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七節(jié)文言文簡答題1學習任務一2學習任務二目錄3鞏固訓練4課時演練在文言文閱讀中,設置簡答題,意在引導考生注重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歸納以及對內容的概括分析。該題型的設計可以更好地導向教學,加強考生對文言文學習備考中“文”的重視,進一步破除文言文學習就是疏通文意、掌握文言知識的弊端,而讓考生將更多的時間用在對文言文內容的理解上,這樣可以更好地實現(xiàn)文化繼承的核心素養(yǎng)能力考查。因此,對這種題型要予以充分重視。學習任務一突破文言文簡答題“三題型”(本欄目對應學生用書P245)題型一原因分析、推斷題這類題要讀懂文本,深入了解事實真相和來龍去脈,重點是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和所包含的深層意義,在此基礎上經過獨立思考進行回答。〔解題技巧〕解答原因分析、推斷題的“三步驟”第一步,厘清答題角度。既是問原因,結果肯定在題干中出現(xiàn)。既有結果,那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有主要原因也有次要原因,有外在原因也有內在原因,有表層原因也有深層原因。答題的關鍵點自然在于自身原因,兼及客觀原因、外在原因、深層原因。另外,如果涉及文章自身,自然要關注文章的思路、結構及手法等方面。第二步,在文中尋找原因相關文句時,對于要點較集中的說理文字(尤其是長句子),特別要分清層次,提取關鍵詞語轉換為答案。第三步,在形成初步答案后可以用因果法驗證,一是可以檢查原因與結果之間是否合理;二是看看答案表述是否與結果保持一致,必要時可以調整答案表述形式。〔典例剖析〕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古大將之才,類出天授。然其臨敵制勝也,要皆先識兵勢虛實,而以避實擊虛為百戰(zhàn)百勝之法。文士家作文,亦何獨不然?蓋意乘間則巧,筆翻空則奇,局逆振則險,詞旁搜曲引則暢。雖古今名作如林,亦斷無攻堅摭實硬鋪直寫而其文得佳者。故一題到手,必靜相其神理所起止。由實字勘到虛字,更由有字句處勘到無字句處。既入其中,復周索之上下四旁焉,而題無余蘊矣。及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務于他人所數(shù)十百言未盡者,予以數(shù)言了之,及其幅窮墨止,反覺有數(shù)十百言在其筆下。又于他人數(shù)言可了者,予更以數(shù)十百言,排蕩搖曳而出之,及其幅窮墨止,反覺紙上不多一字。如是又何慮文之不理明辭達、神完氣足也哉!此則所謂避實擊虛之法也。大將軍得之以用兵,文人得之以作文,縱橫天下,有余力矣。(節(jié)選自《聊齋佚文輯注》)文中先說“予以數(shù)言了之”,后說“予更以數(shù)十百言,排蕩搖曳而出之”,二者并不矛盾,請說說理由。因為二者都是“避實擊虛”的為文之道的具體表現(xiàn)。對他人已作過的詳盡論述,自己要在簡而言之中另有新意。對別人論述中的未言及之處,自己就該充分地寫出獨到的見解來。[解析]第一步,明確要求。此題要求說明二者并不矛盾的原因。第二步,明了分析過程。文本所談內容:以兵家術語來闡述為文之道。“予以數(shù)言了之”與“予更以數(shù)十百言,排蕩搖曳而出之”兩者表面上矛盾,實際上只要疏通文意,就能想到這“詳人所略,略人所詳”正是為文之道的根本。第三步,匯總信息,歸納整理。明了二者之間的關系后,用恰當?shù)恼Z言闡釋出來即可。題型二形象(內容)概括題這類題要根據(jù)題目的要求從文本中篩選出有效信息,經過分析、概括,整合成新的語句,體現(xiàn)新的思維成果。這種題型一般是據(jù)事求理,根據(jù)人物的具體言行概括其思想行為特征。(1)題干對概括多有限制,如概括“為人處世”“為學”的特點,概括“精神特質”等,故先要吃透這一要求。(2)表明“特點”的詞語有的隱藏在字里行間,需要細摳文字提取,有的需要對具體言行加以提煉,對此,一定要選擇一個較貼切的詞語,而且這樣的詞語要在平時多積累。如求學方面:勤奮刻苦,嚴謹博學。治官方面:待民寬厚,不畏豪強。為將方面:勇猛沉著,善于謀略等。(3)“特點”豐富,多點概括。〔典例剖析〕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李)廣行無部伍、行陳,就善水草舍止,人人自便,不擊刁斗以自衛(wèi),莫府省約文書;然亦遠斥候,未嘗遇害。