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2024學年度期中考試卷高一語文考試模塊:必修上冊考生注意:1.本試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2.答題前,考生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密封線內項目填寫清楚。3.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4。本卷命題范圍:人教版必修上冊第一至第四單元。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年年緬懷李冰,為的是傳承先圣的精神,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推進都江堰水利事業的發展。自古迄今,在都江堰的保護、管理和發展上,不少人物都以李冰精神自勵,為民造福。當今,我們戰斗在都江堰水利事業上的同仁們,也個個爭當現代的李冰,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新發展,為現代化經濟建設作出貢獻。李冰精神是什么?我以為:第一點,①。李冰為秦國滅蜀國后蜀郡的第二任太守。當時蜀郡亟需發展經濟,使社會穩定:亟需增加物資,支持中央政權的統一戰爭。治水,減少洪澇災害、發展農業是當務之急;治水,疏浚各處河道,方便交通、便利運輸是面臨的要務。李冰領導眾人“壅江作堋,穿郫江、檢江,別支流,雙過郡下,以行舟船”;“鑿離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乃自湔堰上,分穿羊摩江,灌江西”;“穿石犀溪于江南,命曰犀牛里”;“冰又通笮,通汶井江,經臨邛,與蒙溪分水白木江會”;“又導洛通山洛水……經什邡、郫、別江、會新都大渡”;又導綿水,鑿平溷崖;開稻田,修二江七橋,穿鹽井及陂池等,做了大量實事,政績煌煌。第二點,②。治水導河,必須分清“高卑之宜”,然后“趨自然之勢”。考察至岷江上游的湔氐縣天彭闕,這是知地理;“辟沫水之害”,也得知四季、氣候引起的水量變化,何時為害,為害時洪水量的多少與洪澇現象的具體情況,這些是知天文。修都江堰考慮這些因素是尊重自然。依高卑之宜,趨自然之勢,而“因地制宜”,這是順應自然,之后李冰恰當地作了工程地址的選點和采取相適應的工程配套設施,達到了改造自然、造福于人類的目的。第三點,③。李冰是太守,蜀郡第一高官,但為了各項工程,他身先士卒,親身前往,考察山形水勢決定工程選址,查看民情與施工環境,故能夠“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由于親自測量考察,李冰方能定出三石人上“水竭不至足,盛不沒肩”的這兩個水位標尺點。第四點,④。李冰治水興蜀,沒有停留在前人的基礎上。李冰將大禹的“東別為沱”和鱉靈的“決玉山”都納入都江揠水利工程系統內,成為有機的組成部分,李冰繼承了前人業績,但作了更新的更宏大的開拓。都江堰的功能不僅包括防水患,還包括運輸、溉田、生利。李冰又對大渡河、洛水、綿遠河等河道進行整治,這是前人沒有做過的事。對蜀郡水利進行全面整治,李冰是歷史上第一人,從此,川西水利的基本格局得以形成。李冰的治水,不僅富民興蜀,而且又與秦朝統一大業緊密相關。興蜀強國,開發西部,努力開拓創大業,這正是當今我們需要的抱負和精神。由于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成都平原的自然生態環境和人文景觀發生了嶄新的變化,締造出“蜀千里沃土”“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春水繞蜀城,江村事事幽”的“天府”“陸海”的農業文明,物阜民豐,文化昌明。都江堰引流的涓涓春水,滋潤出川西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形成都江堰文化。都江堰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優秀成果,都江堰文化,首先應是以科技為主要內容的科技文化。同時,都江堰是水利工程,都江堰文化也是水文化。都江堰文化現象,表現在二千多年來人們舉辦的與之相關的活動中。