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II幼兒審美能力發展實踐研究摘要審美教育簡稱美育,是通過現實生活和藝術中的美來打動幼兒的情感,使他們在心靈深處受到感染或感化,從而樹立正確審美觀念和提升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審美能力是成功的從事審美活動所必需的心理特征,它具有高級心理能力的普遍的綜合性和復雜性,包含著感覺、知覺、注意、記憶、想象、情感、理解諸心理要素,是一個各部分相互關聯、滲透與融合的整體。如果一個人對音樂沒有欣賞力,沒有感情,那么他聽到最美的音樂,也只是過耳春風。因此,必須通過音樂課中各種課堂模式對幼兒進行審美能力的培養,使幼兒提高感受、鑒賞、理解、表現作品的能力。關鍵詞:音樂活動;幼兒;審美能力;AbstractTheaestheticeducation,aestheticeducationisasreallifeandartthroughthebeautytoimpressstudentsemotion,sothattheyareinthedeepheartofinfectionorreform,thustoestablishcorrectestheticsenseandabilitytocreatebeautyappreciationofbeautyofascension.Theaestheticabilityissuccessfulinaestheticactivitiesnecessarypsychologicalcharacteristics,itisthegeneralmentalabilityadvancedcomprehensiveandcomplexity,containsfeeling,perception,memory,imagination,understandingthemental,emotional,andisapartoftheelementsconnectedwiththeoverallintegration,penetration.Ifamanofmusicappreciation,nono,thenheheardthefeelingsofmusic,alsoisabreezeear.Therefore,mustpassallkindsofmusicclassmodeofcultivatingstudents'aestheticabilityforstudentstoimprove,feelings,appreciation,understandingandtheexpressionoftheabilitytowork.Keywords:musiceducation;children;aestheticability
目錄摘要 I關鍵詞 IAbstract IKeywords I一、音樂教育和審美教育 1(一)音樂教育的定義 1(二)審美教育的定義 1二、培養幼兒審美能力的意義 2(一)審美教育對德育的促進作用 2(二)審美教育對智育的促進作用 2三、審美教育在傳統音樂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2(一)概念先行,用非音樂的語言來解釋和覆蓋音樂 2(二)重技輕藝,阻礙和破壞音樂審美的建立和整合 3四、審美能力在音樂活動中的培養方法 3(一)審美教育與德育相結合滲透 4(二)注重音樂教師的審美規范對幼兒審美意識的影響 5(三)讓審美體驗貫穿于活動中 51.注重音樂聽力培養 62.注重情感體驗培養 63.注重音樂表現力培養 7(四)從音樂主體出發,潛移默化,寓教于樂,傳遞音樂美 81.情境創設,潛移默化地向審美主體傳遞音樂美 82.寓教于樂,在快樂中接受音樂審美教育 9(五)因材施教,參與、體驗音樂美,充分發揮審美主體的主導作用 91.因材施教,重視幼兒自身的感受,體驗音樂美 92.鼓勵幼兒大膽參與,構建充滿生命活力的音樂課堂 10結論 10參考文獻: 10致謝 11PAGE3對幼兒進行審美能力的培養,不少專家和學者進行了探索和嘗試,并取得了許多成果。希臘的哲學家柏拉圖說:“音樂活動比其他教育重要的多。[1]”他的弟子亞里士多德更具體的提出了“音樂之所以必須學習,不是因為只是為一種益處,而是為了許多益處,這就是說為了教育:為了心靈的‘凈化’。[1]”《音樂新課程標準》也提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是音樂活動最基本的理念。現代音樂活動雖然越來越被重視,但是在活動中仍明顯的存在著一些問題:義務教育中的音樂活動主要是為了應付素質教育的要求而開設音樂課程,而高級中學的音樂活動中大多是為了提高學校的升學率,幼兒本身學習音樂也是作為考上大學的途徑,沒有從根本上起到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的作用,只是為了“學”而學。