程不識正部曲、行伍、營陳,擊刁斗,士吏治軍簿至明,軍不得休息;然亦未嘗遇害。不識曰:“李廣軍極簡易,然虜卒犯之,無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樂,咸樂為之死。我軍雖煩擾,然虜亦不得犯我。”然匈奴畏李廣之略,士卒亦多樂從李廣而苦程不識。臣光曰:《易》曰:“師出以律,否臧兇。”言治眾而不用法,無不兇也。李廣之將,使人人自便。以廣之材,如此焉可也;然不可以為法。何則?其繼者難也,況與之并時而為將乎!夫小人之情,樂于安肆而昧于近禍,彼既以程不識為煩擾而樂于從廣,且將仇其上而不服。然則簡易之害,非徒廣軍無以禁虜之倉卒而已也!故曰“兵事以嚴終”,為將者,亦嚴而已矣。然則效程不識,雖無功,猶不敗;效李廣,鮮不覆亡哉!(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漢紀》)從全文看,為什么李廣“如此焉可也”,卻又“不可以為法”?(用自己的話回答)
第一問:①李廣才氣高;②士卒樂于為他獻身。第二問:①后繼者難以為繼;②與他同時的將領因軍心受擾難以治軍;③軍隊無法對付敵人的突然襲擊。[解析]第一步,明確要求。此題設計頗具匠心,它點到了全文的要害,即既然李廣治軍如此寬松,而士兵卻“咸樂為之死”,那為何“不可以為法”呢?顯然文中另有深意。第二步,分析,概括,整合。可從原文中找到相關的句子進行歸納。根據(jù)“如此焉可也”緊承“李廣之將,使人人自便”“以廣之材”幾句,可知原因:①咸樂為之死;②李廣才氣高。“不可以為法”的原因:①其繼者難也;②況與之并時而為將乎;③無以禁虜之倉卒而已也。題型三觀點評析題這類題要求對文中的某個人物、某件事情、某種做法、某個關鍵句的意義或某篇文章的語言特點等內容進行分析評價。要答好此類題就必須依據(jù)原文,從實際出發(fā),對原文內容進行辯證地思考和客觀地評價。這類題難度較大,它要求在分析概括文意的基礎上,對文中的人、事作出評價,闡明理由。答好它,要把握兩個關鍵點:一是準確把握原文意思,尤其是題干涉及的關鍵文字,弄清楚事件的始末、人物的言行等。二是基于文本做中肯的分析、評價,分析、評價不要脫離原文,發(fā)表看法要實事求是,不要武斷。就答案構成來講,它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看法、觀點,要求鮮明、準確、簡潔;另一部分是闡明理由,要求結合文字,理由充分。〔典例剖析〕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半野園者,故相國陳公說巖先生之別墅也。相國既沒,距今十有余年,園已廢為他室。而其中花木之薈萃,足以娛目;欄檻之回曲,足以卻暑雨而生清風;樓閣之高迥,足以挹西山之爽氣,如相國在時也。庚戌之春,余友杭君大宗來京師,寓居其中。余數(shù)過從杭君,因以識半野園之概。而是時,杭君之鄉(xiāng)人有陳君者,亦寓居于此。已而陳君將之官粵西,顧不能忘情于此園,令工畫者為圖,而介杭君請余文以為之記。夫天下之山水,攢蹙累積于東南,而京師車馬塵囂,客游者往往縈紆郁悶,不能無故土之感。陳君家杭州,西子湖之勝甲于天下。舍之而來京師,宜其有不屑于是園者;而低徊留連之至不忍以去,則陳君于為官,其必有異于俗吏之為之己。雖然,士當貧賊,居陋巷,甕牖繩樞自足也;間至富貴之家,見樓閣欄檻花木之美,心悅而慕之。一日得志,思以逞其欲,遂至朘①民之生而不顧,此何異攻摽劫奪之為者乎?然則,陳君其慕為相國之業(yè)而無慕乎其為國,可也!(節(jié)選自劉大櫆《半野園圖記》)【注】①朘(juān):剝削。“一日得志,思以逞其欲,遂至朘民之生而不顧,此何異攻摽劫奪之為者乎?”你對這句話的思想意義有何評價?不要置民生于不顧,這在當時和現(xiàn)在都有積極意義;“得志”的“志”,從歷史的角度講,有一定的局限性。[解析]第一步,明確要求。此題要以辯證的眼光分析評價文中主要觀點的思想意義,既要肯定其合理性,又要能看出其局限性。第二步,理解文意。先要理解語句所要表達的意義,然后再評價。第三步,辯證思考和客觀評價。作者在文中最后一段推測了陳君畫半野園的目的不是羨慕富貴,而是告誡讀書人不要貪圖享受,并希望自己達到半野園主人的功業(yè),這種思想觀點在當時社會是比較少見的,是一種進步思想。(本欄目對應學生用書P248)第一步,審題干,看要求,找到對應區(qū)域。文言文閱讀主觀題,題目會就文中的某一個情節(jié)內容,或某一個人物的思想品質、性格特點進行分析概括。