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產xx噸真石漆項目研究報告_第1頁
年產xx噸真石漆項目研究報告_第2頁
年產xx噸真石漆項目研究報告_第3頁
年產xx噸真石漆項目研究報告_第4頁
年產xx噸真石漆項目研究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年產xx噸真石漆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規劃設計/投資方案/產業運營

報告摘要說明前兩年,由于開發商對真石漆產品了解不夠,為控制成本,盲目選擇低價產品,從而形成了對低價低檔產品的一種變相鼓勵。導致大批低端產品充斥市場。真石漆行業在長期的市場競爭和優勝劣汰中,市場上也出現了一個很明顯的矛盾——低端市場擁堵與高品質市場的空曠,這樣的情況明顯是真石漆行業發展的阻礙。如今大多數小型的真石漆企業存在規模較小、設備陳舊、產品單一、缺乏市場競爭力等明顯劣勢。而幾個國外大品牌不僅把控高品質消費者市場,在價位上也越來越具備競爭力,逐漸在向中低端市場滲入,對中小型真石漆企業而言,都是一場盛大的考驗。該真石漆項目計劃總投資22206.01萬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16553.05萬元,占項目總投資的74.54%;流動資金5652.96萬元,占項目總投資的25.46%。本期項目達產年營業收入48334.00萬元,總成本費用36845.32萬元,稅金及附加413.44萬元,利潤總額11488.68萬元,利稅總額13486.77萬元,稅后凈利潤8616.51萬元,達產年納稅總額4870.26萬元;達產年投資利潤率51.74%,投資利稅率60.73%,投資回報率38.80%,全部投資回收期4.08年,提供就業職位788個。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進一步發展,建筑涂料近年來突飛猛進,成為一個國家國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標志。真石漆作為一種重要的水性建筑涂料,不僅可以應用于特殊場合和特殊裝飾要求的內墻涂料,也是外墻保護和裝飾的重要組成部分。真石漆近年來在建筑市場蓬勃發展。其優點是工藝簡單,成本低,市場需求大。然而,從長遠來看,真石漆行業的競爭將變得越來越激烈。未來發展必須依靠技術升級,走出差異化產品開發,尋找高端市場空間。通過對主流真石漆在市場上實際應用的分析,真石漆還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需要在產品技術上進行逐項改進和完善。

年產xx噸真石漆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目錄

第一章項目總論第二章產業研究第三章主要建設內容與建設方案第五章土建工程第六章公用工程第七章原輔材料供應第八章工藝技術方案第九章項目平面布置第十章環境保護第十一章安全保護第十二章項目風險性分析第十三章項目節能情況分析第十四章項目實施安排第十五章投資分析第十六章項目經濟效益可行性第十七章項目招投標方案附表1:主要經濟指標一覽表附表2:土建工程投資一覽表附表3:節能分析一覽表附表4:項目建設進度一覽表附表5:人力資源配置一覽表附表6:固定資產投資估算表附表7:流動資金投資估算表附表8:總投資構成估算表附表9:營業收入稅金及附加和增值稅估算表附表10:折舊及攤銷一覽表附表11:總成本費用估算一覽表附表12:利潤及利潤分配表附表13:盈利能力分析一覽表

第一章項目總論

一、項目建設背景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進一步發展,建筑涂料近年來突飛猛進,成為一個國家國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標志。真石漆作為一種重要的水性建筑涂料,不僅可以應用于特殊場合和特殊裝飾要求的內墻涂料,也是外墻保護和裝飾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國內外用于外墻裝飾的材料主要有裝飾石材、玻璃幕墻、外墻飾面磚、鋁塑板、外墻涂料(包括天然石材涂料)等。前四種飾面材料的應用存在各種問題。近年來,中國城市化的發展使建筑業空前發展。城市住宅區、工業園區和大學城的興起為外墻涂料個行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隨著建筑節能的大力實施,利用輕質墻體材料提高建筑外圍結構的保溫性能已成為建筑節能的重要措施。為了提高建筑外部保護結構系統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必須使用低密度飾面材料,如外墻涂料。此外,隨著人們對全球環境和資源問題認識的加深,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建材行業發展的基本要求。天然石材涂料資源消耗低,易于施工和更新,無安全隱患,品種豐富,因此越來越多的外墻將采用涂料進行裝飾。天然石材涂料作為建筑外墻乳膠漆的亮點,是最活躍、發展最快的方向之一。二、報告編制依據1、《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第三版)。3、《建設項目經濟評價細則》(2010年本)。4、國家現行和有關政策、法規和標準等。5、項目承辦單位現場勘察及市場調查收集的有關資料。6、其他有關資料。三、項目名稱年產xx噸真石漆項目四、項目承辦單位xxx有限責任公司五、項目選址及用地綜述(一)項目選址方案項目選址位于某保稅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規劃電力、給排水、通訊等公用設施條件完備,建設條件良好。(二)項目用地規模項目總用地面積55821.23平方米(折合約83.69畝),土地綜合利用率100.00%;項目建設遵循“合理和集約用地”的原則,按照真石漆行業生產規范和要求進行科學設計、合理布局,符合規劃建設要求。六、土建工程建設指標項目凈用地面積55821.23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積32052.55平方米,總建筑面積82057.21平方米,其中:規劃建設主體工程55837.94平方米,項目規劃綠化面積6301.77平方米。七、產品規劃方案根據項目建設規劃,達產年產品規劃設計方案為:真石漆xxx單位/年。綜合考xxx有限責任公司企業發展戰略、產品市場定位、資金籌措能力、產能發展需要、技術條件、銷售渠道和策略、管理經驗以及相應配套設備、人員素質以及項目所在地建設條件與運輸條件、xxx有限責任公司的投資能力和原輔材料的供應保障能力等諸多因素,項目按照規模化、流水線生產方式布局,本著“循序漸進、量入而出”原則提出產能發展目標。八、投資估算及經濟效益分析(一)項目總投資及資金構成項目預計總投資22206.01萬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16553.05萬元,占項目總投資的74.54%;流動資金5652.96萬元,占項目總投資的25.46%。(二)資金籌措該項目現階段投資均由企業自籌。(三)項目預期經濟效益規劃目標項目預期達產年營業收入48334.00萬元,總成本費用36845.32萬元,稅金及附加413.44萬元,利潤總額11488.68萬元,利稅總額13486.77萬元,稅后凈利潤8616.51萬元,達產年納稅總額4870.26萬元;達產年投資利潤率51.74%,投資利稅率60.73%,投資回報率38.80%,全部投資回收期4.08年,提供就業職位788個。九、項目建設單位基本情況(一)公司概況本公司奉行“客戶至上,質量保障”的服務宗旨,樹立“一切為客戶著想”的經營理念,以高效、優質、優惠的專業精神服務于新老客戶。公司堅持誠信為本、鑄就品牌,優質服務、贏得市場的經營理念,秉承以人為本,賓客至上服務理念,將一整套針對用戶使用過程中完善的服務方案。undefined公司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總經理負責制,推行現代企業制度,建立了科學靈活的經營機制,完善了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項目承辦單位組織機構健全、管理完善,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機制,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依法獨立核算、自主開展生產經營活動;為了順應國際化經濟發展的趨勢,項目承辦單位全面建立和實施計算機信息網絡系統,建立起從產品開發、設計、生產、銷售、核算、庫存到售后服務的物流電子網絡管理系統,使項目承辦單位與全國各銷售區域形成信息互通,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及時反饋市場信息,為項目承辦單位的戰略決策提供有利的支撐。(二)公司經濟效益分析上一年度,xxx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2204.67萬元,同比增長13.84%(6346.15萬元)。其中,主營業業務真石漆生產及銷售收入為46608.80萬元,占營業總收入的89.28%。根據初步統計測算,公司實現利潤總額11487.31萬元,較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690.49萬元,增長率30.58%;實現凈利潤8615.48萬元,較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568.36萬元,增長率22.26%。十、主要經濟指標

主要經濟指標一覽表序號項目單位指標備注1占地面積平方米55821.2383.69畝1.1容積率1.471.2建筑系數57.42%1.3投資強度萬元/畝197.791.4基底面積平方米32052.551.5總建筑面積平方米82057.211.6綠化面積平方米6301.77綠化率7.68%2總投資萬元22206.012.1固定資產投資萬元16553.052.1.1土建工程投資萬元6176.152.1.1.1土建工程投資占比萬元27.81%2.1.2設備投資萬元5220.902.1.2.1設備投資占比23.51%2.1.3其它投資萬元5156.002.1.3.1其它投資占比23.22%2.1.4固定資產投資占比74.54%2.2流動資金萬元5652.962.2.1流動資金占比25.46%3收入萬元48334.004總成本萬元36845.325利潤總額萬元11488.686凈利潤萬元8616.517所得稅萬元1.478增值稅萬元1584.659稅金及附加萬元413.4410納稅總額萬元4870.2611利稅總額萬元13486.7712投資利潤率51.74%13投資利稅率60.73%14投資回報率38.80%15回收期年4.0816設備數量臺(套)11017年用電量千瓦時1158326.3818年用水量立方米39814.9119總能耗噸標準煤145.7620節能率23.84%21節能量噸標準煤36.4422員工數量人788