都江堰文化知識,是歷史沉淀下來的有關的人們活動和經驗的總結,主要集結在文化載體中庋藏。如《史記·河渠》《華陽國志·蜀志》《水經注·江水》《四川通志·堤堰》《灌縣志·水利》一類的歷代史書;如《灌江備考》《都江堰工利病書》一類的專書;如《蜀都賦》《都江堰賦》《都江堰記碑》一類的文人名士的詠嘆和題記;如出土的東漢李冰、堰工的石像和明清臥鐵一類的考古文物;如二王廟和伏龍觀廟宇、塑像、碑刻一類的旅游景點。伏龍觀和二王廟,可以說是介紹都江堰文化知識的大眾課堂。都江堰文化,是有利于人類社會的積極文化、健康文化,屬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近半個世紀以來,都江堰文化得到了長足發展,屬于科技方面的得到了提升,屬于社會文化知識方面的獲得了進一步研究和總結,研究者增多,成果豐碩。《都江堰志》出版發行,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成果。當前,正在編纂的《都江堰大詞典》,將都江堰的文化知識加以更全面、更系統、更深刻、更準確地總結,并且汲取了近幾十年來研究的新成果。此部詞典,易檢索,易閱讀,更方便于讀者。它的編輯與出版,不僅是都江堰文化研究的又一新成果,而且更有利于都江堰的宣傳,使之更為廣泛地走向世界。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遺產。其工程不僅有獨特的體系,其所產生的文化也自成特色,在講究知識經濟和企業文化的當今,建議設立“都江堰學”。其工程體系、社會效益、文化內涵與它的世界知名度是相匹配的。都江堰學,可吸收省內外、國內外一切有關水利灌溉的研究成果,集思廣益,“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推進都江堰文化進一步發展。我們要進一步弘揚李冰精神,總結和研究都江堰文化,推進都江堰水利經濟發展,締造新世紀的都江堰文化。(摘編自李映發《李冰精神與都江堰文化》)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都江堰文化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至今,不少人物都以修建者李冰為榜樣。B.李冰是秦國滅蜀國后蜀郡的第二任太守,他帶領當地百姓直接參與到秦的統一戰爭中。C.修都江堰考慮地理、天文因素是尊重自然的體現,應依高卑之宜,趨自然之勢,因地制宜。D.都江堰的建成具有諸多好處,如富民、興蜀、強國,締造了“天府”“陸海”的農業文明。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李冰治水過程中,當務之急是減少洪澇災害、發展農業,面臨疏浚各處河道,方便交通、便利運輸的要務。B.李冰為各項工程身先士卒,親身前往,親自測量、考察山形水勢決定工程選址,查看民情與施工環境。C.李冰在前人的基礎上進行治水興蜀,對蜀郡水利進行全面整治,如對大渡河、洛水等河道進行整治。D.都江堰文化知識主要集結在一些歷代史書、專書、文人名士的詠嘆和題記、考古文物、旅游景點等中庋藏。3.下列選項中,可以支撐“都江堰文化現象,表現在二千多年來人們舉辦的與之相關的活動中”這一觀點的一項是(3分)()A.都江堰放水節是當地最具特色的節慶活動,源于后人對率眾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李冰父子的懷念,后來逐漸演變成對進入春耕生產季節的歡慶。B.都江堰水利工程給我們展示的不僅是天人合一的生態觀,最重要的是中國歷史上源遠流長的,以人為本、為普羅大眾謀福的民族精神。C.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國古代建造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譽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勝地。D.由于一代代建設者堅持把工程作為開放的系統對待,都江堰得以不斷改進和完善,但又始終維護著經過時間檢驗的正確工程理念。4.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寫李冰精神的具體內涵。