明確題目要求后,要迅速在原文中找到對應答題區(qū)域,細讀文本內容,然后進行概括。學習任務二概括分析文言文主觀題答題“四步驟”〔典例剖析〕……乾道四年,盜連起湖湘,棄疾悉討平之。遂奏疏曰:“夫民為國本,而貪吏迫使為盜。欲望陛下深思致盜之由,講求弭盜之術,無徒恃平盜之兵。申飭州縣,以惠養(yǎng)元元為意,有違法貪冒者,使諸司各揚其職,無徒按舉小吏以應故事,自為文過之地。”詔獎諭之。……(節(jié)選自《宋史?辛棄疾傳》)辛棄疾認為導致百姓為盜的原因是什么?提出了怎樣的建議?請簡要說明。原因:貪官污吏對老百姓的壓迫盤剝。建議:①告誡各級官員要善待安撫百姓,不能一味靠軍隊對付老百姓;②各級官員要切實履職盡責,嚴懲貪贓違法者,不能文過飾非。[解析]主觀概括題經常通過傳主的語言,來確定人物的思想主張、行事風格。第二步,扣文本,細思量,讀懂原文是王道。文言文閱讀的主觀題,只要懂得文意,回答起來不算難。但問題是不少考生讀不懂文章,在形成答案時一臉茫然。說一千,道一萬,讀不懂原文也白搭。“讀懂”是王道。也許也正是這道題的初衷,重點考查是否“讀懂”。簡單的文言段落還容易理解,遇到難一點的閱讀障礙時,要注意勾連前后文的情節(jié)內容加以推斷分析。從邏輯上推理,從情節(jié)上推斷,從事理上分析,從側面人物的表現(xiàn)上揣測,從選擇題對文意的理解,多方面來找到正確的理解。不能只盯一點,不顧全篇,腦子轉不過彎來。〔典例剖析〕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與布政使周干、參政葉春巡視南畿、浙江。初,夏原吉治水江南還,代以左通政趙居任,兼督農務。居任不恤民,歲以豐稔聞。成祖亦知其誣罔。既卒,左通政岳福繼之,庸懦不事事。仁宗監(jiān)國時,嘗命概以御史署刑部,知其賢,故有是命。是年八月,干還,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惡,而福不任職。宣宗召福還,擢概大理寺卿,與春同往巡撫,南畿浙江設巡撫自此始。(節(jié)選自《明史?熊概傳》)宣宗升任熊概為大理寺卿的原因是什么?①前幾任官員在江南治水無功,不體恤百姓,還有的欺騙皇上每年都上報說豐收。②熊概以御史之銜代理刑部事務,仁宗知道他賢能。③有關部門多任用非人,當?shù)睾缽娝烈庾鲪海栏S植还苁隆解析]要弄清宣宗升任熊概為大理寺卿的原因,就要梳理文中所發(fā)生的事情。(1)洪熙元年正月,熊概以原官與布政使周干、參政葉春巡視南畿、浙江。(2)起初,夏原吉治水江南還,左通政趙居代任夏原吉官職,兼督農務。趙居任不體恤民情,“歲以豐稔聞。成祖亦知其誣罔”,向宣宗謊報豐收,宣宗知道趙居任說的是謊言。(3)趙居任死后,左通政岳福接任,而岳福也不是個好官,“庸懦不事事”,平庸懦弱,不務政事。(4)“仁宗監(jiān)國時,嘗命概以御史署刑部,知其賢,故有是命”。(這是仁宗任命熊概的理由之一)(5)布政使周干回到朝廷,說有關部門多任用非人,當?shù)睾缽娝烈庾鲪海栏S植还苁隆⒁陨显蛘希贮c作答即可。第三步,細梳理,抓關鍵,注意條分縷析。文言文主觀題分值為3分,得分點多為兩至三個。作答時要有踩準得分點的意識,用小序號①②③標明。然后依據(jù)文段內容,對照題目要求,仔細閱讀,條分縷析,概括出兩到三點內容。〔典例剖析〕……人之所喻,由其所習,所習由其所志。志乎義,則所習者必在于義,所習在義,斯喻于義矣。志乎利,則所習者必在于利,所習在利,斯喻于利矣。故學者之志,不可不辨也。誠能深思是身,不可使之為小人之歸。其于利欲之習,怛焉為之痛心疾首。專志乎義而日勉焉,博學、審問、慎思、明辨而篤行之。由是而進于場屋①,其文必皆道其平日之學、胸中之蘊,而不詭于圣人。由是而仕,必皆供其職,勤其事,心乎國,心乎民,而不為身計,其得不謂之君子乎!……(節(jié)選自陸九淵《白鹿洞書院論語講義》)【注】①場屋:科舉考試的地方,又稱科場。朱熹請陸九淵將講稿寫成《白鹿洞書院論語講義》,作為學子必讀之文。從節(jié)選內容看,怎樣做才能成為文中所說的利國利民的君子呢?請簡要概括。①要志向高遠,追求道義。②要善于反省,時時勉勵。③在志向高遠、善于反省的基礎上,要言行一致,身體力行。這樣就能成為文中所說的利國利民的君子。[解析]作答此題,需要找到原文,逐條概括。“人之所喻,由其所習,所習由其所志。志乎義,則所習者必在于義,所習在義,斯喻于義矣”,這就是說,要志向高遠,追求道義;“志乎利,則所習者必在于利,所習在利,斯喻于利矣”,這是說舍棄利欲。這是第一層意思。“誠能深思是身,不可使之為小人之歸”,這就是說,要善于反省,時時勉勵。這是第二層意思。“專志乎義而日勉焉,博學、審問、慎思、明辨而篤行之”。