第二章產業研究

一、真石漆行業發展概況真石漆近年來在建筑市場蓬勃發展。其優點是工藝簡單,成本低,市場需求大。然而,從長遠來看,真石漆行業的競爭將變得越來越激烈。未來發展必須依靠技術升級,走出差異化產品開發,尋找高端市場空間。通過對主流真石漆在市場上實際應用的分析,真石漆還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需要在產品技術上進行逐項改進和完善。真石漆的涂層厚度一般控制在15毫米至2.0毫米之間,相對較厚。雖然成膜后具有一定的防水性和透氣性,但彩砂顆粒表面被乳液包覆較為致密,直接影響漆膜的透氣性差。如果乳液用量減少,涂層的附著力會降低,涂層質量無法保證。真石漆用天然彩砂由于其成分和純度不同,大多具有酸反應性,這極大地限制了漆膜的耐酸堿性和耐鹽霧腐蝕性,從而影響漆膜的使用耐久性。真正的石漆選用不同網目數的級配砂粒和石粉系統。涂層的覆蓋能力主要取決于沙子本身的堆積密度是否合適。作為砂狀涂膜的一個特點,涂裝后自然會出現明顯的縫隙問題,因此漆膜顏色缺陷引起的色差、泛黃、泛白等現象將直接影響漆膜的覆蓋效果。真石漆用成膜物質大多是丙烯酸或成膜溫度較高的改性丙烯酸聚合物乳液。作為厚涂層操作過程的結果,涂層的干燥時間更長,并且受溫度的影響很大。如果環境溫度太低,漆膜會受到不均勻光澤和霧影變白的影響。二、真石漆市場分析預測前兩年,由于開發商對真石漆產品了解不夠,為控制成本,盲目選擇低價產品,從而形成了對低價低檔產品的一種變相鼓勵。導致大批低端產品充斥市場。使用低端苯丙做出的效果與中高端的純丙、硅丙相比,起初相差不多,但是一年、半年,甚至短短幾個月后,低檔產品就會出現褪色、水白、開裂等質量問題。伴隨著眾多使用低檔產品的工程出現問題,以及市場對真石漆了解的加深,注重品質的開發商在供應商的選擇上,逐步趨于理性,考慮價格的同時,更注重產品的品質和服務。所以,雖然生產低檔苯丙的企業占據行業絕大多數,但市場的消費主流還是聚焦在中高端的純丙、硅丙產品。外墻仿石工程是由一個由產品、設計、施工組成的系統化工程。好產品≠好成品,如果設計不合理(如顏色搭配、分格設計、原圖紙深化),施工不規范,關鍵節點管控不到位,都會導致最終成品出現質量問題。目前絕大多數生產企業都是以單一生產銷售原材料為主,一方面是企業自身缺乏外墻涂裝施工管控的經驗,另一方面企業自身實力有限,組建設計部、涂裝部需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綜合性漆類公司,由于其核心產品、核心業務不在真石漆領域,所以在這方面的投入有限,也不夠重視。一直以來,中國涂料市場長期由外資或有外資背景企業占主導地位,根本原因在于本土企業不去創新,長期停留在模仿抄襲,真石漆行業也不例外。大家的注意力總是停留在低價、低檔的競爭上,寧愿降低產品品質,也不愿意花精力進行價值創新,提升產品品質。當下在整個行業,真正愿意花心思、花精力在產品創新及整個服務體系完善上的企業為數不多,可以講是屈指可數。從技術層面而言,目前的真石漆和10年前相比,無論是產品的仿真度、體系成熟度、使用壽命均已達到很高程度。成熟的產品體系,標準的施工工藝,系統化的施工把控,一定能獲得完美的施工效果,使用壽命完全可以達到15-20年。真石漆百分百是石材最佳的替代品,近幾年由于市場需求量劇增,吸引了眾多廠家一哄而上,由于缺乏專業生產技術、工程經驗,導致大量低端產品充斥市場。隨著市場對真石漆了解的加深及市場的理性,依靠低價低檔競爭的企業將逐步被淘汰。接下來1-2年行業將會迎來一次大的洗牌,未來的主流方向絕不是單一的生產好產品,而是集產品、設計、施工于一體的系統化成品解決方案。二、真石漆行業發展趨勢分析真石漆行業在長期的市場競爭和優勝劣汰中,市場上也出現了一個很明顯的矛盾——低端市場擁堵與高品質市場的空曠,這樣的情況明顯是真石漆行業發展的阻礙。如今大多數小型的真石漆企業存在規模較小、設備陳舊、產品單一、缺乏市場競爭力等明顯劣勢。而幾個國外大品牌不僅把控高品質消費者市場,在價位上也越來越具備競爭力,逐漸在向中低端市場滲入,對中小型真石漆企業而言,都是一場盛大的考驗。據觀察,用自然砂制備的真石漆的掉砂量要比用人工砂時少。這可能與砂子的硬度、表面狀態有關。一般來說。用硬度較高、表面較緊密的光滑的砂子時輕易掉砂。另外,制備真石漆時。砂子的級配也很重要。級配恰當的真石漆不僅噴涂時掉砂現象較少,而且涂層較緊密。因此建議在制備真石漆時,盡可能采用夭然砂,并且使砂子有一定的級配。研究表明,采用以下級配,施工時掉砂較少。涂層的質量較好。真石漆太稠時施工有難題;太稀則砂子上墻時的粘度太低,都將造成砂子掉落。因此。在真石漆施工無難題的情況下,盡可能加強真石漆的稠度,有助于掉砂問題的解決。有些真石漆在噴涂時掉砂較多,造成鋪張。除了施工方法的原因外,原料和配方也可能造成上述現象。據悉,中國已成為世界上較大真石漆消費市場,許多國內真石漆品牌的性能和質量達到甚至超過了國外品牌,然而國外真石漆品牌利用資金實力和品牌知名度,幾乎壟斷了中國高品質真石漆市場。除時間和品牌的原因外,國內企業品牌意識不強是導致這種局面的重要原因。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購買真石漆產品時不僅關注價位、質量、售后服務,更關注品牌的口碑等。

第三章主要建設內容與建設方案

一、主要建設內容與規模(一)主要建設內容1、該項目總征地面積55821.23平方米(折合約83.69畝),其中:凈用地面積55821.23平方米(紅線范圍折合約83.69畝)。項目規劃總建筑面積82057.21平方米,其中:規劃建設主體工程55837.94平方米,計容建筑面積82057.21平方米;預計建筑工程投資6176.15萬元。2、配套建設相應的公用輔助工程設施。3、購置主要生產工藝設備,組建相關的生產車間及生產經營管理部門。4、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噪聲、固廢等進行有效治理。(二)項目土建工程方案1、該項目主要土建工程包括:生產工程、輔助生產工程、公用工程、總圖工程、服務性工程(辦公及生活)和其他工程六部分組成。主要建設內容包括:生產車間、輔助車間、倉儲設施(原料倉庫和成品倉庫)等配套工程和辦公室、職工宿舍、圍墻、廠區道路及綠化等。2、本期工程項目預計總建筑面積82057.21平方米,其中:計容建筑面積82057.21平方米,計劃建筑工程投資6176.15萬元,占項目總投資的27.81%。3、本期工程項目建設規劃建筑系數57.42%,建筑容積率1.47,建設區域綠化覆蓋率7.68%,固定資產投資強度197.79萬元/畝。(三)設備購置方案1、該項目需購進先進的生產設備、檢測設備、環保設備、安全設施及相關配套設備,設備選型遵循“性能先進、質量可靠、價格合理”的原則,需要購置生產專用設備和檢測設備等先進的工藝裝備,確保項目的生產及產品檢驗的需要。2、項目擬選購國內先進的關鍵工藝設備和國內外先進的檢測設備,預計購置安裝主要設備共計110臺(套),設備購置費5220.90萬元。二、產品規劃方案(一)產品放方案1、該項目主要從事真石漆的生產和銷售業務,根據國家有關產業政策和國內外市場對真石漆需求預測分析,綜合考慮產品市場定位、產能發展需要、資金狀況、技術條件、銷售渠道、銷售策略、管理經驗以及相應配套設備、人員素質以及項目所在地建設條件與運輸條件、公司的投資能力和原輔材料的供應保障能力等諸多因素,項目按照規模化、流水線生產方式布局,本著“循序漸進、量入而出”的原則提出產能發展規劃。2、項目產品主要從國家及地方產業發展政策、市場需求狀況、資源供應情況、企業資金籌措能力、生產工藝技術水平的先進程度、項目經濟效益及投資風險性等方面綜合考慮確定。該項目主要產品為真石漆,具體品種將根據市場需求狀況進行必要的調整,各年生產綱領是根據人員及裝備生產能力水平,并參考市場需求預測情況確定,同時,把產量和銷量視為一致,本報告將按照初步產品方案進行測算,根據確定的產品方案和建設規模及預測的真石漆產品價格根據市場情況,確定年產量為xxx,預計年產值48334.00萬元。(二)營銷策略通過以上分析表明,項目承辦單位所生產的項目產品市場風險較低,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和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因此,項目產品市場前景良好,投資項目建設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其市場可拓展的空間巨大,倍增效應顯著,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和廣闊的市場空間。在今后的生產經營過程中,根據國內外市場的供求形勢,積極拓寬產品營銷范圍,隨著銷售市場的不斷擴大,相應擴大其生產能力,同時,適時研制開發符合市場需求的新產品,滿足國內外不同市場應用領域的需要。

