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明德講堂中國文化||道法自然第1頁,共53頁。
項羽、李廣受“千古傳誦”的原因?
第2頁,共53頁。
第3頁,共53頁。
第4頁,共53頁。
第5頁,共53頁。
第6頁,共53頁。
第7頁,共53頁。
第8頁,共53頁。
第9頁,共53頁。
項羽、李廣受“千古傳誦”的原因?
第10頁,共53頁。
馬遠《寒江獨釣圖》》,只畫了漂浮于水面的一葉扁舟和一個在船只上獨坐垂釣的漁翁。他身體略前傾,全神貫注,或許此時正有魚兒咬鉤?由于釣者坐在船的一端,故爾船尾微微上翹。四周除了寥寥幾筆的微波之外,幾乎全為空白。然而,就是這片空白表現出了煙波浩渺的江水和極強的空間感,更突現出一個"獨"字,襯托了江上寒意蕭瑟的氣氛,從而更加集中地刻畫了漁翁專心于垂釣的神氣,也給欣賞者提供了一種渺遠的意境和廣闊的想象余地。這真是"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第11頁,共53頁。
第12頁,共53頁。
第13頁,共53頁。我常以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為是愚氓舉出了智者。我常以為是懦夫襯照了英雄。我常以為是眾生度化了佛祖。
——史鐵生第14頁,共53頁。馮友蘭先生曾說:“老子所說的‘道’,是‘有’與‘無’的統一,因此它雖然是以‘無’為主,但是也不輕視‘有’,它實在也很重視‘有’,不過不把它放在第一位就是了。老子第二章說‘有無相生’,第十一章說‘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shānzhí)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yǒu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這一段話很巧妙地說明‘有’和‘無’的辯證關系。一個碗或茶盅中間是空的,可正是那個空的部分起了碗或茶盅的作用。房子里面是空的,可正是那個空的部分起了房子的作用。如果是實的,人怎么住進去呢?”
(《老子哲學討論集》第117頁)第15頁,共53頁。
李約瑟博士說:“中國如果沒有道家,就像大樹沒有深根一樣。”
第16頁,共53頁。道家的創始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末期,他的生平已很難考證。“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姓李氏也,名耳,字伯陽,謚聃,周守藏室之史也”“或曰,老萊子亦楚人也。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與孔子同時云。”——司馬遷·《史記·老子傳》第17頁,共53頁。元·趙孟頫《老子像》(故宮博物院藏)老子標準像第18頁,共53頁。老子《道德經》:
五千言韻文,八十一章,文約義豐。語錄體,文字工整,被譽為一部哲學詩。
內容博大精深,涵蓋天地,包羅萬象,涉及宇宙本體、天地演化、萬物生育、人生修養、治國用兵各個領域,但皆有一條主線貫通其中,這就是自然無為的法則。
充滿思辨,是一部訓練思維的奇書。第19頁,共53頁。社會理想:
小國寡民政治主張:
絕圣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忘情寡欲、絕學無憂、見素抱樸、無為而治第20頁,共53頁。關于“道”的內涵:
①
道是世界的本原。
②
“道”是作用于萬事萬物的產生、發展與消亡的客觀規律。
③
“道”是一種神秘的境界。偉大、淵深,玄妙,朦朧恍惚。④道是人類行為的準則。
第21頁,共53頁。道家思想核心(一)核心:“道”
1、道可道,非常道。(第一章)
2、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二章)
第22頁,共53頁。
2、莊子:
(前360?——前280?)