這一句在文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在“專志手義”“日勉”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到“博學、審問、慎思、明辨而篤行之”,強調的是“篤行”,在志向高遠、善于反省的基礎上,要言行一致,身體力行。第四步,依原文,得觀點,轉換成自己的語言文言文主觀題與文言文翻譯題雖都是考查對文意的理解。但不同的是,文言文翻譯一定要忠于原文,貼近原文逐字逐句譯出;文言文主觀題在文言文翻譯的基礎上,既要忠于原文但又不能照搬原文,也不能只是簡單的翻譯原句,需要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歸納概括。同是對文意的理解,文言文主觀題考查層次高于文言文翻譯題,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對文意的梳理與概括。答題時可以引用原文,但不能簡單翻譯。〔典例剖析〕……度奏:“病在腹心,不時去,且為大患。不然,兩河亦將視此為逆順。”會唐鄧節(jié)度使高霞寓戰(zhàn)卻,它相揣帝厭兵,欲赦賊,鉤上指。帝曰:“一勝一負,兵家常勢。若兵常利,則古何憚用兵耶?雖累圣亦不應留賊付朕。今但論帥臣勇怯、兵強弱、處置何如耳,渠一敗便沮成計乎?”(節(jié)選自《舊唐書?裴度傳》)朝廷討伐蔡州叛軍不利,群臣請求停止用兵,裴度主戰(zhàn),皇帝支持裴度是什么原因?勝敗是兵家常事,自古用兵沒有常得勝的;不能因為一次失敗就中止原來的計劃。[解析]這段話意思是:裴度上奏說:“這是腹心之病,不及時除去,將要釀成大害。不這樣做的話,兩河也將看我們如何處理而決定是叛逆還是臣服。”適逢唐鄧節(jié)度使高霞寓戰(zhàn)敗退卻,其他宰相猜測皇帝已厭倦用兵,準備赦免賊人,試探皇上的旨意。皇帝說:“一勝一負,是兵家常事。如果用兵常常得勝,那么古人為什么害怕用兵呢?而幾朝圣王也不至于把這些賊人留給我了。今天只議論將帥的勇怯、兵勢的強弱、處置是否得當,哪能因一次失敗就中止原定的計劃呢?”作答此題,需要在理解皇帝所說的話的意思基礎上,將這段話轉換成自己的語言,把握皇帝說話內容的精神實質:勝敗是兵家常事,不能因一次失敗就改變原來的計劃。1.紹圣時期呂希哲為何“但守本秩”,請結合文本分析。【與題目對應原文區(qū)域】會紹圣黨論起,御史劉拯論其進不由科第,以秘閣校理知懷州。中書舍人林希又言:“呂大防由公著援引,故進希哲以酬私恩。凡大防輩欺君賣國,皆公著為之唱;而公著之惡,則希哲導成之,豈宜污華職。”于是但守本秩,俄分司南京,居和州。(節(jié)選自《宋史?呂公弼傳》)【答案】當時黨論興起,御史劉拯認為呂希哲不是科舉出身;中書舍人認為呂大防等人欺君賣國的事與呂希哲有關,故不能提拔呂希哲。【參考譯文】正逢紹圣時期黨論興起,御史劉拯說他不是科舉出身做官,因此以秘閣校理身份擔任懷州知州。中書舍人林希又說:“呂大防由呂公著提拔,所以推薦呂希哲來報答私恩。凡是呂大防等人欺君賣國的事,都是呂公著帶頭做的;而呂公著的罪惡,是由呂希哲誘導而成的,他不能玷污榮華的官職。”于是只能維持本來官級,不久分司南京,住在和州。2.右司諫賈易詆毀朝廷大臣,將要被嚴厲責罰,呂公著為何替他說情?請簡要說明。【與題目對應原文區(qū)域】右司諫賈易以言事訐直詆大臣,將峻責,公著以為言,止罷知懷州。退謂同列曰:“諫官所論,得失未足言。顧主上春秋方盛,慮異時有進諛說惑亂者,正賴左右爭臣耳,不可豫使人主輕厭言者也。”眾莫不嘆服。(節(jié)選自《宋史?呂公著傳》)【答案】為了不讓國君輕易厭惡敢說話的人。因為皇上還年輕,需要直言規(guī)勸國君的臣子,以防有人諂媚惑亂皇上。【參考譯文】右司諫賈易因言事攻擊別人短處直接詆毀朝廷大臣,將要被嚴厲責罰,呂公著替他說話,僅降為懷州知州。(呂公著)退朝對同事說:“諫官對問題的議論,對與不對不值得說。但皇上還年輕,擔心今后有人進諛說惑亂,正要依賴左右諍臣,不能預先讓國君輕易厭惡敢說話的人。”眾人沒有不嘆服的。3.文天祥為什么不聽友人勸阻,仍然入衛(wèi)京師?請簡要說明。【與題目對應原文區(qū)域】事聞,以江西提刑安撫使召入衛(wèi)。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內地,君以烏合萬余赴之,是何異驅群羊而搏猛虎。”天祥曰:“吾亦知其然也。