產品方案一覽表序號產品名稱單位年產量年產值1真石漆A單位xx21750.302真石漆B單位xx12083.503真石漆C單位xx7250.104真石漆D單位xx3866.725真石漆E單位xx2416.706真石漆F單位xx966.68合計單位xxx48334.00

第四章項目選址科學性分析

為了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促進建設用地的集約利用優化配置,提高工業項目建設用地的管理水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制定了《工業項目建設用地控制指標》。控制指標是對一個工業項目(或單項工程)及其配套工程在土地利用上進行控制的標準,是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在建設用地預審和審批階段核定項目用地規模的重要標準,是項目承辦單位和設計部門編制項目可研報告和初步設計文件的重要依據。一、選址要求1、項目選址應符合城鄉建設總體規劃和工業項目占地使用規劃的要求,同時具備便捷的陸路交通和方便的施工場址,并且與大氣污染防治、水資源和自然生態資源保護相一致。2、所選廠址應避開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生活飲用水源地和其它特別需要保護的環境敏感性目標。3、節約土地資源,充分利用空閑地、非耕地或荒地,盡可能不占良田或少占耕地。應充分利用天然地形,選擇土地利用率高征地費用少的場址。4、廠址選擇應提供足夠的場地以滿足工藝及輔助生產設施的建設需要。廠址應具備良好的生產基礎條件,水源、電力、運輸等生產要素供應充裕,能源供應有可靠的保障。5、廠址應靠近交通主干道,具備便利的交通條件,有利于原料和產成品的運輸。通訊便捷有利于及時反饋市場信息。6、對周圍環境不應產生污染或對周圍環境污染不超過國家有關法律和現行標準允許范圍,不會引起當地居民的不滿,不會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7、項目建設方案力求在滿足生產工藝、防火安全、環保衛生等要求的前提下,盡量合并建筑充分利用自然空間,堅決貫徹執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的基本國策,因地制宜合理布置。對各種設施用地進行統籌安排,提高土地綜合利用效率,同時,采用先進的工藝技術和設備,達到“節約能源、節約土地資源”的目的。二、項目選址及用地方案通過對可供選擇的建設地區進行比選后,綜合考慮交通條件、土地取得成本及職工交通便利條件,選擇某保稅區為建廠地址。未來園區將依托自身優勢,擴大對外合作,建設高端裝備制造集群、民生產業集群以及商貿物流為主的現代服務業”構成的“1+3+1”的現代產業體系,預計到2020年,園區產值達到1000億元以上,成為區域內有重要影響的千億級特色園區。到2020年,當地工業化率提高到41%,工業主導地位更加突出,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達到100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達到400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大幅提升,達到12%。建成三個左右在國內有影響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產業發展保持中高速。到2020年,工業增加值達到900億元,工業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0%。規上工業企業數超2000家,規上工業總產值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分別比“十二五”末年均增長15%和28%,其它主要指標均保持中高速增長。園區不斷完善產業園區環保設施。優化產業園區垃圾處理、污水處理等專項規劃,推進產業園區環保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實施產業園區污水集中治理、廢氣專項治理、固廢綜合利用三大專項行動,入園企業符合產業園區產業政策和規劃要求,各項目環評執行率及三同時執行率達到100%,產業園區各類污染物實現達標排放,污水處理率達到95%以上,處理達標率100%;工業固體廢物處置利用率達到85%以上,水泥、鋼鐵等重點企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均滿足達標排放和總量控制要求。所選區域土地資源充裕,而且地理位置優越,地形平坦、土地平整、交通條件便利、配套設施條件具備,符合項目選址要求。項目建設遵循“合理和集約用地”的原則,按照行業生產規范和要求,進行科學設計、合理布局,符合真石漆生產經營的需要。三、項目節約用地措施按照節約用地的基本國策,該項目設計中采取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1、項目選址在某保稅區,符合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使用控制要求。依托當地生活設施、公共設施、交通運輸設施,項目建設區域少建非生產性設施,以利節約用地。2、認真貫徹執行專業化生產原則,除了主要生產過程和關鍵工序由該項目實施外,其他附屬部件采取外協(外購)方式,從而減少了重復建設,節約了資金、能源和土地。3、采用大跨度連跨廠房,方便生產設備的布置,提高廠房的面積利用率,有利于節約土地資源。4、倉庫采用簡易貨架,提高了庫房的面積和空間利用率節約了土地。四、項目選址評價1、擬建項目用地位置周圍5km以內沒有地下礦藏、文物和歷史文化遺址,項目建設不影響周圍軍事設施的建設和使用,也不影響河道的防洪和排澇。項目建設選址周圍無粉塵、有害氣體、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擴散性污染源,而且建設區域地形平坦、土地平整、交通便捷、配套設施條件齊備,符合項目選址的根本要求。2、項目選址所處位置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有利于項目生產所需原料、輔助材料和成品的運輸。通訊便捷、水資源豐富、能源供應充裕,適合于真石漆生產經營活動,為此,該區域是發展化工行業的理想場所。3、廠址周圍沒有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生活飲用水水源地等環境敏感目標,自然環境條件良好。擬建工程地勢開闊,有利于大氣污染物的擴散,區域大氣環境質量良好。4、擬建廠址具備良好的原料供應、供水、供電條件,生產、生活用水全部由某保稅區提供,完全可以保障供應。5、綜上所述,項目選址位于某保稅區工業項目占地規劃區,該區域地勢平坦開闊,四周無污染源、自然景觀及保護文物,供電、供水可靠,給、排水方便,而且,交通便利、通訊便捷、遠離居民區,所以,從廠址周圍環境概況、資源和能源的利用情況以及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分析,擬建工程的廠址選擇是科學合理的。

第五章土建工程

一、標準規范1、《建筑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2、《建筑抗震設防分類標準》3、《建筑結構荷載規范》4、《建筑抗震設計規范》5、《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6、《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范》7、《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8、《建筑樁基技術規范》9、《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10、《鋼結構設計規范》11、《民用建筑設計通則》二、土建工程設計要求1、本項目中所有建、構筑物均按永久性建構筑物設計。建筑物設計正常使用年限為50年。2、砌體結構應按規范設置地圈梁及構造柱,建筑物耐火等級均為二級。3、建筑建設地抗震設防烈度為9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05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本項目建筑物結構設計應符合9度抗震設防的要求,抗震設防類別為乙類,采取相應抗震構造措施。三、建筑結構設計1、擬建廠區場地地勢較平坦,無不良工程地質現象,適宜建廠。2、基礎工程:根據工程地質條件,荷載較小的建(構)筑物采用天然地基,荷載較大的建(構)筑物采用天然地基或人工挖孔灌注樁。3、車間廠房:采用鋼屋架結構,屋面采用彩鋼板,墻體采用彩鋼夾芯板,基礎采用鋼筋混凝土基礎。4、辦公樓: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多孔磚非承重墻體,屋面為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基礎為鋼筋混凝土基礎。5、其他用房:采用磚混結構,承重型墻體,基礎采用墻下條形基礎。四、主要材料選用標準要求1、建筑鋼筋選用標準要求:基礎受力主筋均采用HRB400,箍筋及其他次要構件為HPB300。2、焊條選用標準要求:對于HPB300級鋼筋選用E43系列焊條,對于HRB400級鋼筋選用E50系列焊條。3、鋼材及螺栓:一般鋼構件采用Q235B。地腳螺栓一般采用Q235鋼。4、水泥選用標準:水泥品種一般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并根據建、構筑物的特點和所處的環境條件合理選用添加劑,5、混凝土:根據《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規范》GB/T50476之規定確定構筑物結構構件最低混凝土強度等級,基礎混凝土結構的環境類別為一類,含設備基礎混凝土強度等級采用C30,基礎混凝土墊層為C15。6、混凝土保護層:結構構件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根據《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規范》GB/T50476規定執行。五、土建工程指標項目凈用地面積55821.23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積32052.55平方米,總建筑面積82057.21平方米,其中:規劃建設主體工程55837.94平方米,項目規劃綠化面積6301.77平方米。本期工程項目建設規劃建筑系數57.42%,建筑容積率1.47,建設區域綠化覆蓋率7.68%,固定資產投資強度197.79萬元/畝。

