相互依存、互相協同、互相配合的關系,都是全民族抗戰的重要組成部分,都為中華民族的抗戰作出了重要貢獻,不應該割裂與對立起來【問題探究】革命根據地:特指1927年至1937年,中國共產黨控制下的地區。由于這一時期,大部分革命根據地都建立了蘇維埃政權,所以又被稱作“蘇區”(蘇維埃區域的簡稱)。敵后抗日根據地:主要指1937年到1945年,即全面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控制下的地區?!皵澈蟆敝饕高@些根據地絕大部分位于敵人(日軍)的后方;“抗日”則指明了這一時期根據地存在的目的和主要的作戰任務。解放區:指人民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控制下的區域,以區別于國民黨統治的區域(“國統區”)?!竞诵母拍铌U釋】1.積極開展抗日宣傳。2.中國共產黨組織領導淪陷區的工人以怠工、罷工等斗爭形式,破壞日軍掠奪中國資源實行“以戰養戰”的部署。3.利用日偽矛盾發動群眾斗爭,打擊日本殖民統治秩序。(4)淪陷區的斗爭2、敵后戰場的抗戰【知識梳理】【四、全民族抗戰】【隨堂檢測】1938年4月,日本陸軍部在制訂武漢會戰作戰計劃時,原準備由日本華北方面軍一部沿平漢線南下,與日本華中方面軍夾擊武漢。后考慮到華北地區八路軍頻繁出擊而導致“治安不良”,難以抽出兵力,從而放棄了華北方面軍沿平漢線南下參加武漢會戰的計劃。這說明(

)A.日軍全面侵華初期計劃不夠周密B.敵后戰場由此成為日軍進攻重點C.世界戰局變動影響了日軍侵華方針D.中共抗戰給予正面戰場戰略支持D1.背景: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后,日軍圖謀以“囚籠政策”消滅敵后抗日根據地。2.概況:1940年下半年,八路軍以破襲日軍華北交通線為主要目標,發動一次大規模的進攻作戰。3.意義:團大戰取得重大戰果,打破了日軍“囚籠”;敵后戰場逐漸成為全國抗戰的主戰場。(5)百團大戰【知識梳理】【四、全民族抗戰】【高考真題】(2023·湖北高考·17)八路軍在華北的戰略展開,大體上經歷了三個階段:太原失守以前,八路軍主要是以游擊戰和游擊運動戰直接在戰役上配合友軍作戰,以少部兵力進行發動群眾和組織群眾武裝的工作;太原失守以后,八路軍各師主力分別在晉察冀、晉東南、晉西北和晉西南開展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爭;1938年4月以后,八路軍實行大幅度分兵,向河北、豫北平原、山東、冀熱邊和綏遠等華北廣大敵后區域發展游擊戰爭,開辟了廣大的敵后戰場。——摘自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歷史》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八路軍在華北戰略展開的意義。(6分)【參考答案】有利于配合正面戰場抗戰;開辟了眾多敵后抗日根據地;創造完善了游擊戰爭的作戰模式。(6分)八路軍為何能在險惡的環境中扎根并壯大?堅定的信念和意志與當地民眾建立起血肉相連、生死與共的聯系(2023·湖北高考)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華北敵后抗日根據地的分布特征,并分析敵后抗戰的戰爭形式以“游擊戰”為主的原因。(8分)【參考答案】原因:整體上敵強我弱的形勢;山川、河流密布,有利于游擊戰爭;日軍集中兵力進攻正面戰場,敵后敵人力量較為薄弱;有效地依靠民眾的配合和支持?!緟⒖即鸢浮糠植继卣鳎悍植急姸?;以延安為領導中心的抗日根據地群;分布在日軍力量薄弱的城鄉之處;從山區到平原都有分布;根據地點、線、面結合。(6)國民黨消極抗日,積極反共