第國家養(yǎng)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無一人一騎入關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義士將有聞風而起者。義勝者謀立,人眾者功濟,如此則社稷猶可保也。”(節(jié)選自《宋史?文天祥傳》)【答案】①國家危急,卻無人應召。②以身報國,希望感召忠臣義士。【參考譯文】此事報到朝廷,(命令他)以江南西路提刑安撫使的身份率軍入衛(wèi)京師。他的朋友制止他說:“現(xiàn)在元兵分三路南下進攻,攻破京城市郊,逼近內地,你率領一萬多烏合之眾奔赴京師,這與驅趕羊群和猛虎搏斗有什么不同。”文天祥回答道:“我也知道是這么回事。但國家撫養(yǎng)培育臣民百姓三百多年,一旦有危急,征集天下的兵丁,沒有一人一騎入關,我對此深深地感到遺憾。所以不自量力,而以身殉國,希望天下忠臣義士將會有聽說此事后而奮起的。依靠仁義取勝就可以自立,依靠人多就可以促成事業(yè)成功,如果按此而行,那么國家就有保障了。”4.崔逞為何被太祖賜死?請簡要說明。【與題目對應原文區(qū)域】天興初,姚興侵司馬德宗襄陽戍,戍將郗恢馳使乞師于常山王遵,遵以聞。太祖詔逞與張袞為遵書以答。初,恢與遵書云“賢兄虎步中原”,太祖以言悖君臣之體,敕逞、袞亦貶其主號以報之。逞、袞乃云“貴主”。太祖怒曰:“使汝貶其主以答,乃稱貴主,何若賢兄也!”遂賜死。后司馬德宗荊州刺史司馬休之等數(shù)十人為桓玄所逐,皆將來奔,至陳留南,分為二輩,一奔長安,一歸廣固。太祖初聞休之等降,大悅,后怪其不至,詔兗州尋訪。獲其從者,問故,皆曰:“國家威聲遠被,是以休之等咸欲歸闕,及聞崔逞被殺,故奔二處。”太祖深悔之。逞之內徙也,終慮不免,乃使其妻張氏與四子留冀州,令歸慕容德,遂奔廣固。逞獨與小子頤在平城。及逞之死,亦以此為譴。(節(jié)選自《魏書?崔逞傳》)【答案】①太祖命令崔逞等人在寫給郗恢的回信中貶抑郗恢的君主,結果崔逞等人在信中稱其為“貴主”。②崔逞內遷時讓妻子與四個兒子留在冀州,歸附慕容德,只與小兒子留在平城。【參考譯文】天興初年,姚興侵犯司馬德宗的襄陽駐防軍城堡,戍將郗恢迅速派使者向常山王元遵請求援兵,元遵把這件事報告給太祖。太祖詔令崔逞與張袞替元遵寫信答復。起初,郗恢給元遵的信說,“賢兄稱雄中原”,太祖因郗恢言辭違背君臣體統(tǒng),敕令崔逞、張袞也貶抑他的君主的稱號來報復他。崔逞、張袞卻寫作“貴主”。太祖憤怒地說:“讓你回信貶抑他的君主,卻稱貴主,哪里比得上賢兄呢!”于是賜其自殺。后來司馬德宗的荊州刺史司馬休之等幾十人被桓玄驅逐,都打算來投奔太祖,到陳留以南,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奔向長安,一部分歸附廣固。太祖起初聽說休之等歸降,很高興,后來奇怪他們(怎么)沒有來,命令兗州刺史尋找。找到他們的隨從,問其緣故,都說:“國家的威名傳到遠方,因此休之等都想歸順朝廷,等到聽說崔逞被殺,所以投奔那兩處。”太祖很后悔。崔逞內遷時,擔心終究不能免禍,就讓他的妻子張氏與四個兒子留在冀州,讓他們歸附慕容德,于是投奔廣固。崔逞只與小兒子崔頤在平城。到崔逞被賜令自殺時,也以這作為罪過。5.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良臣、忠臣的特點。【與題目對應原文區(qū)域】征曰:“良臣,稷、契、咎陶是也。忠臣,龍逢、比干是也。良臣使身獲美名,君受顯號,子孫傳世,福祿無疆。忠臣身受誅夷,君陷大惡,家國并喪,空有其名。以此而言,相去遠矣。”帝深納其言,賜絹五百匹。(節(jié)選自《舊唐書?魏征傳》)【答案】良臣:做對國家、對君王、對自己都有益的事。忠臣:自身有美名,卻做了對國家、對君王、對自己都無益的事。【參考譯文】魏征說:“良臣是稷、契、咎陶那樣的人,忠臣是龍逢、比干那樣的人。良臣使自身獲得美名,君主得到光耀的稱號,子孫世代相傳,福祿無邊。忠臣自身遭禍被殺,君主陷于愚昧、兇暴的境地,國破家亡,只得到一個忠臣的空名。從這說來,忠臣、良臣相差就遠了。”太宗被魏征深深地打動,賜給魏征五百匹絹。6.有鑒于隋朝的傾覆,唐高祖李淵在進入長安之前采取了哪些措施來安撫關中民眾,邀買天下民心?【與題目對應原文區(qū)域】六月己卯,傳檄諸郡,稱義兵,開大將軍府,置三軍,開倉庫賑窮乏。所經隋行宮、苑御,悉罷之,出宮女還其家。甲子,高祖入京師,進封唐王。(節(jié)選自《新唐書?唐高祖》)【答案】①開倉救濟窮困百姓。②將所經之處隋帝行宮、園林禁苑,全部廢止。③放出宮女讓她們回家。【參考譯文】六月己卯日,高祖向各郡發(fā)布軍事文告,號稱是(禁暴救亂的)義兵,設置大將軍府,建立左、中、右三軍,開倉救濟窮困百姓,將所經過的隋帝行宮、園林禁苑,全部廢止,放出宮女讓她們回家。