(4分)答:①______ ②______③______ ④______5.如何才能繼續傳承與發展都江堰文化?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現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童年隨之而去木心孩子的知識圈,應是該懂的懂,不該懂的不懂,這就形成了童年的幸福。我的兒時,那是該懂的不懂,不該懂的卻懂了些,這就弄出許多至今也未必能解脫的困惑來。不滿十歲,我已知“寺”“廟”“院”“觀”“庵”的區別。我家素不佞佛,母親為了祭祖來山上睡獅庵做佛事,說是要七七四十九天才功德圓滿。我隨著在山上呆了一段時間。當年的小孩子,是先感新鮮有趣,七天后就生煩厭,山已玩夠,素齋吃得望而生畏。心里兀自抱怨:超度祖宗真不容易。我天天吵著要回家,終于母親說:“也快了,到接‘疏頭’①那日子,下一天就回家。”回家啰!回望了一眼睡獅庵——庵是小的啊,怎么有這樣大的庵呢?這些人都不問問。家庭教師是前清中舉的飽學鴻儒,我卻是塊亂點頭的頑石,一味敷衍度日。背書,作對子,還混得過,私底下只想翻稗書。那時代,尤其是我家吧,“禁書”的范圍很廣,連唐詩宋詞也不準上桌,說:“還早。”所以一本《歷代名窯釋》中的兩句“雨過天青云開處,這般顏色做將來”,我就覺得清新有味道,瑯瑯上口。某日對著案頭一只青瓷水盂,不覺漏了嘴,老夫子竟聽見了,訓道:“哪里來的歪詩,以后不可吟風弄月,喪志的呢!”一肚皮悶瞀的怨氣,這個暗躉躉的書房就是下不完的雨,晴不了的天。我用中指蘸了水,在桌上寫個“逃”,怎么個逃法呢,一點策略也沒有。呆視著水漬干失,心里有一種酸麻麻的快感。我怕作文章,出來的題是“大勇與小勇論”“蘇秦以連橫說秦惠王而秦王不納論”。現在我才知道那是和女人纏足一樣,硬要把小孩的腦子纏成畸形而后已。我只好瞎湊,湊一陣,算算字數,再湊,有了一百字光景就心寬起來,湊到將近兩百,“輕舟已過萬重山”。等到卷子發回,朱筆圈改得“人面桃花相映紅”,我又羞又恨,既而又幸災樂禍,也好,老夫子自家出題自家做,我去其惡評謄錄一遍,備著母親查看——母親閱畢,微笑道:“也虧你胡謅得還通順,就是欠警策。”我心中暗笑老夫子被母親指為“胡謅”,沒有警句。滿船的人興奮地等待解纜起篙,我忽然想起了睡獅庵中的一只碗!在家里,每個人的茶具飯具都是專備的,弄錯了,那就不飲不食以待更正。到得山上,我還是認定了茶杯和飯碗,茶杯上畫的是與我年齡相符的十二生肖之一,不喜歡。那飯碗卻有來歷——我不愿吃齋,老法師特意贈我一只名窯的小盂,青藍得十分可愛,盛來的飯,似乎變得可口了。母親說:“畢竟老法師道行高,摸得著孫行者的脾氣。”我又誦起:“雨過天青云開處,這般顏色做將來。”母親說:“對的,是越窯,這只叫盌②,色澤特別好,也只有大當家和尚才拿得出這樣的寶貝,小心摔破了。”每次餐畢,我自去泉邊洗凈,藏好。臨走的那晚,我用棉紙包了,放在枕邊。不料清晨被催起后頭昏昏地盡呆看眾人忙碌,忘記將那碗放進箱籠里,索性忘了倒也是了,偏在這船要起篙的當兒,驀地想起:“碗!”“什么?”母親不知所云。“那飯碗,越窯盌。”“你放在哪里?”“枕頭邊!”母親素知凡想著什么東西,就忘不掉了,要使忘掉,唯一的辦法是那東西到了我手上。“回去可以買,同樣的!”“買不到!不會一樣的。”我似乎非常清楚那盌是有一無二。“怎么辦呢,再上去拿?”母親的意思是:難道不開船,派人登山去庵中索取——不可能,不必想那碗了。我走過正待抽落的跳板,登岸,坐在系纜的樹樁上,低頭凝視河水。滿船的人先是愕然相顧,繼而一片吱吱喳喳,可也無人上岸來勸我拉我,都知道只有母親才能使我離開樹樁。母親沒有說什么,輕聲吩咐一個船夫,那赤膊小伙子披上一件棉襖三腳兩步飛過跳板,上山了。杜鵑花,山里叫“映山紅”,是紅的多,也有白的,開得正盛。摘一朵,吮吸,有蜜汁沁舌——我就這樣動作著。船里的吱吱喳喳漸息,各自找樂子,下棋、戲牌、嗑瓜子,有的開了和尚所賜的齋佛果盒,叫我回船去吃,我搖搖手。這河灘有的是好玩的東西,五色小石卵,黛綠的螺螄,青灰而透明的小蝦……心里懊悔,我不知道上山下山要花這么長的時間。鷓鴣在遠處一聲聲叫。夜里下過雨。是那年輕的船夫的嗓音——來啰……來啰……可是不見人影。他走的是另一條小徑,兩手空空地奔近來,我感到不祥——盌沒了!找不到,或是打破了。他憨笑著伸手入懷,從斜搭而系腰帶的棉襖里,掏出那只盌,棉紙濕了破了,他臉上倒沒有汗——我雙手接過,謝了他。