那么,如何在音樂活動中真正的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是我們應該值得研究的問題。一、音樂教育和審美教育(一)音樂教育的定義音樂教育有廣義與狹義之別。廣義的音樂教育指凡是通過音樂影響人的思想情感、思維品質、增進知識技能的一切教育主要指按照一定的社會要求,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進行的學校音樂教育。學校教育一般可分為學前教育、基礎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學校的音樂教育也可分為專業音樂教育和普通音樂教育,二者的培養目標是不同的,前者是經培養音樂專門人才為目標;后者的教育目標為以音樂審美體驗為核心,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識及人文素養,為學生終生喜愛音樂、學習音樂、創造音樂、享受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二)審美教育的定義審美教育簡稱美育,是通過現實生活和藝術中的美來打動幼兒的情感,使他們在心靈深處受到感染或感化,從而培養他們具有正確的審美觀念和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審美是一個廣闊的領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審視、描述或界定它。但是,它在根本上是人的一種基本的生存方式,屬于生存范疇。從美育活動的內在特征來看,審美育人過程主要不是以思維為特征的認識過程,也不是物質性的實踐過程,而是表現和升華情感、激發個體的生命活力、發展創造性、開啟心智、養育性情的體驗過程,有著鮮明的人文導向。要對幼兒進行審美能力的培養首先要從審美教育開始。二、培養幼兒審美能力的意義(一)審美教育對德育的促進作用美育對于培養幼兒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他們的心靈,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具有特殊的作用。審美教育是美感教育,美育作為自由感受具有自由意志的因素。人們恰恰是在自由感受的審美境界中實現了道德、自由即意志選擇。審美教育可促進個人抑制感性欲求、寧靜致遠、保持自身尊嚴和高尚的人格。也正是這種超越道德束縛的審美境界蘊含著能跨越生死、不計利益得失,因而具有“舍生取義”的高尚道德行為。(二)審美教育對智育的促進作用美育與智育從根本上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美不僅可以豐富人的知識,而且可以促進人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的發展。審美教育以積淀理性的感情形式進行教育,以美啟真,它不僅可以啟迪人們的思維,而且能豐富人的情感。美育能促進幼兒智力發展,擴大和加深幼兒對客觀現實的認識。人們認識世界,可以采用實踐方法,也可以采用藝術方法。美育就是采用藝術方式認識世界的方法,它具有具體性、形象性、可感性的特點,因而,它反映現實生活生動鮮明,富于理想和激情,一旦深入腦海,往往顯得深刻而持久。三、審美教育在傳統音樂活動中存在的問題音樂是一門積聚靈感、催發情感、激發想象的藝術,它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在陶冶情操、愉悅性情、提高素養、開發智力、激活幼兒創新潛能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實踐證明:傳統的活動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時期的教育形勢和教育要求,愈來愈阻礙音樂活動事業的發展,制約了幼兒整體素質的提高,以致造成幼兒喜歡音樂卻不喜歡音樂課的教育現狀。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們忽視了音樂活動的審美特性,走入了活動實踐的誤區。這主要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一)概念先行,用非音樂的語言來解釋和覆蓋音樂音樂有著自身的天賦的美。它本身就具有很強的渲染性和感染力,可以直擊人的心靈。然而,音樂又具有模糊性和非語義性。正由于此,教師總是試圖借助音樂以外的東西,諸如文學、美術、肢體語言等,來詮釋音樂,希望給幼兒一把開啟音樂大門的鑰匙,一把看得見、摸得著、說得出的鑰匙。