甲子,高祖進入京師,被封為唐王。(本欄目對應學生用書P543)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晉武帝泰始)五年春二月,帝有滅吳之志,以尚書左仆射羊祜都督荊州諸軍事,鎮(zhèn)襄陽。祜綏懷遠近,甚得江、漢之心,與吳人開布大信,降者欲去皆聽之,減戍邏之卒,以墾田八百余頃。其始至也,軍無百日之糧,及其季年,乃有十年之積。祜在軍,常輕裘緩帶,身不被甲,鈴閣①之下,侍衛(wèi)不過十數(shù)人。初,廣漢太守弘農王濬為羊祜參軍,祜深知之。祜兄子暨白:“濬為人志大奢侈,不可專任,宜有以裁之。”祜曰:“濬有大才,將以濟其所欲,必可用也。”更轉為車騎從事中郎。濬在益州,明立威信,蠻夷多歸附之。俄遷大司農,時帝與羊祜陰謀伐吳,祜以為伐吳宜藉上流之勢,密表留濬,復為益州刺史,使治水軍。咸寧二年冬十月,以羊祜為征南大將軍。祜上疏請伐吳,帝深納之。而朝議方以秦、涼為憂,祜復表曰:“吳平則胡自定,但當速濟大功耳。”議者多有不同,祜嘆曰:“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居七八。天與不取,豈非更事者恨于后時哉!”唯度支尚書杜預、中書令張華與帝意合,贊成其計。三年冬十二月,吳夏口督孫慎入江夏、汝南,略千余家而去。詔遣侍臣詰羊祜不追討之意,并欲移荊州。四年夏六月,羊祜以病求入朝,既至,帝命乘輦入殿,不拜而坐。祜面陳伐吳之計,帝善之。以祜病,不宜數(shù)入,更遣張華就問籌策。帝欲使祜臥護諸將,祜曰:“取吳不必臣行,但既平之后,當勞圣慮耳。功名之際,臣不敢居,若事了,當有所付授,愿審擇其人也。”十一月,羊祜疾篤,舉杜預自代。祜卒,帝哭之甚哀。南州民聞祜卒為之罷市巷哭聲相接吳守邊將士亦為之泣祜好游峴山襄陽人建碑立廟于其地歲時祭祀望其碑者無不流涕因謂之墮淚碑。(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晉滅吳》)【注】①鈴閣:將帥居住辦事的地方。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南州民聞祜卒/為之罷市/巷哭聲相接吳守邊將士/亦為之泣/祜好游峴山/襄陽人建碑立廟/于其地歲時祭祀/望其碑者無不流涕/因謂之墮淚碑B.南州民聞祜卒/為之罷市/巷哭聲相接/吳守邊將士亦為之泣/祜好游峴山/襄陽人建碑立廟于其地/歲時祭祀/望其碑者無不流涕/因謂之墮淚碑C.南州民聞祜卒/為之罷市/巷哭聲相接吳守邊將士/亦為之泣/祜好游峴山/襄陽人建碑立廟于其地/歲時祭祀/望其碑者無不流涕/因謂之墮淚碑D.南州民聞祜卒/為之罷市/巷哭聲相接/吳守邊將士亦為之泣/祜好游峴山/襄陽人建碑立廟/于其地歲時祭祀/望其碑者無不流涕/因謂之墮淚碑B【解析】“吳守邊將士”意思是吳國戍邊將士,名詞性短語,偏正結構,作句子的主語,不能與前面內容相連,排除A、C。“于其地”作“建碑立廟”的后置狀語,兩者不可斷開,排除D。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仆射,秦代始設官職,因秦重武以善射者掌事而命名;文中指尚書省的次官。B.季年,文中指第四年,古人用伯、仲、叔、季表示兄弟排行,“季”指第四。C.陰謀,文中指晉武帝與羊祜暗中謀劃;現(xiàn)多用作名詞,指暗中做壞事的計謀。D.輦,用人力推挽的車,秦以后唯天子才能乘輦;文中讓羊祜乘輦是一種禮遇。【解析】“文中指第四年”說法錯誤。季年指“晚年,末年”。B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羊祜在荊州安撫遠近百姓,對吳國軍民開誠布公講求信義,善待吳國降兵,重視墾田生產,使軍隊糧食豐盈,獲得軍民擁戴。B.有人以秦、涼地區(qū)的胡人可能成為隱患為由反對伐吳,羊祜認為只要快速行動成就滅吳大功,胡人就不足為慮,但仍然沒有說服眾人。C.晉武帝認可羊祜的伐吳之計,但當吳國的夏口督孫慎進犯江夏、汝南兩郡劫掠一千多家離去后,他仍然追究羊祜的不追討之過。D.羊祜殫精竭慮,積勞成疾,但他不貪圖滅吳之功,只是提醒晉武帝要謹慎選擇滅吳之后的治理者,并在病危之際舉薦杜預治理吳地。D【解析】“積勞成疾”“舉薦杜預治理吳地”說法錯誤,文中只說“羊祜以病求入朝”,并沒有說是“積勞成疾”;同時,文中說“羊祜疾篤,舉杜預自代”,這是羊祜病情嚴重后,舉薦杜預來代替自己的職務,并不是“舉薦杜預治理吳地”。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天與不取,豈非更事者恨于后時哉!