捧著,走過跳板……一陣搖晃,漸聞櫓聲欸乃,碧波像大匹軟緞,蕩漾舒展,船頭的水聲,船梢搖櫓者的斷續語聲,顯得異樣地寧適。我不愿進艙去,獨自靠前舷而坐。夜間是下過大雨,還聽到雷聲。兩岸山色蒼翠,水里的倒影鮮活閃裊,迎面的風又暖又涼,母親為什么不來。河面漸寬,山也平下來了,我想把盌洗一洗。人多,船身吃水深,俯舷即就水面,用盌舀了河水順手潑去,陽光照得水沫晶亮如珠……我站起來,可以潑得遠些——一脫手,盌飛掉了!那盌在急旋中平平著水,像一片斷梗的小荷葉,浮著,氽著,向船后漸遠漸遠……望著望不見的東西——醒不過來了。對母親怎說……那船夫。母親出艙來,端著一碟印糕艾餃。我告訴了她。“有人會撈得的,就是沉了,將來有人會撈起來的。只要不碎就好——吃吧,不要想了,吃完了進艙來喝熱茶……這種事以后多著呢。”最后一句很輕很輕,什么意思?現在回想起來,真是可怕的預言,我的一生中,確實多的是這種事,比越窯的盌,珍貴百倍千倍萬倍的物和人,都已一一脫手而去,有的甚至是碎了的。那時,那浮氽的盌,隨之而去的是我的童年。(有刪改)【注】①疏頭:指舊時向鬼神祈福的祝文。②盌(wǎn):一種敞口而深的食器,也作“碗”。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庵是小的啊,怎么有這樣大的庵呢”即是“該懂的不懂,不該懂的卻懂了些”的“我”的一個困惑。B.起初“我”對居住在山上感到新鮮有趣,后又心生煩厭,催促母親回家,體現孩子情緒多變的特點。C.母親最終還是吩咐了一個船夫上山取盌,表現了母親對“我”的包容,展現了母親溫和慈愛的形象。D.年輕船夫“兩手空空地奔近來”,實際上是將盌藏在懷里,暗示了年輕船夫對“我”無理取鬧的不滿。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本插敘“我”的家庭教師部分,引出“我”牢記的《歷代名窯釋》中的兩句詩,為下文盌的出場做鋪墊。B.將“暗躉躉的書房”比作“下不完的雨”“晴不了的天”,體現出“我”被訓斥、拘束后內心的怨氣、煩悶。C.“走過”“登岸”“坐在”“凝視”運用動作描寫,集中展現“我”賭氣上岸的行動,表現“我”對母親無聲的反抗。D.文中畫橫線部分運用視、聽、嗅結合的手法描寫盌失而復得后“我”所見之景,有聲有色,使人如身臨其境。8.在盌兩次得失的過程中,“我”的內心經歷了哪些變化?請簡要概括。(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請簡要分析文本中豐富的情感意蘊。(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藏書畫者,多取空名。偶傳為鐘、王、顧、陸之筆,見者爭售,此所謂“耳鑒”。又有觀畫而以手摸之,相傳以謂色不隱指者為佳畫,此又在耳鑒之下,謂之“揣骨聽聲”.歐陽公嘗得一古畫牡丹叢,其下有一貓,未知其精粗。丞相正肅吳公與歐公姻家,一見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時花也;貓眼黑睛如線,此正午貓眼也。有帶露花,則房斂而色澤。貓眼早暮則晴圓,日漸中狹長,正午則如一線耳。”此亦善求古人心意也。相國寺舊畫壁,乃高益之筆。有畫眾工奏樂一堵,最有意。人多病擁琵琶者誤拔下弦,眾管皆發“四”字,琵琶“四”字在上弦,此拔乃掩下弦,誤也。余以謂非誤也。蓋管以發指為聲,琵琶以拔過為聲,此拔掩下弦,則聲在上弦也。益之布置尚能如此,其心匠可知。書畫之妙,當以神會,難可以形器求也。世之觀畫者,多能指摘其間形象、位置、彩色瑕疵而已,至于奧理冥造者,罕見其人。如彥遠《畫評》言:“王維畫物,多不問四時,如畫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蓮花同畫一景。”余家所藏摩詰畫《袁安臥雪圖》,有雪中芭蕉,此乃得心應手,意到便成,故其理入神,迥得天意,此難可與俗人論也。謝赫云:“衛協之畫,雖不該備形妙,而有氣韻,凌跨群雄,曠代絕筆。”又歐文忠《盤車圖》詩云:“古畫畫意不畫形,梅詩詠物無隱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見詩如見畫。”此真為識畫也。王仲至閱吾家畫,最愛王維畫《黃梅出山圖》,蓋其所圖黃梅、曹溪二人,氣韻神檢,皆如其為人。讀二人事跡,還觀所畫,可以想見其人。畫工畫佛身光,有匾圓如扇者,身側則光亦側,此大謬也。