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區女性陰道菌群分布及其影響因素_第1頁
成都地區女性陰道菌群分布及其影響因素_第2頁
成都地區女性陰道菌群分布及其影響因素_第3頁
成都地區女性陰道菌群分布及其影響因素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成都地區女性陰道菌群分布及其影響因素

正常的女性陰道有幾種細菌,包括某些病原體,其中乳酸桿菌占很大比例。陰道菌群之間形成生態平衡并不致病。當各種原因,如pH值改變,雌激素減退等引起陰道生態平衡破壞時,某種致病菌異常繁殖成為優勢菌而引起陰道炎癥。近年對我國女性陰道菌群分布狀況的研究較少,現有的資料多為國外上世紀70、80年代或各地小樣本的零散資料。有鑒于此,我們調查了成都地區800例婦女的陰道菌群分布,并結合陰道pH值、宮頸炎癥和白帶清潔度進行了分析,探討了女性陰道的菌群分布及其影響因素。1數據和方法1.1工具逃避鋼柱炎選取了2006年4月至2006年10月在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常規體檢的800例婦女,將成年已婚婦女,采用工具避孕(安全套),2周內全身及陰道局部未使用抗生素,3天內無性生活者納入本研究。所有研究對象均書面知情同意參與本研究。1.2學習方法1.2.1婦科檢查及陰道分泌物采集婦科檢查及陰道分泌物采集方法規范化,于月經干凈后3~7天內取材;采集陰道分泌物后立即測定pH值、常規檢查白帶及需氧菌培養。1.2.2陰道ph值的測量陰道pH值試紙購自上海三愛思試劑有限公司,操作方法參照說明書,根據對照讀出pH值。1.2.3一般介紹白帶由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檢驗科檢查。1.2.4平板、菲爾德平板、水真菌培養法用無菌棉簽于陰道穹窿轉動1周取分泌物,隨后將棉簽置入無菌試管,立即送檢驗科將標本接種于血平板、巧克力平板、念珠菌顯色培養平板等,操作方法參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菌落生長后初步分類,根據需要采用API20NE鑒定條或GNI+卡或GPI卡進一步鑒定,培養72h后不生長判為陰性。所用平板和鑒定卡(條)及微生物鑒定儀VITEK32均系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產。1.3統計處理應用SPSS11.5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χ2檢驗,檢驗水準取α=0.05。2結果2.1以少數民族為主,余者為少數民族800例婦女年齡為18~66歲,平均33.6±7.8歲;以25~45歲為主,占79%,786例為漢族,占98.3%,余者為彝、藏、苗、回等少數民族。大專/大學及以上文化程度321例,占40.1%,初中文化程度占26.9%,高中/中專文化程度占23.5%,小學及其以下文化程度占9.5%。2.2陰道ph值的變化不同年齡段婦女陰道pH值的分布見表1。45歲以下各年齡組pH值無統計學差異(P>0.05),45歲和50歲以上陰道pH值顯著升高(P<0.05)。以pH值≤4.5為正常酸性環境,50歲以下各組陰道異常酸性環境的比例無統計學差異(P>0.05),50歲以上的陰道異常酸性環境的比例顯著升高(P<0.05)。2.3陰道菌群分布本研究檢出陰道菌群22種,以乳酸桿菌為陰道優勢菌群(59.8%),其余菌群為棒狀桿菌(29.0%),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20.6%),陰道加德納氏菌(18.1%),糞腸道球菌(18.4%),大腸埃希菌(8.9%),白色念球菌(4.4%),近平滑念珠菌(0.5%),光滑念珠菌(7.5%),熱帶念珠菌(0.3%),金黃色葡萄球菌(0.8%),克雷伯菌(2.9%),產酸克雷伯菌(0.5%),B群鏈球菌(1.8%),C群鏈球菌(0.1%),草綠色鏈球菌(2.9%),奇異變形桿菌(0.3%),變形桿菌(0.3%),牛鏈球菌(0.4%),微球菌屬(1.9%),李斯特菌屬(0.3%),淋病奈瑟菌(0.1%)。此外,尚有18例(2.40%)在48h內無細菌生長。各年齡段主要的陰道菌群分布情況見表2。