名周,宋之蒙(河南商丘)人,嘗為蒙之漆園吏。《莊子》共33篇,具有宏大之美。
道家學派的繼承者,認為現實社會:“竊鉤者誅,竊國者諸侯。”
敝屣富貴,淡泊名利,清靜無為,追求遺世獨立、追求絕對的自由(第23頁,共53頁。迷失的自我囚執的世界險峻的人心虛妄的價值“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苶(nie,2,疲憊)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可不哀耶!”——《齊物論》世俗之人都急于追逐身外之物,固執于世俗的價值,成為物質的奴隸、思想的奴隸、集團的奴隸,同時也成為自己的奴隸。莊子的哲學精神——探尋家園第24頁,共53頁。“探尋精神家園”的原因——人的異化囚執的世界連綿的戰爭:蝸角之爭:“有國于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于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尸數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莊子·則陽》:險惡的社會政治環境:莊子認為人活在世上,猶如“游于羿之彀(gou,4,弩射程所及的范圍)中”,到處充滿危險。
第25頁,共53頁。“探尋精神家園”的原因——人的異化險峻的人心“凡人心險于山川,難于知天”——《列御寇》人心排下而進上,上下囚殺,……其熱焦火,其寒凝冰。“——《在宥》虛妄的價值“同于己者為是之,異于己者為非之。”——《寓言》“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莊子·胠篋(qie,4)》不同的事物可以有不同的價值標準,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價值取向。但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以自己的價值標準為核心,以種種主觀的價值判斷強加于人,對別人的價值選擇橫加干涉。統治者和儒墨所提倡的禮法制度與仁義道德,實質上是維護社會等級秩序和宗法制度的工具,是鉗制人的本性和自由的枷鎖,但卻被打扮為社會的普遍道德準則和唯一正確的價值選項。第26頁,共53頁。
《莊子》
《莊子》一書,今存篇,分為,是莊子所作,
和,學術界認為是他人偽作。文筆,想象,氣勢。
《莊子》善于虛構,大多是寓言作品,“寓真于誕,寓實于玄(深奧、玄妙)”。想象豐富,多用夸張、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從文學價值方面講,《莊子》一書展現出的浪漫主義才力,更為后世稱道和借鑒。魯迅先生說:"其文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漢文學史綱要》)郭沫若說:"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國古代哲人中,實在是絕無僅有。"(《莊子與魯迅》)也有人稱他的作品是"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
33內篇7波瀾壯闊雜篇11外篇15奇特豐富汪洋恣肆第27頁,共53頁。心靈的追求之歌
《逍遙游》
《逍遙游》
是《莊子》中的代表作品,列于《內篇》之首。逍遙游的意思,是指無所依賴、絕對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莊子生活在一個社會矛盾極其復雜的時代,他追求自由的心靈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絕對自由的境界里尋求解脫。第28頁,共53頁。聽課文朗讀注意紅色字的讀音蜩蟬舂糧蟪蛄大椿斥鴳泠然萬仞蓬蒿
tiáochōnghuìgūchūnchìyànlíngrènhāo北冥鯤鵬摶遷徙坳堂草芥夭閼決起míngkūntuánxǐàojièèxuè第29頁,共53頁。翻譯下面文段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譯文:北海有一條魚,它的名稱叫做鯤。鯤的大,不知道它有幾千里。鯤變化成鳥,鳥的名稱叫做鵬。鵬的背,不知道它有幾千里。奮起而飛,它的翅膀就像天邊的云彩。第30頁,共53頁。翻譯下面文段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譯文:這只鳥,海動風起時就將遷往南方。南海就是大自然的水池.《齊諧》是記載怪異的.《齊諧》中的話說:“當鵬遷往南海時,振翅拍水,水浪遠達幾千里。它乘著旋風環旋而上幾萬里的高空,憑借著六月的大風離開了北海。”山野的霧氣,空中的塵埃,都是生物用氣息吹拂的結果。第31頁,共53頁。翻譯下面文段天之蒼蒼,其正色也?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譯文:天色深藍,是它的真正顏色嗎?還是因為天高地遠而看不到它的盡頭呢?鵬從高空往下看,也不過這樣罷了。