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系統的戰略影響_第1頁
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系統的戰略影響_第2頁
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系統的戰略影響_第3頁
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系統的戰略影響_第4頁
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系統的戰略影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系統的戰略影響01美國部署“薩德”系統的戰略背景02“薩德”系統對我國和地區的戰略影響03搞好戰略應對維護國家安全目錄CONTENTS美國部署“薩德”系統的戰略背景冷戰時期,美蘇爭霸的殺手锏就是戰略核武器美蘇兩國核力量構成“相互確保摧毀”(MutuelAssuredDestruction,MAD)的“穩定的恐怖平衡”,促使兩國都不敢輕舉妄動。同時,雙方都在極力打破這種平衡,謀求相對優勢。冷戰結束之后,蘇聯解體,美國更是竭力追求“絕對安全”和“絕對優勢”,其中

加速推進導彈防御系統

就是這一戰略產生的“怪胎”。(一)美國導彈防御系統美國已形成世界上最全面的

彈道導彈防御系統,可以攔截所有種類的彈道導彈。它的

反導系統

主要包括:一二三四攔截洲際彈道導彈陸基中段攔截系統攔截中遠程彈道導彈海基“標準-3”攔截彈近程攔截陸軍裝備“愛國者-2”“愛國者-3”末段攔截中近程彈道導彈的“薩德”系統目前世界上唯一一種既能在大氣層內又能在大氣層外攔截來襲彈道導彈的反導系統。1.發展沿革二十世紀90年代二十世紀60年代1967年,美國總統約翰遜下令部署“哨兵”系統,主要用于保護美國本土的人口密集地區。一年后改名為“衛兵”防御系統,保護的目標由人口密集地區改為美國的戰略核力量。之后,該系統于1976年被關閉。二十世紀80年代“衛兵”防御系統“星球大戰”

計劃“彈道導彈防御”計劃1983年3月,里根政府提出發展導彈防御武器系統的“戰略防御倡議”,要求20世紀末之前,在空間或地面部署以定向能武器為主,包括攻擊衛星和截擊導彈的新型反彈道導彈系統。這項計劃后被稱作“星球大戰”計劃。隨著華沙條約組織瓦解和蘇聯解體,美國認為俄羅斯已經無法繼續與美國進行軍事抗衡。1993年5月,美國總統克林頓宣布終止“星球大戰”計劃,開始著手“彈道導彈防御”(BallisticMissileDefense)計劃。2.“彈道導彈防御”(BMD)計劃保護美國本土免受導彈襲擊NationalMissileDefence

國家導彈

防御系統(NMD)

戰區導彈

防御系統(TMD)二者區別TheaterMissileDefence保護美國海外駐軍及相關盟國免遭導彈威脅保護美國全境不受任何彈道導彈攻擊的戰略防御體系使一個地區免遭近程、中程或遠程彈道導彈攻擊的綜合性武器系統2.“彈道導彈防御”(BMD)計劃1994年6月美國國防部成立彈道導彈防御體系辦公室,統籌建立國家導彈防御系統和戰區導彈防御系統。1996年初把國家導彈防御系統計劃由“技術準備計劃”改為“部署準備計劃”,即“3+3”計劃。1999年3月美國國會參眾兩院相繼通過建立國家導彈防御系統的法案,該計劃終于以法律形式得到確定。2000年9月由于對“技術和實用效能”缺乏“足夠的信心”,決定暫不部署國家導彈防御系統。2.“彈道導彈防御”(BMD)計劃小布什將擬議中的美國導彈防御系統擴展為由陸基、海基和空基攔截導彈組成多層次防御體系,謀求建立一體化的導彈防御系統(MissileDefense簡稱MD)。由于國家導彈防御系統違反了美國和前蘇聯于1972年簽署的《限制反彈道導彈系統條約》,美國政府于2001年12月決定單方面退出。2002年12月17日,美國總統小布什宣布,已下令軍方著手部署導彈防御系統,以預防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造成的“災難性破壞”。2.“彈道導彈防御”(BMD)計劃2013年3月15日,美國下令軍方在美國西海岸新增14個陸基導彈攔截裝置,以應對來自朝鮮的導彈威脅。自2004年,美國軍方在阿拉斯加州的格里利堡基地和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空軍基地開始部署遠程導彈攔截裝置,正式啟動了美國的導彈防御系統。到2007年前,導彈攔截裝置總數達到20個。美國在東歐建立反導系統計劃,包括在波蘭部署10個導彈攔截裝置、在捷克建立反導雷達預警基地,真正目的是針對俄羅斯的核打擊能力。3.戰區導彈防御系統戰區導彈防御系統