【答案】上天賜給的東西如果不去拿取,這難道不讓經歷此事的人因為失去時機(或:在事后)而感到遺憾嗎!(2)以祜病,不宜數(shù)入,更遣張華就問籌策。【答案】因為羊祜有病,不便于多次上朝,晉武帝就又派張華去羊祜那里詢問伐吳的策略。5.羊祜“密表留濬”的原因有哪些?請結合原文簡要概括。【答案】①伐吳要借助益州是長江上游的地勢。②王濬在益州有威信,得民心。③王濬有大才,可重用。【參考譯文】(晉武帝泰始)五年(269)春季二月,晉武帝(司馬炎)有滅吳的志向,任命尚書左仆射羊祜為都督荊州諸軍事,鎮(zhèn)守襄陽。羊祜對荊州遠近百姓都加以安撫,深得長江和漢水流域百姓的歡心,對待吳國軍民開誠布公講求信義,投降的人想返回吳國,聽任他們離開,減少戍守、巡邏軍隊,并讓他們開墾八百多頃田地。他剛到荊州的時候,軍隊糧食不夠吃一百天,到了后期,積存的糧食能夠吃十年。羊祜在軍中,經常穿著輕便皮袍,衣帶寬松,不披鎧甲,在他居住的地方,侍衛(wèi)也不過十多人。當初,廣漢太守弘農人王濬擔任羊祜的參軍,羊祜十分了解他。羊祜哥哥家的兒子羊暨說:“王濬這個人志氣大,喜好奢侈,不能重用,應該限制他。”羊祜說:“王濬很有才能,如果滿足他的要求,一定可以任用。”又升王濬為車騎從事中郎。王濬在益州,很有威信,當?shù)厣贁?shù)民族都來歸附他。不久升任大司農,當時晉武帝與羊祜秘密商議征伐吳國,羊祜認為攻打吳國應當利用長江上游益州的地勢,秘密上表(請求)留王濬再任益州刺史,命令他訓練水軍。咸寧二年(276)冬季十月,任命羊祜為征南大將軍。羊祜上疏請求討伐吳國,晉武帝很贊同羊祜的意見。但當時朝廷大臣正在擔憂秦州、涼州地區(qū)的胡人,羊祜又上表說:“平定吳國后,胡人就安定了,現(xiàn)在應當迅速完成平定吳國的偉大功業(yè)。”朝中有很多人不同意羊祜的意見,羊祜嘆息說:“世上不如意的事情,十分中常占七八分。上天賜給的東西如果不去拿取,這難道不讓經歷此事的人因為失去時機(或:在事后)而感到遺憾嗎!”只有度支尚書杜預和中書令張華與晉武帝的意見相合,贊同羊祜的建議。咸寧三年(277)冬季十二月,吳國夏口督孫慎進犯江夏、汝南兩郡,劫掠一千家后離去。(晉武帝)下詔派遣侍衛(wèi)大臣責問羊祜為何不出兵追擊,并想將他調離荊州。咸寧四年(278)夏季六月,羊祜因病請求入朝,到了洛陽,晉武帝讓他乘輦車上朝,不用參拜就賜座。羊祜當面向晉武帝陳述伐吳的計謀,武帝很贊賞。因為羊祜有病,不便于多次上朝,(晉武帝)就又派張華去(羊祜那里)詢問伐吳的策略。晉武帝想使羊祜臥病統(tǒng)率眾將伐吳,羊祜說:“奪取吳國不用我親自出征,但在平定吳國之后,陛下應該慎重考慮。我不敢貪圖功名,如果滅吳大事完成,委派大臣去治理時,希望您慎重選擇合適人選。”十一月,羊祜病危,推薦杜預代替他。羊祜病死,晉武帝哭得很悲傷。荊州百姓聽說羊祜病逝,為他罷市,巷里哭聲不斷。就連吳國戍邊將士也為羊祜之死而流淚。羊祜喜好游覽峴山,襄陽百姓就在山上建廟立碑,每年定期祭祀,望著紀念碑的人無不流淚,所以人們稱這座碑為“墮淚碑”。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高宗建炎三年,辛未,兀術入建康。杜充叛,降金。癸酉,帝聞杜充敗,謂呂頤浩曰:“事迫矣,若何?”頤浩遂進航海之策,其言曰:“敵兵多騎,必不能乘舟襲我。俟其退去,復還二浙。彼出我入、彼入我出,此兵家之奇也。”帝然之,遂如明州。甲戌,韓世忠自鎮(zhèn)江退守江陰。是月,知徐州趙立聞詔諸路以兵勤王,乃將兵三萬趨行在。金人以兵邀于淮陰,立麾下勸立不如還保徐州,立奮怒,嚼其齒曰:“回顧者斬!”于是率眾徑進,與金人遇,轉戰(zhàn)四十里,至楚州城下。立中箭貫兩頰,口不能言,以手指麾諸軍,憩歇定,方拔箭出之。議者謂自燕山之役,南兵未有如此之鏖戰(zhàn)者。辛巳,金人攻常州,守臣周杞遣赤心隊官劉晏擊之;迎岳飛移屯宜興。盜郭吉聞飛來,遁入湖,飛遣王貴等追破之,盡降其眾。時兀術將趨杭州,遂進攻廣德軍。飛聞之,邀擊至廣德境中,六戰(zhàn)皆捷,擒其將王權。會金復遣兵攻常州,飛復追至,四戰(zhàn)皆捷。于是廣德無援,金人殺守臣張烈。乙酉,兀術自廣德過獨松關,見無戍者,謂其下曰:“南朝若以羸兵數(shù)百守此,吾豈能遽度哉!”遂犯臨安。守臣康允之棄城走,錢塘縣令朱蹕率弓手土軍,前路拒戰(zhàn),兩中流矢,猶奮勇而進,力竭死之。兀術聞帝在明州,遣阿里蒲盧渾帥精騎渡浙來追。己丑帝乘樓船次定海縣留范宗尹趙鼎于明州以待金使又謂張俊曰若能捍敵成功當加王爵呂頤浩奏令從官以下各從便去。