渠但見雕木佛耳,不知此光常圓也。又有畫行佛光尾向后謂之順風光此亦謬也。佛光乃定果之光,雖劫風不可動,豈常風能搖哉!(節選自沈括《夢溪筆談·書畫》,有刪改)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又有畫A行B佛C光D尾向后E謂之F順風光G此H亦謬也: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多取空名”與“而或長煙一空”(《岳陽樓記》)兩句中“空”的含義不同。B.“何以明之”與“云霞明滅或可睹”(《夢游天姥吟留別》)兩句中“明”的含義不同。C.“曠代絕筆”與“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桃花源記》)兩句中“絕”的含義相同。D.《夢溪筆談》,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國自然科學、工藝技術及社會歷史現象的綜合性筆記體著作。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耳鑒”指有些人偶然聽到某幅作品為鐘、王、顧、陸的手筆,就爭相購買的行為。B.琵琶是以手指離開器孔而發聲的,不同于用手指撥過相應的弦之后才發聲的管樂器。C.作者認為觀賞繪畫作品的人,很少有能夠在冥冥中領會優秀畫作深刻意境和哲理的。D.作者認為佛光乃是修成正果的光,無論是世界壞劫時的風,還是平常的風,都不能吹動佛光。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書畫之妙,當以神會,難可以形器求也。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蓋其所圖黃梅、曹溪二人,氣韻神檢,皆如其為人。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丞相正肅吳公判斷古畫牡丹叢是正午時牡丹的理由有哪些?請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5~16題。江城子·示表侄劉國華①吳潛家園十畝屋頭邊。正春妍,釀花天。楊柳多情,拂拂帶輕煙。別館閑亭隨分有,時策杖,小盤旋。采山釣水美而鮮。飲中仙,醉中禪。閑處光陰,贏得日高眠。一品高官人道好,多少事,碎心田。【注】①吳潛為南宋名臣,但在朝廷任職時頗受權臣排擠。景定元年(1260),吳潛被貶滴到循州(今廣東省惠陽縣),此篇即是他在循州閑居時贈表侄劉國華的作品。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句直接交代了詞人閑居循州時的生活環境:屋子旁邊有田園十畝。B.“多情”“拂拂帶輕煙”句以比擬手法,寫籠著淡淡輕煙的多情楊柳。C.采山貨,釣河魚,有時日上三竿詞人還因醉酒而酣睡不起,令人艷羨。D.上片多寫春景,下片多寫閑居生活,都寄寓了詞人豐富的情感。16.請簡要概括全詞抒發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面對短暫人生,曹操努力追尋生命的意義,在《短歌行》中化用“然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的語意表達自己理想的語句是“______,______”。(2)毛澤東《沁園春·雪》中“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兩句,巧妙地由景過渡到人。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______,______”兩句,作用與上述兩句相似。(3)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兩句,用落葉和江水呈現了一幅氣勢磅礴的長江秋日圖,沉郁蒼涼。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2小題,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題正逢學校放署假,喜看河北廣播電視臺衛視頻道播出的電視音樂欄目《我中國少年(第五季)》,感觸良多。