再說如果水的積聚不深厚,那么它負載大船就沒有力量。倒一杯水在堂上低洼的地方,那么就只能用小草做它的船,放上一只杯子在它上面就著地了,是水太淺而船太大的緣故。風的積聚如果不大,那么它承載巨大的翅膀就沒有力量。第32頁,共53頁。翻譯下面文段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而后乃今將圖南。所以鵬飛上幾萬里的高空,風就在它的下面,然后才能乘風;背負著青天,沒有什么能阻礙它,然后才打算往南方飛。第33頁,共53頁。翻譯下面文段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翻譯:蟬和學鳩嘲笑鵬說:“我一下子起飛,碰到榆枋樹木就停下來,有時如果飛不上去,就掉在地上罷了。哪里用得著飛上數萬里的高空再往南飛呢?”到郊郊野去的人,只須準備一天三餐,回來時肚子還是飽的;到百里外去的人,頭天晚上就要搗米準備干糧;到千里遠處去的人,要用幾個月來儲積糧食。這兩只小動物又知道什么呢?第34頁,共53頁。四-1、歸納第一段段意:鵬鳥奮飛:必須憑借強大的風力。水霧塵埃:要靠氣息相吹。萬物都有所待;大舟無力:因為積水不深。都沒有絕對自由。杯水膠地:因為水淺舟大。蜩鳩嘲鵬:不知自己“所待”。遠行所待:備糧,越遠所待越多。根據上面分析,可以歸納首段段意如下:闡明世間萬事萬物,大至鵬鳥,小至塵埃,它們的活動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第35頁,共53頁。鯤鵬(大)形體:幾千里、垂天之云變化:神速飛行:壯觀活動范圍:水擊三千里、扶搖而上九萬里----六月之息第36頁,共53頁。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山野的霧氣,空中的塵埃,都是大自然中各種生物(用)氣息吹拂所致。----水霧塵埃:要靠氣息相吹。第37頁,共53頁。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譯文:這只鳥,海動風起時就將遷往南方。那南海,是天然形成的大海。《齊諧》是記載怪異事情的書.《齊諧》上記載說:“當鵬遷往南海時,振翅拍水,激起幾千里的波濤。它乘著旋風環旋飛上幾萬里的高空,它憑借著六月的大風離開了北海。”山野中的霧氣,空中的塵埃,都是生物用氣息相吹拂的結果。理解:寫鵬鳥南飛有所待,并以“野馬”“塵埃”做比較,表明世間五萬物都有所待。第38頁,共53頁。天之蒼蒼,其正色也?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
譯文:天色深藍,是它的真正顏色嗎?還是因為天高地遠而看不到它的盡頭呢?鵬從高空往下看,也不過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樣罷了。況且水積聚得不深,那么它負載大船就沒有力量。倒一杯水在堂上低洼的地方,那么就只能用小草做它的船,放上一只杯子就貼地了,這是水淺而船太大的緣故。風的積聚得不夠大,那么它承載巨大的翅膀就沒有力量。第39頁,共53頁。
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而后乃今將圖南。
譯文:所以鵬飛上幾萬里的高空,那風就在它的下面,然后它才能憑風而行;鵬背負著青天,沒有什么能阻礙它,然后才打算向南方飛行。理解:為了強調鵬鳥“有所待”,作者連用大舟漂浮有待深水,草芥杯水就能負載兩個比喻,說明鵬鳥要高飛九萬里必須憑借大風,必須有遼闊的天空才能圖謀南行。第40頁,共53頁。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如?
譯文:蟬和學鳩嘲笑鵬說:“我一下子起飛,碰到榆枋樹木就停下來,有時如果飛不上去,落在地上說是了。哪里用得著飛上數萬里的高空再往南飛呢?”到郊外去的人,只須準備一天三餐,回來時肚子還是飽的;到百里外去的人,頭天晚上就要搗米準備干糧;到千里遠處去的人,要用幾個月來儲積糧食。這兩只小動物又知道什么呢?第41頁,共53頁。理解:反駁蜩蟬與學鳩,說明這兩種動物也有所待。蜩與學鳩,飛不高,行不遠,卻自以為得到逍遙,從而嘲笑鵬鳥高飛遠行的壯舉。作者以行路備糧的比喻進行反駁:“適莽蒼者”“適百里者”“適千里者”的備糧各有不同是因為行程遠近不一樣。鵬鳥、蜩蟬學鳩體形不一樣,因而憑借的風力不一樣。蜩與學鳩認識不到自己與鵬鳥的差異和自身的“所待”,反而嘲笑鵬鳥南飛,實在可笑。第42頁,共53頁。疏通、翻譯課文第二段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譯文:小智慧不了解大智慧,壽命短的不了解壽命長的。憑什么知道它是這樣的呢?見了太陽就死的“朝菌”,不知道一月的時間變化;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蟪蛄”,不知道一年的時光,這就是壽命短的。楚國的南邊有冥靈這種樹,以五百年為一個春季,五百年為一個秋季;遠古時代有一棵大椿樹,以八千年為一個春季,八千年為一個秋季,這就是壽命長的。可是彭祖如今獨自以長壽聞名于世,一般人與他相比,不是很可悲嗎?