土建工程投資一覽表序號項目占地面積(㎡)基底面積(㎡)建筑面積(㎡)計容面積(㎡)投資(萬元)1主體生產工程22661.1522661.1555837.9455837.944622.991.1主要生產車間13596.6913596.6933502.7633502.762866.251.2輔助生產車間7251.577251.5717868.1417868.141479.361.3其他生產車間1812.891812.893238.603238.60277.382倉儲工程4807.884807.8817042.5317042.531026.182.1成品貯存1201.971201.974260.634260.63256.552.2原料倉儲2500.102500.108862.128862.12533.612.3輔助材料倉庫1105.811105.813919.783919.78236.023供配電工程256.42256.42256.42256.4217.373.1供配電室256.42256.42256.42256.4217.374給排水工程294.88294.88294.88294.8815.544.1給排水294.88294.88294.88294.8815.545服務性工程3044.993044.993044.993044.99183.355.1辦公用房1524.491524.491524.491524.4979.485.2生活服務1520.501520.501520.501520.5081.726消防及環保工程859.01859.01859.01859.0158.196.1消防環保工程859.01859.01859.01859.0158.197項目總圖工程128.21128.21128.21128.21121.157.1場地及道路硬化8241.121766.671766.677.2場區圍墻1766.678241.128241.127.3安全保衛室128.21128.21128.21128.218綠化工程3753.71131.38合計32052.5582057.2182057.216176.15

第六章公用工程

一、供電工程(一)供電電源1、本項目供電負荷等級為三級。廠區降壓站電源取自國家電網,電源符合國家標準《供配電系統設計規范》(GB50052-1995)的規定。2、項目建設單位內設配電室,電源進戶采用電纜直接埋地敷設引入配電室。廠內供電電壓等級380V、TN-C-S系統供電。選擇節能型變壓器。廠內配電室操作環境,按國標GB50058-92《爆炸及火災危險環境電力裝置設計規范》的要求設計,3、電源設備選用隔爆型dIIBT4級防爆電器,照明導線穿鋼管敷設。其它環境按一般建筑物設計。進入易燃易爆區域的各類電纜采用防火性能較高的阻燃電纜。廠內配電采用放射式配電方式,室外電纜直埋或電纜溝敷設,直埋埋深-1.0m,過路及穿墻穿鋼管保護。4、室外電源采用三相四線制380/220V,室內三相五線制,照明燈具電壓為220V。廠內動力、照明負荷按“三類”用電負荷設計。自10KV電網引一路架空線作為主電源引入廠內10KV終端桿,經避雷器保護后,以電纜方式引入廠內配電室高壓配電室。5、為保證儀表、自動控制系統、通信及應急照明等局部重要負荷的不間斷供電,有效提高系統的利用率,廠內設置一套在線式不間斷電源裝置UPS,為PLC系統、報警系統、檢測儀表、控制設備和應急照明等負荷供電,UPS不間斷電源后備供電時間不小于4小時。(二)低壓配電方案1、車間低壓配電回路采用放射式、樹干式混合配電。車間配電干線采用插接母線和電力電纜在電纜橋架內沿柱、沿梁敷設方式。各變壓器之間設低壓聯絡。2、車間照明線路選用絕緣線,配電照明箱引出部分沿電纜橋架敷至燈具,部分線路穿管沿梁明敷。車間照明采用金屬鹵化物燈,工位照明采用高效熒光燈。在生產廠房,辦公區及動力站房設置應急照明及疏散照明。3、配電室變壓器中性點直接接地,高壓設備采用保護接地,高低壓系統共用接地裝置,接地電阻不大于1Ω。配電系統采用TN-S接地型式,設專用PE線,插座回路裝設漏電保護裝置。較高的建筑物按Ⅲ類防雷建筑物設計防雷裝置。4、配電系統根據負荷大小用單相(共三線:L線,N線,PE線)220V配電或三相(五線:L1、L2、L3線、N線、PE線)380V配電。建筑的垂直干線宜采用電力電纜,分支電纜或母線槽配電、干線應在電氣豎井內敷設,而電纜截面應按發熱條件選用,再校驗電壓損和機械強度。5、配電方式采用放射式和樹干式相混合的方式。應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照明采用帶蓄電池燈具,其它如普通照明,采用從配電房引出可靠的專用的單回路供電。照明配電采用電纜樹干式供電,樓梯燈、疏散指示燈、走廊應急燈燈具帶30分鐘蓄電池,當市政電源斷電時蓄電池繼續供電。(三)照明設計在保證照度的前提下優先采用高效節能燈具和使用壽命長且顯色性好的光源。易燃易爆區域內的照明燈具以高壓鈉燈或金屬鹵素燈為光源的防爆等為主,適當輔以防爆熒光燈。非易燃易爆區域以高效熒光燈為主,適當輔以部分裝飾燈具。1、車間照明分為普通照明、值班照明、事故照明和局部照明。普通照明是整個照明系統應用最多的系統,根據不同廠房對照度的要求,對燈具按照合理、美觀、有效和節能的原則進行布置。高大空間的生產車間頂燈采用金屬鹵化物燈,車間沿生產線吊架上設置雙管熒光燈。檢測室采用熒光燈。車間生活間采用熒光燈,局部采用節能燈。金屬鹵化物燈燈具為塊板式節能燈具,并帶電容補償。熒光燈采用高效反射燈具。2、廠區照明采用透露性強的高壓鈉燈,路燈專用燈具。各車間通道的上方裝設平時作為工作照明一部分的金屬鹵化物燈作為值班照明。各車間的工作照明分片集中控制。值班照明為常明燈,常年不斷電單獨控制。車間生活和辦公室等場所的照明均采用分散控制。3、各車間的照明按車間放射加樹干混合式配電,照明干線采用ZR-YJV-1000型電纜沿配電用電纜橋架敷設或采用BV塑料線穿焊接鋼管埋地暗敷。車間內照明支線采用BV型銅芯塑料線穿薄電線管沿屋架梁或屋頂金屬檁條敷設。(四)電能計量及節能措施1、工廠采用高壓計度方式結算電費,低壓出成回路裝有電度表,便于各車間成本核算,在10kv電源進線處設總計量。每路10kv出線柜均裝設有功和無功電度表。變壓器低壓總進線設有功計量和無功計量。照明用電和動力用電分開計量。動力用電每個配出回路根據需要裝設有功電度表。2、用電設備單臺電機容量在75kW及以上,電熱設備單臺容量50kW及以上的設備均單獨裝設計度表。3、為節約電能,設計中選用節能型電器產品,照明選用光效高的光源和燈具,采用低壓靜電電容補償以降低無功損耗。4、合理安排生產,加強用電監督管理,對計量儀表定期校驗。(五)電氣安全與接地低壓配電系統采用TN接地型式。有車間配電室的建筑采用TN-S型,三相五線。變壓器中性點直接接地,所有電氣設備外殼及外露可導電的金屬部分需與PE線可靠連接為一體。保護接地、過電壓保護接地和防雷接地共用,構成共用接地系統,接地電阻應≤1Ω。無變電所的建筑物的低壓配電系統采用TN-C-S接地型式,電源中性線在進戶處作重復接地。接地裝置均利用建筑物基礎,重復接地后PE線和N線完全分開。二、供水工程(一)供水方案廠區水源為市政自來水,廠區給水系統采用生產、生活、消防合一給水系統,項目用水由某保稅區市政管網給水干管統一提供,年用水約2280.0立方米。供水管網水壓大于0.40Mpa可以滿足項目需求。進廠總管選用DN200,各車間分管選用DN50~DN100,給水管道在廠區內形成環狀給水管網,各單體用水從廠區環網上分別接出支管,以滿足各單體的生產、生活、消防用水的需要。室外給水主管道采用PE給水管,室內生活給水管道采用PP-R給水管,消防管道采用熱鍍鋅鋼管。項目擬安裝使用節水型設施或器具,不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的用水器具。對供水、用水的設施、設備、器具進行維修、保養。對泵房、水池、水箱安裝液位控制系統,以防溢水跑水造成浪費。(二)消防給水1、消防水源:消防用水采用城市供水,合理設置室內外消火栓給水系統,其進水管可由市政給水干管引入,經消防水池加壓泵送至各單體的管網系統。室內消火栓應沿道路設置,其間距不應超過120米。2、消防水量:本項目各建筑室內消防水量為40升/秒,室外消防水量為20升/秒,火災延續時間為2小時。3、消防儲水設施:廠區內適當位置設置消防水池和泵房,保證消防前10分鐘用水量,水池容量滿足火災延續時間內室內外消防用水量的總和。三、排水工程本項目排水采用雨污分流、清污分流制。廠區室外排水分為雨水(含潔凈生產廢水)和生活、生產廢水兩個系統。雨水和潔凈廢水直接排入廠區雨水系統,廠內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食堂廢水經隔油池處理后與生活廢水一起排入廠區廢水管網。廢水經管道收集后排入某保稅區市政污水管網,再排入污水處理廠。廠區雨水主管采用混凝土管件,支管采用水泥管或塑料管材。生活污水管材采用PVC管。生產廢水采用不銹鋼管或PVC管。四、空調與通風(一)空調1、采暖:冬季室內計算溫度:各生產車間14~16℃,需采暖的庫房5~8℃,公用站房14℃,辦公室、生活間18℃,衛生間15℃。采暖熱媒為95~70℃采暖熱水,由市政外網集中供應,供水壓力0.4Mpa。車間采用傳統的熱水循環取暖形式,其他廠房及辦公室采用燃氣輻射采暖的采暖形式。根據行業統計數字顯示,采暖設施投資按水循環為96元/平方米,燃氣輻射采暖為120元/平方米計算。2、制冷:有空調要求的辦公室和生活間夏季設置空調,空調溫度范圍要求為24-28℃,空調采用分體空調。(二)通風1、廠房為全封閉廠房,采用機械通風方式進行廠房通風換氣。送風系統利用空氣處理機組,空氣處理機組置于車間平臺上,室外空氣經初、中效過濾后經風機及風管送至車間各生產區。排風系統可采用屋頂風機和局部機械排風系統,車間換氣次數為4~5次/小時。2、廠房內局部有害物或散發較大熱量的生產設備區域,采用局部封閉,進行機械送排風。當排出廢氣不能達到排放標準時須設置凈化設備。衛生間均設排氣扇,將濕氣和臭氣經排風機排至室外,全室通風換氣次數大于10次/小時。五、通信及信息系統設計方案(一)信息通信需求根據本項目生產經營、管理及調度要求,信息通信業務需求如下:1、話音通信:滿足項目建設單位與廠區的生產調度、與相關上級部門及地方部門的行政管理聯系暢通可靠。2、工業電視監控:對廠區監視管理。以本地監視為主,預留圖像可遠傳至調度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對各廠區監視圖像可隨機調看或自動輪詢。(二)信息通信設計方案1、話音通信部分:根據廠區通信業務需求及廠區周圍情況,行政調度電話均為安裝市話,其中綜合值班室安裝調度電話和行政電話。2、工業電視部分:在廠內主要場所進行重點監視,適時錄像并存儲圖像,不僅可以了解工作人員及廠內來往人員的情況,還可通過查詢錄像資料,為事故鑒定、責任劃分提供法律認可的視頻圖像證據。3、通信信息系統電源由項目建設單位UPS不間斷電源提供,現場設備電源由值班室內相關設備提供。4、設計提供監控系統的基本要求和配置,選用系統設備時,各配套設備的性能及技術要求應協調一致,系統配置的詳細清單及安裝、輔助材料待確定系統成套供貨商后,按技術要求由成套廠商提供。系統應由資信地位可靠,具有相關資質、有一定業績、服務良好,具有現場安裝調試、開車投運經驗,能做到交鑰匙工程的成套廠商配套供貨,并應對項目建設單位操作人員進行相關的技術培訓。5、數據通信:數據傳輸通道主要采用中國電信ADSL構建VPN虛擬專用通信網,可同時解決廠區數據、lP數據及計算機上網需求。也可采用GPRS數據傳輸通信。本項目數據利用中國電信ADSL構建VPN虛擬專用通信網,上傳至項目建設單位調度中心。6、綜合布線:在監控室、控制室設置綜合布線系統一套,采用超5類綜合布線系統,包括語音點兩點,數據信息點兩點,由廠家配套提供。通信網絡接入設備由網絡運營商提供。