《我中國少年(第五季)》以可貴的歷史自覺和文化自信,傳承以樂求美、以美育人的優秀傳統,立足美育,培根鑄魂,譜寫了新時代中國少年①、英姿勃發的精神華章。《我中國少年(第五季)》視野開闊,立意高遠。時下為青少年播出的電視音樂欄目不少,但這個音樂欄目②,令人耳目一新。從時間上講,它上溯到趙州橋建橋的歷史文脈,追述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友誼勛章”的加拿大友人伊莎白的傳奇人生,介紹彝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火把節的淵源,又延展至新時代的新文明新科技,可謂③。編導頗具匠心地選擇了11組新時代的中國少年,以11張青春唱片和大江南北如此多嬌的錦繡江山畫面交相輝映的視聽語言,精心譜寫了“我中國少年”的理想信仰和成長軌跡。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3分)答: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19.文中兩處畫波浪線部分的引號各有什么作用?請簡要說明。(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3小題,1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題。有哲人說,苦是奮進人生的一種補藥,吃苦能補精神、補信念、補品格、補才能,使人生由苦至甜,走向理想的彼岸。志從苦中礪古往今來,舉凡抱負高遠者,必先立志獻身,獻身信仰歷程,必是“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艱辛磨礪。正是這樣的人生淬煉,才使思想躍然升華、信念愈加堅定、毅力不斷堅強、人格日臻完善,從而實現遠大的人生抱負。正所謂,吃苦勵志,苦生芳華。①立學,是奮進人生的一門必修課。立學成才,尤須嘔心瀝血、漸入佳境的修煉與升華。有道是“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成才不懼苦,就能苦出才學,苦出功底,苦出碩果。②沒有汗水,難有收獲;安于享受,難以建功。堅苦是拓荒者的底色,堅忍乃創業者的特質。哲人言,一切希望和理想,都要靠咬牙挺著,一直挺來成功的曙光。無數建功立業者的經歷表明:“懸梁刺股,憑十分毅力;()。”20.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使用了何種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請仿照第二部分的小標題,在文中畫橫線處給第三、四部分擬小標題。(6分)答:①______ ②______22.請根據上聯,在文中括號內補充下聯。(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有同學經過實地考察發現,有些水稻田里沒有水,其實,這是農民種植水稻的一種方式——水稻烤田,即將稻田里的水放干,讓太陽炙烤。炙烤過的水稻不僅沒有死,反而更加茁壯成長,生命力更加旺盛。原因是它們經受住了嚴酷的考驗。生活中,有許許多多這樣的“炙烤”。在這些“炙烤”中,可以烤出強健的體魄、優秀的品格、堅強的毅力、生活的自信……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期中語文答案1.B(“直接參與到秦的統一戰爭中”錯誤,原文表述是“支持中央政權的統一戰爭”,不等于“直接參與”。)2.C(“李冰在前人的基礎上……如對大渡河、洛水等河道進行整治”錯誤,根據原文“李冰又對大渡河、洛水、綿遠河等河道進行整治,這是前人沒有做過的事”可知,對這些河道的整治不屬于“在前人的基礎上”。)3.A(A項,介紹了與都江堰有關的節慶活動,可以支撐“都江堰文化現象,表現在二千多年來人們舉辦的與之相關的活動中”這一觀點。B項,體現的是都江堰蘊含的文化和精神。C項,是對都江堰的介紹。D項,雖然體現了對保護完善都江堰的思考,但不屬于都江堰文化現象的表現。)4.①勤于職守②做事的科學精神③實干的作風④開拓進取創大業的氣概(每點1分,意對即可)5.