帝曰:“士大夫當知義理,豈可不扈從!若然,則朕所至乃同寇盜耳。”于是郎官以下多從衛(wèi)。癸巳,帝舟次昌國縣。戊戌,金人犯越州,安撫使李鄴以城降,金人琶八守之。衛(wèi)士唐琦袖石伏道旁,伺其出擊之,不中,被執(zhí)。琶八詰之,琦曰:“欲碎爾首,我即死,為趙氏鬼耳。”琶八曰:“使人如此,趙氏豈至是哉!”又問:“李鄴為帥,尚以城降,汝何人,敢爾?”琦曰:“鄴為臣不忠,恨不得手刃之,尚言及斯人耶!”詬罵不少屈,琶八趣殺之,至死不絕口。(節(jié)選自《宋史紀事本末?金人渡江南侵》)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己丑/帝乘樓船次定海縣/留范宗尹趙鼎于明州以待/金使又謂張俊曰/若能捍敵成功/當加王爵/B.己丑/帝乘樓船次定海縣/留范宗尹趙鼎于明州/以待金使/又謂張俊曰/若能捍敵成功/當加王爵/C.己丑/帝乘樓船/次定海縣/留范宗尹/趙鼎于明州/以待金使/又謂張俊曰/若能捍敵成功/當加王爵/D.己丑/帝乘樓船/次定海縣/留范宗尹趙鼎于明州以待/金使又謂張俊曰/若能捍敵成功/當加王爵/【解析】“乘樓船”“次定海縣”是兩個動詞性短語,各自獨立,中間斷開,排除A、B;“范宗尹”與“趙鼎”是并列人名,中間稍作停頓,“金使”是“待”的賓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D。C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路,宋元時行政區(qū)域名,相當于現(xiàn)在的省。文中的“路”即是此意。B.勤王,多指君主的統(tǒng)治受到威脅而動搖時,臣子起兵救援。在文中,徐州知州趙立聽說朝廷下詔讓各地帶兵勤王,于是馬上率軍救援。C.辛巳,為天干地支之一,順序為第18個。天干地支可用于表示年、月、日、時,文中的“甲戌”“辛巳”“乙酉”都是用來紀年的。D.安撫使,古代官名,唐初主要負責巡視經過戰(zhàn)爭或受災地區(qū)。宋初沿用之后漸成為各路負責軍務治安的長官,以知州、知府兼任。【解析】“都是用來紀年的”錯,文中的“甲戌”“辛巳”“乙酉”采用的是天干地支紀日法。C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岳飛用兵如神,先在廣德境內攔截兀術大軍,六戰(zhàn)六勝;緊接著又在常州追擊金軍,四戰(zhàn)四勝,并活捉金將王權。B.臨安守將康允之見兀術率軍來犯,棄城逃跑,但錢塘縣令朱蹕英勇不凡,奮力抵抗,后因氣力用盡被殺。C.強盜郭吉聽說岳飛來到了宜興,逃入湖區(qū),岳飛派遣王貴等人追擊擊潰郭吉,郭吉的部下全部降服。D.唐琦暗殺琶八,失手被擒,盡管如此,琶八還是欽佩唐琦的勇敢,認為如果南宋人人都如此,不會淪落至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農業(yè)生物多樣性生物技術考核試卷
- 火力發(fā)電廠安全生產與應急預案考核試卷
- 微生物檢驗實驗設計應該考慮的因素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機修鉗工(技師)】模擬考試題及答案
- 消費金融資產質量管理與催收策略考核試卷
- 玩具制造業(yè)的綠色制造挑戰(zhàn)考核試卷
- 煉油廠設備安裝與調試的技術要求考核試卷
- 項目決策工具與技術的運用考核試題及答案
- 磷肥生產過程中的工藝安全評價考核試卷
- 電動機制造中的電機繞組技術創(chuàng)新考核試卷
- 危險化學品倉庫施工方案
- GB/T 44751-2024精細陶瓷滾動軸承球及滾子用氮化硅材料
- 輔警法律知識培訓課件
- 煤炭行業(yè)煤層氣開發(fā)與利用考核試卷
- 2024年8月CCAA注冊審核員OHSMS職業(yè)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基礎知識考試題目含解析
- 《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水利工程部分)
- 后所村城中村改造建設項目節(jié)能評估報告
- 中小學班主任工作指南
- DB35∕T 2174-2024 改良酸性土壤專用有機肥料通 用技術要求
- 北師大版數(shù)學五年級下冊《確定位置》課件教學課件
- 遼寧葫蘆島協(xié)作校2025屆高三第二次聯(lián)考生物試卷含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