例如,在音樂欣賞活動中,老師們似乎習慣于用形象、生動、具體的文學性語言來描繪音樂,讓幼兒在聽賞音樂之前就“看”到音樂的美,再用這種美去指導自己的欣賞和理解。然而,這種人為地給音樂披上的有形的外衣,卻是不自然的、生造出來的美,它悖離了音樂藝術的特質,使原本可以用心靈直接面對的音樂如霧里看花、隔簾聽雨般不真切起來,從而使得欣賞者無法與音樂產生共鳴,無法碰撞出心靈的火花。在音樂知識的活動中,老師們總是不厭其煩地講解和分析枯燥而乏味的音樂符號和音樂理論,以使幼兒們的認知能夠上升到一個理性的高度。殊不知,這種先音樂的活動,失去了音樂感性的依托,其結果只能是老師講得滿頭大汗、口干舌燥,幼兒聽得是云里霧里、不知所云。這種概念先于音樂、大于音樂的做法,禁錮了孩子們的想象力,扼殺了他們的創造力,轉移了他們對音樂本身的關注,迷失了他們對音樂的熱愛,其害不淺。(二)重技輕藝,阻礙和破壞音樂審美的建立和整合
中小學音樂課活動既要傳授給幼兒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又要培養幼兒感受美、欣賞美和表現美的能力。后者是音樂活動的任務和目的,而前者則是后者的物質基礎和前提條件。但長期以來,我們以科學實踐的方式和方法來傳授和學習音樂,使得我們在認識上產生了這樣一個錯誤的觀念,即音樂知識越扎實,音樂技能越艱深,其音樂素養便越高,對音樂的理解和表現也就越深刻、越準確。其實,這兩者是不能成正比關系的。記得前些年在中國舉辦的一次青少年國際鋼琴比賽中,有一位外國評委是這樣評論我國的選手的:“技巧無以倫比,音色清澈而有光彩,可惜缺乏一種發自內心的情感的注入?!笨梢?,音樂的知識和技能并不能和音樂素養劃等號。“如果僅僅以一般藝術訓練的要求來對待藝術教育,僅僅以一般知識學科的方式來進行像音樂一類的藝術學科的活動……,忽略了審美情感教育的特點,結果會使本來可以成為生動活潑的藝術教育變成一種枯燥無味的機械重復,甚至減弱了幼兒對藝術的興趣,形成重技輕藝的不良傾向。[2]”當然,這種單純為了學藝的技能教育,當他不具備美育的功能時,就不能稱之為美育了。四、審美能力在音樂活動中的培養方法審美能力是成功的從事審美活動所必需的心理特征。正如費爾巴哈所說的:“如果你對音樂沒有欣賞力,沒有感情,那么你聽到最美的音樂,也只是像聽到耳邊吹過的風,或者腳下流過的水一樣?!盵3]沒有審美能力就不可能使潛在的審美對象在意識中呈現,不可能有審美感受和審美表現,所以也談不上任何審美活動的發生。審美能力是以情感、感受與表現為核心和中介的能力結構,無論從它的作用方式或基本價值來說,情感的體驗和表現都屬于審美能力結構的中心地位。審美能力的創造性和表現性是不可分割的整體。表現的沖動是創造的內在動力,并規定著創造的基本方向;創造過程亦即審美情感的釋放和升華過程。在某種意義上講,審美能力正是人積極地尋求情感解放和提升、并由此開創人生新境界的能力。從音樂學科的角度上簡單的講,審美能力就是具有正確的審美觀念和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審美能力具有高級心理能力的普遍的綜合性和復雜性,它包含著感覺、知覺、注意、記憶、想象、情感、理解諸心理要素,是一個各部分相互關聯、滲透與融合的整體。那如何在音樂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呢?人只有懂得欣賞美、理解美、評價美,才能做到去創造美。(一)審美教育與德育相結合滲透審美教育與德育滲透相結合,是普通教育的重要思想。德育是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教育的總稱,是教育者用一定的社會思想道德要求受教育者施加系統的影響的教育。德育是學校一切工作之首,這是我們社會主義培養目標所決定的,美育與德育猶如一對親姐妹。他們互相影響、互相滲透、互相包容。美育的任務是培養和提高人們對于美的感受、美的鑒賞、美的創造能力。它能陶冶人們的情感,提高人們的生活情趣,使人們的思想感情變得更健康更高尚。美育是培養人們高尚的道德品質,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的重要途徑。從這個意義上講,美育中包含著德育,德育滲透在美育之中,美育,尤其是音樂活動,往往運用生動的音樂形象讓人們在情感上產生激動,思想上發生共鳴,在潛移默化中不知不覺地受到了政治思想教育。因此,美育具有一般倫理教育所不具備的長處,能起到德育所難以起到的作用,審美能力作為一種高級的文化素養,往往是一與人們的道德行為連在一起的,如談吐的文雅與粗魯、高尚與庸俗等。美育與和德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不同的是運用的手段與方法的區別,德育往往通過說服、監督、獎懲等方式,而美育主要是通過音樂形象的潛移默化、感染、陶冶等方式訴諸人的審美情感,從而使人樹立起高尚的審美理想。