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微生物-第章-其他病毒和朊粒_第1頁
醫學微生物-第章-其他病毒和朊粒_第2頁
醫學微生物-第章-其他病毒和朊粒_第3頁
醫學微生物-第章-其他病毒和朊粒_第4頁
醫學微生物-第章-其他病毒和朊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培養特性及實驗動物*

多種(原代、二倍體、傳代)細胞敏感培養時間長,不出現CPE,需用免疫學方法證實

*易感動物有多種(主要為嚙齒動物)除小白鼠乳鼠感染后可發病及致死外,其余均無明顯癥狀1.3.抵抗力

*

對酸(pH3)和丙酮、氯仿、乙醚等敏感;一般消毒劑如新潔爾滅等也能滅活病毒*不耐熱,56~60℃30分鐘可滅活病毒*紫外線照射(50cm、1小時)可滅活病毒2.傳染源農村:黑線姬鼠城市:褐家鼠黑線姬鼠褐家鼠3.(二)致病性與免疫性本病毒所致流行性出血熱病有明顯的地區性和季節性,與鼠類有關。病毒隨鼠糞、尿、唾液排出污染環境,再經呼吸道、消化道、

破損皮膚接觸感染人體

,引起發熱、出血、腎

臟損害和免疫功能紊亂

等為突出表現的腎病綜

合征出血熱。免疫力持

久。4.

三大主癥

*發熱*出血*腎臟損害五期經過(典型病例)*發熱期*低血壓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復期

臨床表現

起病急,發展快,病情重5.*發熱:必備癥狀,多為高熱(38~40℃)*“三紅”:顏面、頸部、上胸部彌漫性充血(酒醉貌)*“三痛”:頭痛、眼眶痛、腰痛*出血:球結膜充血、皮膚黏膜出血*腎臟損害:蛋白尿1)發熱期(持續3~6天)結膜充血牙齦出血6.*出血癥狀加重:出血量增多,重癥者可多處出血*“三痛”癥狀加劇*腎臟損害加重*低血壓、休克2)低血壓休克期(持續

1~3

天)

皮下出血皮膚淤斑7.*尿量明顯減少(<500ml/天)*腎損害及出血癥狀達高峰是本病最兇險的階段患者的死亡多發生在此期*突出表現為“三高”高血鉀、高血容量、高氮質血癥3)少尿期(持續2~5天)8.*多尿原理腎臟組織逐漸恢復,腎小球濾過率增加,但腎小管重吸收功能尚未完全恢復4)多尿期(持續1~2周)*>2000ml/天,后期4000~8000ml/天9.*尿量:<2000ml/天*各種癥狀體征逐漸消失,體力逐漸恢復5)恢復期(

1~3

月)10.(三)微生物學檢查及防治原則:

取病人血清、死者臟器和感染動物的肺、腎組織分離病毒、檢測抗原、

抗體或用核酸雜交技術

檢測病毒的RNA以協助

診斷。

防鼠滅鼠、接捉滅

活疫苗預防效果良好。11.治療

*“三早一就”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就近醫治*把好“五關”休克、尿毒癥、高血容量、大出血、繼發感染*以“液體療法”為主的綜合對癥治療措施缺乏特異而有效的治療藥物12.11/29/2023狂犬病狂犬病由狂犬病病毒引起,人類也會因被狂犬咬傷而感染,其他感染本病的溫血動物如貓、狼、狐等也可傳播。其特征性癥狀是恐水現象,即飲水時,患者會出現吞咽肌痙攣,不能將水咽下,隨后患者口極渴亦不敢飲水,故又名恐水癥。發病的病死率幾乎為100%。第二節狂犬病病毒13.生物學性狀:狂犬病病毒似子彈狀,外層為脂蛋白包膜,表面有糖蛋白剌突,與病毒感染性和毒力相關。中心為單負鏈RNA和核蛋白。

在易感的神經細胞內增殖時,在胞質中形成嗜酸性包涵體,稱內基小體,有臨床診斷價值。內基小體(紅色)14.抵抗力

對熱、紫外線、日光、干燥的抵抗力弱加溫50℃1小時、60℃5分鐘即死。易被強酸、強堿、甲醛、碘、乙醇、肥皂水及離子型和非離子型去污劑滅活。4℃可保存1周,如置50%甘油中于室溫下可保持活性1周。15.11/29/2023吸血蝙蝠

傳染源:所有的溫血動物都可攜帶狂犬病毒。近年來學者發現了無癥狀帶病毒的犬和貓。犬、貓

野生動物狐貍、狼、臭鼬、浣熊二.致病性11/29/202316.11/29/2023傳播途徑

被患病動物咬傷、抓傷,病毒自皮膚損傷處進入人體;粘膜也是病毒的重要侵入門戶,如眼結合膜被病獸唾液沾污等;也可由染毒唾液污染外環境(石頭、樹枝等)后,再污染普通創面而傳染。17.提醒大家引起重視狂犬病并非必須有野狗咬傷史;狂犬病中88%是由豢養寵物引起,最多的是寵物狗,2%是由貓引起;生食狗肉,增加了患病機會;沾有狗體液的手去觸摸眼睛和嘴唇可感染病毒。18.發病機制