第七章原輔材料供應

一、主要原輔材料的供應該項目將以真石漆產品批量規模生產為流程,原材料及輔助材料均在國內市場采購,主要材料是xx、xx、xxx、xxx、xx等,從目前的市場供應情況來看,完全可以滿足項目的生產需要,按照生產規模的要求,所需原輔材料的供應依據“高質量、低價格”的采購原則,確保生產經營活動的正常進行。二、原輔材料采購管理1、該項目所需要的原材料、輔助材料實行統一采購集中供應,并根據所需原材料的質量、價格、運輸條件做到貨比三家。2、按照采購計劃、分輕重緩急,做到無計劃不采購,質量不合格不采購,價格不合理不采購,材料規格性能不清不采購。3、公司物資采購部門根據生產實際需要制定原材料采購計劃,掌握原材料的性能、特點,在不影響產品質量的情況下,對項目所需原輔材料合理地選擇品種,為企業節約使用原材料降低采購成本。4、驗收材料應根據領料單或原始憑證進行清點實測驗收,發現規格、質量、數量不符等問題應及時與有關人員聯系處理。做好原始記錄和資料積累,及時準確的做好月報、季報和年度各種統計報表。

第八章工藝技術方案

一、工藝技術方案選用要求1、對于生產技術方案的選用,遵循“自動控制、安全可靠、運行穩定、節省投資、綜合利用資源”的原則,選用當前較先進的集散型控制系統,由計算機統一控制整個生產線的各項工藝參數,使產品質量穩定在高水平上,同時可降低物料的消耗。嚴格按行業規范要求組織生產經營活動,有效控制產品質量,為廣大顧客提供優質的產品和良好的服務。2、遵循“高起點、優質量、專業化、經濟規模”的建設原則。積極采用新技術、新工藝和高效率專用設備,使用高質量的原輔材料,穩定和提高產品質量,制造高附加值的產品,不斷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3、在工藝設備的配置上,依據節能的原則,選用新型節能型設備,根據有利于環境保護的原則,優先選用環境保護型設備,滿足項目所制訂的產品方案要求,優選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生產、試驗及配套等設備,充分顯現龍頭企業專業化水平,選擇高效、合理的生產和物流方式。4、生產工藝設計要滿足規模化生產要求,注重生產工藝的總體設計,工藝布局采用最佳物流模式,最有效的倉儲模式,最短的物流過程,最便捷的物資流向。5、根據該項目的產品方案,所選用的工藝流程能夠滿足產品制造的要求,同時,加強員工技術培訓,嚴格質量管理,按照工藝流程技術要求進行操作,提高產品合格率,努力追求產品的“零缺陷”,以關鍵生產工序為質量控制點,確保該項目產品質量。6、在項目建設和實施過程中,認真貫徹執行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的“三同時”原則,注重環境保護、職業安全衛生、消防及節能等法律法規和各項措施的貫徹落實。7、項目生產裝置和主要系統選用先進且成熟可靠的DCS控制系統,該系統將檢測、監視、控制、操作、數據處理、生產管理等功能集中在一個協調的分散型計算機網絡中,具有能耗低、高智能、高速度、高質量、高環保性、系統危險性分散的特點,可實現生產條件的優化控制。8、建立柔性生產模式。本項目產品具有客戶需求多樣化、產品個性化的特點,因此產品種類多樣,單批生產數量較小。多品種、小批量的制造特點直接影響生產效率、生產成本及交付周期。為此,本項目將建設先進的柔性制造生產線,并將柔性制造技術廣泛引用到產品制造各個環節,因此可以在照顧到客戶個性化要求的同時不犧牲生產規模優勢和質量控制水平,降低故障率、提高性價比,使產品性能和質量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二、質量管理與質量保證項目建設單位視產品質量為企業的生命,從企業的研發階段開始就注重質量控制,引入了DFMEA設計失效模式分析、QC質量檢驗、SPC統計過程方法、GRR量測的再現性、TQM全面質量管理等質量控制方法。在真石漆制造過程中,根據客戶需要直接或間接將產品的生產、檢驗要求轉化為公司內質量控制標準,加強過程控制,確保產品加工質量的穩定。項目建設單位倡導“倡導預防、健康安全、遵紀守法、持續和諧”的質量方針,注重管理體系的建立,實現持續改進。本項目產品制造質量控制將按ISO9000體系標準,從業務流程與組織結構等方面來確保產品各環節處于受控狀態,同時,公司推行精益生產(JIT、LEAN)、供應商庫存管理(VMI)、全面質量管理(TQM)等先進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技術。三、設備選型方向為適應該項目生產和檢驗的需要,確保產品質量,增強生產工藝的可操作手段,必須完整配置各種技術裝備,該項目生產設備和檢測設備選擇國內外現有的先進、成熟、可靠裝備,在主要設備選型上遵循以下原則:1、以“比質、比價、比先進”為原則。選擇設備時,要著眼高起點、高水平、高質量,最大限度地保證產品質量的需要,不斷提高產品生產過程中的自動化程度,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勞動生產率,節約能源降低生產成本和檢測成本。2、主要設備的配置應與產品的生產技術工藝及生產規模相適應,同時應具備“先進、適用、經濟、配套、平衡”的特性,能夠達到節能和清潔生產的各項要求。該項目所選設備必須技術先進、性能可靠,達到目前國內外先進水平,經生產廠家使用證明運轉穩定可靠,能夠滿足生產高質量產品的要求。3、設備性能價格比合理,使投資方能夠以合理的投資獲得生產高質量產品的生產設備。對生產設備進行合理配置,充分發揮各類設備的最佳技術水平。在滿足生產工藝要求的前提下,力求經濟合理。充分考慮設備的正常運轉費用,以保證在生產本行業相同產品時,能夠保持最低的生產成本。4、以甄選優質供應商為原則。選擇設備交貨期應滿足工程進度的需要,售后服務好、安裝調試及時、可靠并能及時提供備品備件的設備生產廠家。根據生產經驗和技術力量,該項目主要工藝設備及儀器基本上采用國產設備,選用生產設備廠家具有國內一流技術裝備,企業管理科學達到國際認證標準要求。四、設備配置方案該項目的生產及檢測設備以工藝需要為依據,滿足工藝要求為原則,并盡量體現其技術先進性、生產安全性和經濟合理性,以及達到或超過國家相關的節能和環保要求。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裝備是保證產品質量的關鍵。因此,關鍵工藝設備必須選擇國內外著名生產廠商的產品,并且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優先選用國產的名牌節能環保型產品。根據生產規模和生產工藝的要求,本著“先進、合理、科學、節能、高效”的原則,該項目對比考察了多個生產設備制造企業,優選了真石漆生產專用設備和檢測儀器等國內先進的環保節能型設備,確保該項目生產及產品檢驗的需要。項目擬選購國內先進的關鍵工藝設備和國內外先進的檢測設備,預計購置安裝主要設備共計110臺(套),設備購置費5220.90萬元。

第九章項目平面布置