音樂活動中德育滲透大致可分為顯性和隱性兩種類型。我們可以從歌曲的文學部分——歌詞著手,分析出歌曲的思想性。尤其是革命傳統歌曲,它的思想性更強,如《黃河大合唱》、《太行山上》等能讓幼兒感受到抗日救亡時期如火如荼的革命戰爭場面,他們知道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更加的熱愛祖國和學習。歌曲除歌詞以外,作為音樂作品旋律上的特點,更為重要,旋律為歌詞插上了翅膀,使它更形象生動。在活動中應把詞,曲有機結合起來,進行分析,使幼兒受到生動形象美的熏陶。(二)注重音樂教師的審美規范對幼兒審美意識的影響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播種者。在音樂活動中,教師是在音樂作品與幼兒心靈之間架設美的橋梁的建設者,音樂教師要完成審美教育的任務,必須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審美修養,在音樂活動中不斷的增強審美意識。首先是活動儀態。一個好的音樂教師要按照美的規律塑造自己,并在自己的活動和日常言行中為幼兒樹立美的榜樣。這就要求教師要具有美好的心靈,高尚的情操,優美的姿態以及文雅莊重的舉動,合乎規范的語言,親切誠懇的態度,端莊的作風、樸素大方、整潔美觀的裝束。其次是活動語言。活動語言是教師在課堂中適應教應需要而形成的一種職業語言、包括口頭語言和板書。音樂教師的口頭語言應發音標準、口齒清晰、語調適中、表達規范,還要充滿感情色彩,富于感染力。音樂活動不同于其他“講授性”的學科、其活動著眼點更在于音樂本身。所以活動語言要特別注意簡潔并具有啟發性。板書方面,文字應端正秀美,樂譜要整齊規范,設計精巧,布局合理。再次是活動氣質?;顒託赓|是教師人格和個性特點的外化,在活動中主要體現為聰慧、自信、機敏、幽默、雅致、真摯等。一個音樂教師的優秀活動氣質來源于其心理品質及知識基礎:熱愛生活,有著良好的感情和審美修養對生活的美和教育的藝術有著獨到的見解與體驗,總是能在生活中發現美,在教育實踐中創造美,還應有豐富的活動過程,即通過引人入勝的活動吸引幼兒,使其熱愛音樂、理解音樂,從而感悟音樂中的美好和高尚。(三)讓審美體驗貫穿于活動中音樂活動家達爾克羅茲說:“音樂的本質在于對情感的反映,對音樂的學習與其說是一種智力過程,不如說它是一種情感過程——審美體驗。[2]”《音樂新課程標準》也提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是音樂活動最基本的理念??梢娨魳氛n程的重要價值是審美體驗價值,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應貫穿于音樂活動的全過程。1.注重音樂聽力培養音樂是聽覺藝術,是通過感知的,聽覺體驗是音樂學習的基礎,也是整個審美體驗的基礎,因此發展幼兒的音樂聽覺應貫穿于音樂活動的全部過程,其目的是在聽的過程中注重幼兒的審美體驗,發展幼兒對音樂要素的精細、敏銳的感覺和反應,引導幼兒喜愛音樂、培養他們的審美意識。在欣賞活動中,其中心點是“聽”。教師要充分挖掘音樂作品所蘊含的音樂美,圍繞“聽”來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活動。以音樂為體,從音響出發,以聽為主來引導幼兒實現審美想象,并在聆聽美妙音樂的同時,體驗情感。值得注意的是,培養幼兒聆聽音樂的良好習慣很重要,從一年級開始,就要教育幼兒學會安靜地聽音樂,只有這樣,幼兒審美想象的翅膀才能張開,音樂才能進入人的心靈,才能與心靈的體驗渾然一體,審美體驗才能有所效果。在唱歌、演奏、創作活動,甚至在音樂知識的講解中,也要充分調動幼兒的聽覺參與。一年級的唱歌活動多以聽唱為主,一首歌學會了不如說是聽會了。在活動中教師要精心設計每一遍聽賞音樂的要求,讓幼兒帶著不同側重點去聽音樂,并把它放入相應的幼兒感興趣的音樂活動中,提示幼兒聽的時候“用心感受”,使幼兒在反復聽賞中全身心地融入音樂,這樣,一首歌也就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在唱歌活動中,如果能充分調動幼兒的聽覺參與,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2.注重情感體驗培養情感出自于興趣,對某事物產生興趣,必然樂此不疲,在無數次的循環反復中,必然產生了情感;興趣源自于樂趣,在活動中讓幼兒感到整個過程充滿了樂趣,無數次樂趣的積累,必定形成濃厚的興趣;而樂趣產生于幼兒在參與音樂活動中所體驗到的愉悅。因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公式:愉悅——樂趣——興趣——情感。愉悅只是表現形式,情感的體驗才是目的。