1941年1月,國民黨頑固派突襲圍剿“新四軍”,制造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引發了中共和民主人士宋慶齡、何香凝等的抗議。共產黨堅持抗戰、團結、進步的方針,從政治上堅決打退國民黨的反共高潮?!局R梳理】【四、全民族抗戰】1.軍事上:堅持敵后抗日游擊戰爭,不斷鞏固和擴大抗日民主根據地。2.政治上:堅決打退國民黨的反共高潮;陜甘寧邊區精兵簡政,(提高了主力部隊的戰斗力;增強了政府機關的行政效能;減輕了人民的負擔。)以“三三制”為原則開始實行“普遍、自由、直接、平等”的選舉制度,其他敵后抗日根據地,也實行民主選舉。3.經濟上:實行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提高了農民抗日和生產的積極性;同時也有利于聯合地主階級一致抗日。),同時開展大生產運動,建設成效顯著(使根據地渡過了嚴重的經濟困難,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7)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主根據地建設【知識梳理】【高考真題】【2018·全國高考Ⅱ卷·30】美國記者曾生動地記述抗日根據地:“如果你遇見這樣的農民——他的整個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罵……你真正把他作為一個人來對待,征求他的意見,讓他投票選舉地方政府……讓他自己決定是否減租減息。如果你做到了這一切,那么,這個農民就會變成一個具有奮斗目標的人?!边@一記述表明,抗日根據地(

)A.農民的抗日熱情得到激發B.廢除了封建土地制度C.國民革命的任務得以實現D.排除了國民黨的影響A

[史料解讀]

20世紀30年代,日本帝國主義加緊對華侵略。在這種情況下,國共兩黨為了實現團結抗日,都先后調整自己的內外政策,爭取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1936年7月22日,黨中央發出了《中央關于土地政策的指示》,規定對地主沒收土地財產后,“仍分給其耕種份地,及必需的生產工具”。1937年2月10日,黨中央發出《中共中央給中國國民黨三中全會電》,宣布“停止沒收地主土地之政策,堅決執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之共同綱領”。1937年5月,黨中央宣布將土地政策改為減租減息政策。減租減息是黨在民族戰爭條件下解決農民土地問題的戰略選擇。通過減租減息,地租被限制在37.5%以下,利息在1分或1分半以下,多年的欠租欠債也免交停付,因而提高了農民的生產興趣,進一步激發了廣大農民的抗日熱潮,廣大農民紛紛拿起了武器,積極參軍參戰,保衛家鄉,保衛根據地,保衛減租減息的斗爭成果?!幾粤直撕?、張敏《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的土地政策》(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調整土地政策的原因及其特點。(10分)特點∶具有強烈的民族性;依據國內外形勢變化逐步形成;效果顯著。(4分)原因∶日本侵華加劇,民族矛盾日益成為主要矛盾;國共兩黨調整內外政策,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逐步建立;中國共產黨團結各階層抗戰的需要。(6分,任答三點即可)

[史料解讀]

20世紀30年代,日本帝國主義加緊對華侵略。在這種情況下,國共兩黨為了實現團結抗日,都先后調整自己的內外政策,爭取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1936年7月22日,黨中央發出了《中央關于土地政策的指示》,規定對地主沒收土地財產后,“仍分給其耕種份地,及必需的生產工具”。1937年2月10日,黨中央發出《中共中央給中國國民黨三中全會電》,宣布“停止沒收地主土地之政策,堅決執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之共同綱領”。1937年5月,黨中央宣布將土地政策改為減租減息政策。減租減息是黨在民族戰爭條件下解決農民土地問題的戰略選擇。通過減租減息,地租被限制在37.5%以下,利息在1分或1分半以下,多年的欠租欠債也免交停付,因而提高了農民的生產興趣,進一步激發了廣大農民的抗日熱潮,廣大農民紛紛拿起了武器,積極參軍參戰,保衛家鄉,保衛根據地,保衛減租減息的斗爭成果。——摘編自林彼壕、張敏《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的土地政策》(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調整土地政策的意義。(6分)有利于根據地政權建設,取得民主民族革命的勝利;對今天的土地政策提供有益的借鑒。有利干團結各階層,共同反抗日本侵略調動了農民的生產和革命積極性

1.原因:

兵器生產企業主要分布在容易受敵攻擊東部地區;抗戰爆發后,絕大多數兵工企業原所在地相繼淪陷。2.目的:為了保存國防實力,爭取抗戰最后勝利3.過程:第一階段為1937年9月至11月,大多遷往武漢;第二階段為1937年12月至1938年11月,大多遷往西南、西北地區;第三階段為1939年至1940年,只搬遷了四家,遷移地址絕大多數在重慶、巴縣一帶。4.意義:對于保存民族工業,改變大后方的工業結構和布局,發展大后方的經濟,支援抗戰的軍需民用,穩定中華民族抗戰決心,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都起了重要作用??箲饡r期企業內遷【知識梳理】

(1)概況:華北、華東各著名高校師生帶著大量書籍和實驗設備遷到西南、西北大后方。(2)影響:①保存了中國高校教育資源,保留了學術的火種;②改變地區文化教育的不均衡狀況,推動了西南、西北地區教育事業;③學校對于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社會風俗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抗戰時期高校的內遷【知識梳理】(1)海外華人華僑:1、建立抗日團體,在華僑社會中進行抗日動員與組織工作2、捐資輸財,從經濟上援助祖國抗戰3、回國投效,從人力上援助祖國抗戰4、維護祖國抗戰大局,促進國際反日、反法西斯聯合陣線的形成5、抗擊日寇入侵,投身太平洋戰爭3、東方主戰場【知識梳理】【四、全民族抗戰】【四、全民族抗戰】(2)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1)背景:(3)表現: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中國戰場協助和配合了盟軍作戰,中國參與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謀劃和指揮,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的東方主戰場。(2)標志:1942年初,以中、美、英、蘇4國為首的26個同盟國家在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1943年11月,中、美、英政府首腦在埃及開羅舉行會議,通過《開羅宣言》,決定了對日作戰以及戰后處分日本的基本策略,規定日本竊取的中國領土必須歸還中國。3、東方主戰場【知識梳理】(3)國外戰場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國外戰場——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時間:1942——1945年原因:目的:1941年日軍進犯東南亞各國。1942年初,日軍由泰國、緬甸北上侵入云南。為確保滇緬公路這條國際交通線。中國遠征軍救出被圍英軍七千多人;1945年初,在英美軍隊配合下,中國遠征軍擊敗侵緬日軍。打通了中國西南與外界運輸大通道,支撐著中國抗日戰場全部戰略物資以及大后方的經濟供應。戰果:【四、全民族抗戰】【知識梳理】【五、抗戰勝利】1、中共七大背景目的地點時間主要內容意義系統地總結中國革命的基本經驗,為徹底打敗日本侵略者、建設新中國做準備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抗日戰爭即將勝利毛澤東作《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提出黨的政治路線: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中共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新民主主義國家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選舉產生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央委員會,使全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達到了空前的團結。為中共領導人民爭取抗戰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奠定了基礎。1945年4一6月,延安【知識梳理】【五、抗戰勝利】2、進程蘇聯對日宣戰,次日進入中國東北,與中國軍民一道,消滅日本關東軍8月8日舉行投降簽字儀式9月2日美國先后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8月6日和9日日本無條件投降8月15日臺灣光復10月25日19451945194519451945◎日本投降簽字儀式現場【知識梳理】【五、抗戰勝利】3、特點持久性民族性雙重性雙戰場雙路線以弱勝強是所有法西斯戰場中開始最早、結束最晚的戰場。是第一次全民族有組織的自衛戰爭,以國共合作為基礎,包括全國各階級、各民族的一場民族戰爭。斗爭性質看既是反法西斯戰爭,又是民族解放戰爭。敵后戰場和正面戰場并存。兩個戰場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貫穿始終。全面抗戰路線和片面抗戰路線并存。是中國人民近百年來第一次取得反帝斗爭的完全勝利。【知識梳理】【五、抗戰勝利】4、原因(1)正義性的反侵略戰爭:這是中國民族革命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兩重性質的進步的和正義的戰爭,(2)全民族抗戰:抗日戰爭是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全民族抗戰,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民族的凝聚力。(3)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倡導和建立,到全面抗戰路線的制定;從敵后根據地的建立和抗日游擊戰爭的開展,都突出了中國共產黨在抗戰勝利中的關鍵作用。(4)兩大戰場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堅持到抗戰勝利,成為中國抗日戰爭的突出特點。(5)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相互配合: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形成和作戰的相互協調,蘇美對日作戰是中國抗戰決勝的有力配合。【歸納總結】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問題探究】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1)中國共產黨是抗日戰爭的最早宣傳者、動員者和最堅決的抗擊者。九一八事變后,中共中央連續發表宣言,嚴歷譴責日本侵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發表《對日戰爭宣言》。(1941.12.9,中華民國政府對日宣戰)