一、總圖布置原則該項目廠區總平面布置應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及要求,結合場地自然條件及現狀,滿足生產運輸、安全衛生、環境保護等方面的需要。同時考慮企業在生產、交通運輸、動力設施、設備維修等方面的協作關系。遵循節約用地的原則,做到生產工藝流程順暢,通道寬度適中,總圖布置合理緊湊協調統一,達到科學規范化的要求。其中:建筑物布置緊湊合理,四周均有綠化帶環繞,廠區道路既能滿足消防要求,又能滿足貨物運輸的要求,項目總平面布置原則如下:1、認真貫徹“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切實做到合理用地,節約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因地制宜,結合當地地形條件,選擇合理的豎向布置。節約土石方工程量,節約項目投資。2、根據廠區用地的基本條件和工藝生產流程的要求,從現場實際情況出發,綜合考慮各項輔助設施功能以及防火、環保、貯運等多種因素的要求,同時達到國家及當地規定的投資強度、建筑密度、建筑容積率和綠化率的要求。3、遵循總圖專業布置原則,執行國家頒布的防火、安全、衛生、運輸、安全施工等規范、規定和標準要求。廠區道路和場地的布置充分考慮裝置的施工、設備安裝、檢修及消防通道。4、廠區設計按照城市規劃的要求布置總圖,各項指標應滿足項目生產工藝、運輸條件、防火安全等規范標準。廠區功能分區明確,便于各生產工區相互協調,既能形成大的流水作業環境,又具有相對獨立的制造區域。5、該項目總圖布置應用工業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結合項目建設場地平面現狀與豎向格局及生產工藝特點,對廠區進行總體規劃,使廠區物流順暢、人流短捷、能源供應靠近負荷中心。6、滿足生產工藝流程和物料流向的要求,做到物料流程順暢、短捷、連續、貫通,廠內物料運輸通暢。7、廠內功能分區合理、明確,以便有利于文明生產及組織管理。生產裝置布置充分利用風向,充分考慮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情況的影響。8、結合場地地形、地質、地貌等條件,因地制宜并盡可能做到緊湊布置,最大限度的節約土地資源,做到近期相對集中遠期預留合理,做到總圖規劃一次到位,分步實施,滾動發展。二、總圖布置采用設計標準及規范該項目總圖設計采用的主要標準規范如下:1、《工業企業總平面設計規范》GB50187-932、《廠礦道路設計規范》GBJ22-873、《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064、《工業企業設計防火規范》GB50160-925、《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GBZ1-2002三、項目總平面布置方案本項目在某保稅區進行工廠建設。根據項目建設單位對擬建場地的使用意圖并結合該場地的外形及該項目的生產工藝流程、物料投入與產出、廢棄物排出以及原材料儲存、廠內外交通運輸等情況,按廠址的自然條件、生產要求與功能以及化工行業的設計規范進行安排。達到工藝流程(生產程序)順暢、原材料與各種物料的輸送線路最短、貨物人流分道、生產調度方便的標準,同時考慮用地少、施工費用節約等要求。沿圍墻、路邊和可利用場地種植花卉、樹木、草坪及常綠植物,改善和美化生產環境。按照建(構)筑物的生產性質和功能,項目設計根據物流關系將廠區劃分為生產區、生活區、公用設施區等三個功能區,這樣布置既能充分利用場地,有利于與生產設施的聯系,又有利于外部水、電、氣等能源的接入,管線敷設短捷,相互聯系方便,新工廠總圖平面布置要求如下:1、功能分區明確,人流、物流便捷流暢。生產工藝流程順暢簡捷。2、根據工廠的組成和發展趨勢綜合考慮工藝、土建、公用等各種技術因素,做到合理布置,達到投資省、工期短、生產成本低、土地利用率高的效果。3、該項目擬建場地設二個出入口,一是人員出入口,主要供人流出入,避免員工上下班穿越生產廠區,保證生產及職工人身安全。二是物料出入口,主要供物流出入,主要滿足原材料、輔助材料進出廠的需要。四、總平面設計(一)主要生產車間布置方案在工藝流程、技術參數和主要設備選擇確定以后,根據設備的外形、前后位置、上下位差以及各種物料的輸入和流向、操作要求等作統一的設計,選擇并確定車間布置方案。車間布置方案需要達到物料流向最經濟、操作控制最有利、檢測維修最方便的要求。本項目的主要生產車間布置詳見—《主要生產車間布置簡圖》。(二)廠區道路設計方案1、本工程所有道路均采用混凝土路面,其縱坡、橫坡、各路口的轉彎等均按國家現行有關規范設計。2、道路在廠區內呈環狀布置,擬采用城市型水泥混凝土路面結構形式,可以滿足不同運輸車輛行駛的性能要求。3、廠區道路布置滿足生產(包括安裝、檢修)、運輸和消防的要求,使廠區內外貨物運輸順暢、行人方便,合理分散物流和人流,盡量避免或減少交叉,使主要人流、物流路線短捷、運輸安全。4、應與廠外道路銜接順暢,便于企業運輸車輛直接進入國道、高速公路等國家級道路網絡。廠區道路應與總平面布置、管線、綠化等協調一致。5、該項目道路設計注重道路之間的貫通,同時,廠區道路應盡可能與主要建筑物平行布置。(三)運輸原則及方案1、運輸原則(1)項目建設規劃區內部和外部運輸做到物料流向合理,廠內部和外部運輸、接卸、貯存形成完整的、連續的工作系統。(2)外部運輸應盡量依托社會運輸力量,從而減少投資。主要產出品、大宗原材料的運輸,應避免多次倒運,從而降低運輸成本提高運輸效率。(3)工廠外部運輸和內部運輸可采用送貨制。采用合適的運輸方式和運輸路線,使工廠物流達到合理優化。2、運輸方式(1)廠外運輸:項目建成投產后,根據每年的運輸量來確定,該項目無須自建外部運輸設施,工廠外部運輸主要由供應商或社會專業運輸部門承擔。廠外運進原、輔材料等運用公路運輸的方式運回廠內。產品銷售主要采用公路運輸的方式運達所有顧客所需目的地。(2)廠內運輸:廠內運輸主要依靠叉車、運輸車等。(四)項目區綠化設計廠區綠化布置是總平面布置的內容之一,也是環境保護的重要措施之一。該項目按照國土資源部《工業項目建設用地控制指標》的規定,嚴格控制廠區綠化率,使之符合有關標準、規范和規劃要求并起到環境保護與美觀的作用。廠區綠化設計要達到:“營造嚴謹開放的交流環境,催人奮進的工作環境,舒適宜人的休閑環境,和諧統一的生態環境”之目的。廠區植物配置以本地區樹種為主,綠化設計的樹木花草配置應依據項目建設區域的總體布置、豎向、道路及管線綜合布置等要求,并適合當地氣象、土壤、生態習性與防護性能,疏密適當高低錯落,形成一定的層次感。該項目綠化的重點是廠區周邊、辦公區及主要道路兩側的空地,美化的重點是辦公區。廠區周邊以高大喬木為主,辦公區以綠色草坪、花壇為主。道路兩側以觀賞樹木、綠籬、草坪為主,適當結合花壇和垂直綠化,起到環境保護與美觀的作用,創造一個環境優美、統一協調的建筑空間。(五)項目建筑設計方案該項目建筑設計應符合有關設計規范,平面布置緊湊合理,各種管線路徑短捷平順,便于生產和管理。工程設計力求經濟、適用、美觀,合理布置廠區綠化,形成庭園式廠區。在建筑形象上充分考慮工業建筑的特性及建筑的地方性,根據總體布局,功能分區明確等特點,設計將充分利用建設場地的自然地貌和氣候特征,通過運用建筑設計的手法,在滿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盡量使每個建筑物都具有良好的朝向及采光。考慮到當地氣溫及氣候特點,在建筑色彩方面采用淺淡色調,局部利用明快的暖色加以點綴。(六)給排水布置方案1、給水布置方案(1)給水系統由當地給水管網直供。廠區給水網確定采用生產、生活及消防合一系統的供水方式,在廠區內形成環狀,保證了供水水壓的平衡及消防用水的要求。(2)項目所在地供水水源來自某保稅區自來水廠,給水壓力≥0.4MPa,供水能力充足,水質符合國家現行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3)消防水源采用低壓制,同一時間內按火災一次考慮室內外均設環狀消防管網,室外消火栓間距不大于120m,消火栓距道路邊不大于2.0m。2、排水布置方案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統,分別匯集后排入當地污水管網。(1)雨水采用地下暗溝排水系統。(2)生活污水經過處理后排入廠區污水系統,匯入排水管網。