其中,乳酸桿菌和棒狀桿菌在絕經前后婦女中的檢出率有統計學差異(P<0.05,P<0.02),50歲以上者此兩菌的檢出率明顯下降,50歲以下各組之間無統計學差異(P>0.05)。2.4其他菌群檢出率見表3。異常酸性環境中乳酸桿菌的檢出率明顯減少(P<0.001),而其他菌群檢出率顯著上升(P<0.02),其中,加德納氏菌的增加最為顯著(P<0.001)。2.5幾種主要陰道菌群與慢性宮頸炎的關系見表4。白帶清潔度異常組乳酸桿菌的檢出率明顯減少(P<0.001),而加德納氏菌檢出率明顯增加(P<0.001)。其余菌群檢出率無統計學差異(P>0.05)。幾種主要的陰道菌群與慢性宮頸炎的關系見表5。慢性宮頸炎組各菌群的檢出率與正常組無統計學差異(P>0.05)。3討論3.1陰道乳酸桿菌在陰道內的生長生育期健康女性的陰道內有大量正常寄殖菌,包括需氧菌和厭氧菌。常見的有乳酸桿菌、棒狀桿菌、腸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非溶血性鏈球菌、大腸埃希菌、加德氏納菌、消化球菌等。正常菌群通過自身的粘附機制與陰道上皮細胞受體結合生長于陰道壁粘膜表面,參與物質代謝、營養轉化;作為抗原刺激宿主產生抗體,增強其免疫力;其代謝產物可以構成防止外來細菌侵入的生物屏障,對維持陰道內環境的穩定起著重要作用。正常陰道內以能夠產生乳酸及過氧化氫的乳酸桿菌占絕對優勢。正常情況下,陰道上皮細胞在雌激素的影響下產生并釋放糖原,陰道乳酸桿菌分解糖原產生乳酸、過氧化氫及多種抗微生物因子。乳酸桿菌產生的乳酸使陰道處于微酸性(pH<4.5)環境,可抑制其他寄生菌過度生長。乳酸桿菌造成的酸性環境還有利于減少細胞表面負電荷和去除覆蓋于受體表面的糖基,暴露受體而有助于細菌粘附。從本調查中陰道菌群狀況與陰道pH值的關系可見,乳酸桿菌的檢出率隨著陰道pH值的增高而逐漸下降,其他菌如陰道加德納氏菌、糞腸道球菌、大腸埃希菌等比例增加。其他研究也得出相似結果。此外,部分乳酸桿菌可合成過氧化氫,產生H2O2的乳酸桿菌絕大部分是兼性厭氧菌,它們通過與其他過氧化物聯合作用可抑制其他細菌。乳酸桿菌代謝中產生的抗微生物因子也可有效地抑制其他細菌的生長繁殖。因此,陰道乳酸桿菌從多層面調節著陰道內正常菌群的共生比例,維持著陰道微生態系統的平衡。陰道乳酸桿菌對維持陰道正常菌群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3.2陰道感染的發病機制乳酸桿菌在陰道菌群分布中占絕對優勢,本次調查中乳酸桿菌檢出率為59.8%。與文獻報道在陰道分泌物中乳酸桿菌的檢出率略有不同,但一般認為是50%~80%。多種因素可以影響乳酸桿菌的分布量。(1)陰道pH值改變:不良生活習慣,不適當的外陰、陰道洗浴方法,不正確的陰道灌洗,多個性伙伴,不潔性交,性交過頻(每周>5次)等,都可以破壞陰道pH,使陰道酸度減低,不僅抑制了陰道乳酸桿菌的生長,而且為病原體的繁殖提供了條件,導致陰道炎發生。Jahic等研究發現,細菌性陰道病pH值改變與乳酸桿菌減少、糞腸道球菌比例增高有關;(2)雌激素水平改變:雌激素能促進陰道上皮基底層和旁基底細胞增生,逐漸分化為中層細胞,再生成表層細胞。其中中間細胞含豐富的糖原,雌、孕激素均可使糖原增多,雌激素與陰道上皮雌激素受體結合,啟動上皮細胞一系列的生理活動,包括糖原生成。陰道上皮糖原含量隨著女性激素水平的變化而變化,對陰道內微生物群的生長有很大的影響。青春期以前及絕經后的女性體內雌激素水平低下,陰道上皮菲薄,陰道上皮細胞產生糖原減少,產生的乳酸減少,陰道內pH上升,不利于乳酸桿菌生長;(3)陰道乳酸桿菌被抑制:長期使用抗生素、陰道內使用抗生素軟膏,甚至一些避孕用殺精劑等都能抑制陰道乳酸桿菌生長。陰道乳酸桿菌減少,除使陰道內pH值發生改變以外,更重要的是它產生的過氧化氫和抗微生物因子減少,失去抑制陰道內寄居菌生長的作用,使其他細菌大量繁殖,細菌性陰道病即為陰道內正常菌群失調所致的一種混合感染,而細菌性陰道病患者陰道中能產生H2O2的乳酸桿菌明顯減少;(4)病原菌入侵:不潔性生活,使用不清潔的陰道器具,陰道異物等都可以帶入大量的細菌。當被帶入的細菌不能被陰道的自凈作用所消滅和限制時,即在陰道內大量繁殖,成了優勢菌,同時乳酸桿菌生長受抑,陰道內正常菌群平衡打破,從而引發炎癥。3.3乳酸桿菌年齡檢測結果本調查表明,50歲以下各組陰道菌群檢出率無統計學差異,50歲以上較50歲以下婦女的乳酸桿菌檢出率顯著降低(40.0%vs60.4%,P<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