狂犬病毒咬傷處↓1-3月入侵機體,肌纖維細胞增殖

↓沿神經軸索上行至中樞神經系統↓在中樞神經細胞大量增殖,引起損傷

沿周圍神經離心性擴散,造成非神經組織感染:唾液腺,淚腺,角膜,鼻粘膜,皮脂腺,心肌,骨骼肌,肺,肝和腎等

不引起病毒血癥19.11/29/2023人患狂犬病主要是被患病動物咬傷所致。潛伏期一般為1~3個月,但也有短至1周或長達數年的,其長短取決于被咬傷部位距頭部的遠近及傷口內感染的病毒量。二.致病性20.11/29/2023病毒在肌纖維細胞中增殖,由神經末梢沿神經軸索上行至中樞神經系統,在神經細胞內增殖并引起中樞神經細胞損傷,然后又沿傳出神經擴散至唾液腺和其他組織。典型臨床表現:神經興奮性增高,吞咽或飲水時喉頭肌肉發生痙攣,聞水聲或其他輕微刺激均可引起痙攣發作,故又稱恐水癥。經3~5天后,病人由興奮期轉入麻痹期,最后因昏迷、呼吸循環衰竭而死亡。病死率幾乎達100%。二.致病性21.三、微生物學檢查:被咬傷后應留院觀察

7—10天,取病犬腦組織

(海馬回部分)作組織切

片觀察內基小體?;蛉』?/p>

者唾液沉渣涂片查抗原或

用PCR測標本中的狂犬病

病毒RNA。22.防治原則疫苗接種:

滅活疫苗(原代地鼠腎細胞或二倍體細胞)于咬傷后第0、3、7、14、28天各肌注1ml,效果好。全程免疫后7-10天出現中和抗體,并保持免疫力1年左右。被動免疫:

高效價特異抗血清侵潤性注射及肌注,劑量40IU/kg,配合疫苗使用效果更佳。24h內接種最好,最晚不要超過72h23.人乳頭瘤病毒(HPV)呈球

形,無包膜,雙鏈環狀DNA病毒

。對皮膚和粘膜上皮細胞有高度

親嗜性,能誘導上皮增殖,表皮

變厚,伴棘層增生和某些程度表

皮角化,能形成嗜堿性核內包涵

體。上皮增殖形成乳頭狀瘤(疣)

第三節人乳頭瘤病毒24.11/29/2023二、致病性人類是HPV唯一自然宿主。傳播途徑:直接接觸,也可通過公用毛巾、游泳、洗澡等間接途徑傳播。生殖器感染主要通過性行為傳播,新生兒在通過產道時可受到感染。致病類型:尋常疣(主要為1,4型)稱刺瘊,可發生于任何部位,以手部最常見;跖疣(主要為2,4型)生長在胼胝下面,行走易引起疼痛;扁平疣(主要為3,10型)好發于面部,手、臂、膝、為多發性;尖性濕疣(主要為6,11型),好發于溫暖潮濕部位,生殖器濕疣發病率最高,是一種性傳播疾病,傳染性強,且有惡性變的報道。25.跖疣26.尋常疣27.扁平疣28.29.30.31.11/29/2023第四節朊粒Prion源于proteinaceousinfectiousparticle,譯為傳染性蛋白粒子或蛋白浸染顆粒,簡稱朊粒或朊病毒。1982年美國學者Prusiner將其作為羊瘙癢病的病原體首次提出。1983年在意大利召開的“植物和動物的亞病毒病原”國際學術會議上,正式將朊粒及類病毒與擬病毒通稱為亞病毒。32.11/29/2023一、生物學特性朊粒是一種不含核酸和脂類的疏水性糖蛋白,與目前已知的蛋白質都無同源性,是一種特殊的蛋白質,具有傳染性。其分子量為(27~30)×103,由正常宿主細胞基因編碼產生。朊粒對理化因素抵抗力很強。對蛋白酶有抗性,對熱、輻射、酸堿及常用消毒劑均有很強抵抗力。33.11/29/2023致病特點:引起致死性中樞神經系統的慢性退化性疾患,潛伏期長。臨床特點:癡呆、共濟失調、震顫等。病理特點:大腦皮質的神經元退化,空泡變性,形成淀粉樣斑塊、死亡、消失,星狀細胞增生,成為海綿狀腦病或白質腦病,病變部位無炎癥反應。免疫特點:機體對Prion不產生免疫應答。二、致病性34.11/29/2023二、致病性1.羊瘙癢病病羊以消瘦、脫毛、步態不穩等為臨床特征,死亡率極高。2.牛海綿狀腦病俗稱瘋牛病,是一種牛傳染性海綿狀腦病。病牛出現運動失調、震顫等神經系統癥狀。因出現感覺過敏、恐懼甚至狂躁而稱為瘋牛病。35.36.▲英國自1985年發現瘋牛病到1996年,已確診有16142頭?;疾?,數以萬計的牛被撲殺、焚燒、處理?!B續出現12個青年患新型克雅氏病.▲人們懷疑該病是食用患瘋牛病的牛肉引起的,在歐洲引起了極大的恐慌,瘋牛病已成為歐洲嚴重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