(2)中國共產黨是倡導和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凝聚者。1935年8月中共中央發表“八一宣言”,號召“停止內戰,一致日”。1935年12月,召開的瓦窯堡會議制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新策略,在中國共產黨的感召下,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3)中共提出并堅持實行全面抗戰路線和持久戰戰略總方針,是奪取抗戰勝利正確方向的引領者。

(4)中共開辟的廣大敵后戰場和領導的人民抗日武裝,是堅持抗戰和奪取抗戰勝利的決定性力量。【問題探究】【五、抗戰勝利】5、意義(1)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人民一百多年來第一次取得反對外來侵略斗爭的完全勝利。(2)洗雪了民族恥辱,大大增強了全國人民的民族自尊性和自信心,為民主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堅實的基礎。(3)它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4)推動了世界民族解放運動,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成為中華民族由危亡走向振興的歷史轉折點。(戰后中國收回了臺灣、廢除了部分不平等條約、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知識梳理】全民族的抗日戰爭正面戰場的抗戰敵后戰場的抗戰東方主戰場抗日戰爭的勝利淞滬會戰(1937年8月13日—11月中旬)太原、忻口會戰(1937年9月—11月初):平型關大捷徐州會戰(1938年1月—5月):臺兒莊大捷武漢會戰(1938年10月)第三次長沙會戰正面戰場的意義敵后戰場的開辟敵后戰場的抗戰:發動百團大戰敵后抗日根據地的鞏固:政治上、經濟上、軍事上敵后戰場的作用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形成:《聯合國家宣言》《開羅宣言》中國的貢獻和影響: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進程、原因、特點、意義、影響日本侵華原因、過程、軍國主義罪行戰時內遷(工業、高校)【中國的敦刻爾克大撤退】華僑的援助【知識總結】【重難點突破】

抗日戰爭的特點1.民族性:抗日戰爭是以國共合作為基礎,包括了全國各階級、各階層、各民族的一場民族戰爭。2.雙重性:從斗爭性質決定,既是反法西斯戰爭,又是民族解放戰爭,具有雙重性。3.兩個戰場并存:國民政府組織的正面戰場和共產黨開辟的敵后戰場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貫穿始終。在抗戰防御階段,正面戰場抗擊了侵華日軍的主要兵力,從戰略上掩護了敵后戰場的開辟。4.中國共產黨在抗戰后期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5.以弱勝強:中國人民近百年來第一次取得反帝斗爭的完全勝利。6.持久性:是反法西斯戰爭中開始最早、結束最晚的戰場?!疚?、抗戰勝利】6、影響(1)政治民主化層面:抗日戰爭為中國民主制度的發展,在客觀上提供了條件。①在民族生存受到日本侵略嚴重威脅的時候,中國共產黨和其他政治派別先后發出了開放民主的聲音,盡管南京國民政府開放的民主十分有限,但是前所未有的。②以中國共產黨為代表的進步力量逐步發展壯大,在其領導的敵后抗日根據地,基層政權的普遍選舉制和抗日民主政權中的“三三制”原則,表明中國社會出現了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新民主主義社會的雛形,為中國的政治民主化積累了經驗。(3)經濟層面:①國民政府在戰時建立起了戰時體制,在工業結構的調整等方面都表現出了現代化因素。尤其是沿海工業的內遷,改變了中國西部工業落后的狀況。②中國共產黨在敵后根據地實行減租減息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的物質生活,階級構成的比例也由此發生變化,為后來的土地改革準備了條件。(4)民族精神層面:促進了全體中華民族的覺醒。在愛國主義旗幟的召喚下,中華民族煥發出強大民族精神,支撐抗戰取得最終勝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