的低層防御系統主要由陸基的“愛國者-3”(PAC-3)導彈防御系統等組成。“愛國者-3”是愛國者系統的最新型號,是一種集團軍和軍級機動防空系統,可發射多枚導彈同時推毀距離不等的目標。4.海基導彈防御系統這主要是設立在軍艦上的導彈攔截防御系統海軍區域戰區彈道導彈防御計劃涉及裝備標準導彈的“宙斯盾”巡洋艦和驅逐艦,對“宙斯盾”武器系統進行改進,使其能用AN/SPY-1雷達探測、跟蹤戰區彈道導彈,并用SM-2BlocKⅣA導彈將其攔截。(二)“薩德”系統“薩德”系統末段高空區域防御系統(TerminalHighAltitudeAreaDefense)美國陸基戰區反導系統,又稱“薩德”反導系統美國整體導彈防御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THAAD)1.研制背景2007年10月,末段高空區域防御系統在美國太平洋導彈靶場成功完成大氣層外的攔截試驗。“薩德”系統前身是經歷多次失敗而告終的戰區高空區域防御系統末段高空區域防御系統類似于海軍“宙斯盾”作戰系統,由指管通情指揮系統、攔截系統、發射系統和雷達及其支援設備組成。2.發展沿革末段高空區域防御系統作為專門用于對付大規模彈道導彈襲擊的防御系統,其獨特優勢是在防御大規模導彈威脅的同時,為作戰部隊提供更加靈活的使用選擇,其目的不是取代而是補充海軍“宙斯盾”彈道導彈防御系統、陸基中段防御系統和美國在世界各地部署的預警雷達與傳感器,從而使美軍具備多層彈道導彈防御能力。1987年1989年2004年2005年美國陸軍提出了戰區彈道導彈防御的高空防御技術開發計劃美國國防部正式公開此項計劃美國陸軍對該系統進行重新設計并重新命名為現名于2005年11月恢復飛行試驗部署前共進行14次試驗3.主要技戰術特點基本設計攜帶8枚攔截彈的發射裝置“AN/TPY-2”X波段雷達火控通信系統(TFCC)作戰管理系統發射系統末段高空區域防御系統的八聯裝導彈發射裝置安裝在一輛重型擴展機動戰術卡車上雷達系統“AN/TPY-2”X波段固體有源多功能相控陣雷達,是世界上性能最強的陸基機動反導探測雷達之一作戰系統作戰管理/指揮、控制、通信、情報(BM/C3I)系統由一個戰術作戰站和一個發射車控制站組成4.實戰性能一是導彈射程遠,防護區域大二是攔截高度和摧毀概率較高三是采用“動能殺傷技術”,破壞威力大四是機動能力和系統生存性較強五是數據兼容性強,系統應用廣泛六是目標識別能力強大“薩德”系統對我國和地區的戰略影響(一)破壞地區戰略平衡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系統,其實是在削弱中國和俄羅斯的戰略核反擊能力,一旦它打擊中國或俄羅斯,就會減小或免受中俄核反擊的沖擊,這樣就增加了美國冒險的沖動。在東北亞特定地緣環境下,“薩德”系統在韓國實施“前沿部署”后,其雷達監控范圍可深入覆蓋東北亞腹地。平時可攝取該地區國家諸多情報,積累目標特征數據,而戰時則充當早期識別與跟蹤工具,提升導彈攔截概率。這就使“薩德”不局限于充當單純的被動防衛性“盾牌”,還具備了相當的攻勢防御能力,從而遠遠超出了朝鮮半島的防衛需求,極大危害到東北亞地區國家的戰略安全利益。(二)惡化中國的周邊安全環境美國通過部署“薩德”系統,惡化中韓關系,破壞中日韓促進經濟一體化的政治基礎。日本借口朝鮮核威脅,積極增強全面反導能力,企圖獲取先發制人的主動軍事打擊能力。美國在東北亞地區擁有完整的導彈防御系統,從此該地區的攻防戰略平衡或將被徹底打破。美日韓推進三邊軍事同盟體系,實施情報共享,加強導彈防御系統的合作。對中國安全環境造成極大威脅對地區安全穩定造成極大傷害(三)加劇中美戰略穩定“脆弱性”“薩德”系統的“AN/TPY-2”X波段火控雷達,其監測范圍遠遠超出半島自身防衛需求,深入亞洲大陸腹地,大幅提高美國對中國戰略導彈發射試驗的監測精度,進而提高其攔截中國戰略導彈的能力,客觀上削弱我國的核反擊和第二次打擊的能力。美國通過部署“薩德”系統,將極大地擴大對中國的戰略核威懾強度,降低甚至摧毀中美戰略核力量的“脆弱平衡”。搞好戰略應對維護國家安全2017年2月17日,在國家安全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幻,我們要保持戰略定力、戰略自信、戰略耐心,堅持以全球思維謀篇布局,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底線思維,堅持原則性和策略性相統一,把維護國家安全的戰略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一)對內“固本強身”對外“謀篇布局”內外統籌積極作為對外對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五大發展理念實現社會和諧穩定和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增強國家綜合實力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一帶一路”倡議我國的治理理念受到世界上越來越多國家和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二)周邊安全布局要搞好“動態平衡”加強戰略統籌,營造有利的外部安全環境突出重點、著力支點;冷靜布局、塑造態勢釣魚島穩西固北拓南安東(三)深化國防軍隊改革加速推進富國強軍在維護國家核心利益上敢于針鋒相對,不在困難面前低頭,不在挑戰面前退縮,不拿原則做交易,不在任何壓力下吞下損害中華民族根本利益的苦果。我們堅持和平發展,堅決捍衛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誰要在這個問題上做文章,中國人民決不答應!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是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時代要求,是強軍興軍的必由之路,也是決定軍隊未來的關鍵一招。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建設與我國國際地位相稱、與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戰略任務。(三)深化國防軍隊改革加速推進富國強軍國防和軍隊改革總體要求: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要求,以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為引領,貫徹新形勢下軍事戰略方針,全面實施改革強軍戰略,著力解決制約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政策性問題,推進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戰斗力,進一步解放和增強軍隊活力。目標任務:到2020年前,在領導管理體制、聯合作戰指揮體制改革上取得突破性進展,在優化規模結構、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