①保護好都江堰文化的載體,積極宣傳、介紹都江堰文化知識;②設立“都江堰學”,吸納更多學者對都江堰文化進行研究,并將研究成果進行展示與推廣;③集思廣益,兼收并蓄,吸收省內外、國內外一切有關水利灌溉的研究成果,推進都江堰文化的進步發展;④繼續弘揚、發展都江堰文化。(每點2分,答滿三點即可,意對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給分)6.D(“暗示了年輕船夫對“我’無理取鬧的不滿”錯誤,年輕船夫是在逗“我”,并非不滿。)7.D(“視、聽、嗅結合”錯誤,應是視、聽、觸結合。)8.①初得盌時,喜歡,愛惜;②離開時發現忘記帶盌,執拗地想拿回怨;③等待取盌過程中,心生懊悔;④重新得盌后,心懷感激;⑤再次失盌后,“我”覺得雅以面對母親與船夫,既惋惜又自責。(每點1分,答滿四點即可,意對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給分)9.①對束縛孩子天性的教育的批判。②對溫和慈愛、寬容心善的母親的贊美。③對逝去的童年的懷念。④對世事的感嘆;美好的東西要珍惜,但未必要占有,即使失去,也要以平常心對待。(每點2分,答滿三點即可,意對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給分)10.CEG(原文標點為:又有畫行佛,光尾向后,謂之順風光,此亦謬也。)11.C(含義不同,高超,絕妙/隔絕。)12.B(“琵琶是以手指離開器孔而發聲”“用手指撥過相應的弦之后才發聲的管樂器”錯誤,根據原文,管樂器是以手指離開器孔而發聲的,琵爸則是手指撥過相應的弦之后才發聲的。)13.(1)書畫作品的奧妙之處,應當用心神去體悟,很難僅從外形、外表上尋求。(“妙”“會”“形器”各1分,句意通順1分)(2)這是由于王維畫的黃梅、曹溪兩人,神采風度、清秀超逸的儀表,都像他們的為人。(“蓋”“神檢“如”各1分,句意通順1分)14.①根據花瓣的形態和花的顏色:牡丹花瓣都披散著,花色干燥,是中午時的花。②根據貓眼黑瞳仁的形狀:貓眼的黑瞳仁在中午以前逐漸變得狹長,到正午就變成一條線了。(3分,酌情給分)文言文參考譯文:收藏書畫作品的人,往往只注重書畫家的名聲。偶然傳聞某幅作品為鐘、王、顧、陸的手筆,見到的人就爭相購買,這就叫做“耳鑒”。又有觀畫而用手去摩挲的,相傳以為著色均勻,摸上去沒有高低不平感覺的是佳畫,這又在“耳鑒”之下,被稱為“搗骨聽聲”歐陽公曾得一幅古畫,畫的是牡丹叢,花叢下有一只貓,他還不知道這幅畫的精粗程度如何。丞相吳正肅公與歐陽公為煙家,一見這畫就說:“這是正午時的牡丹,憑什么知道的呢?這牡丹的花瓣都被散著,而且花色干燥,這正是中午時的花;貓眼的黑瞳仁像一條線,這也是正午時的貓眼。如果是早上帶露水的花,那么花房就是收斂的,而且花色鮮亮。貓眼是早晨和晚上瞳仁都圓,中午以前逐漸變得秩長,到正午就變成一條線了,”這也可以就是善于瑞摩古人繪畫的心意了。相國寺舊有的壁畫出于高益的手筆,其中有一堵墻上畫的眾樂工奏樂最有意味。人多認為這幅畫有個毛病,就是彈琵琶的樂工誤拔了下弦,各種管樂器發的都是“四”字音,琵邑的“四”宇音在上弦,這位樂工拔弦的手指卻掩住了下弦,顯然是畫錯了,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新能源光伏發電項目有限合伙人合作協議
- 直播電商綠幕虛擬場景搭建與市場拓展合作合同
- 礦產使用權轉讓與開發合同
- 醫藥行業供應鏈金融合規性審查合同
- 外籍技術專家項目引進與實施合同
- 商業航天測控員勞務輸出與風險防范合同
- 婚前個人健康保險保單權益轉移協議
- 急救培訓總結
- 護理三甲迎評工作匯報
- 國開(河北)《外國文學基礎#》形考任務1-4答案
- GB/T 19876-2012機械安全與人體部位接近速度相關的安全防護裝置的定位
- 礦山安全生產責任制匯編
- DB42T1745-2021橋梁高強度螺栓連接安裝技術指南
- 房屋外立面改造施工組織設計方案
- 小學四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9《生活離不開他們》課件
- 實驗室安全記錄表
- 商品房交房驗收項目表格
- 淺析幼兒攻擊性行為產生的原因及對策
- 以“政府績效與公眾信任”為主題撰寫一篇小論文6篇
- 貴州版二年級綜合實踐活動下冊-教學計劃
- “人人都是班組長”實施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