理解:這里運用“小知”與“大知”、“大年”與“小年”的不同,進一步強調說明人在認識上的大小區別。在莊子看來,萬物既然都有所待,有要人為地以小比大,這本身就是可悲的。這里實際上是承接上段蜩蟬與學鳩嘲笑鵬鳥一事展開議論的。第43頁,共53頁。
湯之問棘也是已。窮發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云氣,負青天,然后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此大小之辯也。
譯文:湯問政于棘也是這種情況。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有一個黑色的深海,那是大自然的水池。那里邊有一條魚,它的身子有幾千里寬,沒有人知道它有多么長,它的名字叫作鯤。有只鳥,它的名字叫作鵬,鵬的背像泰山,雙翅展開說像天邊的云,鵬乘著旋風環旋飛上數萬里的高空,穿過云氣,背負青天,然后向南飛翔,
將要到南海去。斥鴳嘲笑它說:“它將要到哪里去呢?我飛騰起來,不過十幾尺高就落下來,在蓬蒿之間自由自在地飛翔,這也就是飛的最高限度了,而它將要飛到哪里去呢?”這就是大和小的區別。理解:這里引用湯詢問棘的一段話,是再次對前文談到的“小知”與“大知”、“小年”與“大年”的區別的印證。在篇章上,與第一段照應。第44頁,共53頁。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數數然也。雖然,猶有未樹也。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數數然。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
譯文:所以那些才智足以勝任一個官位,品行順合一方百姓、道德符合君主心意、能力足使國人信任的人,他們看待自己,其實也是這樣的。宋榮子尚且嗤笑這四種人。再說全社會的人都稱贊宋榮子,他卻并不因此而更加勤勉;全社會的人都責難他,他也并不因此而更加沮喪。(這是因為他)能認清自我表現與外物的分別,能辨明榮辱的界限,至此而止了。他在世上,沒有拼命追求什么。即使這樣,還是沒有樹立起來的最高境界。列子乘風而行,飄然輕巧,十五日后返回。他對于招財納福的事沒有拼命追求。這雖然不用步行,但還是要憑借風力。至于順應天地萬物的本性,把握六氣的變化,而在無邊無際的境界里遨游的人,他們還憑借什么呢?所以說:至人無自我,神人無功利,圣人無名聲。第45頁,共53頁。無己:忘掉自我,不受外物的束縛達到恬淡自適的境界。無功:去掉功名利祿之心,不汲汲追逐外物。無名:忘懷榮辱得失,褒貶任人。
第46頁,共53頁。
莊子釣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內累矣!”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涂中。”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于涂中。”鄙棄功名利祿,心性淡薄,追求身心自由。47第47頁,共53頁。莊周夢蝶
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莊子·齊物論》)48第48頁,共53頁。鼓盆而歌
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與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莊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概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考英語總復習系統復習成績基石八上第6講Unit4-6省公開課一等獎百校聯賽賽課微課獲獎課件
- 新疆農業大學《國際貿易實務雙語》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新疆維吾爾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2025屆數學三下期末教學質量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2025至2031年中國禮品收音機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新疆職業大學《輕化工程專題講座雙語》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邢臺市南和縣2024-2025學年數學五年級第二學期期末統考模擬試題含答案
- 2025-2030年中國LCD行業風險預測及投資前景規劃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OTDR光時域反射儀行業發展規劃分析及投資風險評估報告
- 甘肅省蘭州市西固區重點達標名校2024年中考數學全真模擬試題含解析
- 25年公司、項目部、各個班組安全培訓考試試題附解析答案可打印
- 金屬熱處理工(初級工)職業技能認定考試題庫(含答案)
- 臨床管道的風險管理
- 團員發展紀實簿
- 2024年山東省青島市中考生物試題(含答案)
- 記憶有方 過目不忘 課件
- 落實《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制定的實施方案
- 湖南省城鎮排水管道非開挖修復更新技術標準(發布稿)
- 民用無人機操控員執照(CAAC)考試復習重點題及答案
- 完整版:美制螺紋尺寸對照表(牙數、牙高、螺距、小徑、中徑外徑、鉆孔)
- 2024年幼兒園園務工作總結參考范文(4篇)
- 信創的基礎知識培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