因此在音樂活動中,絕不能滿足于熱熱鬧鬧的流于形式的課堂,看似生動活潑、氣氛活躍,實則缺乏對音樂作品的審美體驗、情感升華。在活動中,老師在音樂活動實踐的過程中,要以自己對音樂、對音樂活動、對幼兒的真情感染幼兒,使幼兒喜愛音樂;以自己對音樂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動情表現激發幼兒的情感共鳴,來體驗音樂的美感;以自已生動活潑的形式來組織活動,讓幼兒在音樂活動中獲得充分的滿足和愉悅健康的審美體驗。有的老師在活動一年級《小青蛙找家》一歌時,在枯燥的節奏活動環節中,依次設計了一組問題“小青蛙出去玩耍的心情怎樣?玩累時的表現怎樣?當它走丟時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它去問路時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小青蛙終于回到家時的心情感受如何?”讓幼兒探究討論。幼兒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不難說出“快樂的、害怕的、焦急的、興奮的……”的心理活動,隨即引導幼兒分別用這些情感來練習“跳跳,呱呱,跳跳跳,呱呱呱”的節奏,此時幼兒的情感伴隨著他們內心的心理體驗,自然地流露出來,節奏的練習也伴隨著生動的情感體驗水到渠成。又例如:在活動歌曲《小寶寶睡著了》時,要求幼兒把握歌曲中溫柔、甜美的感情。于是,范唱時用輕聲,并配上搖寶寶的律動,這時,有的同學的頭就微微地晃動,眼睛注視著老師。通過這種范唱的引導,幼兒都掌握了輕聲演唱歌曲的,并把握了此曲溫柔、甜美的感情,甚至還想象寶寶在媽媽懷中睡著了的甜美畫面??傊?,在新理念下的音樂課堂活動是以審美為核心,豐富幼兒審美情感體驗,使幼兒具有一定審美能力的活動,在活動中喚起幼兒對美好世界和人生的熱愛,在潛移默化之中培養他們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這樣,音樂就真正走入了孩子的心中,用它那獨特的美滋潤孩子們稚嫩的心靈。3.注重音樂表現力培養表現音樂就是培養幼兒以準確的音高和節奏,恰當的力度和速度、自身美好、真切而飽滿的感情把樂曲的意識形象再現出來。小幼兒活潑好動、注意力難以持久,在音樂活動實踐中,不僅要創設生動活潑的活動形式,更要注意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表現力,使他們興趣盎然地探究音樂的本質,自主地表現音樂。在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樂曲的內容和曲調表現等特點,在幼兒感受力、理解力和技能水平的范圍內,適時地向幼兒揭示歌曲的藝術形象。如教師在上《頑皮的小杜鵑》一課,為了激發幼兒更好地表現音樂,先提問:林中有一只頑皮的小杜鵑,他在干什么呢?師范唱的同時出示畫面,幼兒馬上隨著歌聲參與到學習中去,萌發主動參與意識。接著老師說:“誰能表演一下頑皮的杜鵑,幼兒積極表現,接著幼兒跟著老師彈奏的歌曲旋律模仿杜鵑,這樣在聆聽中學習歌曲,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又如:在學唱歌曲《小紅帽》時,教師先要求幼兒分組創編故事情節,分角色扮演小紅帽、大灰狼、獵人等。這時,接著老師又問:“我們還可以用什么方式表現這首曲子。”接下來幼兒創編歌曲、舞蹈等表演。整個活動過程通過多種體驗形式,音樂形象的審美體驗得到很好地落實,并在探索學習的基礎上,擴大了知識范圍,自主地表現音樂。(四)從音樂主體出發,潛移默化,寓教于樂,傳遞音樂美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資深教授姚思源提出:以審美為核心,從音樂主體出發。這與我們新課程標準要貫徹的活動思想一致。音樂活動的實質就是審美教育,而審美教育的方式只能是通過幼兒進行循序漸進式音樂知識的傳授和對音樂作品的感知、體驗的培養。讓幼兒對你所要教授的這首歌曲或樂曲有感知、體驗的過程。1.情境創設,潛移默化地向審美主體傳遞音樂美作品是以感性形象的具體性、生動性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接受者全身心投入到作品中去體驗它的美。瑞士著名的兒童認知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兒童的各種概念是通過對環境的探索過程逐步建立起來的。因此,我們在活動實踐一開始就給幼兒一個適合學習音樂的環境,創設與活動內容相似的情境進行活動。通過教師自身的知識性和審美性,通過課堂中活動語言的描述、活動環境中的音畫光線創設,以及幼兒情節表演和生活實踐創設,潛移默化地將即將要教授的音樂作品的情感色彩和思想,通過這樣無意識地引導幼兒對音樂進行間接審美。