第十章環境保護

一、環境保護設計原則1、該項目環境保護設計必須與工程項目堅持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使用的“三同時”原則,各種污染物的排放必須符合國家有關標準規定才能允許排放。2、在工程設計中,盡可能采用無污染、少污染、低噪音的先進工藝和設備,以減少污染物的產生,對仍有一些可能產生污染的,設計中應采取相應措施加以治理。3、對產生的“三廢”,凡能加以利用的盡可能綜合利用,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從而有效保護生態環境質量。4、項目嚴格執行國家有關環境保護法規及條例,在宏觀對策上大力實施“防治結合、預防為主”的戰略,堅持達標排放和總量控制原則,全面提高環境管理水平。二、項目建設區域環境質量現狀(一)環境空氣質量現狀該項目建設地點主要大氣污染物為SO2和NO2,根據當地環境監測部門最近的監測數據顯示,項目建設區域監測到的SO2和NO2濃度較低,未出現超標現象,環境空氣質量本底值較好。(二)地表水環境質量現狀項目建設區域CODcr、BOD5、氨氮值濃度均不超標,CODcr質量指數在0.43-0.50之間,BOD5質量指數在0.29-0.32之間,氨氮質量指數在0.26-0.27之間,硫化物未檢出,由此可見,項目建設區域水質滿足地表水質量標準要求,建設區域的水質較好,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的V類標準要求。現狀監測與評價結果表明,各監測點除氨氮指數將達到標準臨界點值外,其它項目在各測點均不超標,滿足《地下水環境質量標準(GB/T14848)》中的Ⅲ類標準的要求,水質現狀較好。(三)聲環境質量現狀根據環境質量監測部門最近監測數據顯示,項目建設地噪聲滿足《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三類標準要求。三、環境污染源的識別擬建項目選址屬于工業建設用地,所在地周圍無環境敏感點,無自然保護區,無工業污染源,空氣質量良好,地下水水質符合《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Ⅲ類標準要求,該項目的建設對區域生態環境影響較小。該項目在建設和生產經營過程中,可能會產生建筑施工棄土和揚塵、施工機械噪聲、建筑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裝飾工程使用的涂料產生的廢氣等。生產經營過程會產生廢水、廢氣、噪聲和固體廢棄物等,可能會污染周圍環境,因此,必須采取相應的有效措施,確保項目受納環境不受影響,其污染源及污染物主要產生于以下過程。(一)項目建設期污染源的識別該項目建設期土建施工過程中產生建筑棄土和揚塵等建筑垃圾,建設期產生沖洗廢水、施工機械噪聲、建筑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裝飾工程使用的涂料產生的廢氣等。(二)項目運營期污染源的識別該項目正常生產經營過程將產生廢水、廢氣、固體廢棄物和噪音等。1、廢水:源自生產工藝廢水、辦公及生活廢水。2、廢氣:擬建項目營運期廢氣污染源主要來源于:生產過程中排放的工藝廢氣。3、固體廢棄物:來源于生產過程產生的廢料、不合格品等。4、噪音:動力設備、機械設備等運行時產生的噪聲。四、項目建設期環境影響分析和防治對策(一)項目建設期作業流程分析在項目建設期需要建設生產車間、原料倉庫、成品倉庫等,這些均采用鋼架結構,同時要建設職工居住區、辦公用房,建設期還要對生產設備進行安裝調試。主要施工流程為建設場地平整、基礎開挖及施工、基礎澆灌等基礎工程,主體工程建設、裝修以及廠區道路、綠化等配套設施工程建設等。項目建設期間主要影響環境的因素有:土方挖掘、建筑材料運輸、土建施工、建筑垃圾清運過程中產生的揚塵和建筑垃圾,建設期沖洗廢水和建筑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設備安裝、建筑施工、機械設備運行過程中產生的噪音。裝飾工程使用的涂料產生的廢氣等。該項目建設期主要污染因素是施工人員生活污水、施工廢水、作業粉(揚)塵、固體廢棄物以及施工機械排放的煙塵和噪聲等,其中以施工噪聲和粉塵的影響最為突出。經過采取以下措施后,對環境的影響可降低到最低程度,項目土建工程施工完成后,揚塵、噪聲、垃圾和廢氣污染影響即刻消失,各種污染要素的環境影響分析與治理措施如下。(二)建設期大氣環境影響分析和防治對策項目建設期間,由于場地平整、土方挖掘、水泥和砂石等建筑材料的裝卸和運輸、棄土的運送等,車輛頻繁過往和混凝土砂漿的配制等施工過程,必然會產生大量的揚塵,施工場地道路與砂石場遇風亦會產生揚塵,產生量與施工進度及天氣有關,致使周圍環境空氣中的降塵和TSP量的增加,周圍環境空氣質量在短時期內將下降。運輸揚塵一般在塵源的30米范圍內(刮大風時除外),但這種影響是局部的、暫時的,隨著工程的建成完工而消失。施工場地周圍環境敏感點較多,為最大程度地減輕揚塵的污染,施工單位應貫徹執行“清潔生產”的要求,通過采取對施工場界進行臨時護擋措施,使原料堆場、建筑施工現場、運輸過程中產生的揚塵無組織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定時對建筑現場地面用水噴淋降塵,可以有效防止建筑揚塵的產生。建筑施工運輸車輛在運輸過程中必須有遮擋、篷蓋等措施,避免運輸過程中產生揚塵。同時,對粉塵類建筑材料如水泥、白灰等,設置有三面圍墻的庫棚存放等措施,治理施工現場的揚塵,以避免產生揚塵污染環境空氣質量。因此,對項目建設期大氣污染主要防治措施如下:1、對施工現場實行合理化管理,使砂石料統一堆放,水泥應設置專門庫房堆放,并盡量減少搬運環節,搬運時做到輕拿輕放,防止包裝袋破裂。2、土方挖掘時,對作業面和土堆適當噴水,使其保持一定濕度以減少揚塵量。而且開挖的泥土和建筑垃圾要及時運走,以防長期堆放表面干燥而起塵或被雨水沖刷。3、運輸車輛應完好,不應裝載過滿并盡量采取遮蓋、密閉措施,減少沿途拋灑,及時清掃散落在地面上的泥土和建筑材料,沖洗輪胎并定時灑水抵塵,以減少運輸過程中的揚塵。裝運土方時應控制車內土方低于車廂擋板從而減少途中撒落,對施工現場拋撒的砂石、水泥等物料應及時清掃,砂石堆場和施工道路應定時灑水抑塵。(三)建設期水環境影響分析和防治對策1、施工廢水:項目建設期廢水污染源主要有施工區域地面清洗和施工機械、建材沖洗產生的廢水,各種施工機械設備運轉的冷卻水及洗滌用水和施工現場清洗石料等建材的洗滌、混凝土養護、設備水壓試驗等產生的廢水,這部分廢水含有一定量的油污和泥砂,主要污染物為SS。2、生活污水:項目建筑施工隊伍的生活活動將產生一定量的生活污水,包括食堂用水、洗滌廢水和沖廁水等。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為SS、BOD5、COD、NH3-N、石油類等。