例如,在一年級歌曲《過新年》的活動中,我們可以先提前布置教室,通過對聯、“?!弊?、窗花、燈籠等物,將教室布置成一個很富有節日氣氛的活動環境;在幼兒走進教室的時候播放《步步高》、《新年好》等音樂;在教師講解的時候,通過教師的描述,一種新的審美對象的外在特征(音響、旋律、節奏)刺激著幼兒的感官,產生相應的情感和感覺。那么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幼兒的全程投入和學習時積極向上的狀態讓這節課進行的非常順利。幼兒可以通過對環境的感官接觸,用情感體會出音樂的悲傷、愉快等情緒,感受音響的強弱、音的高低、音色的變化等,起到一個傳遞音樂美的作用。2.寓教于樂,在快樂中接受音樂審美教育“寓教于樂”是由古羅馬的文藝理論家賀拉斯最早提出的,“詩人的愿望應該是給人益處和樂趣。他寫的東西應給人以快感,同時對生活有幫助。”愛因斯坦也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苯處熡幸庾R地將愉悅性、知識性、思想性融為一體,使幼兒在快樂中自覺接受音樂活動、審美教育。如三年級歌曲《春天來了》一課中,感受歌曲優美的旋律和春天到來的喜悅,重難點是音樂中的附點四分音符。如果直接將節奏卡片出示給幼兒,幼兒肯定很被動,沒什么興趣。那么我們在課堂上準備好打擊樂器,如雙響筒、鼓之類的,先由幼兒自己來嘗試,幼兒注意力被吸引,肯定愿意主動和老師交流。這樣邊玩游戲邊將節奏卡中的節奏拍出來,再出示卡片,幼兒便很容易掌握。最后教唱歌曲,幼兒很輕松就學會了。這樣的重難點就在幼兒快樂的學習中輕而易舉的解決了!激活幼兒的興趣,在愉悅的氛圍中接受教育,這樣幼兒很容易接受,也達到了“寓教于樂”的效果。(五)因材施教,參與、體驗音樂美,充分發揮審美主體的主導作用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是審美主體,充分發揮審美主體的主導作用,在活動中把學習音樂的主動權交給幼兒,讓他們在音樂中感悟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1.因材施教,重視幼兒自身的感受,體驗音樂美因材施教是中國傳統教育的教育理念之一。具體情況要具體分析。譬如,低年級段幼兒年齡較小,在知識面和理解力等方面都與高年級段幼兒有一定的差異。那么,在理解音樂尤其是樂譜方面,要通過一些易懂易記、顯而易見的形象性比喻,引發幼兒聯想并加深記憶。比如八分音符的介紹,高年級幼兒能理解八分音符是四分音符音樂時值的一半;而在低年級段的活動中,要打個比方,四分音符一拍是一個蘋果,八分音符半拍就是半個蘋果,四分音符的時值是走走,八分音符的時值是跑跑。音樂是動態的,美術是靜止的;“音樂語言”也不象“文學語言”具有明確的語義性。它往往只是某種精神面貌、感情狀態的表現。它比美術活潑,它又比文學更具想象空間。而欣賞者包括小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文化修養、審美經驗對音樂做不同的認知、理解、想象和體驗。而這個過程正是我們所需要的音樂審美愉悅體驗的一個關鍵。2.鼓勵幼兒大膽參與,構建充滿生命活力的音樂課堂音樂活動過程中,幼兒的大膽參與是課堂活動成功與否的關鍵。幼兒被動的模仿、歌唱而沒有真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農作物種子繁育員資格考試的核心課程設置試題及答案2024
- 2025餐館轉讓合同協議書協議合同協議書書
- 2025年商業店鋪租賃合同范本簡約
- 如何高效管理模具項目試題及答案
- 企業文化在模具設計中的作用試題及答案
- 救生員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試題及答案
- 游泳救生員資格試題及答案的發布
- 2024年行政管理師考試的標準化流程試題及答案
- 2024年種子繁育員的市場戰略與實施試題及答案
- 模具設計中的團隊合作試題及答案
- 凝血與抗凝系統
- 中職英語高二期中考試試卷(含答案)
- 道路深層病害探地雷達無損檢測技術規范DB41-T 2525-2023
- 高壓電工作業培訓課件2024
- 2024年長春市初中語文學業水平考試網上閱卷模擬練習卷附答案
- 2024年事業單位考試題庫及答案(共200題)
- DB65-T 4751-2023 重大活動氣象服務規范
- 水工維護高級工技能鑒定理論考試題庫(含答案)
- 勘查地球化學全冊配套完整課件
- 部門級安全培訓考試題及參考答案【完整版】
- 起重機械安裝維修程序文件及表格-符合TSG 07-2019特種設備質量保證管理體系2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