建設期間施工人員集中居住每天產生的最大污水量約10m3,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有:NH3-N、BOD5、SS等類比水質為20~40mg/l、150~350mg/l、200~450mg/l。上述廢水水量不大,但如果不經處理或處理不當同樣會危害環境。所以,建設期廢水不能隨意直排,為最大程度的減輕廢水污染,施工單位應做到以下要求:(1)加強項目建設期間的人員管理,針對建設期污水產生過程不連續、廢水種類較單一等特點,可采取相應措施有效控制污水中污染物的產生量。(2)施工現場因地制宜建造沉淀池、隔油池等污水臨時處理設施,對含油量較高的施工機械沖洗水或懸浮物含量較高的其它施工廢水需經處理后方可排放。砂漿、石灰等廢液宜集中處理,干燥后與固體廢物一起處置。(3)水泥、黃砂、石灰類的建筑材料需集中堆放,并采取一定的防雨措施,及時清掃施工運輸過程中拋灑的上述建筑材料,以免這些物質隨雨水沖刷污染附近水體。(4)施工單位應設置臨時廁所等生活設施。施工人員生活所產生的少量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是COD、NH3-N、SS等,生活污水經臨時化糞池處理,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二級標準后排入附近的水體,對受納水體的水質影響較小。經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廢水基本不會對周邊環境產生不良的影響。(四)建設期固體廢棄物環境影響分析和防治對策建設期間將有一定數量的廢棄建筑材料如砂石、石灰、混凝土、廢磚、棄土、土石方、廢棄的包裝材料等。處置不當將會對周圍環境產生影響。根據調查分析資料,該項目挖填土方量基本能夠達到土方平衡,沒有取土場和棄土堆。施工過程中必然要有大量的施工人員工作和生活在施工現場,其日常生活將產生一定數量的生活垃圾。1、對施工現場要及時進行清理,建筑垃圾要及時清運、加以利用,防止其因長期堆放而產生揚塵。工程施工現場出入口的道路應當硬化,配置相應的沖洗設施,車輛沖洗干凈后方可駛離工地。2、建筑垃圾運輸作業時,建設單位應當督促運輸單位在清運時間內組織人力、物力或委托專業環境衛生服務單位做好沿途的污染清理工作。3、由于建筑垃圾是土建工程中不可避免的,因此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必須做好施工垃圾管理,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避免建設期間產生的固體廢棄物對周圍環境造成的影響。(五)建設期噪聲環境影響分析和防治對策項目建設期噪聲污染是影響環境的主要問題,該項目噪聲源來自各種施工機械產生的噪音,根據調查可知,項目建設期間其噪聲主要來源于打樁機、吊車、裝載機、電鋸、空壓機、混凝土攪拌機、砸夯機、推土機、挖掘機等建筑機械和車輛運輸的交通噪聲。不同施工機械噪聲強度相差很大,重型和中型載重車輛在加速下的噪聲級范圍分別可達88~93dB(A)和82~90dB(A),打樁機的噪聲級范圍可達95~105dB(A),施工中機械設備產生的噪聲最大值約為110dB(A),根據資料顯示,不考慮圍墻的聲屏障作用,施工噪聲對施工場地周圍50m范圍內的環境影響較大,對50~100m范圍內也將產生一定的影響,特別是夜間施工時影響更為嚴重。施工噪聲是居民特別敏感的污染源之一,根據目前的機械制造水平,它即不可避免又不能從根本上采取噪聲控制措施予以消除,只能通過加強施工產噪設備的管理,以減輕施工噪聲對周圍環境的影響。通過以上計算結果表明,項目在施工過程中高噪機械產生的噪聲的影響范圍晝間為45m~112m、夜間為142m~344m。根據對項目周邊環境敏感點的調查,該項目建設期的施工機械噪聲對該區居民的學習和生活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為了保證建設期噪聲不對其產生影響,盡量減少因施工而給周圍人們生活、學習等活動帶來的不利影響,項目所處位置為區域環境噪聲的2類區,因此,施工場界外應執行《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GB3096的2類標準要求,為了減輕施工噪聲對周圍環境的影響,該項目采取以下控制措施:1、加強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作業時間,降低人為噪聲,合理布局施工現場,嚴格按照施工噪聲管理的有關規定執行,嚴禁夜間進行高噪聲施工作業。在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應嚴格執行《建筑施工場界噪聲限值》(GB12523)中的有關規定,避免施工擾民事件的發生。2、盡量采用低噪聲的施工設備,如以液壓工具代替氣壓工具,同時盡可能采用施工噪聲低的施工方法。施工機械應盡可能放置于對周圍敏感點造成影響最小的地點。3、施工機械產生的噪聲往往具有突發、無規則、不連續和高強度等特點,施工單位應采取合理安排施工機械操作時間的方法加以緩解,并減少同時作業的高噪施工機械數量,盡可能減輕聲源疊加影響。施工單位要合理安排施工作業時間,午間(12:00~14:00)及晚間(22:00~6:00)嚴禁高噪設備施工,為進一步確保周圍居民的生活不受影響,施工單位應合理安排施工機械的作業位置,盡量遠離噪聲敏感點。綜上所述,該項目建設期在采取相應的環境保護措施后,對周圍環境的影響較小。擬建項目不同施工階段的噪聲控制應符合《建筑施工場界噪聲限值》(GB12535-90)確定的標準要求。(六)項目建設期生態環境影響分析該項目建設期臨時占地和土石開挖將對施工場址區域的植被造成一定的生態環境影響,但建設期臨時占地植被破壞是暫時的,而建筑物占地對植被的破壞卻是永久的,土方開挖、管線埋設、場地平整、建筑或棄土臨時堆放以及施工結束前后一段時間內地表綠化工作尚未完成時,都將造成土壤裸露,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土石開挖和植被破壞在多雨季節還增加建設區域內的水土流失,給生態系統帶來一定的影響。建設期造成的水土流失主要發生在生產和生活區施工作業面、修建截水溝、開挖蓄水集水池等。該項目建設造成的水土流失主要類型為水力侵蝕,水土流失的預測時段主要為項目建設期。項目的建設將導致土地利用現狀徹底改變,從根本上破壞了土壤的功能,改變了土壤的傳統價值,影響了對土地資源的利用。為了降低項目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本報告提出以下生態環境保護措施:1、在土石開挖區周邊設置排水渠,以使雨水順利排走防治淤積。2、邊坡開挖時要先挖土質比較松散的部分,邊坡要保持平滑,不留松散土層,同時在邊坡上撒些草種進行生物護坡,以使得邊坡長久固定,減少水土流失的發生。3、對施工道路,在選線時要盡量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